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引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保证;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学生失业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调查背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当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繁重的特殊群体,有各种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对象: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深入实地调查、分发问卷,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这样以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享受。然而,在绚丽多彩世界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不稳定性,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残、自杀等一些反常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情绪高涨,缺乏学习动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能适应困难,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甚至作弊。

(二)自我评价失调,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压力

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大多为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尤其是进入重点大学之后,各地的优秀学生都将面对新的比拼和优选。部分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时,一旦学习成绩波动,就会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就业心理困惑

面对当前的就业危机,部分大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自我定位和自我能力评价不够确切实际,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

(五)对于情感问题处理不当

现在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为一种人生的体验,有的大学生则看做是填补空虚的方法,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做是寻找理想恋人的最好方式。另外,个别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是一切随缘,无所谓。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因为对恋爱的好奇和一时的冲动才与女同学谈情说爱。当他们处于热恋时更是丝毫没想过爱情赋予的是一个人的责任。而在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感到悲伤至极,甚至走向极端。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外因,也有学生自我改造能力不强的内因等。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高校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校园,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冲击,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

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存在诸多矛盾,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那些应变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腐败、堕落现象也摧残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部分学生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尤其是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存在冷漠态度,藐视一切秩序和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再受到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二)校园环境因素

一是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同居一室,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风俗习惯,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心情自然产生烦恼,甚至会产生敌对、憎恶的心理。三是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专业教育,忽略道德、心理教育,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甚至在学生面前流露消极悲观情绪。四是不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如追星、比阔、考试作弊、热衷花前月下等。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就会被打破,甚至出现情绪和心灵的紊乱。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不重视培

养学生心理素质,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有的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百般呵护。他们几乎没有受过挫折,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还有的父母则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些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这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对任何人来说,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我们看到,即使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很多同学并没有出现心理问题。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切合实际的期望,并能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大学生虽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其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但大学生心理并不十分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遇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傲慢;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遇事悲观,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给自己制订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拼命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及的东西;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不抱任何希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无所事事,懒懒散散。可见,自我评价的不客观、不实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其提高心理素质极为不利。

四.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能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进入大学校门首先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社会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大学生活,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应付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乃至应该掌握的。因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时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二)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社会封我们是“天之骄子”,可我们却不能总以此自居,骄傲自大,不虚心学习,过高的估价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过低的估价自己。而应当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开朗”作为自我完善的具体指标,从而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

(三)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学要学以至用,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从学习中获得,然而我们应当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方面的建设,努力学好各项文化知识,实现科技,信息化道路。人是有理智的,理智的来源是一种思想的变迁,所以说,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真谛,自身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要辩证处理“学好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在哲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与前面所说的一样,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然后在社会就业方面埋下一定的伏笔,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组合。

(五)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注重“情感教育”

高校的大学生,其心理已基本成熟。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接近于成人的地位,这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在客观上需要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同学们以诚相见,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的感情共鸣,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催化剂。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方面:我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

价值观正处在不甚稳定、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为中心,而应该把“自尊、自信、自立、自爱”作为大学生的自我指标,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维系和前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不应等于索取,也不可小于索取,而只能大于索取,自由确立自己人生观,才能有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应该自觉执行,认真遵守。同时,对于我们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深刻领会,积极遵循。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培养起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