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和出现转机的原因,并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主题、意义等。

(4)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5)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2) 课上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史实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 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难点]

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

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

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C.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历史填图册》21页1、2两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填图册》22页的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19——21页《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 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并完成作业: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把《活动课二》83页[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

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国承办APEC会议

1.“APEC”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看79页注解: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包括中、俄、哈、吉、塔、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布置作业:

A

1.完成课本“练一练”:

A.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在世界上形成与我国建交的热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

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2.完成《历史填图册》各题。

3.掌握[知识网络]

4.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板书设计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敌对态度——美苏争霸——陷入越战泥潭

中:中苏交恶——对外方针变化——国际地位提高

共同要求改善关系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提问)

2中日建交和新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1)中日建交

(2)新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仍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导致了科索沃危机。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插手科索沃的原因、科索沃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

教学重点

世界格局新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本课理论性较强,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我想同学们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新课学习:(1)(多媒体演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后欧洲国家国名的变更。使学生能理解两极格局已经崩溃,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2)(多媒体演示)“世界格局”的含义;“极”的含义“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多媒体演示)(3)(多媒体演示)“一超多强”当今世界的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教师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比喻“三英战吕布”图画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的综合国力的强弱。而实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4)(多媒体演示)当今世界的主题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5)(多媒体演示)美国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的事物,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是要通过导弹防御系统扩大其战略优势,继续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肆无忌惮的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主宰世界的梦想。

(6)(多媒体演示)思考:这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材料2、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50%左右。其军事力量在质量上已超过英、法、德等国,居世界第三位。日本将加快争取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材料3、1980~1999年的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现:发展中国家为3.4%,发达国家为2.6%。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各国多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占据有利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崛起并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

(7)(多媒体演示)动脑筋:美国虽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推行的霸权主义策是不得人心的,美国不可能独霸世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单极的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家的反对。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拓展落实:练习题比较两极的“极”与多极化的“极”有无区别?

两极中的“极”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多极化中堪称一“极”的主要不是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而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板书:

一超多强

科索沃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练习题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共同发展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 ①发展中国家 ②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5.周恩来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中,属于周恩来在下图所示会议中的外交语言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6.《论语》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一种行为准则。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面的史实中,最契合这种精神的是( ) A.提倡不结盟 B.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7.1954年12月,时任缅甸总理的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B.南京 C.武汉D.北京 2.小明同学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其中归纳有误的是() A.均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B.都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屠杀,挽救革命 C.采用了城市暴动的方式 D.都是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 3.某历史教师为了方便记忆,编写了一首歌谣:“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处的是() A.武昌革命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D.遵义会议 4.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A.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B.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C.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整顿工农革命军 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 C.朱德D.蒋介石 6.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当时哪些部队会师后组建起来的() ①湘南的工农武装②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③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1、主力部队: 一、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 二、血战台儿庄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三、百团大战 3、地点: 4、领导人: 5、评价: 四、中共七大:(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地位):为争取 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原因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标志:,宣布无条件投降。 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 2、。 意义 3、。 4、 。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3、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中法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4、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A.南京 B.西藏 C.台湾 D.东北三省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6、“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首诗歌赠与的对象彭大将军指挥了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7、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8、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学习要点 一、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①时间:1937年9月 ②地点:山西平型关 ③交战双方:日军与八路军115师 ④战果影响: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时间:1938年春 ②地点:山东省台儿庄 ③交战双方:日军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司令李宗仁) ④战果影响: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1、时间地点:1940年8月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2、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3、作战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4、重大影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5、特点:主动出击 三、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会议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3、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 4、主要内容:①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军,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毛泽东在大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5、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知识拓展:这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 国际因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沉重打击;②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国内因素: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随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日本投降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②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五、典型试题 1、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2、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延安整风 D. 中共七大 3、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4、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 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人物吗? 学生:周恩来。 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

史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2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史料3下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教师: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学生: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教师:当时中国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中,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 学生: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探究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究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课后拓展训练题 中华书局版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学案 【填空题】 1、1937年12月13日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南京大屠杀日军用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 3、特点:大、众,长,残酷;均为所罕见。 4、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教训是: 5、给我们的启示: 二、解答题: 1、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分子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还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通过学习本课,并结合了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今天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他们称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驳斥他们的谬论,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呢? 三、拓展延伸: 据你所知,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在侵华过程中还制造了那些暴行? 四.当堂训练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至() A.武汉B.北平C.重庆D.西安 2.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A东北B北京C上海D南京 3.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4.下列有关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规模之大 B.受害人之众 C.持续时间之短 D.杀人手段之残酷, 5、被美国成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步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日本 6、1941年在重庆流传的打油诗:“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诗中的“龟儿子”是指()A.德国侵略者B.美国侵略者C.日本侵略者D法国侵略者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和出现转机的原因,并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主题、意义等。 (4)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5)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2) 课上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史实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 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难点] 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 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 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C.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历史填图册》21页1、2两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

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 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 ①《南京条约》签订图 ②火烧圆明园屈辱 ③《时局图》侵略 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 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 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5-16课知识点汇总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提出合作(准备)——中共三大的召开 (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实现合作(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4年1月 (2)人物: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 (3)地点:广州 (4)内容: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5)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合作成果——建立黄埔军校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领导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4)意义:①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发起机构: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斗争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开始时间:1926年7月 5、总司令:蒋介石 6、主战场:湖南、湖北 7、主要战役: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8、英雄队伍:叶挺独立团 9、战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0、影响: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1、P73问题思考: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 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 杂形势。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 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质教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八年级上册历史试题(1~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试题(1~16课) 1鸦片战争前,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而英国要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生丝等,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中能揭示出本质的是() A中国茶、生丝等物品质量上乘,为西方所喜欢B英国商品工业技术含量较高 C中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很少需要外来商品D中国人不需要呢绒、布匹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关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D、中国国内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3一名英国人1841年底来到中国,他可能() A、在上海开办一家商行 B、在香港岛上建造一套别墅 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物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 4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A戈登B华尔 C义律D西摩尔5.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了() A、伊犁将军 B、乌里雅苏台 C、新疆行省 D、西域都护府 6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当时的国力虚弱,远远落后于日本 B、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 D、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7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8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维护清朝统治 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 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D《中外纪闻》的出版 10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C、袁世凯为实现独栽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D袁世凯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11与中共一大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1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的结束 B南昌起义C“马日事变”D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 13中共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A广东B井冈山 C中央D延安14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 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D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1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支持东北抗日斗争B声援西安学生运动C响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D 逼蒋介石抗日16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A、上海 B、北京 C、重庆 D、武汉 17指挥百团大战的是()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 18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中法战争B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D、中日甲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12分)19、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6分) (1)台湾是怎样割占的?(1分)(2)诗中“郑氏”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2分)(3)该诗表答了作者怎样的愿望?(1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拔高练习新人教版

《血肉筑长城》拔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忻口会战 2.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一万余人。滇军尹国华(石林县人)营500多人,仅1人生还,滇军健儿用血肉之躯保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司令长官是() A.彭德怀 B.张学良 C.杨虎城 D.李宗仁 3.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统治

B.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 C.英美迫使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 D.中共努力维护统一战线 6.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8.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事件所作的历史结论或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二、非选择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人教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二是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习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 分组导学法、谈话法、 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课内容分成3大板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2、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几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 师生共同总结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抗日长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抗日故事,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感受(略) 1945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到中共七大的会场去看一看。进入第二乐章:中共七大,历史道路的抉择。 师:展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到1945年,抗战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一下。 生:抗战形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形势发展,中国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师: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一个政府?它的统治是否让人民大众满意?中国共产党此时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