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三、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1.合成法与分解法

【例1】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 .(g =10m/s 2

,sin37°=,cos37°=)

(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解析:(1)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运动情况相同,由于对球的受力情况知道的较多,故应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 和线的拉力F T ,由球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球所受的合外力为

F 合=mg tan37°

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求得球的加速度为

=?==

37tan g m

F a 合7.5m/s 2

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车厢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得,线对球的拉力大小为

8

.010

137cos ?=

?=

mg F T N= N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然后画出平行四边形,解其中的三角形就可求得结果.

2. 正交分解法

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F ma F ma x x y y ==,,有的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例3. 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斜面固定在地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沿水平方向加一个力F ,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2的所示,则F 的大小为多少

图2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2(a )所示,以加速度方向即沿斜面向上为x 轴正向,分解F 和mg ,建立方程并求解:

图2(a )

x 方向:F mg F ma f cos sin αα--= y 方向:F mg F N --=cos sin αα0 又因为F F f N =μ

联立以上三式求解得F m a g g =

++-(sin cos )

cos sin αμααμα

例4. 如图3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

5

,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解析:此题为分解加速度较简单的典型例题,对人受力分析如图3(a )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建立方程并求解:

图3(a )

x 方向:F ma f =cos30

y 方向:F mg ma N -=sin 30

解得

F mg

f =

35

3. 假设法

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常常出现似乎是这又似乎是那,不能一下子就很直观地判断的情况,通常采用假设法。

例5. 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4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在M 、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方向沿斜面向上

C. 大小等于μθ1mg cos

D. 大小等于μθ2mg cos

解析:以B 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由于所求的摩擦力是未知力,可假设B 受到A 对它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fB sin θ+=

对A 、B 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有

()sin ()cos ()M m g M m g M m a +-+=+θμθ1

由①②得F mg fB =-μθ1cos

式中负号表示F fB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所以选B 、C 。 4、整体法与隔离法

例1、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bc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 1和m 2的木块,m 1>m 1;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静止,则粗糙的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

A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 1、m 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分析:对abc 和m 1、m 2组成的系统进行分析,除水平面对abc 下表面可能存在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以外,整体受到系统外的作用力只有abc 和m 1、m 2的重力G 和水平面的支持力F N ,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在水平方向系统不受其它外力,而abc 和m 1、m 2组成的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都为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a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必为零。即abc 相对于水平面没有运动趋势。故正确的答案是D 。

b

如图2

b

如图1

例5. 如图12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拉力F 1和F 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

图12

解析:设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则对整体有

对m 1有

解以上二式可得

点评:该题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的基本思路:先整体后隔离––––即一般先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共同加速度,再对其中某一物体(通常选受力情况较为简单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从而求出其它量。

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不同时对于整体法,其本质是采用牛顿第二定律,设质点系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为F ,质点系中每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每一个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则F = m 1a 1 +m 2a 2 +m 3a 3+……。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的地面上,内有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不与框架接触,且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则当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对于本题,若采用常规的方法,先对框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弹簧对框架的作用力为N =Mg 。再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 +mg =ma Mg +mg =ma a =Mg +mg

m

图1

图2

Mg

N

图3

N mg

若采用整体法,取框架、小球为一个整体,则整体所受的合力为Mg +mg ,框架的加速度a 1=0,小球的加速度a 2=a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mg =Ma 1+ma 2=ma

a =Mg +mg m

可见,采用整体法比分别分析两个物体要简单。

【例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21,即a =2

1

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

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法一:(隔离法)

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

取小球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摩擦力F f ,如图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f =ma ①

取木箱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地面支持力F N 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 f ′如图.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 N -F f ′-Mg =0

② 且F f =F f ′

由①②③式得F N =

2

2m

M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 N ′=F N =

2

2m

M +g . 解法二:(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 +Mg )-F N = ma +M ×0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 N =

22m

M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F N ′=F N =2

2m

M +g .

【例7】 如图,倾角为α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 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仅受静摩擦力作用,而整体中只有木块的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可以先求出木块的加速度()αμαcos sin -=g a ,再在水平方向对质点组用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到:ααμαcos )cos (sin -=mg F f

如果给出斜面的质量M ,本题还可以求出这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F N =Mg +mg (cos α+μsin α)sin α,这个值小于静止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5、结合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应用图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如果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借助于图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做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一目了然,再根据图象的知识求解可以大大地简化解题过程。

例:质量为1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运动物体在12秒内的位移

(答案:s=100m )

α

6. 程序法

按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称“程序法”。“程序法”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注意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一、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已知力求运动

例1:如图所示,长为L 的长木板A 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1的水平地面上,一滑块B (大小可不计)从A 的左侧以初速度v 0向右滑入木板A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A 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已知A 的质量M=2.0kg ,B 的质量m=3.0kg ,AB 的长度L=3.0m ,v 0=5.0m/s ,

μ1=,μ2=,请分别求出A 和B 对地的位移 解:分别对A 、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B 物体的加速度 a B =f 1/m=μ2mg/m=4m/s 2

A 物体的加速度a A =(f 1-f 2)/M=(μ2mg-μ1(M+m)g)/M=1m/s 2

设经过时间t ,AB 的速度相等则有:v 0-a B t=a A t 解得 t=1s 所以B 发生的位移:m t a t v s B B 0.32

1

20=-= A 发生的位移:m t a s A A 5.02

1

2==

AB 速度达到相等后,相对静止一起以v=1m/s 的初速度,a=μ2g=2m/s2的加速度一起匀减速运动直到

静止,发生的位移:a

v s 22

=

所以A 发生的位移为s A +s=+= B 发生的位移为s B +s=+=

例三:质量为12kg 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现用倾角为37的60N 力拉箱子,如图所示,3s 末撤去拉力,则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多少箱子继续运动多少时间而静止 析与解:选择木箱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沿水平和竖直

方向将力正交分解,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得方向: 水平方向: F cos37-N =ma

竖直方向: F sin37+N =mg 解得: a =s 2

v=at =s

当撤去拉力F 后,物体的受力变为如图3-2-5,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 =mg =ma`, a`=g =3m/s 2

t=v/a `=

点评:本例考察了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的被动力特征,当主动力F 变化时,支持力N 摩

擦力f 都随之变。同时本例还针对已知物体受力情况进而研究其运动情况,这种动力学和运动学综合类问题进行研究。

[例3]如图3—6—4所示,水平传送带以4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A 、B 间的距离为20 m .将一质量为2 kg 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在A 端,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 取10 m/s 2

).求木块从A 端运动到B 端所用的时间.

图3—6—4

解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当木块无初速度放到传送带上时,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μmg ,此时,加速度a =

m

F '

=μg . 当木块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后,木块与传送带无相对运动,即木块以4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木块从静止到达到4 m/s 的速度所用的时间为t 1,则t 1=

10

2.04

?=

a v s =2 s 木块的位移s 1=

21at 2=2

1

×2×22 m =4 m 从A →B 的剩余距离为s 2

s 2=20 m -4 m =16 m

则木块做匀速运动时间t 2=

4

16

22=v s s =4 s ,所以,木块从A 端运动到B 端的时间为 t =t 1+t 2=2 s +4 s =6 s

2、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N

f

例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 ,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开始运动,4 s 末它的速度达到4m/s ,此时将F 撤去,又经6 s 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 的大小。

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 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6 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2211/1/4

4

0s m s m t v a ==-=

① 设摩擦力为μ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ma F F =-μ ②

后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2222/3

2

/640s m s m t v a -=-=-=

③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ma F =-μ ④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F 的大小为

N N a a m F 3.3)3

2

1(2)(21=+?=-=

16.如图所示,质量M=4Kg 、长L=3m 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以忽略,质量

为1Kg 的物块m ,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开始时物块和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对物块施加F=4N ,方向水平向右恒定拉力,(g 取10m/s 2

)求:

(1)木板固定不动时,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2)木板不固定,物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解:(1)物块:21/2s m g m

F

a =-=

μ s a L

t 321

== (2)木板:22/5.0s m M

mg

a ==

μ

物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有:L s s +=21 即L t a t a +=22212

1

21 s s a a L

t 25

.023

222

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