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佘跃心

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佘跃心

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佘跃心
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佘跃心

高等建筑教育 2009年第18卷第1期

J OURNAL OF ARCH I T ECTURAL EDUCATI ON I N I N S T I T UT I O N S OF H I G HER LEAR N I N G V ol 118No .12009

收稿日期:2008-12-11

基金项目:淮阴工学院教改基金项目(2006002)

作者简介:佘跃心(1964-),男,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E -m ail)y .x .she1964@163.co m 。

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

改革探讨

佘跃心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淮安江苏 223001)

摘要:文章提出了土力学课程的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目标思想。基于这个思想,从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教学、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关键词:土力学;课程;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 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9)01-0070-04

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国内外相类同专业的调查以及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制定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指导性文件

[1]

。该文件中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毕业生基本要求做

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在能力结构中制定了学生要具备的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公关能力等主要能力条款,每个能力条款中又细分许多具体的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工程专业鉴定委员会(ABET)对工程准则进行了修订,推出了工程准则2000[2]

。它的精华在于准则的焦点放在学生/学到了什么0,而不像以往强调的是学校/教了什么0,强调了毕业生实际能力,而不提具体课程要求。EC2000中所提出的毕业生11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具有深刻的内涵,值得推敲和借鉴。直接规定能力要求,而不提课程要求,是与EC2000强调/产出0质量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的。

关于课程教学改革,已有诸多学者进行了阐述

[3-5]

。课程教学改革思想大

多局限于本门课程,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无疑这是积极的并值得肯定的。但是,对具体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具体课程教学改革如何嵌入整个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等问题,并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应对能力形成有其相对应的贡献。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应对能力培养有一定的描述,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应紧紧围绕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淮阴工学院土力学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是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综合成果其中的一部分,旨在抛砖引玉,希冀加强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研讨,更好地推进质量工程。

70

佘跃心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土力学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的土力学课程教学目标: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的形成和分类方法,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掌握土的物理指标含义与换算,土体渗流理论,土的压缩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会进行土体渗流计算与分析、地基应力计算与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土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土工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达到能自由运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稳定、变形和渗流等工程问题,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课程与培养目标中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则显得较弱。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课程教学的组织主要是围绕知识传授进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则稍显薄弱。对此,学院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土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表1所示的课程教学环节与能力目标矩阵,邀请注册工程师、毕业学生、教师对该表进行填写。通过分析,得到了表1所示土力学课程教学环节与能力目标之间的关系矩阵。

表1土力学课程教学环节)能力矩阵

能力教学环节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

表达管理

公关能力

文献

查阅

能力

终身

学习

能力

设计

能力

施工

管理

能力

工程

经济

分析

能力

工程

监、

检测

能力

项目

规划

能力

计算

机应

用能

专业

外语

应用

能力

科学

研究

能力

科技

开发

技术

革新

能力

表达

能力

组织

管理

能力

交往

和公

关的

能力

课堂教学n n n n n n n n

实验教学n n n n n n 工程实践n n n n n n 创新实验n n n n n n 课后作业n n n n

读书报告n n n n n n

课堂提问n n

网络交流n n n

案例分析n n n n

专题讲座n n n n n n

参与科研n n n n n n n n 注:n表示主要能力。

由该矩阵可以看出,土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应对应一组能力培养,如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进行设计和检测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应有所顾及。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如实验教学则与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它侧重于工程的监、检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则有一定的要求。本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这需要我们探索一条适合学生能力养成的教学之路。

二、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改革的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理应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核心来展开和深入。依据制定后的土力学课程教学环节与能力目标矩阵,土力学课程教学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团队建设

作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应用能力应起到/示范0作用,笔者对比了不同类型高校师资素质结构和质量,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师资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应用方面都远逊于研究型大学,这不能不说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显然,如何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学院为此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1)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根据学院的总体安排,新引

71

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第18卷第1期

进的青年教师都要有一年的工程实践时间,并要求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上进行工程锻炼,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践表现作为晋升的参考。(2)以教授为首的土力学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横向联合,参与企业的技术咨询和研发,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3)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得以扩充,同时执业资格的获得也可以为教师搭建服务社会、应用知识的平台。

(4)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一是改变教学工作量计量办法,对具有国家执业资格和有5年以上工程经验的教师所授课程可以提高其课时系数来计算教学工作量;二是职称评定工作中,对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优先考虑;三是经认定的工程实践可作为津贴计算依据之一。(5)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举办与技术相关的专题讲座。

(二)注重工程实践、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增强土力学教学的时代性,一要力求教材版本新、质量高,尽量使用国家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新版教材和21世纪规划教材,以防止教材内容滞后;二要及时把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新成果,特别是与土力学有关的新工艺反映在授课内容里;三要在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学院给予课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启动土力学精品课程、土力学双语课程和土力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构建一个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立体化学习平台。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及时将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典型案例的文字材料、视频作为课外阅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重新根据表1的能力关系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教材及相关文件。表2为土力学剪切试验改革前后教学目标对比。从该实验教学目标来看,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法是无法实现上述目标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将土力学实验分为两大部分:(1)必修实验,满足本科教学的最基本要求;(2)选修实验,将其分为两个模块即工程综合实验模块和具有科研性质的创新实验模块,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表2剪切试验新旧教学模式对照

传统新

实验目标11掌握土的剪切强度概念

21掌握直接剪切试验方法

31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操作

11知识目标

(1)掌握土的剪切强度概念;

(2)排水条件等剪切强度的影响。

21能力目标

(1)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实验报告撰写的方法;

(4)掌握数据处理软件(包括办公软件)的应用。

31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基本素养;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设计对相同的土样,按照相同的步骤,分组完成。每一组土样不同,根据指导书中实验步骤分组完成,且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组实验现象。

现象观察数据分析所有组数据离散很小,无法观察到不同的实

验现象,也无法进行数据分析。

不同组所得的S,<不同,因而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并可以

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剪切参数对强度的影响。

实验考核成绩评定以实验报告为

依据,结合实验过程中的

表现综合评定。

11实验报告

21课堂表现

以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

主,结合实验报告进行

评定。

11团队精神21数据处理

31分析能力41动手能力

41报告编写61仪器使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和面向对象,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其教学效果是有所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

72

佘跃心能力为本理念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学模式。首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组织中贯彻/能力为本0理念,以教学大纲的能力培养目标为准绳,通过参观工程项目、撰写课程论文、分组讨论、查阅文献、参与教师科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法相结合值得提倡。课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工程实例,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文献,做好笔记。上课是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讲解。这样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参加研讨情况对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三是传统言语交流与现代网络交流相结合。在坚持传统的言传笔授交流方式的同时,重视网络交流方式,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教学。

重视实验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的组织是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笔者采用实验教学设计这个概念来强调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实验教学条件进行实验设计。如传统的剪切实验,各个实验小组采用相同的土样,按相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中现象与实验结果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学生无法理解剪切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笔者的方案是每个小组的样品(剪切参数不同或剪切方式不一样)不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也可以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处理,写出综合实验报告。显然,改革后的实验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成功。

(四)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体系如同指挥棒一样,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能力结构及质量。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对象不仅是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还应对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进行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课程教学目标往往以一张考核试卷来代替,因而唯分数、唯理论与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能力要素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来综合评判。如对于学生的实验课程评价,就应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给予定性及定量的评价,建立学生理论学习、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业务档案,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毕家驹.美国A 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J].高教

发展与评估,2005,21(5):44-501

[3]陈福全.土力学课程创新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

教研究,2005,24(1):85-86.

[4]贺瑞霞,张国强.土力学课程特点及其教学方法的探讨

[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92-94.

[5]高文华,万文,陈秋南,等.5土力学6课程教学改革与实

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56-60.

R efor m and Practici ng of SoilM echan i cs Teachi ng Based on Capacity

S HE Yue-x i n

(H uai y 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 uaian223001,China)

Abst ract:The concept of capac ity o ri e nted o f class teach i n g is proposed.Based on th is concep,t the d iscus-si n g is m ade about teaching tea m,theoreti c al and practici n g teach i n g,eng ineeri n g practic i n g,teach i n g m et h ods and evaluati o n and the m ethods adopted i n the refo r m of soilm echanics are intr oduced.

K ey w ords:soilm echanics;class;capac ity;teaching refor m

(编辑欧阳雪梅)

73

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孙静

科教创新 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孙静 赵安平 刘洪波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针对土力学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土力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定标准等几个方面,提出土力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专业面。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基金项目:黑龙江省201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孙静(197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土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 土力学是我校房建专业、道桥专业、岩土工程专业以及水利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巩固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程,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参加工程实践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土力学公式较多,知识点比较零碎,不少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相关的工程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更不能用学到的土力学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处理相关的工程问题。因此, 如何把握好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土力学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部分[1]。1土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目前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学内容偏于陈旧。 与大多数课程一样,课程内容偏于陈旧,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远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土力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兼顾学科前沿动态,重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突出。为了满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又要保证培养计划总学时不变,因此基础课的学时有所增加,土力学等专业课的学时越来越少。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既要求学生不断增加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要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因此,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1]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 教学方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繁 多的教学内容,高难度的计算,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力度不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第四,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时数的减少首先减掉的是实验学时,而土力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大部分土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和现场测试基础上的。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第五,考核方式单一。合理地评定成绩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往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的考核是只对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给分,成绩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均不高,学生学与不学成绩相差不大[2]。综上所述,传统的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土力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1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主要参考书,在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突出重点、 讲授难点。在熟悉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土力学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枯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一些岩土方面的工程案例,结合讲课内容介绍给学生,或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典型工程实例、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多提问题,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或“互动式”教学,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具感 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学院教师利用业余学习时间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组织学院教师相互听课,对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积极开展评教与评学活动,建立督导听课制度。在讲课中我一般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进行讲授,学生的思维将能够 从听课中一次次得到锻炼和加强。2.3多样化教学手段 土力学课程主要特点是知识点多、公式多、图形多、图表多,使用传统 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于板书速度慢,很多重要的内容、复杂公式的推导、图 形图表的讲解都很不方便。多媒体图文并茂,表现力丰富,它把大量的文 字、图形等信息的输入工作从课堂上写板书移到了课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我们同时强调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能把教师所要讲课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应该有选择性地去利用,在教学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配以一定的板书。 实践教学中发现,土力学中有一些需要具体推导的知识点,比如土抗剪强度的极限平衡条件、朗肯土压力理论,用板书进行推导,教学效果会 更好。而在讲授一般知识点时,特别是对工程实例的讲解,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 结合大量工程和事故图片进行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手段因教 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应采取多媒体与黑板互相交叉使用的教学手段。 2.4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 室内实验教学应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目前, 我们只设置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实验科目, 包括液塑限测定、颗粒分析试验、 固结试验、直剪试验等。实践中发现,还应该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为使学生掌握土力学扩充性、应用性试验技术与操作方法,设置土力学综合性实验,比如,地基承载力试验、地基基床系数试验、地基渗透试验等;为满足部分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需 要,设置探索性实验,比如,管涌试验、砂土抗剪强度堆高试验、土压力试验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科研能力。现场实践教学作为土力学课程教学的后续关联教学环节,应该增加 相关工程参观学习。 通过工程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对土力学理论与工程问题密切相联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指导学 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试验并开展与土力学有关的课题研究,这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完善。2.5完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单指标评定成绩的方法欠缺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们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试验成绩、期末卷面成绩。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为平时成绩,以20%计入总成绩;试验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只占总成绩70%。在习题和考题批改中加强了合理条件下的多选 项、异选项的积极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合理的因素,都在成绩评定上给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多解性和工程师选择最 优方案的责任。同时加强土力学考试题库建设, 集体命题,统一评分标准,集体阅卷,每次考试结束,教学小组都要进行试 (下转159页)318··

谈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谈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 1.“老”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实验教材在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并按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从2002年开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02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10%至15%;2003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2004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65%至70%左右;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这也就意味着,与原义务教育大纲配套的教材将逐步被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所取代,新旧教材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并存的状况,在这一段时间内,仍旧使用老教材的地方和学校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现行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 2.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许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含义等并无多大的了解,就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中学阶段,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它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中学中哪些内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呢? 3.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开始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大班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 4.如何看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学生来说学习本身是不是一种责任? 现代社会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它无疑是现代教育的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

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扬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工科教育、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强调实践,重在应用。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解决该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综合应用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该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领域设置建筑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等6个研究方向,详见表一。 表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方向

三、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校与工程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不脱离现职和生产实际,课程学习实行弹性学分制。 1.双导师制 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校内导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学校聘任工程单位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2.课程学习与工程设计并重 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3.产学研联合培养 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类,同时必须完成必修环节。本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最低学分要求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3学分,必修课程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二。 表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土力学”思想与实践教学改革(IJEME-V3-N1-10)

I.J.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2013, 1, 55-59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3 in MEC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1294582.html,) DOI: 10.5815/ijeme.2013.01.10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1294582.html,/ijeme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R eform of “Soil M echanics” Shi-min Zhang a1, Gang Wei b2, Shi-xia Zhang c3, Xing-jiang Wei b4 a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China b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China c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 d Technology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Soil Mechanics" is a degree course in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teaching group of this course has thought and practiced the reforms i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ttendance innovation, materials selection, layout of the homework and the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Simplifying the derivation of calculation formulas and str 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which can develop the students’ manipulat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Interacting with students which can make them learn more about the teacher and this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can understand better a bout the students’ thinking, then adapt and improve each other.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work which make students have more examples to refer. The free choice in after-school subject which allow students to sum up the knowledge points and that would enable the consolid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by consulting reference books, students will find the knowledge points which the teacher did not emphasized. Index Terms: Soil mechanic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materials; job layout; attendance innovation ? 2013 Published by MECS Publisher. Selection and/or peer review under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System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1.INTRODUCTION Soil mechanics is a science which applies the engineering mechanics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t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technical course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undations, retaining walls, earthwork, dams and other projects. Soil mechanics is needed to support the knowledge in civil engineering, traff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other subjects[1]. Soil mechanic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because it plays a role in connecting between basic courses ("Theoretical Mechan ic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etc.)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etc.) In early 2007,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of the opinion”. Zhejiang New Century Educational Reform Foundation(zc09086) *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xia Zhang E-mail address: 1zhangsm@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1294582.html,, 2wei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1294582.html,, 3zhangshixia@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1294582.html,, 4 weixj@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1294582.html,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简答题 第一章: (一、新课程概念) 1.什么是课程?为什么要强调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答:新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对课程概念的准确把握,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用新的课程观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将课程改革实施到位,使自己尽快成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的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2.课程的新概念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突出了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的根本地位。2)强调学生以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建构,突出了课程三维目标整合发展的功能。3)强调课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课程诸要素的多元互动过程中,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多元智能建构,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实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综合学习、创新发展。4)强调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整体。用问题情境中的多元化思维策略实现课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动态发展性。 3.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答: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复杂的会话。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4.我们对课程的认识理解上有哪些偏见或者叫误区? 答:1)把学科教材当作课程2)把目标、计划当作课程3)把学习者的经验当作课程 5.从课程开发、编制和管理的主体上分,课程可以分为几类? 答:从课程开发、编制和管理的主体上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课程的显现程度分,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从课程的实际开设划分,又可分为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 6.什么是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共同素质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国家课程一般以必修课形式出现,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是法定必须开设与实施的课程。 7.什么是地方课程? 答: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具有突出地方特点、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本土性、区域性特点。地方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其研发主体是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本地课程专家。

邓肯-张模型研究认识

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邓肯-张模型研究认识 学院:建设工程 姓名:王吉亮 学号:2006631011 专业:地质工程

教师:金英玉

邓肯-张模型研究认识 王吉亮(83分) 摘 要:从邓肯-张模型的本源开始,分析研究了邓肯-张模型与E-B 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模型中参数如何确定的问题,结合对该模型的认识,提出该模型具有的缺点与不足。 关键词:邓肯-张模型;E-B 模型;参数确定 CONGNITION ON THE STUDY OF DUNCAN-CHANG MODEL Wang Jiliang Abstract: rom the parent of Duncan-Chang model, studing the establish procedure of Duncan-Chang model and E-B model, introduc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fine the indexes in the model. Associate the congnition on this model, present the shortcomings. Keywords: Duncan-Chang model; E-B model; indexes define 1 引言 邓肯-张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本构模型,既然是一个本构模型,可想而之他反应的是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说它是非线性的,那么反映应力应变关系的模量就不是一个常数E那么简单。在介绍该模型之前,先要介绍一个概念,就是反映非线性关系的增量广义胡克定律: 1123()t t t v d d d d E E σεσσ= -+ (1) 1963年,康纳(Kondner )根据大量土的三 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提出可以用双曲线拟合出一般土的三轴试验13()~a σσε-曲线,即: 13a a a b εσσε-= + (2) 其中,a 、b 为试验常数。对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1a εε=。邓肯等人根据这一双曲线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一种目前被广泛的增量弹性模型, 一般被称为邓肯-张(Duncan-Chang )模型。 在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13a a a b εσσε-=+可以写成: 1113 a b εεσσ=+- (3) 将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结果按 11 13 ~εεσσ-的关系进行整理,则二者近似成线性关系(见图1)。其中,a 为直线的截距;b 为直线的斜率。 在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由于 230d d σσ==,所以切线模量为 ε1/(σ1 -σ3 ) -σ3 )ult 图1 1113 ~εεσσ-线性关系图 132 11()() t d a E d a b σσεε-= =+ (4) 在试验的起始点,10ε=,t i E E =,则: 1 i E a = ,这表明a 表示的是在这个试验中的起始变形模量E i 的倒数。如果1ε→∞,则: 131 ()ult b σσ-= (5)

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价值工程 0引言 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势必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熟悉各种仪器设备,学会整理测试资料并分析数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的目的。 近年来,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项创新性的改革与实践。各二级学院自主安排实验教学,重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是基于该改革方针对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1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首先,我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附,经常把实验一带而过,没有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较好的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其次,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较薄弱,在编实验人员有限,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影响总体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2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分组进行,学生操作机会减少学生上课一般是大班上课,土力学实验的仪器有限,学生只能分成6到7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台仪器,做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比如液塑限实验仪器只有三台,学生只能分组操作,少数同学动手操作,组中另外同学观看演示,再比如三轴实验仪器,难以配备很多,学生也只能看教师演示。 1.3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强,准备不够充分在做实验前,学生不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参数用途和实验原理,这样学生做实验就比较被动,单纯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演示或者按照实验书上的步骤去做,没有主动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对于所做的实验认识比较肤浅,对整个实验过程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建议教师加强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准备。 1.4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开设的土力学实验主要包括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液塑限试验、固结试验和直剪试验,可 以看出开设的实验项目远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1] ,其基本上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的作用与效果不理想。 1.5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我校只有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 土力学实验,从而导致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长期闲置,教学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常规设备在科研中也很难发挥较大作用。仪器设备大量闲置,甚至有的设备从购进之日就很少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一定数量的设备老化,故障多,使用率低。 2我校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2.1实验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我校升本之前,科研工作还相对比较薄弱,学校抓住升本这个机会,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大大改善。科研老师在进行实验前,将消息挂到网站,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科研实验的全部过 程中。另外,通过学校领导的沟通与努力,学校与一些校外企业签订了协约,为学生提供校外实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工地获取第一手现场实验数据,在工程安全的范围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实验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目的。 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对各种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定期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培训或外出学习,提高实验室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同时,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进行考核,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那些不合要求的教师,要督促其参加培训或加强学习,然后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2实验项目分批次进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于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我校实行实验班小班上课,实验项目分批次进行,组织 进行循环实验。比如直接剪切实验, 目前土力学实验室只有十二台直剪仪,一个班有三十多人,我们可以将一个班分成三个批次,每个批次小于等于十二人,循环进行实验。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3加强督导学生实验课前的预习准备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实验的理解和减轻实验教师的压力,实行实验 预习制度。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了解实验内容,通读实验指导书,并要提交预习报告进行考核。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按规定提交实验预习报告,经实验教师审阅后方可进行实验,预习报告成绩计入最后的实验考核成绩,严重不合格者取消其该实验的资格。 2.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如果要在实验项目上有所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土工方面的人才,仅靠完成基本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增设一部分综合性和提高性实验。增设设计型、探究型、综合型实验,注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土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强调重视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 ——————————————————————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教改项目(JG-1117)。 作者简介:刘文方(1980-),男,山东成武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防灾减 灾及道路、结构等方向教学及科研工作。 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ing of 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 刘文方Liu Wenfang ;李红梅Li Hongmei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贡643000)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China ) 摘要:当前土力学的实验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不足,在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 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土力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各项具体建议,以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Abstract: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soil mechanics,and directly effect the teaching resul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hortages in teaching concept , experimen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er procession and exam way,specific reform suggestions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土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开放性实验Key words: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ing ;openness 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00-02 ·200·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 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核心任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第二节教学观与学生观 一、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传统思想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

和执行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思想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3、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而传统思想则认为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结论; 4、教学应该关注人即学生,而传统思想则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科。 二、学生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依靠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

权主体)。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因此, 1、要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 2、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为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