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苌墓志

元苌墓志

元苌墓志
元苌墓志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Word文档]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Word文档]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 一、佛教影响下的北魏书法 (一)龙门石窟与造像题记。龙门石窟的开凿时间约在魏孝文皇帝迁都洛阳的前几年,后一直延续到北宋时期,规模宏大。石窟中皆是当时贵族或民间的佛教信众筹集善款为祈福平安所造的佛龛,而在造像之后,为了记录造像时间、造像者身份、造像名称、祈愿内容等一系列史实资料,多会刊刻题记,由于北魏时期的墨迹已经不可见,这种佛龛题记时所刊刻的“造像记”便成了研究北魏书法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也是我们研究北魏佛教书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将其与北魏同时期的墓志铭书法相比较,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窥探北魏书法艺术的全貌。龙门石窟内的造像记约有三千六百余品,品类甚多,但北魏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被人重视,直到清代黄易极力推崇龙门造像记,并从数千碑刻题记中选出四品,即《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后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又列出了“二十品”的篇目,即“龙门二十品”,虽然龙门石窟历经了几个朝代凿刻的,但其所选“二十品”却皆是刻凿于北魏时期,其中十九品藏于古阳洞,刻凿时间最早的在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最晚的在公元520年,主要集中在宣武皇帝时期(公元483-515)。由此,“二十品”成为了魏碑书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二十品”之名也逐渐广为人知。

(二)龙门二十品。龙门佛像造像记的主要目的是铭记功德、传诵佛法,所以为了便于阅读、传播,“龙门二十品”皆用的是正书书写,称“正书”而非楷书,是因为在许多品造像中,其字的用笔并非纯粹的楷书,在捺笔和横笔结尾处,依然残有隶书向楷书发展过渡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当代刘涛先生认 为其“体兼隶楷”?,而在清代的书论中,也并未以“楷”、“隶”相称,而是引用宋人“正书”一说,笔者亦同;分析“龙门二十品”各造像记的书作风格可以发现,虽然二十件书作的风格迥异,但是却依旧有其共性的特点:从单字点画的细节来看,横画多是向右上方倾斜,起收笔多为方笔,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二十品”,认为:“《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将其与同时期北魏元氏墓志铭作比较可发现,元氏墓志由于是为皇家墓葬所作,书丹之人皆是毕恭毕敬、谨小慎微,所以其风格自然也就精美新妍;反观“龙门二十品”在行字间却并没有过多的法则作为束缚,风格更显粗犷,率真不做作,没有法则的拘束,初看乱头粗服,细看却拙而不丑,内含骨力。从刻工方面来讲,以元氏墓志为代表的北魏墓志铭,刻工多是择其优者,刀法细致入微,结体斜画紧结。而各造像记中除了《始平公》、《孙秋生》等少数几品记有书者刊款外,其他各品造像记的书者皆无从考据。从几品题记中所刻写的三角点和横竖笔画起笔时方头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些题记文字显然是由工匠直接凿刻而未经书家书丹产生的,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刊刻之人应该多为当时民间信奉佛教的无名工匠,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其书刻多是从经验中而来,所以才没有规矩约束,但其字却并未因“随性”而无规矩,相反,由于没有过多的拘束,其体式自然多变,结体因势赋形,稚拙返璞的意境内含其中,虽然无法推测其是有意还是无意,但这种意境正契合了佛教“空无圆融”之境。 二、北魏佛教造像书法的影响

刘凯《北魏羽真考》(《学术月刊》2015年第2期)

128 北魏羽真考 刘 凯 中图分类号 K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15)02-0128-17 北魏相关史料中见有羽真(亦称羽直、① 于真②)一词。计其义大致有三:一即常书写于官爵系列中的 羽真,为北魏独有,学者研究以之为鲜卑系官爵。第二义即作为姓氏、名、字的羽真。③ 第三义则是北魏东 北方、勿吉国之傍的羽真侯国。④ 管见所及,学界于北魏羽真关注盖寡,且主要关注点在第一义,偶有兼及 第二义中作为赐姓氏的羽真,其他义绝少论及;对于第一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羽真一词为何意及其执掌上,提出的观点多加“推测/可能”云云:研究多以羽真第一义为鲜卑系的官职或爵称,然对于具体摘 要 北魏羽真有羽真号、羽真姓氏和羽真侯国三义。 三义之间存在关联。学界以羽真第一义为 官职或爵称,并不准确。羽真号的合理表述应当是鲜卑拓跋使用的“类官号”,内部存在一般羽真、 大羽真、内行羽真和内大羽真的分别;其最初功能是分定以血缘为纽带的统治集团内部及与内入诸 姓、四方诸姓之间的权力等级边界。道武时羽真号已有大羽真、内行羽真、内大羽真三职的分别: 获赐大羽真的原因主要是世领部落,率部归魏及有捍边之功,当类领民酋长;内行羽真可能是针对 帝室十姓;内大羽真当是给予昭成皇帝嫡系子孙。以太武帝统一华北为转折点,稳定下来的北魏政 权开始收紧对于大羽真等三者的授予,一般羽真大量出现,并因适应权力来源由贵族转向皇帝的大 势,而更多地被应用,太武以后诸帝开始将一般羽真号授予汉人,以削弱贵族政治,确保政权由宗 王政治向皇权政治的过渡,孝文帝时的羽真号更多地成为一种得到皇权认可、可以进入核心统治圈 的身份标识。而在拟制血缘的皇权政治中羽真号逐渐失其意义,以孝文改制、河阴之变为两临界点, 在人为制造的历史真空与异质载体历史书写的熏染、挤压下以“理性”的方式被选择性遗忘,出现 中古时期鲜明可见的结构性失忆。 关键词 北魏 羽真号 结构性失忆 历史书写 异质载体 作者刘凯,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周一良:《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史语所集刊》第20本上,1948年,第77-78页)指出羽真“又称羽直,见元平墓志。”然核《元平墓志》载平父陵“羽真尚书冠军将军使持节吐京镇大都将”,其中“羽真”实作“羽真”(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48,《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55页。以下简称“《集释》”),周氏所据史料不足凭,但论点无妨:羽真确又称“羽直”,见《宋书·索虏传》献文帝下书纳义阳王昶诏:“羽直征东将军北平公拔敦”。 《董穆墓志》:“十二世祖染, 于真官,世擅豪雄,影附魏室”,《集释》图版441,第225页。 《周书·高琳传》载琳祖宗获赐羽真氏:“其先高句丽人也。……五世祖宗,率众归魏,拜第一领民酋长,赐姓羽真氏。”又有以羽真为名者,如《太公吕望表》碑阴第二列“板授颍州太守尚羽真”(王昶:《金石萃编》卷32《东魏三》,清嘉庆十年经训堂刻本)。又有为字者,如《高贞碑》:“君讳贞,字羽真,勃海脩人也。”(陆耀遹纂:《金石续编》卷1《后魏》,清同治十三年双白燕堂刻本)。 《魏书》卷100《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其傍有……羽真侯国,前后各遣使朝献。”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19-2221页 ①②③④

高中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600字 说起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我想是没有几个人不 知道的,可是您知道洛阳的古墓博物馆吗? 古墓博物馆坐落在九朝古都洛阳效外的北邝山上,北魏 皇帝陵墓景陵的旁边。馆内文物琳琅满目,吸引着成千上万 的游人。如果说不到故宫,就称不上到北京;不看兵马俑, 就不算到西安;那么你不去古墓博物馆,也可以说你就不算 真正到过洛阳。 这座古墓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气势宏伟。 馆前是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汉9式大门。馆额上标有洛 阳古墓博物馆7个馏金大字,那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鼎先 生的丹书。馆内殿阁巍峨,走廊回环,绿竹青翠,花木掩映,可说是一山上花园。 进门数十步,就到序幕大殿,殿门两侧各有一个汉白玉 雕成的汉代避邪兽。那兽张牙舞爪,栩栩如生。走进殿门, 只见迎面高挂长匾,上写九朝古都,八方风情。下面是一个 巨大的沙盘,沙盘上是洛阳地貌立体模型,但见市区内街道 纵横,楼房林立,郊区则村落棋布,古迹甚多,特别是郊山 岭上,古家累累,更引人注目。人常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邝。

听老师说过,邝山黄土深厚、干澡,加上这里物秀景明,所 以历来就是王侯将相的理想葬地。据说这里仅帝王陵墓就有座,至于官宦坟墓,则多不胜数。农谚说:邝山无卧牛之地。还有四句诗说:北邝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古坟上面 起新坟,新坟古坟无定主. 序墓殿两侧的厢房是历代葬具展览馆和殡葬仪式展览馆。历代葬具展览馆里陈列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 葬具模型,还有皇帝仪仗队用的满朝妾驾、金瓜被斧、刀枪 剑戟;殡葬仪式展览馆里,是清代一组大型殡葬仪式彩塑, 30多个真人大小的彩像,表现的是富贵人家出殡的情景绸缎棺罩,龙头凤尾,金库银斗,礼相引路,和尚做斋,鼓乐演奏,儿子披麻带孝,孙子跟随打播,媳妇白衣素裙,老伴丫 环搀扶,场面阔绰极了!听老人讲,旧社会长工佃户死了老人,买不起棺材寿衣,只得草苫席卷,草草安葬。这是多么 鲜明的对比呀!从这里,人们可以认识到封建桂会是农民的 地狱、地主的天堂。 从序墓大殿再往前走,就到上下墓区了。历阶而下,是 地下墓区,共分四个大厅:西汉厅、魏晋厅、休息厅、唐宋厅。各厅之间有装饰精美的墓道通连.墓道两侧有几十座墓室。讲解员说这都是解放后洛阳发掘的古墓中选择出的有代 表性的原型搬迁来的。砌墓室用的空心汉砖,都是原墓中的。墙上的壁画也是原型移来的。汉墓型都是砖砚拱短建筑,前

北魏元爽墓志考释

北魏元爽墓志考释 马琳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长春130012)北魏元爽墓志 (全称“魏故使持节都督泾岐秦三州诸军事卫大将军秦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元公墓志铭”)志高八十一·八、广八十一·八厘米,二十六行,行二十六字,正书,一九二八年洛阳城东董家村北出土[1](P199)。 如图所示, 志文字迹规整清晰,端庄华美,文笔隽秀,刻功娴熟,线条自然流畅,是集文物、史料和艺术价值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魏碑精品。 北京图书馆藏拓 为阐述及研读便利,现抄录元爽墓志原文如下: 魏故使持节都督泾岐秦三州诸军事卫大将军秦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元公墓志铭。君讳爽,字景喆,河南洛阳人也。姬水导源,缙云结庆,盛业弘基,仪天比极。祖明德茂亲,冠冕当世。父居中作相,领袖一时。君禀气蓝田,资灵汉水,兼市为珍,连城起价。然其理识开悟,体量通率,立身唯孝,因心则友,固以道德润己,忠信被物,有是九能,兼之百行。起家为员外散骑侍郎,迁秘书郎中尚书起部郎,加轻车将军。而握兰复道,含香绮作者简介:马琳(1992—),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1]王壮弘,马成名.六朝墓志检要[M].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 摘要1928年在洛阳城东董家村北出土的北魏元爽墓志堪称魏碑中的上品,在书法与雕刻方 面达到了炉火纯青境界。志文详实地记载了元爽的生平履历,集中围绕仕宦和家学门风展开,反映了贵族主义思想和北魏内徙胡人官僚化、门阀化、文士化的成就。元爽自起家一路仕途平坦,深受皇帝信任,委以重用,却在如日中天时英年早逝,其背后的隐情值得细细推敲。墓主元爽的生平是特定年代的反映,也是北魏社会形态和当朝政治生态的缩影,所以墓志的考释要在考据的基础上将志文内容放在宏观的历史环境中分析才能挖掘到更多信息,还原更加全面而真实的历史。 关键词北魏元爽墓志宗室贵族 贵族主义 DOI:10.135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1320245.html,14-1186/k.2015.03.018

学习魏碑必须要搞懂的——北魏墓志之“定法”

学习魏碑必须要搞懂的——北魏墓志之“定法” 论北魏墓志书法之“定法”——“有意”之定法与“无意”之自在在魏碑书法中的精彩演绎作者:黎德良单位:兰亭书院魏碑导读:北魏时期墓志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其不仅存世数量众多,镌刻精美,而且书法艺术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是我国历史上墓志书法精品盛产的时代。魏碑与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然风格迥异。魏碑由汉隶演变而成,整体表现出茂密雄强,恣意豪放、稚趣天真、古拙粗犷的金石书风面貌。唐碑则源于魏碑和钟王,将楷书的法度推向到极至,整体表现出端庄遒美、严谨成熟、方正典雅的书法风貌。包世臣曰:“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记得板。”北碑字之定法之“法”即是本论文所要论述之重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北魏书法的笔法、笔画、字法到章法之“定法”核心。从以下几点:魏碑书法的方圆特征;笔画与基本技法的关系;笔画与笔势的关系;字体与字势的关系;笔画与字形结构的关系;字与行、行与行、字与篇的关系,揭示“有意”而为之定法与自在生趣之“无意”在北魏书法中有机结合的阴阳辨证关系。关键词:魏碑外方内圆有意无意书法笔法字态笔画笔势书法中的“有意”与“无意”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

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是强调书写中的有意行为的作用。“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板桥就“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张彦远)这一基本法则,作出了自己的生发。一般讲,“笔参造化”的“化机”的闪现,缘于天才艺术家的一刹“妙语”,即艺术家本身亦不可能事先明确地意识到,此即所谓“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板桥云:“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板桥题画·靳秋田索画》)“化机”(趣)与“定则”(法)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层“顿”(顿悟,飞跃)、“渐”(渐修,量变)关系。又云:“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板桥题画·竹))意亦如此。“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一个新的生命体。它虽来自“眼中之竹”,却非其自然形态的复写,而是经过画家的观照、沉浸,获得对竹的“神理”的某种妙悟,其中渗入画家自身的个性(特别是人格)、想象、情感等等,因而构成朦胧的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进而,运用长期苦练得来的异常娴熟的技法(如笔法墨法),而又不泥于法,伴着仍在继续中的创造性想象,所谓“笔到意生”,让实际落入纸上的竹的形象,霎时进入“传神”——“变相”状态,因而“活”起来。这样,由渐而顿,“定则”(法)与“化机”(趣)融

上官昭仪墓志铭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shn zh揉和黏土)陶铸,合散信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阳氏之后。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曾祖弘,隨〔隋〕藤〔滕〕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与觳(h)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议大夫。学备五车,文穷三变。曳裾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杖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祲(jn不祥之气)。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弓,为铁则砺成利剑。采摭(zh搜集采用)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笏(kuniznh做官),谋猷(yu谋略)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寮府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袭,富不期侈,贵不易交。生有令名,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玺诰及于穷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qincháng采自郑国的诗歌),近辞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访以荒陬(zu角落),无复藤城之榇(chn棺材);藏之秘府,空馀竹简之书。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先皇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lnyán帝王诏令的代称),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t f指揭露隐秘的坏事)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mn“愍”,哀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fip新月的月光),始就痊平。表请彰为婕妤,再三方许。暨宫车晏驾,土宇衔哀。政出后宫,思屠害黎庶;事连外戚,欲倾覆宗社。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皇鉴昭临,圣慈轸悼(zhn do痛切哀悼),爰适制命,礼葬赠官。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bin下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 其词曰:巨阀鸿勋,长源远系,冠冕交袭,公侯相继。爰诞贤明,是光锋锐,宫闱以得,若合符契。其一。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ji茶树),静听坟茔,千年万

北魏《尉陵》、《贺夫人》赏析

北魏《尉陵》《贺夫人》墓志 北魏《尉陵》《贺夫人》墓志全称《魏故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尉公墓志铭》《魏故武邑郡君尉氏贺夫人墓志铭》,是出土于河北曲阳县的一对鸳鸯志,“鸳鸯志又称夫妻志,亦称'合祔志’,是墓志中较有特点的一种形制。通常指葬于同穴,各自有'志’之夫妻墓志,多为同时出土”。两方墓志均为北魏末期皇室墓志,刊刻严整,书风遒丽,虽书体皆为魏碑楷体,但书刻风格各具特色。 《魏故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尉公墓志铭》

《魏故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尉公墓志铭》刻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楷书,有轻微界格,整志由青石制成,志高十四点五厘米,长五十九厘米,宽五十八厘米,方形。因长埋地下,残破较少,字口清晰,整志文字共二十五列,除首尾列外,第七、十四、十五、十六、二十列每列略有缺字,余列皆满,每列二十五字,整志总计五百八十五字,保存较好,墓志四边或受地下渗水影响,有较为明显的侵蚀痕迹,但字面破损较少。首列末尾有二字全损,依文意应为“志铭”二字,首列第四、五、六字稍损,但仍能清晰辨为“同、三、司”三字,首行后半段因靠近墓志边部,侵蚀略重,能较为清晰的辨认为“诏、钜、仪”等字,第十五列下部一字较为模糊,依文意应为“仆”字,尾列首字残损较重,笔者推测为“汾”或“林”字,尾列中部一字较为模糊,应为“白”字。 释文: 魏故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尉公墓志铭 公讳陵,字可,悉陵善无善无人也。先踪盖夏后之世,远胄则部落大人。祖乌地延,以骁雄居守。父初崘,用勋贤袭职,并播美代番,扬声朔野。公资神岳灵,禀和秀气。生而早察,长乃夙成,沉深少言话,慷忾有志节。遍好兵家,尤工骑射。财兼猗白,富巨程罗。重仁义于丘山,轻金玉犹粪土。边方推其下物,函夏揖其高声。丰容彰其遐绪,奇骨表其贵位。孝明之始,四海无波,贯鱼以次,难用超越。高车军主,官微选重,位卑任尊。公以名望乃居此职。宽猛相济,贞亮有能,遐迩从政,部众归德。庶凭尺木而腾雾,遵洲渚以摩云。降年不永,奄焉迁化,春秋六十一,正光五年二月廿日薨于家。知与不知,莫不伤恻。有子曰景,承藉风流,依

张黑女墓志教学视频

《张黑女墓志》原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清朝人为避康熙皇帝玄烨讳,故称《张黑女墓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作者、书者无从考察。原石久已不存,仅存一明拓裱孤本。道光年间为何绍基所有,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张黑女墓志》是北魏墓志的集大成之作。它广涵众长,笔法结体具佳。既有碑书古朴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书法峻利疏朗,秀润蕴藉。何绍基极爱此志,曾携此志进行2万余里“长征”,日夕观摩,爱不释手。谓此志“化篆入楷,遂而无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清包世臣评曰“此帖骏利如《隽秀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精密如《敬显秀》”。 《张黑女墓志》在南北朝碑版中,风姿特立,出类拔萃,用笔、结体各具特色。 用笔:中侧并施,方圆兼备。中侧并施:中锋多用于长横、长竖、长撇、长捺,得内压圆浑之趣;侧锋多用于短横、短撇、横钩、方折中。这些短撇及横钩转折,配以左右开张的撇捺,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方圆兼备,以圆笔为主,《张黑女墓志》除撇、捺挑起多用方笔,点、折方圆兼用外,其余笔画大多为圆笔。妙在方圆结合精巧、和谐,达到刚柔相济之效,使墓志婉约中暗呈刚健,雄劲中隐含柔美,刚而不棱,美而不媚,显示出内涵丰富而又和谐的美感。

点画:横平竖直,但平而不板,直而不僵。轻重并举,丰富多趣,极具韵味和情致。 横画有长横、短横两种。长横或方起圆收,或圆起方收,两端重而缓,中间轻而快。使得首尾俱低,中高如覆舟状,于不平中求平,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如“七、弦”等字。短横多左尖横,露锋入纸,收笔略有上翘,显得粗壮雄厚。有时以点画出之,活泼轻灵。如“南、于”等字。 竖画,有的起笔作尖状,顺锋轻入,如“化、俱”中单人旁中竖;有的直笔横落,见夸张的起笔痕迹,增强了字的装饰效果,如“水、十”等字。收笔有悬针和垂露之别,悬针竖用得极少,但偶见风采,给人一种锐利中见含蓄的感觉;垂露竖,直中有曲,曲中求直,给人以刚中有柔、挺劲有力的感觉。如“帝、除”等字。并列的两竖多相背取势,即两竖中部都稍向内弯,如“日、桐”等字。 撇画,有长、短之分。短撇迅捷劲利,采用切锋侧过笔法,古称“啄”,“啄”之必峻。如“徒、於”二字,前者两小撇构成的双人旁似有千钧之力,与后面的“走”字下部连绵搭配,取得了一种刚柔并济的和谐效果;后者“於”字第四笔短撇单看似觉生硬,与整个字的风格不相统一,但仔细玩味,全字独有的疏而不漏的结构美正是由于它下面的行草双点构成。长撇状若兰叶,清丽圆润,细而柔曲,撇尖上翘,末端粗重敦厚,中含隶意,形成含蓄开张之势,如“人、吏、元、父”等字。另有一类撇画,收笔向左出锋,作“弯尾撇”,骨力含蓄内蕴,如“成、轨”等字。

魏碑书法的魅力

魏碑书法的魅力 当下的书坛是碑帖共存相映成辉的时代,以“二王”一系秀健雅逸的帖学占有相当的分量。但不可否认,北朝魏碑风格的书法作品仍以其无穷的魅力被众多书家所青睐。 魏碑是指南北朝、北魏这一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石刻书法作品。从书法风格上来讲,其概念体系运用又包括北齐、北周、东魏等石刻书法,甚至向上可延伸到东晋的一些石刻书法作品。 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清康有为曾誉魏碑:血肉丰美,结构天成。举凡墓志、造像、碑版、塔铭、刻经等,其数量之多或以千万计,其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 北魏时期,特别是迁都洛阳以来,尚武之风渐衰,转而崇尚儒业,王公子弟,多文人才士。尤其是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喜润色金石,于是刻碑之风继东汉之后愈演愈烈。当时人死后若无人树碑立传,对于一个高门大族出身,而又显赫一时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即使是一个小官吏死后亦有人替他撰文刻石,歌功颂德,以期名垂后世,这就是北魏墓志众多的原因。正如《书林藻鉴》

所说:“北朝之书,魏为最盛,享国既永,艺业日臻,竽以孝文,好文润色金石,故其时隶楷错变,无体不备。”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南北朝是我国文字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楷书刚从隶书蜕化而来,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初创时期,但正是这种“不成熟”,使魏碑书法同时蕴涵了隶书、楷书两种不同书体的特征,反而使它的艺术风格更加多变,信息含量更加丰富,也许这正是魏碑书法的魅力所在。 北魏楷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宣武帝为界,以前的楷书仍有两晋时保留下来的隶书遗风,笔调劲健朴实,率意生动。因笔方圆兼之,结体攲侧而不失重心平稳,整体艺术效果粗而不野,厚而不臃,颇具天真烂漫之趣。第二阶段是从宣武帝开始,楷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减弱隶书影响的同时,另一方面其作为一种新兴书体的各种本体特征正在不断完善。隶书的笔画特征被整合进了楷书的笔画改造中,体势也朝平正宽博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一点在南北两大地域的书风表现中还是有差异的,北方作品取势多活泼自然,以攲侧雄强为基调。第三阶段约于孝明帝时开始,书法体势复归平正的倾向更趋明显,用笔上更加细腻周致,俊美俏逸之风取代了雄悍自然的表现形式,典型的楷书用笔及结体法则渐渐形成。 从书体形制上细分,魏碑书法大体上可分为碑版、摩崖、造像、墓志四大类。其中墓志与造像书法尤其值得关注。墓志书法不仅出土数量壮观,且风格种类繁多,写刻亦良莠混杂,书者都是名不见经传

北魏墓志百种-03

【誌蓋】闕 【銘文】維皇魏故衛尉少卿謚鎮遠將軍梁州刺史元君墓誌銘。」君諱演,字智興,司州河南洛陽穆族里人也。道武皇帝」之胤,文成皇帝之孫,太保冀州刺史齊郡謚順王之長子。稟」性機明,依容端湛,規動沖詳,智政方密,囂言莫亂,耶〔注〕行無干。」淵霞雖遠,藏之於寸心;幽曉理微,該之於掌握。是以早步華」朝,夙登時政。初除太子洗馬,流聲東朝。轉拜中壘將軍散騎」侍郎,起譽西禁。尋授衛尉少卿,屢宣忠績。用能揚盛德于九」服之遙鰥,聲烈光于八荒之攸 ,雖姬旦之翼周圖,良何之」贊漢籙,准古方今,蔑以踰也。而天不報善,逸翮中摧,春秋卅」有五,延昌二年歲次癸巳二月丙辰朔六日辛酉薨於位,贈」梁州刺史。其年三月乙卯朔七日辛酉葬於西陵」高祖孝文皇帝之兆域。其辭曰:」分波洪淵,承湍海汭,構基天宗,紹皇七世。厥考伊王,厥祖維」帝,威總猛功,明鑒道藝。武無遺裁,文無不制,匪賢匪親,非禮」不惠。英殞獨秀,與俗遙裔,庶延遐齡,永植蘭桂。昊天不弔,生」榮長逝,二耀慚光,白日昏星。浮雲慘蹤,翔鳥悲嚶,玉瀆哀」流,良岳酸形。臨穴思仁,盪魂喪精,命也可贖,人百殘傾。摧芳」燼菊,沒有餘名,故鏤石標美,萬代流馨。嗚呼哀哉。北京圖書館藏拓 〔注〕耶,即邪字。 【誌蓋】闕 【銘文】魏故貴華恭夫人墓誌銘」祖奐齊,故尚書左僕射使持節鎮北大將軍雍州刺史。」夫人陳郡殷氏。父道矜,太中大夫。」父肅,魏故侍中司空昌國宣簡公。」夫人陳郡謝氏。父莊,侍中右光祿大夫憲侯。」後尚陳留長公主。父獻文皇帝」。魏故貴華夫人王普賢,徐州琅耶郡臨沂縣都鄉南仁里人」也。氏冑之萌,厥源遠矣。嵩崖整其鶴駕,洛浦萃其笙歌。惟剪」惟陽,資文允武。庸昭秦篆,道光漢牒。丞相體哲,匡維晉社;執」法克睿,蟬冕宋京。祖鎮北,以貞猷摽鯁,見免昏曆。考司空,以」桀節峻概,延寵明朝。夫人既蹈祖考之淳懿,稟婉 之英姿,」淑妙絕擬,機明瞻識,端行清韶,從容柔靖。愛敬深凱風之美,」敦順單常棣之華。五教聿昭,四德孔緒。妙閑草隸,雅好篇什,」春登秋泛,每緝辭藻,抽情揮翰,觸韻飛瑛。考昔鍾家恥,投誠」象魏。夫人痛皋魚之晚悟,感樹靜之莫因,遂乘險就夷,庶恬」方寸。惟道冥昧,仍羅極罰,茹荼泣血,哀深乎禮。服闋,迺降皇」命,爰登紫掖。方扇胥帷之遺風,闡似庭之鴻範。報善罔徵,盛」容斯墜。春秋廿有七,魏延昌二年,太歲癸巳,四月乙卯朔,〔注〕廿」二日乙巳,寢疾薨于金墉之內。玉樹埋柯,薰蘭摧葉。粵六月」二日乙酉,窆于洛陽西鄉里。銘曰:」琁根寶萼,蟬聯周紀,掩曖伊川,斌發嵩峙。弈世啟輝,綿基重」美,迺綴淑靈,實戎家祉。提思入神,挺節鄰聖,五典澄明,七德」淳鏡。緝藻瓊式,抽文瑤映,譽潤淑章,聲光蘋詠。婦圖擒績,女」史飛萱,質華星婺,德耀姬原。爰處素閈,賁軌茲存,粵昇椒掖,」燮映堯門。與善方夢,殲此淑仁,崑璧委燼,宋琲沉津。蘭闈空」月,組帳恒塵,玉墀瀉欷,翠幄凝辛。隧路陰重,泉戶凍結,玄扉」一渰,幽座燈滅。埏 埃蕪,松間荒翳,鐫德累徽,固傳芬烈。北京圖書館藏拓 〔注〕《二十史朔閏表》作四月甲申朔。 【誌蓋】闕 【銘文】魏代楊州長史南梁郡太守宜陽子司馬景和妻墓誌」銘」夫人姓孟,字敬訓,清河人也。蓋中散大夫之幼女,陳郡」府君之季妹。夫人資含章之淑氣,稟懷叡之奇風,芬芳」特出,英華秀生,婉問河洲,●鍾千里。年十有七而作嬪於司馬氏。自笄髮從人,撿無違度,四德孔修,婦宜純備。」奉舅姑以恭孝與名,接娣姒以謙慈作稱。恒寬心靜質,」舉成物軌,

名人书斋及意义

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老学庵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聊斋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此外,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名流在钻研学问、攀登事业高峰之余,还喜欢集藏以怡情悦目,调剂精神。兴之所至,往往以所藏之物来命名居室、书斋,说来颇有情趣。 抱残守缺斋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取室名“抱残守缺斋”,并非给自己脸上抹黑,而是因为他生平“嗜古成痴”,人称“竭其力之所至,不以营田宅,治生产,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罂登”。这些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难免残缺不全,但刘视若珍宝,因此,他的书斋名表达了甘心一辈子与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为伴的志向。 周敦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长物之楼清代文人李盛铎爱收集古墨,他的书斋里珍藏文物历朝尽有,各种各样齐全,因此他自署室名曰“周敦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长物之楼”,其室名之长,堪称历代之最。 百梅书屋书法家陈叔通得到父亲所藏唐伯虎一幅墨梅,引为奇迹。为纪念他父亲的嗜梅之癖,以这幅唐画为基础,千方百计搜求,共购得历代名家画梅一百幅,最后又得到高澹游的《百梅书屋图》,珍爱非常,故取斋名“百梅书屋”。 平复堂书法家张伯驹购得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手书的《平复堂》,当他知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法真迹,高兴万分,遂自题斋名曰“平复堂”。

墓志书法精选

《墓志书法精选》(1-10)、《造像书法选编》(1-5)大概是1992年由荣宝斋出版的,选了一部分不常见的墓志和造像。两套书价格不低,特别是《墓志书法精选》目前价格甚高。从印刷质量上来看,都还可以。 墓志书法精选 一,元腾墓志、唐耀墓志; 二,杨氏墓志、元鉴墓志、元定墓志 三,鞠彦云墓志显祖成嫔墓志奚智墓志) 四,元彬墓志、元绪墓志; 五,吐谷浑墓志.姜敬亲墓志 六,元桢墓志、奚直墓志 七,鲜于仲儿墓志、冯氏墓志 八,刘怀民墓志、王僧男墓志 九,袭盖族铭、李元姜墓志 十,崔景播墓志. 秘丹墓志 造像书法选编 第一册:法行造像,刘景悦造石浮圆记,刘根等造像。 第二册:宋景妃造像,曹连造像,杨元凱造像,止和寺造像,惠詅等造像,王史平吴造像,刘景()造像。 第三册:佛弟子白造像,尹爱姜等人造像,黄法僧静等人造像,法文法隆等造像,赵埛造像。 第四册:王永安造像,惠荣造像,杨道长造像,王伯集题名,惠荣造

像,僧达造像,尹静庙题记,王杰宝造像,杜迁造像,法恩造像,比丘尼明()造像。 第五册:姚伯多兄弟造像记,尹伯成妻造像,刘洛真造像,杨安族造像,吕安滕等三十人造像。 北魏皇家墓志选编》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北魏皇家墓志选编》1-12册,2004年6月出版。此前出版了影印拓本《北魏皇家墓志二十品》,内容就是《选编》中的20种墓志。此两种书印刷质量都不是很好,所选的拓本也不是最好的,有的墓志字迹模糊。以《元诊墓志》为例,我曾见过《魏碑三种》中的元诊墓志,字口清晰,神采飞扬,远远胜过此套书中的。 1、北魏元简墓志、北魏元演墓志 2、北魏元荣宗墓志、北魏世宗嫔司马显姿墓志 3、北魏显祖嫔侯骨氏墓志、北魏元延明墓志 4、北魏城阳康王寿妃墓志、北魏元勰墓志 5、北魏元冏墓志北魏元诊墓志 6、北魏文昭皇太后墓志、北魏元恭墓志 7、北魏元贿墓志、北魏元道隆墓志 8、北魏元鉴之墓志、北魏元瑛墓志 9、北魏元怿墓志 10、北魏元瞻墓志 11、北魏元巶墓志

李璧墓志的特点

分析《李璧墓志》 ——摘自汪永江书法篆刻教程 《李璧墓志》的结构具有较强的魏碑型的特点:内紧外疏、宽博自由、大小参差、欹正相生。从边缘外接形的角度分析,其边缘处笔划起、止点处占位充裕,体现出外围宽博疏朗的特点,虽然字距、行距较大,但被长笔划点位、分割之后,既加强了字间、行间的联系,又能使空白(外围空白与字内空白)形成内外沟通,行的两侧边缘笔划之间在齐与不齐之间,齐处在于边缘处大致到达了最宽点,撑住了大外形,使字间谐调统一;不齐处在于两侧边缘处笔划略有局部的少量的凹凸进出,塑造出行的大外行的开(凹)合(凸),进一步形成了行间的穿插组合。同样,在横向的列间关系上,也具有齐中不齐的特点,齐处在于边缘处大致到达了至高点与最低点,撑住了整体结构,使列间谐调同统一;不齐处在于边缘处至高点与最低点处笔划略有局部的少量的高低起伏,塑造出横向列的大外形的开(长)合(短),进一步形成了列间的穿插组合。临写时应注意不能把边缘处起止点的位置做反向的修整,如本来好的笔划被斩掉一大段,致使外形轮廓不到位。临写前先将边缘处做好理性的判断,再进入内部结构的塑造。从框架型主笔的角度分析,对整体结构起到支撑与分割作用的是框架式的主笔划,占据决定性的位置上,虽然这部分笔划数量少,,但体量重,定局面的主体体势,其作用类似于建筑力学原理的框架支撑。

相对于框架部分而言,其余的笔划起辅助作用即对平衡的调节,虽然这部分笔划数量多,但体量相对轻,微调、补足主体的体势。在临写前,要充分地区分出主体支撑的框架型主笔,不能完全按照笔顺建立结够关系,要有所取舍及主次区分,才能意在笔先地把握结构主体。从聚集焦点角度分析,虽然中宫部分包括广义的中宫区域是紧密的,但再细致地加以区分,其实只有一个位置是最密集处,聚焦于此就能够链接住外围的每一综笔划。《李璧墓志》的焦点处是非常明朗的,通过密集、穿叉、搭接等手法,先攒住这个焦点,就不会造成全局的松散,再聚外围的笔划而形成整体,所谓攒三聚五。临写前要先找到笔划密集相聚的焦点,以此点为内,其余为外,内紧外疏。进一步地要把握紧处不拥挤,疏处不松散,须知疏密是相对关系,对比度不够,则容易出现平,对比度过了,则失去了谐调性。以《李壁墓志》为核心展开相关的综合,首先是墓志类之间,《司马景和妻墓志》《元腾墓志》《元桢墓志》《元略墓志》等与《李璧墓志》在笔意与体势相近;其次与碑之间、共性最多但属《张猛龙碑》:与造像之间、共性最多的当属《龙门十二品》中的王元禅造像、贺兰汗造像等;与摩崖之间、共性最多的是《石门铭》,魏碑时代有其总体共性的某些因素,尤其在气息上。对魏碑的总体学习即要保持特殊性的一面(每本字帖)、又要进行综合(字帖之间相近相似的粘连)的系统化借鉴,扩张吸收的视野。特殊性是对学习专业的体现,综合展开是创作的需要。

《魏碑拾遗》

北魏墓志二十四品 王鹤松王国毓 北魏墓志二十四品,均为散落在洛阳地域民间的魏碑墓志拓片、卷轴、裱本中的珍品。始自《长孙澥志》,终至《杨济墓志》,时间在公元500年至公元574年,基本都是北魏墓志发展至成型期的品种。均为国内各馆藏无有资料记载,收藏于私人或交流于集市之间的珍贵墓志。 洛阳学人宫大中先生言:“北魏墓志,邙洛为其故乡”,自从魏孝文帝移都伊洛之后,“自表瀍西为山园之所”,以北魏文帝拓拔宏(元宏)长陵为中心,横亘于洛阳北部邙岭,散布于瀍河两岸,东西绵延四、五十公里,南北跨越十数公里,位于现今河南洛阳孟津南部及洛阳郊区周围地带,形成了一个以帝陵区为中心,王族、宗室、勋亲、望族拱围附葬的北魏陵墓区。据历代学者考证,瀍河两侧北邙山域墓葬的分布,大致为几个区域。 一、以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为中心的帝陵区。位于今洛阳老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孟津朝阳镇官庄村东有大

小二冢(俗称大小冢),其大冢即北魏孝文帝长陵,其西南即文昭皇后高氏陵。1946年2月,位于长陵西北六十步的文昭高皇后陵,被盗掘,其墓志出土。据志云“附高祖长陵之右”,因之确定小冢左侧的大冢即孝文帝长陵。这是确定邙洛北魏陵墓分布的关键。同时,又从周围其它陵墓中出土的元晖志,宣武嫔李氏志,宣武嫔司马显姿志,冯邕妻元氏志,元倪、元则、元朗、穆纂诸志,都印证确定位于洛阳西北隅大冢即北魏孝文帝长陵。长陵确定后,其西南冢头村东(即现在洛阳古墓博物馆院内)宣武景陵等诸帝陵,及元氏皇族诸陵分布也逐渐明晰。按照血缘关系和封建的家族谱系,这一带属于皇祖及宗室近门。相反,各代远祖子孙则属于宗亲远门,分散到距长陵较远的东南面盘龙冢至拦驾沟一带。 二、初以文昭皇后终宁陵为中心的妃嫔葬区。魏孝文帝皇后文昭皇后初葬于孟津南石山村附近,神龟二年迁于魏孝文帝长陵西北处。以往出土的妃嫔墓志多现于孟津南石山、杨凹、郑凹等村三角地带,该区还陆续出土过一些侍奉皇族、妃嫔的大监、内司、付姆等内职的墓志,证明这些皇家内侍也附葬在此。 三、以长孙、王、杨、于、寇、侯、石为主勋旧、

北魏《李璧墓志》放大图片

北魏《李璧墓志》放大图片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出土于山东德州;一说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为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吴士鑑《九钟精舍金石跋尾甲编》、范寿铭《循园古冢遗文跋尾(三)》、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方若《校碑随笔》、杨震方《碑帖叙录》、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有著录。 《李璧墓志》书法雄强茂密,独树一帜。杨震方《碑帖叙录》评曰: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可为习北魏楷书者范本。 北魏李璧墓志释文 君諱璧字元和勃海條縣廣樂鄉吉遷里人也其先李耳著玄經於衰周?靈條神葉輝弓劍於盛漢載籍既詳故余略焉高祖司空道協當時行和州國登翼王庭風華帝閣曾祖尚書操履清白鑒同水鏡銓品燕朝聲光龍部祖東莞乘榮違世考齊郡養性頤年并連芳遞映繼寶相輝君締靈結彩維山育性韻宇端華風量淵遠俶儻不羈魁岸獨絕猛氣煙張雄心泉涌藝因 生機學師心曉少好春秋左氏傳而不存章句尤愛馬班兩史談論事意略無所違性嚴毅簡得言工賞要善尺牘年十六出膺州命爲西曹從事十八舉秀才對策高第入除中書博士譽溢一京聲輝二國昔晉人失馭群書南徙魏因沙鄉文風北缺高祖孝文皇帝追悅淹中遊心稷下觀書亡落恨閱不周與爲連和規借完典而齊主昏迷孤違天意爲中書郎王融思狎淵雲韻乘琳瑀氣轢江南聲蘭岱北聳調孤遠鑒賞絕倫遠服君風遙深紵縞啟稱在朝宜借副書轉授尚書南主客郎遷浮陽太守分竹一邦績輝千里以母憂去任戚深孺慕服闋中

唐楷不应该成为当代书家的软肋

唐楷不应该成为当代书家的软肋 论唐楷的严谨于表与灵动于内 作者: 黎德良单位:蘭亭书院 唐楷导读: 中华五千年文化,书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楷书历经了大篆、小篆、隶书、魏碑、晋楷、隋碑到唐楷的繁衍发展过程;它的历史背景是随着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国力的空前强盛,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入这个历史的黄金时代。唐朝的皇帝,尤其是唐太宗,他不仅对书法极为爱好,尤其能深谙书学至用之理,大力提倡书法艺术。自太宗始在延续历代以书为教、以书取士、立书学博士的传统外,还专立书学,开宏文馆、崇文馆等,培养了大批大家级书法人才。整个社会学习书法蔚然成风,书法艺术获得了空前发展,进入了群星璀璨的的鼎盛时期。唐楷的代表人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唐楷合流于北魏墓志及魏晋钟王,将楷书的法度推向到极至,整体表现出端庄遒美、严谨成熟、方正典雅的书法风貌,进入楷书的完全成熟期。自唐楷形成以后,书法学习者一直视之为书法技能训练的最佳范本。然而对唐楷的看法历史乃至当代均存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当今书坛视唐楷为恶毒,甚至大有不愿涉足者。其中清代书法理论家,书法评论家包世臣对唐楷就有过这样的评价:“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记得板”。本文针对“形记得板”一词之偏颇,着重论述:唐楷的外呈严谨与内藏灵动”。 摘要:本文主要以唐楷的外表严谨与内藏灵动”即“严谨”与“灵动”的有机结合作为论述核心。从以下几点:书法中的阴阳与方圆;楷书的产生;唐楷的形态态特征——形方与势圆;唐楷的笔法丰富的技法特点;论证唐楷的高度与难度。指出学习唐楷的误区和学好唐楷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严谨灵动唐楷形方意圆书法笔法字态笔画笔势难度 书法中的“阴阳”与“方圆”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二重点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二 北魏孝昌元年(525《元宝月墓志》[1]: 王讳宝月,字子焕,高祖孝文帝之孙,临洮王愉之元子也……皇妣杨妃,恒农人,父次德,兰陵太守;祖伯念,秦州刺史。嫔南陵萧氏,齐太祖高皇帝曾孙,父子贤,齐太子詹事,平氏侯。 元宝月的名字附见于《魏书》卷22《京兆王元愉传》。元愉为孝文帝子,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在冀州刺史任上举兵反叛被杀,其有四子均被赦免,后又得附于宗室属籍,宝月即袭其追封之临洮王爵位。但该传元愉四子只见宝月及后来成为西魏皇帝的元宝矩二人,另两子不详。同书卷9《肃宗纪》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条:立“皇曾孙故监洮王宝晖世子钊”为帝,此宝晖不见于其他记载,陈仲安先生等编《北朝四史人名索引》第156页疑元宝月、元宝晖是同一人,可能因为两人都拥有临洮王爵号致疑。据志,元宝月卒于孝昌元年,有子二人,长子元蒨四岁,次子元森仲二岁,至武泰元年他们分别有7岁和5岁,而被立为皇帝的“故临洮王”之嫡长子元钊,“年始三岁”[2],与宝月两子名字相异,年龄不合,可知宝月、宝晖决非同一人,宝晖当为宝月次弟,在兄长死后承袭了临洮王爵,兄弟爵位相袭在北朝是常见的事情。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曾任大都督的元宝掌,见于《北齐书·慕容俨传》,当亦是元宝月四兄弟之一,惟长幼次序不明。 作为孝文帝之孙,身享王爵,死后墓志中历数姻亲地望官职,如该志历述母亲族属地望、母亲的父祖的官职、以及于外曾祖母的族望及外曾祖母父亲的官职,这些都应当是撰志者或执事者认为即便是“龙子龙孙”也值得炫耀的事。这是孝文帝实行门阀制度,选择官吏崇门第、重婚宦之后,墓志中常见这种情形,元宝月志中所述还不是皇室人物墓志中最繁琐的,更极端的情形可见孝昌元年(525)《元焕墓志》及《元显魏墓志》、武泰元年(528)《元举墓志》、建义元年(528)《元悛墓志》、兴和三年(541)《元宝建墓志》、武定二年(544)《元湛墓志》及《元湛妃王令媛墓志》。中原士族亦是如此,比较典型的可见正光元年(520)《李璧墓志》、孝昌二年《公孙猗墓志》、普泰二年(532)《韩震墓志》、元象元年(538)《李宪墓志》。在相关叙述中,鲜卑贵族出身者对与其联姻的汉族姻亲的官职与婚姻情况津津乐道,汉族士族对其鲜卑族姻戚亦细列详举。孝文帝定姓族的目的之一,“是使门阀化了的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合流,以便消除矛盾,加强合作”[3],从墓志中两者互举姻亲这一侧面,可知孝文帝确实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元宝月墓志》中记志主其母亲杨氏的族望为“恒农杨氏”,与史书记载不合,值得留意。《魏书·京兆王元愉传》称: 世宗为纳顺皇后(于氏)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逆,产子宝月。顺皇后召入宫,毁击之,强令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