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_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_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_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_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李鑫张艳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在打造低碳城市的新时代主题下,居民作为低碳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及低碳发展的传播者,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乌鲁木齐市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居民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重点剖析居民的低碳认知度、低碳满意度、低碳支持度、低碳生活素养、低碳实践行为、低碳宣传行为六个方面,并主要从居民、社区、政府和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升城市居民的低碳意识,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意识;低碳行为;乌鲁木齐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为应对此严峻现状,我国积极采取措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以加快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自2008年国家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在上海和保定两市试点“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成为城市建设的目标。乌鲁木齐市作为资源、

能耗、碳排放集聚区域,城市低碳化发展备受关注。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将乌鲁木齐市列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按照国家有关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要求,乌鲁木齐市积极就试点工作展开部署安排,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建设低碳城市的措施,然而乌鲁木齐实施的具体措施对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效果如何?不仅国家高度关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及各阶层群众也很期待。为此,本文以乌鲁木齐为例,对居民低碳意识、低碳行为进行调查,以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乌鲁木齐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低碳行为现状,为更深入地研究乌鲁木齐低碳城市发展问题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4BJY0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XJEDU2014I031);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JUFE2015D010)。

[作者简介]李鑫(1990-),男,河北曲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低碳城市建设;张艳(1973-),女,新疆伊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低碳经济。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86

提供基础资料,为进一步做好乌鲁木齐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国内外对低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涉及人口因素与碳排放的关系[1-3]、城市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4-8]、城市公众低碳意识与行为[9-13]等多个方面,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目前对乌鲁木齐市在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拟加以探讨。

二、调查说明与样本描述

(一)调查说明

调查问卷设计为基本信息与具体问题两部分。基本信息部分包括城市居民所属性别、民族、年龄等特征,具体问题部分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低碳认知度、低碳满意度、低碳支持度、低碳生活素养、低碳实践行为、低碳宣传行为六个方面。

调查组综合考虑到各区人口比重、民族分布等多种因素,突出调查对象的区域覆盖性,采取现场实地调查为主、网络问卷调查为辅的方式来开展。调查地点包括乌鲁木齐市的新市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米东区、头屯河区六个区,综合考虑新市区是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口占比较大、又是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布局区域,天山区是乌鲁木齐的经济文化中心、少数民族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区域等实际情况,又主要以新市区和天山区为主。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6-9月,共发放调查问卷415份且全部完成回收,经过复核和查验,其中,有效问卷380份(纸质问卷300份、网络问卷8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达到91.57%,符合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要求。

(二)样本描述

1.性别。性别比例分布总体上女性略高于男性,其中,男性人数占44.74%,女性人数占55.26%。

2.民族。调查对象涉及到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其中,汉族占59.74%,维吾尔族占31.32%,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占8.94%。

3.年龄。调查对象所属年龄段及占总人数比例分别为:26-35岁占31.84%,36-45岁的占25.79%,19-25岁的占20%,45岁以上的占17.90%,19岁以下的占4.47%。

4.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具有研究生及以上人员占17.11%,大学学历占47.37%,大学以下占35.52%。

5.职业。调查对象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主要职业,以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私营业主、学生、公务员等几类职业为主,其中,企业员工占22.11%,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占20.53%,私营业主占16.05%,学生占12.89%,公务员占7.63%,其余职业共占20.79%。

6.月收入范围。调查对象所属月收入段及占总人数比例依次为:0-2000元的占21.05%,2001-4000元的占37.89%,4001-6000元的占22.11%,6000-8000元的占12.11%,8001-10000元的占3.95%,10000元以上的占2.89%。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主要统计分析了低碳认知度、低碳满意度、低碳支持度、低碳生活素养、低碳实践行为与低碳宣传行为六个大类指标,并着重突出城市居民在低碳认知度、低碳支持度与低碳实践行为中存在影响低碳意识提升与低碳行为的问题。

(一)居民低碳认知度分析

1.居民低碳认知度整体较高,但不同群体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低碳了解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达到70%以上。在调查居民对低碳消费了解的情况中,非常了解的占8.95%,比较了解的占71.58%。90%的被调查者都认可低碳消费方式跟低碳知识普及有关,低碳发展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调查居民了解低碳相关知识渠道情况中,网络电视媒体占74.47%、标语公益广告占52.89%,书本报刊占47.89%。在性别方面,虽然男女在对低碳环保知识认知上差异较小,但是女性在总体上表现好于男性,说明女性对低碳关注和认知度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日常生活

87

中接触到的低碳实践行为较多有一定的关系。在职业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的认知度最高,认知度在55%以上;学生认知度次之,认知度达到51.02%;其他企业员工、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等认知度较低,认知度在50%以下。这可能源自于不同职业在了解相关低碳知识渠道上存在一定差异。

2.居民低碳认知度随受教育程度提升而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低碳文化知识学习和关注越多,对低碳知识的了解越深入,对低碳的认知度也越高。比如,不同文化水平的居民对低碳环保知识了解人数占比不同,小学文化人数占26.66%,初中文化人数占27.77%,高中文化人数占40.47%,大学文化人数占43.89%,研究生人数占63.07%。虽然在调查居民对低碳消费方式跟低碳知识普及的关系上与总体结果存在出入,小学文化程度群体占比较大,即小学(93.34%)、初中(80.55%)、高中(88.1%)、大学(92.23%)和研究生(95.38%),但是由于在实地调查时小学文化程度人数被调查次数较少等原因,相应地出现一定误差的情形外,基本表现出居民的低碳认知度是随着受教育水平提升而不断提高的态势。

(二)居民低碳满意度分析

1.居民低碳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低碳社区建设进程缓慢,低碳环保型生活消费方式占比较低。在对乌鲁木齐城市环境、低碳社区建设现状、对周围人低碳环保意识感受、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方式是否低碳环保等问题调查中,满意度一般的人数占到65.79%。谈及推进低碳社区建设现状感受中,不满意的人数占76.84%。在对居民生活消费方式调查时,居民低碳环保的人数仅占21.05%。在对居民低碳生活消费方式面临障碍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市居民缺乏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引导、消费存在攀比心理和居民自身力量有限,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2.居民低碳满意度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而逐渐递减。在详细分析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城市低碳满意度影响时,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城市低碳满意度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即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城市低碳满意度越低。从对居民低碳满意度影响较大的低碳社区建设现状与对周围人低碳意识地感受情况两项指标看,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仅为9.23%、3.08%。低碳满意度侧面反映出居民对低碳社区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等情况的了解程度,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了解低碳建设存在的问题,所以低碳满意度也就越低。

(三)居民低碳支持度分析

1.居民低碳支持度整体水平较高,但对低碳建设参与度却不高。以乌鲁木齐低碳社区建设问题来看,居民对低碳社区建设的支持度达85.52%,调查对象中不存在不支持低碳社区建设的,并且对低碳社区建设表现出很强的信心,74.74%的居民认为有一定作用、前景较好。但是被调查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积极性却不高,只有21.84%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大多数人参与积极性一般。在调查社区举办有关低碳消费活动中发现,仅有1.32%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举办。说明了社区低碳建设的力度比较低,居民低碳认知多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这从一个侧面也解释了居民参与低碳建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主体认知度与影响因素方面出现背离。在调查居民对低碳建设第一主体的认知上,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个人(41.05%)、政府(26.58%)、社区与公益组织(23.16%)、媒体(6.32%)和大中型企业(2.11%)。进一步了解低碳建设影响因素重要性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占到80%,全民素质的提高占到61.84%,完善的社区管理占到47.11%。

3.职业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居民对低碳建设的支持度和信心。分析居民对低碳建设的支持度,不同职业反映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公务员、学生、事业单位职员支持度较高,农民、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等支持度较低。在分析对建设低碳社区的作用和信心时,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最高(80%以

88

上),学生次之(73.47%),农民、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等较低(73%以下)。进一步深入调查不同职业对低碳建设的关注渠道情况,可知,不同职业获取有关信息渠道有所不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的主要获取渠道有网络电视媒体、书本报刊、标语或公益广告,分别占比为76.92%、61.54%、61.54%。企业员工、私营业主和农民等主要获取信息方式是网络电视媒体和标语公益广告,分别占比78.57%和64.29%。学生获取信息渠道较多,主要包括网络电视媒体、标语公益广告、课堂学习和学校宣传活动多种方式。在获取有关低碳消费与低碳建设知识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以及学生获取信息有较多的渠道,并且学生获取渠道更广,这与上述低碳认知度情况相吻合。

(四)居民低碳生活素养分析

1.低碳行为与低碳生活素养紧密联系,二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低碳生活素养行为反映居民个体长期生活中对低碳行为的自我约束情况,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低碳生活素养,比如自觉植树养花、物品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对于乌鲁木齐市居民,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低碳生活素养情况较好的只占总人数比重的17.89%,而情况一般的人数占到68.68%。居民整体低碳生活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居民低碳素养行为具有一定差异性和随机性。在调查居民生活行为时,有37.89%居民经常会自觉植树、养花,有31.31%居民会经常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家庭用水经常多次利用的人数有49.21%,重复使用塑料制品的人数占到53.42%。除少数居民低碳生活素养比较好之外,其余大多数居民的低碳生活素养较差,且具有随机性,居民低碳生活素养还存在一定的目的性和差别性,这可能与低碳生活素养会间接影响到居民自身生活开支有一定关系。

(五)居民低碳实践行为分析

1.低碳实践行为相对较好,且存在一定差异性和随机性。在调查居民低碳实践行为情况中,经常选择低碳践行的居民接近或超过50%。如经常及时关闭水电开关,居民践行人数高达78.94%,而且居民只是有时选择低碳践行的人数也超过了20%。比如,在问及日常低碳实践行为表现时,49.74%的居民经常会在购买商品时选择低能耗环保型的产品,35.53%的居民有时会购买。与之相反,生活中将废旧电池投入到专门回收桶的人数却较少,仅有34.48%的居民表示会经常做,这与低碳生活素养中的行为结果也相吻合。

2.低碳实践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从调查情况看,不同性别的居民在低碳实践行为上具有趋同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性。比如,在废旧电池回收实践方面,女性略差于男性,但在其他低碳实践行为方面都表现出女性好于男性的情况,说明在生活低碳实践行为方面女性比男性实践更多。这与上述低碳认知度情况吻合。

3.收入水平是影响低碳实践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交通工具选择上,呈现出收入越低选择公交车、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或步行方式出行的次数越频繁,月收入越高而选择这种出行方式次数越少的趋势。调查对象中,在经常以公交车、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或步行方式出行人员中,月收入2000元及2000元以下的居民人数占到了56.25%,而月收入在10000元及10000元以上人数仅占9.09%。除交通工具外,调查者在其他低碳实践行为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并且呈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低碳实践行为越好的趋势。

(六)居民低碳宣传行为分析

1.居民参与面对面低碳宣传行为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有限。调查中主要涉及了对他人乱扔垃圾时提醒制止、参加低碳消费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对他人宣传低碳环保知识三个方面的面对面低碳宣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居民在生活中看到他人乱扔垃圾时经常主动提醒制止的仅占28.16%,38.15%的居民极少会提醒;经常参加低碳消费环保公益活动的(如低碳志愿者)仅占19.48%,超过半数的居民表示极少或从不参加;经常积极对他人宣传低碳环保意识的仅占23.42%,

89

有近半数居民表示极少对他人宣传。

2.居民参与低碳宣传行为有着年龄的差异性。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常积极地向他人宣传低碳环保意识的居民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调查数据表明,年龄在36-60岁之间的居民低碳宣传行为较好,年龄在36岁以下和61岁以上的居民低碳宣传行为相对较差,这与处在36-60岁的居民更加关注低碳环保密切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讨论

总体来看,本次调查活动真实地反映出乌鲁木齐低碳城市建设中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的实际状况。同时,通过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了在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1.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中存在着两大背离现象。第一个背离是,居民低碳认知度与低碳满意度的背离。在本次调查中,对低碳环保了解的居民人数达到70%以上,说明了居民低碳认知度较高,但是居民的低碳满意度却不高。第二个背离是,低碳支持度与低碳建设参与度的背离。在调查居民对低碳社区建设支持度和信心调查时,80%左右的居民表示支持并持有信心,但是居民参与低碳建设的积极性较低,只有21.84%的表示积极支持。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两大背离现象的原因,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正在试点探索过程中,低碳宣传存在“死角”,低碳宣传活动与低碳城市建设措施不配套和不协调等问题。

2.低碳宣传方式和宣传深度直接影响着居民低碳认知度,居民低碳认知度的差异与接受低碳知识渠道有着密切关系。本次调查反映出,80.53%的居民了解有关低碳知识,90%的居民认可低碳消费方式跟低碳知识的普及有关、低碳发展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乌鲁木齐居民低碳认知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通过进一步分析调查对象低碳知识来源渠道发现,居民低碳知识主要来自于政府日常性的低碳宣传活动,比如,网络媒体、公益广告、学校教育等。但是,由于居民对低碳宣传活动的关注和接受程度不同,从而出现了居民低碳认知度的职业差异性。这就要求乌鲁木齐市在低碳城市宣传方面,既要兼顾到现有的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方法,又要注意在宣传的深度和系统上下功夫。

3.低碳满意度反映居民低碳认知度与低碳现状的差异,因居民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低碳认知度,进而会影响到低碳满意度。本次调查反映出,乌鲁木齐市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低碳的满意度越低的趋势。比如,对低碳社区建设、周围人低碳意识和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初高中最高、大学次之、研究生最低。这既是乌鲁木齐市居民对低碳城市建设期望值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的实际反映,同时也反映出乌鲁木齐低碳城市建设的动力强劲,压力也更加巨大。这就需要乌鲁木齐市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拿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措施并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

4.生活成本与低碳实践行为紧密联系,居民日常出行是否选择低碳交通工具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对本次低碳行为数据分析发现,49.74%的居民经常选择低能耗环保型产品,35.53%的居民有时选择低能耗环保型产品;78.94%的居民经常及时关闭水电开关;51.84%的居民经常选择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在生活成本相同情况下,大多数居民愿意选择低碳型产品。从收入与交通工具选择关系角度看,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区段的居民,是公交车、自行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和步行出行的主要人群,占到56.25%。上述情况说明,低碳实践行为与生活成本密切联系,生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实践行为。虽然仍有9.09%的月收入在10000元及以上区段的居民选择公交车、自行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和步行出行,但是,这部分居民选择交通工具的主要考虑因素不是收入,而是健康、生活距离等因素。因此,适度的经济利益激励措施,有利于培育低碳生活素养和低碳生活方式。

5.低碳宣传是普及低碳知识和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的重要渠道,由于居民自身的局限性,需

90

要政府给予政策供给及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本次调查反映出居民对低碳建设的高支持度、高信心度与低参与度的背离现象,说明了低碳宣传对普及低碳知识、提高低碳建设支持度、坚定低碳建设信心有着积极作用的,但调动居民参与低碳建设积极性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需要各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政府这个特殊主体的积极参与。比如,在对居民低碳生活消费方式面临的障碍问题调查时,乌鲁木齐居民在生活中缺乏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引导排在第一位。在对低碳建设第一主体认知问题调查时,政府作为主体排在第二位。在对低碳建设影响因素重要性问题调查时,政府的政策排在第一位,占比高达80%。

(二)建议

1.引导居民身体力行,支持低碳城市建设。居民是低碳城市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直接影响着低碳城市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和手段,构建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以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为重点内容的覆盖式宣传,充分调动居民在低碳践行上的主动性,使得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低碳环保知识,提高自身低碳认知度,培养低碳生活素养,坚持低碳践行,积极参加低碳环保宣传活动,宣扬低碳建设的益处。

2.打造社区低碳建设的“阵地”。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城市建设基本构成单元,树立社区优势资源转换理念,积极调动社区及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把社区与居民联系紧密的优势转换为社区低碳建设的优势,依托社区平台,构建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低碳生活素养、低碳实践行为和低碳宣传行为为重点的专题式宣传,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低碳践行,打造低碳理念宣传、低碳行为塑造等低碳建设的“阵地”。尤其在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要从规划设计、措施推进、评估考核等环节着手,进一步明确社区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工作责任、工作要求、激励措施等,逐步解决乌鲁木齐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出现的“两大背离”现象等问题。

3.政府当好低碳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切

实发挥好政府在低碳建设中特殊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各种行政资源和手段,协调处理好企业生产、个人需求、中介组织利益、社会各阶层期待等方面的关系,组织、协调、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低碳建设中。同时,做好低碳建设的关键环节工作。比如:在城市公共交通、商品房开发等规划建设中加强低碳化引导;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励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强低碳产品供给、降低低碳产品价格,促进低碳消费;通过表彰激励方式,培树低碳生产、消费典型;强化社区居民低碳建设的责任意识,建立社区低碳智库,引导“低碳思想”“低碳素养”人员参与社区低碳建设;做好社区干部的低碳发展培训工作等。

4.建立健全低碳城市建设考评体系。依托乌鲁木齐创建低碳城市建设平台,建立一整套包括单位低碳教育和低碳行为、企业低碳化生产等在内的考核考评体系,并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把低碳建设纳入单位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对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精神文明考评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方式进行考评,加强对单位低碳采购和职工节约意识培育、节约习惯养成、节约行为的考评;对企业采取文明单位考评结果与诚实守信企业品牌授予、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挂钩方式进行考评,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强低碳新技术创新、使用新技术、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低碳商品。

参考文献

[1]Michael Dalton,Brian O'Neill,Alexia Prskawelz,Lei-wen Jiang,John Pitkin.Population aging and futur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Energy Economics,2008,30(2):642-675.

[2]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Jose Luis Puliafito,Mar-iana Conte Grand.Modeling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as competing species:An application to CO2 global emiss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5):602-615.

[3]马振涛,彭宇.碳排放情景、居民消费与低碳消费发展前景[J].消费经济,2014,30(2):32-37,69.

[4]付蓉.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

91

(上接第77页)之路经济带上,漳县、岷县是辐射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兴起为各县(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发挥各县在交通、产业、人文方面的优势,增强各县与沿线其他城市的贸易往来、交流合作,扩大各县的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芝,董平.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2012,(01):87-91.

[2]谢守红,谭志美,周驾易.中国县级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01):38-43.[3]王强.成渝经济区县域差距及县域经济聚类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4]刘德赢.基于GIS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要素和空间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杨刚,刘喜平,王强等.汉中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5,(04):100-103.

[6]张毅.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15-25.

[7]方叶林,黄震方,涂玮,等.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02):33-38.[8]谈存峰,王生林.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01):124-131.[9]韩家戚.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10]万军.县域经济发展及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6.

[11]谢守红,谭志美,周驾易.中国县级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01):38-43.[12]候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2-133.

[13]张晓兵,王美昌.关中——

—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演变的空间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1,(10):1599-1603,1617.

[14]马家骧.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问题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05):55-58.

(责任编辑:李亚利)

科技大学,2009.

[5]雷军,张利,张小雷.中国干旱区特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1,34(5):820-829.

[6]Andreas Oberheitmann.Development of a Low Car-bon Economy in Wuxi City[J].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2012,01(2):64-103.

[7]Chin Siong Ho,Yuzuru Matsuoka,Janice Simson,Kei Gomi.Low carbon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Malaysia-The case of Iskandar Malaysia development corridor[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3,37:43-51.

[8]安晓亮.新疆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9]曹雄,厉云,谭正琦.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区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S1):11-14.

[10]刘婉琳.北京市民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调查分析[J].现代商业,2011,(30):285-286.

[11]徐大真,张阿敏,郝新新.中国青年人节能低碳态度调查研究[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2:625-630.

[12]熊美,孙淑桢,冯骥,钱海洋,柯水发.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248-251.

[13]王庆飞,黄时进,孙中伟.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低碳行为及态度研究——

—以上海市黄浦区部分居民调研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16(2):22-29.

(责任编辑:车碧云)

92

2020农村低碳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2020农村低碳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一、提出背景 (一)国际背景 2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世界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20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20年世界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世界最热的2020年。此外,世界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南极上方的臭氧空洞,就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美国媒体2020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世界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因为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2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二)国内背景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 据北京市建委和发改委能源审计公示显示,2020年1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能耗审计的2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72.5度,是北京居民人均用电量488度的7倍。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具体定义 尝试“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水平,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实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三、调查目的 “低碳生活”是一个时髦词,但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次调查将通过对村民相关低碳生活的调查,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及他们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发现其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让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的生活中,使其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小点做起,真正走向低碳生活,建设生活家园。 四、调查方法 (一)走访法 走访法是调查者亲自去找调查对象,与他们实行正面交流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及信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调查方法。于是我根据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录房村三个下属屯共三百余户(其中包括二十九户村民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 告

调查人:马忠利 调查时间: -6-05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自八五年以来中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她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对此,我在6月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宝山镇、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中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经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经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她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因此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

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程论文 北碚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2013年11月15 日

城镇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前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上升,经济、生产、生活、交通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这些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带动,我们拥有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世界的气候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臭氧层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 进入2011年,世界天气愈发极端和异常,在北半球陷入严寒之时,南半球却遇到暴雨侵袭的困扰。而中国的天气状况也出现了令人不安的状况。记得前段时间关注新闻时,报道说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而近段时间持续的暴雨又使得诸多地区遭受洪涝之灾,如此巨大的转变,让人类开始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担忧万分。2012年2月,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指出地面升降与经济上升有关;霾、PM 等热点词汇不断进入人民的视野,城市里空气里大量挥散不去 2.5 的粉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今年夏天,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高温强度大,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突破历史纪录。“烧烤模式”成今夏高温现象的关键词。 而于此同时,一个新名词进入了我们视野——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我们应该积极地提倡低碳生活,他不仅减少资源的浪费,更能无形中促进我们的健康。我们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注意节约用电、用气,多骑自行车,多走路。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2009年12月温总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承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下降40%—50%,以及2010年3月中国“两会”的发言、提案都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低碳”成为两次会议关注的一号提案。2012年中共十八大宣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

关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 时间 8月1日—8月15日 现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重要的威胁。为此对农村所在居民环保意识展开调查。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本次调查共对120位村民进行提问。 问1:你认为垃圾可以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没有的空地,其他。 问2:你家的垃圾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没有的空地,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问1中有34%的人会倒在路边,25%的人随便哪里倒,30%倒在没有的空地,其他的为11%。问2中有14%会把自家的垃圾到在路边,6%的随便倒,78%会把垃圾倒在没有的空地,2%在其他地方。 据调查表示,虽然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应该对方在诸如垃圾箱之类的指定地

点,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习惯于将垃圾对方在一些被认为没用的空地上。其原因有几点: ( l )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而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场所; ( 2 )以前还可以将部分垃圾撒入田里作肥料,而如今一方面有了化学肥料,另一方面也由于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厂房、公寓所替代,所以垃圾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的影响。 问3:什么是“环保”? 对此问题,知道“环保”是“环境保护”的居民占87 % ,但其中只有20 %的居民能具体进行结实,而且,在这部分人中务农者仅占18 %。 问4: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 知道并能举例说明者占43 % ,其中务农者占20 %。 问5:你知道为什么要使用“无磷洗衣粉”? 对该问题,能正确回答者不到 5 % ,而且这部分人都是年龄在20 一35 岁之间的工人、医务工作者、教师等见识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非务农人员。 从调查中看,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对环保知识了解不多。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居民们长期生活在环境相对安静的农村,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体验较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2) 农村居民中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占绝大部分,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获得各方面信息的来源也较狭窄,影响他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3) 部分农村居民从祖辈开始沿袭了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随处倒垃圾等)一时间还难以改变过来。 三、调查结论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实习的机会,在我县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黎川县日峰镇、湖坊乡、潭溪乡在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

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 ——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31.7% D.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大学生低碳意识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 2012年4月—2012年5月 调查地点网络调查 领队姓名 成员姓名 指导教师

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调查与分析 摘要: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经济意识,包括对各种低碳经济行为的看法等,从而进一步了解现今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看法,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现实可靠的结论,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提高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调查 导语: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低碳之风吹满了我们祖国的神州大地,一时间,“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也是将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经济的发展方向。 本文就将对在校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所做的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以及调查过程: 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104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xxx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研报告

xxx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研 一、前言 自八六年我国进行普法宣传以来,法律已经深入基层,走进并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经过这么多年的普法宣传工作,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究竟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是否有所增强,在矛盾纠纷难以和解、调解时,是否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成为我们心中的疑问。对此,借着借着十八大到来之际,我对我的家乡xxx村民进行了社会调查。 二、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村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农村的法制建设工作,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努力扫除法盲。同时,根据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促使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的提升,对农村的安定与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此次调查地点为xxx村,是我的家乡,所以我比较了解。所被调查的对象大概在18-65之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还有本地的商人。 (三)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7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70份全部回收,但有5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65份。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单位(人) 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1 B.不太了解——37 C不了解——17 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7 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3 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16 D 说不好——29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 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26 B 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3 C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7 D 拿钱私了——19 4 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关于居民低碳意识与生活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

关于居民低碳意识与生活调查报告 调查人:XXX 班级:XXX 学院:XXX 调查时间:XXX 调查地点:XXX 调查方式:走访及网络查询 调查目的: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低碳生活,而且能够尽力做一些有益环保的事情。 流程: 1、7月28日 上网浏览关于“低碳”的基本概念知识,了解到低碳生活方式是在人类生活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时候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可能不会随手关灯,也不会拧紧水龙头,这其实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家庭低碳生活,就是环保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减低碳的排放,注意节电、节气,从点滴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的生态道德,去留意怎样的生活才能更环保、更低碳。 查看相关调查得知,不同的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不一样。结合自身在农村的现实情况,周围人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此次调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应更多偏向于宣传调查。定位以后,要积极准备第二天走访材料,如:通俗的

提问怎样更好的保护环境之类的问题,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 宣传册。 2、7月29日至30日 早上八点出发,一家一户的走访询问,然后认真做笔记,了 解到农村一些实际的事情,如:如何看待烧麦秆儿一事、家中电 器的使用情况。最后回去将不同的情况分类整理,做出一份粗略 的统计。 调查结果: 一、走访调查统计 经过大家的大力宣传,以及网络媒体的帮助,大家对环保这一主题已并不陌生,对低碳生活也略闻一二。就每年都会出现的“烧麦秆儿”状况,现在仍有极少不封人执迷不悟,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当然,这可能与生活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可喜的是,绝大部分人们已经能够养成良好习惯,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节约水电等,虽然他们中很多都不能理解这与环保、与低碳生活有什么关系,可是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华名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不可否认,这些年来家庭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家用电器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也相应大大增多,而在这些日常生活用器中,有较多的物品对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据我初步统计,主要有:电视机、电水壶、台灯、空调、微波炉、热水器、冰箱、电饭锅、手机、油烟机、电风扇、电吹风、洗衣机、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序言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明显。2015—2016学年冬季短学期期间,我们开展了全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采访,了解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在采访过程中普及、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个理念深入人心。调查采访之后,我们将整理这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结果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也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借以监督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建设做好铺垫。 1.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1.1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在调查的人中,男女的人数几乎是相同的,男女的人数比例各占百分之五十。 1.2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在调查的人中,18岁以下的占9%,18—30岁的人占66%,30—50岁的人是占14%,5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是11%。总的来说,所调查的人的年龄分布在18—50岁之间。在接受采访的人群中,中青年人占的比重最高,而他们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影响较大,这一调查比例较好的反映了社会人群对社会的影响构成情况。 1.3调查对象地域分布 在调查的人中,城镇人数占51%,乡村人数占49%,二者几乎是相同的,城镇和

乡村的的比例基本各占一半。 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2.1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我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对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看法这个问题上,调查对象大都表示了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存在污染现象。其中有87人表示“感觉不好”,占87%;有10人表示“没有感觉”,占总体的10%;有3人表示“没感觉”,占3%。 表2-1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看法 (2)在对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如何这个问题上,调查对象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63人认为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占63%;有23人认为“不太严重”,占23%;有8人认为“没问题”,有6表示“不知道”,共占14%。 表2-2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10班袁彩指导老师:陈涛 一.摘要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2010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也需要人们树立“低投入、低能耗、能循环、可持续”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油;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淘汰高耗、低效、高污染的产品,极力促成市场消费的低碳导向,传递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模式,通过培养低碳消费习惯、拉动低碳消费需求来引导绿色生产,是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路径的必然选择。 二.调查目的 “低碳生活”是一个时髦词,但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居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时下很多民众对于低碳的认知水平还是很低。我们发现92%的居民没有低碳概念,当谈及到节能减排的问题时,居民认为随手关灯,及时调节空调温度的行为只是出于用的是自己家的电,不节约用电就会花钱,如果是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可能就不会考虑到这些,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让一个人立即完善低碳意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认为通过企业大力生产、倡导,让更多的人消费低碳产品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让居民在低碳消费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低碳,从而让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使其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小点做起,真正走向低碳生活,建设生态家园。 三、调查方法 1、走访法:走访法是调查者亲自去找被调查对象,与他进行正面交流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及信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调查方法。于是我们根据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公司及行政部门进行访问。由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所以我们选取了各个方面的典型代表。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 3、样本选取: (1)、日用家电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消耗能源和排放较多二氧化碳,而空调作为日 常生活中耗能最大的家用电器,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月用电总量中占到了52%以上,在高温天气更是高达65%。同时空调制冷剂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氟利昂。无氟变频空调的发展和普及对低碳和节能减排具有积极影响。因而我们选取了空调行业。 (2)、住房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一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 和工业等其他领域。因而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建筑低碳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所以我们选取了建筑行业中的家居装修行业。 (3)、在衣着服饰方面,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 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1%。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因此我们调选取了环保的竹炭家纺。 (5)、根据联合国国际能源署的统计,道路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的20%,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在低碳排放方面,我们选择了南昌较为多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电动车的碳排放几乎为零。 (6)、餐饮方面的油烟排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我们还对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更多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请看下文。 范文(一)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 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报告 摘要: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让我们意识到在科学技术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科技也正在破换环境,打破生态平衡。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更需要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低碳生活正是我们要践行的绿色生活方式。培养低碳意识是低碳生活的前提,因此,低碳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意识;马克思主义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我国CO2排放量增幅过快,远比预期高。我国政府气候变化小组预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4到2010年间为每年增长2.5%到5%。但最新分析显示我国的年排放量增长率至少为11%。研究者最保守的预计是到2010年,我国的排放量将比2000年增加6亿吨。也就是说,我国未来几年中每年的排放增量比英国和德国目前的排放量都多。基于这一发现,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也是将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生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 通过调查,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多了解低碳生活,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低碳活动,消除攀比,浪费的行为,使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让低碳生活成为我们大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回顾十八大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为我们赖以生存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二工大在校大学生的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并对此作出分析,倡导大学生重视低碳。因此,调查对象以二工大在校大学生为主。 (二)、调查方法

关于居民环保意识调查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环保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9年7月15日— 2019年7月20日 二、调查地点 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布敦毛都嘎查 三、调查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的严重公害之一。此时,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偶遇抽样对沈阳市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居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保护"也就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此次,我就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针对舍伯吐镇布敦毛都嘎查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了一番调查。但由于能力的有限我仅对沈阳市社区的居民进行了偶遇抽样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有效调查率为91%,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73名被调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范围:舍伯吐镇布敦毛都嘎查居民 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人数:80人,发放问卷:80份,有效问卷:73份。 五、调查内容及过程 一、居民环保意识: 1、环保意识的定义 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是人类思想深层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环境意识既包括理论认识,也包含实践要素,由四方面内容组成,即环境伦理意识、对环境科技知识和常识的了解、环境政治经济与法制意识和环境心理意识。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意识进化的新表现。 环境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系,是指人们在认识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环境意识包括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它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的哲学、宗教、经济、道德、法律等各个领域。 2、环保意识状况 1.在第九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66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0%,有5人认为“不存在”,占总体的7.5%,有2人表示“不了解”。

关于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8月25日—2013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岷县中寨镇所辖的三个行政村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及个体经商户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现场访谈 调查人:任红娟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是是当前本土的农民法律意识,亟待认真分析和总结。 调研中发现问题及解决办法:当代中国,仍然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比较典型的农业国家,塑造当代中国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推进其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关于权利意识的调查: 公民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权利意识──政治权利意识 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题,以人身权为视角考察了村民们对自身权利的认知程度,回答情况见表1: 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 您认为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那么公民可以做74 49.4 不可以做35 23.3 不清楚41 27.3 在婚姻大事上父母与子女发生激烈争执,应当是听子女的27 18 听父母的82 54.7 看谁有道理41 27.3 您认为儿子与女儿儿子优先78 52 女儿优先 3 2 一样的34 22.7

各家情况不一样35 23.3 表1 第一个问题要求较高,它考察村民们是否意识到了“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数为约40%,对这一点比较模糊的也有约40%,有20%村民的理解与这条现代法治基本原则的内容恰好相反。看来村民权利意识不段提高的同时,还留有“义务法”传统的烙印。 第二个问题中,只有1%的村民选择了“听父母的”,这表明几乎所有人已经意识到当事人拥有婚姻自主权,父母再也不能包办子女的婚姻了。但66%的“看谁有道理”的答案也告诉我们:人情──这个传统社会遗留的伦理因素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第三个问题表明绝大部分村民赞同“男女是平等的”。但约16%“各家情况不一样”的答案又一次提醒我们“人情”这个因素的重要。虽然“人情”不必然与“国法”相冲突,但不能排除冲突的可能性,好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种情况。 在遇到纠纷或麻烦时,农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一般不会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方式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他们经常选择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找家族内或是村内有威望的人调解。如果纠纷再大一些,就会去找村干部解决。在遇到纠纷时选择通过民间调解方式和通过行政方式解决的农民远远多于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民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农民们一般不会直接选择通过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相较法律而言,它们似乎更相信人的力量,只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通过法律解决。而且他们相不相信法律还另当别论。 当权利与权利发生冲突时,农民们会毫不犹豫的保卫自己的权利。那么,当权利与权力发生冲突时呢?我们的问卷中还有这样的问题,表2是村民们给出的回答: 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 你们家里的田上种什么谁说了算干部13 8.7 农民自己125 83.3 农技站12 8 您认为承包合同是村里说了算23 15.3 与村里商量的结果108 72 不清楚19 12.7 交了税以后,村里、乡里还应不应再向你们收钱不应该45 30 应该16 10.7 看情况,如果这些钱 确实是用在老百姓 身上就可以收 89 59.3

关于居民低碳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低碳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人:王婷,杨钢 班级:46010-1 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11-07-01—2011-07-04 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 关键词:低碳生活、低碳意识、绿色环保 一、内容摘要 倡导绿色生活,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低碳意识,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培养低碳消费习惯,拉动低碳消费需求,引导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居民的“低碳生活”了解他们的“低碳意识”,“低碳生活”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但是要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次调查,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实行“低碳生活”、如何实现“低碳生活”。通过调查,了解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水平,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让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使其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小点做起,真正走向“低碳生活”,建设生态家园。 三、调查方法 (一)查阅有关资料:通过上网查资料,搞清楚“低碳生活”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低碳生活”的方法。

(二)访问调查对象:根据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低碳生活”与每一个居民息息相关,我们选取了部分当地居民等进行沟通,通过与被调查者的正面交流沟通,了解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以及在实现“低碳生活”中采取的措施。 (三)问卷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居民的“低碳意识”现状,我们设计了《居民低碳意识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形式问卷,收集相关资料。共计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 四、调查内容 “低碳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认同,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提倡“低碳生活”的意义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地球变暖、冰川融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1.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2.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3.地球变暖使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 4.地区变暖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①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②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 ③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状况的不断重视,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受到不断地重视和加强。 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努力增强了,环境面貌的改变也随之日益加快了。 但是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地出现在人类面前,使人们陷入忧郁不安之中。 尽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整治力度,但是由于其他人为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还不容乐观。 为此,市政府会同市环保局组织展开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宣传环保。 本次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调查范围:我市居民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人数:162人发放问卷:162份有效问卷:162份一、环保意识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仅有15%的人表示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有85%的人对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不太清楚。 可见,对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 有38%的居民知道全国统一的“环境污染举报”免费环保热线电话12369,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 有73%的人对xxxx2年xxxx市着力实施的“十大环保工程”表示了解,有41%的人对xxxx市实施的蓝天工程表示了解,看来市政府所采取的环保举措已经越来越为广大人们所关注。

有92%的人认为与以前相比,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另有4%的人认为并没有很好的提高。 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 有73%的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为了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另有23%的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着想。 看来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发现破坏环境时,88%问卷调查都表示积极制止,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社会每一份子的职责和责任。 对于目前的生活环境,58%的居民表示良好,12%的居民表示一般,31%对身边环境表示不满意,可见,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对于xxxx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92%居民表示希望尽快创建成功,可见我市居民对我市未来环境的发展很有信心,相信将来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有88%的居民表示愿意为环境保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二、环保意识的特点: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得就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 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环境题的

低碳意识对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低碳意识对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0-08T10:48:02.55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叶挺 [导读]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 ◎叶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45-01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势所趋的低碳经济势必造就新型的低碳生活模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简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经济”仅仅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推行低碳生活,彻底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低碳生活”,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唯一的选择就是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简述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1]。 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这些因素导致了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危机,放眼全世界,灾难性气候频频出现,例如飓风、海啸、超强地震等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往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使得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以及我国近几年来的一系列强震,看似是地质灾害,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广义的高碳生活方式。 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开始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应该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并且还是一种态度,能够自觉地追求低碳生活方式,自觉抵制高碳排放、高耗能的奢侈生活方式[2]。 “低碳生活”,定义为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现阶段追求高消费依旧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只是心中的概念,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3],这意味着“低碳”目前还处于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 二、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相互依存的关系 哥本哈根大会结束之后,低碳已然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为了实现许下的减排诺言,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实现目标并非只是企业、政府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 一方面全球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的确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给一辆SUV的油箱加满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大约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4];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人类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必将大于技术更新减排的二氧化碳, 据《北京日报》报道,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接受能耗审计的20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中,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072.5度,大约是北京普通居民的七倍,而这个数据已经比2004年全年用电降低了10%。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度,相当于北京市民的19倍[5]。由此可见,关键还是需要加强宣传,让全世界每一位公民都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并且自觉自愿的做到低碳生活。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是那么有限、渺小,但是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庞大,这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践行低碳生活 (一)首先澄清一些常犯的认知错误。 第一,有人认为低碳就是要省吃俭用,这与国家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相互矛盾。其实低碳生活倡导的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即要根据自身收入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尺度来约束消费。有学者指出,面对低碳经济,应“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6],要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7]。 第二,还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理论上的,无法在实践中实现。这并不是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一切都是“事在人为”的,在实现低碳化的进程中,不仅仅是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个普通人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个人微不足道的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对这项光荣的事业起到作用。 (二)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衣——精心策划一年四季衣物的购置,因为在衣物的制作过程、废弃过程中都会产生碳排放,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能减排6.4kg 的碳。穿不下的衣物可以自行剪裁,用来做抹布或者起其他形式的作用。 食——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抽烟,少喝酒。据计算,少喝一瓶啤酒能减排0.2kg的碳;逢年过节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注意少吃牛排、猪排等,“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 [8];拒绝过度包装的食品,例如月饼,它的碳排放量是普通包装的3倍。 住——避免豪华工作环境的追求,因为其建设、装修、居住、维护,都会造成很大的碳排放,应该提倡小而温馨的居住方式;将白炽灯换为节能灯;用中水冲厕或浇花。 行——走路和骑自行车不会产生碳排放;坐公交车比开私家车排碳量小得多,据统计,平均少开一天车将可以减排8.17kg碳[9]。 四、“低碳生活”需要制度来保障 全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经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 政府部门的规定无法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公务人员的节能意识纯粹是个人道德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们节约能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