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黄疸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2

组新生儿的排胎便变化,结果显示首次排胎便时间缩短,每日排胎便次数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37周)新生儿黄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诊时日龄为13.8±3.5d,体重2.1-4.8kg,发生黄疸时间3h至27d(12.3±4.0d);血清胆红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评估了解患儿胎龄、出生日数、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质量、喂养、保暖情况及巩膜、皮肤黄染程度;有无头皮血肿;询问患儿家长体温、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和次数及有无服用药物。

1.2.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使用宁波戴维xhz-90单面160w光疗仪,采用波长425-475nm蓝光,灯管距离患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

儿科12月份护理查房 时间2014-12 地点儿科护理站主持人张淑玲 参加人员儿科全体护士 内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各位姐妹妹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聚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新生儿黄疸。 下面由李艳苗介绍一下病例。 李艳苗:患儿王佳伟,男,15天,主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10余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3而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测总胆红素为297umol/l,间接胆红素为284umol/l。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尚可,全身皮肤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 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吃奶好,二 便正常。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士长:下面由张佳靓介绍一下护理诊断及目标。 张佳靓: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患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允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本身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 1.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2.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取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3.家长能说出本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护士长:下面由王钰垒说一下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王钰垒: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1.预防胆红素脑病 (1)评估患儿黄疸程度、范围、进展及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黄疸迅速加重、拒食、吸吮力弱、嗜睡、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出现 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3)合理喂养: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可建立肠道的新鲜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4)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0-37.0℃,以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和白蛋白的结合。 (5)进行蓝光疗法治疗:蓝光能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对血清胆红素在221-256umol/L以上者,可采用 420-470um波长的蓝光照射。 (6)光疗的护理 ①检查双面蓝光灯管,保证每根灯管蓝光亮度,擦净灯管污迹及灰尘。 ②将箱内温度调至32℃,水箱内注满灭菌用水,注水量以水箱刻度为准, 使湿度维持在50%-60%。 ③向家长说明皮肤暴露面积增大,可增加光疗效果,征求家长意见后, 给患儿剃光头发。清洁患儿皮肤,修剪指甲,戴黑色眼罩,用窄尿布

胎黄的护理常规

胎黄的护理常规 胎黄是因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淤血内阻所致,以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位在肝胆、脾胃。新生儿黄胆可参照本病护理。 【辩证分型】 1.湿热内蕴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不欲吸乳,大便秘 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腻。 2.脾虚湿困面目皮肤发黄,精神倦怠,不欲吸乳,时时啼哭, 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舌苔白滑、指纹淡。 3.气血淤滞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渐渐加深,右肋下痞块质硬,或 见瘀斑、衄血,舌见瘀点、胎黄,指纹紫。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新生儿注意保暖,提早开奶。 2.病情观察 (1)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的时间。 (2)注意观察胎黄的患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困难,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3)密切观察大小便颜色,并及时记录。同时保持皮肤和臀部的清洁,加强患者口腔和眼睛的护理。 3.情志护理 (1)对乳母宣教引起胎黄的原因,指导乳母保持情绪稳定与乐观 (2)经常用手抚摸患者,轻抱患者变动体位,尽量避免患者哭闹。(3)出生后1月小儿有听觉,可多对患者轻声细语。 4.饮食护理 (1)乳母的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患者的乳量不宜过多,应定时定量,保证水分的摄入。制定科学喂养方法。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人工喂养的患者看,应制定科学喂养方法。 5.用药护理按时喂药,喂药时可取侧卧或头偏向侧,速度不宜过快,可用滴管从口角处滴入。 6.临床辩证护理

(1)湿热内蕴证者,病室温度不宜过高,不应过暖;服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汤剂,并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勤换衣裤及尿布,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2)脾虚湿困证,室温不宜过高,注意保暖,衣被要松软。中药汤剂宜温热喂服。密切观察腹胀的程度,大小便的色质量。腹胀严重的患者,可用葱白、食盐和匀炒热,熨脐腹部,以温热为宜,防止烫伤。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气血淤滞证者,观察大小便颜色,大便若由灰白转黄,多为胎黄好转的表现。眼睛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以眼膏, 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注意保暖,合理喂养。观察腹部 胀满、肝脾增大等病情变化。 (4)脾肾阳虚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健康指导】 1.孕期注意饮食卫生,禁酒和辛辣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 肝炎病史,或曾产育病理性胎黄婴儿者,产前宜测定各项相关指标,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避免损伤,防止感染。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特点;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 7mg/d (I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 1 新生儿黄疸分类 1.1 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 5-7天最重,10-14天消退,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 205umoL/L(12mg/dl),未成熟儿出现较晚,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umoL/L(15mg/dI),可延迟至3-4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1.2 病理性黄疸 1.2.1 黄疸出现过早(24h内) 1.2.2 黄疸程度重,巨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 205umoL/L( 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I),或发展

快,每日上升85umoL/L(5mg/dI)。 1.2.3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 退而复现。 124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2 黄疸的临床表现 2.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口腔黏膜、四肢近端比较明显,一般不超过肘膝,5-7 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黄疸色泽轻者呈浅黄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小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患儿出生后24h内即可出现,黄疸可出现在四肢,会过膝,手足心黄染,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 周。黄疸色泽呈橘黄色或者金黄色。患儿精神状态、食欲不好,苍白,多汗,大便颜色发白,有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当血清胆红 素342umoL/L(20mg/dI)易引起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3 黄疸的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3.1.1 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部位,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在自然光线下,躯干呈橘黄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观察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6-10-17T13:50:42.2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7期作者:朱红梅 [导读]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28天内出现的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异常升高。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11700)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以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以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的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83-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28天内出现的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异常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疸等临床症状。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过程中,对患儿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预后,降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在近些年,临床护理干预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现搜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搜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共60例,平均黄疸时间为(16.23±5.27)d,黄疸时间范围是5h~27d,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是36例、24例。实验组共60例,平均黄疸时间为(14.53±6.27)d,黄疸时间范围是3h~27d,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是39例、21例。患儿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2.11±18.22)μmol/L,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范围为210μmol/L~268μmol/L。全部患儿均不存在溶血、感染以及遗传代谢等情况。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1.2.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以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对患儿的抗感染处理、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以及其它一些对患儿必须的护理活动。给予实验组患儿以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表现为:①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检测,观察患儿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并记录;②对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新生儿黄疸护理的相关知识,使家长及时对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的数据进行反馈,并对患儿家长讲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提高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的重视程度;③医护人员关注患儿的哺乳情况,如患儿在哺乳时出现哭闹状况,则表明患儿可能患上口腔溃疡,要及时对其进行诊治,若患儿出现拒乳、反应缓慢等症状,则表明患儿可能有其它较为严重的病症,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治[2];④医护人员应该知道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适当地抚触,提高患儿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减少患儿的不适感;⑤医护人员可以采用护阴罩对患儿进行光疗保护,每间隔2h对患儿的体位进行更换;⑥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对患儿的皮肤进行保水护理,对患儿的呼吸状况以及大小便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如发现异常,则应该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对症进行处理。 1.3 效果评价标准 ①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黄疸消失,无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部分黄疸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③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或反而出现上升,黄疸状况无显著变化或者反而有加重的情形。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显效的有43例,显效率为71.67%,有效的有16例,有效率为26.67%,无效的有1例,无效率为1.66%,总有效率为98.33%(59/60);对照组中60例患儿在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显效的有23例,显效率为38.33%,有效的有29例,有效率为38.33%,无效的有8例,无效率为13.34%,总有效率为86.66%(52/60)。对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临床优质护理的效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效果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黄疸消退时间 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3.2±2.2)d,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是(6.5±1.3)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较短,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胆红素下降幅度 实验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15.6±11.5)μmol/L,对照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下降幅度为(82.3±8.9)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如果没有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后遗症,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在近些年,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人们逐渐发现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加入优质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从而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3]。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6.66%(52/60),且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中加入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对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岳辉姚娟温分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 于2013-08-18 19 : 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 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C, R45次份,P155次份,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 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 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 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 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 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和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14T10:54:51.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银娟 [导读] 蓝光照射前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王银娟 (四川省巴中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巴中 6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29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主要是因血液中胆红素代谢的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大约有60%的正常新生儿可出现黄疸,而早产儿发生率可达80%[1],大部分呈一良性的临床经过,少数过高的胆红素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极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2] 。我院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38例,进行细致观察,及时治疗,精心护 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3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2d,最大24d,平均年龄(7.8土1.5)d;发病日龄2~24d,平均5.4d;生理性黄疸23例,病理性黄疸15例;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05μmol/L,并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1.2 方法严密观察、蓝光照射、抚触、早期排便干预。 2 护理 2.1 黄疸评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是: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2 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umol/L;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20.6μ 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5μ mol/L为病理性黄疸[3[。详细询问病史(妊娠史、分娩史)及母亲血型;严密观察黄疸程度及进展情况,注意全身皮肤、巩膜的色泽情况;注意黄疸出现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判断黄疸发生的原因,如新生儿溶血病常因母子血型不合引起,黄疸伴有贫血;仔细体检,如腹部有无隆起、肿块,有无肝脾肿大,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肝脾肿大。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瘀斑瘀点, 脐部有无感染,排除感染引起的黄疸。 2.2 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监测病情变化,严密观察黄疸程度及进展情况,注意全身皮肤、巩膜的色泽情况、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射减弱等,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4]。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包括患儿的生命体征、黄疸程度、呼吸、大小便情况。 2.3 蓝光照射护理光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5]。光疗包括蓝光、白光、超蓝光和绿光,以蓝光最佳。 蓝光照射前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可予蓝光照射前向家属说明蓝光照射的方法、照射时间及疗效等。将光疗箱置于有空调的病室内,保持病室环境整洁,保证病室良好的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湿度保持55%~65%。患儿入箱前预热暖箱,箱内温度保持在32℃左右,早产儿、低体重儿则要32℃~35℃湿度保持在50%~60%;行蓝光照射时患儿必须裸露,给患儿戴上黑色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用尿布遮盖会阴部,男孩注意保护阴囊;入箱后给予患儿枕部放头圈,防止头部直接接触平硬玻璃板而不适,甚至造成头颅畸形;必须每2h翻身-次, 左、右侧卧位、平卧位、俯卧位交替, 使全身皮肤均匀接受蓝光照射;有专人照护, 保持患儿口鼻通畅,防止窒息。在照射过程中要每2h测生命体征一次,使体温保持在36.0℃~37.4℃,少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现象,此时适当将箱温调低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囟门的紧张度、哭声、肌张力、吸吮反射等变化,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如有抽搐和呼吸暂停、紫绀者应立即停止照射,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光疗过程稀便和排便频繁,粪便和尿液对新生儿的皮肤会有强大的刺激,所以需要加强脐部和皮肤的护理。 经蓝光照射后患儿黄疸消退,血淸胆红素足月儿<171μmol/L, 即可结束照射治疗,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光照疗法后洗澡,认真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和炎症,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2.4 抚触护理有文献报道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明显优予临床上釆用的蓝光照射疗法和換血疗法[6]。本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正规的国际标准抚触方法,按照头部、面部、胸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按摩,2次/d, 上、下午各1次,每次按摩时间为15min,每次均在进食1h后进行。按摩时要注意:室温要控制在24℃~25℃;按摩时动作要轻柔,并适当用力,留意在按摩过程中婴儿是否有不适的反应或异常表现。 2.5 早期排便干预新生儿摄入不足,喂养次数少,肠道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而新生儿肠粘膜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和活性是成人的10倍,它可分解结合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血胆红素增高[7]。灌肠、腹部按摩可使新生儿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方法:出生后4h用10ml注射器吸取开塞露5ml加生理盐水5ml,连接肛管插入肛门5~6cm, 并注入开塞露液7~8ml,以后每天一次,连续3天, 同时每天在两次喂奶之间给予腹部按摩2次,每次3~5min。 2.6 合理喂养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且吞咽时食管不蠕动,食管下部括约肌不关闭,易发生溢乳,新生儿黄疸期间吸吮无力,纳差,故应嘱咐家长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间歇喂养,足月儿3h/次,早产儿2h/次。 参考文献 [1] 李兴山.新生儿黄疸240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5):381~382. [2] 杨锡强.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3~134.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5~218. [4] 吴改林,贾玉双,杨祖钦,等.新生儿黄疸合并肾上腺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 :2056~2057. [5] 张亦维.两种光疗方法治疗17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09,38(6):706. [6] 赵红梅,关丽婵.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10) :772. [7]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 :408~410.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00教学文案

新生儿黄疸查房记录 疾病介绍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肉眼就可以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56umol/L属正常范围,此黄疸即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以有以下情况: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205-256umol/L;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红细胞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所致;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男,6天,因发现皮肤黄染3天,化验单提示:总胆红素为292.13umol/L,间接胆红素284.10umol/L而入院。 入院时情况:T37.0℃P145次/分R46次/分wt3450g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掌及足掌见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可扪及,脾未触及,吃奶好,无吐奶、呛奶,二便正常。 入院护理评估 患儿于2011-11-24入院,2011-11-24采集病史,患儿父亲陈述病史。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主治医生:XXX 责任护士:XXX 患儿胎龄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450g,出生时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配方奶喂养,无吐奶、呛奶,已排大、小便。患儿第一胎第一产,父母体健,否认孕期感染史,服药史,否认传染史及其他家族遗传史。 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红细胞降低,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主要诊治过程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蓝光照射疗法,茵栀黄、香丹、水溶维生素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根据患儿的入院护理评估,制定如下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婴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本病的并发症及护理知识。 护理目标:

浅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浅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新生儿黄疸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标签: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1]。黄疸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巩膜、黏膜、皮肤发黄等,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患者必须接受有效的治疗[2]。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作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均已经确诊,随机将这100例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89±2.62)d,平均体重为(3.26±0.92)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3.61±22.91)umol/L,男女比例为29/21。 对照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91±2.63)d,平均体重为(3.27±0.86)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4.01±22.81)umol/L,男女比例为30/20。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基线资料(日龄、体重、血清胆红素、性别等)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黄疸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详情如下: 1.2.1治疗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患者治疗的环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治疗的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将患者治疗的光疗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箱之间的距离应在90cm以上。為患者实施治疗前,要对光疗设备等进行检查,并定时更换湿化液,护理人员应将软棉布放置在箱内进行预热,箱内温度达到32~34℃时,可将患者放置在箱内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 岳辉姚娟温芬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于2013-08-18 19: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R45次/分,P155次/分,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 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与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与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与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据其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与黄染程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近似值。及时判断退黄治疗的 疗效与进展程度、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新生儿的黄疸用光照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体会。方法:研究分析了 80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使用光疗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结果:经过光照 照射15--48小时后,除了5例患儿没有康复之外,其余75例患儿均康复,疗效高达93.75% 结论:通过护士们的认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患儿能够早日康复。 【关键词】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 皮肤、巩膜等黄染的临床现象,光照疗法是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发生 异构作用,使其水溶性增加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其疗效显著,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男46例,女34例;入 院检查均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本组7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经过对症治疗、蓝光照射15~48小时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护理体会 环境的准备:病室保持清洁,舒适,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光疗最好在空调室内进行,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止过热。 蓝光箱的准备:①一般采用波长427~475nm的蓝色荧光灯,临床上有单面和双面蓝光 箱两种,双面效果较好,灯光与患儿皮肤的距离约33~50cm为宜。②使用前清洁蓝光箱, 特别注意清除灯管上灰尘,并检查蓝光箱内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时应及时更换。灯管累计使 用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照射效果。③使用后用500mg/L含 氯消毒液擦拭箱体,晾干备用。④预热:根据患儿的胎龄、体重、体温设定箱温。也可按早 产儿32~34℃,足月儿30℃左右设置箱温,箱内水槽加蒸馏水,并在箱内放置温湿度计, 以此监测到的温湿度为准。在箱内放置U型圈,给患儿安全感,避免躁动撞伤皮肤。 患儿的准备:光疗前清洁患儿皮肤,但是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剪短患儿指甲,用纱布包裹患儿手脚,以防抓伤皮肤;双眼佩戴防辐射眼罩,避免光疗损伤视 网膜;使用防辐射尿布湿,保护患儿会阴部,尤其是男婴应保护阴囊。 光疗中的护理:①病情观察:光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护仪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心衰或者呼吸暂停发生,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所以在光疗过程中,要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体温随时调节蓝光箱的温度,一般体温控制在36~37℃,夏天应散热,冬天应保暖;同时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及大小 便色泽、量;观察患儿有无皮肤发红、皮疹等不良反应,观察有无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 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配合处理。②皮肤 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加强臀部护理,采用蛋黄油涂与臀部,使之起到保护作用。③用药护理:光疗的患儿常规口服核黄素片(维生素B2),光疗前后 口服,2.5mg/次,避免光疗造成患儿体内核黄素缺乏。使用静脉注射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时,要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溶血的药物。④饮食护理:保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按时箱内喂奶, 两次喂奶间喂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以补充光疗所增加的不显性失水量。喂奶后将患儿头偏 向一侧,以防溢乳呛咳窒息。⑤观察大小便次数及性质: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 使胆红素从大便中排除,要注意大便的性状、颜色。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丢失较多,要保持水 分及营养供给。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应鼻饲或静脉输液,并记录出入量。⑥安全护理:行 光疗患儿,在蓝光箱内较烦躁哭闹时,应及时给予安慰、抚摸,消除陌生感,必要时遵医嘱 给于镇静剂,以防患儿烦躁撞伤皮肤。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足月儿生后2-3天开始,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慢、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提早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 肝肠循环。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监测胆红素;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有反应差、嗜睡、厌食、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等临床症状,应怀疑核黄疸的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脐部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75% 酒精消毒脐部后,再用庆大霉素无菌纱布敷于脐部。 4.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注意尿量、尿色等,及时查尿蛋白和比重;注意大便性状、次数,及时查大便潜血,潜血阳性及时回报医师,立即禁食;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5.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6. 蓝光照射者执行蓝光照射疗法的护理。 6.1. 蓝光箱的准备将蓝光箱置于有空调的病房内,将室温维持在22-28℃,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将箱内温度调节到28-32℃方可将患儿放入,箱内湿度维持在45%-55%。 6.2. 患儿的准备进蓝光箱前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患儿裸体卧于箱中,双眼用不透光的黑眼罩遮盖,予胶布固定,以防蓝光损害视网膜。用长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黄疸 一、概念: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巩膜、粘膜、 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二、病因: 1、胆红素生成增多 (1)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血型不合等。 (2)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等。 (3)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胎-胎之间输血等。 (4)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溶血。 (5)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 (1)感染 (2) 窒息、缺氧、酸中毒 (3) 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4)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5)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3、胆红素排泄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4、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喂养延迟等。 三、临床特点 (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 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3天,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d),血清胆红素程度:足月儿<220.5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退而复现:无。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内>102μmol/L(6mg/d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d),血清胆红素程度:足月儿>220.5μmol/L,早产儿>56.5μmol/L,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退而复现:有。 四、病情介绍 患儿,男,15天,因“皮肤黄疸10+天,加重1周”于2013年11月13日14:56入院,现病史:患儿系G1P1 足月孕于当地卫生院顺产分娩,出生体重2.85㎏,出生时无缺氧窒息,余出生情况不详。10+天前患儿皮肤出现黄疸,并渐加重,无四肢抽搐及口吐白沫。无喷嚏、流涕,无咳嗽、发热。院外未予检查治疗,于1周前皮肤黄疸加重明显,伴夜间哭吵,无发热、流涕、咳嗽,无吐奶、腹泻。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科,门诊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住入院。 出生后,患儿食欲可,夜间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母孕期体健。 生产史:第1胎,第1产,,足月孕于当地卫生院顺产分娩,出生体重2.85㎏,出生时无缺氧窒息 喂养史:生后母乳喂养至今。 生长发育史:无。 预防接种史:生后已肌注乙肝疫苗。 过去史:无。 家庭及生活环境史:父母体健,无特殊嗜好。家庭遗传病史无特殊。生活环境:居家条件良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 1.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0μmol/L(12.9mg /dl); (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2.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

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必要时应用蓝光疗法。 3.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4.降低游离胆红素:适当的输入人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 (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5~7mg/dl)时,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黄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18mg/dl)时,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 /dl)以上。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 2.保暖体温维持在36~37℃,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应耐心、细致喂养患儿,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最新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岳辉姚娟温芬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于2013-08-18 19: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 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R45次/分,P155次/分,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和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