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冀教版科学教案】冀教小学科学四上《5确定位置》word教案 (1)

【最新冀教版科学教案】冀教小学科学四上《5确定位置》word教案 (1)

【最新冀教版科学教案】冀教小学科学四上《5确定位置》word教案 (1)
【最新冀教版科学教案】冀教小学科学四上《5确定位置》word教案 (1)

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2.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对搜集各种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3.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

4.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力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里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材料准备:

教师:幻灯片课件,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学生:课桌上的学习用具、笔纸等。

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课时安排:

用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活动2。第三课时完成活动3和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记忆游戏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另一个物体做参照物以及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距离关系。

2.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3.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

实施过程:

在开始本活动之前要有一个引入,用简短的语言引导学生把兴趣集中在如何说清一个物体在哪儿。例如,“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你找不到自己的铅笔了,别的同学告诉你‘在你的书的右面’或者说‘在你的本的左面’。要说清铅笔的位置,必须由另一个物体做参照物,书和本就是铅笔的参照物。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体验一下,要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生活中还会遇到同学来你家玩时发现你们家变样了,原来是因为一些家具,如沙发、桌子改变了摆放位置。该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学生活动。2人一组,同桌之间进行。参照课文的图示,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具进行活动,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对游戏规则做适当的提示。

2.第二阶段:交流阶段。鼓励学生在交流时用到XX在XX的左或右边,XX在XX的前或后边,通过交流,使学徒对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对活动中可能比较模糊的认识,在这一阶段就应该清晰起来要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和学生最后共同进行梳理和总结。把描述清一个物体的位置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梳理出来。

二、我在哪儿?

活动目标:

1.能够在生活中描述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2.能够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3.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镇静,请求别人的帮助。

实施过程:

1.进行活动1之后,学生对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候就让学生进一步地走进生活,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课文给出了一个情境,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帮小朋友说清楚她家的位置。课文兼顾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情境,在城市怎样找参照物,在农村怎样找参照物,使不同地方的学生都能得到体验。

2.活动开始,先让学生想一想活动1进行时描述物体的位置所用的词语,再根据画面上小鼠标的提示,启发学生要想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应该先选择参照物,再说明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3.思考之后让学生充分交流。先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和交流都是很重要环节。

4.课堂教学可以组织学生灵活处理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但不管怎样灵活处理,都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说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找参照物,并能说清和参照物的距离及方位关系。

5.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遇到迷路问题,不要惊慌,尽可能准确地说明自己所在的位置,请求别人的帮助,逐渐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三、在图上找位置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地图,知道构成地图主要标识的含义要素。

2.能够在本地区的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和自己学校的位置。

3.知道并能举例说出地图有哪些作用。

4.对搜集各种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实施过程:

1.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图,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如方向、比例尺、一些符号的意义、功能,怎样使用地图。再让学生在地图上长要去的位置。教材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园门票导游图。通过这张图,学生可以学习到简单的地图知识,什么是图例,图例的作用等等。

2.教师在课前应该准备一些简单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有不同的用途。3.本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怎样在图上找位置,认识地图的内容是为这一重点服务的,搜集地图可以产在本课前,也可以放在本课后,看情况处理。

4.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图例中一些地点标注的英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时能理解其意思。

四、欢迎你到我家来。

活动目标:

1.应用地图知识,画一张简单的路线图,并能利用该图准确表示出一个地点的方位。2.体验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距离和方向三个条件的重要性。3.愿意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

实施过程:

1.该教学活动是前三个活动学习完后的一个应用活动。通过此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堂上由学生自己画出。学生可以自愿结组,按教材中的提示,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3.下节课开始的时候,可以交流一下经验,怎样找到的?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此活动对本课的学习评价活动,综合检验学生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四、科学在线:

向学生介绍了一些现代高科技的地图,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五、拓展知识

各种各样的地图:人们发明、制作了很多新颖的立体地图,例如用塑料压模制作的立体地图、计算机辅助制作的三维透视图,还有一种互补色地图,只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红绿互补色眼镜,就能看到图上的立体景象。

阅读有声电子地图是比较方便的。你只要点到哪里,哪里就会放大,层层点击,层层放大,还会发声介绍你需要了解的情况。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 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转载) (2011-07-26 13:35:56) 转载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1、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 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备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 内容与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 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 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 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 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2、测量长度 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 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 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 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 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 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 第十周:11、冰和水 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 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全套】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制订比较完整的观察计划。能观察并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占。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3、能在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乐于参加观察、纪录等活动。 4、能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毛绒玩具、大豆、小石子、机器人、猫和蒲公英的资料卡、课件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 2、引导: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哪个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问: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比较狗和玩具狗的不同点。 提出问题。出示狗和玩具狗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狗和玩具狗各有什么特点? 观察纪录:学生观察狗和玩具狗的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手册中。 表达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说说狗和玩具狗有哪些不同点,其他学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和评价。 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化。 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的实验情况,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之后将实验记录整理在手册中。指定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图片。 提出问题: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 阅读整理资料: (1)阅读时,先找出描述猫和蒲公英特征的重点词句,再进行简单概括。 (2)根据两种动物的特征,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最后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相同点。 形成知识:猫和蒲公英都是生物,能生长、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 讨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哪些属于生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呢?生物与非生物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总结: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有此进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寻找校园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 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大家想探究科学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 思考并提出问题: 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雨是怎么形成的? 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 火车怎样跑得更快? 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 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吹A4纸 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纸张会向两边分开 ◎纸张会向中间靠拢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 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 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 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课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jijiaoban六年级科学xcja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 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 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 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 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 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 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 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板 书设计: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1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783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 第一课时 比较小草和大树 [活动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 教学材料] 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 [教学重难点] 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

中。(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图片提供) 第二课时 给植物分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与生命 2教案 冀教版

水与生命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观察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活动2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水环境,从小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五种感觉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2.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水槽、塑料袋、烧杯、牛奶、石块。 拓展活动:水果、水果刀、纱布、杯子、天平。

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看得见,摸得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没有它就活不了。 学生:水!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水,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啦!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水能喝,能浇地;水能洗衣服;利用水的力量还能发电;水可以灭火;没有水,动植物都会死;水会使铁生锈。)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真多,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多看、多想,我们就能多知道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观察水。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水 1.学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水吧,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观察水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利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还有手,并与牛奶和石头作比较来发现关于水的秘密。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记录在本上。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谈。学生活动非常踊跃,边玩边交流,有的学生在记录。)2.交流讨论 教师:怎么样我的小科学家们?请把你的发现先在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水是冰凉的,没有味道。 学生:用手搅动水,水会冒泡,还有哗哗的声音。 学生:水抓不住,一抓就流到水槽里。 学生:水是透明的。一个东西放进水里,外面可以看见。 学生:往塑料袋里加入水,在塑料袋上扎几个眼,水会往外流,细细的。 学生:水是白色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水是冰凉、没有味道、白色、透明、流动的。大家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