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育学之父”

“现代教育学之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1593754.html,

“现代教育学之父”

作者:王丛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8年第01期

(五)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学生管理的问题

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中,印象里赫尔巴特是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儿童管理的问题的。在他之前,许多教育家都谈到了纪律的问题,如夸美纽斯就曾说:“如果你从学校取消了纪律,你就剥夺了它的发动力。”但,为什么儿童需要纪律,却多语焉不详。而赫尔巴特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他的《普通教育学》第一编《教育的目的》,第一章就是《儿童的管理》,并从目的、措施等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管理和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管理等问题。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管理呢?这和赫尔巴特教育学以实践哲学为基础有关。

什么是实践哲学?有学者解释,就是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徐长福《何谓实践哲学》)。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种研究的对象是实然的,亦即是事实上存在的,因为行为一定要发生才能被研究。从这点上说,实践哲学似与后来产生的行为科学有相似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科学,自然也应该以人,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第一编《教育的目的》,其第一章的内容却是《儿童的管理》,这是因为,管理针对的恰是学生的行为。

赫尔巴特说:“儿童并未带着他们的意志生到世界上来,因此是不能产生任何道德关系的。”意为,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有的只是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它扰乱成人的安排,并把儿童未来的人格本身也置于种种危险之中。”这些应该都是有事实依托的,因为他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情况:“成年人和理智的有教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接受自己管理自己的任务。但是也有些人却始终不能达到这种境地。社会便把他们始终置于受监护的状态,把他们中的一部分称为白痴和浪人(笔者按:即我们今之所谓痞子、街流子)。也有些人确实养成了反社会的意志,社会不可避免地同他们发生斗争,最终,他们往往都受到了他们应得的报应。但是这种斗争对社会本身来说也是一种道德上的罪恶(笔者按:也可理解为是社会的一种失败)……”

怎样克服这种不服从的烈性,避免这种烈性所造成的后果呢?赫尔巴特认为,只有通过管理。他说:“这种烈性是必须克服的……”“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烈性所造成的后果“是应当避免的,而儿童管理就是许多必要的防范的措施之一”。赫尔巴特承认,对学生的管理是具有强制性的,“在儿童表现出具有真正意志的迹象之前,其烈性的克服是可以通过强制来实现的,而且为了完全获得成功,这种强制恰恰必须是强有力的,并必须经常重复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