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

第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考点难点归纳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I C Y +=。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Y C C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bY a C +=(a ,b 均为正数)…(i )。

(1)边际消费倾向(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 =

dY

dC 。在函数(i )中MPC =b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

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Y

C 。

在函数(i )中,APC =

b Y

a Y

bY a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

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Y S S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ii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公式为:MPS =

dY

dS 。在函数(ii )中,MPS =1-b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

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为APS =

Y

S

。在函数(ii )中APS )1()1(b Y

a

Y

Y

b a -+-

=-+-=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①互补,两者之和为收入,即S C Y +=。②APC 和

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 。APS 和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MPS 。③APC +APS =1,MPC +MPS =1。这些结论由函数(i )(ii )可很明显地看出来。

3.几种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bY a C +=,其中a >0,0

Y

C 也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2) 相对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

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 )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4)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M.Friedman )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上述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①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5)前向预期消费理念。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济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后来经济学界把理性预期和生命周期假设、永久收入假设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念。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原因有两个:①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②消费者受到约束。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影响家庭的消费计划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有:耐用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信用的条件、收入的分配、人口以及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价格以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预期等。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两部门经济。假定:①只存在家庭和企业两部门。②投资为外生变量,不随y 的改变而改变。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I C Y +=,结合消费函数(假定C 与Y 间存在线性关系)bY a C +=,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b

I a Y -+=

1。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

包括消费计划投资,即I C Y +=,从总收入角度看,包括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即

S C Y +=,因此两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S I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注意,

这有别于上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等式S I =,那里是指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包含了非计划存货投资)。由消费函数bY a C +=加上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根据S

I =

这一关系亦可推导出b

I a Y -+=

1。

假设本期国民收入由本期消费和本期投资决定,即t t t I C Y +=,而本期消费由上一期的国民收入决定,即1-+=t t bY a C ,将后式代入前式,得差分方程t t t I a bY Y ++=-1,其

解为b

I a b b

I a Y Y t t

t t -++

-+-

=1)1(0,这便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由b <1,随时

间t 推移,b

I a Y t t t -+=

→1lim 。

(2)三部门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了政府部门,须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因素,且tY T T +=0(t 为税率,当t =0时表示定量税,0≠t 时表示比例税)。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G

I C Y ++=,结合消费函数)

(0TR tY T Y b a bY a C d +--+=+=推导出均

)

1(10t b b

T

R

bT G I a Y --+-++=

。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G I C Y ++=,从总收入

角度看T S C Y ++=,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T S G I +=+,在该条件下,储蓄函数d Y b a S )1(-+-=,将I 、G 、)(Y S 、)(Y T 代入等式同样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3)四部门经济。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出口函数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进口函数可以写成收入的函数:Y m m γ+=0,0m 为自发性进口,γ为边际进口倾向。根据如下公式可以得出四部门的均衡收入:

Y

m m x x TR TR G G I I tY T T TR T Y Y bY a C m

x G I C Y d d γ+=====+=+-=+=-+++=00

得出:γ

+---++-++=

)1(10

0t b m x bTR bT G I a Y

其中,对外贸易乘数:

γ

+--=

)1(11

t b dx

dY

5.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

(1)乘数原理。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 ?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 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 =I k i ?,其中i k 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2)投资乘数(i k )。在两部门经济中b

I

Y k b

I Y i -=

??=

-?=

?111,(b 为边际消费

倾向)。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后,需考虑税收因素,延续上面对税收函数的假设,

t 为税率,定量税则视为0=t 时的特例,)

1(1t b I Y --?=

?,则11(1)

i Y k I

b t ?=

=

?--。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g k )。指收入变动(Y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G ?表示)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

1(11t b G

Y k g --=

??=,b 代表边际消费

倾向。

(4)税收乘数(T k )。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 ?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1(1)1()

1(1)1(t b t b T

Y k t b T t b Y T ----=

??=

--?--=

?,。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r t k )。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即: )

1(1)1(t b t b TR

Y K r t ---=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6)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

T t b t b G t b T k G k Y T g ?----+

?--=

?+?=?)

1(1)1()1(11

G G t b t b G t b ?=?----+?--=

)

1(1)1()

1(11

1=??=

G

Y k B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特别注意:

有很多教材和复习资料认为: 税收乘数)

1(1t b b T

Y k T ---=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1t b b TY

Y k r t --=

??=

平衡预算乘数T g B k k k +=)

1(11)

1(1)

1(11t b b t b b t b ---=

---+--=,在比例税下小于1。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 税收乘数)1(1)1(t b t b k T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1)1(t b t b k r t ---=;平衡预算乘数

T g B k k k +=1)

1(1)1()

1(11=----+--=

t b t b t b ,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

乘数均为1。

具体可参见:

(1)《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英文版(或中文译本)。由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约翰·伊特韦尔、美国哈佛大学的默里·米尔盖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彼得·纽曼三位经济学家主编。

(2)简单的证明参见论述题第1题: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2.1 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2001研)

2.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北方交大2001研)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2000研) 4.政府支出的乘数原理(北航2005研)

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武大2002研;中南财大2001研;北京化工大学2006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2000研)

7.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上海财大1998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8.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武大2002研)

9.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武大2001研)

10.投资乘数(东北大学2004研;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东北大学2003研) 11.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华中科大2003研;北邮2006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

12.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武大2000研)

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4.乘数(华中科技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15.节俭悖论(中南财大2005研)

2.2.2 简答题

1.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迷”?(上海交大2001研)

2.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北交大2005研;北航2006研)

3.简述生命周期假说。(武大2002研)

4.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5.写出投资乘数的公式,尽量考虑各种经济变量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据此说明,哪些因素影响到投资乘数?是怎样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武汉大学2004研)

6.简述乘数、加速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人行1999研)

7.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为什么?(同济1998研)

8.简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9.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10. 为什么投资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支出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西安交大2006研) 11.简要论述消费理论的几种观点。

1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13.简述国民收入决定和国民收入核算的关系。

14.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有什么区别? 15.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6.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17.弗里德曼的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18.简述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经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9.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20.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为什么?

2.2.3 计算题

1.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消费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南开大学2005研) 2.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d Y ,d Y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0.2Y 。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人大2000研)

2. 在一个多期经济模型中,假设每一期经济中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且每个人生存两期。在第t 期,每个年轻人拥有1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并将劳动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第t 期的消费,

(其中下标“1”表示年轻人,下标“t ”表示第t 期),

一部分用于储蓄s

t

;到了第t+1期,t期时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而且也不再有劳动收入,

而是依靠年轻时存下的储蓄生活,消费为(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下标“t+1”

表示第t+1期)并用完所有储蓄。假设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市场利率为r,主观贴现率为ρ,工资率为w。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中央财大2007研)

3.如果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同时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均衡收入水平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中央财大2001研)

4.某国经济总量:S=-100+0.2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电子科技大学2004研)

5.假定某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C=300+0.8Y

d

,私人意愿投资I=200,税收函数T=0.2Y (单位:亿美元)。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预算盈余还是赤字?具体数值是多少?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北方交大2001研)

6.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税收的公式表明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20,所以可以支配收入增加80,消费增加60(=0.75×80)。画出作为收入Y的消费函数曲线,标明其斜率及纵横截距;

(3)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4)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

(5)若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

MPC

-

1

1的原因(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北京工商大学2003研)

7.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

8.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 (其中Y

d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100,

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

(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

(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对外经贸大学2002研)

9. 在三部门经济中,C=400+0.75Y

d ,I=600﹣2000r,G=300,t=20%,M

s

=500,L=0.2Y

-2000r,假定物价水平恒为1,计算:

(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起均衡时,政府购买增加的财政政策乘数;

(2)当政府购买增加300单位时,对国民收入的挤出效应是多大?(南航2006研)

Y=C+I+G

+8

C=0.8Y

d

I=20

G=50

比较两种不同税制情况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财政支出乘数及财政状况。

税制1 T=6+0.25Y

税制2 T=0.3Y

11.某国的投资函数和消费函数分别为:

I

150

=

C=0.6Y+100

(1)求均衡国民收入。

(2)当消费函数变为C=0.8Y+100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比较投资乘数的大小。

(3)当投资函数变为200

I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

=

12.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

C=100+0.9Y,I=80

(1)求投资乘数及均衡国民收入。

(2)求储蓄函数及均衡时的储蓄额。

(3)如果实际产出水平为2250,那么供给过剩量为多少。

(4)当投资函数变为I=0.05Y+30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

13.根据表2.1中假设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数据回答问题:

单位:亿元

(1)计算在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下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2)在什么条件下,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才总是相等的?

+aYd)(3)说明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关系(提示:C=C

0 14.已知:C=50+0.75Y,I=150(单位:亿元)。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各为多少?

(2)若投资增加25,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小,乘数有何变化?

15.假定某经济在均衡状态Y

=8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增加

0.03,政府购买增加24,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Y=C+I+G

C=0.75(Y-T)+200

T=0.2Y+480

I=180

G=660

这一经济完全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2000。要达到这一目标,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或通过调整税收来实现,问:分别应做什么样的调整,才能达到完全就业的目标?各种情况下的财政状况如何变化?

17.根据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三部门模型,假设转移支付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取决于收入水平Y。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收入Y的变化成反向关系,即收入高时,失业救济金一类转

移支付会减少,于是有TR=,

pY

TR p表示收入每增加1美元,TR则减少p美元,p>0。求:

(1)均衡收入水平;

(2)内生变量△TR和△Y之间的数量关系;

(3)投资乘数k

i ,政府购买乘数k

g

,税收乘数k

T

,并将这些乘数值与扩展前模型相应的

乘数值作比较,作出解释。

18.假设某人生命周期分为4个时期,头3个时期收入依次为30、60、90元,第4个时期收入为0,如图2-1所示。假设利率为0,试问:

图2-1

(1)假设该人想要在一生中平滑地消费,且不受到预算约束,试求其消费水平,并指出哪个时期为正储蓄?哪个时期为负储蓄?分别为多少?

(2)与(1)相反,假设该人想要平滑地消费,但受到流动性约束,试求其在各个时期的消费量。

(3)根据第(2)小题,假设该人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为13元,消费者是如何使用这13元的?当外来财富为23元时,又会如何使用?

19.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自主投资I=6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000,那么,为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为多少?

(4)本题中投资乘数k

i

为多少?

20.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

,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设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①增加政府购买;②或减少税收;③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

(4)若将题中的比例税为定量税T 0=250,结果有何不同?

2.2.4 论述题

1.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上海财大2003研) 2.论述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请从收入—支出法和储蓄—投资法说明同一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4.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

4.假设A 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 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B 转变为城镇居民,与A 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分别用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5.根据宏观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投资波动的原因。

6.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

7.回答下列关于“漏出”和“注入”的问题。 (1)什么是漏出、注入?

(2)在考虑政府和外国部门的情况下,漏出和注入的内涵有哪些扩展?

(3)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怎样利用漏出和注入的关系预测总产出的变动趋势? (4)既然增加投资需求导致总产出增加,我国政府为什么在2003年3、4季度对某些行业的投资需求采取紧缩政策?(南京大学2005研)

8. 回答下面关于消费行为的问题:

(1)简述Ktuznets 经验研究结果所提出的“消费难题”(Consumption Puzzle ),并用图示说明。

(2)简述Modigliani 生命周期理论,并运用该理论解释“消费难题”,以及家庭数据中APC 与收入之间反向的关系。(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3.1 概念题

1.均衡产出:又叫均衡收入,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产出或收入的均衡条件是E =Y ,即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 =S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2.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论证投资水平取决于预期的产量变动的理论。加速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I 0表示净投资,a 表示加速系数,Y ?表示产量的变动,即Y ?=1--t t Y Y ,I t 代表

1

0--=?+?=?=t t t Y Y Y b Y a I Y a I

总投资,b 代表重置投资。这个理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不起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设a =2,意指根据生产技术的要求,为使产量增加一定量,需要增加两倍的净投资。例如,增加10万美元的产量需要增加20万美元的净投资。(应删除)

加速原理的具体含义有:①净投资是产量变化量的函数,而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②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幅度大于产量的增长幅度;当产量减少时,投资的减少幅度大于产量的减少幅度。③要使投资保持增长,产量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如果产量水平不变或下降,投资水平必定下降。加速原理说明,产量水平的变动是影响投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加速原理具有重要地位:它与乘数原理结合可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被用以解释经济增长。但加速原理也存在不足:它没有考虑影响投资的投资成本、技术进步、商业风险等因素,难以准确说明产量对投资的影响。此外,加速原理的应用需要有一个条件,即只有实现了充分就业,设备被充分利用起来,它才能起作用。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

1(1)1(t b t b TR

Y K tr ---=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4.政府支出的乘数原理:指在宏观经济中,国民收入随着政府支出成倍数增长的原理。根据公式△Y= g k △G,其中g k 为乘数值,△G 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这个公式表明了政府支出需求变化导致了产出以g k 倍变化。这个原理反映了指政府支出的变化必然在经济中各部门间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g k 倍增加。在三部门经济中,)

1(11t b G

Y k g --=

??=

。式中,

k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Y ?是收入变动,G ?是政府支出变动,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政府购买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k g =k i 。

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利率。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Y

C MPC ??=

C ?表示增加的消费,Y ?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表示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及其下降的趋势。(1)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参见概念题第5题。(2)平均消费倾向指收入Y 用于消费C 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以表示为:

Y

C APC =

它可以指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在0和1的范围内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全部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必为1。根据长期以来的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长期中的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7.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指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

Y

S MPS ??=

其中:Y ?表示收入的变化量,S ?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

8.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美国经济学家M ·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期望终身从其工作或持有的财富中产生的收入。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在保持财富完整性的同时,个人的消费在其工作和财富的收入流量的现值中占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b ·Y p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 p 代表持久收入。而在实际情况下,个人在任何时期的实际收入可能与持久收入不同。这种情况不一定可以解释在消费函数形式方面相互矛盾的原因。该假说认为,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包含一个持久部分和一个暂时部分。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分别由一个预计的、有计划的收入成分和消费成分组成;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则分别由收入方面的意外收益或意外损失以及消费方面的不可预知的变化构成。在长期内,个人消费占有固定比例的持久收入,这就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在短期内,许多家庭或个人在经济周期中会面临一个负值的暂时收入,然而他们的消费与其持久收入相关,因而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增加,这就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由于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寻求消费其持久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因而意外的收益或损失将不会影响消费。但在实际运用中,持有收入和消费的价值估计极端困难。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还是他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里德曼用持久收入的稳定性,证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从而说明了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9.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即)

1(1)1(t b t b T

Y k T ----=

??=

(如果只考虑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则为b

b T

Y k T --=

??=

1,税

收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的负数值)。式中T k 是税收乘数,Y ?是收入变动,T ?是税收变动,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即b

I Y k i -=

??=11/,或MPS MPC k i /1)1/(1=-=,式中,Y ?是

增加的收入,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b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

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11.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

T t b t b G t b T k G k Y T g ?----+

?--=

?+?=?)

1(1)1()1(11

G G t b t b G t b ?=?----+?--=

)

1(1)1()

1(11

1=??=

G

Y k B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12.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美国经济学家J ·杜森贝里(J ·Dusenberry )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②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杜森贝里的假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的收入,即其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其相对收入,也就是说取决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杜森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消费对他人具有“示范效应”。如果所有个人或家庭的收入都加倍,则其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将保持不变,并将继续花费同样比例的收入,其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长期中分配格局的稳定性正是平均消费倾向稳定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解释长期消费函数。第二部分可以用来解释短期消费函数,它指出家庭和个人对收入上升容易适应,而对收入下降难以适应。由于“棘轮效应”,在短期中,即使收入暂时减少了,家家户户都设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其消费方面的下降幅度低于它们收入的下降幅度。由此可知,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即使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也很难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较高。正如短期消费函数所显示的那样,相对收入假说也存在不足:①它指出充分就业后收入水平的增长必然带来消费成比例增长。这一点对收入特别大和存在意外收入的情形不适用。②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具有不可逆性。但事实上,经过一定时期,收入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消费缓慢逆转。相对收入假说的以上不足由以后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作了弥补。

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增加的产量在除去个人消费增加以后,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

14.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k =Y ?/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

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

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15.节俭悖论:指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

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2.3.2简答题

1.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迷”?(上海交大2001研)

答: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1)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C =a+bY

D (a>0,0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Y D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Y D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

b Y a Y C APC D

D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

D

Y a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2)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C =47.6+0.73Y

D (单位:10亿美元)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C =0.917Y D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3)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经济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

2.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北交大2005研;北航2006研)

答:(1)乘数原理的含义

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投资的增加,则乘数是投资乘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则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等等。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

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设对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需求(支出)为A

?,由这种支出引起的收入的增量为A

?。设所有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则由第一部门增加的收入会使消费需求增加C·A

?,由此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C·A

?。第二部门增加的收入中又要消费C2·A

?,于是,又使第三部门的收入增加C2·A

?。第三部门由此增加的消费需求C3·A

?将使第四部门的收入增加C3·A

?。这种由收入增加带动的消费需求增加逐轮连续下去,当整个经济再次到达均衡时,增加的总支出(ΔAE)与国民收入(ΔY)则为:2323

......(1......) AE Y A C A C A C A A C C C

?=?=?+?+?+?+=?++++。因为,

0

1

A E Y A

1C

?=?=*?

-

。在上式中,1

1C

-

即为乘数。它表示由于最初自发

支出增加了A

?,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再次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ΔY),(删除此

处逗号)为A

?的1

1C

-倍。因为C<1,所以1

1C

-

>1;而且,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乘数的概念最初由俄国经济学家图干·巴拉诺夫斯基提出。以后又为英国经济学家卡恩用来解释投资增加与就业增加的关系。凯恩斯在《通论》中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说明总支出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所以,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

(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

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

?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I

k

i

?,

其中

i

k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

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3.简述生命周期假说。(武大2002研)

答: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 ·莫迪利阿尼(F ·Modigliani )、R ·布伦伯格(R ·Brumberg )和A ·安东(A ·Ando )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

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L Y 代表劳动收入,σ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R W 代表实际财产。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或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一生积蓄。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

4.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答:(1)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公式为:b

I Y k i -=

??=11

/,或MPS MPC k i /1)1/(1=-=,式中,Y ?是增加的收入,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b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

(2)投资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为:①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的发挥出来。②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投资增加并不会使产量和收入增加。③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利用。

(3)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互相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 不会增加。

此外,一些西方学者也指出,对政府增加的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例如,如果政府为增加公共工程方面支出而提高税收,则在公共工程方面那些就业者已增加的开支就将由于纳税人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支出而被抵消。又如,假使政府的支出是靠借钱而不是靠提高税收,则可能影响私人投资,因为政府借钱,一方面会使私人部门的货币减少,另一方面支出增加使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和工商企业通常都要增加货币储备,从而增加货币

R

L W bY C σ+=

需求,这就会提高利率,进而排挤私人投资。

5.写出投资乘数的公式,尽量考虑各种经济变量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据此说明,哪些因素影响到投资乘数?是怎样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武汉大学2004研)

答:参见简答题第4题。

6.简述乘数、加速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人行1999研) 答:(1)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进而刺激消费,并进一步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产生循环放大效应。反之亦然。

(2)加速原理是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其含义包括:①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②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③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不是绝对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④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⑤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才能实现。

(3)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①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若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而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若不独立,乘数作用就小得多,因为投资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排挤消费,部分抵消因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4)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①生产能力是否全部运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设备闲置现象,即使消费需求提高了,也可通过利用现有设备的过剩能力来解决,而不一定需要追加投资,使加速数作用大为削弱。②预期的影响。企业通常会出于预期而主动增加或减少存货,当消费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时,就不一定会引起生产的扩张。③时滞的影响。考虑到设备生产所需时间,消费对投资的带动并非像加速原理描述的那样立竿见影,使加速作用大打折扣。④资本-产出比率的变动。在现实中,随着这一比率的下降,投资波动的幅度也会变小。

7.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为什么?(同济1998研)

答:(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

dY

dC MPC Y

C =

??或),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

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2)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一点消费都不增加(即Y

C MPC ??=

=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

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S C Y ?+?=?,因此,

1=??+??Y

S Y

C ,

所以,

Y

S Y

C ??-

=??1。只要

Y

S ??不等于1或0,一般有:10

Y

C 。

(3)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为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4)例如,在图2-3中,当收入低于Y 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中可见,当收入低于Y 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o

,因而这时

1>Y C 。

图2.1 平均消费倾向

8. 简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答:(1)根据公式A a Y ??=?,其中a 为乘数值,△A 为自发支出的变化,它包括投资变化△I ,政府购买变化△G 和转移支付变化△TR 等因素,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a 倍变化。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a 倍值增加。

(2)一般说来,需求的增加有两个后果:一是价格水平上升;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水平)上升。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并且假定自发需求变化时,利率、汇率等都不变化,则自发需求增加△A 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A a ??。当经济中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A 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度一般不等。还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

9.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答: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MPC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是企业投资支出增加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报酬增量。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一方面,随着投资增加,对资本的需求扩大,就会使资本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投资增加,产品数量增多,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或库存积压,使同期预期收益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投资者不愿较多投资或减少投资,从而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

(3)流动性偏好规律

人们愿意以通货和活期存款的形式保存财富的要求,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0.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利息率的变动对此有什么作用?

答: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由需求决定的,当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部门时,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由于投资需求被假定为是外生决定的,因此,利息率的变动对需求没有影响;而消费需求与利息率也无关,因而利息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10. 为什么投资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支出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西安交大2006研)

答:(1)投资的边际效率亦称“内在收益率”,是指一笔投资的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时的贴现率。它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区别在于,它所指的是短期内投资的贴现率,而在短期由于各厂商会同时增加投资而使投资品的供给价格上升。

(2)投资边际效率递减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实际利率的提高会减少企业的实物投资数量。因为利率升高,投资者发现实物投资的回报不如购买国库券或在股市里投机,他们就会增加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而减少实物投资;利率下降,实际投资的收益率确实对投资者有利时,他们就会减少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而增加对实物的投资。

第二,投资的边际收益存在着递减的趋势。无论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还是资本的边际效率都呈现着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这在本质上都反映了资本边际收益的递减。因为对企业家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资本的边际效益是投资的边际收益,市场的利率是投资的边际成本,为了获得投资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必须保持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投资的边际成本,也就是随着利率的下降而扩大投资规模,利率下降的轨迹因此也就是资本边际效益递减的轨迹。

第三,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作用,投资规模的扩大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又导致产出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了。二是商品销售竞争的结果。投资规模的扩大导致产出的增加,企业之间销售的竞争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造成产出的边际销售收入减少。三是生产要素的竞争推动投资成本的提高。因为许多企业的竞相投资造成所有生产要素,包括物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的紧张,从而导致这些要素价格的上升,投资成本随之增大。这些原因决定投资边际收益的递减,而递减的程度和速度则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

11.简要论述消费理论的几种观点。

答:产出与需求是相关联的,消费又是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西方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主要有:

(1)绝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是绝对收入水平的函数,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提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形成“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是决定于其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消费具有习惯性,当期的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就是“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提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取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这样,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在人生的某一年龄段,当收入相对于一生收入高时储蓄也高,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低时,储蓄也低。同时,还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4)持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提出消费行为与人们的持久收入密切相关,而与当期收入很少有关联。因此,持久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大,当期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5)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消费者利用经验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消费决策,而不是将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水平。

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是前向预期理论。

1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在国民收入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

E=C+I (1)

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

Y=C+S (2)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在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中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13.简述国民收入决定和国民收入核算的关系。

答:国民收入决定与国民收核算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1)两者的组成相同。以两部门为例,它们均为C和I,前者是把C和I作为经济变量,研究C和I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的;后者是按Y=C+I计算国民收入。

(2)共同运用了AS=AD的原理。前者把AS=AD作为恒定的分析方法,以此来决定国民收入;而后者是把AS=AD作为恒定的统计方法,据此计算国民收入。

区别:国民收入决定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水平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国民收入核算是回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的数量是多少,是对客观经济的如实反映。它是要解决国民收入总量计算问题。

14.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有什么区别?

答: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的区别为:

(1)短期消费曲线是一条与纵坐标相交的一条曲线,而长期消费曲线则是一条从原点向右上方延伸的一条曲线。

(2)斜率不同,由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比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高,所以长期消费曲线的斜率比短期消费曲线斜率大。

(3)在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向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15.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