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疏肝解郁法对中风恢复期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疏肝解郁法对中风恢复期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疏肝解郁法对中风恢复期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疏肝解郁法对中风恢复期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广西中医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疏肝解郁法对中风恢复期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研究生:李德意

导师:王伟副教授

院系(部所):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中医内科学

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完成日期:2011年6月01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4)

正文 (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5)

1.1 一般资料 (5)

1.2 诊断标准 (5)

1.3 试验病例标准 (6)

1.4 治疗方法 (7)

1.5 观察指标 (7)

1.6 统计学方法 (8)

2.结果 (8)

3.讨论 (10)

4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22)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9)

综述 (34)

致谢 (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2)

作者声明 (43)

个人简历 (44)

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

PSD Post-Stroke Depression 脑卒中后抑郁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SSS Scandinavian Score Scale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日常生活活动HAMD Hamilton Depression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中文摘要

目的:应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自拟舒郁汤和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观察疏肝解郁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和门诊的中风后恢复期抑郁患者90例。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对照A组、西药对照B组,每组30例。各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循环、神经保护剂、控制血压、功能锻炼指导及对症处理。A组只运用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自拟舒郁汤,并予以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中风后抑郁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后的中医病症疗效评定。

结果:(1)疏肝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中医病症疗效优于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4)治疗后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显著下降(P<0.05),但与B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疏肝解郁法治疗后能改善PS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疏肝解郁法;神经功能康复

Shu Gan Jie Yu method for stroke recovery depressed patients of the influence of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ABSTRACT

Objective: Application of Shu Gan Jie Yu role has since Shu Yu Tang and Chinese medicine to psychological therapy on depression after cerebral apoplexy, to observe Shu Gan Jie Yu method for stroke monitoring patients the influence of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Methods: Choose 2010 March to January 2011 in guangxi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encephalopathy secco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convalescence after the stroke patients 90 cases of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check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ll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 group A,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B, each group of 30 patients. Each age, gender, etc un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ll of the patients receive routine therapy, including improved circulation, neural protectan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guidance and received alimta function exercise. Group A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using just; Group B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hydrochloric acid paroxetine piec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to ShuYu soup, oral since fitting and make Chines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 observ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fter a stroke patient's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ect scale (SSS), daily life activity ability (ADL) evaluates,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score and treatment of TCM symptoms after therapeutic effect evaluation.

Results: (1)the method of depression after treating stroke patients better therapeutic group, the TCM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2)The treatment group clinical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s are significa- ntly(P <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3)Daily lif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DL)assess ability to mo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2)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but no obvious difference with B controls.

Conclusion: ShuGan after treatment JieYu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SD patients neurologic deficits have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Post-stroke depression(PSD);Shu Gan Jie Yu method;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引言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及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而脑卒中后抑郁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医认为脑卒中病人本质上具有一定肝气郁滞的病理基础,或因病导致气滞,而出现肝气疏泄不畅;或因病后心理不能接受现实,以致情绪低落、忧愁悲恐,肝气不得疏泄,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又加重经络气血的运行,两者互为因果,影响疾病的康复。

目前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西医多是在改善脑循环、神经营养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五羟色胺再摄取受体抑制剂。因此,以疏肝解郁法为基本法则,以自拟舒郁汤配合中医心理疗法治疗PSD,旨在讨论疏肝解郁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中的作用,寻求中医治疗PSD的优势,促进中医药防治PSD方面的发展。

正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选取2010年03月至2011年01月期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部及门诊患者90例。

1.1.2 分组方法

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依其首次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对照A组、西药对照B组,每组30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一脱落病例。

1.1.3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69岁;A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9~68岁;B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8~70岁;三组病例在发病性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的中风中医诊断标准[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郁证》诊断标准[2],综合表现为:

(1)主症:具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

(2)兼症:情绪低落、抑郁善忧,善太息,胸闷不疏、胸胁胀痛,表情淡漠,静而少动,或伴失眠善忘,或伴易烦善哭等,脉弦。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2.1脑卒中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的缺血、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

1.2.2.2抑郁症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标准[4].

1.3 试验病例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且符合下列条件者:

(1)年龄:≤70岁;

(2)继发于脑血管疾病急性期(2周)后;且经CT或MRI证实确为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

(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16分;

(4)初次中风者;

(5)神志清楚,有良好的表达及沟通能力;

(6)符合抑郁症诊断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即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24项)测试大于或等于18分者,同时小于35分者。

1.3.2 病例排除标准

(1)外伤、肿瘤、血液病所致脑卒中;

(2)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或合并有严重心、肝、胃、肾脏等系统疾(3)严重失语、失认无法沟通者;

(4)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5)既往有精神或心理疾病史者;

符合上述其中一项者,即予排除。

1.3.3 脱落病例标准

(1)受试者用药依从性差,或合并使用本临床方案禁止使用的中西药,或中途自行换药或加用其它药物;

(2)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包括治疗有效,但不能完成整个疗程

以致临床资料不全等原因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

(3)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临床研究而被中止。

1.4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循环、神经保护剂、控制血压、功能锻炼指导及对症处理。

A 组:予常规治疗。

B组:予常规治疗,及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33)抗抑郁治疗20mg睡前口服。

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予口服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自拟中药—舒郁汤,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白术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郁金20克,甘草6克,等;中药饮片由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每日1剂,每日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煎100 ml。及配合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相胜法):根据五志配五行及相生相克原则,肺志为忧,以“喜胜忧”立法,激发患者产生愉悦、激越、振奋、昂扬等的心态,消除悲观情绪,唤起积极热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每周心理治疗2次。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观察。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性指标

(1)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

显效: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肌力较治疗前上升2级,能自行走路,语言清楚,进食吞咽功能改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好转:肢体功能进步,肌力比治疗前上升1级,语言功能有所恢复。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录治疗前后分值的变化,判断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通过运用Barthel指数记分方法,记录治疗前后分值的变化,进而判断治疗对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疗效。

(4)汉密顿抑郁抑郁量表评分(HAMD)。

1.5.2 安全性观察

(1)生命体征: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

(2)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行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全部数据(t 检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值小于0.05 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PSD治疗前后各组中医疗效评定比较

表1治疗后PSD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 11(36.7%)14(46.7%)5(16.7%)83.3%*

A组30 7 (23.3%)11(36.7%)12(40.0%)60.0%

B组30 10(33.3%)12(40.0%)8(30.0%)73.3%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PSD治疗前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

表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 33.00士3.39 25.10士3.01△*

A组30 34.30士3.21 32.93士2.61

B组30 34.76士3.18 29.97士2.9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治疗前,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评分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优于各对照组(见表2)。

2.3 PSD治疗前后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

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 56.9士3.2173.97士3.19△*

A组30 56.8士3.30 60.44士3. 37

B组30 57.70士3.63 64.30士3. 2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治疗前,三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个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评分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各对照组。(见表3)

2.4 PSD治疗前后各组汉密顿抑郁抑郁量表评分情况。

表4 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 21.87士2. 51 16.93士3.24△*

A组30 21.76士2. 36 20.24士2.93

B组30 21.50士2. 43 16.07士3.1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前,三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治疗组和B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减低抑郁评分作用与对照B组相近,但优于A对照组。(见表4)。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及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

3 讨论

3.1 西医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程度较轻的表现为睡眠紊乱、早醒、食欲丧失、体重减轻、对自身缺乏信心;程度严重的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现象和躯体不适。不仅阻碍躯体残疾的康复,增加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其本身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十分明确,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可能与神经解剖学、神经内分泌学、社会心理学、人格文化、背景、性别等因素有关。主要存在两种学说:一种为“原发性内源性学说”,认为PSD的发生与大脑损害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部分医家[6-7]认为急性卒中后抑郁状态是病变破坏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所致。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和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变累及上述部位可影响5-羟色胺能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导致去甲肾上腺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引起抑郁。二为“反应性机制学说”,脑卒中病人病后遗留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残疾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或家庭角色的改变,使其产生了无用感、绝望感和包袱感等,这对

抑郁症的发生或程度加重起了促进作用[8]。

目前,西医学对PSD的治疗主要分为病因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即针对中风本身的治疗。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给予调整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及神经营养等治疗,对于高粘血症、高血糖、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者相应给予血液稀释疗法、降糖、降血脂、降纤等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主要采用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及脑保护治疗等。抗抑郁药物治疗即在改善脑循环及神经营养治疗等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

临床运用的抗抑郁西药主要有以下几种: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因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多,现多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一类新型抗抑郁药,在临床研究中得到普遍认可,其中被称为五朵金花”的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均有较好临床疗效。

对PSD患者予以心理治疗可以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作用,改善和清除抑郁情绪。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心理治疗的作用尤为重要;对药物疗效较好的病人,联合应用心理治疗也可以获得更佳的疗效。

3.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脑卒中后抑郁属于西医病名,是一个复合的病名,就其临床表现而言,虽然从历代文献中并没有与本病完全对应的病名记载。但目前很多研究者认为应归属于“郁证”的范畴[9-10]。

中医学的“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中提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通”。《丹溪心法》立“六郁”论.认为以气郁为先,而后血、痰、热、湿、食等诸郁才能形成。《脾胃论》指出:“凡怒愁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至明代

虞抟在《医学正传》中首先提出“郁证”病名,之后的医家开始用“郁证”专指以情绪忧郁烦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景岳全书〃郁证》提出“郁由乎心”,认为“若忧郁病者则属大虚,本无邪实”。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郁症门》谓“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日久,变病多端”。

随着对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中医学者对脑卒中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与中医学的“中风”和“郁证”关系较大。但由于其发生于中风后,而又有别于“郁证”,有其特点所在,应归属于“郁证”之“因病(卒中)致郁”的范畴。属中医学“郁症”与“中风”之合病,就其因果关系而言,为“中风”之变证[11]。

人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中风后抑郁症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历代医家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现简述如下: 现代众医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统一。张金生[12]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脑为传病之所,脑部病变又加剧肝失疏泄,二者相互为恶,以致情志失常而发病。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得不到恢复更进一步打击患者,使肝气郁结不仅成为本病的始发因素,同时也随着中风的发生发展而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也是许多患者卒中1-2年后发生脑卒中后抑郁原因。然“七情之病,多从肝生”,马云枝教授[13]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其病因病机为:因情志失调,肝之气血不能条达舒畅而致病。并进一步解释说,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是一身气机的枢纽。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精神、情绪、心理行为等改变。治疗上多采用疏肝解郁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金普放[14]认为PSD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发病关键是由于风、火、痰、瘀蕴结于内,不得宣泄,上犯清窍,神明失用而致郁。

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对PSD的病因病机和发展的不同认识,形成

了自己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积累了不少经验,拓展了中医药使用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3.3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PSD的关系

脑卒中严重程度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既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也关系其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发病率呈正相关,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越高,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症状越明显,随着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抑郁症状也随之好转。

近来有研究发现,与功能缺损程度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也有研究表明:卒中病程在1个月内的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较低,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逐渐升高,而抑郁症出现的急性期是在病后1~3个月。PSD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阻力指数升高,对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非常不利,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进一步减退,智能损害,肢体功能缺损,后遗症形成并难以恢复。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是否出现肢体和其体部位残疾密切相关。因此,目前认为PSD不是对躯体功能缺损的一种简单的情绪创伤反应,躯体功能缺损本身不能诱发抑郁的产生,但一旦发生抑郁两者相互影响,抑郁将阻碍躯体功能的恢复。

有研究证实,因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亦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尽早的发现PSD,尽早的治疗,亦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本课题诣在通过中医疏肝解郁法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

3.4 神经功能康复与PSD在治疗中的关系

PSD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PSD不仅部分中风患者躯体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甚至加剧病情的恶化。及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并积极加以治疗,可有效减少PSD所产生的危害,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后,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功能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为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临床经验告诉我们,PSD

的治疗应把改善脑卒中与抑郁症状的治疗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过去临床医生往往只注意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而忽视了脑卒中后抑郁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的延误治疗,也将延误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不仅要注重肢体等有形功能的恢复,还要注意患者抑郁症的康复。中风的康复有利于抑郁症的缓解,抑郁症状的改善也有助于脑卒中的康复。

Morris[15]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死亡率是无抑郁障碍者的3.4倍。临床观察经常会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随着脑卒中的康复的进展明显地好转,所以有人认为脑卒中康复,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是PS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6]。刘中华[17]等认为对PSD患者注重心理与生理并重的治疗方式,能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并能提高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

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干预在PSD治疗中的作用。心理干预的方式有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床边个别治疗以及心理健康宣教等。具体方法有心理支持疗法、认知心理疗法、家庭干预疗法等。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关键。最近,Cuijpers等[18]进行的研究分析也提示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治疗有效,并且可以减少抑郁复发。此外,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有利于PSD的症状改善。Rampe1lo[19]等,阐述了用BDI量表和HDRS 量表将PSD分为焦虑性抑郁(症)和运动阻抑性抑郁(症)的新观点,对于前者心理治疗的介入或许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功能康复治疗的介入或许也有利于PSD的康复。因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并消除抑郁情绪,使之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以达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5 PSD的病程及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互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占脑卒中患者的20%~

50%[20],以持续的情绪纸落、睡眠障碍及兴趣下降为主要特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21],甚至可导致死亡。早期诊断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的关键。Robinson[22]研究指出住院病人重症PSD的发病率为19.3%,门诊PSD的发病率为23.3%。一项对PSD 随访18个月的研究表明,发病率高达54%,脑卒中后2个月为46%,12%的病人初发PSD是在脑卒中后18个月[23]。国内有人统计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达26.0%-67.4%[24]。张凤菊等[25],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调查研究表明发现,脑卒中后抑郁可发生在卒中后任何阶段,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PSD发生率分别为38.36%、52.63%、11.76%。Townend等[26]对125例脑卒中后患者观察5天、1个月、3个月,结果发现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16%、21%。李红玲等[27]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高危期是在卒中后(1-3)个月内,张通等[28]则认为PSD发生率最高不是在急性期,而是在3个月的时候。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且在恢复期发病多,且门诊的发病率高于病房,且病程比较的长;门诊的发病率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也有报道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通常在病后3个月内最快[29]。本课题选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抑郁患者包括了门诊的患者,重在早期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

3.6 疏肝解郁法治疗PSD的主要理论探讨

3.6.1 肝气郁结是PSD的主要的病机

《丹溪心法〃六郁》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诸之病允矣。”元代医家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最早提出了肝主疏泄。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是一身气机之枢纽,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圣济经》云:“原四时之所化,始于肝木也。十二经之养,始于肝也”,即言情志活动与

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调畅五脏气机,而五脏功能活动又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精神、情绪、心理行为等的改变。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血调和,则精神舒畅;若肝气虚或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则出现闷闷不乐、悲忧欲哭等表现。

“七情之病,多从肝生”,“思则气结”,忧思、郁怒最能伤肝。故多数医家认为肝失疏泄是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风、火、痰、气、血、虚、淤为其病理因素。中风后的气机失畅缘于情志内伤所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患者逐渐变得悲观消沉。肝气郁结,横逆乘土,则出现肝脾失和之证,肝郁化火,可致心火偏亢,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既导致气郁生痰,又可因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之证。更有甚者,肝郁化火,火郁伤阴,心失所养,肾阴被耗,还可出现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之证。基于以上理论,结合中风及郁症的病因病机,肝气郁结为脑卒中后抑郁基本病机,脑卒中后抑郁应属本虚标实,在原中风的基础上,初期以情志内伤、肝气郁滞为主要矛盾体现,以实证为主,而中后期则心脾虚损、肝肾不足的虚证上升为主要矛盾。

正常情况下,人与外界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而七情五志的太过或不及则可直接地影响脏腑功能的运转和气血津液的输布。《内经》把情志因素看作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的重要原因,如《素问〃本病论》中“人忧愁思虑即伤心”。《灵枢〃百病始生》日:“忧愁伤心,忿怒伤肝”,《灵枢〃口问》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肝主疏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滞塞;脾胃居于中焦,抑郁不舒则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必致运化失调;心藏神,主血脉,愁忧过度耗伤心神,日久心神失养,甚至会进一步影响血脉运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伤则愈发加重诸脏气弱,如此循环不己,则病者临症表现各异而难愈。《丹溪心法〃六郁》中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郁病的病理基础是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性喜条达,主疏泄;肝以愉悦舒畅为德,忧愁恼怒为病。七情的变化首

先是肝失条达之性,疏泄失职,气机郁结不畅。所谓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变化,此为转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古今医统大全〃郁症门》谓“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日久,变病多端”。明代张景岳提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以及“情志三郁”,即怒郁、思郁、忧郁,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不畅、情志精神失常会发生郁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是调畅全身气机的重要环节。戴思恭师承丹溪,提出“气机郁滞”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清代张石顽在《张氏医通〃郁》中指出“郁证多缘于考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在历代对“郁”的记载中,情志失和、气机不畅为基本病因病机。

中风常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样,使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舌歪斜等症状,还有可能出现肢体拘急紧张、偏身麻木或疼痛等后遗症,患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产生难以适应的心理,同时对是否能够恢复表示担心和害怕,由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时间较为漫长且不确定,肢体障碍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可使患者产生忧愁悲观、烦躁易怒、无所适从的情志改变,进而影响脏腑和气血的正常功能而产生抑郁。故多数医家认为情志内伤是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病因[30]。这也符合张景岳提出的因病致郁之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由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生焉。”(《杂病源流犀烛》)。

3.6.2 疏肝解郁是主要治疗法则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提出了五郁的治疗原则。《成方解读》云:“治郁者必先理气,以气行则郁行,气阻则郁结。”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提到:“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肝有调畅五脏气机功能,而五脏功能活动又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精神、情绪、心理行为等的改变。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血和谐,则精神舒畅;若肝气虚或肝郁气滞,疏泄不及,则出现情志低落,

中风病护理方案

脑病科四病区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中风康复期指导

中风康复期指导 脑中风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中风”,西医称“卒中”,临床上较常见,中老年人多发。经过积极抢救及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能保存生命,但有70%病人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约有40%的患者有重度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正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精微衰少,脑脉失养,再加之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诱因,使气血逆乱,脑之神明不用,而发为中风。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康复指导】 1环境指导 由于患者行动不便,保持一个干净、舒适的室内环境很重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注意室内的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直接风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 2指导功能锻炼 这是偏瘫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不能活动,肢体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1完全性偏瘫阶段:帮助患者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先按摩患肢,由指(趾)开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关节,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适为塬则,切忌强力牵拉,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由护理人员先向家属作示范,然后由家属每天3~4次实施。也可用红花、当归、等中药泡酒给予按摩。 2.2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患者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2.3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抓握、捻动、穿脱衣服,扣钮扣、用匙筷、翻书报、打算盘、提物等精细活动,以提高生活技能.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三、脑卒患者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要保持良好肢位良肢位就是对抗恢复后期痉挛发生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好肢位。在发病急性期不论是侧卧位还是平卧位,都应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指关节伸展;患者下肢则采用膝关节微屈,防止髋关节外旋。简言之,就是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切忌牵拉患侧上肢;乘坐轮椅时,注意防止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上肢无力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少偏瘫侧肩痛、活动受限的出现。坐位时肘下方提供支撑或佩戴肩吊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 2、脑卒中的床上康复方法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脑卒中的被动康复运动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

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 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 挛措施。 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

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一、概述: 中风后遗症系指脑血管意外经临床治疗后,病情稳定,生命征平稳,一般是发病后两周或者一个月以后,仍存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等症状,相当于脑血管意外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二、病名中风病,中医疾病编码(BNG080) 脑梗死后遗症,西医疾病编码(I69、3)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四、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1、风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方药:①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 ②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生地、钩藤、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丹参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牛黄清心丸等。 2、痰瘀阻络证 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①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大黄、胆南星等。 ②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中成药: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欣麦通胶囊等。 3、痰热腑实证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中西医病名诊断: 1、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TCD:BNG080。 2、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日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 (l)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①功能训练 运动治疗: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

中风的健康教育

中风的健康教育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病情观察:意识,意识障碍,瞳孔,生命体征 饮食护理 1. 控制油脂摄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猪皮、鸡皮、鸭皮、鱼皮等。烹调时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拷、烧、炖、卤等方式。 2. 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 、肥肉、蟹黄、虾卵、鱼卵等。有血胆固醇过高的人,则每周摄取的蛋黄,以不超过三个为原则。 3. 控制盐的摄取:摄取过量的盐份会使人体内的水份滞留,引起血压上升。宜多食用新鲜的天然食物,而腌渍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浓重的罐头食品等较咸的人工或加工食物尽量少吃。 4. 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类都属于含咖啡因的饮料,应适可而止。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并少用糖。 5. 减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豆类、芦笋等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尿酸过高。多喝水,也可以减低尿酸的浓度。 6. 炒菜油宜选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系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等致气血运行受阻,或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致气血逆乱所致。因而病人多情绪急躁,且因病程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往往多疑、固执而易激动,有的甚至产生悲观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病人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以稳定情绪。如积极与病人沟通,开导和安慰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要求家属配合做其思想工作。 用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一、诊断标准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6个月以后,仍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麻木、言语蹇涩不利、口舌歪斜、痴呆等。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汤剂使用 1.心肾阳虚型 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治则:滋阴补阳,熄风开窍。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生地30 黄芪30 山萸肉12 巴戟天12 肉苁蓉12 石斛12 远志10 菖蒲10 麦冬10 牛膝10 五味子6 制附子6 偏肾阴虚,骨蒸劳热者加桑枝、鳖甲、地骨皮;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气虚甚者加党参或人参。 2. 气虚血瘀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治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5 丹参20 鸡血藤20 当归10 赤芍10 桃仁10 川芎10 红花6 地龙15 牛膝15 甘草6 三、治疗 中风病恢复期在做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功能障碍的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1)抗栓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或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一次。 (2)降脂,稳定斑块 阿托伐他汀片10-20mg,每日一次。 (3)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案将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在靶目标以下。 2、运动功能障碍 (1)软瘫期: ①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具体选穴、操作方法如下: [基本穴位]: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 [操作方法]:选用寸30号毫针直刺,按对穴连接电针仪,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20分钟。 ②头针:采用于氏头穴丛刺针法,取顶区、顶前区。 针刺方法:采用长时间留针间断行针法,常规消毒后,按上述穴区向前或后透刺,常规进针法刺至帽状腱膜下,深约40mm。针后捻转,200次/分钟,每根针捻转1分钟,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③传统手法治疗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100次/min,以皮肤发热潮红为度。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下到上。 注意: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 ④功能训练 运动治疗:维持床上正确体位。同时坐位或站立时应注意支持偏

运用中医辨证指导中风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运用中医辨证指导中风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文章来源: 2005-12-19 15:57:41 孙静杨喜忠马静 2005-12-13 13:08:48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5月第5卷第10期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风病人及家属更加重视康复训练。尤其到了后遗症期,病人因瘫痪长期卧床,缺乏语言环境,易产生抑郁、悲观、消极等不利治疗的因素,为了使中风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必须正确而有效地制定各种健康教育措施,这对恢复病员的健康将会收益不浅。首先对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从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认真收集资料,利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和Brunstron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病人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列出训练计划,进行指导训练。 1 辨证分型 1.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气血不能运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半身不遂,口眼 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1]。 1.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肝阳上亢,火升风动,气血并逆于上,络破血溢,经脉阻塞,而致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1.3 风痰阻络型风痰止阻,经络失和,故舌强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2 护理原则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则祛风通络,养血和营。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则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3 护理措施 3.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此病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患侧肢体保暖,防止冻伤和外伤,采取舒适的功能位置,帮助病人按摩肢体关节部位,局部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针刺:曲池、合谷、骨髀关、足三里等穴,隔日1次。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豆浆、鸡蛋、牛奶、菜粥等。对小便失禁的病人,可针刺关元、气海、太溪等穴[2]。 3.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临床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根据病情,每日测量2~4次血压。避免情绪刺激,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动风之品,宜清淡降火之物。肢体局部可用当归活络酒擦浴,并配合针刺曲池、合谷、外关、阳陵泉、太冲、解溪等穴。 3.3 风痰阻络型病人应慎起居,避风寒,忌甘肥食厚腻生痰之品,宜清淡,化痰之品,药宜

中风健康教育

中风得健康教育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生活起居指导】 1 注意保持病室安静,清洁,适当避光,减少刺激,每日晨间进行适当开窗通风,湿式扫床。 2指导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鼓励病人穿宽松柔软得衣服,使穿脱方便穿着舒适、 3 协助病人完成晨晚间护理。 4 入厕时需要陪护,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5 养成良好得生活习惯,如良好得睡眠,餐饮适量,晚餐不宜过饱,晚餐后不宜饮茶水,或引起兴奋得饮料,入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睡眠。【情志指导】 1保持情绪稳定,切记大悲大喜。积极配合治疗。 2失语病人应大声说话,避免胆怯,克服害羞心理。 3家属、朋友多与病人交谈,营造一种与谐得亲情氛围与轻松、安静得康复环境。 4 患者多与成功病历交流,增强康复信心。 【饮食调护指导】 1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 2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戒烟酒。

3食物不宜过冷、过热,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甚至窒息。 【用药护理指导】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注意各类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服用降压药时应注意监测血压,防止头晕等而发生意外;服中药后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 【康复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2、保持情绪稳定、舒畅。 3、饮食有节,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起居有度,避免过劳,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对早期患者鼓励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每日多做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5、语言沟通障碍病人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快。 【专科护理】 3、休息运动指导: (1)只要不妨碍治疗,功能锻炼开展得越早,功能康复得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一般缺血性中风病人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多数脑出血病人康复科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抑制与减轻患肢痉挛姿势得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减轻致残程度与提高生活质量。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发病后一般患者都未能及时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往往都是2-3年后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后来进行康复治疗,此时患者后遗症较为明显:肩下垂、肘关节屈曲、各手指屈曲畸形、行走时下肢呈明显的划圈步态。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没有早期效果好,而且住院康复时间长,训练较辛苦,花钱较多,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要持之以恒进行训练。 就此情况,家庭康复训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肩关节及肩胛的训练: 1、肩胛上抬训练:取坐位,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上抬肩胛部的运动,每次持续3—5 分钟; 2、辅助上抬肩胛训练:取坐位,家属或陪护用手摸着肩胛下角,然后向上推肩胛 下角,使肩胛部被动的上下运动,每次持续3—5分钟; 3、可进行爬墙摸高的运动,逐渐增加摸高的高度。 (二)、上肢及手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上肢抬高训练:患者可用健手辅助患手运动或家属辅助被动运动抬高上肢,每次持续3—5分钟;亦可双手交叉握拳,用健手带动患手伸肘后可向上抬高上肢,上抬时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其他意外的发生。 (2)、肘关节的伸展训练:自己首先要有意识的去进行伸肘运动,同时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协助进行肘关节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练习完毕后,可用硬性塑料或薄木板固定肘关节使其处于伸展位,一天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 (3)、手指伸展训练:①、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辅助进行各手指的伸展训练,亦可将各手指被动伸直后置于桌面上,用适当重量的沙袋置于其上,以保持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次持续3—5分钟;②、患者坐一长条登上,被动使患手各手指处于伸展位后置于长条登上,肘关节处于伸展位,身体重心偏至患侧,每次持续3—5分钟。若有条件者可制作手部支具使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 (4)、手功能的训练:可用患手进行抓握、捏、拿等相关训练。 2、肌力训练: (1)、伸直并抬高患侧上肢,保持5—10秒钟,可反复进行3—5分钟; (2)、当肌力有所增强后,可逐渐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健手施加阻力、家属或陪护施加阻力、沙袋或弹力带等施加阻力,每次持续3—5分钟; (3)、抗阻训练并保持5—10秒钟。 (三)、下肢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屈髋不屈膝训练:取床上坐位,保持双膝关节伸直,并可前后摇晃上身,亦可尽量前倾上身,每次持续3—5分钟; (2)、屈膝不屈髋的训练:取床边平躺位,双膝关节屈曲垂于床沿,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家属亦可辅助进行被动屈曲膝关节训练,但一定要注意力度,每次 持续3—5分钟; (3)、屈髋屈膝训练:①、坐椅子训练:站立→坐下→站立→坐下,反复进行3—5分钟,亦可放置多把椅子,轮流进行坐下训练;②、双膝跪训练:可在床上进 行5—10分钟。 2、肌力训练:

中风后遗症病历

韶关市中医院病历姓名XXX 针推科XX 床住院号XXX 入院记录姓名:XXXX职业:XX 性别:XX 入院时间: XXXX 年 XXX 月 XX 日XX 时 年龄:XX 岁记录时间: XXXX 年 XXX 月 XX 日 XX 时 民族:汉发病节气: XX 婚况:X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XXX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头晕伴X 侧肢体乏力X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X 个前无明显诱因下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当时于XXX 治疗,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现患者仍偶有头晕,伴X 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入院症见:头晕,伴X 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神清,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 及其他重大病史。青霉素过敏,否认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居住于韶关市,居住环境好,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性情平和。 婚育史:已婚已育,配偶及儿子身体健康。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XXX°C P:XXX 次/分R:XXX 次/分BP:XXX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形肥胖,精神一般,面容正常,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 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 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XX次/分,律齐,各瓣 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前后二阴未查,排泄物未见。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心肾阳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气虚血瘀型)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设计方案优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梗死脑)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四)痰瘀阻络证:半身不遂,口歪,舌强语謇或失语,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患者提前与患者及家属

沟通,强调患者不能单独行动和入厕,告知穿防滑鞋,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6.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 )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 C,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7)热奄包:遵医嘱取穴。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蒸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8)电子生物反馈治疗:遵医嘱取穴。主要作用是可促进运动皮层功能重建,促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专家提醒:生命本质在于人体血液循环平衡,如果血液循环平衡被破坏了,那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威胁,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都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已经被破坏。所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从日常饮食、运功上面注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全能高手”,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能加快血流速度,抗凝血、溶血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等有独特的功效。这种资源遵循的是平衡血液的循环,并非像西药有破坏人体自身修复系统功能。 1.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脑卒中康复健康指导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脑卒中?】 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 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 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 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 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 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 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 (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 积极的治疗。 (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 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 (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 (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西医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它是以猝然昏倒,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畸形等。 三、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四、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

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五、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4)、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子缠上软布塞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其舌头被咬伤。(5)、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6)、有条件者可吸氧(7)、转运途中避免头部震动。(8)、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或其他药物。(9)、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六、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时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尽早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