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极拳俱乐部章程(精简)

太极拳俱乐部章程(精简)

太极拳俱乐部章程(精简)
太极拳俱乐部章程(精简)

中国计量学院太极拳俱乐部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协会性质:中国计量学院太极拳俱乐部是全校性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进行健身运动和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团结联系同学、促

进同学间交流的平台。

第二条俱乐部宗旨:宏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倡导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太极拳运动,体会太极养生之道,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底蕴。

第三条本俱乐部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引导广大太极爱好者学习、研究、宣传和普及太极拳运动和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加本

校的文化氛围和底蕴;

二、研究运动健身、养生的方式方法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开展学术研讨和武术切磋活动,活跃校园的健身和学术气氛;

三、促进同学间的学习与交流,在同学之间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章会员

第四条凡在校全日制学生,承认本俱乐部章程。愿意参加俱乐部活动、执行俱乐部决议和交纳会费,履行登记手续,可以成为本俱乐部会员。

第五条俱乐部成员员享有如下权利:

一、所有成员一律平等;

二、参加俱乐部的有关会议,参与讨论俱乐部的重大事务;

三、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太极拳培训、太级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和经

验交流等活动;

四、对俱乐部工作提出建议、倡议和批评;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拥有监督权,能对本会所有成员进行监督,对违反各类规定的

成员进行检举;

七、有退出俱乐部的自由:会员退会应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正式方

可退出。

第六条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俱乐部章程,执行本俱乐部决议和决定;

二、遵守道德风范;

三、学习、宣传和推广太极拳及其文化;

四、接受并完成俱乐部布置的工作任务;

五、缴纳会费;

六、维护本俱乐部的名誉和合法权益。

七、有下列情形者,取消会员资格:

1.违反各项法律法规,不守校规,言行不检,不听劝阻者;

2.以强凌弱,不尊重其他会员者;

4.损害本协会的利益,违反本俱乐部的宗旨者;

5.多次无故不参加俱乐部集体活动者。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俱乐部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会员大会。

第八条俱乐部设立下列机构:

一、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

二、训练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一人,干事若干人;

三、事务部:设部长一人,干事若干人;

第九条会长由上届会长提名,经会员大会通过后正式任命;副会长由当届会长提名,经会员大会通过后正式任命;各部部长由上届部长提名,经

经会员大会通过后正式任命;各部副部长由竟选产生;干部被罢免时,

该空缺职位由会长暂时任命,待下次会员大会时通过后正式任命。

第十条俱乐部会员代表大会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其职权如下:

一、听取和审议俱乐部上学期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讨论俱乐部本学期的重大工作安排;

三、讨论并决定俱乐部的重大问题;

四、修改俱乐部章程;

第十一条为了俱乐部发展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若发现俱乐部章程的缺漏和不足之处,可以先进行调研,待召开会员大会时再将其提出大会审议,

审议通过后对俱乐部章程进行修改。

第十二条会长接受俱乐部全体会员的委托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俱乐部日常工作,召开理事会会议和专项会议;

二、向会员大会做工作报告;

三、听取下属各部门的工作汇报,检查督促下属各部门的工作,管

理本会下属各部门的干部;

四、向学校有关工作部门汇报俱乐部的工作;

五、代表俱乐部处理对外事务;

六、副会长协助会长开展工作,并分管某项事务。

第十三条俱乐部下属各机构的职责如下:

一、训练部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 组织会员进行太极拳以及其它相关的训练;

2 组织会员对太极、运动健身、养生方式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交流研讨;

3 负责协会对外参加各类太极拳或者相应的其它表演和比赛。

二、事务部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 负责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2 负责俱乐部各项活动的宣传、广告工作。

3 负责俱乐部对外联系、公共关系,加强俱乐部与其他社团的沟

通与联系,争取社会各界对俱乐部支持与赞助。

4 负责俱乐部经费的管理以及各类费用(包括会员费)的收支;

管理俱乐部的文件、档案。

第十四条各部门部长履行如下职责:

一、主持本部门日常工作,履行本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召集本部门的工作会议,组织本部门会员参加会员大会;

三、组织本部门会员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决定、工作计划或活动

方案;

四、提名干部人选;

五、领导和管理辖下干部和会员;

六、完成会长布置的工作任务;

七、对俱乐部各项决定实施后所反映的不足或遇到的困难向理事进

行反映。

八、积极反映本部会员所提出的意见和批评。

第四章组织原则与纪律

第十五条本俱乐部奉行如下组织原则:

一、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各个部门以及

全体会员服从会员大会;

二、各个部门部长向会长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会长应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让会员对俱

乐部工作和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四、各部门既要向上级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

职责范围内的问题;

五、上下级组织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

监督;

六、加强与学校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学校有关部门

和单位对俱乐部的支持。

第十六条俱乐部各级组织和全体会员必须遵守如下纪律: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学校

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荣誉和权益,遵守道德风范;

二、遵守俱乐部的章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不得有损害俱乐部声誉

和合法权益的言论和行为;

三、按期交纳会费;

第五章经费

第十七条俱乐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

一、会员费:会员每学年交纳20元;

二、向学校申请的专项经费;

三、俱乐部通过社会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四、学校部门的资助;

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俱乐部的捐赠和赞助。

第十八条俱乐部经费使用坚持合理使用,账目公开的原则。

第十九条俱乐部经费管理条例:

一、俱乐部经费交由事务部专人保管,凡经费开支需正式发票方能

批准,经费保管人员需妥善保管各类发票凭证,每月结算,期

末结算后报会员大会审查;

二、凡需较大金费开支时,负责人必须提交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待

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三、如开支经费较少,只需会长审批即可通过。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章程经体军部核准后,自俱乐部成立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在本俱乐部理事会。

中国计量学院太极俱乐部

16式太极拳

十六式太极拳 一、(武术段位制“二段”太极拳规定考评技术) 一、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段 1 、起势 2 、左右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左右搂膝拗步 5 、进步搬拦捶 6 、如封似闭 7 、单鞭 8 、手挥琵琶 第二段 9 、倒卷肱 10 、左右穿梭 11 、海底针 12 、闪通背 13 、云手 14 、左右揽雀尾 15 、十字手 16 、收势 二、动作说明及要领讲解 【动作说明】 预备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于大

腿外侧;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呼吸保持自然。 第一段 1 、起势 ( 1 )左脚向左轻轻分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 2 )两手慢慢向前平举,手心向下,与肩同高,两臂横向距

离约同肩宽,肘微下垂。 ( 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手心向下,掌与膝相对。 【练习要点】沉肩、垂肘,松腰屈膝,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手指

自然微屈,两臂下落要与身体的下蹲动作协调一致。 2 、左右野马分鬃 ( 1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于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臂外旋,左手经体前向右划弧合于腹前,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

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 2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随即右腿蹬地,上体继续左转,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肘微屈,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 3 )左脚蹬地,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身体左转,右腿屈膝以脚前掌蹬碾地面,左腿随身体左转向外摆脚约45 °,随后全脚踏实,左腿慢慢屈

最全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 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 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 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 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 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 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二)右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搂推协调,转身蹬地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落于左脚后;右臂稍向前伸展。 2.虚步合手:上体稍向左回转,左脚稍前移,脚跟着地,成左虚步;两臂屈肘合抱,右手与左肘相对,掌心向左。 学练要点:两手摆掌时有上挑并向里合之意。合臂时腰下沉,两臂前伸,腋下虚空。 六、左右倒卷肱 (一)右倒卷肱 1.退步卷肱:上体稍右转,两手翻转向上,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左手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刘嗣传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 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 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太极拳的内劲,正是按照这一劲力原理,通过由内及外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它不同于外家拳由刚硬、直出、快猛、吐气开声等训练方式而获得的劲力。太极拳是由缓慢、轻松、柔和、曲旋,并通过走螺旋、划圆疑难、腕缠丝、胸腰伸长叠化而由内到外产生劲力。太极内劲特别注重内中意识的锻炼,主张“用意不用力”,意念神经的指导又有独特的运行路线,再配以肢体的圆运动,练就一种混圆一体的圆匀力场。活动在这个圆匀力场内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凹不凸的太极体,且是应付一切外来侵入的变化无端的圆形体。时时慢练心悟,突出以柔化、借力、粘走化发的攻防意识,形成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主要特色的劲路,加以灵活多变的和、眼、身劲、步的同步习练,从而显示出太极拳独到的攻防技击特色。 太极拳内劲中的刚发,是在得机得势时,即“中实”之后的突发,这时内劲的来源是靠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太极拳真谛

太极拳真谛 作者:冯志强 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我青年时从太极拳陈公发科学艺,即深爱此拳理精法密,本于太极正理。四十年来,虽每日细玩太极图,犹觉“太极”二字奥秘难穷,故我与太极拳之点滴认识,甚觉肤浅,仅为太极拳之皮毛耳。在此公诸于众,诚恐贻笑大方,尚祈有识个中真窍之同道不吝赐教是幸。 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我认为,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出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无数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创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学者练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习练太极拳的一点感悟

学练太极拳的感悟 多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偶有些粗浅体会。以下系本人初窥太极拳门径的一孔之见,体悟肤浅,仅供太极拳初学者参考。 1、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 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必有隔阂。功夫不到,耳食为知,终属虚妄。 2、太极拳爱好者选择老师学拳就极为重要。 太极拳学习主要是以传统的言传身教方式,所以,正所谓:老师(传统称呼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可见老师想不想、能不能把你领进门具有决定意义。在这里要提醒太极拳爱好者,不要迷信哪一派的“正宗传人”或“什么大师”、“嫡传弟子”等宣传,太极拳是活着的文化与技艺,是不能像古董、金钱一样继承、传递的。所以说:选择老师学拳首先是明师(明白拳理拳法的“明”和开明不保守的“明”),再是严师,加上名师当然更好。还要具体看看继承人的武德、功夫、综合修养如何。 3、对文字、图谱、影像、视频的看法: 书本图谱形式的缺点是图形静止,无法表现拳术运劲及神态。视频影像形式则没有图谱形式的缺点,老师向学生言传身教,自学者似乎是在旁听。其实,没有老师在旁边校正动作,是图谱和影像形式自学时的共同缺点。再说,图谱影像上的示范者,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

杂、由基本功到套路,由套路到对练,经过体悟身知的老师,图谱影像等载体无法把这个过程反应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图谱、影像只是供训练有素者所用。非此类自学者,若以自己的理解按图索骥,十之八九的结果是南辕北辙。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学,由此而形成错误练法。理论性学问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只要理解了,就算掌握了。而太极拳则是身体力行的技艺,语言、文字、图像都无法确切地记录身体力行的感觉,这就决定了“复制学习”太极拳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是太极拳难以普及之处,也是中华古老文明宝贵之处。 4、练习太极拳要想具有技击实战能力,首先要出功夫。 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以我个人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来说,太极拳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套路的练习;三是桩功的练习;四是辅助功法的练习;五是内功的修炼;六是各种推手的练习;七是散手实战训练。 5、慢与快 由于诸多原因,现在的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杨式太极拳唯有慢练的传统拳架,不知道还有快练的传统拳架。“慢”好像是杨式太极拳的代名词,以至忽视了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如把太极拳练快,别人就不相信你练的是太极拳了”,客观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最终将喜欢技击的太极拳练习者引入了“枉费功夫贻叹息”的误区。殊不知慢是为了给快打基础,慢是练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正如拳谚的“慢如抽丝,疾如电挚”。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16155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 1起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6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 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 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 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 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 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 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 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 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 (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 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 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 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 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 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图2- 1、2、3、4)。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另述。 三、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出左拳击打乙头部。乙左手助力,右前臂滚架拨开甲冲来的左拳臂。甲趁乙腹部暴露之机右拳击打乙腹肋部;乙左手下掳抓甲右手腕外分,使其偏离目标同时右手抓握甲左腕,控其形,提左足弹其小腿或裆部、腹部、胸部(图3-1、2、3)。 四、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同时左直拳击乙胸口部,乙后坐转腰同时右臂向左格挡化解进攻。甲继续出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右转腰左臂向右格挡顺势化解。甲趁机起右弹腿点击乙腿部,乙左腿回收避其锋芒·左手向下、向左后侧勾搂甲左腿,消其力。乙乘机左脚上步夺位,同时右掌向前推按甲胸部,身体重心向前成弓步,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图4-1、2、3、4、5、6、7)。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5-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2、3、4、5)。 一、揽雀尾攻防含义图解 1、掤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拗步冲拳直击乙头部,乙适机上右步管其左腿,同时右臂向斜上穿滚棚架乙右大臂,

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炼,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身体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24式太极拳共分八组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太极拳套路名称 1. 起势 2. 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 7. 左揽雀尾 8. 右揽雀尾 9. 单鞭 10. 云手 11. 单鞭 12. 高探马 13. 右蹬脚 14. 双峰贯耳 15. 左蹬脚 16. 左下势独立 17. 右下势独立 18. 玉女穿梭 19. 海底针 20. 闪通背 21. 转身搬拦捶 22. 如封似闭 23. 十字手 24. 收势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白鹤亮翅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 据考证,目前流行的大极拳,源于宋朝武当道士张三丰的“武当内家拳”系列,其中包含了“太极拳十三势”。经过宋、元、明三个朝代,到清朝时,武当内家拳分成了两支。南支以宁波张松溪的“松溪内家拳”见著;北支则由山西的王宗岳在西安传给了蒋发,再由蒋发教给陈家沟的陈长兴;陈长兴后来将大极拳传给了杨露禅。除了陈、杨两家主流外,太极拳现今还有武氏、吴氏、郝氏、孙氏、郑子(郑曼青)等流派。 太极拳的渊源传说纷坛,先后有顾留馨、唐豪、吴图南、雍阳人、赵斌(杨澄甫的外孙)等的考证,最终肯定了张三丰与今日大极拳的关系。由于也有文件记载,太极拳可能在唐朝就有了,张三丰应是集其大成并让太极拳普遍流传的关键人物。主要引据包括:.明代宋远桥的《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指宋氏太极功是唐朝的许宣平所创;明代俞莲舟的《太极拳真义》中,指俞氏太极功是唐朝李道子所创。 .明代历史学家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中,指内家拳起于武当丹士张三丰。王征南是内家拳大师,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跟王征南学拳。黄百家在他的《内家拳法》中,指张三丰是北宋微宗时候的人。 .乾宣道长严嘉康的《武当秘鉴》中,指张三丰创无极拳十二式、太和拳八式、太极拳十六式,后来三拳合一为太极拳。 .杨露禅的弟子王兰亭,将太极传给了李瑞东,李的传人公布了陈长兴有关太极拳源流的一篇序,陈长兴在其中讲述了他的老师蒋发,因拜王宗岳为师,而尽得内家武当派悟修的真传。 ?陈蠢所著《陈氏大极拳图说》中载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杜育万所著《太极拳正宗》,明己师承蒋发。 .太极大师吴图南访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陈鑫,指陈鑫告知,陈家著名的炮捶(陈氏太极第二路)属少林拳。陈鑫并指陈长兴在拜蒋发为师后,因族人视为耻辱,禁其再教炮捶。因此太极十三势在陈长兴门下,可能是单独习练。吴氏经陈鑫引荐.亲睹杜育万演练蒋发所传之太极。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打手歌》和《十三势歌》,是现有最早的太极文献,也是太极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令人确信,太极举的原版应只有棚、捋、挤、按、采、咧、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十三势,以“人刚我柔”的“走”,和“我顺人背”的“粘”字为诉求,其实践则以揉手(推手)、大捋为主。在《十三势歌》中,还出现“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字句,显示王宗岳并非以纯武学的角度来推广大极,拳术之外,也注重健康与长寿之道。王宗岳的阴符枪则是太极札杆的前身。 陈长兴为陈家写下的有关太极著作有《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等,立论精辟,

杨宝生评席庸《太极拳与科学健身》序一

明、清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汲取诸家武艺之长兼而习之的基础上,备受道家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后发制人的思想影响,在兵技上防反技术日趋成熟,更得六合枪法“圈枪”启示,一个特点鲜明的、崭新的拳法一太极拳应运而生了。 数百年来,这种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立身中正、以裆代手、以气运身、状若行云流水的“圈拳”,经不断地实践总结,流分异派,法本一传,并依其显著的健身、养生效果和独特的技击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事,且早已走出国门。广泛的适应性更使它成为一项全人类的运动项目。而太极拳所贯穿的哲学思想和陶冶情趣的内涵,又远远超越其体育运动的范畴,人们已开始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审视和研究。在学术界,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太极拳文化或太极武术文化。 在太极拳的普及方面,群练群演的场面十分壮观恢弘,甚至出现了“西安城运千人练,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的场景,气势震撼人心,足令国人引以自豪。 著名太极拳家杨荣籍先生,系吾武道益友,君子之交也。回忆古城西安四十余载,每当工作之余,严冬之夜,聚而谈经论道,切磋武艺。或对比西棍,抱棍过着,虽变化多端,不过劈打提击;或搭手推荡,引进落空,力由脊发,跌若掷丸;或间有一得则喜不自胜,谈笑风生不知日暮。 荣籍先生缘遇明师,其始从著名八级拳家原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张襄武,得北镇昆吾剑法真传;继从山西宏洞通背名家孙兰亭,得王天鹏天旗棍法及短箱鞭诀;复从八极拳名家郑悟清口传心授,得赵堡太极拳法。可谓易贯博通,析微洞奥之士也。 然能得荣籍先生武艺心法正传者,唯其弟子席庸也,席君幼从高台教化,尊师重道且敏而好学,精研拳理,学识开阔。交往甚多,博学之士,悟觉之深,多有卓见,学有渊源,广有阐发,诚武林之俊彦,太极拳之希望也。席君业歧黄而又勤于笔耕,其著作《太极拳与科学健身》行将付梓。该书从体育、武学、医学、养生等众多学科,以开阔的视野论述和解读太极拳与健身的科学观点,特别是对太极拳内功与道家内丹的研究,撩开了太极拳健身、养生之神秘面纱,揭露其实质,这更是值得大加赞许的勇敢探索之举。《太极拳与科学健身》的发行,必将加深人们对太极拳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必将有益于学术的争鸣和太极拳的发展。 席庸君嘱吾为序,吾不善文,然以自首斯业光大有责,以故友临未切切相托之情,义不容辞。是贺之并序。

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也称“二十四式太极拳”或“三段太极拳”,是初段位中最高一段的考评内容之一。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太极拳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具有较好的健身和医疗价值。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也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好方法。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白鹤亮翅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七、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八、右拦雀尾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九、单 鞭 83 84 85 86 87 88 十、云 手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十一、单 鞭 104 105 106 107 108 十二、高探马 109 110 十三、右蹬脚 111 112 113 十四、双峰贯耳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十五、转身左蹬脚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十六、左下势独立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十七、右下势独立 134 135 136 137

太极拳课程的感悟与建议

13041167韩猛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体育课的感悟与收获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谈及学习心得,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意放松。特别是精神上要轻松。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顺心不顺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丢开,要告诉自己我现在练拳了,这是享受,不要让什么打搅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带微笑,这样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备。第三,开始打拳。要慢,要像天上的白云那样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紧张。身体尽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乱想,走了神,那样就会打忘记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这样就不能“形神兼备”了,是错误的练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记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严肃了。没有好的练拳态度,太极拳是练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后要慢步一会,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来。 对体育课的建议:首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多发展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等等,除了完成学生成绩工作的考评,适当地在课上组织些足球赛篮球赛还是必要的,让更多的同学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同时也可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竞技规则与赛场道德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在室外上课,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次理论课,对学生进行体育竞技运动的相关知识传授,丰富体育生活,拓展视野,并且也是对室外操作一个很好的配合教育,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竞技的规则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希望大学体育课更加完善,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受益。 最后感谢姚建军老师和助教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育,让我们学会了一门如此有用的体育技能。

二十四式太极拳_图解+记忆口诀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 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 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 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 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 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 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 高与肩平,与 肩同宽,手心 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 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 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 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 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 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

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 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 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 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 地;眼看右手。 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 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 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 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 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 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 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 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 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 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 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 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 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 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 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 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 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 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太极拳八大特点

太极拳八大特点 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拳谱规定: (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 (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拳谱规定: (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这一系列的放长,又促进了全身的放长;使身肢不特产生了弹性,形成棚劲,而且因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因此,只要具备了放长的姿势,就不容易发生努责鼓劲(拙力)的毛病,为自然的松开和身手放长提供了条件。所以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太极拳主要是练习棚劲,棚劲生于弹性,弹性则生于身肢的放长,因此要注意身肢的放长。 (2)身躯及上部的放长,必须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含胸拔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