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开始管理日期:年月日母孕期贫血情况:孕周周Hb g/dl 铁剂治疗:无□有□(药物:剂量:疗程:周)母乳喂养情况:纯母乳□部分母乳□配方奶□儿童开始添加含铁食物年龄:月

儿童既往患病情况:

结案日期:年月日转归:痊愈□ 好转□ 转院□ 失访□

如何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如何预防缺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婴幼儿发病率尤其高。缺铁性贫血不但损害宝宝免疫力,还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尤其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降低学习能力。因此,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是生命早期1000天(从胎儿期至出生后2岁)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比较高,其中,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 所有婴幼儿均有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但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宝宝更加危险:妊娠期母亲贫血、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生长发育过快、长期慢性失血。凡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宝宝不但要加强铁的供应,还要按时体检,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而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首先要从孕妈妈做起。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多数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故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有些轻症病人仅凭改善饮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饮食时,首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由于患儿消化能力较差,更换和添加辅食必须小心。一般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天后,临床症状好转地,逐渐添加辅食,以免由于增加食物过急而造成消化不良。1岁左右的婴儿可加蛋类、菜泥、肝和肉末等。幼儿与儿童必须纠正偏食,给予富含铁质、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宝宝贫血补充营养补铁剂:5个月后可服用体恒健铁之缘片,微量补充铁质,不会刺激宝宝肠胃,口感好安全补铁吸收利用率高,一般小儿缺铁性贫血服用一个月后血红蛋白会上升,两个月左右纠正贫血。 1.孕期应加强铁营养,预防妊娠期贫血。首先,孕妇要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等,以及孕妇奶粉、加铁酱油、强化面粉等铁强化食品。其次,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每日口服含元素铁60毫克的铁剂,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最后,孕期要监测血红蛋白。一旦发现贫血,应遵医嘱赶紧服用补铁药物。此外,分娩时延迟脐带结扎2—3分钟,也可增加婴儿铁储备。 2.婴儿首选含铁辅食。宝宝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应首先选用富含铁的辅食,主要有婴儿米粉(强化铁,最早添加)、肝泥和肉泥(6个月尝试,7个月正式添加,至1周岁时应达到每天25—50克)。水果(泥)和蔬菜(泥)含有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亦应每日添加。 需要提醒的是,鸡蛋(蛋黄)虽然含铁较多,但很难吸收(吸收率只有3%),且易致过敏,所以不主张早期添加,应推迟至七八个月再添加蛋类。家庭自制米粥、米饭、面条等含铁极少,也不是铁的良好来源。 3.幼儿饮食要均衡搭配。1岁以后,宝宝食谱日渐丰富,但仍应每天摄入350—500毫升奶类,不能继续母乳喂养的2岁以内幼儿,建议选择配方奶(强化铁)。在此基础上,每天还应摄入1个鸡蛋、50克动物性食物、100—150克谷物、150—200克蔬菜、150—200克水果和20—25克植物油。这样才能达到膳食品种多样化或均衡饮食的要求。 4.必要时给宝宝服用铁剂。美国儿科学会(AAP)2010年曾建议(我国卫生部《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也采用这一说法),母乳喂养的婴儿要从4个月开始每日补铁,直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一、前言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估计世界1/3人口缺铁。由于健康教育和广泛采用铁强化食品等措施,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据美国1999—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l~2岁儿童ID和IDA患病率分别为7%和2%,其中西班牙裔儿童ID患病率仍高达17%o。发展中国家儿童铁缺乏症情况更为严峻。据WHO资料,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和5~1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和48%,其中半数以上为IDA,而ID患病率至少为IDA患病率的2倍。 我国儿童ID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16个省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个月一7岁儿童营养性贫血总患病率高达43%,其中多数为IDA。2000一2001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7个月一7岁儿童ID总患病率4 0.3%,IDA患病率7.8%。尽管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但缺铁(不伴贫血的ID)仍很严重,其中婴儿缺铁和IDA患病率分别为44.7%和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而农村儿童IDA总患病率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5.6%)。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缺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不能被补铁所逆转。因此,ID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防缺铁导致的儿童健康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建议参考了国外有关防治指南,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共同组织起草,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修订完成,希望能对我国儿童ID及IDA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二、基本概念和定义 ID是指机体总铁含量(total body iron,TBI)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iron deplet ion,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和IDA 3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铁代谢特点。 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等铁代谢异常的特点,是ID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铁减少期仅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但红细胞造血并不受到影响,临床上无贫血。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由于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转运至骨髓幼红细胞参与Hb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orin,FEP)水平增高,但临床仍无贫血。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因此也被统称为“不伴贫血的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without anemia)。为简便起见,本防治建议将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统一命名为“缺铁”。 三、ID病因和高危人群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

ZHONGGUO SHIYONG XIANGCUN YISHENG ZAZHI 2007,14(4) 关 键 词:贫血;小儿;缺铁性; 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672-7185(2007) 04-0048-02 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7~24个月为高发年龄组,且农村发病者高于城市,对健康有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积极防治。我国早于1985年就制订了《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但实施20余年来,我国农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是目前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农村继续推广实施《方案》。现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1 小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 原因 儿童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一方面是由于生长发育过快,营养需要量增加;另一方面则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或是由于食物中的含铁量较低,使摄入铁量不足。另外,早产、双胎、低体重等也是贫血的高发因素。 在基层要进行贫血的监测:对每个婴儿可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在7~12个月龄及18~24个月龄时,各查1次血红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特别是对有贫血高发因素的患儿,一 定不能忽视监测。对所发现的贫血患儿应及时采取措施,定期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县、乡级的医疗机构可在本地区进行小儿贫血情况的抽样调查,可按年龄分组(4个月~,7个月~,1岁~,2岁~,3岁~,4~7岁),最好每组不少于100人,以指导本地区的贫血防治工作。 2 临床表现 患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都有明确的缺铁病史:①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②早产儿或双胎儿;③生长发育速度快(超过正常标准数值);④饮食中铁摄入量不足;⑤有慢性感染史。儿童患贫血后,可有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牙龈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童会头晕、眼前发黑、耳鸣;肝、脾肿大;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有呕吐、腹泻和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表现。有的病儿还可有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等表现。严重的贫血患儿还会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等表现。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常会合并各种感染性疾病。 3 诊断 缺铁可分为3个阶段: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铁缺乏从轻到重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最初的铁缺乏表现为储 备铁的减少,如若缺铁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引起循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减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缺铁性贫血。贫血与缺铁严格来讲不是一回事,因为贫血除了由缺铁引起外,还可由其他原因引起,但就缺铁性贫血与缺铁而言,却可理解为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理解为原因与疾病的关系。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一般都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支持,需要明确区分这3个阶段,不符合基层医疗条件的实际。 在《方案》中提出了对各级医疗机构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不同要求:①村级、乡级医疗机构原则上仅要求测定血红蛋白。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如1~4个月儿童血红蛋白<90g/L,4~6个月儿童<100g/L,6个月~6岁儿童<110g/L,6岁~12岁儿童<120g/L,即为贫血。同时,要做红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②县级医疗机构除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指标外,可用血清铁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指标。缺铁性贫血者,血清铁<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4.5。此外,缺铁性贫血者的实验室检查还有: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32;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骨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解读 黄振荣1 王淑敏1 王柏勋2 (1.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内科,110141;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方案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方案 贫血有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几种类型。但大多数患者属于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从目前我国儿童健康普查情况来看,缺铁性贫血的现象相当普遍,据调查显示该病在6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中患病率约为40%左右。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什么小儿易患缺铁性贫血呢? 血是人的命脉,一个健康的小孩,从外表看,面色红润是应当具有的特点之一。小儿常见的贫血多是由于营养调配不当所致。供应造血的营养素不够所产生的营养性贫血,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血容量增加很快,铁质需要量相对地较多。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老有足量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但若母乳量不足,以牛奶喂养为主,则因牛奶中铁的含量比母乳要低,且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也较母乳低,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早产儿更易发生本病,故此时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捕食,以防止本病的发生。婴儿山粪便及皮肤损失的铁也较儿童和成人多,所以,如果不注意添加含铁的辅助食品,就会罹息或轻或重的缺铁性贫血。较大儿童如果饮食习惯不良,如偏食、挑食、拒食或营养供应较差,均可导致本病。近年来发现,如每日以大量(大于10()毫升)未经煮沸

的鲜牛奶喂养小儿,可发生慢性肠道失血而致病。另外,钩虫病、溃疡病、鼻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女月经过多。长期腹泻。呕吐、肠炎、脂肪痢等,均可影响营养素的吸收,急、慢性感染,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良,均可引起本病。 本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差、不爱活动。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口唇、眼结膜、指甲床和手掌苍白,血象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低于正常值,做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等生化检验可确诊本病。缺铁性贫血的小儿血色素低于正常指标,面色发白或发黄,身体不够健壮,注意力不够集中,易乏力,爱疲倦,精神不佳,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其它疾病,甚至影响到智力和学习。 要预防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必须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同时还要考虑到铁的吸收和利用问题、如服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加取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一般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高,达10-20%左右,而植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只有百分之几。下面介绍一些铁含量高和吸收率强的食品,以供参考。 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儿童食品,如肝泥就便于婴儿食用。各种瘦肉: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小孩也喜欢。 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概述: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需。 病因: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2)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反甲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补充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2、按医嘱应用铁剂 1)制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2)用量口服元素铁剂量为每日4~6mg/kg,分2~3次口服3、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1)轻、中度贫血患儿 安排喜欢且力所能及的活动,适当休息 (2)对烦躁、激动患儿 耐心看护,陪伴,避免激惹 (3)对严重贫血患儿 半卧位卧床休息,酌情吸氧 4、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 (2)做好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次,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皮肤清洁 应勤洗澡,更换内衣,重症勤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5、观察病情 (1)观察病情变化 (2)预防心衰的发生 (3)输血时观察与护理 6、健康指导 (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2)指导用药注意副作用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4)关心患儿重视心理疏导

儿童营养型缺铁性贫血的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处方——儿童营养型缺铁性贫血的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营养型缺铁性贫血 营养型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长期以乳类喂养不添加辅食或者辅食添加种类不足,饮食习惯不好,如挑食、吃零食等,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3、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长期呕吐、腹泻等慢性消化道疾病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毛发稀疏、易批发,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猥琐;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4、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5、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喷血时心率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6、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四、营养型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下者可用铁剂治疗,对贫血合并锌缺乏症的小儿,在补铁纠正贫血,之后再补锌纠正锌缺乏症。 1、药物治疗: 选用铁剂治疗,剂量按元素铁1-2mg/kg/d,同时服维生素 C,服用一个月进行血红蛋白检查,正常以后,应继续服药1-2个月,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2、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同时,对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者,应积极采取措施,矫正不良饮食习惯,事物力求多样化,包括矢量的含铁、蛋白质多的食物(如精肉、血、内脏、鱼等) 五、主要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未央,因为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2、无论是母乳或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切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与绿色蔬菜。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精)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有的家长好给宝宝吃单一的钙,医生有时也会给宝宝开一些单一的钙,不管是否适合宝宝吃,宝宝常吃单一的钙,就会有贫血的现象,不像复合的钙,更全面的去补充,复旦大学的金钙特足可以满足宝宝的这种需求,钙铁锌促进钙吸收的营养 素更全面,这就是复合的钙. 贫血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可出现烦躁不安、精神差、不爱活动、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及口唇、眼结膜、指甲、手掌苍白等。血象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偏低,做血 清铁蛋白、血清铁生化检查即可确诊。 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偏高,有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卫生保健乃至疾病、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仍是膳食因素。食疗也为安全易行的好方法。一般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高,可达10%~20%左右。常用的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猪心、猪肚、瘦肉、鸡蛋黄、木耳、蘑菇、黑豆、黄豆及其制品、油菜、杏、桃、李子、葡萄干、红枣、橘子、柚子、无花果等。另外,橘子、广柑、酸枣、猕猴桃、番茄、红枣等干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故应经常食用。此外,不妨选用一些味美可口的 食物.即便于吸收,患儿又易于接受。 老中医给的宝宝退烧的天然方子: 在宝宝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宝宝发烧的时候有个中医告诉我只要你给孩子输了一次液,孩子大部分会 1-1.5个月就病,应为免疫功能退化的缘故。 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是在宝宝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 “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 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煮好后在手背上试试不烫后给宝宝喝。宝宝会出汗退热的” 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的。。。 其他老中医的偏方: 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加红蛋白合成减少(hypochromia)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最多见,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卫生部列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任何引起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均可导致贫血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储存铁主要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故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都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年长儿偏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易发生缺铁。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须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4.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相对较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亦可致铁缺乏。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每ml血约含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5.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反复感

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 【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质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2.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由于这些含铁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神经介质分解与合成有关,故铁缺乏时造成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重要的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去甲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而产生一些非造血系统的表现,如体力减弱、易疲劳、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低等。缺铁还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良和反甲等。此外,缺铁还可

儿童缺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儿童缺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儿童缺铁的主要问题是饮食上的某种不足。或者是饮食中含铁不足,或者是不当食用缺铁食物,如消毒牛奶或未加工的牛奶。世界上许多地区,包括亚洲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谷类食品作为铁的食物来源。其实,谷类并不是很好的含铁食物源,因为它的肌醇六磷酸盐含量高且含有其它对铁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的成分。 2、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如果缺铁,后果会怎样? 缺铁性贫血在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出生后第二个 6 个月一直到第三个6 个月这一阶段。因此,它会对大脑的成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也许是不可挽回的影响。这极有可能是由于髓鞘形成不充分或不足所造成的,后者可能会导致神经传递和神经传导问题。 许多研究显示,这些新生儿的神经发育及运动发育指标都很差–这种情况会从此时一直持续到至少十岁。这些缺陷大多数表现为语言能力障碍以及大体精神运动缺陷。 3、缺铁的症状是可逆的吗? 在表现出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中,缺铁症状似乎是不可逆的。来自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Tomas Walter 和Betsy Lozoff 的研究表明,幼儿身上出现的缺乏症似乎会变得影响深远而且不可逆转,这种情况甚至会一直持续到十岁。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为为永久性缺乏。 4、铁对大脑发育有何作用? 铁在神经生理学上是一种重要的微量营养素。它是一种对于髓磷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的营养素,如果饮食中缺少足够数量的铁,大脑中的髓鞘就不能充分形成。 髓磷脂是神经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了它,快速神经传导以及我们所知的所有功能才能够进行。大脑中的铁主要贮存在海马状突起、锥体外束以及基底神经节中。 现已证明,缺铁与多巴胺合成出现问题有关,从而也与神经传递有关。这两者都会导致神经传导不充分,并且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语言能力以及大体运动技巧发育上的缺陷。 5、除了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如脸色苍白、疲劳等)之外,父母如何发现儿童缺铁呢? 缺铁的症状,如行为紊乱、疲劳和脸色苍白,非常难于发现。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非常模糊且难以分辩。而且,这些症状也可能是由其它原因所致。 6、一些研究表明,在维生素C 的摄入量与铁的状况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维生素C 对于铁的吸收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剂。研究结果明确显示,维生素 C 的摄入量与铁的吸收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维生素C 可增强小肠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重要的是,维生素C 要以食物的形式摄取而不是以药片的形式,因为饮食中的维生素C 要比药物中的维生素C 更有效

儿童贫血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贫血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治疗 5.随访 6.预后 一、病因 1.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孕母严重缺铁等可使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减少,胎儿失血(胎儿-胎儿输血或胎儿-母体输血等)可使胎儿铁丢失,以上因素导致胎儿储铁减少,因而较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而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导致缺铁。 4. 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从粪便中排除的铁也增加。 5. 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贫血,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这些导致慢性出血的疾病均可是缺铁的病因。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 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 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 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由此影响到儿童之间的交往以及模仿和学 习成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的能力,以致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 (3)心血管系统症状:中重度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低于110g/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白细胞总数正常(4.0~10.0×109/L,血小板总数正常(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度:(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90~109g/L;(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60~89g/L;(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介于30~59g/L;(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低于30g/L。 2. 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细胞浆少,染色偏蓝(血红蛋白量少),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表现为:1、起身缓慢,一般先是发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尤其以口唇和甲床最明显。 2、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 3、食欲减退,常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煤渣等。 4、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抗寒能力降低。 5、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心率增快,化验本查获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减少为主。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 程序1获得相关信息 1、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等。 3、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感染肠寄生虫,妇女的月经情况,有无服用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的药物,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4、相关症状。是否有疲倦、头晕、心慌发生等。 程序2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1、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消瘦、发育不良。 2、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反应冷淡。 3、主要检查口唇、甲床、黏膜是否苍白。 4、让被检查者做一定的运动,如蹲站,看其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等。程序3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可以参考的检查指标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运铁蛋白饱合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 程序4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原因/危险因素)主要有: 1、膳食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3、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均可影响铁吸收。 4、铁的消耗增加,如大出血、月经过多或钩虫感染等。 程序5 考虑分析要点 表2-9 缺铁性贫血的判断要点 程序6膳食调整建议 根据判断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给出合适的建议,如选择富含铁的食物等。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 程序1通过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1、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籍贯等 2、膳食史。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既往常摄取的食物种类、尤其应询问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频率,是否有偏食习惯。 3、个人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有无患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和肝病史等,儿童是否合理喂养,是否在减肥,有无嗜酒等。 4、相关症状。是否有夜盲,在暗处是否要适应相当长时间才能看清东西。 程序2 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眼、皮肤、毛发等。 1、观察被检查者的体型,看是否发育不良。 2、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 3、观察其外貌表情、活动、精神状态等,看是否存在精神萎缩。 4、主要检查眼部体征,有无毕托氏斑,是否存在暗视力适应障碍。 5、观察皮肤、头发,看是否皮肤干燥、角化过度。 程序3 询问病史获得相关信息 1、摄入不足。 2、吸收量增加。 3、代谢障碍。 4、其他营养素的影响。 5、其他因素。酬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均可导致维生素A的缺乏。 程序4 提出膳食调整的建议 根据情况建议是否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或给予维生素A制剂。 骨软化病的判断与评价 工作程序1 了解基本情况2 进行相关体格检查3 询问史获得相关信息4 分析考虑要点 骨软化病的判断要点见表2-11 儿童佝偻病的判断与评价 1、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 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怒等。

浅谈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浅谈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7-02-21T10:47:48.6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作者:程霞 [导读] 及时纠正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认知患儿家属的理解认知能力,提高满意度。 (江苏省泰兴市妇幼保健所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妇幼保健所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小儿体格检查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患儿的贫血情况明显好转。对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喂养,科学育儿,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并定期体格检查,提早诊治,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22-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目前针对0~3岁的小儿,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给予喂养指导干预,预防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进一步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妇幼保健所常规体检本地区的1900人,贫血人数223人,贫血率11.24%。 1.2 方法 1.2.1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抽取血样,使用迈瑞BC3000plas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监测。 1.2.2检测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及外周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度 1.2.3伴随明显的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一般的表现(面色、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倦);各系统表现(呼吸增快、心率增快、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年长儿可有头昏、耳鸣、眼前发黑)。 2.贫血的原因 本地区患儿贫血的主要的原因:孕母晚期贫血、早产、未及时添加辅食,添加辅食不合理,不良的饮食习惯,文化因素的影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3.方法及内容 3.1 本所针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有每周小讲课、发放“婴幼儿喂养知识”和“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手册;体检大厅视频电视滚动播出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建立贫血患儿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及家长的信息,根据患儿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健康宣教要点,并制定监测计划表,定期监测血常规并随访;喂养咨询开设热线电话,随时为患儿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3.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1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饮食多食含铁丰富易吸收的食物。食物中的猪肝、海带、黑木耳含铁量最高;其次是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在烹饪器具上用铁锅做菜、煮饭,可以得到相当量的无机盐铁。还有一些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故与铁剂或含铁的食物可同时进食。可将维生素C加入米饭中,可使铁的吸收增加3倍,若于服铁剂前4小时服用铁剂则无此种效果;茶、牛奶、钙片、蛋类、咖啡、植物纤维、草酸、及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同食。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喂养婴幼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肠出血。 3.2.2提倡母乳喂养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而牛奶中的铁吸收率仅为10~25%,所以,婴儿6个月后应逐渐减少每日奶量的摄入,以便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3.2.3及时添加辅食临床症状好转后,逐渐添加辅食,避免添加食物过急而导致消化不良。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1岁左右可加蛋类、菜泥、肉末和肝等食物。幼儿及儿童必须纠正偏食,给予富含维生素C、铁剂、蛋白质的食物。 3.2.4指导家长对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大力开展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宣传。[1] 3.3.5强调计划生育在本地区经济条件不发达区域的发病率增高,为了提高人口身体素质,优生优育,应尽量避免多胎生育。 3.3.6预防感染长期患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抵抗力偏低,易发生各系统的感染。应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每日早晚1~2次,每次30分钟为宜。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与感染性人群的接触,必要时外出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还要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每日用软毛牙刷刷牙两次,饭后涑口,保持清洁,防止发生龋齿和牙周疾病。保持床铺整洁,衣物松软,避免皮肤不必要的伤害。 3.3.7休息与活动根据贫血的轻重程度不同对休息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轻度贫血的患儿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但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摔倒受伤。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休息。而严重贫血的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根据患儿具体的活动耐受力的情况来制定活动量。 3.3.8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患儿面色是否由苍黄转红润;眼睑、口唇粘膜、甲床的色泽是否由苍白转红润;活动程度是否增强及注意力是否由下降转集中;情绪是否由低落转愉快;是否疲劳、失眠好转;是否由食欲、食量、消化功能的改善情况。重度贫血患儿要注意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测血常规。观察有无循环系统的症状,因严重贫血会影响心脏功能。 3.3.9指导正确使用铁剂重度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需口服铁剂,而铁剂对胃粘膜有刺激性,一般患儿会不适应,所以为了减少副作用,服用的时间最好在饭后或两餐之间。服用剂量一般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到治疗量,让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可促进铁剂的吸收,但忌与茶、牛奶、咖啡、草酸等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同服。铁剂治疗要坚持全疗程,不能因查血红蛋白正常就过早停药,还要补充体内的储存铁。口服铁剂时大便发黑,告知家长及患儿,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后既消失,不用过度紧张。铁剂在服用时会染黑牙齿,服用铁剂时可用吸管或滴管避免铁剂与牙齿接触。 3.3.10铁剂治疗一般继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到达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由于小儿不断地生长发育,铁剂治疗的目的不仅纠正缺铁性贫血,而且还要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8-12-04T11:10:09.8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曾晓丽[导读]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由体内贮存铁严重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贫血。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妇幼保健院新疆喀什 844700 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由体内贮存铁严重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贫血。在临床上贫血类型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该病可发生于人的任何年龄段,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儿童缺铁性贫血临床极为常见。特别高发于6个月~24个月的婴幼儿,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及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的研究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文结合实践,对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缺铁;缺铁性贫血;防治 在临床儿科中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缺铁性贫血(IDA)尤为常见。据近期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报道,目前国内的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率达26%~57%,有个别地区儿童缺铁性发生率在65%以上。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之后,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患儿常常出现精力不济,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身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偏弱,皮肤毛发生长不佳,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水平影响极大,必须要引起儿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文对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ID病因和高危人群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铁的吸收与丢失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导致ID的原因主要包括吸收过少和丢失增多。尤其是6-24个月的婴幼儿与青春期儿童是ID的高危人群。引发儿童ID的主要因素包括:先天储铁不足;铁摄入量不足;肠道铁吸收障碍;生长发育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铁丢失增多。 二、儿童缺铁的诊断标准 1、具有导致缺铁的危险因素,如喂养不当、生长发育过快、胃肠疾病和慢性失血等。 2、血清铁蛋白<15ug/L,伴或不伴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3、Hb正常,且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三、儿童IDA诊断标准 1、Hb降低,符合WHO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即6个月~6岁<110g/L;6~14岁<120g/L。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约4%。 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 3、具有明确的缺铁原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4、铁剂治疗有效:铁剂治疗4周后Hb应上升20g/L以上。 5、铁代谢检查指标符合IDA诊断标准:下述4项中至少满足两项,但应注意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易受感染和进食等因素影响,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昼夜变化。 ①血清铁蛋白(SF)降低(<15ug/L),建议最好同时检测血清CRP,尽可能排除感染和炎症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②血清铁(SI)<10.7umol/L(60ug/d1);③总铁结合力(TIBC)>62.7umol/L/L(350ug/d1);④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6、骨髓穿刺涂片和铁染色: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0~+)(正常值:+~+++)、铁粒幼细胞比例<15%仍被认为是诊断IDA的“金标准”;但由于为侵入性检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该项检查。对于诊断困难,或诊断后铁剂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7、排除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尤其应与轻型地中海贫血鉴别,注意鉴别慢性病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的第1和第2项,即存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者,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拟诊为IDA。如铁代谢检查指标同时符合IDA诊断标准,则可确诊为IDA。基层单位如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条件可直接开始诊断性治疗,铁剂治疗有效可诊断为IDA。骨髓穿刺涂片和铁染色为侵入性检查,不作为IDA常规诊断手段,在诊断困难和治疗无效情况时可考虑进行。 四、缺铁和IDA的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含铁的食物,注意休息。 2、病因治疗: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治疗慢性失血疾病等。 3、铁剂治疗:尽量给予铁剂口服治疗 ①在不能进行铁代谢检测的基层医疗单位,如患儿符合贫血诊断标准,红细胞形态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并具有引起IDA的明确原因,可拟诊为IDA,开始诊断性补铁治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尽可能开展铁代谢指标检查明确诊断。 ②口服铁剂治疗:应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多种亚铁制剂可供选择,应根据供应等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制剂,但应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餐间服用,每日2~3次。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和VitB12循证医学资料表明,间断补充元素铁1~2ms/(kg·次),每周l~2次或每日1次亦可达到补铁的效果,疗程2~3个月。 疗效标准:补铁3~4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d达高峰,2~3w后降至正常。补铁2周后血红蛋白量开始上升,4周后Hb应上升20g/L以上。补铁后如未出现预期的治疗效果,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患儿是否按医嘱服药,是否存在影响铁吸收或导致铁继续丢失的原因,应进一步检查或转专科诊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