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文本小说

超文本小说

超文本小说
超文本小说

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按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它是用超链结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结构作品。超文本和书本上的文本是一样,是一种文本。但与传统的文本相比,其主要差别在于,传统文本是以线状结构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状结构组织的。这里的"非线性"是指文本中遇到的一些相关内容通过链接组织在一起,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浏览这些相关内容。

对于超文本,欧阳有权这样定义:“超文本”是一种不是线性排列、而是可以按不同顺序来阅读的文本,也是一种非顺序地访问信息的方法,读者可以在作品的某一特定点予以中断,以便使一个作品的阅读可以用参考其他相关内容的方式相互连接。1网络这个超级媒体,包含了以往媒体的所有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结构故事、阅读故事以及故事信息的呈现和获取方式。于是,有学者评论到:“鼠标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大厅,让用户永无止境地游历网络无数节点。这不仅摧毁了故事之中人物等级,废弃了种种人为的结构,而且彻底地导致了线性罗杰的解体。于是,中心、主题、主角、线索、视角、开端与结局、文本的便捷,这些概念统统失效。”2

超文本小说(Hypertext fiction)也称超链接小说,是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先锋小说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将文字、图片、影音片断及多路径结构组成的电子文本。超链接技术,将自然语言文本,和计算机交互式地转移或动态显示线状文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它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就是在文档内部和文档之间建立某种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给了文本以非线状的组织。网络超文本小说是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在数据库中链接文档,这些文档完全不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因果逻辑关系出现,没有中心、逻辑和焦点,剩下的只是读者的参与、感受、体验。超文本小说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德里达、巴特等后现代主义大师提出的解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传统文学相比,超文本文学具有非线性、互动性、开放性、非中心化和未完成等特点,并对纸质印刷媒介的传统文学形成了颠覆性的挑战。

超文本小说真正给传统文学以颠覆性影响的,是它的非线性文本结构,而不是它的存现形式。传统文学呈现出一种线性结构,以句、段、章、篇等形式固定下来,而且每一页都编了页码。传统小说的情节通常完整连贯,一气到底。即便是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品,淡化和消解情节,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依旧如此。超文本文学超越了传统文本的局限,将众多文本通过关键词的链接为一个树状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超文本小说将传统文学静态的、封闭的、

1欧阳有权, 网络文学本体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43

2南帆, 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63

完整的线性结构,转化为富有弹性的、互动的、开放的、无中心的网状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的链接系统代替传统的线性叙事,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不再是严密的逻辑对应关系,文本内部结构松散,语意断裂,但又呈现相互关联的特征。归纳起来,相对于传统平面印刷文学来说,超文本小说具有三个方面的革命性意义:

首先,超文本小说以非线性的链接系统代替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故事情节的起因和结果不再是严密的逻辑对应关系。创作者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地方打断、撕开,也可以在文本的任何地方进行缝补和接续。

其次,打破了创作主体对叙事话语权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将叙事话语权转让给了读者。读者可以决定情节的发展方向,从而参与到作家的创作活动中来。

第三,传统的文学创作体制上看,超文本小说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规则。在超文本小说中,任何文学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有多重选择性,读者可以自由可以选择。文学作品之中文字组织、段落的安排、章节的次序等既定的规则受到了彻底的破坏。

如李顺兴所的超文本小说《文字狱》,文章的首页是一把“钥匙”,点击“钥匙”就会出现“文字犯长相”、“罪状”、“判决”等字样,点击“文字犯长相”,就会出现对“文字犯”的描述,又点击“钥匙”就会出现“罪犯”的相关犯罪资料,你还可以点击“冲洗室”,就会看到“罪状”被“冲洗”等等。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自由地随意连接,你也可以直接读下去,可供的选择很多。

在超文本语境中,本体意义上的原作也不复存在,一切文本都随着读者的选择活动而活动,任何读者在阅读超文本小说时都可以在多种链接中选择。因此,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超文本小说使文本有了不确定性和多样选择性,传统小说所谓的“盖棺定论”的价值判断和终极意义的“定稿”就也不复存在了。

女性小说的基本特征

论丁玲女性小说的基本特征 李宗刚 泰安师专学报1990.3-4. 丁玲无疑是五四文学的现代精神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女性作家,其存在价值不仅在于她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作家,而且还在于她是一个女性作家,尤其是一个敢于并擅于大胆展现已经觉醒了的现代女性的作家。在五四文学中,尽管也已经诞生了像冰心等具有现代性的女性作家,但是,像丁玲这样已经完成了自身的现代性转换的女性作家,还是不多见的。因此,丁玲作为五四文学精神的传承者,其一出现,就迅疾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得以在作家如林的现代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 丁玲的小说往往独出机杼,尤其是她的女性小说,常以其鲜明的独异性而赢得社会的强烈反响。正确地把握作家的独异性是我们认识一个作家的前提,作为在女性小说创作中取得了卓越成绩的作家丁玲所表现出来的独异性是什么呢? 对于被社会所抑制的女性的情感意识和心理世界的深入发掘和真诚的袒露,构成了丁玲小说的最基本的特征。 丁玲小说的特征并不像一般论者所认为的那样: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浓郁的抒情笔调。虽然丁玲的小说中的确含有这样的基因,但是,这在和其同时代作家的比较中,难以成为丁玲所独有的特点,如鲁迅的《伤逝》和郁达夫的《沉沦》,就都含有如此的抒情笔调。丁玲的小说首先注重的是人生中这样的方面:被社会所抑制的女性在情感、意识和心理的世界中所激起的情感反应。这才构成了丁玲的小说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异性方面。 《梦珂》是丁玲最早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凝结了丁玲对于女性的觉醒后的命运的思考,显现了丁玲小说的独异性的某些端倪。这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的命运的强烈关注与深刻思考。像梦珂这样的女性在人的意识复苏之后,一方面追求独立的人格和挚真的爱情,另

超文本及其语篇特征

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总第102期)超文本及其语篇特征 胡壮麟 (北京大学,北京100083)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43(2004)05-0003.06 1.0超文本技术 超文本的概念孕育于1945年,当时VannevarBush写‘AsWeMayThink’一文,他在文中想象一个书桌样的工具,称之为“memex”(记忆扩展器,memoryextension的缩写)。在战时科学的环境下,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知识,不时抱怨索引系统的非真实性和缺点。这时,Bush意识到“人类智慧不是这么工作的。它通过联想操作。”为此,他要发明的“memex”是这样一种器械,个体可以把他所有的书,记录和通信内容储存下来,可以机械化地以最快的速度和灵活性检索资料,”“偶而使用者可以插入自己的评论,”“通过可利用的材料建立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的轨迹”,加以储存,供以后参考使用。一在这个意义上,memex是可以反映大脑细胞的轨迹网。可惜,Bush关于memex的概念在实施中被耽误了,因为当时使用的是缩微胶卷。(Berk&Devlin,1991;Whitehead,1996) 继Bush后,TedNelsonl965年在一次美国计算机器协会的报告中创用“超文本”(hypertext)一词。它包括三个方面:(1)这是一种电子文本的形式;(2)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3)一种出版形式。他说“关于超文本,我指无序的写作——枝叶蔓生的文本,它可由读者选择,在互动的屏幕上阅读效果最好。如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系列的文本块,由可供读者选择不同通路的链接点连接而成。”(Nelson,1990)Nel.SOn曾患注意力缺乏障碍的疾病,受干扰时常会健忘,在许多关联事物前找不到北,因而他创造了超文本的概念,希望它成为追踪自己思想的记忆策略。Nelson设计了一套叫做Xanadu的系统,由于期望值过高,未能进入市场应用阶段。(Whitehead,1996)最后实现超文本思想的是TimBemers.Lee,他1989年在CERN的互联网上以“万维网”(WorldWideWeb)的形式出现。超文本可链接世界上所有其他含有信息的计算机。在万维网上从可激活任何一点进入另一个点;一个信息单位可以连接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万维网是对它先前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抽象。公司和个人如果不与互联网连接,很难继续活动。像恐龙一样,在这种环境中,或进化,或死亡。这样,人类文化经历了口述文化(手稿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最终进入了超文本文化,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感觉和社会结构。在超文本文件中,人们可以寻找独特的径路,激活某些链接点,建立新的链接点,按照理据、逻辑、幻想、好奇性或碰巧,在空间世界活动,如送电子邮件,下载图象或文本,收听录音材料等等。 由于“网络”、“互联网”、“万维网”、“链接”等都要通过超文本体现,因此人们更多的以“超文本”来涵盖这方面的讨论。 2.0超文本的哲学思考 尽管超文本的术语在1965年出现,而技术上通过万维网在1989年才突破,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很快捕捉到超文本思想的划时代意义。2.1Derrida Derrida在1967年提出“链接”(1iaison/link),“网”(toile/web),“网络”(r6seau/network),“交织”(j’Ytissent/interwoven),“方阵”(matrix)等今天看来属于超文本的词语。Derrida强调文本的开放性,互文性,以及对某文本的内外进行区别的不相关性。Derrida预见到未来将出现一种新的更为自由的更为丰富的文本形式,一种比我们潜在经验也许实际经验更为真实的形式,决定于分立的阅读单位。正如Derrida所说,“每一种符号,语言的或非语言的, 收稿时间:2004-10—18 作者简介:胡壮麟(1933一)。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 3

“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一)

“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一) 【内容提要】 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它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在“如我们所想”的赛伯空间里,网络文学所营造的“话语狂欢之境”交织着欣喜与隐忧——它精彩纷呈、前景无限却又充满陷阱与危机。超文本的崛起不仅是当代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而且也是理解文学媒介化、图像化、游戏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时代大趋势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更重要的是,超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起于青萍之末的网络风潮,悄然演化成天落狂飚之势,径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世界。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写下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话。就文学这个以神话奠基的审美王国而言,一经网络介入,便立刻引发了大河改道式的族类迁移和时空跳转。千百年来辉映人类心灵世界的流岚虹霓,正被虚拟为诗意灵境中电子赋魅的天光云影。在整个审美意识形态领域,“网络文学”的“生成与生长”以及“超文本”的“兴起与兴旺”,已经成为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超文本”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成为中外文论与批评的一个开坛必说的“关键词”。但无庸讳言,对“超文本”这个从数字技术领域引入的

新概念,文论界的相关研究仍明显缺乏应有的人文烛照和审美关怀,更少见中西贯通、文理兼容的诗学化深度阐释。可以说,“超文本”的兴起已成为网络时代文学研究最迫切的课题之一,因为,“超文本”研究已成为理解文学图像化、大众化、肉身化、快餐化、博客化、手机化等时代倾向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 纵观文本发展的历史,从陶塑、骨雕、铜铸、缣文、帛书的文字形态到印刷文本的“粉墨登场”,由“泥与木”到“铅与火”再到“光与电”……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渐变与突转之后,整个“表意”家族正经历着从A到B,即原子(Atom)到比特(Bit)的快速跃迁,一个全新的“超文本”世界轰然洞开。在这里,超文本鼻祖范瓦纳《如我们所想》(1945)中意在借“机”拓展人脑联想功能之“所想”几成现实;克罗齐所倡导的艺术与语言的“同一化”也不再是梦幻,“人人都可以是作家”;雅可布森所谓的“支配因素”与“辅助因素”之间的张力空前增长;普通读者也可以像诗人一样在瑞恰兹所描述的各类“冲动”之间建立“稳定的平衡状态”,“写读互动”也成了“博客”们的日常游戏;罗兰·巴尔特所预言的理想化文本的许多特性基本都已变成诗学常识;……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超文本在催生大众审美狂欢的同时也制造了惊人的文化垃圾。按照超文本理论家乔治·兰道的说法,数字化超文本只不过借助网络技术的帮助,完成了结构主义以来的文本理论家与批评理论家们的设计而已,为超文本提供标志性特点之一的“超链接”(hyperlink)其实并非从天而降的“神赐妙品”,它的核心内容早已存在于巴尔特、德里达和克里斯蒂娃等人

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

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百分。而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所以,爱孩子的父母要加油呀!关掉电视、强迫他坐在书桌前,不一定有效。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用有“杀伤力”的儿童读物去吸引他们。本年级我们除了童话、小说,还推荐了诗歌---它是最美的文学语言;还推荐了科普作品“神奇的校车”,看看老外是如何把故事、知识、搞笑冶为一炉的;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写作文了,这真是让老师、家长伤神、孩子头疼的事,读一读《亲爱的汉修先生》,相信你和孩子都能悟到一些为文之道。 1、《父与子全集》: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阅读这样的连环漫画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同样需要借助阅读经验与技巧。引导孩子们阅读这种健康、幽默、充满智慧的漫画杰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父与子》漫画的版本很多,但整理得最完整最好的版本当属译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推荐年龄:5-99岁。 2、《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这部讲述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童话故事,出自美国散文大师怀特之笔。它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被许多大人奉为生命中的经典,不可不读。 3、《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4、《格列佛游记》: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 表示该文档是html文档 … 头部标记 网页的标题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