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鲁迅作品及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浅论鲁迅作品及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浅论鲁迅作品及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浅论鲁迅作品及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摘要: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材里的鲁迅先生作品被删一事,引发了一系列的疑惑: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过时了吗?鲁迅先生的精神真的毫无意义了吗?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劣根性的揭露,还适应当今的社会吗?我们今天还需要鲁迅吗?今天我们重拾鲁迅先生的作品,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并提出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批判斗争精神,发扬他理智的爱国主义精神,再一次唤起民族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信念支撑。

关键词:鲁迅作品;鲁迅精神;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课本中曾编进了不少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作品,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在当时曾发挥过巨大的战斗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伟大斗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同时又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人性之中最黑暗的部分揭露于世人面前。遗憾的是,今天中学语文课在教学这些作品时,或仅仅结合时代背景,或过分强调时代性,老师觉得难讲,于是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懂,只好死记硬背,未能很好地挖掘出其现实意义。从而提起鲁迅先生的作品,却成了老掉牙的东西,或是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然而,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否就毫无意义了呢?鲁迅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了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习鲁迅先生作品及其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从《“友邦惊诧”论》到《狂人日记》,从《呐喊》到《纪念刘和珍君》,从《孔乙己》到《阿Q正传》,鲁迅先生以犀利文字作为“匕首”和“投枪”,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派和敌对势力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对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国民给予了无情的批判。

1、爱国主义精神的定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鲁迅先生55年的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其一生的行动指南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先生以犀利如刀的文笔,直陈当时社会弊病,严厉批判围观者的冷漠无情,对国人国民性的阴暗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今天的时代早已非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相比,但是清醒地、理智地爱国,并勇于直陈社会之弊端,揭露和批评社会不良风气和不道德行为,永远也不会过时。

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贯穿了鲁迅先生的一生。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笔作为武器,坚持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革命工作中,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反动派镇压学生运动的罪恶行径;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愤然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和《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充满正义和震撼人心的文章,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开病灶,直入内核,毫不避讳,毫不躲闪,有力的抨击了敌对势力和鞭挞了反动派的暴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诵的名句,正是鲁迅先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在谈到《呐喊》一文的创作时,鲁迅先生说“我青年时期曾作过许多梦”。读懂该文的人都应该清楚,这里的所谓“梦”,就是对祖国新生、富强的憧憬和渴盼。当时的中国是一片“风雨如磐”,“万家墨面”,是充满“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年轻的鲁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他告别慈母,辗转到南京进了水师学堂,当看到庸医误人时,毅然决定远渡日本学医;当看到体格健全的国民同胞只能作示众的看客和冷漠的围观者时,他终于明白:当前“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先生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一条孤独的曲线救国救民路——文学救国。在漫长的从文道路上,他经历了无数挫折,苦闷和思索,用笔作为刺刀,与国民的劣根性作斗争,用文字作为呼声,为革命而奔走呐喊。历经千辛万苦,受尽侮辱排斥而不倒,支撑他的,是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是一份对人民无限赤诚的爱!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革命力量又不断掀起革命高潮的生死较量关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在这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鲁迅先生以过人的胆识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与反动派进行了决不妥协的斗争,这个铮铮铁骨的爱国者、革命者,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强暴的鲜明旗帜,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的宝贵,多么的崇高!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劳动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际地位空前上升,国民素质也有所提高。然而,一些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盲目狂热的爱国主义等消极思想也开始泛滥开来,如网络上频频出现的“炫富”现象,“钓鱼岛”事件中,部分被愤怒和所谓的“爱国主义”精神冲昏头脑的国人聚

众闹事,打砸抢烧等等。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受周围人的行动就盲目狂热,这不叫爱国,只叫盲从、冲动与空虚。这是真正的伪爱国主义。爱国不是我们一味的喊着抵制日货;不是打着爱国的幌子,趁火打劫;不是叫嚣着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是虚心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超越先进;而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国力。爱国主义,从来不能只靠挥舞的旗帜、铿锵的言语。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过激行动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要善用爱国热情——爱国需要激情,同时更需要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才能不耽误发展的时机,不停下发展的步子,这也才是最大的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新时期,我们更应高举爱国主义的的伟大旗帜,学习并发扬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智表达爱国情感,向世界展示出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形象,以爱国为光荣,以损害祖国尊严、利益、荣誉为耻辱。

2、深刻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唤起民众觉醒

在小说《阿Q正传》里,鲁迅先生对冷漠麻木、自欺欺人、欺弱怕强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塑造了一个毫无尊严、欺善怕恶、冷漠无情的阿Q形象。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的一生。他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寄居在土谷祠中,靠给人做短工维持生存,老婆、孩子更是痴人做梦,最终被枉杀。但同时,阿Q 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恶习:赌博、酗酒、盗窃,甚至公然地耍流氓,调戏妇女。当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做斗争(比如被赵太爷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议,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他调笑小尼姑、与王胡以及小D的打架,都是他欺弱怕强的典型表现)。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读一读《阿Q正传》,似乎听到了鲁迅先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同样是人,为什么对同类那么冷漠无情?为什么彼此之间就不能多一点关爱与同情?为什么这样一个在世界上已经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可怜的人,人们却不给他一点点关心与帮助也就罢了,却还要对他加以侮辱和嘲弄?

在杂文《经验》里,鲁迅先生指出这样一种现状: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先生又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而今,这样的情形在当代社会依然屡见不鲜。鲁迅先生几十年前痛批的社会现实,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并未改变多少,鲁迅先生的洞见,犹如先知的预言。君不见,公交车上盗窃者明目张胆行窃,由过去的暗偷到现在的明抢;施暴者理直气壮,冠冕堂皇;种种青少年的侮辱行为无人阻止,反而喝彩者甚多;遇有歹人行凶,围观者胆战心惊,却无人挺身而出;路人落水,围观者却袖手旁观;网上频频出现的“虐猫”、“虐狗”、“虐童”等案件,彰显人性残忍;广东佛山的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十多路人见死不救,置之不理;年迈老人不慎摔倒,过往路人熟视无睹;买卖考试答案,高考作弊等等,这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现象,虽然不乏义正言辞的看客与说客对此作出深刻的剖析,但是,我们在反思的同时,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过呢?在无意之间,我们是否也成了置身事外的看客与说客,是否也无意

中成这冷漠社会的一份子呢?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中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国民的劣根性,依然存在。贪污、腐败等社会不良现象等,沉滓泛起;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社会道德渐渐沦丧,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多少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着看客的身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国民劣根性”愈演愈烈。年的改革开放,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却不能使我们的精神丰富起来,这是何等的悲哀?今天,我们距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个时代越来越远,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仍然没完全改善,“人吃人”的现象逐渐转变成“背靠背”的人际关系现状。对照现实,我们不得不为国民素质问题担忧。说到底,国民素质问题,即是“国民性”问题。换言之,国民素质有待提高,恰恰说明根除阻碍社会和国家进步的“劣根性”的任务还非常的艰巨。

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需要这样的警世之作,唤醒当代人们的同情心、怜悯心、敬畏心,需要以之为警戒,重塑社会主义道德,鞭策我们进一步向旧思想的残余影响进行坚决斗争。正是有了这样的先贤为我们指明方向,我们的国民素质才会提高,我们的社会才得以进步。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会给我们以更多的正能量,更多的勇气去指责人们的懦弱、虚假、残忍、冷漠,去揭露当代社会的腐败和弊端。鲁迅先生的作品,像一只响亮的号角,再一次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

二、新时代的“鲁迅精神”——批判和斗争的精神

走进鲁迅先生的作品世界,你会发现他的深邃,走进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他的伟大。

从“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些警世名言。他最伟大的作品不是《呐喊》和《彷徨》,也不是《野草》和《热风》,而是他不屈不挠,永远战斗的一生。他抨击狂人眼中的“吃人”社会和封建礼教,痛斥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以及奴颜婢膝、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揭露国民众生的劣根性和反动派的罪恶暴行。他用文字召唤国人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字里行间中铸起坚硬的“民族的脊梁”。

毛泽东先生生前十分推崇鲁迅先生,他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在我国的价值,并称其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他概况总结出三点为“鲁迅精神”。第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微,看得远”;第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第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先生大力赞扬“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鲁迅精神也有了崭新的意义。新时代鲁迅精神集中体现为一种勇于批判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近几年来,毒胶囊, 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者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社会公共良心和道德操守扭曲变形,甚至丧失,进而沦为实惠主义、既得利益的牺牲品;贪污,受贿,变卖官职,当权者漠视人民疾苦,富甲者肆意挥霍财富;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泥石流、沙尘暴,环境恶化一阵猛于一阵;日、美、印、菲等国又成为新世纪的“八国联军”,对我国领土和主权虎视眈眈……今天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从内到外的严峻考验。

面对逼人的形势,我们重提鲁迅先生批判和斗争的精神,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意识,绝不是“无的放矢”。我们需要鲁迅先生的“狠话”以及“尖酸刻薄”的刺耳话,需要鲁迅先生这种批判和斗争的精神,来惊醒迷茫和混沌中的我们,来对抗这些不良的商业行为、不计后果的生产方式,来与不良风气和邪恶丑陋现象作不懈的斗争。我们需要摒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好思维”,打破“圈子主义”和“地方主义”,勇于向不道德行为和扭曲错位的价值观、人生观、发展观发出挑战。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敢于直言批评和大胆批判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能够坦然接受批评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坦然接受善意的批评?也许是现代社会真话少,假话多,很多人听习惯了假话,也就信以为真;也许是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太强,防卫心又太重,总以为批评者别有用心。可是,如果连批评和批判都不能接受,我们无异于为自己铸造了一座“思想铁房子”,在这座铁房子里,我们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我们夜郎自大,妄自菲薄。在这种思想和精神的指导下,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像是无水之源,无根之木。社会需要具有新时代鲁迅精神的人,需要有人在强权面前,不奴颜、不趋炎、不谄媚、不婢膝;需要有人在腐败面前,刚正不阿,忠于职守。鲁迅先生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导师,是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同时也是不良风气揭露者和批判者。当代社会需要提倡新时代鲁迅精神,树立并加强民众良知和正义感,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相信在新时代鲁迅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国民素质会上一个新台阶。

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了理想,为了探求新中国美好未来拼搏奋斗的一生。在斗争中,他也有过彷徨和无奈,也有过低落和失望,但他始终没有沉沦,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他深爱的祖国和同胞,始终以一颗赤诚的心呐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呐喊。

1、“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处境险恶的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一面积极参加各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步活动外,还坚持不懈地用他那无坚不摧的战斗檄文,10 毫不留情地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和真实面目,他义正言辞地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他面对强权,为了惨遭不幸流血牺牲的学生,愤然将章士钊起诉于公堂,拍案而起。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诱惑,他选择了与二弟分道扬镳的道路,和中共党委保持了联系,并经常向红军革命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他的心属于人民,他的精神属于民族,岂肯与虎狼为伍?他的笔锋就像一支喷射着怒火的冲锋枪,横扫过“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横扫过居然昂起头来的“中外的杀人者”,横扫过“为日本所欢迎的高超的理论”。他勇猛、坚韧而悲壮地反抗,苦苦奋斗了一生。

在黑暗的时代里,鲁迅先生以自己永不屈服的斗志,不屈不挠地与保守派和反动派做斗争,在茫茫的荒野里,开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坚韧的意志,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第二、“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先生一生惜时如金,勤奋工作。到了晚年,鲁迅先生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了。无论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避难期间,即使颠沛流离,生活艰苦,但他照样前往女师大、北大讲课,与进步青年一起战斗;在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到了晚年,他仍然坚持写作,并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

离世前三天,鲁迅先生为他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逝11 世的前一天,他写下人生的最后一篇日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战斗着。对于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人说鲁迅是天才,他却说:“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在他短暂的55年生命里,完成了500余万字著作,指导了文学革命的前进,同时也给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3、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谦虚地称自己是20世纪新旧历史交替过程的“中间物”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之中,为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事业战斗不息,而他的任务“是在有些警觉之后,喊出一种新声”。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说:“人生现在实在痛苦,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当他完成了历史使命,就该“和光阴偕逝,逐渐消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完全是一种“夹在中间”的困惑了。从那“精神界的斗士”的定位到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鲁迅先生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站在黑暗和光明的交界线上的牺牲者,进化路上的桥梁,坚信将来必将胜过过去,青年必将胜过老年,他心甘情愿牺牲自己去做桥梁,“老的让开道,催促着,奖励着,让他们走去。路上有深渊,便用那个死填平了。”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他用一生实践着这种牺牲精神。从青年开始,鲁迅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生孜孜不倦、毫不懈怠的工作,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血和奶”,他是彻底的舍己饲人的典范。正是有了无数像鲁迅先生这种牺牲奉献精神的革命斗士,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新生。

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结晶,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粮!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智慧;鲁迅先生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力前进。最后,我以郁达夫的《怀鲁迅》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收笔:“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腾飞富强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一种批判和斗争的精神,仍然需要这样一面映照民族灵魂的镜子——鲁迅先生。今天,鲁迅先生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批判的旨归,一条自省的通途,

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昨天,也属于今日;他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鲁迅先生是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民国黑暗时代,照亮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精神之路,他是中国的永远的“民族魂”!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毛泽东思想在革命精神上的最初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内涵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培育和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在当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坚定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它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体现。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江泽民2001年6月3日考察江西时进行了高度概括:“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在当时极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以惊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之所以不怕牺牲,战胜困难、英勇战斗,并迅速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无私无畏的忘我奉献精神。但这种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那是由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了头脑,有了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工农大众彻底解放的坚定信念。由此,他们才能无私无畏,立场坚定,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勇于献身。他们坚信井冈山的红旗一定能够长远打下去,红色政权一定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和秋收暴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势下。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与胆识,带领革命队伍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革命基础较好、地势险峻的井冈山进军。毛泽东明确指出: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攻占中心城市已经不可能。而在反革命力量较弱。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地区积聚革命力量,建立红色政权,这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而当时,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革命道路模式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面对共产国际的干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各种形式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背面”看长征精神及其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8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 80年后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走在新的“长征”路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长征过程成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当下我们更多的是从正面分析这种精神,以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在我看来,长征精神的光芒下是一种痛。痛到了灵魂深处。这种痛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是鞭策,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我看来,长征精神背后的痛,应该和长征精神达到同等的地位。精神的高度越高,痛的也越铭心。长征精神和长征的惨痛教训是一体的,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在惨痛教训中展现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精神本身,不能只认识到精神的高尚。探究长征精神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就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一惨痛教训。 所以说长征精神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是: 警示世人! 在我看来长征是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然而这一壮举,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研读历史,长征发生的背景是在反围剿失败的前提下,不得不进行北上抗日这一战略转移政策。 失去主动性我党无奈的进行被动的战略转移。正是这种无奈对我们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从我党自身来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长征的开始。左倾的思想导致了反围剿的失败。在以长征精神为指导,走在新长征路上的我们同样要避免这种左倾的错误。 以史为鉴,在长征精神的警示作用下我们,走在今天的长征路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生搬硬套他国经验教训。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说:“实事”就

长征精神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长征精神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胜利不止是历史的转折点同时它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才能激励红军将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集体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个人至上”、“个人中心”和“个人神圣”的个人主义理论。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真正体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顾全大局。也就是说,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否则,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

《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仔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几代中央领导都对井冈山精神做出精辟的论述: 毛泽东同志说: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邓小平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江泽民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学习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我在党课培训课程中,通过了解老师在井冈山的学体会,了解并学习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我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擎起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面旗帜,开设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开始,革命的星星之火烧遍了神州大地。 一、井冈山精神的酝酿与形成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其实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仔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二、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那么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江泽民同志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既是对当年井冈山革命的高度总结,又是对当今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准。这二十四个字可以说每一个字的提出都倾注了先躯革命者们的心血和契合,深刻体现了当时革命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故而也是当时最具实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之作。

红岩精神——读《红岩》有感

忆红岩精神,追革命信念 ——读《红岩》有感 临床1207班袁笑 响应党组织的阅读红色书籍培养党性修养的号召,我选择了重读《红岩》这本书。第一次读《红岩》是在还是在小学,是在渣滓洞参观后购买的,当时对党没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只是把它当作一本普通小说来读,读之后没有太大的感触。这次作为一个已经了解了中国近代史并深刻领会到党的先进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我重新捧起这本红皮的书,页页翻阅,细细品读,心境已经不同往日了,革命先烈的那“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在让我潸然泪下的同时让我看到了信念的巨大能量。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红岩》也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

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正是他们“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中国”的信念,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员,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革命先人的这种坚定信念是我作为积极分子所应学习。 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 我们生活在表面看似和谐安宁的世界里,已经渐渐淡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悲伤,也无法体会到那些英雄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牺牲背后所隐藏的深深的爱国热情。而红岩的精神正如一面鲜红的旗帜,在不同的年代激励着同我们一样的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的青年为祖国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换给祖国的繁荣发展。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许我没有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信念,也没有江姐那种受尽酷刑,却从不畏惧的精神,但《红岩》让我深感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一种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一种对群众的责任,一种对自己积极分子身份负责的责任。红岩精神就像一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一) 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孙中山决定的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了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同时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强

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遇到惨重失败。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数以百万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了,不少党员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颓唐了,有的人掉队了,有的人丧失了信心,已经发展到六万党员的党只剩下一万多党员,原来蓬勃发展的各地工会和农民协会,被查禁或解散,到处是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经十分暗淡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党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相继爆发。当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三湾时,部队人数已从五千减至不足一千,经过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宁冈会师,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的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在频繁而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字号:大中小】新华网甘肃频道(2007-11-19 16:08)来源:南方网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热烈赞扬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毛泽东曾说:"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但是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事实证明,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了,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为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长征中广大指战员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杨成武回忆讲:"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召集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汉,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种子将来是有收获的。"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提出了更深更新更高的要求。弘扬这个时代精神,科学地认识它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科学深入地认识研究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必须把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与长征精神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长征精神的价值就存在于它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中。我们只有认清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按照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去研究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科学地把握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及其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生成物,作为一个客观的有生命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应该说,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另外,长征精神作为一个发展着的精神存在物又有一个自我逐步成熟展开的过程,也是人们对它的深层次认识,特别是价值认识需要一定时间。以往我们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基本上是外在特征、外在整体风貌的研究,因此对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有待深入。因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对事物价值的认识。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行动哲学,必然有它科学的体系,有它独特的内在逻辑结构。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内容都应该在长征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及其内在逻辑结构中去研究。我们认为,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1.理想信念的灵魂支柱层。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环境虽然险恶,但红军指战员仍然是视死如归,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家继承发扬了井冈山讲理想、讲信念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也证明: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然而,正是因为在长征精神中包孕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长征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召激励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就是长征精神现代价值中的重要的作用。 2.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念层。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我们知道,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那么大家究竟靠的是什么?除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浅谈红岩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浅谈“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钟霞红色重庆、英雄城市是重庆人文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概括。红岩是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重庆历史文化中最具成长性和现实性的主流。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一是由于远古巴文化源远流长;二是因为抗战文化在我国历史上蜚声中外。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所奉行 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它所包含的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廉洁奉公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当前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 一、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远东的指挥中心。国共两党长达八年的合作,为赢得百年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抗战八年中,国民党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进行?溶共、限共、反共?。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实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策,不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合作。全社会、全民族不分老幼、不分南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抗战文化,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中

心重庆。在极其复杂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在特殊的战场上,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团结带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分裂,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怀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流血牺牲,出生人死,在革命斗争中千锤百炼、培育形成了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对于推动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全国胜利曾发挥过巨 大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科学认识红岩精神的内涵 2003年4月,李长春同志视察重庆,要求?要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红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红岩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简单地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其实质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井冈山精神的现代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现代意义 工程技术部王潇非常的荣幸,可以参加公司在4月26号至30号期间组织的党员同志在井冈山学习,在这次学习中,不仅让我学习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游览了井冈山美丽的风景,听到了井冈山的一些奇闻异事,体会到了更多的是“井冈山精神”的现代意义。接下来让我一一道来。 26号晚,我们坐15个小时的火车,27日上午来到了井冈山火车站,下了火车首先感到的是井冈山湿润的气候与漫山遍野的绿色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因为长时间在北京生活,看到的山上绿色植物不是非常茂盛,然而井冈山给我的感觉是植被繁茂,生机勃勃。经过导游的介绍,井冈山上有约3800种植物,很多还是珍惜品种,如:井冈杜鹃、水杉、银杏等,还有很多珍贵的动物,如华南虎。 我们活动的第一站是井冈山烈士陵园,我们请到了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老师,为我们现场教学,在这次教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陈毅安的事迹,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牺牲时年仅25岁,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为颁发了人民共和国第九号烈士证。他与妻子李志强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是深深触动了我。27日晚,我们听到了来自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授的专题教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具体阐述了井冈山斗阵的过程与何为井冈山精神与其现代意义。28日游览了五指峰、杜鹃山、五龙潭,参观了大井毛泽东、朱德的故居、小井医院,并且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宣誓。晚上我们观看了大型革命斗争演出《井冈山》,演出由600名当地的群众演员出演,张艺谋导演组指导。29日参观了八角楼与黄洋界哨口,体验了小学课文中《朱德的扁担》所提到的,朱德挑粮小道,总长20里,体验的时候,据说我们只走了400米,我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朱老总每天两趟挑下来一定非常辛苦,怪不得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晚上我们与红军后代座谈,曾志的故事给我了不小的触动,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伟大。30日上午观看了专题片《永恒的信念》,是对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好收尾。下午我们乘车回北京。 井冈山的学习旅程被人称为洗心、洗肺、洗脑。它让我们通过历史重新认识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尤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中国革命先烈的历史,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反思。 首先,我们应该有信念。很多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当我们纵观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说,我认为中国人更唯物主义了。科技与人文的发展使中国人更加的物质,过多的最求物质生活必然带来精神生活匮乏。那么我认为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为什么做事情,或者做事情有何更深层的意思和影响。这样慢慢建立起来我们自己的信仰,增强我们的信念,

红岩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红岩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红岩精神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体现,我们一定要把红岩精神永远扎根心中,在工作中生活中时时刻刻把红岩精神体现出来。 纵观中国革命历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献出 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直至生命。特别是那些被关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们,当他们听到隆隆的解放炮声,即将看到 新中国诞生的曙光之时,却勇敢地倒下了,永远地长眠于为之奋斗 的这一片热土了。 这些革命烈士也有对生命的渴望,也有人间真情,但是,当历史需要他们做出牺牲之时,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慷慨赴死、从容 就义。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对个性、名利的关注超过了以往 任何一个时代。有的人热衷于名利,有的人追逐于金钱与享乐,有 的人天天醉生梦死,灯红酒绿,有的人搞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这 里面不乏有一些党员甚至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这些人与死去的先 烈们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低俗。在先烈们即将看到胜利的 曙光、分享胜利的成果之时,却与这些所谓的“名和利”擦肩而过了,他们就是这样地看待名与利,他们就是这样毫不在乎名与利, 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是怎样的一种崇高,又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呢? 今天,我们早已远离那血雨腥风的岁月,正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幸福生活,正在豪情满怀地向着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当此之时,我们更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岩精神,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当然,在 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也盼望自身的社会地位更高 一些,价值更大一些,收入更多一些,生活更好一些,这也是人之 本性,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原创]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原创]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玉环 序《井冈山有感》 少时常闻井冈山,红色记忆刻心间,当年腥风裹血雨,红军揭竿夺政权。 朱毛会师井冈山,黄洋界上捷报传,谁言寸草微不道,星星之火可燎原。 而今登上井冈山,体悟信念能撼天,先烈为国抛头颅,我辈岂敢坐等闲。 2013年5月25日,我终于来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地方——革命圣地井冈山。从小无数次的听过、学过、读过毛主席上井冈山领导革命的故事,今天终于来到这片红色的沃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道前行时,映入眼帘的是井冈山秀丽如画的风景和充满红色气息的氛围。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短短七天里,我们培训班学员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革命旧址群、小井红军烈士墓、三湾改编旧址、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黄洋界哨口等,聆听老区模范的教导、身着红军服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观看了教学片《井岗丰碑》和《瑞金奠基》并激情唱响革命歌曲,短短七天在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深深触动我的灵魂,深感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无数的先烈怀着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革命的胜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懈的探索,用血的代价终于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 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丰碑,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就是指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 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 1、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 2、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3、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建立革命根据地,离开艰苦奋斗精神是无法实现的。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论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陇东报正宁县山河镇政府张羽丽 古往今来,精神是天地万物之精气,作为人乃人之神志;作为党或团体就是一股浩然正气。党有了精神,就能凛立于天地之间,万众敬仰,处于不败之地,若失去精神,则萎靡不振,威信不举,势将颓坍。 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凝聚着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坚定着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激励着人们不断克服前进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胜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新长征。 长征精神就是共产党的一股浩然正气。这种精神是当年广大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民族风采。这种精神星火相传,培养和造就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伟大作用。这就是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现实对历史的反思。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这样的民族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长征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帜,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促使人们不怕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始终不渝地追求,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长征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广大工农红军指导员就是通过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促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舍生取义,艰苦奋斗,勇于战斗,坚定信念。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大事,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潮头,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升华这种精神境界,众志成城,奋发图强,为党为人民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努力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积聚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长征精神是强国富民的法宝。发扬长征精神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在艰苦的条件下,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富裕条件下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在

传承红岩精神 弘扬红色文化

西南大学“红岩精神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研讨会” 传承红岩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经济管理学院黄俊陶、祝智达 【内容提要】 本文以红岩精神的起源发展、内涵以及对于树立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作为切入点,进而对红岩精神做深层次的思考,得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的红岩精神的认识,高度迎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治国方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弘扬和发展红岩精神是我们在新世纪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下的历史责任。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就像红色的石头一样。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传承发扬,是政府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人才战略,担负心系民生、关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并引导人民群众不忘历史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红岩精神历史责任核心价值观

先引述一位美国外交官——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的费正清1943年9月9日的一段日记:“居住在周公馆里的共产党人做着一件与美国人交往的出色工作,他们以批判的眼光,现实主义的观点同美国人讨论各种问题。虽然他们现在随时有被捕并被投入集中营的危险,但他们仍然本着惊人的团体精神和坚定信仰照旧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经常学习,开展讨论和自我批评,在生活上同甘共苦……”日记里还说,在周恩来他们住的阁楼里,臭虫可能会从顶棚上掉下来,雨水也许会漏到床上,但他们的思想信念照旧如火如荼,绝不动摇。 这段文字的可贵,在于它是直接的观感,而且是当时的记载。虽然由于世界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费正清的解释语言不尽准确,但他记述的事实是十分鲜明生动的。以红岩为中心,聚集起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执著、向往达到了如火如荼的炽烈程度;他们全然不顾恶劣政治环境的种种危险,随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以惊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开展革命工作;他们刻苦学习,严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增强团结,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他们视野开阔,用批判的眼光和现实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却总是用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态度同对方讨论问题,凭真理说服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却总是意气昂扬,同甘共苦,充满生活情趣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红岩精神的起源发展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专业:木家 姓名:烟火不寂寞 指导老师: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提起长征,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起长征精神,想必每个人对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都有一定的学习和领会。虽然长征这个事实已成为历史,但它的时代意义和它创造的精神财富却一直都在,也时刻在提醒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更警示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它不仅写入了我们中华名族的发展历史,更是我们中华名族难得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名族的一份子,我们应时刻牢记长征精神。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在长征途中,参加长征的中国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崇高革命精神,也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长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远征的首次胜利的。在长征途中,中国红军所经历的困难险阻是艰苦卓绝的,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这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精神让红军战士最终战胜了一切敌人和所有困难,最终获取了伟大胜利。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信念,就是为救国救民,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牺牲生命都无所畏惧的奉献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

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就是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惜一切,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坚信心中的信仰并且为之奋斗一生,对信仰和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管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不得已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78周年了。7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也挽救了整个中国,挽救了中华名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远征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 在当代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

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

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一页。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千百万革命先烈,更加感到长征的伟大、长征精神的伟大,以及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深刻指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在谈到长征的伟大意义时,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述,更感亲切和历史责任的重大。我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不仅是我们的立国精神,而且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首创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大家知道,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本身就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导致的。早在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前后,王明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已暴露无遗,先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转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进而又变为转移中的逃跑主义。而在长征后期,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又几乎把红四方面军全部断送掉。因此,如果在长征初期没有坚决纠正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没有遵义会议,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央红军以及红军二、六军团就有被敌人包围并遭到全军覆灭的危险。同样,如果没有在长征后期坚决克服和纠正张国焘的右倾分裂错误,红军的损失将会更惨重。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提出、“两个凡是”的纠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等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首创精神,就没有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就不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命题。我们之所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比作新的长征,就是因为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许多艰难验阻,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前进。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若缺乏这种精神,就很难找到理论的突破口和发展的机遇,也就坚持不住真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无法前进。 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既是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不仅包含着长征的伟大和壮举,同时包含着长征途中红军经历和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也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奇迹。正象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所说的:“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都被红军一一战胜和克服了。世界上还有什么军队经历过这样艰苦的军事环境、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呢!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嚼草根、煮皮带,甚至吃牛粪中尚未消化的残留食物,无数红军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红军到达陕北时,已由原来的30万人减少到3万人,仅幸存下十分之一的力量。然而,中国工农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牺牲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奇迹,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和统一战线的形成。我们认为,红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