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D_二聚体_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及意义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D_二聚体_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及意义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D_二聚体_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及意义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D_二聚体_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及意义

开放读码框架,其中S基因编码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最重要的介导部位是前S1蛋白的氨基酸(AA)21~47片段,变异的病毒只要这一区段完好就有传染性[3]。前S1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HBV表面,提示机体内含有HBV就有前S1抗原,而HBeAg是体内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一个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高达92.3%,明显高于其他2组,提示preS1-Ag 同样可作为判断病毒在宿主体内活动的指标之一[4]。

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我国用于乙肝检测与筛查最普及的指标,HBV 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最灵敏、最精确的证据,临床上把HBV DNA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主要标志。本组患者同时做HBV DNA和HBV preS1-Ag的测定,结果290例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255例占87.9%,显示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前S1抗原的表达与HBV DNA的表达相平行,因此前S1抗原也是一个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非常重要的血清学指标[4],是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在无条件检测HBV DNA的情况下,检测前S1抗原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如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会更有意义。

HBV preS1-Ag与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报道,preS1蛋白作为HBV的外壳蛋白成分,在H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preS1蛋白21~47段既可与肝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直接结合,又可与宿主细胞膜上的IL-

6含有的识别位点结合,均可介导HBV侵入宿主细胞。在急性HBV感染中,HBV preS1-Ag和针对preS1的抗体是患者血清中出现最早的标志物,同时,在机体正常的免疫清除反应下,这2种标志物在患者血清中消失也早于HBsAg阴转、HBeAg阴转和anti-HBe血清转换。若患者血清中HBV preS1-Ag持续阳性,则提示一定有肝功能损害且病情向慢性发展[5]。本研究显示,460例乙肝患者血清AL T升高组HBV preS1-Ag阳性率与AL T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BV preS1-Ag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

传染病学杂志,2000,13(4):241

[2] 夏邦世,吴金华.K appa一致性检验在检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83-84

[3] 窦亚玲,李永哲,刘志肖,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

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8):714-716

[4] 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5] 夏邦世,沈忠海,马红松,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

原及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的关系[J].中华检验

医学杂志,2004,27(9):575-576

[收稿日期] 2007-08-10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及意义

卢芹芳,周娇妹,林建军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323000)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中图分类号] R055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8)10-1566-02

过敏性紫癜(HSP)时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笔者通过检测HSP患儿血栓前状态的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变化,进一步探讨HSP患儿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4岁。均符合文献[1]中HSP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作,所有患儿均无家族性出、凝血疾病史,也未应用影响出、凝血的药物。伴消化道症状15例,关节症状18例,肾损害3例,单纯皮肤皮疹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4岁。2组儿童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12 检测方法 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采静脉血,患儿于入院时和恢复期(2~4周)分别抽血2mL,置入含2%EDTA-Na的抗凝管,2500r/min离心10min,取分离血浆于-20℃保存待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采用由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DVANCE型D-二聚体测定仪及配套药盒进行检测。FDP测定采用乳胶凝集试验。

1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的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HSP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FDP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2组D-二聚体、FDP水平比较mg/L 组别n D-二聚体FDP

对照组200.42±0.15 4.21±2.42

观察组30

急性期

恢复期

2.15±0.48①②

0.72±0.26①

7.63±2.28①②

5.56±1.25①

注:①与恢复期比较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 论

HS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性疾病,在儿童时期是多发病。HSP时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白细胞介素及过敏毒素C3a、C4a的释放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刺激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内皮下组织暴露,致使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此同时血管内皮胶原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受损时释放的组织凝血活酶又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HSP主要为IgA介导的免疫反应,存在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使血浆黏度增高。以上因素最终导致HSP患儿微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所分解的一种特异性代谢产物,其升高可以早期、灵敏地反映体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的存在[2],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之一[3]。FDP亦为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单体在纤溶酶作用下分解的产物。本研究结果显示:HSP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FD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经治疗后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SP患儿急性期体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血液呈高凝状态,且血D-二聚体和FDP含量的测定能早期、准确判断HSP患儿的高凝状态,以便及时有效地使用抗凝药物[4],阻止或延缓毛细血管血栓形成,防止病情的加重,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7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5:688-690

[2] 周永列.D-二聚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

物化学与检验分册,1996,17(1):4

[3] Carey MJ,Rodgers GM.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aspects[J].An J Hematol,1998,59(1):65-

73

[4] 何艳燕,潘伟,宋红梅,等.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

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99

[收稿日期] 2007-10-20

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冯美仙,龚江锋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关键词] 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8)10-1567-02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其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讨Hcy浓度是否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4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男126例,女74例;年龄42~85岁,平均63.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检查证实。另选择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59.6岁。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因素无明显差异。

112 方法 所有被研究者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用EDTA 抗凝管)3mL,在采血后30min内送化验室,4℃低温离心(3000 r/min,10min)分离血浆,置-80℃保存待成批分析。检测仪器为美国雅培免疫发光仪,Hcy检测试剂盒为美国雅培产品,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各组Hcy含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标本均数采用t检验。

2 结 果

Hcy正常值为5~15μmol/L,脑梗死组Hcy浓度为(29125±8.36)μmol/L,对照组为(11.49±3.08)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37,P<0.01)。

3 讨 论

Hcy是腺苷蛋氨酸酶水解反应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浆含量甚微,当细胞Hcy代谢发生障碍时其浓度就会升高。在动脉血栓形成时,Hcy参与了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的内增殖及血凝状态改变等过程。

本实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是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的2.5倍,这与国内其他报道[1]很接近。Brattstrom 等[2]发现颈动脉狭窄、出血性及梗死性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王鸿雁等[3]研究Hcy与脑血管病发病类型的关系,结果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和上述学者的研究一致,这表明高Hcy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

Hcy升高导致脑梗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Hcy可促使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生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促进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加泡末细胞的形成,并可激活血小板,增加其黏附和聚集,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并有促进凝血和抑制抗凝的作用,从而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高Hcy血症形成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2个重要方面:一是营养因素,即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缺乏;另一个是遗传因素,与相关生物酶的基因缺陷有关[4]。就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而言,前一因素可能更为直接,更为重要。其致脑梗死的机制可能是:①氧化产生自由基,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毒性作用,促进动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sainuopu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浆中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浓度。 1.1试剂盒包装规格 试剂1:1×15ml,试剂2:1×5ml;试剂1:2×45ml,试剂2:2×15ml; 试剂1:2×300ml,试剂2:1×200ml。 校准品(选配,冻干品):4×0.5ml(四水平);4×1ml(四水平); 质控品(选配,冻干品):1×0.5ml;1×1ml; 稀释液(选配):1×4ml,2×4ml。 1.2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澄清液体;试剂2乳白色悬浊液。 校准品:冻干品,溶解后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质控品:冻干品,溶解后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稀释液:无色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37℃、60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2.0。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浓度为40mg/L样本时,吸光度变化的绝对值(|ΔA|)应在(0.01,0.5)范围内。 2.5 线性范围 在(2.5,80)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在(8,80)mg/L 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5%,(2.5,8] mg/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大于±1.2mg/L。 2.6 重复性

重复测试两份高低浓度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 回收试验:回收率应在85%~115%。 2.9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测定结果在靶值范围内。 2.10瓶间差(均一性) 校准品和质控品瓶间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 2.11含水量(冻干品) 校准品和质控品水分含量应不大于8%。 2.12 校准品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2.13稳定性 2.1 3.1复溶稳定性 校准品和质控品开瓶复溶后,复溶物在10℃~30℃室温密封避光保存,可以稳定4小时,在第5小时检测,校准品测量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应在±10%以内,质控品测量结果应在其靶值范围内;复溶物在2℃~8℃密封避光保存,可以稳定24小时,在第25小时检测,校准品测量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应在±10%以内,质控品测量结果应在其靶值范围内。 2.1 3.2效期稳定性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

Q:试分析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 答: 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凝血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即因子X被激活成因子Xa;2、凝血酶原在Xa、Ca2+、V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人体内的抗凝系统包括体液抗凝系统和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包括丝氨酸蛋白抑制物如抗凝血酶Ⅲ、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即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糖蛋白、蛋白质C系统以及肝素。细胞抗凝系统即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除此之外,正常血管的光滑的内皮和不断流动的血液以及血液中的纤维溶解系统也辅助构成了抗凝系统。 血凝过程中生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溶解,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种纤维蛋白被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纤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纤溶酶原在其激活物的作用下,激活形成纤溶酶;2、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三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共同为机体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理状态下,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并覆盖于血管内膜上,参与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同时抗凝系统使其不易造成凝血和形成血栓,纤溶系统又将其水解,使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中,机体既不易出血,又无血栓形成。当血管受损,一方面要求迅速凝血形成止血栓,以避免血液的流失;另一方面抗凝系统要使凝血反应局限在损伤部位,以保证全身血管内的液体状态。当组织损伤所形成的止血栓在完成使命之后,将由纤溶系统逐步溶解,以恢复血管的畅通,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若纤溶系统活动亢进,可因止血栓的提前溶解而有新的出血的倾向;如果纤溶系统活动低下,则不利于血管的再通,并可加重血栓。因此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机体,各自行驶正常的功能,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液体双试剂使用说明书

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分解产 物测定试剂 Reagent for P-FDP Test 版本号:YS2012-A01 编制日期:2012年1月 【预期用途】 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DP:Fibrin and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的含量。FDP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多种产物的总称,因为纤溶系统的亢进而增加,从而引起纤溶系统的异常,特别是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sseminated Intrava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诊断,病程观察中,成为重要检查项目之一。随着凝固纤溶系统与肾病的关联被关注,可检测作为肾小球局部的凝固纤溶动态指标的尿中FDP。现在应用于肾炎,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膀胱肿瘤,妊娠中毒症的诊断,病程观察,还用于对肾小球体内,下部尿路,流血中等反映凝固纤溶动态的检查。 【测定原理】 本品以乳胶凝集法为原理。样本中的FDP,可与附着在乳胶颗粒上的抗体产生抗原抗体的凝集反应,凝集反应产生的浊度的变化可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吸光度值,即可算出样本中FDP的含量。 【试剂成份】 组成规格比例主要组份 FDP试剂1:1 缓冲液、抗人FDP单克隆抗体胶乳颗粒 FDP校准品1ml(冻干) FDP、稳定剂,定值见瓶签 FDP质控品0.5ml(冻干) FDP、稳定剂,定值见瓶签 【试剂制备】 液体双试剂,可直接使用。 【稳定性和贮存】 本试剂在2~8℃避光条件下贮存(勿冷冻)可稳定至失效期;若试剂空白>1.5则视为失效。 【标本收集和处理】 新鲜血液9份体积与1份体积的0.11mol/L柠檬酸钠混合后,离心(3,000rpm,10~30分钟)后得到的上清可作为血浆样本使用。样本要采血后直接离心,当天进行检测。如当天不能检测的情况下,冷藏(2~10℃)可保存1天,冷冻(-80℃)可保存1个月。但是,解冻后的样本只限1次使用,不能反复冻溶。【操作参数】 【测定步骤】 空白管(B)校准管(S)样品管(U)蒸馏水(μL) 4 ― ― 校准液(μL)― 4 ― 样品(μL)― ― 4 试剂1(μL)100 100 100 混匀,37℃孵育3~5分钟 试剂2(μL)100 100 100 混匀,37℃孵育20秒后读取第一点吸光度,5分钟后读取第二点吸光度。将第二点吸光度减去第一点吸光度,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变化ΔA。【结果计算】 样本中FDP浓度(μg/mL)=×C S 式中:ΔA U样品管的吸光度变化 ΔA S校准管的吸光度变化 ΔA B空白管的吸光度变化 C S校准液中FDP的浓度 根据多点校准品浓度和对应吸光度变化值ΔA,采用多点非线性校准模式确定工作曲线,样本吸光度变化在工作曲线上相对应的浓度值即为测定浓度。 【校准】 请使用“yesen” FDP校准液。 【质量控制】 为确保测试质量,请使用“yesen”或其他商品化的定值控制血清与被测样本同时测试。控制血清给定的值必须经本方法确认。控制血清的使用可以检查仪器及试剂的性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包括仪器性能、温度控制、器皿的清洁和加样器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 1.本试剂仅用于科研、实验、技术支持,不直接用于临床诊断; 2.请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及粘膜,一旦接触,应即用水冲洗污染部位; 3.试剂体积和样本体积可因仪器要求不同,按比例增减,计算公式不变; 4.不同方法学试剂的质控结果之间会存在差异,使用时请确保质控选择与试剂的方法学保持一致; 5.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建议混用,如混用应重新校准。 6.试剂中含有动物源性物质“抗体”,来源于非疫区,并经检验检疫,不排除含有其他未知的传染性物质存在,因此在使用时应按传染性物质对待。 7.当样本中FDP的浓度超过100μg/mL时,应将样本稀释后再测,测得的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参考值(参考范围)】 <5μg/mL,建议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可取本区域内健康体检者样品进行测定,得FDP均值和标准差s, 以±1.96s即95%置信区间为参考范围。 【性能数据】 下面结果是用本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试获得的。 1.试剂空白吸光度≤1.5(570nm,37℃)。 2.分析灵敏度:当样品中FDP浓度为20μg/mL时,其吸光度A≥0.010。 3.测量精密度:重复性CV批内%≤8%、CV批间%≤15%; 4.准确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5%; 5.线性范围:2.5μg/mL~100μg/mL (r>0.99); 6.抗干扰性:当样品中TBIL≤342μmol/L、TG≤20mmol/L、TC≤20mmol/L、Hb≤ 5.0g/L时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 7.方法比对:用本试剂与进口相同方法的试剂分别测定100例样本中FDP含量,结果y=0.982x+0.052r=0.999。 【产品特点】 1.消浊配方设计,保证很好的抗干扰性。 2.采用高品质的单克隆抗体,与其它蛋白不发生交叉反应。 3.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4.配套校准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终点法反应时间:10分钟 主波长:570nm 副波长:无 样品量:4μL 试剂量:100μL/100μL 反应方向:正向定标方式:多点非线性元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话:(021)67827182 传真:(021)67827181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1852256.html, E-mail:yesenbio@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1852256.html, 技术支持与用户服务 E-mail:yesen20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1852256.html, yesen1998@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1852256.html, (中国) E-mail:yesen20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1852256.html, yesen20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1852256.html, (境外) 地址:上海市松江工业区泖亭路188弄财富兴园-国际企业公园5号103-3 ΔA U-ΔA B ΔA S-ΔA B x x

凝血过程和纤溶系统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用一个小撞针或注射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 eeding time)。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正常出血时间为1-3分钟。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即相应延长,这说明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血浆中一些蛋白质因子所完成的血液凝固过程也十分重要。凝血有缺陷时常可出血不止。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首先是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主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但持续时间很短。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接着,在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源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与此同时,血浆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漫延到这一局部以外。显然,生理止血主要由血小板和某些血浆成分共同完成。 一、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或血凝。

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源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血浆内具备了发生凝血的各种物质,所以将血液抽出放置于玻璃管内即可凝血。血浆内又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a nticoagulant)。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流动,除其他原因外,抗凝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又存在一些物质可使血纤维再分解,这些物质构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fibrinloytic system)。 在生理止血中,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相互配合,既有效地防止了失血,又保持了血管内血流畅通。 (一)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b lood clotting factors),其中已按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了号的有12种(表3-4)。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直接参与凝血过程。除因子Ⅳ与磷脂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而且因子Ⅱ、Ⅶ、Ⅸ、Ⅹ、Ⅺ、Ⅻ以及前激肽释放酶都是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都属于内切酶,即每一种酶只能水解某两种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因而不能将某一知肽链分解成很多氨基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说明书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1******* 【中文名称】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 【产品英文名称】 Human Fibrinogen, Freeze Dried 【生产企业】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功效主治】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 2.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 脏损伤;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化学成分】 主要组成成分:人纤维蛋白原。 【药理作用】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XIII)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时合用。 【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仅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反应者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禁忌症】 在严格控制适应症的情况下,无已知禁忌症。 【产品规格】 0.5g 【用法用量】 用法:使用前先将本品及灭菌注射用水预温至30~37℃,然后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置30~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制品全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以免蛋白变性)。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液器进行静

脉滴注。滴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 用量: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决定,一般首次给1~2g,如需要可 遵照医嘱继续给药。 【贮藏方法】 应严格保存于10℃以下避光干燥处。效期:在瓶签标明的有效期内使用。【注意事项】 1 本品专供静脉输注。 2 本品溶解后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少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 为此用于输注的输血器应带有滤网装置,但如发现有大量或大块不溶物 时,不可使用。 3 在寒冷季节溶解本品或制品刚从冷处取出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特别注 意先使制品和溶解液的温度升高到30~37℃,然后进行溶解。温度过低 往往会造成溶解困难并导致蛋白变性。 4 本品一旦溶解应尽快使用。 招商代理信息 药店名称药店地址药店联系方式更新时间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网友点评 查看更多评论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乳胶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sjwd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乳胶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 1.1包装规格 校准品(选配): 1.0mL×1;1.0mL×2;1.0mL×5 质控品(选配): 1.0mL×1;1.0mL×2;1.0mL×5 1.2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试剂1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试剂2为乳白色液体; 校准品、质控品为白色冻干品,复溶后为无色澄清液体; 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损。 2.2 装量 试剂液体成分的装量不少于瓶签标示量。 2.3 试剂空白

在546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8。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10mg/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0.002。 2.5 空白限 试剂盒的空白限≤0.2mg/L。 2.6 准确度 待检系统与比对系统测值的相关系数(r)不小于0.975; 在[1,14] mg/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1.68mg/L; 在(14,120]mg/L区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2%。 2.7 线性 2.7.1在[1,120]mg/L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 2.7.2在[1,14]mg/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1.68mg/L; 在(14,120]mg/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2%。 2.8 精密度 2.8.1 重复性 测试高、低两浓度样本,其结果的变异系数CV≤10%。 2.8.2 批间差 随机抽取三批试剂盒测试同一份样本,批间相对极差(R)≤10%。 2.8.3 瓶内均匀性 校准品、质控品的瓶内变异系数CV≤10%。 2.8.4 瓶间均匀性 校准品、质控品瓶间变异系数CV≤10%。 2.9质控品的赋值有效性 质控品检测结果应在其质控范围内。 2.10 校准品溯源性 按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物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及有关规定建立溯源性,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溯源至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并与已上市产品比对赋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着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发生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g/L的患者。 5.纤维蛋白原与血液流变学发现纤维蛋白原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小板聚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红细咆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因其

人纤维蛋白原

人纤维蛋白原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人纤维蛋白原 英文名称:Human Fibrinogen 【成份】 主要组成成分:人纤维蛋白原。 【适应症】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 2.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用法用量】 用法:使用前先将本品及灭菌注射用水预温至30~37℃,然后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置30~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制品全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以免蛋白变性)。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用量: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决定,一般首次给1~2g,如需要可遵照医嘱继续给药。 【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仅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反应者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禁忌】 在严格控制适应症的情况下,无已知禁忌症。 【注意事项】 1本品专供静脉输注。2本品溶解后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少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为此用于输注的输血器应带有滤网装置,但如发现有大量或大块不溶物时,不可使用。

3在寒冷季节溶解本品或制品刚从冷处取出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先使制品和溶解液的温度升高到30~37℃,然后进行溶解。温度过低往往会造成溶解困难并导致蛋白变性。4本品一旦溶解应尽快使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尚无研究资料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慎用,只有经过利弊权衡后认为患者确有必要使用时方可使用,并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 老人注意事项: 尚无研究资料 【药物相互作用】 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时合用。 【药理作用】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XIII)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贮藏】 应严格保存于10℃以下避光干燥处。效期:在瓶签标明的有效期内使用。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

纤维蛋白原(FIB)测试盒使用说明

纤维蛋白原(FIB)测试盒使用说明 货号:BC0050 试剂名称规格(200T)试剂主要成分 R1凝血酶试剂(液体)1ml×6瓶>100u/ml牛凝血酶,稳定剂适量,防腐剂适量。 R2纤维蛋白原标准品1ml×1瓶200~400mg/dL纤维蛋白原,缓冲液适量,稳定剂适量。R3咪唑缓冲液(IBS)75ml×2瓶 2.84×10-2M巴比妥钠,稳定剂适量。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凝固法为原理的各类半自动及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含量。 二、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2~8℃保存,未开封试剂有效期内稳定。 凝血酶试剂(液体):开封后2~8℃下可稳定1周。 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复溶后在2~8℃下可稳定4小时。缓冲液2~8℃保存。 三、操作过程: 1、检测前准备 凝血酶试剂:使用前轻摇颠倒混匀. 纤维蛋白原标准血浆:按标签要求用去离子水复溶。静置使其完全溶解,轻摇颠倒混匀。禁 用含防腐剂的水。 2、样本收集和处理: 新鲜静脉血与0.109gM的柠檬酸三钠按9:1(V/V)混合均匀,以3000rpm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血浆,在2~3小时内进行实验。 3、检测流程:

①、标准曲线制作:将复溶后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用缓冲液分别作1:5(100μl血浆+400μl缓冲液)、1:10、1:15、1:20、1:30稀释,取此不同浓度的标准血浆各200μl,37℃预温3分钟,然后分别加入凝血酶试剂100μl(不需预温),测定凝固时间。 ②、待测血浆用缓冲液作1:10稀释,取待测血浆200μl,37℃预温3分钟,加入凝血酶试剂100μl,测定凝固时间。 ③、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含量(mg/dL)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凝固时间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作出标准曲线,或把FIB的浓度与相应的凝固时间输入到血凝仪中。不同稀释度的标准血浆浓度计算:以测标本时1:10的稀释倍数与其它稀释倍数的比值作为稀释系数计算。以下为范例(FIB标准血浆浓度为312mg/dL): 参比品稀释倍数稀释系数FIB浓度(mg/dL)凝固时间(s) 1:510/5=2624××× 1:1010/10=1312××× 1:1510/15=0.67208××× 1:2010/20=0.5156××× 1:3010/30=0.33104××× 待测标本FIB含量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或将标准曲线输入半自动或全自动血凝仪,标本结果即自动报出。 如果凝固时间不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建议重新稀释病人血浆:凝固时间过长,可作1:5稀释后测定,结果乘以0.5;凝固时间过短,可作1:20稀释后测定,结果乘2。 四、测定原理: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过量凝血酶的作用下,它会由可溶的蛋白转变成不可溶的聚合物,从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

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发生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g/L的患者。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有哪些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有哪些 我们可能很多人对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还不是很了解,的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很少,自然就造成了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不太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关于我们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指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体了解一下,然后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可能很多人对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相关内容吧。 组成特性: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是一种丝氨酸 蛋白酶,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t-PA激活纤溶酶原,此过程主 要在纤维蛋白上进行。 (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u-PA由肾小管上 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U-PA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而不 需要纤维蛋白作为辅因子。

(3)纤溶酶原(PLG):PLG由肝脏合成,当血液凝固时,PLG大量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在t-PA或u-PA的作用下,被激活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4)纤溶酶(PL):PL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作用如下: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多种凝血因子Ⅴ、Ⅷ、Ⅹ、Ⅶ、Ⅺ、Ⅱ等;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水解补体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纤溶抑制物: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2] 和α2抗纤溶酶(α2-AP)。PAI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从而使其失活,同时激活PLG.主要有PAI-1和PAI-2两种形式。α2-AP由肝脏合成,作用机制:与PL以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PL活性;FⅩⅢ使α2-AP以共价键与纤维蛋白结合,减弱了纤维蛋白对PL作用的敏感性。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些相关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关于我们健康的小常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Clauss改进法)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Clauss改进法) 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1.通用名称: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 2.英文名称:FIB 包装规格 10×2ml,10×4ml,5×2ml,10×10ml 预期用途 本试剂盒用于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1)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常见于急性炎症、手术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症状。 2)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常见于先天性低(无)FIB血症、原/继发性纤溶、异常FIB血症、重度贫血等。 检验原理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过量凝血酶的作用下,会由可溶的蛋白转变成不可溶的聚合物,从而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血浆的凝固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成反比。 主要组成成份 咪唑缓冲液50mM 凝血酶36.68IU/ml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8℃可保存12个月,未开封试剂有效期内稳定。开封复溶后37℃下试剂可稳定7天。 适用仪器 适用于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仪,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 样本要求 新鲜静脉血与0.109M的柠檬酸钠按9:1混合均匀,以3000rpm离心15分钟(建议使用低温离心机),收集上层液体(血浆),在2小时内进行实验。如果样品2小时内不能检测,血浆应冻存。-20℃以下冷冻保存两周,-70℃以下冷冻可保存一个月。冻存的样品检测前必须37℃迅速解冻,不可反复冻融。 检验方法 1.定值血浆及样本稀释: 将复溶后的定值血浆用FIB缓冲液分别作1:5(100μl血浆+400μl缓冲液),1:10 1:15,1:20,1:30稀释,待测样本作1:10稀释。 2.操作步骤: 3.计算: 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参比血浆含量(mg/dl)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凝固时间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作出标准曲线,或把FIB的浓度与相应的凝固时间输入到血凝仪中。 不同稀释度的参比血浆浓度计算:以测标本时1:10的稀释倍数与其它稀释倍数的比值作为稀释系数计算。以下为范例(FIB标准血浆浓度为260mg/dL):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 一.【产品名称】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 二.【预期用途】 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 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 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 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 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 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 4.说明书:1份 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FIB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 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 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 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 1. 试剂重建与保存 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每瓶FIB定值血浆加入1.0ml蒸馏水,静置3分钟,轻摇复溶。 2. 半自动血凝仪、手工测定 (1)标准曲线制备 将复溶后的定值血浆用缓冲液分别作1:5(100ul血浆+400ul缓冲液)、1:10、1:15、1:20、 1:30稀释(有些型号的仪器血浆1:30稀释时可能测不出来,这时只需做1:5、1:10、1:15、1:20 四个点)。取不同稀释度定值血浆各200ul,37℃预温3分钟,然后分别加入凝血酶溶液100ul, 测定凝固时间(s)。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知识交流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 义)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 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 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 0/瓶,1. 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 ) —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 分子量340 , 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a、B、丫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a链与3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xm因子作用下,单体之

间以共价键相 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 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 3 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 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 ?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 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 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 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 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 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 ?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NS)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I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 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 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 ?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 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 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 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 ?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 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

PT衍生纤维蛋白原标准操作流程

PT衍生纤维蛋白原 标准操作流程 目录 1 目的 2 检测原理 3 产品信息 4 试剂准备 5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6 预防和警告 7 样本收集和准备 8 检测需要但试剂盒中未提供的耗材 9 质量控制 10 定标 11 定标方法 (如需要) 12 操作流程 13 结果 14 结果解释 15 参考范围 16 性能特征 17 参考文献 1 目的 此程序提供在ACL? 8000,ACL? 9000(软件版本2.0 - 2.6)仪器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衍生的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测指导。 2 测试原理 将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PT试剂)加入病人血浆中,激活外源凝血途径。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固体胶状物。纤维蛋白原可以借助凝固过程的相对的光散射值与定标曲线进行定量检测。 3 产品信息 下列任何产品均可用于该测试程序: 8 mL,P/N 20002900;和HemosIL 1) HemosIL? RecombiPlasTin ,, RecombiPlasTin,20 mL,P/N 20003000,包含冻干的试剂和液体的稀释剂。 2) HemosIL PT-Fibrinogen HS,8 mL,P/N 8468210,包含冻干的试剂。 3) HemosIL Calibration Plasma (P/N 20003700) :包含定值人血浆。 请参考试剂包装说明书以获得更多信息。

4 试剂准备 HemosIL RecombiPlasTin:复溶前,将试剂和稀释液放在 15-25?C 平衡至少15 分钟。 准确吸取定量的稀释液 ( 8 mL 或 20 mL) 到冻干试剂中。不可直接将稀释液倒入冻干的 RecombiPlasTin 试剂中。盖回盖子,轻轻混匀。15-25?C 放置15-20分钟,用前颠倒混匀。1 PT-Fibrinogen HS:用8.0 mL CLSI (原NCCLS) II 型或相同质量的去离子水复溶冻干内容物。盖回盖子,轻轻混匀。确保充分溶解。15-25?C 放置15-20分钟,用前颠倒混匀。不可用力振摇。 定标血浆: 用1.0 mL CLSI (原NCCLS) II 型或相同质量的去离子水复溶一瓶定标血浆。盖回盖子,轻轻混匀,确保充分溶解。15-25?C 放置30分钟,用前颠倒混匀。切勿用力振摇,防止产生气泡。 5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未开封的试剂和定标血浆可在2-8 o C稳定至试剂瓶上标注的有效期。 为了最佳试剂保存,建议不使用时,将试剂和定标血浆从仪器系统取出,使用原瓶,保存于2-8 o C。 复溶后稳定性 HemosIL RecombiPlasTin: 2-8°C稳定10天,15-25°C原瓶保稳定 5 天,或者15°C环境下,在ACL 8000-9000仪器上,使用含特氟纶包被的搅拌磁珠持续搅拌下稳定10天。 HemosIL PT-Fibrinogen HS: 2-8?C原瓶稳定3天,或者 15?C 持续搅拌在ACL 8000-9000仪器上稳定8小时。6 HemosIL?定标血浆:2-8?C原瓶稳定24 小时。 6 预防和警告 吞入有害 (R22)。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S 24/25)。不可倒入排水沟(S 29)。需穿着相应的防护服(S 36)。 HemosIL RecombiPlasTin缓冲液内所含的叠氮钠,在含铅的金属管中可能形成易爆的叠氮化物,请安全处理废弃物。 HemosIL 定标血浆: 此产品的耗材经FDA认证的检测方法检测,不含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抗HCV和抗 HIV抗体。应视作潜在传染原处理。 本产品仅用于体外诊断。 7 样本收集和准备 9份新鲜静脉血加入1份枸掾酸三钠抗凝剂中混匀。 有关样本采集,处理和贮存的详细说明请参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 (原 NCCLS) H21-A4 文件。 8 检测需要但试剂盒中未提供的耗材 以下耗材未包含在试剂盒内,但为检测所需,需要另外购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