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师大九年级 下 数学教案 章圆

华师大九年级 下 数学教案 章圆

华师大九年级 下 数学教案 章圆
华师大九年级 下 数学教案 章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概念,

2.让学生深刻认识圆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圆中的基本概念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等弧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圆是如何形成的

请同学们画一个圆,并从画圆的过程中阐述圆是如何形成的。如右图,线段OA 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

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说说你的方法。

由以上的画圆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思考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

而大小又是由谁决定的(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长度决定)

(二)问题:

据统计,某个学校的同学上学方式是,有50%的同学步行上学,有20%的同学坐公共汽车上学,其他方式上学的同学有30%,请你用扇形统计图反映这个学校学生的上学方式。

如图线段OA 、OB 、OC 都是圆的半径,线段AB 为直径,.这个以点O 为圆心的圆叫作“圆O ”,记为“⊙O ”。

线段AB 、BC 、AC 都是圆O 中的弦,曲线BC 、BAC 都是圆中的弧,分别记为BC ︵

、BAC ︵,其中像弧BC ︵

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 像弧BAC ︵.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AOB 、∠AOC 、∠BOC 就是圆心角。

结合上面的扇形统计图,进一步阐述圆心角、优弧、劣弧等圆中的基本元素。

三、课堂练习

1、直径是弦吗弦是直径吗

2、半圆是弧吗弧是半圆吗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而两段弧相等需要什么条件呢

4、比较右图中的三条弧,先估计它们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再用圆规验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5、说出上右图中的圆心角、优弧、劣弧。

6、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吗为什么

(四)课后小结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中的一些元素,同学应能从具体的图形中对这些元素加以识别。

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并能运用其特有的性质推出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2.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科学的方法。教学重点:由实验得到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要同学们画两个等圆,并把其中一个圆剪下,让两个圆的圆心重合,使得其中一个圆绕着圆心旋转,可以发现,两个圆都是互相重合的。如果沿着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折叠,圆在这条直线两旁的部分会完全重合。

由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对称中心是哪一点圆不仅是中

心对称圆形,而且还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二)实践与探索1

(1)、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AOB AOB ∠=∠,AB AB =,?

?AB AB =。 实质上,AOB ∠确定了扇形AOB 的大小,所以,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圆心角

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问题: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是否相等呢 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是否相等呢

(三)应用与拓展 思考:如图,在一个半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里,准备种植六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相等,请你帮助设计种植方案。

(2)如图,在⊙O 中,AC BC =,145∠=?,求2∠的度数。

(3)如图,在⊙O 中,AB ︵=AC ︵

,∠B =70°.求∠C 度数. (4)如图,AB 是直径,BC ︵=CD ︵=DE ︵

,∠BOC =40°,求∠AOE 的

度数

(四)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圆不仅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且还是轴对称图形,而由圆的对称性又得出许多圆的许多性质,即(1)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

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2)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

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3)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圆的对称性(2)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用它推导出垂径定理。

2.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科学的

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用它推导出垂径定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实验情境导入

2等分、4等分、8等分.

试一试

如图如果在图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CD 的弦AB ,垂足为P ,再将纸片沿着直径CD 对折,

比较AP 与PB 、AC ︵与CB ︵

,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应用与拓展

例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M 1、BC ︵

=1 cm ,AD ︵=4 cm ,那么BD ︵=______cm ,AC ︵

=_________cm ,⊙O 的周长为___________cm . 2、若CD=8,AB=10,则OM=

3、若BM=1,CD=8,则OC=

例2、如图已知以点O为公共圆心的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D(1)试说明线段AC与BD的大小关系。

(2)若AB=8,CD=4,求圆环的面积。

例3、在直径为10的圆柱形油桶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示,如果油面宽AB=8,那么油的最大深度是

(三)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

2.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

3.能应用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4.通过对圆心角和圆周角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猜想、论证,从而得到新知。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1、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

2、能应用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对圆心角和圆周角关系的探索,分类思想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下图,同学们能找到圆心角吗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顶点在圆心,两边与圆

相交的角叫做圆心角),今天我们要学习圆中的另一种特殊的角,它的名称叫做圆周角。

如下图,同学们能找到圆心角吗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顶点在圆心,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心角),今天我们要学习圆中的另一种特殊的角,它的名称叫做圆周角。

(二)实践与探索1:圆周角

究竟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呢像图(3)中的解就叫做圆周角,而图(2)、(4)、

(5)中的角都不是圆周角。同学们可以通过讨论归纳如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练习:试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圆周角。

(三)实践与探索2:

圆周角的度数

(一)探究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多少度而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否是直径

如图,线段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任意一点(除点A 、B ), 那 么,∠ACB 就是直径AB 所对的圆周角.想想看,∠ACB 会是怎么样的角为什么呢

启发学生用量角器量出ACB ∠的度数,而后让同学们再画几个直径AB 所对的 圆周角,并测量出它们的度数,通过测量,同学们感性认识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或直角),进而给出严谨的说明。

证明:因为OA =OB =OC ,所以△AOC 、△BOC 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OAC =∠OCA ,∠OBC =∠OCB . 又

∠OAC +∠OBC +∠ACB =180°,所以 ∠ACB =∠OCA +∠OCB =2

180ο

=90°.因此,不管点C 在⊙O 上何处(除点A 、B ),∠ACB 总等于90°,即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直角)。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

(二)探究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再变动点CAB 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 并且圆周角的度数恰

好为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由上述操作可以猜想:在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的任意一个圆周角的大小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O 和圆周角的顶点C ,这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 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

(2) 折痕在圆周角的内部,(3) 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

(三)应用与拓展

1、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吗为什么相等的圆周角所 对的弧相等吗,为什么

2、你能找出右图中相等的圆周角吗

3、这是一个圆形的零件,你能告诉我,它的圆心的位置吗你有

么简捷的办

1、 AB 是⊙O 的直径,∠A =80°.求∠ABC 的度数. 在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分别为(2x +100)°和(5x -30)°,

求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度数.

(四)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同探究了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

28.1.10 图

28.1.12

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由这个结论进一步得到: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直角)。90°(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等结论,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记住这些知识,并能做到灵活应用他们解决相关问题。

课后作业:课本43页习题6、7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

1.了解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能够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能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求出特殊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3.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重点:用数量关系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外接圆,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半径。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过奥运会的射击比赛吗射击的靶子是由许多圆

组成的,射击的成绩是由击中靶子不同位置所决定的;右图是

一位运动员射击10发子弹在靶上留下的痕迹。你知道这个运

动员的成绩吗请同学们算一算。(击中最里面的圆的成绩为10环,依次为9、8、…、1环)

这一现象体现了平面上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课题。

(二)实践与探索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知道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若点在圆上,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若点在圆外,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若点在圆内,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如图,设⊙O 的半径为r ,A 点在圆内,B 点在圆上,C 点在圆外,那OA <r , OB =r , OC >r .反过来也成立,即

若点A 在⊙O

OA r

<

若点A 在⊙O

OA r =

若点A 在⊙O OA r >

思考与练习

1、⊙O 的半径5r cm =,圆心O 到直线的AB 距离3d OD cm ==。在直线AB 上有P 、Q 、R 三点,且有4PD cm =,4QD cm >,4RD cm <。P 、Q 、R 三点对于⊙O 的位置各是怎么样的

2、Rt ABC V 中,90C ∠=?,CD AB ⊥,13AB =,5AC =,对C 点为圆心,

6013为半径的圆与点A 、B 、D 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三)实践与探索2: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问题与思考:平面上有一点A ,经过A 点的圆有几个圆心在哪里平面上有两点

A 、

B ,经过A 、B 点的圆有几个圆心在哪里平面上有三点A 、B 、

C ,经过A 、B 、C 三点的圆有几个圆心在哪里。

从以上的图形可以看到,经过平面上一点的圆有无数个,这些圆的圆心分

图28.2.1

布在整个平面;经过平面上两点的圆也有无数个,这些圆的圆心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A 、B 、C 三点能否画圆呢同学们想一想,画圆的要素是什么(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定其加以和半径。

如图,如果A 、B 、C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A 、B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

心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而经过B 、C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这两条垂直平分线一定相交,设交点为O ,则OA =OB =OC ,于是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便可画出经过A 、B 、C 三点的圆.

思考:如果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能画出经过三点的圆吗为什么

即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也就是说,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

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思考:随意画出四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否一定可以画一个圆经过这四点请举例说明。

(四)应用与拓展

例1、如图,已知Rt ABC V 中,90C ∠=?,若5AC cm =, 12BC cm =,求ΔABC 的外接圆半径。 解:略

例2、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边长为6cm ,求它的外接圆半径。

解:略

例3、如图,等腰ABC V 中,13AB AC cm ==,10BC cm =,求ABC V 外接圆的半径。 例1C

B

A

(四)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量关系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求解了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在求解等腰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时,运用了方程的思想,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种方法,领会其思想。

课后作业:习题1、2、3、4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数量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重点用数量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数量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用移动的观点认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同学们也许看过海上日出,如右图中,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它和海平面就有右图中的三种位置关系。

2、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

(二)实验与探究1:

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以上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只有以下三种,如下图所示: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离相切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如果一条直线与一

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交割线.

如何用数量来体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呢

如上图,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

如何用数量来体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呢

如上图,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从图中可以看出:

若d直线l与⊙O相离;

若d直线l与⊙O相切;

若d r

<直线l与⊙O相交;

所以,若要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进行比较大小,由比较的结果得出结论。

(三)应用与拓展

练习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厘米,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是:

(1)4厘米;(2)5厘米;(3)6厘米.

直线l和圆分别有几个公共点分别说出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

练习2、已知圆的半径等于10厘米,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练习3、如果⊙O的直径为10厘米,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为10厘米,那么⊙O 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例1、RtΔABC中,∠C=900,AC=3,BC=4,CM⊥AB于M,以C为圆心,CM为半径作⊙C,则点A、B、C、AB的中点E与⊙C的位置关系分别是、、、。解略

(四)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我们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应该用数量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体现,即上面讲解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进行比较大小,从而断定是哪种关系。

若d r

>直线l与⊙O相离;

若d r

=直线l与⊙O相切;

若d r

<直线l与⊙O相交;

习题5、6、7

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切线的识别方法,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切线识别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切线的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方法的理解及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情境导入:1、复习、回顾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请学生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判断的过程,提问:你是怎样判断出图中的直线和圆相切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出问题:如何界定直线与圆是否只有一个公共点教师指出,根据切线的定义可以识别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定义识别很不方便,为此我们还要学习识别切线的其它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与探索1:圆的切线的判断方法1、由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把上节课所学的切线的定义作为识别切线的方法1——定义法: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当然,我们还可以由上节课所学的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

=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以此作来判断直线与圆是否相切,即:当d r

为识别切线的方法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实验:作⊙O 的半径OA ,过A 作l ⊥OA 可以发现:(1)直线l 经过半径OA 的

外端点A ;(2)直线l 垂直于半径OA .这样我们就

得到了从位置上来判断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3——

位置关系法: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

线

是圆的切线.

三、课堂练习

思考:现在,任意给定一个圆,你能不能作出圆的切线应该如何作 请学生回顾作图过程,切线l 是如何作出来的它满足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总结出: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请学生继续思考:这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 (学生画出反例图)

(图1) (图2) 图(3)

图(1)中直线l 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 图(2)中直线l 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 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方法3实际上是从前一节所讲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时直线和圆相切”这个结论直接得出来的,只是为了便于应用把它改写成“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这种形式.

(四)应用与拓展: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A ,并且AB =OA ,OBA=45,直线AB 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

例2、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BAD=B=30,边BD交圆于点D.BD是⊙O的切线吗为什么

分析:欲证BD是⊙O的切线,由于BD过圆上点D,若连结OD,则BD过半径OD 的外端,因此只需证明BD⊥OD,因OA=OD,BAD=B,易证BD⊥OD.

教师板演,给出解答过程及格式.

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4

(四)课后小结识别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有三种方法:

(1)根据切线定义判定,即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定,即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来判定,即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说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常常需要作辅助线,如果已知直线过圆上某一点,则作出过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即可(如例2).

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发现、掌握切线长定理,并初步长定理,并初步学会应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从三角形纸片中剪出最大圆的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能用内心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画法和内心的性质。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心及其半径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圆的切线具有什么性质(经

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

的半径。)

你能说明以下这个问题如右图所示,PA 是

BAC ∠的平分线,AB 是⊙O 的切线,切点E ,那么AC 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

(二)实践与探索 问题1、从圆外一点可以作

圆的几条切线请同学们画一画。

2、请问:这一点与切点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3、切线长的定义是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使同学们得出以下的结论: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

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拓展与应用 例:右图,PA 、PB 是,切点分别是A 、B ,直线EF 也是⊙O 的切线,切点为P ,交PA 、PB 为E 、F 点,已知12PA cm =,70P ∠=?,

(1)求PEF V 的周长;(2)求EOF ∠的度数。

解:(1)连结PA 、PB 、EF 是⊙O 的切线

所以PA PB =,EA EQ =,FQ FB =

所以PEF V 的周长24OE EP PF FB PA PB cm =+++=+= (2)因为PA 、PB 、EF 是⊙O 的切线

所以PA OA ⊥,PB OB ⊥,EF OQ ⊥

F B

图23.2.11

AEO QEO

∠=∠,QFO BFO

∠=∠

所以180110

AOB P

∠=?-∠=?,

1

55

2

EOF AOB

∠=∠=?

(四)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定义,掌握用数量关系来识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用数量关系识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数量关系识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圆与圆有不同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吗我们如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呢这些问题待学习完这节课后就可以得到解决。

(二)实践与探索: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圆,把一枚硬币当作另一个圆,纸上移动这枚硬币,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和公共点的个数。

外离,(2)、(3)又叫做内含。(3)

中两圆的圆心相同,这两个圆还可

以叫做同心圆。如果两个圆只有一

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

外切,(5)又叫做内切。如果两个图23.2.14

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三)实践与探索:用数量关系识别两圆的位置关系思考: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d为9,你能确定他们的位置关系吗若圆心距d分别为8、6、4、2、1、0时,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

利用以上的思考题让同学们画图或想象,概括出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具有什么关系。

(1)两圆外离d R r

?>+;

(2)两圆外切d R r

?=+;

(3)两圆外离R r d R r

?-<<+;

(4)两圆外离d R r

?=-;

(5)两圆外离0d R r

?≤<-;

为了使学生对两圆的位置关系用数量关系体现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牢的记忆,教师可有以下数轴的形式让学生加以理解。

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要牢牢抓住两个特殊点,即外切和内切两点,当圆心距刚好等于两圆的半径和时,两圆外切,等于两圆的半径差时,两圆内切。若圆心距处于半径和与半径差之间时,两圆相交,大于两圆半径和时,两圆外离,小于两圆半径差时

(四)应用与拓展例1、已知⊙A、⊙B相切,圆心距为10 cm,其中⊙A 的半径为4 cm,求⊙B的半径。

分析:两圆相切,有可能两圆外切,也有可能两圆内切,所以⊙B的半径就有两种情况。

解设⊙B的半径为R.

(1) 如果两圆外切,那么d =10=4+R ,R =6.

(2) 如果两圆内切,那么d =|R -4|=10,R =-6(舍去),R =14.

所以⊙B 的半径为6 cm 或14 cm

例2、两圆的半径的比为2:3,内切时的圆心距等于8cm ,那么这两圆相交

时圆心距的范围是多少

解:设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2r ,则另一个圆的半径为3r 因为内切时圆心距等于8所以328r r -=所以8r =当两圆相交时,圆心距的取值范围是840()d cm << (五)课后小结 就好象识别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这节课我们同样也用数量关系来体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识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关系式比较多,也难于忘记,如果同学们能够掌握老师上课时讲的用数轴来体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起来就会更深刻,记忆也会更容易。

课后作业:习题8、9

课后小记:

教学目标 认识扇形,会计算弧长和扇形的面积,通过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发现与

推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问题获得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准确计算弧长和扇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运用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比较复杂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探究1:弧长公式 °.你能求出这段铁轨的长度吗(取)我们容易看出这段铁轨是圆周长的41,所以铁轨的长度 l ≈

4

10032??=(米).

图23.3.1

问题:上面求的是9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若圆心角为n ?,如何计算它所对的弧长呢

请同学们计算半径为3cm ,圆心角分别为180?、90?、45?、1?、n ?所对的弧长。 等待同学们计算完毕,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出弧长公式(这里关键是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进而求出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弧长的计算公式为

练习:已知圆弧的半径为50厘米,圆心角为60°,求此圆弧的长度。

(二)

情境与探究2:扇形的面积。 如图,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

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问:右图中扇形有几个

同求弧长的思维一样,要求扇形的面积,应思考圆心角为1?的扇形面积圆

面积的几分之几进而求出圆心角n 的扇形面积。

如果设圆心角是n °的扇形面积为S ,圆的半径为r ,那么扇

的面积为 lr r r n r n S 2121803602=?==ππ. 因此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3602r n S π= 或lr S 21=

练习:1、如果扇形的圆心角是230°,那么这个扇形的面积等于这个扇形所在圆的面积的____________;

2、扇形的面积是它所在圆的面积的32

,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 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华师版七年级上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时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学生练习:(1)P4: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学生练习:(1)完成铺地毯的米数的计算。 二、激发训练: 课作业: P6,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三、作业巩固: 练习册: 第2课时 第二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正数、负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31,5 12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 和零下5°C ;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 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 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 表示为10°C ,零下 5°C 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九年级英语下·RJ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Language Goal 【语言目标】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 Knowledge Goals 【知识目标】 Key Words drive,friendship,king,power,banker,pale,queen,examine,nor,palace,wealth,grey,lemon,uncomfortable,weight,shoulder,goal,coach,kick,courage,pull,nod,agreement,disappoint Key Phrases would rather,drive sb.crazy/mad,the more…the more…,be friends with sb.,leave out,call in,neither…nor…,to start with,let…down,kick sb.off,be hard on sb.,rather than,pull together Key Sentences 1.The loud music makes me nervous. 2.Sad movies don't make John cry. 3.Money and fame don't always make people happy. 4.She said that the sad movie made her feel like crying. Key Grammar Learn to use “make+sb.+infinitive without to; make+sb.+adj.” 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1.Develop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s. 2.Learn to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 by using “make sb.do sth.” and “make sb. adj.”. Moral Goals With the help of this unit's study,students should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 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

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 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 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 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 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 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 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数轴(1) §2.2数轴(2) §2.3绝对值(1) §2.3绝对值(2) §2.4有理数的加法(1) §2.4有理数的加法(2) §2.4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有理数的乘法(1) §2.4有理数的乘法(2) §2.9有理数的除法 §2.10有理数的乘方(1) §2.10有理数的乘方(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有理数复习课 §3.1代数式 §3.2列代数式 §3.3代数式求值 §3.4去括号(一) §3.4去括号(2) §4.1线段、射线、直线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4.4角的比较 §4.5平行 §4.6垂直 §4.7有趣的七巧板 §5.1一元一次方程(1) §5.1一元一次方程(2) §5.1一元一次方程(3) §5.1一元一次方程(4) §5.1一元一次方程(5) §5.1一元一次方程(6) §5.1一元一次方程(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习(1) §复习(2) §复习(3) 第十四课时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华师大九年级(上)教案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全)

25.1 测量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基础上掌握测量。 2、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教学过程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5.1.1 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试一试 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练习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习题25.1 1.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的高度,在离该建筑底部30.0米处,目测其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目高1.5米.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该建筑的高度.(精确到0.1米) (第1题) (第3题) 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3.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 小结与作业: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数轴( 1) §2.2 数轴( 2) §2.3 绝对值( 1) §2.3 绝对值( 2) §2.4 有理数的加法(1) §2.4 有理数的加法(2) §2.4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 有理数的乘法(1) §2.4 有理数的乘法(2)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 有理数复习课 §3.1 代数式 §3.2 列代数式 §3.3 代数式求值 §3.4 去括号 (一 ) §3.4 去括号 (2)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5.1 一元一次方程(1) §5.1 一元一次方程(2) §5.1 一元一次方程(3) §5.1 一元一次方程(4) §5.1 一元一次方程(5) §5.1 一元一次方程(6) §5.1 一元一次方程(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 1) §复( 2) §复( 3) 第十四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数是从需要中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3.初步会用正数表示具有相反意的量; 4.在数概念的形成程中,培养学生的察、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点 数的意.数的意. 四、教学手段 代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式教学 六、教学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构提出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研究数的学.在我一起来回一下,小学里已学 哪些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指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三:自然数 (正整数 )、分数和零 (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都是由于需要而生的. 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用到整数1, 2,?? 4.87、?? 了表示“没有人” 、“没有羊”、??,我要用到0. 但在生活中,有多量不能用上述所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共同研究形成正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5℃,最低温度是零下 5℃.要表示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 学的数,都作 5℃,就不能把它区清楚.它是具有相反意的两个量. 生活中,像的相反意的量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峰高于海平面8848 米,吐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 和“低于”其意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是相反的. 同学能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提出:怎区相反意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学生回答、、充. 教小:同学成了明家.甲同学,用不同色来区分,比如,色5℃表示零下 5℃,黑色 5℃表示零上5℃;乙同学,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采用不同的色来区 分,古叫做“正算黑,算赤”.如今种方法在的候使用.所“赤字”,就是

最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本学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期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学习及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进入初三以来,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讨论,我们初三数学组 感到压力很大。从、考成绩来看,和兄弟学校差不多,高分可能偏多,但其中应有不少水分,不能光看数据;二是随着知识的深入,临近毕业,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坚持不住,成绩出现很大的滑坡,这些都为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上学期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等,这都是这学期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个阶段 新课教学共分两章。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 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 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分为三 节,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的基础知识;视图、三视图等概念,课题学 习:制作立体模型。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七年级备课组:李军田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二、新授 问题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9 场,得17 分。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 2 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这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也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请同学们选一种方法试一试。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学生尝试设勇士队胜了x 场,平了y 场。 让学生在空格中填人数字或式子:(略)(见教科书) 那么根据填表结果可知

x十y=7 ① 3x+y=17 ② 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这里的x、y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胜与平的场数和是7场;另一个是这些场次的得分一共是17分,也就是说,两个未知数x、y 必须同时满足方程①、②。因此,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并写成 x+y = 7 ① 3x+y=17 ② 上面,列出的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不同,每个方程都有两个未知数,并 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①、②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 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用算术方法或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求得勇士队胜了 5 场,平了 2 场,即x=5, y = 2 这里的x = 5,与y=2既满足方程①即5十2 = 7 又满足方程②,即3X 5十2= 17 我们就说x= 5 与y= 2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巩固练习 1 .教科书第25 页问题2。 2.补充练习。 四、小结 1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 五、作业教科书第26 页习题7.1 全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华师大九年级下数学教案章圆(20210217203527)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概念, 2.让学生深刻认识圆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圆中的基本概念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等弧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圆是如何形成的? 请同学们画一个圆,并从画圆的过程中阐述圆是如何形成的。如右图,线段OA 绕着它 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说说你的方法。由以上的画圆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思考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而大小又是由谁决定的?(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长度决定) (二)问题:据统计,某个学校的同学上学方式是,有50% 的同学步行上学,有20% 的同学坐公共汽车 上学,其他方式上学的同学有30% ,请你用扇形统计图反映这个学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如图28.1.2线, 段OA、OB、OC 都是圆的半径,线段AB 为直径,.这个以点O 为圆

心的圆 叫作“圆O”,记为“⊙ O” 线段AB、BC、AC 都是圆O 中的弦,曲线BC、BAC 都是圆中的弧,分别记为BC、BAC, 其中像弧B︵C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像弧BAC.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AOB、∠AOC、∠BOC 就是圆心角。结合上面的扇形统计图,进一步阐述圆心角、优弧、劣弧等圆中的基本元素。 三、课堂练习 1、直径是弦吗?弦是直径吗? 2、半圆是弧吗?弧是半圆吗?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而两段弧相等需要什么条件呢? 4、比较右图中的三条弧,先估计它们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再用圆规验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5、说出上右图中的圆心角、优弧、劣弧。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集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数轴(1) §2.2数轴(2) §2.3绝对值(1) §2.3绝对值(2) §2.4有理数的加法(1) §2.4有理数的加法(2) §2.4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有理数的乘法(1) §2.4有理数的乘法(2) §2.9有理数的除法 §2.10有理数的乘方(1) §2.10有理数的乘方(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有理数复习课 §3.1代数式 §3.2列代数式 §3.3代数式求值 §3.4去括号(一) §3.4去括号(2) §4.1线段、射线、直线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4.4角的比较 §4.5平行 §4.6垂直 §4.7有趣的七巧板 §5.1一元一次方程(1) §5.1一元一次方程(2) §5.1一元一次方程(3) §5.1一元一次方程(4) §5.1一元一次方程(5) §5.1一元一次方程(6) §5.1一元一次方程(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习(1) §复习(2) §复习(3) 第十四课时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

最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Language Goal 【语言目标】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 Knowledge Goals 【知识目标】 Key Words drive,friendship,king,power,banker,pale,queen,examine,nor,palace,wealth,grey,lemon,uncomfortable,weight,shoulder,goal,coach,kick,courage,pull, nod,agreement,disappoint Key Phrases would rather,drive sb.crazy/mad,the more…the more…,be friends with sb.,leave out,call in,neither…nor…,to start with,let…down,kick sb.off,be hard on sb.,rather than,pull together Key Sentences 1.The loud music makes me nervous. 2.Sad movies don't make John cry. 3.Money and fame don't always make people happy. 4.She said that the sad movie made her feel like crying. Key Grammar Learn to use “make+sb.+infinitive without to;make +sb.+adj.” 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1.Develop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s. 2.Learn to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 by using “make sb.do sth.”and “make sb. adj.”. Moral Goals 【情感目标】With the help of this unit's study,students should know that things affect our feelings.We should treat it correctly

(92页精品)华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上)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 根据问题给出概念, 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 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 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 a 等于0, 它表示零的平方根, 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 a 没有意义. 二、概括: 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 也就是说,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它的平方 等于a .即有: (1) a ≥0(a ≥0); (2)2 )(a =a (a ≥0). 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 a 中, 字母a 必须满足a ≥0, 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 二次根式 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 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 即x ≥1. 所以, 当x ≥1时, 二次根式 1-x 有意义. 思考: 2 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 如2, -2, 3, -3, ……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 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 a a =2; 当a <0时, 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 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 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 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 下列各式有意义. (1) x 43-; (2) 23-x ; (3)2 ) 3(-x ; (4) x x 3443-+- 五、 拓展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 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 3.了解尝试、代人法寻找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 ;2、列方程。难点:1、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开场白 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 2、配合教师学习 3、总结,布置预习和练习 3、记录相关内容和任务一、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 3 四、试一试,找出方程的解。 五、本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列方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未知量;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还学习了通过尝试、代入寻找方程的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要记住如何尝试以及如何代入。

(2)看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x 。 (3)找出相等关系。 (4)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华师七下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4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 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课堂教学试验 1、观察试验,分析结果 2、讲解移项知识 2、学习 3、讲解未知数系数化1 3、学习 4、布置练习 4、练习 5 6 五、本课小结

最新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全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下册 授课班级:教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调查、参观、讨论等活动,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有关蛋白质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四、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堂导入:牛奶、大豆中主要含什么营养物质?你还知道哪些营养素? 新授内容: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六大营养 素:、、、、、。 一、蛋白质(由元素组成) 1.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造机体、修复组织。蛋白质是 由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人每天需摄取 g 蛋白质,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约的能量;血液中的 是氧气和二样化碳的载体。 2.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等。 3.煤气中毒原因是血红蛋白与结合,一旦结合便不容易分离,且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香烟烟气中的有毒气体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