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

验报告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1 引言

实验逻辑

此次实验是根据短时记忆是以听觉编码为主的原理,该原理可以得出如果字母发音不同,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的推论。那么该实验就是要通过同时控制字母形状和发音形成的三个实验水平a1、a2、a3(其中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实验旨在通过三个不同水平下的比较,探索视觉编码是否存在短时记忆中。

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视觉编码存在短时记忆中。若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正常。那么可以得到,短时记忆存在听觉编码。因此在字母形状不同发音相同、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

实验预期

被试在不同刺激条件a1、a2、a3下(a1字母形状名称均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a3字母形状和名称都不同)的反应时存在差异。

2.方法

被试:五人一组,互为主被试,共85名被试。

实验材料:JGW—B型心理实验台的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1个,练习卡片3张(DD、Dd、DG),实验卡片16张(见下表),注视点卡片1张。

实验设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实验程序:

统计方法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 结果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

在字母形状和发音都相同、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和字母形状和发音都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N=3)

条件M(SD)min max

形状和发音都相

同(a1)

形状不同但发音

相同(a2)

形状和发音都不

同(a3)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

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F(2)=,P=0);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分析发现:a1≠a2,a1≠a3,a2≠a3,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

4 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假设得到了验证。在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与(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被试反应时差异显着。这个结果表明,在字母形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字母发音的不同会影响到被试反应时的结果,即短时记忆存在记忆的声音编码,这一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的设计是比较合理。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与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条件下被试反应时差异显着,这表明,在字母发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字母形状的不同也会影响被试反应时的结果,即短时记忆存在记忆的视觉编码。

5 结论

本次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_1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605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Short term memory experiment report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T检验: 四、讨论 1、短时记忆的容量并不完全是处于7?2个单位中,有部分被试的数据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被试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 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 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1.题目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2.引言 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 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 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 3.3实验程序: 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 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 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 间隔(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 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 间隔 (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97.86 91.88 90.38 500 98.08 92.95 89.53 2000 98.08 92.74 90.60 表a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 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b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洪杰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0803班,2008105020313) 摘要:本实验基于Posner的经典实验,他通过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证实:至少在部分时间里,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是以视觉编码的。通过测定我院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72名大学生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情况,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结论,同时掌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内设计)。结果再次证实了已有的经典结论,同时对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进行了讨论,并发现当卡片上呈现写法和发音都相同、写法不同但发音相同、写法和发音都不同这三个水平的刺激时反应时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听觉编码视觉编码注意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内设计反应时差异 1、引言 自1974年Baddeley 和Hitch 提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概念以来,人们对于短时记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短时记忆研究不再局限于记忆广度的测量,而不断提出新的课题,相应地也发展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现在而言,人们对其的研究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与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储存即为短时记忆信息编码问题。所谓编码(encoding)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code)。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究竟是以何种形式的代码加以储存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极大兴趣。上世纪60年代,Conrad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证明了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表征的,即存在听觉编码。但70年代Posner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本实验基于Posner的经典实验,他通过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证实:至少在部分时间里,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是以视觉编码的。通过测定我院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72名大学生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情况,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结论,同时掌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内设计)。 2、方法 2.1 被试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08级(0803班、0806班)共72名本科在校大二学生,5人一小组,互为主被试。 2.2 实验设计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0093364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个人信息===== 编号:20093364 性别:男年龄:21 姓名:柏雪峰学历:出生日期:1990-07-02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1-10-17 13:08:47 =====结果图片===== =====结果分数=====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550(100.00%) 692( 91.67%) 774(100.00%) 500ms 492(100.00%) 623(100.00%) 568(100.00%) 2000ms 638(100.00%) 587( 83.33%) 553(100.00%) ------------------------------------------------------------ =====备注===== 测验耗时:383秒 [参数表] 准备时间(毫秒)=1000 休息时间(秒)=30 字母字体大小=48 第一个字母=A 第二个字母=B =====详细反应===== 字母间隔种类音判断结果反应时 A--A 0 1 同同正确 572

A--A 2000 1 同同正确 537 A--A 0 1 同同正确 506 A--A 500 1 同同正确 563 A--A 2000 1 同同正确 472 B--B 0 1 同同正确 539 B--B 500 1 同同正确 333 B--B 2000 1 同同正确 734 B--B 0 1 同同正确 604 B--B 500 1 同同正确 399 B--B 2000 1 同同正确 603 A--a 0 2 同同正确 800 A--a 500 2 同同正确 563 A--a 2000 2 同同正确 635 A--a 0 2 同同正确 1243 A--a 500 2 同同正确 498 A--a 2000 2 同同正确 537 B--b 0 2 同同正确 572 B--b 500 2 同同正确 563 B--b 2000 2 同异错误 471 B--b 0 2 同同正确 537 B--b 500 2 同同正确 531 B--b 2000 2 同异错误 537 A--B 0 3 异异正确 735 A--B 500 3 异异正确 432 A--B 2000 3 异异正确 308 B--A 0 3 异异正确 571 B--A 500 3 异异正确 432 B--A 2000 3 异异正确 341 A--b 0 3 异异正确 670 A--b 500 3 异异正确 431 A--b 2000 3 异异正确 734 B--a 0 3 异异正确 703 B--a 500 3 异异正确 530 B--a 2000 3 异异正确 701 A--A 500 1 同同正确 431 A--A 2000 1 同同正确 767 A--A 0 1 同同正确 407 A--A 500 1 同同正确 432 A--A 2000 1 同同正确 734 A--A 0 1 同同正确 670 B--B 500 1 同同正确 594 B--B 2000 1 同同正确 799 B--B 0 1 同同正确 538 B--B 500 1 同同正确 792 B--B 2000 1 同同正确 537 B--B 0 1 同同正确 507 A--a 500 2 同同正确 596 A--a 2000 2 同同正确 440 A--a 0 2 同同正确 704 A--a 500 2 同同正确 661 A--a 2000 2 同同正确 603 A--a 0 2 同同正确 572 B--b 500 2 同同正确 464 B--b 2000 2 同同正确 504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记忆的加工水平 减法反应时实验 1、目的:检验短时记忆是否存在视觉编码 2、材料:4对字母:AA Aa BB Bb,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的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 键盘 3、过程: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50ms和100m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50s,最后12张间隔100m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50ms→100m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100ms→0s→50ms的顺序。 4、设计: 自变量:字母对的类型(AA BB Aa Bb)呈现时间的长短(0s 50ms 100ms) 因变量:判断的正确率以及辨别所需的时间 5、结果: =====结果数据=====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650(100.00%) 716(100.00%) 768( 91.67%) 50ms 489(100.00%) 621(100.00%) 760(100.00%) 100ms 476(100.00%) 708(100.00%) 696( 91.67%) ------------------------------------------------------------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1 引言 实验逻辑 此次实验是根据短时记忆是以听觉编码为主的原理,该原理可以得出如果字母发音不同,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的推论。那么该实验就是要通过同时控制字母形状和发音形成的三个实验水平a1、a2、a3(其中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实验旨在通过三个不同水平下的比较,探索视觉编码是否存在短时记忆中。 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视觉编码存在短时记忆中。若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正常。那么可以得到,短时记忆存在听觉编码。因此在字母形状不同发音相同、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 实验预期 被试在不同刺激条件a1、a2、a3下(a1字母形状名称均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a3字母形状和名称都不同)的反应时存在差异。 2.方法 被试:五人一组,互为主被试,共85名被试。 实验材料:JGW—B型心理实验台的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1个,练习卡片3张(DD、Dd、DG),实验卡片16张(见下表),注视点卡片1张。 实验设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实验程序: 统计方法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 结果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 在字母形状和发音都相同、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和字母形状和发音都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N=3) 条件M(SD)min max 形状和发音都相 同(a1) 形状不同但发音 相同(a2)

形状和发音都不 同(a3)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 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F(2)=,P=0);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分析发现:a1≠a2,a1≠a3,a2≠a3,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 4 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假设得到了验证。在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与(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被试反应时差异显着。这个结果表明,在字母形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字母发音的不同会影响到被试反应时的结果,即短时记忆存在记忆的声音编码,这一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的设计是比较合理。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与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条件下被试反应时差异显着,这表明,在字母发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字母形状的不同也会影响被试反应时的结果,即短时记忆存在记忆的视觉编码。 5 结论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摘要:本实验基本上是在重复验证波斯纳的实验,但增加了音异形异这一自变 量,而且两字母间隔的时间也改为0毫秒,500毫秒和2000毫秒。实验结果: (1)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反应时长短的顺序如下: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2)三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3)被试的反应时间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速度音同形异时最快,音异形异时最慢。 关键词: 短时记忆减数法视觉编码听觉编码 一. 导言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反应时: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自爱时间上进行的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因此不同的的心理操作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减数法: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短时记忆不但有听觉编码,还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本实验主要讨论的是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波斯纳(1967,1969)用减法反应时,字母匹配任务研究了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实验是让被试辨认两个字母是否相同。两个字母都用大写体,如A、A,叫做等同辨认;两个字母一个用大写体,一个用小写体,如A、a,叫做同称辨认(辨认前告诉被试不管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结果表明,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而

数字110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

数字110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数字编码记忆法 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而数字编码在记忆术中无处不见,我们离不开数字正如记忆离不开数字编码是一样的道理。数字编码记忆法作为记忆法的入门基础知识,是学习记忆法的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其实,记忆法是一门很宽容的学科,他没有固定的答案,他要的是你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拘一格的图案,只要你能联想到的,就是可以的。对于一个数字的记忆,你可以从形状、读音、特殊意义等方面入手去联想,下面来看看yinbaban小编结合自身所学给你举例讲解数字1-10的编码记忆法运用吧。 数字1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 数字1有很多种联想,比如: 数字1从读音上“yi”可以联想到衣服; 数字1从形状上可以联想到铅笔,树; 数字1从称谓上可以联想到姨,医生等; 数字1还可以联想到意、妖、遇等。 数字2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 数字2有很多种联想,比如: 数字2从读音上“er”可以联想到鹅、饿、儿子、耳; 数字2从形状上可以联想到鸭子; 数字2特殊意义上可以联想到双、对、俩; 数字3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

数字3有很多种联想,比如: 数字3从读音“san”可以联想到伞、山、散 数字3从字形上可以联想到耳朵,m,商店、闪电 数字4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 数字4有很多种联想,比如: 数字4从读音“si”可以联想到寺庙、死人、逝世、世界 数字4从形状上可以联想到帆船、汽车、红旗 数字5的编码记忆法图解实例讲解 数字5有很多种联想,比如: 数字5从读音“wu”可以联想到五角星,五星红旗,污、误会,舞女 数字5从字形可以联想到钩子,秤砣 数字5从谐音可以联想到母亲、虎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李璐 201021078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本次实验通过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测得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掌握减法反应时方法,从而证实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关键词: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视觉编码 1 引言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同时,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安排两个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

主。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方法与程序 2.1 被试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 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键盘。 2.3 实验程序 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 ,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 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 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 “屏幕上将出现两个字母,要求你使用一号反应盒比较两个英文字母是否相同,同时记录你的 反应时。两个英文字母可能同时呈现,也可能相继呈现。如果你觉得这两个字母的写法和发音都相

短时记忆的视觉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摘要实验选取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名同学为被试进行实验,实验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它们音同形同或音同形异,或音异形异,表现为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实验结果是音同形异的反应时随着间隔时间的增长而减小。音同形同的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反应时视觉编码听觉编码短时记忆 1 引言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认知心理学中,减法反应时既应用与研究某一信息加工阶段和特征,也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对错误回忆的分析,最初研究者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信息加工和表征的,即有听觉编码。但是70年代波斯纳等(posner)的实验却表明,这种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他保持一个短时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Posner等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说明,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各连续的阶段,这在认知心理学上是个重大的发现。 就记忆系统来说,所谓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化,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之为代码。短时记忆中的听觉代码显得十分突出。对此,conrad(1963,1964)对人的回忆错误作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感觉记忆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都属于感觉编码,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带有各自的感觉通道的特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他已排除刺激的的某些物理特性和信息,以视觉信息短时存储,在转换为听觉信息存储,之后再变为长时记忆。除了感觉编码外还存在语义编码,是一种与意义相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1290080101班全体同学,共50名被试,年龄范围19-24,平均数 21.9 ,标准差 0.92 2.2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使用上海心仪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试验材料为应为字母大写A、B和小写a、b的不同组合,其中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36次(72次则重复呈现2次) 2.3 试验程序 登录并打开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指导语”界面。 指导语如下:这是一个比较字母异同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屏幕将呈现多组大小写字母。每组一对,可能同时呈现,也可能先后呈现,请你使用一号反应盒对呈现的组字母进行判断,判断的原则如下: 形状相同或形状不同读音相同,按“+”号键; 如果形状和读音都不相同,则按下“-”号键,速度越快越好。 实验开始后屏幕每次呈现两个字母,有三种形式,同时呈现(无延迟)、一个字母比另一个字母延迟0.5秒后呈现,一个字母比另个字母延迟秒后呈现,三中形式随机呈现试验结束后,数据自动保存。 3 结果 表一描述统计量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报告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数字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2.进一步熟悉JPEG编码与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的原理及含义; 3.掌握编程实现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及JPEG编码的方法; 4.对重建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基本概念及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 zev编码。(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JBIG,,JPEG,MPEG等技术标准。 2、JPEG 压缩编码原理 JPEG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其中包含两种压缩算法(DCT和DPCM),并考虑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在量化和无损压缩编码方面综合权衡,达到较大的压缩比(25:1以上)。JPEG既适用于灰度图像也适用于彩色图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式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JPEG 的压缩编码大致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于尧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模仿Sternberg(1966)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经典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本实验选取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三年级学生89人作为被试,在心理学部机房利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3.2中“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程序完成实验。实验为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按记忆集大小共六种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在特定时间识记,之后再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程序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在不同水平下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记忆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没有影响;反应类型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显著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并不是系列全扫描,也不是Stermberg假设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提取方式。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1 前言 Atkinson和Shiffrin(1968)提出了记忆系统的多存储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将记忆看作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且这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储存量、保持时间、储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几十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郭秀艳,2004),是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王甦、汪圣安,2006)。不论是何种记忆系统,其信息的提取方式都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记忆的最终目标是信息的提取利用。在越来越奉行效率至上的近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更是始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即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记忆实验的再认方法,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效果和思考该实验在广告效果研究的运用及意义。各个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各个被试的再认正确率。记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系统,再认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此次实验结果根据不同被试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比较三种材料的不同效果,分析说明其差异的原因,并且分析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然后用本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 关键词:短时记忆记忆再认记忆差异 一、前言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 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并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间实验法——加因素法。其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可加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米勒(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1738344.htm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1.简介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同时,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安排两个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方法与程序 2.1 被试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 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键盘。 2.3 实验程序 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3.结果 3.1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ms)的描述统计结果及判断正确率(%)情况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556(100.00%) 600(100.00%) 627( 91.67%) 500ms 505( 91.67%) 575(100.00%) 631( 75.00%)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对本班同学对不同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材料的不同对被试的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影响。 2.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材料、字母、数字 1 问题提出 1. 1 文献综述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保持时间为5秒~2 分钟。20世纪50年代 Peterson等人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是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会议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预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时会议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中去。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康拉德(Conrad,1964)在回忆辅音字母的研究中,证实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Posner(1969)通过实验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在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既要验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平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假设

是:如果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则它们属于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则他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G.A. Mi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 研究短时记忆方法有:顺序再现法,自由再现法,再认法,再学法,提示法等。不同会议方法的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结果可以用保持量和正确回忆百分数来反映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正确率。采用顺序再现法计算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保持量=最后全对的容量(M次)+∑Ni/3 (M为该容量的字符数;N为该容量三组材料中正确的组数,M=1~M,i=1~N。) 短时记忆保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 组块的长度。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组块作为一个记忆单元,其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单组块没有意义或与人的经验不匹配时,组块的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2) 实验材料的性质。不同的实验材料,如数字、字母、词、句子、图片等,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回忆方法。采用的回忆方法不同,测得的短时记忆保持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再认法要比再现法的回忆效果好,自由再现法要比顺序再现法的回忆效果要好,自由再现法要比顺序再现法的回忆效果要好。 (4) 延迟回忆的时间。一般延迟回忆的时间越长,回忆起来的刺激数目就越少。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实验编号:2013.2.8.3 2013学年第2学期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 实验组别: 实验者:李德輝10120320139 其他成员: 实验时间:

摘要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等多种观点。减数法是反应时研究的传统方法,应用于当代认知心理学中为探明认知加工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波斯纳(Posner,1967,1969)将减数法应用于短时记忆编码的研究中,以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的字母对为实验材料,让被试做出同/异判断,分析其反应时,得出某些情境中短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规律:先形成视觉编码,再转化成听觉编码。本实验将对该经典实验进行重复验证,并对实验中减数法原理的运用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减数法延迟时间 1 引言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它建立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储存,否则就会遗忘。 短时记忆的刺激编码方式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关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四种观点:一、信息的编码是一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人们在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时是根据刺激信息的名称进行编码,如果名称相同和意义相同,就作出相同判断,并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二、信息编码根据外形轮廓进行,即视觉编码。如果信息的外形轮廓相同,无论其形状、大小或其他物理特征是否相同,都会作出相同的判断。三、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即根据刺激的语义特征进行编码。四、短时记忆中同时存在上述三种或两种编码过程。 康拉德(R.Conrad,1963,1964)以发音相似的一系列字母为材料,要求被试进行回忆,发现被试对发音相似的字母产生的听觉混淆多于发音不同的字母,占总错误的80%。并据此认为短时记忆的编码具有听觉性质。之后,威克尔格伦(Wichelgren,1965)用数字和字母混合进行实验,也证明了短时记忆中存在听觉编码。但这些研究未能排除语义编码在刺激编码中的作用。考夫曼和威尔逊(Kaufuman & Wilson)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对猴子进行的图形识别实验(Kaufuman & Wilson,1971)证明猴子进行短时记忆时,只能对刺激进行视觉编码。波斯纳等(Posner,1967,1969)的实验表明,至少在部分时间内,短时记忆的信息是以视觉编码形式进行的。短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