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风险导向审计答案

7-风险导向审计答案

7-风险导向审计答案
7-风险导向审计答案

专题六、七风险导向审计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1】对华兴公司的风险评估

一、案例分析目的

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资料,熟悉风险评估的流程,掌握如何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应对评估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案例资料

华兴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华兴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华兴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06年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华兴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注册会计师A和B负债审计华兴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华兴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2007 2006 年份

产品

项目C产品D产品C产品D产品

产成品2000 1800 2500 0

存货跌价准备0 0

主营业务收入18500 8000 20000 0

主营业务成本17000 5600 16800 0

销售费用-运输费1200 1150

利息支出300 25

减:利息资本化250 25

净利息支出50 0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华兴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华兴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华兴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华兴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华兴公司财务总监已为华兴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被华兴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华兴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以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华兴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华兴公司于20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售价下调了8%~10%。另外,华兴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8年全面扩大20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华兴公司于20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华兴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华兴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的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5、2007年度华兴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例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产品上升了3%。

6、除了于2006年12月借入的2年期、年利率为6%的银行存款5000万元外,华兴公司没有其他借款。上述长期借款专门用于扩建现有的一条生产线,以满足D产品的生产需要。该生产线总投资6500万元,2006年12月开工,2007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有关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仓库人员在系统中根据经销商部门批准的客户订单生产连续编号的发货单,并在将产品交运输商发运后,将发货单设置为“已执行”状态并提交结算部门。结算部门根据系统中的“已执行”发货单记录、订单及相关客户基础资料,在系统中生成并打印销售发票,系统在月末根据发货单和发票信息自动汇总主营业务收入,并据此过入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帐薄。

2、每月末,系统自动匹配发货单、订单、发票和入账的主营业务收入,并可以生成一个专门报告反映未匹配项目的清单。系统授权可以生成和阅读该报告的人员是华兴公司销售部经理和总经理。

三、案例分析

1、针对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华兴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果认为属于认定层次,请指出相关事项与何种交易或账户的何种认定相关。

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存在理由风险层次与何种交易或账

户何种认定有关

1 是公司销售目标增长率明

显大于行业平均增长

率,且管理层实行年薪

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

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

下浮动。容易导致多计

销售收入。认定层次主营业务收入

(发生认定)

应收账款(存在

认定)

2 是关键人员变动,人员流

动频繁以及会计人员工

作期短缺乏经验,容易

导致重大错报。

报表层次

3 是C产品在2007年销售毛

利为8.1%,在2007年4

月下调10%后,c产品的

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

本,可能高估c的存货认定层次存货(计价认定)

资产减值损失

(发生认定)

成本。

4 是2010年运输单价上涨,

且销售收入增长,而运

输费变化不大。可能高

估了收入或者低估了运

费。认定层次销售费用和应付

账款(完整性认

定)

营业收入和应收

账款(完整性认

定)

5 否

6 是资本化的利息应该是7

个月的,但是计了10个

月。导致固定资产成本

高估,2007年财务费用

低估。认定层次固定资产(计价)

财务费用(完整

性认定)

2、针对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有关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请逐项指出上述控制与何种交易或账户的何种认定相关。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判断上述控制在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请分别予以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提出改进建议。

事项何种交易或账

户的何种认定

缺陷理由建议

1 营业收入、应

收账款(存在/

发生)应收账款赊销的审批控

制没有形成;没有根据商

品价目表开发票

赊销要经过专门

部门的审批,开

票要结合商品价

目表

设立专门的赊销

审批部门,结算

部门开发票时要

结合价目表确定

售价的合理性在

开具发票

2 营业收入、应

收账款(完整

性/发生)会计部门人员没有生成

和阅读专门报告的权限

如果会计部门人

员不拥有生成和

阅读报告的权

限,则无法及时

识别可能存在的

差异并及时的进

行账务处理

建议给会计部门

人员授权,给予

其生成和阅读专

门报告的权限

3、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判断华兴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对防止或发现已发

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否有效果。如果有效果,请指出控制与识别的认定层

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对应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针对资料一的第1、3项,资料二的第(1)、(2)两项能够防止和发现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自动化系统自动登记收入账可以降低收入高估的错报风险,同时结合月末的检查程序可降低

低估收入的风险。

针对资料一的第4项,资料二的第(2)项可以防止和发现重大错报风险。通过发货单订单发票等的核对,可以发现运费的计算是否准确,一次降低错报风险。

针对资料一的第6项,资料二的第(1)、(2)两项无效,因为其主要是针对收入问题。

4、结合本案例讨论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5、结合本案例讨论针对识别出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应

对。

采取检查有关明细账,及发货单、订单等手段,必要时要进行函证。

【案例2】对华兴玩具公司特殊风险的评估

一、案例分析目的

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资料,熟悉舞弊风险评估的流程,掌握如何通过风险评估识别特殊风险,如何应对评估出来的特殊风险。

二、案例资料

华兴玩具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多年来,这家公司的经营非常成功,利润稳定增长。但在2006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生产线的扩张,华兴玩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出现了问题。当2007年玩具业的销售遭受重大损失时,华兴玩具公司发现遭受到威胁,除非可以筹集到额外资金,否则公司将面临资金周转的危机,并可能拖欠债务。

华兴玩具公司管理当局认为,如果2007年财务报表上能够显示公司利润在以前年度的基础上仍有所增长,就能够有办法筹集到资金。为了达到利润增长的目的,华兴玩具公司的财务主管伙同主管市场的副总,编制了一组12月份的销售数据,仅12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公司对外发运了超过1800万元的玩具,并编制了配套的原始凭证:订货单、发货单、提货单和销售发票。客户是真实的,但销售和发运均为虚假。在华兴公司管理当局创造利润的不懈努力下,华兴玩具公司2007年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出稳定增长的财务状况。

三、案例分析

1、在本案例的风险评估中,审计人员应当发现哪些预警信号?什么程序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这些预警信号?

审计人员应当发现的预警信号有:①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出现问题,如果 2007年玩具业的销售遭受重大损失时,公司将面临资金周转的危机,并可能拖欠债务。②2007年度利润表中仅12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公司就对外发运了1800万元的玩具。

注册会计师实施下列风险程序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这些预警信号: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②执行分析程序;③观察和检查,如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追踪交易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2.结合本案例,分析审计人员会根据什么特征公司存在的特殊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多项错报)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是否属于特别风险。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①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②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③交易的复杂程度;④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交易;⑤财务信息计量的主管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⑥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过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3、针对审计人员识别出的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决策下一步的审计程序?

特别风险通常与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相关。与重大非常规交易或判断事项相关的风险很少受到日常控制的约束,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针对该特别风险设计和实施了控制。①如果管理层未能实施控制以恰当的应对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认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并考虑对风险评估的影响。②如果确定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并信赖其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不应依赖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而应在本期审计中测试这些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并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④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性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结合本案例,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中应当从哪些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才能不被报表的假象所蒙蔽。

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才能不被报表的假象所蒙蔽:①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②被审计单位的性质;③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⑤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5.结合本案例,思考能够引发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压力有哪些。

内部:与薪酬挂钩的利润指标,管理人员的升迁压力。

外部:筹资压力,偿债压力。

6、结合本案例,思考如果注册会计师已经识别出财务报表层次存在重大错报,在整体审计策略上应采取什么措施。

1.应该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l)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被审计单位不可预期;(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2.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一百条指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相应地,本准则第六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控制环境的缺陷通常会削

弱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2)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通常会削弱其他控制要素的作用,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信赖内部控制,而主要依赖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3)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主要是指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别及组合,比如原先可能主要限于检查某项资产的账面记录或相关文件,而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后可能意味着更加重视实地检查该项资产。(4)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例如扩大样本规模,或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

【案例3】A公司审计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公司情况

A公司是一家2000年上市的家电生产企业,聘用B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年度财务报表。上市后,A公司开始相继涉足新能源、海洋生物、金融投资、房地产等与其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业务领域。上市五年后,A公司多元化的经营效果不佳,各种矛盾开始集中显现。

20X6年度,A公司出现以下情况:一方面,A公司的资金周转陷入危机,截止20X6年年末,控股股东A集团占用A公司及其子公司资金近20亿元。另一方面,A公司的主营业务出现滑坡,20x6年度和20x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下降21%和44%,在20x6年度,公司首次出现上市后亏损,亏损额为7300万元。20x7年度,公司的主营业务继续巨额亏损。面对大股东占款和经营亏损的双重危机,A公司于20x7年12月通过两笔股权转让交易确认了2亿元的股权转让收益,使当年净利润达到1000万元。

第一笔股权转让交易是A公司向其控股股东转让全资子公司的股权。A公司于20x7年12月将其持有的全资子公司C公司的股权,以13600万元的评估价值向其控股股东A集团转让,并将转让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2500万元确认为股权转让收益。

第二笔股权转让交易是A公司将其与子公司联合成立的另一家子公司的股权进行转让。A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D公司于20x7年11月30日共同出资设立子公司E公司,注册资本为17300万元,其中A公司以其拥有的一座大厦资产出资,评估作价12110万元,占E公司注册资本的70%,D公司以货币资金5190万元出资,占E公司注册资本的30%。20x7年12月,A公司及其子公司D公司将持有的E公司的全部股权以评估价值35600万元转让给某非关联单位,共确认股权转让收益18300万元。

(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

对于第一笔股权转让交易,注册会计师实施了以下审计程序并获取了相关审计证据:

1、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关于转让C公司股权的董事会决议;

2、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与A集团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但缺少协议签署日期和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3、获取并检查了A集团上报地方国资委的《关于A集团与上市公司对部分子公司股权进行转让的请示》(请示落款20x8年3月2日);

4、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关于转让C公司股权的记账凭证及账务处理(转让C公司股权的交易形成了对A集团的其他应收款);

5、A公司出于转让C公司股权之目的,于20x7年11月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对C公司20x7年1~10月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B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涉及的主要事项包括:(1)C公司短期借款已逾期,但未预提可能负担的银行罚息;(2)

C公司20x7年8月份前基本出于停产状态,对厂房、设备及原材料等未进行减值测试;(3)C公司预付、应收款项中预付及应收五岳集团款项90900万元,由于A集团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正常归还,对于其可收回金额无法确定。

对于第二笔股权转让交易,注册会计师实施了以下审计程序并获取了相关审计证据:

1、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关于设立E公司和出售该股权的董事会决议(在20x7年12月8日的董事会决议中,A公司同时作出了两项决议,一是设立E公司;二是出售E公司股权);

2、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与D公司签订的关于成立E公司的协议;

3、获取并检查了E公司的法人营业执照;

4、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D公司与受让单位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

5、获取并检查了评估机构为转让E公司股权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6、获取并检查了A公司设立及转让E公司股权的记账凭证及账务处理。

基于上述审计程序和相关证据,注册会计师认可了A公司在两笔股权转让交易中确认的股权转让收益,并对A公司20x7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思考题

1、关于股权转让收益的确认,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如何规范的?请选取确认了重大股权转让收益的若干上市公司,了解其股权转让的交易背景和会计处理。

1.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1.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日的确定:

确定购买日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权转移的时点。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当结合合并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时,一般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形成购买日。有关的条件包括:

(1)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企业合并一般涉及的交易规模较大,无论是合并当期还是合并以后期间,均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在能够对企业合并进行确认,形成实质性的交易前,该交易或事项应经过企业的内部权力机构批准,如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其内部权力机构一般指股东大会

(2)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购并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是对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之一。

(3)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作为购买方,其通过企业合并无论是取得对被购买方的股权还是取得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能够形成与取得股权或净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一般需办理相关的财产权交接手续,从而从法律上保障有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

4、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三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

础,担忧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第四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五条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六条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处置下,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5.财税[2002]191号

5.1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5.2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6、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

2、对于第一笔股权转让交易,在实施的审计程序以及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中,你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存在哪些不足或不当之处?

(1) 协议如果要具备法律效力,通常需要双方签字、盖章,并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但该协议中并无签署日期和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很可能意味着该协议是一个没有生效的协议,从而能否作为适当的审计证据,需要引起关注。

(2) 在A集团上报地方国资委的请示中,落款日期为20×8年3月2日,而A公司于20×7年12月已确认了该笔股权转让收益。这意味着股权转让交易的完成和相应收益的确认时间存在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说明,C公司的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并存在诸多潜亏因素没有在账面体现,该股权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中进行溢价转让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实际交易中,A公司以评估价值向A集团转让C公司股权,获取了2500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对该股权转让价格的公允性,有必要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获取与确定交易价格有关的评估报告,并评价有关评估报告的适当性)。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五条和第十条规定,合并日或购买日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生产经营决策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日期。因此,确定股权是否出售的关键是判断控制权是否转移。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当结合合并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企业合并准则应用指南指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通常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一是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通过;二是企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批准;三是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四是合并方或购买方已支付了合并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五是台并方或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由于A公司转让C公司股权应收取的价款在20×7年底尚未流人企业(形成了其他应收款),且欠款单位又是以前年度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控股股东,对欠款单位是否有能力支付购买价款,应当引起关注。因此将购买日确认在20×7年度,并据此确认股权转让收益,公司做法不恰当。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1)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

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会计审计>> 审计>> 论文正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作者:王秀丽发布时间:2006-12-13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内容提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和区别,并对现阶段我国实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模式;适用性分析 随着国内外重大审计失败事件的不断发生,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审计职业界和学者的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4年10月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如果审计风险准则一旦正式生效,将使我国的审计风险准则与国际接轨,并引导中国注册会计师实务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因此,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解以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审计方法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审计发展的早期,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目的是为了促使受托责任人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审计方式是详细审计。审计的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是对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accountingnumber-basedauditapproach)。二是从1950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审计方法重点在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环节,注册会计师通常将其涉及交易和账户余额作为审计的重点,甚至进行详细审计;对于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环节,通常将其涉及的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抽样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费用。从方法论的角度,这种审计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system-basedauditap proach)。三是1970年代以后,由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显露缺陷,一种新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逐渐兴起,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risk-orientedauditap proach)。 回顾审计方法的发展历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了作为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

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识别与对策论文

分类号: F239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识别与对策 作者姓名:xxxx 学号:xxxx 系(院)、专业: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xxx 指导教师职称: xxxx 2015年5月27日

Classification Number:F239 2015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Title: Risk oriented audit audit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Name:xxx Number:xxx Department、specialty:Economic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utor name:xxxx Tutor title:xxxx May27,2015

摘要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审计方法落后,弊端层出不穷,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很大困扰,加大了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它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风险导向审计下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发现风险导向审计的不足,进而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等相关概念;分析了审计江铃汽车公司过程中风险识别评估时出现的问题,剖析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在风险导向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改善对策,以期为行业风险评估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中主营营业收入审计存在问题及审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196358.html,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中主营营业收入审计存在问题及审计方法 作者:魏巍 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01期 摘要:在活跃的市场经济中,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架构不合理、虚构财务信息等问题,加大了审计风险。传统的审计方法也逐渐转变为以风险为导向审的计方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 关键词:风险导向;营业收入;审计问题;审计方法 一、风险导向审计中主营营业收入审计存在问题 (一)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 企业为了满足当期的营业收入、利润的需要,可能会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这种情况是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规定的相关要求,常见的情况包括:提前或推后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篡改发货记录、发票信息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商品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提前确认收入;成本无法可靠计计量提前确认收入;防止后期利润下滑延迟确认收入等。《企业所得税》从税法的角度上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条件,并不以开具发票作为收入的实现。 (二)未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工程建设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在实际运用时该方法的可操纵性非常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完工百分比法的计算规则,但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存在低估成本、高估收入的情况,或是虚构成本的发生、或是人为调整完工百分比等问题。 (三)具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 重大不确定性的销售包括:具有质保期的商品销售、附有售后回购、售后回租条件的商品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买方可能存在拒付货款的情况等,由于无法同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对此种具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销售不应该确认收入。但是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对上述交易进行确认收入的的情况,虚增收入,操纵利润。 (四)签订虚假合同,操纵营业收入 企业与第三方签订虚假合同,伪造生产记录、发货记录和发票,虚增收入。或是企业(包含母子公司)与第三方签订合同,产品销售后,确认收入,而第三方与子公司再次签订合同,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1)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能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但并不能从总量上减少审计成本。 (三)缺乏相应的审计准则支持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其中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漏报。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在审计实践中,由于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三、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审计规范体系进一步修订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

风险导向审计思路

分析导向审计思路 分析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取证模式,与原有的三种取证模式(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相比,克服了它们的共同缺陷,即从“部分→整体”收集证据的模式,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能较好地保证审计质量,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因此,探讨分析导向审计的取证原理,对于指导我们的审计实务具有重大意义。 一、分析导向审计模式与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的比较 (一)分析导向审计模式与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都有固定的取证模式: 1、账目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按照会计处理相同或相反的循序依次审查会计资料,特点是审计直接针对会计处理的结果是否可靠进行实质性测试,而不考虑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2、制度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特点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符合性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一般来说,应将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下所产生的会计数据作为审计重点。 3、风险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了解内部控制结构→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风险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比,在术语上,内部控制制度变为内部控制结构,符合性测试变为控制测试,这一改变,不仅是术语上的改变,而且应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风险基础审计下,对内部控制结构的了解及控制测试的目的不再是确定审计重点,而是根据了解、测试的结果,评价控制风险的高低,据此进一步确定构成会计报表的具体项目的检查风险的高低,从而确定对该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所需的证据数量。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归纳出原三种取证模式的共同点是从构成被审计内容的个体出发,根据对个体的审查结果对被审计内容的整体表述意见,采取的是从“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因此,其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审计的个体数量的多少成正比,一般来说,审计的个体数量越多,审计结论越可靠。在现代审计中,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审查的个体的增多,为确保审计质量,该模式下审计界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审查较少的个体数量,既能减轻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又能确保审计质量。在这一需求的带动下,审计取证模式由审查全部个体模式(账目基础审计)发展为抽查部分个体模式(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在抽查部分个体的情况下,由于只审查了部分业务,虽然减轻了审计工作量,降低了审计成本,但未查部分是否存在错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使得根据部分业务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所做出的审计结论产生了不确定性,因而也就引发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是引发审计诉讼爆炸的技术原因。 (二)与原三种取证模式相比,分析导向审计不具有固定的取证模式,它是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1 风险导向审存在的问题 1.1 审计实施主体存在的问题 1.1.1 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工作重心前移,在审计工作的前半部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和关注的程度都较其他模式有所加大,从收集审计证据、分析企业资料本文由收集整理到评估量化风险,都要消耗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这就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时间成本;另外工作量的加大,必然会导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这也会使审计成本大幅增加。 1.1.2 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问题。注册会计师除了要精通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财税法规外,还需要掌握经济分析、行业分析、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不强,许多的注册会计师都不能熟练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并不具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的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多知识多元化的需求。 1.2 审计实施客体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层面来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呈现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小事务所偏多、大事务所偏小,无论从收费水平和利润方面来看都远远低于国际性的大事务所。这就导致众多的事务所陷入一个不注重审计质量,追求短期利益的怪圈。此外,从客户层面看来,我国很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使得风险评估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

1.3 审计手段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审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便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而受制于开发能力或建立数据库的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评估的要求,导致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数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评估不够全面,评估结果不够准确。 1.4 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以2006年颁布的新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要求为基础,重新制定了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仍然习惯沿用传统的账项审计方法履行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基本只存在于形式,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底稿的填制,无法准确鉴别出风险点。相应的,各级复核对于风险评估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风险评估的质量控制缺乏必要的监控,使得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操作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变成一纸空文。 2 推进风险导向审计的措施 2.1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2.1.1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应在新审计准则的指导下,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强化质量控制制度,从承接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都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同时,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监管也非常重要,在事务所内

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评估 审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风险评估程序、控制 测试、实质性程序,其中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前提,通过风险评估来确 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 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根据新的审计准则,总体审计风险包括重大 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有的重 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企业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的缺陷及具体认定本身固有缺陷也会 造成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的最根本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审计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的设计也从企业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上来实行设计。会计报 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和相关经营风险的副产品,①其审计风 险=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二)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 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确定。 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可能 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产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 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环境。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 织结构不恰当或存有缺陷,就有可能造成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3.经营活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会产生经营风险,而多数经营风 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对 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 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以及为实现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关 键经营流程。 4.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 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歪曲 财务报表。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因素包括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趋势、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能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差错和舞弊,如果内部控制不利,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 性就会大大增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审计风险的评估 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 下面的审计风险评估中,我们采用了因素分析法、①审计风险模型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 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 的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传统的风险评估注重于对账户余额和交易 层次风险的评估,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是从经营风险的评估入手,评估企业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当前审计人员的一般做法是: 在各种情况都比较好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水平应该高于50%;反之,如果有某种迹象表明有可能存有重大错误,就应该将企业经营风险定 为非常高的水平,甚至100%。评估企业经营风险的3个具体步骤如下:需要考虑企业经营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指标;各要素 所占的权重以及各要素本身风险值的大小;最后将各要素风险值与其权 重加权平均计算出企业经营风险值。即企业经营风险=∑xiyi/∑Pyi,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

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能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但并不能

(风险管理)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再认识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再认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1 现代风险导向对审计观念的指导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复杂系统的突变行为和复杂特征的研究,不能降低为研究各个组成部分。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总体研究判断,采用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很可能使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判断。研究一个复杂系统的特征,应从这一组织的基本原理入手--它的组成部分是如何整合在一起并协调成为一个整体。从这一观点分析,要研究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企业,就应研究使企业取得成功的系统状况。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经营风险替代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事实上是以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取代简化主义认知模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 战略管理理论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上的指导 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普遍运用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创造了条件。首先,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从会计报表审计的角度看,一个缺乏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将缺乏持续性,从而产生较高的审计风险。其次,战略管理通过行业组织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目标、战略,再以价值链和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与能力来分析相关的内部环节,使得会计报表审计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入手,再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环节联系起来,有一个可以实施的框架。最后,从企业的战略入手,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使得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判断与管理层对企业的印象保持一致,从而增加会计报表审计的价值,扩大审计人员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 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的认识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 其需具备创新性和继承性。一种审计方法的创新,必须从方法论的角度修改旧的审计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这一方法更科学、更有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性则体现在它对传统的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等基本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的保留,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排斥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等基本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这一认知模式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愈来愈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处理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对会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源头因素--即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才能控制住会计报表风险。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法论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它使得审计人员从战略系统观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测试、评价和决策,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考察,并通过对企业保持和加强其在这一广泛经济体系中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战略及其恰当性的分析评价,对审计取证的重点、范围、目标和程序予以指导,从而系统地改进了审计方法在新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审计理论与实务界就已经认识到“自下而上”、“由点到面”这一审计思路的缺陷。因此,审计理论与实务开始强调专业判断和理解企业经营环境的作用。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一) 伴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审计失败屡屡爆发。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发现舞弊的能力,中注协根据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发展,结合我国国情,修订了审计风险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施行。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有效地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的审计方法。又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risk-basedstrategic-systemsauditapproach)。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调整。 20世纪50年代末期,“风险”的概念开始与审计程序的设计联系起来。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使用。该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用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以制度测试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问题,而且有助于引导审计人员将审计资源投入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地方,以达到审计资源的最优分配。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即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risk-orientedauditapproach),由于其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被称作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由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局限;审计失败和诉讼案件频繁发生,对审计职业形象的损害;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提供的重要启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由于传统审计方法不但在效果上(主要表现在揭露舞弊的能力)有缺陷,在效率上同样存在严重缺陷。对于审计资源的分配上经常是面面俱到,难以突出重点,从而造成了审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为缩小审计期望差,也为提高审计的功效,审计实务界(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探索新的审计方法。2000年7至8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和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联合成立了“风险分析联合项目组”(JointRiskAssessmentTaskForce),对新的审计方法进行研究,并于2002年底修改了相关审计准则,以适应新的审计方法的需要,从而确立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与地位。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一个要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risksofsignificantmisstatementaccountingstatements),简称ROSM,然后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进行审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是否实施审计程序,何时实施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转而将审计资源投向控制测试(如果必要)和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而仅从较低层面上评估风险,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也就是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但企业是整个社会经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侯俊志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 内外主要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目标、实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一、引言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主要集中于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于如何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实践性资料并不多见。而要将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贯彻到内部审计全过程,就必须在如何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二、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内外运用情况研究 目前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即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时采用这一方法,而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如Marco Allegrini,Giuseppe D'Onza(2003)对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研究 理论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李曼(2010)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这里的“风险”不仅是指“审计风险”,还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风险导向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广泛探讨。许多人认为在我国开展风险导向本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另外,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也使风险导向作为一种理念,风险导向模式无疑是更加科学的,但在我国风险导向模式尚处于初步了解和认识的阶段,唯有部分会计事务所在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进行时,尝试了风险导向模式。从整个行业的构成及所接业务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家、社会和内部,仍以账项导向模式和制度导向为主。2缺乏风险导向产生的动因。推动由系统导向向风险导向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风险,特别是诉讼风险的增大。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是整个行业的恢复建立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事务所几乎没有诉讼风险。在90年代,行业的相关法规逐步完善,有关部门也曾对影响社会的几大会计造假案以及涉及的事务所进行过处理,但总体来看,我国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仍然很小,主要表现在,《证券法》、《公司法》、《刑法》以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规定对人员的工作结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存在矛盾;相关法律对责任的认定缺乏专业判断标准,《独立准则》作为规范行为的重要技术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公众投资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也导致了我国行业的法律风险偏小。由此可见,由于目前我国立法方面存在的漏洞,导致我国人员的法律风险偏低,人员对风险不够重视,事务所缺乏实

施风险导向的根本动因。3风险导向不能节约成本。降低成本也是风险导向产生的动因之一。一般认为,风险导向能够降低成本:通过对被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同时更为关注被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很可能影响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进一步确定人员收集何种证据以及所需证据的数量,并把有限的力量在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资源。通过相关成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风险导向并不能节约成本,主要原因有:(1)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分析评估,再到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风险量化,都要花费师相当的时间,这样就会增加项目的时间成本。(2)风险导向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作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模式,风险要求人员具备管理、数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有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因此风险导向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会导致人力成本增加,也会相应地增加的总成本。另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为此需配备一定的通信与计算机方面的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工作的资金成本。从风险导向模型: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分析,该模型以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的范围、重点,从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方法。从公式可以看出,风险导向的重点是对风险的评估和量化过程,但是,在实务工作中,风险的正确评估和量化缺乏可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

今天,审计的目的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公允表达)发表审计意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其业务流程、交易过程、信息处理也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日趋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管条例,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和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提出了更多、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 普华永道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把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建立在对企业业务和流程的深入了解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从而使得我们的审计更专注于高风险及复杂的领域而成为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增值服务。 通过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普华永道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全面、均衡和客观的专业意见,帮助企业加强在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合规性并与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另外,通过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普华永道可以在深入了解公司的业务和流程及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过程中的实际发现向企业出具管理建议书,向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报告其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案等参考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管治水平。 普华永道在中国的审计专业服务涵盖了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各种基金等)、通信信息媒体娱乐业(信息技术、信息电子设备/产品、邮电通信、网站、娱乐、媒体等)、能源矿产业(石油、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矿产开发等)、交通运输、工程建筑、房地产、汽车、装备制造、化工、医药、工业品、消费品、零售、酒店、专业服务等各个行业领域。 普华永道在中国为众多的国内及跨国公司提供审计鉴证服务,主要包括法定报表审计、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及中期审阅、上市(IPO)审计、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并购交易相关的审计、特殊目的审计、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验资、会计咨询服务等。依公司上市地及监管要求的不同,该等财务报表可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会计准则或其他特定准则编制。 普华永道具有非常丰富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重组改制并在内地、香港、美国等海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经验。其专业人员通晓本土及海外的法规政策、会计准则、上市规则和程序,以及资本市场报告要求,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极具价值的专业服务。

7-风险导向审计答案

专题六、七风险导向审计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1】对华兴公司的风险评估 一、案例分析目的 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资料,熟悉风险评估的流程,掌握如何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应对评估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案例资料 华兴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华兴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华兴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06年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华兴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注册会计师A和B负债审计华兴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华兴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2007 2006 年份 产品 项目C产品D产品C产品D产品 产成品2000 1800 2500 0 存货跌价准备0 0 主营业务收入18500 8000 20000 0 主营业务成本17000 5600 16800 0 销售费用-运输费1200 1150 利息支出300 25 减:利息资本化250 25 净利息支出50 0 注册会计师A和B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华兴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华兴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华兴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华兴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华兴公司财务总监已为华兴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被华兴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华兴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以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华兴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华兴公司于20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售价下调了8%~10%。另外,华兴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8年全面扩大20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华兴公司于20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华兴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华兴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的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