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体的认识练习题一资料

长方体的认识练习题一资料

长方体的认识练习题一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长方体的认识练习题一班级: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有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完全()。

3、长方体有()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方法:()×4+()×4+()×4=棱长总和;

也就是(__+__+__)×4=总棱长。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dm,宽是6 dm,高是4 dm,它的棱长总和是()dm。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其中长是10㎝,宽是5㎝,高是()㎝。

二、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不可能是正方形。()

3、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4、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三、看图填空。

1、这是一个()体,它的长是()㎝,宽是()㎝,高是()㎝。

总棱长是()㎝。

2、在这个图形中,

()面和()面的面积相等,

()面和()面的面积相等,

()面和()面的面积相等。

3、它的前面是()形,它的长是()㎝,宽是()㎝,面积是()c㎡。

4、它的上面是()形,它的长是()㎝,宽是()㎝,面积是()c㎡。

5、它的左面是()形,它的长是()㎝,宽是()㎝,面积是()c㎡。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 观察与讨论1: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对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概念,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化聚。 2、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建立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正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教具、计算机及软件、油漆桶、魔方、牙膏盒等。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电脑出示:) 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把长方体从屏幕上慢慢托起来)问:这个图形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平面图形,而现在屏幕上所显示的长方体则是立体图形,因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实物感知、形成表象、引入新课。 (出示油漆桶、魔方玩具、球、牙膏盒等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出示一个不规则木块)它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大家都认为这个木块不是长方体,而刚才举的那些例子大家认为是长方体?是不是长方体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具备了什么样的特征,就是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三、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整体观察,认识面、棱、顶点。 (1)认识面: 请大家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体,你看到了什么?并用手摸一摸。(汇报时板书:面。并让学生用手摸摸哪些是长方体的面)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

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 品教案

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打开知识库,一起填一填。 ①、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②、长方体是由6个()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④、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⑤、相交于一个()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我是小法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24条棱。 (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我会思考。 说出下图所表示的物体的形状,并且说明: 4厘米 8厘米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我能想象。 前面的面积是(),()面和()面的面积都是20平方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得以培养。 四、课外延伸,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2、课外作业:课本第29页“做一做”。 剪下附页1的图样。(1)把图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同样的颜色。(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3)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收获,评价师生表现,体现教师的指导价值,并在互相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应如何做才取得更好效果。课外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宽、高 (8个)顶点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上课时我先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再出示长方体物体,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许多长方体,所以很快就引出了“长方体”为一名词,顺利进入了新课。 1、强化学法指导,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里的学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让学生尽快地摆脱教师这根“拐棍”,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要求。要落实这一要求,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强化学法指导非常重要。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自学提示中这样指导学生:数一数(注意数的顺序)、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比一比等方法以及注意看法要有理有据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要注意科学的方法及正确的理论依据。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回答要有理有椐,认真听取别人的看法,大胆质疑等等。特别是在教师的点拨环节,通过教师有顺序的演示,指导学生思考和说理要有序。通过以上教学,学生不但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而且知道了怎样去学习,对今后学生的自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2、教学活动做到了既能“撒得开”又能“收得拢”。课堂教学只有“撒得开”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撒得开”并非让学生任意驰骋,还必须做到“收得拢”,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进行有效学习。本节的教学从整体来看,

整个过程是放开的,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讲解。看得见的是学生在忙忙碌碌,一会儿数数,一会儿量量,一会儿算算,一会儿说说……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在学生忙完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这是本节中最为闪亮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放松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地争论补充,再通过教师有效的调控,将学生回答的凌乱的知识,逐渐汇总起来,使的成条,成块,有顺序起来,学生思维也逐渐有序化。对长方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了清晰的图象,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收到这样的效果,除了老师能够放得开让学生操作和的有效调控外,还得益于在放手让学生自学之前老师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自学提示,避免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实现高效学习。做到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模型等。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回顾再现 我们一年级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出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边出示边问: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 2、触觉体验 看来同学们没有忘记老朋友。如果不让你看见它们,只让你摸一摸,你还能分辨出它们吗?下面我们来验证验证。 (1)、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由他们先摸一摸,再说出摸到的感觉,然后请同学们来猜。看谁猜得对。 依次出示:三个袋子,分别装有球体、圆柱体、长方体。 第一个:圆圆的、滑滑的。球体出示 第二个:圆圆的……圆柱 体出示 为什么它也是圆圆的,你猜它是圆柱体呢? 生:它有一个面(两个)是平的…… 师:他有一个(两个)平面。板书:平面 第三个:有棱有角、长方 形……长方体或正方体出示 为什么猜它是长方体?因为它有棱有 角……板书:棱、角 长方体有没有平面?你摸到的长方形就是它的平面。长方体既有平面,也有棱和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材27页——29的内容,练习五的1、3题。 二、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在自主探究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知道长方体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特征。 四、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模型、表格、橡皮泥、3组小棒(每组4根同样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请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物品(如:牙膏盒、墨水盒、魔方……),观察哪些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整理摆放或展示,师生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出长方体的图形。借助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的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上面有“面、棱(边)、顶点(点)等。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完善,教师可以借助长方体的图形,揭示“面、棱、顶点”的概念。

教师边比划边描述:长方体的6个面;我们把两个相交的边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操作活动)同桌比划,巩固“面、棱、顶点”的概念。 2、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这节课将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3、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认为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猜测):长方体的上面有面、棱和顶点,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能会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评价学生的猜想很有价值,然后启发学生,如果分析长方体的面,你会想到从面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长方体的棱呢?顶点呢? ②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个体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中有点困难,或有点茫然……。教师在此过程中提示或点拨,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面的面积怎样?大小一样吗?(可从长方体面得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提示) ③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长方体的面,形状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面得面积完全相等,大小也完全相等。 这一小组成员或其它小组补充: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有的物品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例如:一些特殊的包装盒)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 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 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1、直观(实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征)抽象(图形) 3、具体化(应用)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首先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 围成的”为下面讲“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埋下伏笔接着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引导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微机示墨水瓶盒等各种长方体物体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初步感性认识长方体然后老师 适时提问:“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就能够准确地判断了”这种利用计算机复习旧知提问题导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

长方体的认识(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 学习 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即将学习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及积累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经历观察的过程,积累感性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理解它的直观图,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是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判

断等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种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出示下面各图: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实物。提问:这些物体是平面图形吗? 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叫作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平面图形,观察、辨认实物,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分类,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1.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谁愿意到前面来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给大家找出来。 师:除了讲桌上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呢?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2.面的认识。 师:大家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你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 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内交流。 ③请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 ②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这些棱可分为几组? 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3)顶点的认识。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指名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3.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1、2、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长方体的认识》解读稿

《长方体的认识》课标解读稿 一、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规定的:(课标P23) 1.图形的认识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与《长方体的认识》对应的目标是: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展开图。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显然是笼统的,我们要对其进行分解(即细化),分解时,先分解知识(即目标中的名词),再分解认知行为(即动词)。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 通过分析,这里需要解读的关键词主要是:“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等。 第二步:分解知识性关键词。 关键词中的知识性关键词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一个几何形体,它包括“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容积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我们只先研究其中的“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 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再做进一步的分解,“长方体的认识”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分解到这里,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第三步:分解行为动词。 “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其可以分解为:说出、读出、写出、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辨认、再认、选择、标明、指出等。 第四步:形成剖析图。(根据前面的分解)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长方体》 一、教案背景 √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直尺、小棒和剪等学具 二、教学课题 教育部参赛《认识长方体》王玉芹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弄清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四、课前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纸盒、长方体框架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视频演示,动手操作。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认识吗? 2、师: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能说一说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拿出你的长方体的物品。问:你知道长方体上有哪些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用手摸一摸。 长方体上两个的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感受一下。 2、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师友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把你们的发现填在书中的表格里。(第14面)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填表。边实物演示。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先指名学生说。 【百度视频】长方体的相对的面相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7247245.html,/v_show/id_XMzU4NTIxNTAw.html (2)你怎么知道相对的面相等? (3)长方体每个面一定是长方形吗? (4)【百度视频】长方体的面个数和面的形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7247245.html,/u/vw/21612101 提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在数的时候手不要来回动。怎样数才不重复也不遗漏。 (3)长方体有多少棱?实物演示引导认识相对的棱。 【百度视频】长方体相对的棱相等视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7247245.html,/u74/v_NjQ2MTk0MzE.html (5)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让学生在长方体实物上数一数,指一指。 【百度视频】长方体的顶点视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7247245.html,/u/vw/21612096 (5)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再说正方体的特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12条棱,观察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百度视频】长方体和长、宽、高与每个面的关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7247245.html,/programs/view/cFDRTuef_ZU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拿长方体盒指长、宽、高。 同桌正相指一指桌上长方体的长、宽、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7247245.html,/u/vw/21612662 三、反馈练习 出示课件,第一题填空 第二题判断 四、当堂检测 1、书第15面第二题。 2、第15面第四题。 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脉络。用学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2)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教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

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1、直观(实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征),抽象(图形) 3、具体化(应用)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首先,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为下面讲“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埋下伏笔。接着,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引导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微机示墨水瓶盒等各种长方体物体,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初步感性认识长方体。然后老师适时提问:“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