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最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

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最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地质工程论文免费发表

地质工程论文免费发表 浅析工程地质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 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 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 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 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今后十年,将有可能 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勘察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 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 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 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 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 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 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 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 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 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 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 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 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崩塌的概念;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 陡的边坡上。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 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二、滑坡的概念;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软弱面或 华东带整体下滑的现象。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 的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

2011新课标地理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学习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本次的心得体会。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现在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

“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案例:地理学科“降水的分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重要一步在“说”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从而“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大坦沙地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成及其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指导性意义

广州大坦沙地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成及其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指 导性意义 摘要:广州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本着以地质工作服务于城市建设需要的目的,在大坦沙设计了大量的钻探工作量,通过对岩芯的对比分析和多种测试成果,以及对周边金沙洲地区出露基岩和构造的多次验证分析,对大坦沙地表以下的三维地质结构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并构建了高精度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对近年来大坦沙地区频发的地面塌陷灾害的成因机制做了专业剖析。对大坦沙区域的前景规划从地质专业角度给了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广州城市地质大坦沙三维地质结构地质灾害城市建设 Achivement of 3D ge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in Guangzhou Datansha area And Meaning of Guiding City Construction Abstract:Urban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of Guangzhou is working on service of the city-building needs.We drill a lot in Datansha of Guangzhou.Then we have some new knowledges about 3D geological structure below Datansha.In another way,we construct a high-precision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re.From the model,we can analysis how can surface collapse hazards of Datansha area happen in recent years professionally.So from the view of geological staff,we

工程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约占30~40% 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约占60~7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考试要求 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 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 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4. 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前沿。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考试要求 1. 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 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 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 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5. 了解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理论及方法。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特征、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 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 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 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 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6. 掌握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7. 掌握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及方法; 8. 掌握地震区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9. 了解我国地震分布的规律; 10. 了解地震的成因理论与机制。 四、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岩石风化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考试要求 1. 掌握岩石风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影响岩石风化因素; 3. 掌握风化壳垂直分带标志及方法; 4. 掌握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五、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原理及防治措施考试要求 1. 理解斜坡的重应力分布特征,掌握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2. 理解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实质,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3. 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4. 掌握崩塌变形破坏的评价方法; 5. 掌握滑坡的形态要素及识别滑坡的方法; 6. 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7. 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8. 掌握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刚体极限平衡法评价的思路及原理; 9. 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的特点及防治针对性; 10. 了解滑坡空间预测、时间预报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思路。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考试要求 1. 理解渗透变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 2. 掌握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规律; 3. 掌握渗透变形预测思路及评价方法; 4. 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溶塌陷工程地质问题

-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深层侵入岩;在浅层冷凝→浅层侵入岩②岩浆喷出地表→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表现出来的成层性。 成岩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以下又可各自细分。沉积建造:是彼此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类型有地槽、地台、过渡型建造。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地质构造是地质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扭应力三类构造。分别形成压性、张性与扭性构造。层次岩石受地应力的作用后,构造变动表现最明显,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其中的单个弯曲则叫褶曲。褶皱能直接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坳曲,但 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 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基 本形态只有背斜(上凸)和向斜(下凹) 两种。 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度而 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 象称为断裂。虽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 未发生明显滑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 节理。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则 称断层。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 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者为上盘, 位于倾斜面之下的为下盘,两盘沿水平 方向相对位移为水平断层;上盘相对上 升的是逆断层而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称为正断层。正断层与逆断层相间分布 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 火山地震都是快速构造运动。火山喷 发:即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 和能量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火山喷出 物很复杂,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火山 喷发形式有两类:①裂隙式喷发;②中 心式(或管状)喷发。火山喷发则形成 火山,无一例外分布在大小板块边界 上。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 大地的快速震动。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 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 发生断裂、错动,急剧的释放积聚的能 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 起地表的震动。地震只发生于地球表面 至700km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地 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 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 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称为体波(纵波和横波)沿地面 传播的称面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纵波, 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性最大。地震释放能 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 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世 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 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 的主要因素。 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 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活动带如 大洋中脊、海沟、深大断裂等分割成不 连续的独立单元(块体),这些块体就 是所说的板块。板块浮在软流层上,其 内部稳定,边缘是比较活跃的活动带, 有强烈的构造运动。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 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是新地壳增 生的地方,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 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如美洲板块与 非洲板块之间的边界。喷出物多为玄武 岩,以张应力产生的正断层和节理为 主。震源浅烈度小。大洋中脊:由于海 底扩张形成的,位于大洋中间、纵贯世 界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是大洋板块新 生的地方,是板块发散型边界。 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见于两个板 块挤压、汇聚、俯冲、消减的地方。又 分为海沟岛弧型(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 块之间的边界)和地缝合线型(印度洋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地缝合 线: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就是地 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汇聚时,在原弧 沟系中发生碰撞,于是产生大规模的水 平挤压,褶皱成巨大的山系。现在阿尔 卑斯—喜马拉雅地带,就是古特提斯海 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线。 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在这种 边界上,没有板块的新生和消亡,是由 于前两类边界的活动导致板块间的其 他部分作剪切向水平错动而形成,仅见 于大洋地壳中。 地质年代:在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的组 成、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 化,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时间,可以 清晰的反映地壳演化的历史,通常以地 质年代表示这种演化的时间和顺序,地 质年代又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之分。 相对年代法(古生物地层法):依据地 层下老上新的沉积顺序,地层剖面中的 整合与不整合关系,标准古生物化石与 生物群体进行对比,确定某个地层或事 件的相对年代的方法。此法虽能分清地 质时间的先后,却不能确定其具体时 间。 绝对年代法:通过矿物或岩石的放射性 同位素的测定,依据放射性元素蜕变规 律计算其绝对年龄,即距今天的年数。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ˉ气态物质称为 大气。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由干洁空气(是指除去水汽、液体和固 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 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大 气中悬浮均匀分布的固体杂质和液体 微粒,如海盐粉粒、灰尘(特别是硅酸 盐)、烟尘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所构 成的稳定混合物,称为气溶胶粒子。半 径10ˉ2——10ˉ8 cm主要来源有自 然源和人工源两种。 气压: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 面积上(横截面积1平方cm)铅直空 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国 际单位制用帕斯卡(Pa),气象学采用 白帕(hPa)为单位。1hPa=10ˉ2N∕ cm2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平均高度 11km。①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 特点,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②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出 现在此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气温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m下降0.65℃。 平流层:从对流层到55km左右的大气 层,气流稳定。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 由等温分布变为逆温分布。水汽、尘埃 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 明度良好。 中间层:从平流层到85km高度的气层, 也叫高空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 下降。80km高度上,有一个白天出现 的电离层,也叫D层。暖层和散逸层。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 (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 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 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事实上, 由于太阳光谱辐照度随波长的变化曲 线而有年际变化,太阳常数并非保持恒 定。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本身太阳 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下垫 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潜热和 感热转化给大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 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 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 投向地面。后者既是大气逆辐射,他的 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 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 的温度。这种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 效应(花房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 及近地面大气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以适合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这 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既包括自然大 气中固有的CO2、水汽、O3、CH4、 N2O等成分,也包括人类活动释放的污 染物质,主要有氟氯烃化合物(CFCs) 及CO2、CH4等。在某一时段内物体 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 差额。一天之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 差叫气温日较差。在等温线图上垂直 等温线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 值,称为水平温度梯度,方向从高值指 向低值。等温线愈密,温度梯度愈大; 反之愈小。封闭等温线表示存在温暖或 寒冷中心。 饱和空气: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 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 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饱和空气的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题

..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专门工程地质学 二、简述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第一章工程地质勘察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条件 2)、工程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 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 括、 、、 、、以及 等六个要素,其中 是最基本的要素。 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 (1)、(2)、(3)、(4)。 三、选择题 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结构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现象 F、天然建筑材料 2、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A、工程地质测绘 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 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 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3、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 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4、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B、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5、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B、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D、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四、问答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具体有哪些?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 篇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受(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

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 中国自始太古代开始孕育陆核以来,大致可划分为古陆壳生长发展时期、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古板块主要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中生代板块活动与陆内构造时期等4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时期,特别是随着陆块的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板块活动以来,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表5-2)。 太古代-早元古代古陆壳生长时期 始太古代鞍山白家坟深成侵入岩的形成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构造热事件,说明华北原始陆核已开始生长,塔里木陆核也在稍晚进入孕育时期。陈台沟运动(任纪舜,1997)和迁西运动至中太古代末阜平运动,华北、塔里木也可能包括上扬子有陆核形成。这时陆壳已有一定刚度,于晚太古代五台期和早古元古代滹沱纪时已开始有大规模裂陷作用发生。此后陆壳继续生长,至早元古代末,经吕梁运动中国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本形成。其中华北陆块已基本固结,塔里木陆块也已初步成型。 中晚元古代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 中晚元古代时期开始了古板块活动,经裂解-汇聚,中国古陆块基本形成,也是罗迪亚超大陆的形成时期。 四堡-晋宁期 1 中元古代早期裂谷期 华北、塔里木、扬子等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离散,华北与扬子间有中元古代松树沟等蛇绿岩带发现,其间当有洋盆相隔。华夏早前寒武纪克拉通这时从扬子克拉通分离出来,出现了华南小洋盆。各克拉通内部或边缘广泛发生裂陷,华北陆块北部形成了渣尔泰-白云鄂博裂谷带,中部有太行-燕山裂谷带,南缘有汉高-熊耳裂谷带。晋冀鲁三省发育的岩墙群主要岩脉K-Ar年龄值1 680 Ma~1 775 Ma。在塔里木板块周缘如阿尔金北侧和中天山地区的中元古界为含火山岩的砂泥质复理石,均属不稳定型沉积,扬子地区在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的基础上,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巨厚的浊流沉积,在江南陆缘桂北、湘北有科马提岩分布。华

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

英汉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 (与双语教学讲义 Engineering Geology 配套使用) 黄 雨 选编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09.10

编写说明 为了配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于2009年,从F. G. Bell所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7)及Tony Waltham所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1)两本书中选编了与工程地质学关系较密切的部分专业词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刊出,便于学生使用。以求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和课后学习时有所帮助。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不当之处,欢迎多提批评和建议,以便及时补充更正。 编者 2009年10月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Chapter 2 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 .. (1) Chapter 3 Geological Structure (4) Chapter 4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5) Chapter 5 Groundwater (7) Chapter 6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in civil engineering (8) chapter 7 In-situ test (10) Chapter 8 Site investigation (10)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 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 ①②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D ?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B ?③④ C.①④D ?②③ 3. 6月22 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点观 12 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 广州一海口一上海一北京 B .海口一广州一上海一北京 C.北京一上海一海口一广州D .北京一上海一广州一海口 4 .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A.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B .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D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玻璃瓶、塑料袋B ?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D ?烂菜叶、果皮 6. 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 ②④B .①③ C.①④D .③④ 7.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D .海蚀作用 8.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A. 南郊和北郊B .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D .东郊和西郊 9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 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 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

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本次的心得体会。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现在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

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案例:地理学科“降水的分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重要一步在“说”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从而“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

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英语)

英汉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 (与双语教学讲义Engineering Geology 配套使用) 黄雨选编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09.10

编写说明 为了配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于2009年,从F. G. Bell所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7)及Tony Waltham所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1)两本书中选编了与工程地质学关系较密切的部分专业词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刊出,便于学生使用。以求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和课后学习时有所帮助。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不当之处,欢迎多提批评和建议,以便及时补充更正。 编者 2009年10月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Chapter 2 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 .. (1) Chapter 3 Geological Structure (4) Chapter 4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5) Chapter 5 Groundwater (7) Chapter 6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in civil engineering (8) chapter 7 In-situ test (10) Chapter 8 Site investigation (10)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 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 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 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 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 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 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 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 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 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 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 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 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 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

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 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 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 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高级高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 2018年11月21日 本次培训采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请了课标编写专家、教材编写专家、省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来讲课或上示范课,培训的层次高、内容丰富,收获颇丰,特别是对新课标修订的国际背景、重要意义、过程方法等等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这些对正确理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一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

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査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1.人地协调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描施与政策。 2.综合思维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听完白老师讲授的《工程地质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一.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世界上任何建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中,作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拟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具体、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问题常考虑的三个因素为:安全、稳定、正常使用,而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从上述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工程地质学就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二、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工程建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的专门研究学科,所以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习《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也是很能学以致用的。比如矿物岩石这一部分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常见的造岩矿物、三大岩石的物理性质,在野外结合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就可以识别这些矿物岩石了。再比如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这一章节内容,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近年来是频繁发生,对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我们要想避免或预防这些灾害,必须具备专业的工程地质知识,从本质上认识它们的成因,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这些灾害的防治工作。所以说学好工程地质,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