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归去宋辞

归去宋辞

归去宋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饮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暑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淮安状元丁士美

淮安状元丁士美 作者: [] [] 根据《丁氏族谱》的描述,我们可以绘成这样的谱系: 丁钟(居淮阴区涧桥)——丁鸾(居码头)——丁凤(居码头)——丁儒(晚年居楚州)——丁士美——丁伦 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来之江右,世居涧桥,弘正后渐从入邑。 江右即今之江西南昌,丁家为何迁淮已不得而知,但是族谱上有淮安丁氏先祖的名字,叫丁钟,身份是生员,当时只是借籍,“后奉旨外乡寄居者编入里簿,始籍金城乡四图六甲”。 涧桥,就是现在淮阴区五里的涧桥村,离金城乡(今淮阴区徐溜乡)不远,这是淮阴丁氏的发源地,弘正指的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在这之前,丁氏已经开始在淮阴北乡站稳脚跟并兴旺起来,现在丁集这个地名,据丁氏后人考证,就是那时丁家人在那里举行贸易形成的。 “邑”指的是当时淮阴的县城码头镇,估计这个时候丁家已经有了许多分支,涉及的范围广,所以才会“渐从入邑”——当然,有一部分仍然分布在原地,并没有迁到码头镇去。 这些迁居码头镇的丁氏族人中,就有丁士美的父亲丁儒。 明末清初文人杨士聪在他的《玉堂荟记》记载:清河小邑无城,仅黄河岸上一村落,乃有状元丁士美生焉。 杨士聪离丁士美的年代不算太远,他的说法应该可信:丁士美是在码头镇出生的。 根据《丁氏族谱》的描述,我们可以绘成这样的谱系: 丁钟(居涧桥)——丁鸾(居码头)——丁凤(居码头)——丁儒(晚年居楚州)——丁士美——丁伦 吴承恩给丁士美的父亲写过墓志铭: 翁讳儒,字希贤,世为淮郡清河著姓……前客安东,徙盱眙涧溪……晚因倭

变,迁郡城……葬于城东三里塘新阡…… 安东即涟水,涧桥和涟水搭界,可能过去也曾隶属过涟水,至于盱眙涧溪,其实是今之洪泽老子山,附近的丁氏也是这一支分衍的。 丁士美生于明正德辛已年农历五月初七,《明史》称赞他“缜密端重,以道义自持”。据说他读书时,朝廷规定凡廪生都可以领到官府月供六斗米。 那些年龄较大的廪生,经常把他的米给分了。 而丁士美并没有计较。 嘉靖二十八年丁士美参加应天府乡试,排举人第19名。 淮阴码头镇过去有一座“状元楼”,是纪念丁士美的,而且竟建在当时清河县衙大门口。 这源于一个传说:丁士美参加举子考试之前,有个刘姓考生看他性格文弱,于是奚落他道:“如果你能考上,我情愿从你胯下钻过去!” 结果丁士美和这个刘姓考生都中了举人。 刘姓举人无地自容,准备依诺从丁士美的胯下钻过,但丁士美却大度地笑笑,拒绝了他。 刘姓考生后来做了清河县令,他就在县衙门口建了这个楼,日日从楼下经过,以警醒自己,并感念丁士美。 嘉靖三十八年,丁士美参加科举会考,夺得进士第一名,即状元。 丁士美科考进士之《策论》中有这样几句:帝王之致治,是必君臣交儆,而后可以底德业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后可以尽代理之责。当时深得世人赞赏,世宗皇帝还亲自用朱笔圈下“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字。 丁士美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每次御前直言劝谏,可谓正直无私。万历皇帝感其高贵品德,御赐书“责难陈善”四字相赠。 丁氏堂号“御书堂”便由此而来。 作为一个文臣,丁士美留下的诗文并不多,据其后人丁惠增先生考证,他的个人专著只有《经筵四书直解》一部。另外,在《御选明诗》中,收了他的诗六首。《中国历代状元诗》收录其诗一首。另有《高家堰记》一文留存,是修整高家堰时老乡请他作的。 刚才提到吴承恩写的墓志铭里面有一句“晚因倭变,迁郡城”,说明丁士美的父亲丁儒晚年是居住在楚州的,具体地点是“山阳县前大街”。另外,丁士美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楚州阎家,生子阎若璩。这个间接的材料也证明了丁氏和楚州的关系。1575年,明万历乙亥年6月,丁士美父亲去世。丁家祖坟在淮阴区,那里“面黄河之水,绕带回环,又借张福口,运河口,两水相朝,左掖泰山殿,右辅

《梁楚之欢》阅读答案(附翻译)

《梁楚之欢》阅读答案(附翻译) 《梁楚之欢》阅读答案 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搔③窃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弗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⑥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 ①劬:勤劳;②窳:懒惰;③搔:通“骚”,扰乱。④褊:狭隘。⑤惄:忧思。⑥微:如果没有。 【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担任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

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第二天早晨去巡视瓜园,就发现瓜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如果没有翻动人家瓜的行为,他们该不会还有其他罪过吧?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 因具以闻楚王 此梁之阴让也 梁王以为信 2.说出下面两个“恶”在句中的意思。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 人恶亦恶 3.下列加点词与“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丁姓的来源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丁姓的来源_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丁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6位,并不像那些大姓那样每个人都熟悉,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百家姓起源中丁姓的来源,姓丁的名人有哪些。让家长们可以为宝宝起名的工作做一下功课哦。 一、姓氏起源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伋,以谥号为姓氏。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二、迁徙分布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 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人(今山东滕县南),刘邦部下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西汉时丁宽为梁人(今河 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丁明为瑕丘 人(今山东兖州东北);东汉时丁邯为阳陵人(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丁茂为合浦人(今属广西);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 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 南分布更为广泛。 如三国时魏国丁仪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吴国丁諝为 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 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后徙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晋丁绍为谯国人(今安徽毫州),丁义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 北宋,有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丁谓,任崖州司户参军,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及广州。丁氏入粤始祖还有:丁允文,南宋时开基潮州;丁肇宪,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仑, 明代徙丰顺。清嘉庆年间,闽粤丁氏有移居台湾者,此后又有人 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驯鹿堂”:后汉丁茂,小的时候死了父亲, 家里很穷。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了土筑坟,又栽了 松柏在墓旁。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守护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丁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详细翻译

穿井得一人 先秦:吕不韦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

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0篇诗文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教学内容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1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 《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23.《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2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古诗梁大夫有宋就者翻译赏析

古诗梁大夫有宋就者翻译赏析 文言文《梁大夫有宋就者》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赧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注释】 1数:方法。 2劬(qú)力:辛勤劳作。劬,勤劳。 3窳(yǔ):懒惰。

4搔:翻动。 5尉:主管军事的官员。 6褊(biǎn):气量狭小。 7赧(nǎn):因羞惭而脸红。 8闵:忧虑。 9征:调查,追究。 10梁:战国时的魏国 【翻译】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 Org/b/20929,一定要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田。楚国士兵早晨去瓜田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

丁姓字辈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 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伋,以谥号为姓氏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 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补充: 丁姓字辈为(承字为12世,以前没有字辈) 承怀允其启长源盛久远 昌忠正邦佐广济仁义良 大德神先志光明国庆延 (以下的还得查考) 恭平唯自守敏惠继能连 目前在如皋正字辈已比较少,基本上在世可见字辈在“正邦佐广济”而在泰兴昌字辈的还有,在世可见字辈为“昌忠正邦佐广”。 家谱文献: 1.家谱: 福建泉州丁氏族谱,(明)丁儀等修,明朝年间丁氏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清)丁文斐、丁文仕纂,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浙江新昌彩煙丁氏宗谱十二卷,(清)丁承瑞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清)丁邦球重修,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裕昌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七卷、第三十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清)丁仕蛟、丁仕彪撰,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瑞松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清)丁元爵、丁研书等续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美国。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清光绪年间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潼关》) (2)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5)《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曲中最能表现悲痛情感的词语是“_______”。3.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令前三句描绘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九种景物,景物前的修饰语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B.整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枯藤”一句为诗眼。 C.整首小令有景有人,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图,更是一幅秋思图。 D.整首小令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三、对比阅读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③非矫厉所得:这是勉强不得的。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⑤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⑥寻:随即,不久。 ⑦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骏奔,即去祭祀。 【翻译】 序文

丁氏家谱大全

丁氏家谱大全 丁氏家谱大全中国台湾网首页族谱首页新闻图片资讯新闻 | 评论 | 文化 | 经贸 | 旅游 | 台商 | 机构 | 法律 | 文献 | 台岛 | 娱乐 | 时尚 | 体育 | 专题 最新动态两岸寻根族谱钩沉家谱总目家训家传谱序艺文 名门望族宗祠文化各地宗祠寻根胜地研究成果姓氏大观 各姓名人寻根图片家族故事常识荟萃好书共赏老照片寻根觅亲您的位置:中 国台湾网 -姓氏检索丁氏家谱大全2008-06-18 08:19 来源:中国纪念网编辑:贺晨曦 1【上海】云间丁氏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十八册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丁明森三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十二册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八册上海图日本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的一篇散文 ,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约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 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未见其 术(3)。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 脱然有怀(5), 求之靡途(6)。 会有四方之事(7), 诸侯(8)以惠爱为德,家叔以(9)余贫苦,遂见(10)用于小邑。于时风波(11) 未静,心惮远役(12),彭泽(13)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4)。何则(15)?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15)。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17) 。 尝从人事 (18) , 皆口腹自役 (19) 。 于是怅然 (20) 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21), 当敛裳宵逝 (22)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3) , 情在骏奔(24),自免去职。仲秋(25)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26),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27)十一月也 。 正文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

丁姓的来源,姓丁的名人

丁姓的来源,姓丁的名人 丁 一、姓氏起源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作者: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日记》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常以谥号为姓氏。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

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作者:华罗庚 二、迁徙分布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须对所应爱好的事物全体所由组成的每一个总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达·芬奇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人(今山东滕县南),刘邦部下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西汉时丁宽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丁明为瑕丘人(今山东兖州东北);东汉时丁邯为阳陵人(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丁茂为合浦人(今属广西);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如三国时魏国丁仪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吴国丁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 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 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 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 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 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 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正文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24〕 ! 既自以心为形役 〔25〕 ,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2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载欣载奔〔2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30〕,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1〕。倚南窗 以寄傲〔32〕,审容膝之易安〔3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 流憩〔34〕,时矫首而遐观〔35〕。云无心以出岫〔36〕,鸟倦飞而知还。景翳 翳以将入〔37〕,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8〕?悦亲戚之 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或命巾车〔40〕,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41〕 , 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内复几时〔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为乎遑 遑欲何之〔4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4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耔〔49〕。登东皋以舒啸〔50〕,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51〕,乐夫天 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译文

《宋史_吕大忠传》译文及原文

《宋史?吕大忠传》译文及原文 译文: 吕大忠字进伯。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 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

丁氏销售重疾险的七种武器

丁氏销售重疾险的七种武器 “丁氏销售重疾险的七个武器”,又名社保的七宗罪,这七项收费都是社保不管的: 一、住院押金; 二、红包; 三、手术中的自费器材; 四、ICU自费药物; 五、住院期间家属的额外花销; 六、住院及在家休息期间工资及奖金的减少; 七、未来的“工作收入损失”; 我相信一个人这一生,一定会得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得,那是因为别的原因先离开了还没机会得。 这句话是一句咒语,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内容都可以概括为这句话。当心理坚定着这个信念去面对客户的时候,心里的底气非常足,客户感受到你的坚定,他会觉得,不买保险都对不起他自己。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功指的是我们的保险观念,术不仅仅是一个招式,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修炼功。就如同少林寺的人每天都会练站功一样。 十年前,我加入保险公司,当时的总经理教我们一句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忠实的遵守这句话,从医院来,就回到医院去。我不在公司的时候多半都是在医院里。因为那地方我最熟悉,他们对我信任,同时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担心,我都很清楚,这样去跟他们谈保险会更有说服力。所以前半年我的主要客户都来自于我过去的单位和我的同学好朋友。这看起来很像生意人的“杀熟”,可我并不这么看,我认为保险是个很好的东西,我肯定会把它介绍给我最亲近的人,这个跟杀熟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我们得到一个能够长生不老的蟠桃,肯定不会一个人在大街上跟陌生人一起分享,一定会拿回去给老婆孩子父母吃。 我从小生长的环境以及身边认识的人都和医院有关,这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医生,一种是病人。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在医院看病,那就是在去医院看病的路上。 因为曾经做医生的经历,脸皮比较薄,一开口给别人讲保险就会脸红。本来父母让我学医,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结果我丢下武器去卖保险,这种复杂的感觉在进入保险公司的前半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销售重疾险的七个武器”是我进入保险公司三个月左右的时候总结出来的。有一天去拜访我曾经的科主任,和之前的同事一起吃饭,酒过三巡以后,主任问我,你的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人》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逐句翻译

【归去来兮】回家去吧!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归去来兮】回去吧! 【请息交以绝游】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跟乡里故人谈心使我快乐,弹琴读书能使愁颜破。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我)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丁氏族谱

丁肇中的族谱日照丁氏探源与寻踪 作者:丁履清丁原代丁履玉 一、丁氏族人初迁日照及其发展 相传周代姜太公的长子封为丁公,遂以封号为姓氏,从此开始有丁姓。“丁世系自公之后,在齐为公族,繁衍与姜氏等;其后分析离迁南北,祖远不可稽”。然而丁氏家族有史可据的,则是世居湖北武昌的远祖丁兴。他在元末天下纷乱时,以铁枪奔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呼为“黑丁”。其后,他以军功除淮安海州卫百户,子孙世袭而定居其地。明初,沿海边境不时为倭寇所扰,日照丁氏始祖顺以避乱从海州迁来日照,定居于城南刘家寨迤东二里许,傅疃河北,丁家楼的东北隅,后人呼其处为丁家庄。其时,族人由海州迁来山东者,尚有去诸城、寿光、潍县、莱阳、黄县、东平和沾化等县定居者。其它尚有迁往河南永城、鹿邑和南京江浦者。据最近了解,在东明县宋庄村的碑记记载,此处丁氏系明永乐年间由青州府日照县迁来。可能是顺之弟丁昂的后裔。当时,明朝廷令郡县募壮士守沿海哨墩,丁顺以勇敢中选,遂以军籍隶青州伍。之后,子孙均事农业,勤劳耕作,家道小康。其后传四世无文,名讳均失记无考。另据台湾政治大学丁原澧先生和其子丁肇宾根据《海州大谱略》研究考证,始祖丁顺至一世良儒之间,其名讳失考者仅为两世,而非四世,顺有一子名“照”,照有一子名“钊”,“钊”之子名“良儒”,此说仍需待考。清康熙十一年(1672)初修家谱时,即以有姓名的六世丁良儒为一世,然其兄弟、子侄若干亦不可考;二世丁尧受“大马徭”之困,家境不支,几乎倾家荡产,不得已携家迁往涛雒场。丁尧有子四人,长(老长支),二佩(老二支),三少亡,四珩(老四支)。 丁珩(1565-1638),字荆璞,老四支,三世(始祖丁顺后第八世),涛雒人。丁珩有二子,长房允元,二房允登。 丁氏自明初迁日照至老四支三世。历经近二百年才从事笔耕,始有文墨,因丁珩“痛念先荫凋零,一意向儒业,倾赀延名宿,督之就塾执经”。倡导族人读书者日多。其后,补弟子员者有之,中秀才者有之,此为丁氏有功名之始,故而家声稍振,门户稍昌了。 丁珩谢世后,葬于德靖山南坡之丁家林。日照县志传载:丁珩不以子贵受封而自倨,自谦一如寒素时;“……不面誉人长,不背毁人之短,古君子也……” 丁允元(1602-1671),字长仁,号右海,老四支长房,四世,涛雒人。丁允元有子十二人。乃明天启甲子科举人,崇祯辛未科进士。历任中书科中书舍人、京闱同考官、户部给事中、江南苏州知府、庐州兵备道副使等职。 他在留京任户部给事中时,“彼此照有大徭役,岁破中人之产数十家;富者贫,贫者窜,邑几不支矣”。他痛恨山东日照这种“签一而扳十”的沉重劳役骚扰百姓,上《特申瘠邑之苦疏》给朝廷,请行“条鞭法”,禁签报民差,以减轻民众的负担,使百姓得以活命。他又弹劾都御史袁鲸逆党遗孽,后竟以“不畏强御,上劾权相”而被外调苏州府知府。他为官清廉,在任苏州知府时,苏民称他为“赔钱太守”。他任庐州兵备道副使时,奉旨丈量土地,力排虚报陋例,据实向上呈报,不虚报邀功请赏。他又大胆地纠正二千余人的所谓邪教冤案,使他们保全了性命,但却受到抚军的诬谄,被就地免职。后来真相大白,朝廷补他为陕西榆林道台。此时他已看破宦海浮沉,以母亲年迈为由,未就任而回故里。《日照县志》、《苏州府志》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