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毛邓三复习题答案

2014年毛邓三复习题答案

2014年毛邓三复习题答案
2014年毛邓三复习题答案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自觉、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根本前提,是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根本基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社会建设理论的视角,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建立起在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中,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利益关系格局。公平、正义,作为衡量和评价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准则的综合性范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固有之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建立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利益关系构架。其一,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获取上机会平等。其二,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谋取上规则平等。其三,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分配上标准平等。其四,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互惠上权利平等。只有确立这样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利益关系构架,才能在目前历史条件下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形成安定有序的局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协调机制的基本构架。我们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根本保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矛盾能够在统筹协调中获得解决的根本政治基础。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而,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也只能在法制范围内实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决不允许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任何特权。遵循这样的根本原则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构和实践模式,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倡导诚信友爱,并由此入手,使人的自身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和谐,不断塑造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的新型主体。诚实守信,是从道德层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的基础所作的一个重大科学规定。只有诚实守信,社会个体才具备实现自身发展、全面和谐发展的道德前提。只有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社会群体间才能形成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的共识,才能有效汇集解决社会问题、应对自然挑战的巨大合力;也只有在全社会造成诚信友爱的良好氛围,人们才能正常交往,才能融洽相处,社会才能在安定有序中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大众的共同的整体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当前实际,牢牢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由个体自身和谐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现实切入点。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自觉统一、和谐相处,切实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自觉地把自身的位置从自然界“之上”、“之外”,真正调整到自然界“之中”,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牢固确立起自然—人—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自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内容.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时间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

5、试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方针及重要意义?

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

用,博采众长,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的关系。

6、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

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7、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从国内看,中国正处于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党自身状况看,目前我党的实际状况同党所肩负的领导者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所以改善党的领导,应着手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来能打历史性课题。

8、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决破除旧的过时的东西,及时创造新的更好的东西,从而为党的建设的不断创新开辟了道路;明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强调党的各方面建设,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党的建设的重点;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从而为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指明了方向;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而使党的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9、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及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0、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1、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主要举措:(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只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义具有正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只有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4)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只有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环境。(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

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只有增强社会团结和活力,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力量。

1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是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保证的,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建立起来的领导地位和威信,靠的就是我党能够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的改进领导方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党现在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要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为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正确,执行有效,决策过程必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决策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完善,纠正偏差,减少和避免大的错误。

(2)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只有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主张只有通过法律程序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贯彻执行。

(3)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通过执政来体现的。但是,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更不能取代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的职能,必须正确处理各类关系,使党组织在发挥自己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职能的同时,切实保证国家政权和其他组织、团体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原则上说,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13、民主、自由、人权,这三者中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民主

有了民主才有自由人权

换句话说民主是自由人权的保障

1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过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稳定和完善党的各项基本政策,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取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方向,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辨析题:

15、社会主义民主只是一种手段。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因为:

(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2)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文明、富强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16、人权高于主权。

此命题是错误的。

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小强弱之分,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维护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邓小平说:“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之罪,实现他们强权政治的借口

此命题是错误的

第一,从历史上来看,各极权专治国家无不以此为借口行镇压人民,欺凌人民之实,并无视国际公约,无视民意,第二,主权高于人权的要害,在于否定人权,于是强拆迁,黑砖窑,毒奶粉,地沟油大行其道,没有人权,谁去拥护你那那为特权压迫阶级服务的主权,没有人权那来主权,只有人人安居乐业,爱国爱家,才能万众一心,维护我们中国的主权,人权是最大的主权,第三,主权高于人权是某些极权独裁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强权统治,进行对内洗脑愚民,从而肆意地强奸民众而寻找的借口

首先,人权具有国际保护的一面。在联合国成立以前,人权问题纯属内政,因为公民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几乎完全是国内法规定的事项。现在,人权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的事项,各国如何对待其公民要受到国际人权法义务的限制。在今天,各国已不能以国内事项为借口反对国际人权保护。

第二,国际人权保护是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人权问题主要是靠主权

国家自己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来解决。未经主权国家的明示同意,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国际监督程序,对该国不发生拘束力;即使成为某项国际人权公约的当事国,也只有在用尽国内救济办法后,国际机构才会受理有关的人权申述。对于这种不“纯属”但“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不干涉内政原则是适用的。它的国际法根据就是《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离开了主权国家的尊重和合作,就谈不上人权的国际保护。

人权为什么需要国际保护?因为主权有滥用和失控的可能,而一国大规模侵犯人权,最终会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国际人权法已经为人类确立了人权的国际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殖民主义不是国内事项,战争侵略不是,国际恐怖主义不是,种族歧视、灭绝种族、贩卖奴隶不是,对于这些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国际社会都应当进行干预和制止。我国从90年代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派出了多批维和警察等。

认为“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提出来的理论和口号,目的在于干涉别国的内政。

主权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国际交往。人权指的是一国的人民,在本国内所享受到的国民待遇。

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权利也是一步一步地提高和扩大。

把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那除非美国把全世界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那样的话,别的国家,也就没有自己的主权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