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速度-速度-力关系论文

加速度-速度-力关系论文

加速度-速度-力关系论文
加速度-速度-力关系论文

加速度\速度\力的关系浅析

摘要: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通过加速度把力、速度、位移、时间联系在一起。要想学好力学,必须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加速度、速度、力的关系。

关键词:加速度;速度;力

加速度是高一物理的重要内容,是联系力和运动学的桥梁。也就是说力通过加速度这个物理量与速度、位移建立了数量关系,加速度还是演绎推导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中间过渡的重要物理量。深刻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而有关的物理学公式,必须正确理解物理意义。本文从加速度的公式入手谈谈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及加速度、速度、力的关系。

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必须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vt-v0)/t式中vt-v0是速度的变化量,它等于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速度变化量是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速度变化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段变化所有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决定速度本身的大小及速度变化的大小。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并不是表示速度变化大或速度大。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没有关系。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不论加速度如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例题解析】 例1 请谈谈确定本实验研究课题的思路。 解析: 从前几章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是以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加速度又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第一个课题的确定就应是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由于物体的惯性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也不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所以第二个课题的确定是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点评: 实验研究课题的确立,为科学探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注意通过观察分析或逻辑推理,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 例2 在本探究实验中,为什么可用两车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 解析: 在本探究实验中,两车均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2 021at t v x +=, 式中v 0=0,且两车的运动时间t 相等,故有a ∝ x ,即 2121 a a x x =, 可用两车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 点评: 当问题探究的是某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可以不测出该物理量的具体数值,只需测出不同情况下该物理量的比值就行了。 例3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 平衡摩擦力时,不把悬挂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即不对小车施加拉力。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块,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拖在小车后面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距均匀为止。设木板的倾角为θ,则平衡摩擦力后有mg sin θ = μ mg cos θ,即θ = arctan μ,θ与小车的质量无关,故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实验要求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为只有这样,重物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正确选项为B 。 点评: 注意实验条件、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和做法,以及打点计时器的规范操作。 例4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用 m 1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描绘a —m 1 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解析: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a 越小。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m 1 成正

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 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 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 2、物理量的测量: (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 (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 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 .................时,可近似 认为 ........推导:实际上m/g=(m+ .......沙和小桶的重力。 ..绳子的拉力等于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m 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点拨:平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模块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阐明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间的定量关系,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在理论与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②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得出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了解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的中心思想 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去。对学生而言,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去经历、感受。 探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借鉴了杜威的学习程序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主要可分为两类:①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②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经教学实践,形成以“引导——探究式”为主要框架,比较适合国内的实用教学模式。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造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媒体 小车、细线、钩码、带滑轮的长木板、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开关和与之配套的数字计时器、滑块、金属片、黄沙、小桶、托盘天平、打点计时器、纸带、坐标纸、刻度尺四、案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速度发生了改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就是指物体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涟水中学王成超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典型的探究性实验,在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在内容安排中,不断给学生渗透这种思想。在本节中,学生第一次遇到用实验探究一个物理量同时跟两个物理量有关的多元问题,所以应引导学生去寻找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与研究运动学的方法相似,仍然从简单的实例入手。如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它的加速度跟外力的关系;再保持外力相同,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也就是让学生研究问题时逐渐具有控制变量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评价和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实验方案,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建立严谨的科学实验观。 学情分析 学科知识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从前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中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 学生能力分析: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用实验探究一个物理量同时跟两个物理量有关的多元问题,所以学生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方面能力有限。另外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老师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应能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教学重点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器材 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2块;②小车2个;③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2条;④钩码(牵引小车用);⑤砝码(用于改变小车质量);⑥刻度尺;⑦夹子;⑧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表、习题)

高一物理【4.2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设计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探究方案。 2.会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并能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3.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重点难点】 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 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 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预习案 【知识梳理】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 (3)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 (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 3.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

知识讲解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2.理解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4.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要点梳理】 要点一、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1.物体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公式22xat?算出加速度。 2.可以在运动物体上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来测量加速度。 3.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而测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根据22xat?,测出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位移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1122axax?。 要点二、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在现实中,仅受一个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只要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即可。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合力呢? 可以在绳的一端挂钩码,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拉物体,使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就是物体的合力,这个合力等于钩码的重力。通过测量钩码的重力就可测得物体所受的合力。 要点三、平衡摩擦力 依据上面的方案中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受的合力并不等于钩码的重力。这是由于物体在相对运动,还要受到滑动摩擦力。 如何减小滑动摩擦力,使我们所测得的钩码重力尽可能接近于物体所受的合力? ①使用光滑的木板; ②平衡滑动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让物体从木板上匀速滑下,此时物体的重力分力就等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③平衡摩擦力后,当小车的质量发生改变时,不用再平衡摩擦力。这是由于sincosmgmg????,等式的两边质量可以抵消,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没有关系。 要点四、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本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法和图象法两种不同的方法: 1.计算法 测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是否满足 2121FFaa?、1221mmaa? 2.图象法 测得加速度后,用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F图象,看看图象是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教材中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1)测量加速度的方案:①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接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a=2x/t2计算出加速度a。 ②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③方法3: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 a=2x/t2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 (2)提供并且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但测力有一定困难,还需平衡摩擦,教材的参考案例提供的外力比较容易测量。

4.物理量的测量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质量m、物体所受的作用力F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1)质量的测量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为了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 (2)加速度的测量 ①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接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a=2x/t2计算出加速度a。 ②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③方法3: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a=2x/t2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即: x 1 x 2= a 1 a 2 这样,测量加速度就转换成测量位移了。 (2)力的测量 现实中,仅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所以实验中作用力F的含义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那么,如何测小车所受合外力F合? 我们通过下面具体实验来说明。 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1:用阻力补偿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 2.实验步骤

高中物理第四章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 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预习案】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 (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 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 (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 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____,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和____________图象,都应是过原点的直线. 自主探究: 1.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这个力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 3.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描绘a - m 1 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较原有的教学大纲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索能力、自己总结观察现象的能力的培养,以本节课为例,以前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注重的是知识的再现,而现在变为探究,注重的是问题的提出与发现。本节课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操作,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得出实验结果,这些才是现代中学生最应该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至于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不管是否符合要求,不管实验后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都要加以鼓励,因为学生在设计和实际操作中的亲身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轧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 g\20 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g\100 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计算器,铅笔;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气垫导轨、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公开课教案 课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上高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二个探究性实验,这一实验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样,都是有确定结论的。“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使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处理此类实验问题的能力,但也给本实验又搭了一个台阶,书中没有给出确定的实验方案,要学生自己设计,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思路。作为提示,书中还提醒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速度;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恒力。作为进一步的提示,还给出了一个“参考案例”,这个案例是采用通用器材设计的实验,具有普遍意义和具体指导作用。 本节教材除了探究结论,还涉及到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上还有三个技巧: ①理论坐标系建立技巧。“a 与m 成正比”实际上就是“a 与 m 1成正比”;②实际坐标系建立技巧。不是a -F 图象而是1212F F x x -图象;不是m a 1 -而是 1 2 21m m x x -图象;③平衡摩擦力;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用曲线拟合测量点,找出规律也是本节的方法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应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3)从实验中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2)知道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相讨论,得出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难点:处理实验数据并画出相关的图像 三、设计思路 本课题设计思路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通过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等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课题——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处理实验数据并画出相关的图像,找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导入探究原理――自主选器材,设定方案,进行操作,总结归纳――进行交流。 2、对学生操作过程细节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钩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下图: 定性讨论: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

作用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受力大的产生加速度大,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中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点评:教师还可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如赛车和普通小汽车质量相仿,但塞车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大,可产生很大加速度。再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和 小汽车在同样大的制动力作用下,小汽车容易刹车.通过类似实例使学生获 得感性认识:加速度大小既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 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 量关系。请同学生据上述事例,猜测一下它们最简单关系。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力可能成正比。 教师活动: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请同学样设计方案。 学生回答:第二章我们已探究过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可用该实验器材测加速度。 小车在钩码牵引下作匀加速运动,利用打出纸带求加速度。 教师活动: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不存在,但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 实验中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合 力?如何测?请同学们想办法。 教师引导:可利用前边测加速度的器材,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条件下, 钩码重力大小等于对小车拉力(至于为什么以后再讨论),但必须设法使木 板光滑,或使用气垫导轨以减少摩擦直至忽略不计。这样小车受的合力就等 于钩码重力。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筛选出最佳方案进行 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设计可行方案测量,也可借鉴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设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把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取得数据。 教师活动:如何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F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以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利用图象找规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某同学做的图象,让 大家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在事先发给的坐标纸上描点,画图象,看图象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 分析研究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请同学们用最简单关系猜测一下二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解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在研究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是()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论推导法 D.理想实验法 2.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其俯视图。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比较光滑的水平板上(摩擦力很小,可以略去),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细线后端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则位移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等于小车质量 B.若将小车放在粗糙水平板上,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是因为小车的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D.可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C.改变小车的质量再次进行实验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砝码及砝码盘所受重力就是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拉力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时小刚同学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利用安装在小车上的拉力传感器测出细线的拉力,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个数,得到多组数据,从而确定小车加速度a与细线拉力F的关系。图乙中符合小刚的实验结果的是()

4.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4.2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设计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探究方案。 2.会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并能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3.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重点难点】 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 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 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预习案 【知识梳理】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 (3)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 (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 3.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面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和小盘质量m ②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在小车上装好纸带 ③调整长木板的倾斜程度 ④在小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m ⑤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⑥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步骤③的目的是。 (2)步骤④中,要求小盘和砝码总质量 (m+ m)小车质量M (3)步骤⑤和⑥,表明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解析:(1)步骤③是为了平衡掉小车与木板、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 (2)步骤④中,要求小盘和砝码总质量 (m^ 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3)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1)平衡摩擦力(2)远小于(3)控制变量法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替代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解析:(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再保证物体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探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不变,改变M大小;探究a与F 的关系时,保持M不变,改变F大小,故A B错。a—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容易证明a与M成反比, C对。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才约等于小盘与砝码的总重力,D对。 答案:(1)A (2)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整体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本节是探索规律的实验,重点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研究,体会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在研究电阻、电容等实验中都会用到此法.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和操作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带有滑轮的长木板2个、小车2个、打点计时器、秒表、钩码、夹子、刻度尺、细线、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光电门两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十字路口红绿灯时摩托车、载重汽车减速停止与加速启动的画面. 图4-2-1 通过以上画面我们可以看出,摩托车启动很快,而载重汽车启动很慢,这是为什么呢? 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个物理量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 回答: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加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通过上一节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质量越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请同学们根据上节所学知识及日常见闻实例猜测一下: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学生猜想: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质量有关. 推进新课 既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力有关,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什么实例可定性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1.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与小汽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 量的关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 -F、a -1 M 图象。 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学习重点】 1.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 -F、a -1 M 图象。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实验基础】 [实验原理及操作] 【数据处理及分析】 一、数据处理 1.计算法:测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 是否满足a1 a2 = F1 F2 、 a1 a2 = M1 M2 。 2.图象法:以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 -F图象, 看看图象是否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以1 M 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 描绘a -1 M 图象,看看图象是否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3.实验结论 (1)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力F成正比。 (2)在力F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二、误差分析 1.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系统误差 2.测量、操作不够准确造成偶然误差

(1)质量的测量误差。(2)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 (3)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会造成误差。(4)平衡摩擦力不够(或过度)造成的误差,该误差使作出的图线在横轴(或纵轴)上产生截距。 三、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重物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只有如此,重物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手。 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该舍去不予考虑 【课堂互动·考点探究】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沙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中沙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 -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 -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学案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 -F 、a -1 m 图像.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知识储备区 一、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 二、实验原理 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 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正比于作用力. 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反比于质量. 学习探究区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近似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1)小车质量的测量 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 (2)拉力的测量 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对小车的拉力,即F ≈mg . (3)加速度的测量:逐差法.

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化曲为直”法 (1)研究加速度a 和力F 的关系 图2 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力F 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2所示,若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 与F 成正比. (2)研究加速度a 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 如图3甲所示,因为a -m 图像是曲线,检查a -m 图像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 和m 成反比,则a 与1 m 必成正比.我们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 为纵坐标,以1m 为横坐标,作出a -1m 图像,若a -1 m 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说明a 与1 m 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 图3 二、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4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图4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多次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 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 ,并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物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 量的关系;作出a-F、a-1/m图象。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a∝F、a∝1/m的实验结论,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 2.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a∝F、a∝1/m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上,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a∝F、a∝1/m的探究 难点: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教学方式: 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方式。 教学工具: 1.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小筒、细线、砝码、天平、刻度尺、纸带等。(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2块;②小车2个;③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 2条;④钩码(槽码),规格:10 g、20 g,用做牵引小车的力;⑤砝码,规格:50 g、100 g、200 g,用做改变小车质量;⑥刻度尺;⑦1 m~2 m粗线绳,用做控制小车 运动) 如果没有小规格钩码或槽码,可以用沙桶及沙子替代,增加天平及砝码,用来测质量。 2.计算机及自编软件,电视机(作显示)。 3.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1.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何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加速度来描述,与物体质量及物体受力有关。 (学生更详细的回答可能为:物体受力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小) 2.教师引导提问进入新课: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存在,其关系是什么?请同学猜一猜。 (学生会提出很多种猜想,对每一种猜想,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用实验来检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 一、实验介绍 投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讲解:我们用小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以改变小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面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和小盘质量m ②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在小车上装好纸带 ③调整长木板的倾斜程度 ④在小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m1 ⑤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⑥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一定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④中,要求小盘和砝码总质量(m+m1)________小车质量M。 (3)步骤⑤和⑥,表明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解析:(1)步骤③是为了平衡掉小车与木板、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 (2)步骤④中,要求小盘和砝码总质量(m+m1)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3)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1)平衡摩擦力(2)远小于(3)控制变量法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D.替代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 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解析:(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再保证物体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探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不变,改变M大小;探究a与F的关系时,保持M 不变,改变F大小,故A、B错。a-1 M 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容易证明a与M成反比,C对。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