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3卷第2期Vol.3,No.2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 inzhou Vocati onal College

2006年5月

May,2006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3

董红安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24)

摘 要:高职计算机教育是填补我国计算机人才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计算机

的人才培养与传统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应有所区别,我们的培养应以市场为

导向,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因此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两

个角度,提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岗位能力;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缺口,特别是在软件市场,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专业从业人员为30多万人,按照国家“十五”期间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05年软件的从业人员要达到80多万人,人才缺口50万,这一潜在的巨大人才市场,为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问题,这是我们办学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数据处理到现在的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运行到现在的网络互联,计算机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显得相对滞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业化、专业化计算机教育欠缺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最缺乏的是对新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掌握,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多媒体设计制作、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人才短缺

由于教学投入的缺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同时,也给一些必要课程的开设设置了障碍。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遭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三)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

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的接触机会,而教师本身又没有对自己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因此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使得整体专业教学质量降低。

二、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实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结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高等性为基础,以

3收稿日期:2005-12-02

作者简介:董红安(1969-),男,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教学研究。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第3卷

职业性为内涵,社会性为价值取向。高职计算机主要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维护、程序编写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社会适应性。根据以上培养目标、可将高职计算机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三大块。其中公共文化课包括:大学语文、计算机数学、计算机英语、法学概论、哲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电子线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计算机专业课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应用及程序设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图形图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在课程时数的比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对整个职业生涯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突出专业化、行业化,将计算机专业进一步细分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进行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趋势及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调查和了解,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如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将会逐渐饱和,而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短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制作等)。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应打破单一的格局,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将计算机专业进一步细分,可考虑将计算机专业细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广告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等。

在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的眼光。教学上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每个专业都应至少有一个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三)根据岗位能力,进行目标测试

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考试是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这是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所采取的一种必要手段。如何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式,这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计算机这一类岗位针对性较强的学科,更应努力去探索和改革,要在学生身上体现真正的职业技能特色,我们的考试要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用具体的岗位能力来检测学生,缩小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现实岗位所需和教学大纲中的实际要求,将能力测试分为两部份: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测试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常规操作,比如,系统软硬件应用能力的测试等,这部分技能是其它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要求掌握的,只是难度要求要低得多。而专业技能的测试就不一样,除了根据国家职能鉴定机构的具体要求进行鉴定外,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把计算机的岗位分得很细,具体分为十二个大类共三十多个具体的岗位,针对每一个岗位都制定了十五个以上的指标体系,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测试后,走到相应的岗位,不再是以前的只懂理论,不会操作的书本型人才,而是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体岗位的技术能手[2]。

(四)根据地区形势,进行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

在发达国家,这项工作一般都是由企业做,或者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做。但在我国这部分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或者说做得非常粗糙。其原因是企业在这方面要考虑成本,企业觉得在今天这样大的人才市场环境下,不需要在这方面投入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而对学校来说,觉得自己的任务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教给学生,学生究竟怎样去就业,到一定的岗位后还需要一些什么岗前知识根本就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企业和社会的事。这样,学生在这方面就没有真正的老师,而靠自己慢慢地积累经验和适应社会。这是我国现在的高职教育模式真正的问题所在,学校和社会就好比隔着两座山,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为什么学校和社会不共同出资建一座桥,把产品(学生)直接从学校输送到

05

第2期董红安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社会呢?为什么要让学生去爬涉那么多弯路呢?特别是计算机这类针对性比较强的专业,不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就有一种哪儿都可以去,但哪儿都去不了的感觉。我们针对这一社会问题,专门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当然主要是实训课,避免只讲(就业指导)书中空洞的理论。

首先,模拟各种各样单位的计算机环境,让学生充当其中的某一岗位角色,制造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让学生自己去处理,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让他们知道怎样处理实际问题,这是学生就业前最缺也是最必要的一课。其次,与单位联系,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将在校生送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这有别于学生自己去打工。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当的实践内容,按照正式的工作人员来要求自己。很多学生开始都认为我们是在利用他们赚钱,因为他们已经能干正式工作人员的工作了,报酬还那么少,有时甚至没有,但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计算机的同一现象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后,才感觉从事计算机的工作并不轻松。这是一个对理论和经验要求都很高的行业,像他们这样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是不会被接受的,有时花钱让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可能企业都不愿意,就更别说赚钱。所以,这是学生从业前最为关键的一课。再次,对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一方面解决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工作时间观念不强、礼貌待人习惯方式的养成、上下级关系的处理等等;另一方面是收集资料,找出我们现有教育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调整和弥补。

三、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设想

(一)结合课程属性,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从它们的根本属性上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原理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原理型课程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为主,这类课程一般都要以计算机数学、电子技术等知识为基础,在讲解中对过程的演算和推导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整个工作原理的理解,所以对此类课程我们就不能完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相反,对技能型的课程,一方面是由于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或者说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编程的能力,对这类课程的教学应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师在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的直观性来加深学生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这类课程一般都是以某一软件为环境来进行讲解,这些课如果我们不采用多媒体教学,那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就画一个窗口界面也未必能画好,就更不要说讲解课程内容。所以,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

(二)增加教学投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型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大力增加教学投入,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增加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授课方式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应为5∶5或6∶4。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笔试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

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笔试考核主要针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五)进行教师教学储备,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学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学校也要积极组织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做好教师教学储备工作。所

15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第3卷

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安排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无论该软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为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以适应时代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3]。

总之,要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高职计算机人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性为内涵,认真做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实施,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探索和构建合理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把我国的计算机人才结构从现在的“橄榄”型变成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金字塔”型。

(责编 巩旭彦)

参考文献

[1]李志仁.以就业为导向-高等学校办学的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5(5).

[2]鲍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J].计算机教育,2004(12).

[3]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冒号有哪些用法?

问:请问,冒号有哪些用法?

答:冒号主要有2种用法。

第1种是提示下文:1)用在称呼语后边;2)“说、想、指出、宣布、例如、如下”等动词后边需要时可以用冒号;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引起下文的分说;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的后边,引出解释或说明。这第1种用法,大家比较熟悉,这里不必举例。

第2种是总结上文。这种用法见的较少,大家比较生疏,但掌握了很有用处-可以加强文意的表达,所以我们编辑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国家标准举了一个例子:“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是一个由4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在冒号处,若用逗号,就把第3个和第4个分句加在一起与前2个分句并列起来,显然不对;若用句号,就把第4个分句与前面3个分句的意思割裂开来,它们的逻辑关系未予表示清楚———用了冒号,就恰到好处。

25

3年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31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2017年 9月 18日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结构框架 (3)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4) (一)公共基础课 (4) (二)专业课 (6) 七、教学进程安排 (9) (一)教学时间安排 (9)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9) 九、实施保障 (11) (一)师资队伍 (11) (二)教学设施 (11) (三)教学资源 (13) (四)教学方法 (13) (五)教学评价 (14) (六)质量管理 (14) 十、毕业要求 (15)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30200)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主要岗位类别职业资格证书或技(代码)类(代码)(代码)别(代码)(或技术领域)能等级证书举例 导游员导游资格证130000130200H6204011 景区讲解员普通话二级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 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导游理论知识和旅行社管理 知识,具有从事导游等相关职业必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导游、旅行社计调、旅游 市场营销、旅游社管理人员;能够从事酒店餐厅、客房、前厅等工作的酒店服 务技能型人才及初级管理人员。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基本素养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中要进行中职教育思想的研讨,使全体教育教学人员树立中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个性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市场导向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特征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二)能力本位

目前,职教界存在3种能力观,一是任务能力观,即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二是整体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的能力;三是整合能力观,这种观念谋求克服前两种能力的缺陷,融合其优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从现实情况看,第三种观念较为适宜。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学练并重 改变过去职业教育沿袭普通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因此,学练并重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特征。 (四)学产研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泛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样,才有可能树立起真正的职业教育观,形成办学类型多样和办学形式灵活的大职教格局,培养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才有可能提高。 二、中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大类:专业代码:075201 一、培养目标(含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产品分析测试、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电子产品组装、维护、维修和制造能力;以及与电子信息化有关的领域一线岗位;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可以在电子产业部门的技术生产、职业技术教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和汽车电子领域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行业工作。 二、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1、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正确阅读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4)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5)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能力; (6)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7)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技能,具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创新能力; (8)具有对电子设备、产品进行销售、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的能力; (9)具有较强的单片机系统设计能力。 2、岗位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2)具有一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线路、汽车电器、数字通信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正确阅读简单零件图的的知识; (4)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工艺及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知识; (5)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知识; (6)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7)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8)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素质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有社会主义和法制观念;懂得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的科学态度;具有振兴中华的理想,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唯实创新的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初步国防教育和训练,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人文修养,有企业职工基本文化道德素质与修养,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能正确处理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事、团队精神; (3)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有较强的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身体健康。 4、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附表1) (1)通过普通高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三级证书。 (2)通过学院要求的计算机考试或相当的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3)获得国家技能鉴定的电工(中高级)、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高级)、通讯变换设备调试工(高级)、印制电路检验工(高级)、通讯设备维修工(高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中级)、高低压电器装配工(中级)及维修电工(高级)等项中的至少两项。 三、学制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 专业代码:4002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五年制 办学层次:高级工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组建、维护和应用管理工作,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工作,网站开发工作,参与应用软件编制工作,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3)了解专业领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现状,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及地方创业鼓励措施。 2、专业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知识。 (2)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的知识。 (3)中小型数据库的安装、配置、维护、管理的知识。 (4)中小型企业网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的知识。 (5)智能化综合布线和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知识。 (6)网络设备的设置与管理的知识。

(7)网站的设计、开发、维护的知识。 (8)具有技术推广和用户支持所需要的人际交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通用能力 (1)具有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 (2)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 (3)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终生学习理念,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专业能力 (1)具有正确、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 (2)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具备按照具体要求运用Office软件制作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能力。 (4)具备计算机组装、软件安装、常见硬软件故障排除能力。 (5)具有网络综合布线施工图绘制、现场布线及测试能力。 (6)具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7)具有小型应用程序的编制能力。 (8)具有平面图像处理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五、职业(岗位)面向与职业资格 (一)职业面向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精)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 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 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 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 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 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 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际经验必须在回到课堂教 学中以研讨会或者论坛的形式加以巩固。实习的学生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 西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将来在他们进入最终社会时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二、引导职业导向,拓展其它技能,培养兴趣多样化。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13-02-06T13:01:34.18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8月供稿作者:张士才[导读] 中职毕业生能否很快适应并满足企业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河南省济源市职业教育中心张士才邮编459000 近年来,我校培养了大批数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实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加强。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还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项目学校。但是,近年来,加工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更加理性,不但注重能否对企业带来直接效益,而且更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能否协调发展。因此,中职毕业生能否很快适应并满足企业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关系着学校的发展。 一、处理好基础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的关系 学校在实行工学结合时,不应忽视基础性实训的主要位置,应确定专用场地、设备、人员,制定科学的训练方式和内容,使学生由基础性实训尽快过渡到生产性实训,为后面实施工学结合奠定坚实基础。 1、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调整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及时根据数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 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等要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出有鲜明职业性、实用性、通俗性和创新性的校本教材。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 3、有针对性地加大技能训练量。将技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课题训练阶段、复合作业训练阶段和强化技能训练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实施“项目教学法”、“课题过关制”等方法。前一个为基础性实训完成,后一个阶段结合生产实际,参加工学结合,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二、建立工学结合可持续实施的运行机制 1、加强对学生实训前设备安全操作和技术培训。安全为了生产,生产注意安全。工学结首先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企业一样,工学结合以班为单位,建立班组长负责制,通过多方面考核,选好班组长作为技术骨干,逐步培养并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培训和生产任务。为保证来料加工的时效性,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形式,每天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还要安排实训基地上班,特殊情况也可安排学生轮岗、顶岗实训。指导老师应像企业的“管理人员”那样,每天要求学生做好日报表和质量报表,组织学生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分析当天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工艺和质量等问题及其采取的对策,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工艺调试等方面水平。 2、实施科学训练和用人机制。校内工学结合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但除受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制约外,还容易因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存在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现象。如何保证来料加工的正常实施,实现与来料加工企业的无缝连接,还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把职业技能层次较高的学生和较低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让老生带新生入门的制度。这不但使学生技能得到共同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学的精神。在平时安排上,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干难度大一点的或者进行零件的精加工,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干难度低一点的或者进行零件的粗加工,确保来料加工时人员整体效能的发挥和保证对来料加工的总体时效性。 三、与企业合作,确定广泛且稳定的来料加工 1、科学安排校内工学结合。来料加工是进行校内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工学结合“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专用的人员和设备,一定要保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实施前,指导老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要确定专人负责,从来料的毛坯验收,工艺制定、刀具、量具选择、程序编制与仿真、上机加工、产品检验到交付使用,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训中,各小组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在学生技术提高后,可由学生“唱主角”来组织、安排生产。在此期间,还要注意学生培训的梯度,确保来料加工人员使用的连续性。 2、保证工学结合发挥应有的效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一般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只能承接零散或有一定批量、但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少的产品,这易使校内车间变成外界的附属加工单位,使工学结合失去了应有的效能。因此,为了确保来料加工的业务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除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之外,还要通过多方努力,开拓业务,立足本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渠道。不仅要和大企业合作,还要和中小企业合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承接难度较大的加工,也可由来料加工企业派技术人员对产品作详细介绍,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安排严密生产计划。 3、建立校企双方互信渠道。一是与企业建立定期互访制度,为双方长期、紧密合作建立总体框架,为双方职能部门的长期、高效合作打下基础。二是确保来料加工的工期、工效。产品质量和工效是企业的生命,是双方建立互信非常重要的条件,学校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成本、严格遵从交货期,取得企业的信任,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使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起友谊,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融等等。 四、加强技能考核,实施科学管理 1、全面考核每位学生。对学生的考核既要重视过程的考核,又要重视结果的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劳动纪律和态度,结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包括操作能力、工效及加工质量等。教师可根据评分标准评出成绩。学生总成绩中,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可合理设定比率,如20%-30%和70%-80%。这样考核,可培养和提高每位学生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多面效果。 2、建立并实施奖惩机制。对参加产品生产实习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度奖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又能带动学生的好学上进,体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工学结合时,应设置一定的淘汰率。这不但能使学生学有动力,练有目标,增强竞争意识,而且还能确保给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和校内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等等。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已经多年,但理论上尚缺乏科学的定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在199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 2 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2 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高职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故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2.3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近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初步了解了几个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天目学院近期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在调研的对象中,同样作为综合类院校,浙江大学两个独立学院: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最具代表性,可以作为天目学院未来发展壮大的参考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起点和基础相对较高,比较而言,宁波理工学院更贴近天目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 调研学院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建设总投资8.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经济与贸易、外国语、传媒与设计、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等9个学院(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余人。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4年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现已有7届1.7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群)5个、重点实验室3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健教授,现任党委书记是浙江大学党委委员胡礼祥教授。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

【AAA】中职 人才培养方案.doc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 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 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 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 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 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 (一)学期 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 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 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结合中专学生 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 课程。

(完整版)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河南省及某市、郑州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业务培养要求 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行业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必备的知识结构; 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饭店概论、旅游管理基础、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和管理、旅游

礼仪、餐饮服务和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必备的能力结构; 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毕业生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务员证书。 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和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工作;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三)必备的素质结构 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毕业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生普遍身心健康。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1、三年 2、初中、高中毕业生 四、毕业要求 学生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和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教高司函[2003]26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3.02.25 【实施日期】2003.0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3]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单位:为了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做好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拟组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并在此基础上遴选一批专家参加今年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同时还将成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方针、政策、规章、方法等进行研究,为教育部提供建议和咨询;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组织和修订工作;审议对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考察后的评估意见和结论建议,向教育部提出被评学校评估结论的建议;指导有关

评估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等。请你们做好专家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估专家人选应具备的条件 1.贯彻执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参与了多项高职高专改革工作,了解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对评估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经验; 2.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和合作精神;3.办事公正廉洁,组织性、原则性强; 4.熟悉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5.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平阳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 (一)行业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网络技术也将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出现紧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进一步引起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并在经济、文化、科研、政治、教育、商业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人才需求概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将需要大量计算机管理、系统维护、软件应用、网络组建、网页开发、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等能力型人才。因此,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属社会急需人才。 (三)就业岗位分析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企事业单位、网络服务公司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的学生就业门路宽广。毕业后,学生可以做为网络组建人员、网络维护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网站建设人员、后台数据库管理人员。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计算机网络方向相关岗位人才以及向高职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级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专业能力 1)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专业基本能力: 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5)具有一定网络开发与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19-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为宗旨,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力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 关注市场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供给课程向需求型课程的转化。 2、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科学安排与指导,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基础。 3、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尽量使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当代幼儿园教学工作、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和文员。 2、人才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职业转型能力; (5)取得本专业的普通话、声乐或钢琴或舞蹈等级证。 3、专业基本能力

(1)、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中等文化科学知识、技能。 (2)、掌握开展群众艺术活动及文化传媒活动所需要的艺术、礼仪、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巧。 (3)、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文字录入与处理,能设计制作简易的电教软件,正确使用常见的电教设备。 (5)、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及技巧,具有绘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段。能创制简易的教具,掌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4、专业专门化方向和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幼儿园、传媒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幼儿教育、群众文艺及传媒类工作。 三、修业年限 学习年限:三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办学层次:普通中等职业教育 毕业生标准: 1、按规定修满所有文化类课程,成绩合格。 2、学前专业各项技能,经公开考试合格,达到了中职层次技能标准。 3、按规定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经鉴定合格。 4、获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达到以上四条要求,为合格毕业生,予以发放毕业证书。 四、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 1、必修课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将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专业教学改革是牵动教学全局的根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和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针对性强,人才培养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又多为学科交叉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生产第一线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根据我国“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优化设计各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优化”的思路开展工作,至今已进行了三次大调整,具有“学做交替、内强外联、一主两辅、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特征,形成了“贯彻一条主线、采取两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四个循环、形成五大模块”的基本思路,其内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两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对内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对外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以专业技术应用为主,兼顾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应用为辅,拓宽学生就业口径;重在改革、重在实践、重在

创新,重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贯彻一条主线”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来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二个结合”是采取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相结合(产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构建三个体系”指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四个循环”即实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工程能力综合训练四个教学循环,四个循环的具体内容体现“以目标为中心,在评价中学”和“以学生为中心,在实施中学”的教育理念;“形成五大模块”是基本素质模块、通用技术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一、专业技术模块二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专业要求,我院优化设计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曾于xx年11月和xx年6月被教育部高教司收编为全国8个指导性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之一,xx年2月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被教育部高教司收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体系 考虑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面向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将理论教学体系分解为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两大模块,每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组成,子模块由若干课程组成。以水机电多学

2018级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始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发展观,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会识别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具有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生产管理、调试及简单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家中级工及以上水平,具有熟练装配各种电子产品的能力,能制作简单电子电路;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电子技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在就业初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从业2-3年后,能胜任电子产品质检、维修保养等岗位,并可向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顺利迁移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通信工程、安防监控等行业,掌握从事电子测量、安防与监控等方面工作的必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相关技术岗位需要的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