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蔡襄《乞③用韩琦②、范仲淹》注:①支:通“肢”。②乞:乞求,请求。③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

②固.不病矣(_____)

③使.良医不得尽其术(_____)

④不惮.改作(_____)

2.两文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的建议有什么相同之处?3.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①恨:遗憾。②固:本来。③使:假使。④惮:怕,畏惧。

2.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蔡襄提出的建议是“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或选抜贤才,听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相同之处:都认为贤材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贤材。

3.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两汉”事例,通过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阐明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从而想使刘禅更好地接受“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病人治病喻天下之病,形象有力地论述了选拔良臣的重要性。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恨”:遗憾。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惮”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怕,畏惧”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比较阅读。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甲文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和

乙文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可以看出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蔡襄提出的建议是选抜贤才,听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建议相同之处:都认为亲贤,要重视贤材。

280.比较阅读。要求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写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为对比论证,列举“两汉”事例为举例论证。有力阐明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的观点;而乙文,“……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等句则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病人治病喻天下之病,形象有力地论述了“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的观点。也就是论述人才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

【点睛】

(一)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二)译文:

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人们安分随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如果)病根在皮肤,医生能早早祛除病根,(那么)病还算安全。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已经来不及了,那么病根在肢体中,如果能求得好医生,还可以迅速痊愈。天下的弊病,形势已经像这个样子了,趁现在还能医治的时候,陛下又能选拔任用好医生,若能信任他们而不猜忌,任由他们施展才华,那么不只是病可以痊愈,还能给人民带来福寿。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任用他们或猜忌他们),让好医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病就会越发加重。希望陛下选拔贤才,收集接纳众人的意见,不要害怕改革变法,以成就伟大的功业,(那么)天下都会以此为幸啊!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

(2)喝使归舍.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1)全,都(2)房舍,住宅

2.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3.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舍”是多义词,“房舍,住宅”的意思。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3.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答案】

1.A

2.B

3.B

4.C

【解析】

1.A.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A. 代词,指代元方/结构助词,的。B.都是介词,用。C.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D. 连词,况且/副词,将近。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语:虽:即使。易:交换。直:只是。故B正确。4.C项分析有误。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

【点睛】

译文参考:【甲】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丙】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

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往之女.家______

(2)或.败奔______

(3)同敞危坐不去.______

(4)适.同敞自灵川至______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以是服同敞。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1.(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5.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女:同“汝”,你的;适:恰逢。

12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来进行翻译。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翻译为: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根据翻译,可以断句为: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书籍;B、表疑问语气,哪里/语气助词,不译;C、于是/竟然;D、两个“诚”都翻译为真的。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1)中的“以”翻译为因此,译文: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2)句难度不大,阅:经过;颜色:脸色;译文: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文中的同敝,“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面对敌人,他将国家大义凌驾于生命之上,宁死不屈,正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点睛】

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张同敝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为人大方、讲义气。每次带兵打仗,就骑着马走在将士的最前面。有的时候战败,将士都逃跑了,但是张同敝端端正正地坐着,不离开前线,将士们看到了就再次投入战斗,有时会取得胜利,军中众将因此都很佩服他。顺治七年,清军攻破了严关,将士们都放弃桂林逃跑了。桂林城中空无一人,只有式耜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敝从灵川到达桂林,拜见了式耜,式耜说:“我是桂林的留守将军,应当死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守城的职责,何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呢?”同敝认真地说道:“从前的人以只有自己成为君子为耻,你难道不让我和你一同赴死吗?”

式耜大喜,拿出酒和他一起喝,一直到天亮,清晨时分,被清军所擒,让他们投降,他们不愿意。下令让他们做和尚,也不愿意。于是,就将他们关在民房里。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

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8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

..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

..而前陈者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2.B

3.(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

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伛偻

..提携”翻译为“老人小孩”,“伛偻”意思是“驼背”,这里指老人。“ 泉香而酒

洌.”翻译为“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意思是“清”。“杂然

..而前陈者”翻译为“杂乱地在前面摆开的”,“杂然”意思是“杂乱的样子”。“ 则必即.丰乐以饮”翻译为

“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即”意思是“到”。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A:都表承接。B:在/比。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D:都是“用”的意思。故选B。

8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中“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据此翻译。(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句中“其”表推测,意思是“大概”,“取乐于山泉之间”正常的语序为:于山泉之间。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从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可以看出“公之乐”的所在。据此作答。

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水雾滋生蔓延,空旷的原野无穷无尽,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托他的情趣呀。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

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面数.之。____________(2)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________(3)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______(4)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2)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责备(数落)(2)首领(3)逃跑(4)价值

2.(1)(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2)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228.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为首的,首领”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陷”:陷落。“方”:正。“骤”:突然。“前”:上前。“项”:脖子。“捣”:撞击。“翌日”:第二天。还有“贼方聚(于)山中”省略句的翻译。

3.一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

其魁,余尽遁”等句,可归纳出王祯是一个有着忠义和牺牲精神的人。再如分析“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等句,即可归纳出他具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性格。二问,考查文章第二段写马的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首先理解全文特别是第二段,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榇既行,马夜半哀鸣”是写马的知恩义通人气的特点。而“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是说马为王祯报了仇。用王祯的马的忠义来衬托王祯的义薄云天。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中集结。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

:“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骂。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

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①,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②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

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仲③,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④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

必拔。”公仲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

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仲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⑤,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仲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有删改)(注释)①雍氏之役:楚国攻打韩国雍氏。②周君:西周国君,当时王室衰微,诸侯坐大。③公仲:姓公仲,名侈。④昭应:楚国将领。⑤节:古代出使外国的凭证。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韩氏罢.于兵罢:通“疲”,疲惫

B.寡人请以国听.听:听从

C.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益:增加

D.楚卒.不拔雍氏而去。卒:士兵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A.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B.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C.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D.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代对周君承诺:不仅能避免韩国在周的征兵征粮,而且还能帮周君得到高都。B.昭应一个月内拿下雍氏的建议,一开始未被楚王采纳,是因为楚国处境困窘。

C.苏代认为如果楚国知道韩国向西周征兵征粮,楚国定会下定决心攻克雍氏。

D.公仲觉得把高都给西周,西周与韩修好,使秦与西周断交,这确实对韩国有利。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

【答案】

1.D

2.C

3.B

4.这样,相国就是在用一个破烂(贫困)的高都,换得(或得到)一个完整的西周,为什么不给呢?

【解析】

1.D楚卒不拔雍氏而去。卒:最终。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域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

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 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B“昭应一个月内拿下雍氏的建议”错误,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

42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是”:这样。“以”:用。“弊”:贫困。“得”:得到。

【点睛】

参考翻译

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韩国向西周调兵征粮,周天子感到十分烦恼,跟苏代商量。苏代说:“王不必烦恼,臣不但能能使韩国不向西周调兵征粮,还能让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周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的说:“如果贤卿能为寡人解难,那么以后寡人的国事都听从贤卿的意见。”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域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现在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现在相国竟然向西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瘫氏,雍氏就守不住了。”公仲侈说:“好。可是我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说:“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听后愤怒地说:“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西周了,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苏代说:“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屈从于韩国,并有往来(再次修好),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而且还会新绝使臣的来往。这样,相国就是在用一个破烂(贫圈)的高都,换得一个完整的西周,为什么不给呢?公仲侈说:“好吧。”于是公仲侈就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最终没能攻下雍氏,只好离去。

8.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②余挐.一小舟(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④客.此(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B.“拉余同饮”表现出客人难掩的兴奋喜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则表现作者的豪爽和遇到知音的愉悦之情。

C.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D.本文开头记叙交代看雪时间地点;中间描写雪景,借景抒情;最后以舟子话抒情结尾,似褒实贬,表达了舟子作为普通人对于作者行为的不解。

4.《湖心亭看雪》和《答谢中书书》中都有精彩的写景句子,请你从写景方法的角度点评两者的不同之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答案】

1.消失;撑(船);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寄居或迁居外地

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得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3.D

4.《湖心亭看雪》运用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西湖冬天的雪景;《答谢中书书》多种写作手法灵活运用,俯仰结合,山水相映成趣;平视与远眺向结合,色彩配合绚丽动人。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绝:消失。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一,全或都,一概。沆

砀,白气弥漫的样子。焉得,哪能。更,还。

3.D“最后以舟子话抒情结尾”错误,以议论结尾。

4.考查对文章写景手法的理解。此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点睛】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①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

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第五十四》,有删改)(注释)①怵迫诱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彼家饶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冲甚奇.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会.天大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D.所在并号称.职/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D.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4.请说出崔亮形象的特点。

【答案】

1.A

2.C

185.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

4.(1)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2)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书”都是“书本”;B.选项中的“奇”的意思分别为“对……感到惊奇”和“零数、余数”;C.选项中的“会”分别是“正好、适逢”和“聚集”;D.选项中的“称”分别是“适合,相当”和“称赞”的意思。故选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中的“而”表转折;A项中“而”表承接;B项中的“而”表并列;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承接。故选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可(可以)、市(市井,集市)、安(怎么)、眉睫(这里指脸色)”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和描写分析作答。从“居贫,佣书自业”和“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家境贫困但有志向,重视亲情,不肯轻易依附于人的人;从“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可见其博览群书,刻苦用心的人;从文章第2段叙写的“造桥”一事,可以看出崔亮是一个勤勉政事,为民着想的官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崔亮,字敬儒,是清河东武成人。十岁时,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崔亮答道:“弱弟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你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我把这本书丢失了,你还能记得吗?”崔亮便立即背诵,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李冲十分惊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

在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崔亮对僚属们说:“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大家都说:“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崔亮说:“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这是在柱子上架设。现在,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适逢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至今,桥仍叫崔公桥。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

10.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援疑质.理(询问)

C.俟.其欣悦(等待)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媵人持汤.沃灌

C.录毕,走.送之

D.益慕.圣贤之道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嗜学”而“家贫”,所以只能求借于藏书之家,由此写出了读书之艰难。

B.“未尝稍降辞色”描写了老师的言辞、态度很严肃,这里写老师严厉的态度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恳切。

C.选文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以同舍生的“若神人”与自己的“媪袍敝衣”作比较,突出了作者的寒酸,也表明了作者的自惭形秽。

D.作者通过自述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被”通“披”,是“穿”的意思,不是“被子”。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今异义的掌握。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古义是“借”,今义与“真”相反。B.“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C.“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两脚交互向前迈动”。D.“益慕圣贤之道”中的“慕”古今义都是“仰慕”的意思。据此,答案为

D。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略无慕艳意”可知,C项“突出了作者的寒酸,也表明了作者的自惭形秽”的理解是错误的。文章第②自然段,作者把自己的“媪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若神人”进行对比,突出了表达作者的安于清贫,不慕富贵。由于勤苦学习,所以终于学有所成。据此,答案为C。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

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11.阅读《出师表》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

C.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痛恨:深为憎恨,极端憎恨

D.夙夜

..忧叹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下面对语句中停顿的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部分(1-5段),诸葛亮首先向后主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有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之后他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B.第二部分(第6-7段),作者追述了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C.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分别阐明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自己应进兴德之言,而朝臣则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刘禅要讨贼兴复。

D.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答案】

1.C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痛恨”是“痛惜遗憾”的意思,不是“深为憎恨,极端憎恨”。故答案为C。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意思是: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三分”是分为三国,是完整事件,中间不能句读;“

益州”是地名,不能拆分;“存亡”是生存和灭亡,也不应该句读。此句正确的句读应该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故答案为A。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第8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据此可知,C项的“‘自己应进兴德之言’;而朝臣则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刘禅要讨贼兴复”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参考译文: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

学而思初一语文培优之理解文章标题和段落作用

学而思初一语文培优之理解文章标题和段 落作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阅读2级】记叙文:理解文章标题和段落作用 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 段落也懂得各司其职 写文章就像开一场班会 哪些段落有“班干部”的职责呢? 容易考到的段落: 班主任:题目 班长:开头段 团支书:结尾段 小组长:中间段 段落作用题示例 文章第 X 段在结构上(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第 X 段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第 X 段能否删去? 作者为什么要写文章第 X 段? 文章第 X 段的妙处是什么? 开头段的常见作用 结构上: 开篇点题(点明中心、点明主旨) 总领全文(总括全文)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引出下文……情节(内容、事件、场景) 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交代贯穿全文的线索…… 故乡红叶【2014杭州中考真题】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2020-2021语文图文转换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程序员编写的某购票软件程序流程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把图中“购买车票”的流程用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文连贯,不超过90字。 (2)从服务客户角度简要评析该软件流程图。 【答案】(1)用户先查询车票,若未售完可以购票,用户支付后购票结束。若车票售完则进行智能监控,此时,若没有余票,则继续检测;若有余票则自动抢票,成功后通知用户购票。 (2)①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以及预定酒店;②使用便捷,为用户提供了票务查询与购买的功能,在车票已售完的情况下,具有抢票功能。 ③部分设计缺少人性化,没有设计退出购票的功能;在无法购买车票的情况下,没有告知用户无票的功能。 【解析】【分析】(1)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程序员编写的某购票软件程序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户先“查询车票”,有两种情况,一是车票售完,可以进行智能监控,检测到有余票,就可以自动抢票,然后“通知用户”,完成“购票”。如若没有余票,则继续检测。二是车票没有售完,按照箭头指向,“购票”,然后“用户支付”,购票结束。 (2)要求评价流程图,可以结合该软件的功能评价,从流程图上来看,该程序可以查询机票或酒店,然后通过该软件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以及预定酒店等;增添了智能监控,具有抢票功能,使用方便;没有设计退出购票的功能;“自动抢票”后“通知用户”,但是“无法购买车票”时,没有告知用户无票的功能。 故答案为:⑴用户先查询车票,若未售完可以购票,用户支付后购票结束。若车票售完则进行智能监控,此时,若没有余票,则继续检测;若有余票则自动抢票,成功后通知用户购票。 ⑵①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以及预定酒店;②使用便捷,为用户提供了票务查询与购买的功能,在车票已售完的情况下,具有抢票功能。③部分设计缺少人性化,没有设计退出购票的功能;在无法购买车票的情况下,没有告知用户无票的功能。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

培优卷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测试(一)附答案

期末测试(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草垛.(duò)妥.当(tuō)坍塌.(tā) 杞.人忧天(qǐ) B.憔.悴( jiáo) 莅.临(lì) 花苞.(bāo)煞.有介事(shà) C.潜.行( qián)吝.啬(lìn)嬉.戏(xī) 赫.赫有名(hè) D.呈.报(chéng)静谧.(mì)澄.澈(dèng)踉踉呛.跄(qiàng)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们学到了处理分( qí) ________的艺术;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 cuì)____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闻到了酝(niàng)____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 chén)____……同学们,去阅读吧! 3.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B.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C.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的精神。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4.(2018北京中考)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侣山东聊城中考)按要求答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每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河南洛阳洛龙第一实验学校月考)古诗文默写。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告诉我们应该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常有描写江河湖海的诗作。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描写大海的辽阔壮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王湾舟泊北固山下时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六年级语文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培优测试卷 班别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我们chén jìn ()在书海里,shǔn xī()着知识的ɡān lín(),感受着人类文化的bó dà jīn g shēn ()。 二、按要求填空。(25分) 1、我们爱你——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庐山的。古诗文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也很多,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开,”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 ,浪淘风簸自天涯。” 2、古诗词中写景的句子很多,如“草长莺飞二月天,。”“,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如“明月别枝惊鹊,。”“接天莲叶无穷碧,。”也写了夏天的景象。 3、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里把勇浪比作,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4、三国故事《草船借箭》一文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人读来其味无穷,也品味了诸葛亮的聪明。三国故事你还读过那些(至少写3个) 。 三、默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短文一(5分) 莫伯桑我拜师(节选)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贵在坚持”一词中的“贵”应取第种解释。() ①价格高;②评价高;③以某种情况为可贵;④地位优越。 (2)联系整篇文章,我们发现福楼拜是一位的老师。 ①孜孜不倦②诲人不倦 2、在这段文字中,福楼拜给莫泊桑讲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四个要点。照样子,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其他三点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贵在坚持)—()—()—() 短文二(12分)

七年级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The work plan of the seventh grade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七年级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篇一】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95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

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应对语文考试的能力。 制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学习,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后进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后进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后进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方式。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2020-2021语文扩展语段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海峡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经历多少风雨,①________,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②________,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③________,甚至彻底倾覆。 【答案】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解析】【分析】①前的句子为“不管……”,由此可知,①处的句子应当以“都”开头,前后两小句形成“不管……,都……”的条件关系。从①后的句子“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可知,“都”后的文字可以为“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②前的句子为“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是从正面说,②处的句子可从反面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③前的句子为“没有……”,与③处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议论否认共同的政治基础的危害,③处可填“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点评】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人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良好的情绪既是维护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机能的前提,①________。研究表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祛病延年抗衰老的要素,只有良好的情绪,才可能延缓衰老的过程。②________,如苦闷、沮丧、愤怒、忧愁、焦虑、抑郁、担心、多疑、忧思、悲伤、恐惧等,均可以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不和。因此,③________。 【答案】又是防病抗衰的重要因素;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调节情绪是人们抗衰防老的首要举措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①处关键词为“防病抗衰”,②处关键词为“不良情绪”,③处关键词“调节情绪”。 【点评】“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

语文培优试卷及答案

中报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培优试卷 高一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

六年级语文培优班第一讲基础知识

第一讲基础知识(拼音、汉字) 强化基础 一、一锤定音。(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答应(yìng yìn)中(zhòng zhōng)弹掠(lùe lǜe)过拜佛(fófú)间(jiàn jiān)隔兴(xīng xìng)奋尽(jǐn jìn)管似(shìsì)乎游览(lǎn nǎn)堵塞(sèsài)临(lín líng)终山峰(fēng fōng)参差(cēncīcēnchā)不齐伴奏(zòu zhòu)脊(jǐjí)椎 二、联系语言环境,给下面句子中的拼音标上正确的声调。 在学习中,总会碰到一(yi)些困难,但只要我们不(bu)怕困难,迎难而上,一(yi)切困难都不(bu)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你说是不(bu)是?如果不(bu)信的话,你可以亲自试一(yi)试,通过实践,你会认识这一(yi)真理。 三、巧用同音字。 1、用音节都是“yi”的字组成词语。 友()战()回()意()()力适()翻()安()武()便()瘟()( )站2、写出下面的“ju”字。 恐()家()抗()凝()火()根()戏()语()相()临危不()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去错的) 一唱一和(héhè)深恶(wùè)痛绝挑(tiǎo tiāo)拨离间 打折(zhéshé)了腿系(xìjì)好衣扣露(lùlòu)出笑脸 五、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啊”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真难啊好美啊是谁啊 B、真苦啊你好啊白兔啊 C、大海啊亲人啊祖国啊 D、历史啊真大度啊史书啊 六、选字填空。 1、辨辩辫瓣 花()发()()析能言善() 2、骏俊峻竣 ()工险()()马英()潇洒 3、遍篇偏翩 ()章()爱普()()()起舞 4、愧槐魁魅 ()花()力()疚罪()祸首 七、错别字门诊。(划出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胜券再握()走头无路()源源流长()咳不容缓() 心弛神往()骑乐无穷()庞然大雾()出类拨瘁()

七年级语文培优资料7

七下语文尖子生培优方案(七) 一、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笑抑郁者”与终日愁眉不展的普通抑郁症患者不同,他们习惯将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每天以笑脸示人。B.这家企业将携手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健康中国”系列活动,构建健康生态,倡导健康生活,宣传健康理念。C.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凭借匠心独运的制作,曲折感人的情节,男女主角更是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D.5月22日,英国发生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在曼切斯特一体育馆内引爆了炸弹,造成约22人死亡59人受伤。 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 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①③④②⑥ 3.给下列生词注意 选聘.()风悲日曛.()萦.带()伴侣.()锲.而不舍()校.订() 臧.克家()劈.开()哺.育()祈.祷()气氛.()亘.古() 二、经典熏陶浸润 国学小经典: 1.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B南、北;C阴、阳;D文、武。 2。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3.“一旗一枪”通常用来指:() A、书法; B、茶叶。 4.象征祥瑞的“如意”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A、镇纸; B、挠痒; C、避邪; D、门闩。 5.有关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和传说很多,江南四大才子中哪一位是历史上不存在的?() A、唐伯虎; B、文征明; C、祝枝山; D、周文宾 6.“小题大做”中的“小题”原指:() A、科举考试命题; B、元宵灯谜。 7“红豆.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王维的诗作。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A、爱情诗; B、怀友诗; C、思乡诗; D、送别诗。 诗歌赏析: 寒夜 杜耒

八年级语文培优试卷含答案一修订版

八年级语文培优试卷含 答案一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汉城国际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培优试题(一) 命题人:命题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姓名:班级:得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细细()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B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 C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武汉大学在今年樱花盛开期间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数量。 B近年来,全省各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的“不打烊书店”,成为人们夜间休闲阅读的主要方式。 D我市鲁峰和聂品华两位先进分子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3.综合性学习(9分)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着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①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②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3分) ③仿照例句写话。(3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培优题

培优训练:基础知识(词语、熟语) 强化基础 一、近义反义对对碰。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阻挠()()轻松()() 脆弱()()赞扬()() 朦胧()()镇定()() 宽阔()()敬爱()() 光明()()特殊()() 二、巧填量词。 一()圆月一()新月一()死水一()清泉 一()军舰一()手机一()电脑一()飞机 一()火车一()画卷一()碗筷一()工作一()阳光一()笑容一()心意一()热血 一()花一()花一()花一()花 一()水一()水一()水一()水 三、根据句意,填上不同的带“然”的词。(不重复) 天气预报今天有雨,下午()下起雨来。 经过几次尝试,小冬()没有成功,他有些失望。 才半年时间,毛毛()长得比妈妈还高一点。 小狗()闭着眼睛,但主人一唤,它立即跑过去。 人人都要讲究卫生,()会引起疾病传染。 刚刚还是艳阳高照,()刮起了大风,随即落下豆大的雨点。

四、我会分类。 团结勾结鼓励煽动执着固执顽固成果后果欣赏果断武断瞻仰卑劣希望失望急中生智手忙脚乱高瞻远瞩斩钉截铁鼠目寸光 自作自受自由自在视死如归自以为是花天酒地 褒义词: 贬义词: 五、我会排序。 1、顿号句号分号逗号 2、省乡村县 3、春节重阳清明端午 4、冷烫凉热温 5、昆虫苍蝇生物动物 6、陆军解放军炮手炮兵 七、选词填空。 精细精致精湛精密 这件工艺品造型独特,工艺(),堪称佳作。 这批()的实验仪器,是我国工人这件设计制造的。 简单简陋简朴简约 几经周折,麦隆内夫人终于在这个异常()的实验室里见到了居里夫人。 人们不禁惊叹,一个泱泱大国名誉主席的墓,竟是这样的()。 八、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不能重复)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2、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的人就很多。 3、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一下,就得花半天的时间。 4、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发出由衷的赞叹。 九、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焕然一新()变本加利()再接再厉()不记其数() 走头无路()汗流夹背()名落深山()诡计多端

七年级下语文培优辅差计划

七年级下语文培优辅差计划 陈鹏 本期我担任七年级语文课教学,大多数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语文素养较差,学习方法也比较死板,因此,为了在本学期中有效的提高成绩,使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有明显的提高,特制定以下培优转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辅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共有学生66 人,从开学两星期的学习情况及 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不够灵活,知识面比较狭窄,学习习惯很差,优生不优,差生很差,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少数学生的态度也不够端正,书写较潦草,,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任务和目标 通过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让差生在我班消失,争取让优生突破15%。 四、方法措施 1 、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 、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 、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 意见。 4 、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6 .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7 .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8 .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9 .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10 .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

六年级语文培优补差总结

-- 1 / 1 六年级语文培优补差总结 一、指导计划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了学习成绩,并培养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语文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了实处,发掘并培养了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了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了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了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了辅差活动,提高了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75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了辅差工作, 帮助差生取得了进步。辅差对象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 三、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了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给他们一定指导,以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了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能写得出,布置他们摘抄。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了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了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争取善于说。 四、主要措施: l .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了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了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进行了联系,协助解决了差生的学习问题。

初中语文学生培优辅差措施

初中语文学生培优辅 差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语文科学生培优辅差措施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提倡积极鼓励评价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通常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评声中、训斥声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少被人表扬和赞许,逐渐产生悲观、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哀莫大于心死”,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特别厚爱,要化腐朽为神奇,要把这些生锈的锁一把一把地打开,用真诚唤醒他们的自信,用挚爱催生他们的自尊,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肯定和表扬,进步大的还要奖励。 8、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学习困难学生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甚多,容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的学习。相反,成功感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学生并非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具有某些别人比不上的长处。我们的老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展露自己的特点,包括课内增加学生动手、动口、阅读的机会,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使他们在享受成功体验后,努力改变他们其他方面的落后状态。

六年级语文培优辅差小结

六年级语文培优辅差 小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语文培优辅差小结 小甸中心校马红云 转眼间,学期将尽。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班主任,代语文、科学等多门课程,培优补差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也挺注意,现将本学期的培优补差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于优秀生来说,重在培养其学习能力。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能力强,自觉性强,这都是他们成绩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尽管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可能是学习的高手,但在课下,他们却不一定会学习。特别是刚刚进入六年级,对学习方法的问题还并不是很明确。因此,应更多地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例如,在课堂上,从复习,练习,小结等方面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养成会学习的习惯,能交给他们的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尽量培养他们较强的学习能力。课下,则对他们布置额外的任务,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培养其更强的学习能力。 二、对于中等生来说,重在培养其学习习惯。对于多说中等生来说,他们可能是课堂上学习的乖乖者,这是他们的优点,你交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你让他们怎样做,他们就怎么做,而一旦离开老师的帮助,他们则变得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其会学习,学好习的习惯尤其重要。本学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在课堂上尤其重视学案的利用,给出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出学习的重难点,提供学生学习的素材,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会学习的习惯。同时,结合他们学习有余,灵活不足的特点,通过附加的学习素材,培养他们灵活的学习特点。 三、对于学困生来说,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个班来说,学困生常常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成绩不好,常常与他们的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本学期,在这个方面,我更多的是做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基础差,但并不放弃,这样的学生,不仅需要老师的鼓励,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还有一部分学生则与其学习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虽然脑子聪明,却并不珍惜,所以需要做更多的思想工作。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发现,仅靠鼓励,帮助,对这部分学生是不够,必要时更需要严厉的批评,这样才可能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同时,学困生转化并非一个所能为,所以,有时,我还常常通过各种解决的方法,以养成他们足能互帮的气氛。

初中语文培优阅读(1)(含答案)

初中语文培优辅导(1) 姓名 晨诵国学精粹 《论语》名句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我爱着他,我能不为他操劳尽力吗?我忠于他,能不对他悉心劝导吗? 4、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精彩评说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

午读古今美文 文言短文 冬梅践行 明许世达婢【bì被役使的女子】冬梅。年十三。世达殁【mò终,死亡】。子植未周。其妻明朝许世达的家里。有个丫环。名叫冬梅。十三岁的时。许世达死了。他的儿子名许植的。还不到一周岁。许世达的妻子病笃。曰。吾夫妇仅此儿。无可托。奈何。冬梅病也非常的重了。将死的时候。说道。我们夫妻两人留下了这个孩子。现在没有可以托付儿子的人。怎么样办呢。冬梅听了这一番话。泣曰。万一不幸。婢愿留抚不嫁。妻卒。冬梅含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鞠【养育,抚养】植。就哭着说。万一主母死了。我冬梅情愿留在此地。抚养小主人。不去嫁人。许世达的妻子死了。冬梅就尽心抚养许植 家人利其资【以其资为利,意即贪图许植家的财产】。欲嫁冬梅而杀植。冬梅请与植偕。乃登舆。家里的人很贪他这一份的财产。要把冬梅出嫁了。再去杀许植。冬梅要求带了许植同去。于是一同上了轿。途经汪家。绐舁【绐舁(dàiyú)骗抬轿的】者向索寄饰【要讨回从前在这户人家寄存的几件首饰。】路过姓汪的人家。冬梅就骗着抬轿的人说。我从前在这家人家里。寄存了几种首饰。现在要向他去索还。下舆。入诉于汪。汪乃留于家。而让【责备】迫嫁者。及植长。为娶妇育子。寿至八十二。下了轿。到姓汪的那去告诉。姓汪的就把他留在家里。又去责问逼着冬梅嫁人的人。后来等到小主人许植长大了。又给他娶了亲。养了儿子。冬梅年纪活到八十二岁。以处子终。 到老还是个不嫁人的处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妻病笃.(2)冬梅请与植偕. 2、冬梅虽是个柔弱婢女,但关键时刻巾帼不让须眉,使得许植的性命得以保全,请结合本文的相关内容说一说,冬梅是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帮助小主人逃过一劫的? 3、文段的结尾“寿至八十二。以处子终。”与前文的哪句话相呼应?思想决定行为,从冬梅的行为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美德? 古人评论; 许植幼年所处境界。与汉李续同其艰险。而冬梅以十三岁女子。能任托孤之重。则较李善为难矣。士君子见之。当望尘而拜。敢谓婢女中无伟大人物耶。至宗人高其行。事以主妇礼而固辞。尤贤矣。

七年级上册语文培优试卷有答案

德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二) (总分7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落叶的静,也许是一种伤残的清幽,也许是一种优yǎ( 雅 )的静怡。她会静静 地梦恋在你的脚下,会mù( 沐 )浴在你涟漪的秋水里,也许会随风儿轻舞,飘向你心里看不到的某个角落,暗暗nì( 匿 )笑。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 )(3分) A.嫩.芽(nèn)暴怒.(nù)收敛.(liǎn)絮絮叨.叨(dāo) B.诀.别(jué)烂.漫(làn)树杈.(chā)忍俊不禁.(jìn) C.迂.回(yū)啜.泣(duō)宽恕.(sù)头晕目眩.(xuàn) D.憔悴.(chuì)颤.动(zhàn)隐秘.(mì)瘦骨嶙.峋(lí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 D )(3分) A.安娜对这一问题不求甚解 ....,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B.11月10日,今冬第一场雪飘落巫溪红池坝,老师带领同学们玩耍其中,同学们快乐 得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放松,真是各得其所 ....。 C.这下子,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小明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啊! D.朦胧夜色中,小偷一丝不苟 ....地搜寻房主人的卧室。 4.下面文段中有语病 ...的一句是( A )(3分) (A)“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每当一丛丛一簇簇的红叶拥满整个山坡时,这优美的旋律就飘荡在脑海里,流动在唇齿间。(B)由于巫山小三峡的巴雾峡满山遍野都是红叶,吸引了中外许多摄影师到此拍摄。(C)红叶,绿水,灰色的船和白色的浪花,让人留恋忘返。(D)不久前开辟的观景步行道和观景台,更是让游客能够零距离欣赏红叶。 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组是( D )(3分) ;;;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①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 ②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 ③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个分句,使语段语意连贯。(4分) 古代诗词中,月亮常与愁思相伴,或是国忧,或是旅愁,或是乡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离乱中苍凉的忧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乱世里不眠的旅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漂泊时萦绕的乡思。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7.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