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旅游学研究】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明庆忠1, 李 宏2(1、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 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关系

[摘 要] 生态旅游活动依存于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活动的“三体”与之密切相关。生

态旅游者所追求的是保留着良好的、原始风貌的生态旅游环境,同时也是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者;生态

旅游资源存在于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之中,生态旅游环境影响生态旅游资源贮量、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效

应、生态旅游处理效应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模式、保护模式等,也影响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

业的运行;生态旅游环境也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服务业密切相关。研究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

旅游活动“三体”的关系将有助于生态旅游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1)05-0034-07

Ecotourism envitonment and ecotourism activity

MIN G Qin g -zh on g 1, Li h ong 2

(1、2.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Y 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 unming 650092,China )

Key words : ecotourism environment ;ecotourism activity ;ecotourist ;ecotourism resources ;ecotourism industry ;relationship

A bstract : The “three objects ”of ecotourism activity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cotourism environ -ment ,the research o n this relationship w ill help ecotourism activitiies and ecotourism industry develop fur -ther and sustainably .First ,eco tourism activity depends on beautiful ecotourism environment .Second ,eco -toruists pursue and pro tect w ell -preserved and primitive ecotourism environment .Third ,eco tourism exits in g raceful ecotourism enviro nment ,in turn ,eco tourism environment influents the deposit ,utilization ef -fect and model ,pro tection model of eco tourism resources .Finaly ,eco tourism environment also influent the development of eco tourism products and the run of eco tourism industry .

优美的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之一,随之而来的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响应行动之一,也使生态旅游成了国际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尽管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繁多,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生存旅游的精髓。生态旅游更强调其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了关于生态旅游环境的研究,而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旅游者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资源所依附的基础、生态旅游业能得以蓬勃运行发展都根基于生态旅游环境这个坚实的基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态旅游环境可谓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泉。无高质量的生态旅游环境,也就没有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环境的基本内涵和构成及其特点、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能有益于生态 2001年9月第33卷第5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Norm al University Sep .,2001Vol .33No .5

[收稿日期]1999-11-20 [作者简介]明庆忠(1963-),男,湖北黄冈市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开发与旅游研究。

旅游活动的开展和生态旅游环境的保育。

一、生态旅游环境的基本内涵

环境,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是有联系的几个概念,一般来说,这三者的范畴是由大到小的,有着一种涵盖关系,在此只讨论生态旅游环境。

作为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环境,主要是针对生态旅游这一中心事物,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其着眼点在于保护资源与环境,以求可持续发展。因而,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指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生态旅游环境既是旅游的一部分,同时又与旅游环境有所区别。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旅游环境是在符合生态学和环境学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下运行的旅游环境,以维护和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旅游生态,可以促进景观生态学和旅游生态学的发展。

2、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系统良性运行为目的、统筹规划和运行,使旅游环境与旅游开发相适应、相协调,使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继续繁衍生息,使人文环境能延续和得到保护,创造一种文明的、对后代负责的旅游环境。

3、生态旅游环境是以某一旅游地域的旅游容量为限度而建立的旅游环境,在该旅游容量的阈值范围内,就可使生态旅游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而使旅游地域的生态系统在被开发利用之同时得到休生养息,从而达到旅游开发、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利用、环境改良协调发展。

4、生态旅游环境不仅仅包涵有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和人文生态旅游环境,而且还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的旅游环境。既注重于生态环境本身,还注重于一些环境要素和环境所包涵的生态文化。

5、生态旅游环境还是运用生态美学原理与方法建立起来的旅游环境。生态旅游是集自然生态学、人文生态学的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生态旅游更是人类追求美的高级文化生活、广度和深度都较高的审美活动。生态旅游环境就是培养生态美的场所,也是陶冶人们欣赏、享受生态美的场所。

6、生态旅游环境还是一种考虑旅游者心理感知的一种旅游环境。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是以大自然为舞台,尤其是去那些野生的、受人类干扰较小的原生自然区域参观体验,兼有学习、研究自然、文化的动机。因而,生态旅游环境建立要考虑到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旅游动机为取向,着意建设起能让旅游者感知自然的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生态旅游环境与旅游环境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旅游环境的内涵和外延较之生态旅游环境要深、要广。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与一般所说的旅游环境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而言,生态旅游环境是由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社会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经济旅游环境、生态旅游气氛环境四个子系统所构成。

(一)自然生态旅游环境

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是指由自然界的一些自然要素,诸如旅游地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体、动植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即是以前的狭义旅游环境。它是由天然生态旅游环境、自然空间旅游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环境所组成的。

1、天然生态旅游环境

天然生态旅游环境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所形成的,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的生态旅游环境。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动物园、国有林场及散布的一些古树名木等。其中又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根据天然生态旅游环境的主体之不同,可以划分为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包括森林植被·35·第5期 明庆忠等: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及其生态环境所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如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等等,是组织生态旅游者野营、徒步穿越、登山、狩猎、森林浴及专题的观叶、观花、观果、观树形、色彩等旅游活动的好场所)、草原生态旅游环境(包括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所形成的草原生态系统,如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等,是组织骑马、狩猎、野营、观鸟、欣赏草原动物,参观草原自然放牧等旅游项目的场所)、荒漠生态旅游环境(包括高寒荒漠和戈壁等生态系统,是考察荒漠景观、荒漠生物、锻炼意志力的良好场所)、内陆湿地水域生态旅游环境(包括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如沼泽、湖泊、河流等,是泛舟、赏荷、垂钓、观水禽、狩猎、开展水上运动、考察水生生物等的理想场所)、海洋生态旅游环境(包括海岸、海岸生物与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如海域、海岸、海岛、河口、珊瑚礁、港湾、红树林等等,是开展赶海、冲浪、垂钓、观海鸟、参观水族馆、参观海洋水产养殖、观察潮间带海洋生物生态习惯等旅游项目的场所)、自然遗迹生态旅游环境(包括奇特的地质景观、地质灾害遗迹、古人类及古生物化

石产地和自然遗址等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1]2、生态旅游空间环境

生态旅游空间环境主要指能开展生态旅游的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的自然空间范围的大小。主要作用是生态旅游资源贮存地、生态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包括生态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欣赏、享受时对空间和时间上的占有。

3、自然资源环境

自然资源环境主要指水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能源等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也包括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活动的敏感程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些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或限制作用,也影响到旅游地域能够容纳生态旅游者的数量。

(二)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

社会生态旅游环境是指政府或有关组织及政治局势对生态旅游的支持程度以及人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文化环境氛围。据此,可以说,社会生态旅游环境包括生态旅游政治环境和“天人合一”文化环境。

1、生态旅游政治环境

生态旅游政治环境是指政府或相关组织在区域旅游政策、旅游管理技能、政治局势等方面影响(支持或限制)生态旅游发展的软环境。主要作用是对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一种促进或阻碍作用。区域旅游政策环境不仅影响到生态旅游业产业结构的资源配置,而且对生态旅游业快速健康稳妥发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政策支持与否,对生态旅游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伯利兹、哥斯达黎加、多美尼加、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积极支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收入增长明显。生态旅游管理技能水平往往关系到旅游地域能接待生态旅游者的数量和生态旅游活动强度,即影响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技能水平高,能接纳的生态旅游者数量就会有所增加,能承受生态旅游活动量大,对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政治局势稳定与否、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关系到生态旅游者安全感的大小。在同样条件下,一国或一地政治局势、社会治安状况往往影响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程度,甚至影响生态旅游业的兴衰。

2、“天人合一”文化旅游环境

“天人合一”文化旅游环境是指在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互利、共生关系的思想指导下,在进行旅游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在我国道教等宗教或古代思想中能找到其萌芽,我国人民早已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我们的祖先与自然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环境,历史上一系列名胜古迹,特别是一些宗教名山就是祖先与自然共同创造“天人合一”文化旅游环境的典范。在建寺建观之时,采取一系列建筑技艺处理,不但不破坏自然,还使原有景观更加突出,创造出优于纯自然的“天人合一”环境。生态旅游之所以蓬勃发展,就是因其旅游活动时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强的责任感,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共同发展。·3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三)生态经济旅游环境

生态经济旅游环境主要指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部门、旅游行业内部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则状况下对生态旅游业的影响程度。这就存在着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和内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

1、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

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是指满足生态旅游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一切生态经济条件。众所周知,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是旅游活动基础的物质条件和质量好坏的关键之一,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设施条件以及对旅游投资能力大小和接纳旅游投资能力的大小等。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区域内外交通条件、通讯能力、供水、供电能力、物资供应能力等,旅游设施条件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娱乐设施等的硬件建设。在进行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等建设过程中,甚至是整个旅游地域经济发展中,是否遵循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是否考虑了经济、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结果会影响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果区域经济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等,必然会影响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内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

内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主要指旅游行业(产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秩序、政策倾向、人员等等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支持程度。生态旅游同其它旅游形式一样,公平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有效的旅游市场主体等,有利于旅游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克服市场混乱、管理混乱等弊端,建立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各部门良性运行。不仅限于此,生态旅游的发展还要求其它旅游形式、其它旅游经济成分均应按生态经济原则运行,以利于协调统一发展;生态旅游还需要旅游行业内部对生态旅游有较高的认识、有较多的理解、较多的支持,以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生态旅游气氛环境是指由历史和现代旅游所形成的反映地方生态或民族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社会以及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意识等环境。它对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结构影响也很大。

1、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主要指在洁净、优美、少污染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由历史和现代开发所形成的、反映该区域历史生态、地方生态或民族生态气息的环境。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在一个旅游地域往往是独特的,是当地长期的各种生态气氛演替、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与自然共生条件下所形成的,对旅游者充满着神秘的吸引气氛,往往也是一个生态旅游区域的历史的、地方的、民族的特色某些方面的体现,也是旅游者旅游气氛感知的一种气氛环境,是由组成生态旅游气氛环境的要素及其组合的典型性、独特性和浓郁性所决定的,往往也是一地旅游生命力和灵魂之一,开发时要加以注意。

2、社会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社会生态旅游气氛环境是生态旅游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旅游的观点与看法、行为等所形成的一种软环境。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是否支持发展生态旅游,往往也是该地生态旅游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以前的旅游开发中,有过这样的事例。由于旅游者的到来干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秩序,社区居民燃烧了旅游设施,甚至危害旅游者的生命安全等。

3、旅游者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旅游者生态旅游气氛环境是指旅游者生态旅游素质和生态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的行为等反映出来的旅游环境。生态旅游者应该是一种素质高、旅游行为文明的旅游者,但各个旅游团体、旅游者程度不一,关键在于要广泛作生态旅游宣传,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和引导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

37·第5期 明庆忠等: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三、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

生态旅游环境作为旅游环境的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既有与旅游环境共同的地方,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生态旅游环境概括起来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资源性

资源一般解释为资财的来源。提起资源,往往想到的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尚无统一定义,大致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资源是指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状况的物质和能量;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延伸到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状况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如从广义的资源角度来看,生态旅游环境也具有一种资源性,其资源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1)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代表了资源的稀缺性

生态旅游环境能够承受旅游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和宾馆饭店等服务系统产生的废水、废气、娱乐设施运行和旅游交通等产生的噪声等能力有限,抵抗或恢复旅游者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的能力有限,如旅游者对草地等植物的直接践踏,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妨碍而导致的物种迁移,游客对珍稀植物采集而造成的品质退化或灭绝等,有时很难恢复其生态功能。

(2)生态旅游环境能产生价值代表了资源的有效性

生态旅游环境作为广义的资源,同样具有对社会的有效性。人类开发利用资源无一不是为了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从而使其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因开采或收获等呈现的资源流之中。生态旅游环境对现代社会具有普通效用。通过旅游开发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有能让人们松驰紧张情绪、消除疲劳、健身求知等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生态旅游环境的系统性代表了资源的层次性和整体性

从生态旅游环境来看,最简单地可以分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也可以分为全球生态旅游环境、大洲或大洋生态旅游环境、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环境、省区或区域生态旅游环境等。从时间层次上看,有些生态旅游环境要素或子系统是历史时期形成的,有的是现代才形成的,譬如说天然生态旅游环境是经过几千万年、几百万年以来自然演化的结果,生态旅游气氛环境则是上千年、几百年、几十年历史沉淀累积或历史与自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使之区域旅游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生态旅游政治环境、社会生态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经济环境等则具有当代性。生态旅游环境的层次性反映了生态旅游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反映了生态旅游环境的一定资源价值性。同时,生态旅游环境也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各个子系统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整体功能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就能较充分地实现旅游价值,从而获得生态旅游环境的资源价值。

(4)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可变性、可控性代表了资源的可塑性

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既包括了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社会生态旅游环境,还包括了生态旅游经济环境、生态旅游气氛环境等。无论是哪一种生态旅游环境,都会有人类的活动参与其中,生态旅游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时,在某种意义上可改善其结构和利用功能,提高其生态旅游环境的利用价值或利用效益;受到不利影响时,可使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降低其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效,甚至成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因素或致命因素。生态旅游环境的这种优变与劣变的可能性,说明生态旅游环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人类可按一定的目标进行改造。对其进行定向培育,从而提高其质量水平。只要人类充分掌握生态旅游环境运行规律,人类就可实现对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演化的控制,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服务。

(5)生态旅游环境具有利用的多宜性生态旅游环境也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和多效益的特征。这是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所具有的明显特·38·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征之一。譬如说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就具有土地利用效益、提供原料效益、货币收益、环境保护与调节效益、风景美化效益等,生态旅游环境的多宜性带来了生态旅游环境的复杂性。显而易见,并非所有的多宜性都具同等意义,因此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时,要权衡利弊,特别是面对社会多种需求,其多宜性功能利用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资源的特点,其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提供了能直接利用的生态旅游资源;二是提供了生态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基础。

2、综合性

如前所述,生态旅游环境是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综合性环境系统,既有自然的子系统,又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气氛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旅游环境系统还具有四维空间结构的特性:空间结构、组分结构、时间特性以及功能结构等。由其四维结构特性反映了生态旅游环境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环境的多宜性、有效性等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生态旅游环境的综合性。

3、容量有限性和可调控性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生态旅游环境对于生态旅游活动的强度、规模等的一个限定。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生态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后不会对生态旅游地的环境、社会、文化及旅游者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生态旅游者规模和生态旅游活动强度的最高限度,即是生态旅游环境的极限容量,也叫做饱和容量。如果达到或超出了这一极限值即视为饱和或超载,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在实际规划和管理中,往往是要谋求一个最适值或合理值,被称作为最佳容量,在此容量情况下,既能保证生态旅游环境系统功能发挥最好,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又不致于造成生态旅游环境的特质破坏,使生态旅游环境能良性循环,保证生态旅游地实现旅游、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促进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显然,一个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容量应该是有一个限制的,即是说,应当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伸展一定范围的阈值范围,超过这一阈值范围,生态旅游环境会遭受破坏,使其系统功能难以发挥,如果低于这一阈值范围,就会投入产出比太低,存在是否值得进行旅游开发的问题。这一阈值范围的存在,是因为一个生态旅游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旅游系统在结构、功能、信息等多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正是因为有这一稳定性的存在,使得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来加以确定,往往通过接待多少旅游者来作为指标参数。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如果对于一个确定的生态旅游地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一个较确定的阈值范围,但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中的某一或某几个要素发生变化而会产生一些变化,如一个生态旅游地开辟了新的生态旅游景区,增加了新的生态旅游项目等,生态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也就会随之变大,又如一个生态旅游地由于应用高新科技,管理水平提高,也会使该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增大,反之,如果一地生态旅游环境因种种原因而发生了恶化、污染或遭战争、自然灾害损坏等,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减小。这就说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有限,但又随着一些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大系统,这一系统的运行规律随着人们对它的愈来愈多的研究而逐渐被揭示出来,只要人们正确认识和遵循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运行规律,生态旅游环境的容量是可以调控的,如改变生态旅游产品类别与数量,调整优化某一个或几个环境要素等,从而使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在量和质等方面朝着人们期望的目标方向变化,但这种调控要受到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及由此造成的稳定性等的限制,这种调控也就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尽管可以作某些调控,但其容量的增加不可能达到无限,仍受容量有限性的限制。

四、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的“三体”(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息息相关·39·第5期 明庆忠等: 试论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的。(一)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即是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方面。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绝大部分是为了追求优良的生态旅游环境,也体现了生态旅游者要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趋向。伊格尔斯(Eagles )等1990年作了关于参加安大略省自然主义者联盟行动计划的生态旅游者和参加加拿大自然旅行计划的生态旅游者调查,调查主要针对旅游动机类型,按其得分高低为:热带雨林、原生未受干扰的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鸟类、湖泊与河流、野生花卉、风景、野生动物摄影,国家公园、体育锻炼等。[2]

怀特(Wight )1994年参加了由加拿大艾伯塔经济发展和旅游部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及两个联邦部门共同组织的北美生态旅游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为:享受风景或大自然占45%,新的经历占22%,户外活动占16%,野生生物观光占15%,观看山岳风光占14%,体验

荒野经历占11%等。[2]显然,生态旅游者所追求的是以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旅游环境,原始的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是最受国际生态旅游者欢迎的。归根到底,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绝大部分是为了追寻、享受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是作为一类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除一般的游览观光休闲疗养以外,还增加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了解、认知,达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增加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效果,生态旅游者又是具有一定文化和生态素养的人群,因而生态旅游者往往绝大多数均是旅游环境的保护者,也是生态旅游环境的使用者和保护者,[3]生态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者二者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环境是旅游业生存之本,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这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旅游环境是进行生态旅游的动机激发上,还体现在生态旅游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旅游资源。优良的生态旅游环境是进行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由上面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来看,生态旅游者所追求的就是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资源贮量、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效应、生态旅游废物处理效应,也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模式、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从而影响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生态旅游业的运行。

(三)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业

前已述及,生态旅游环境会影响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生态旅游业的运行。同样,生态旅游业开展如何,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生态旅游环境。

总之,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有着自己的体系和特性,并且与生态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研究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三体”的关系对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袁兴中,刘红,高天刚.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J ].生态学杂志,1995,14(1)36-40.

[2] 李东和.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J ].旅游学刊,1999,14(1)56-61.

[3] 明庆忠,武友德,李宏.论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 ].经济地理,1998,18(1)100-104.

[责任编辑: 杨德华]·

40·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 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个生态旅游者 难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对旅游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为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消极影响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 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 厉的处罚。 措施解决问题。

外文翻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节选) 原文来源:Environment Impacts of Ecotourism;Edited by Ralf Buckley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cotourism Research,Griffith University,Australia CAIB Publishing;Oct,2008 生态旅游由于其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影响受到社会和保护区以及公司和消费者广泛吹捧。例如,在讨论进入保护区方面,旅游说客和生态旅游经营者宣称他们不仅将会采取措施师环境影响减到最小,而且生态旅游还会产生利益。然而,保护区也为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好处。 每年被人类消耗或污染的自然资源有很多。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水,可呼吸的空气和可用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是每个这些领域的主要的蓄水池。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已被不同程度地广泛地修改了。近原始的荒野地区和其他小改造的地区的环境正在不断减少,像城市中心,垃圾堆放场,矿场和单一种植区几乎完全修改的环境在继续扩大。有很多没有完全修改而又很重要的地方,如农村住宅,布罗德埃克牧区和被采伐的原始森林在最少修改的地区也继续扩大。为制止和扭转这些趋势,只在人类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发生大规模和深远的变化时才能成为可能。然而,如果在短期内没有这种变化,规模更大的混乱将逼近人类。 关于可持续能力和关乎人类生存的任何长期策略唯一最重要的组分,能够使世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原封不动的和功能的状态。当然,这是保护区全局系统的主要目标,包括世界遗产地区、生物圈储备、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然而,这些公园还不能独自地防止生物多样性持续损失:首先,因为他们是太小和不充分地代表性的;第二,因为他们不充分地被保护。目前,有公开和私有土地其他地区在被保护区系统之外的,它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空气和水的质量有很大贡献。它们包括:像极地,高山,沙漠和海洋生态系一样很少人的地方;那些为木材和家畜产品使用的但其中很少使用牧场保留其原有的性质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地和牧场;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介入对自然环境的密集的修改的部族和社区土地。然后,随着人口和资源消耗量的继续增长,所有这些未保护的区域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修改,例如采伐,农业清除和类似的冲击加速。特别是,其中一些区域涉及保护和储备,而且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正在导致土地清除和移民直到储备界限,有时会在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侵犯。在被保护区界限不是明确界定或没有发现的地区,这样侵犯也许一般包括偷猎,非法收获,小规模移民和时而的军事演习。然而,甚而在国家公园界限已建立和强制执行的区域,侵犯可能仍然发生。有时,相关的立法也许允许发展某些类在公园界限之外的可能在保护区的周长附近增加杂草、病原生物、野生动物、水污染和火来源的压力,并且这些能不再人类进一步的干涉下在保护区里得到传播。 因此,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能够通过增加保护区财产,改进现存储备的有效保护率,而且通过减少对储备区以外土地的修改得到改进,以便改进它的保护价值。 用纯粹财政术语来说,以现在的市场价购买高保护价值所有剩余的区域,在更加富有的政府和公司看来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并且宣称他们作为保护区。然而,由于许多政治原因,这是不太可能发生得。许多保护区管理代办处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管理他们现有的财产,更不用说发展它。全世界国家公园和相似的储备总面积继续慢慢地增长,并且在最近几年里给保护区的管理代办处的一些资助增加显著。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的保护区越来越资金短缺。同时,他们不断地受到人类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时来自于从在它们的边界之外的压力和游客的人数和期望增长的压力。结果,只有最大和最远的保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尤其是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认清各种旅游因素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并提出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手段,以寻求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活动 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

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来源 摘要: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环境效应;生态环境;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和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一方面,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不发展乡村旅游,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即生态环境响应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着力提升和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正效应,有效化解和消除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负效应,确保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正确响应,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正效应。 1.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2) 乡村旅游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受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驱动,乡村旅游地政府和社区往往会结合新农村建设,持续增加乡村旅游地环境整治和维护的资金投入,从而使乡村旅游具有了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改进和乡村村容村貌改善的社会功能。如各地为发展乡村旅游,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垃圾集中处理、污水综合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以及亮化工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乡镇生态工业,有力地保护了乡村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提升经营企业、社区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 (1) 促进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得越好,就越能吸引游客,越具有市场竞争力,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驱动和对乡村旅游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促使乡村旅游经营企业不断提高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加大投入,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及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系统,即生态系统。人是生态系统的主人,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在单纯经济增长片面发展观 下形成的旅游业发展模式,虽然促进了旅游业产 值的快速增长,但是也导致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 境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迫使人们寻找旅游业发 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生态旅游业应运而生。但 生态旅游是以相对不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为基础 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它一方面不可 避免地受周边大环境的影响,周围一些地区空气 的污染、废水的流淌、森林惨遭破坏、水土流失等,不可能不影响到生态旅游区,建立一个或数个生 态旅游区也不可能保持整个生态环境不遭破坏。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受旅游者、旅游开发经营者、土地拥有者及旅游活动的干扰。因此,生态旅游本身不可能拯救正在不断消失的生态系统,它 只能通过合理规划,使环境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2.生态旅游本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生态旅游对土地资源及环境的影响。生 态旅游的开发,导致大量旅游者进人目的地,增加了对土壤的踩压,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压力增加,土壤板结程度也增加,水分渗透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厚度减少。同时,生态旅游开发区及周边的经济活动,包括公路、宾馆、电力通信设施、以及人造景观、体育娱乐场地的建造,致使一些自然景观及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生物群落的层次和数量大盆减少,简单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取代了复杂 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 (2)生态旅游对植物资源及环境的影响。大 量游客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聚集,对植被造成广泛 而不雅观的损害,甚至导致某些植物死亡。具体 来说,包括游客采集、摘取鲜花、枝叶、苗木,破坏了植物生长;游客用火不慎引起的山林、植被火 灾;游客和交通工具的不断踩压,使物种结构发生 改变,即正常种属被耐磨踩物种替代,植被种类趋于减少;旅客开发活动对植物的破坏等等。如北 京香山公园红叶节期间,旅客采摘黄护树的枝叶; 外国旅游者在云南省玉龙山自然保护区偷窃植 物种子;黄山北海景区旅游建筑用地、用材、烧柴等,曾经一年砍伐林木1200立方米;北京香山饭 店建造时有176棵百年古树被砍掉。这些都破坏 了植物资源及环境。 (3)生态旅游对动物资源及环境的影响。目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概括为,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 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 求: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

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关于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生态旅游面临很大困境,究其原因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未建立科学的概念体系,在实践中对旅游者、开发商经营者、行业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应当谨慎对待生态旅游盲目扩张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破坏制约因素 正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生态旅游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在实践中存在可操作性差、有较多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等问题,导致其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同时,生态环境也因生态旅游的开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企业”,然而无烟并不意味着无污染无破坏,生态旅游的发展值得我们反思探讨。 一、大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 1、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概念体系 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统一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近千个定义;国内学者给其下的定义也有数十种之多,不同定义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的目的、途径、地点、主体及其造成后果等方面,在旅游业界还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误用滥用等现象,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到生态环境较好的自然区域惊醒的旅游活动

都是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界这种观点非常普遍。照此观点,除城市旅游之外的旅游形式都属于生态旅游,这显然是不规范不科学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两种概念理解不清的结果,它把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等同,而自然旅游属于普通旅游的一部分,这种认识没有触碰到生态旅游的本质,生态旅游对旅游的主体、资源、发展途径和目标都有一定的限定,这宗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理解,实际上是对生态标签的滥用。 1.2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生态旅游才特别强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进一步认为,生态旅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生态学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应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与维护,而并非只有生态旅游才可独当此任,更不可认为可持续理念就是生态旅游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实践的具体途径应当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活动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只是一种特定的旅游活动形式,而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旅游地规划管理的一种模式。 1.3部分学者认为,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旅游者,而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旅游并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概念的这种定义方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便利性,但体现不出生态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的区别,因而有学者认为,正是概念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狭义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着有明显的限定,要求旅游者有较高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144536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 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发展生态旅游则可缓解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和周边居民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的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工作当中。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造成环境污染 1. 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二是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絮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 2. 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废瓶、废纸、罐头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止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酸雨危害面积大,已经使一些地区的树木枯死,环境质量下降。 3. 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滥造旅游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因游人乱刻乱画,随意触摸文物,随意丢弃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如在故宫的宫墙、石板走道、各类门栏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长城的城墙、城楼上,都留有游客不文明的印迹。 4. 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各旅游区多放弃传统文化的社会、精神意义及艺术含义,随意改变其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传统民俗、庆典活动等再也不按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由“旅游需求”随时随地举行,仿佛其存在基础是旅游者需求而非当地的社会生活。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制作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批量生产,并逐渐走向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5. 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 (2)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趁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旅游污染环境的途径可以看出旅游作为污染源存在着不同于一般污染源的特殊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总是需要开发自然资源。许多开发活动对环境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而健康有序的旅游活动,可以实现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的破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开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 2007, 16(1): 253-25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2180871.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2180871.html,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事业费项目(2006) 作者简介:贺昭和(1964-),男,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E-mail: 2006zhil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2180871.html, 收稿日期:2006-08-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昭和,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蒋明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3-04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历了50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hm 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区域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我国84.8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6.27%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生物的最后栖息地。一批国家级保护区通过重点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峰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经 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长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低。近几年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迅速,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除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科研工作。根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仍有40.5%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25.1%保护区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技术管理人员。 (2)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矛盾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逐渐深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将触角伸进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保护区被动调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活动,如砍伐森林、滥挖药材、盗猎、滥渔等一直存在。 (3)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要求,亟待出台《自然保护区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及主要方式 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生态旅游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任务责任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很多,包括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应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做出直接的贡献、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生态旅游现状情况 (一)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二)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如饮用滇池水源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许多疾病的高发区。黄河断流达266天,87%的河段水质达四级污染,尤其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异味,鱼已死光,连浇地都不能用,对河南省沿黄河各城市饮用水造成危胁。这是黄河历年来发生的最严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

议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议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管理 议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肖艳高丽楠王岑涅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国内很多自然保护区都进行了生态旅游开发。由于资金、管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不当的开发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本文在分析了旅游对保护区动植物、土壤、景观等要素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生态、环保等优点。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理想场所。但如果开发和管理不当,就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环境和资源危机。因此,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时,首先要意识到资源环境对于生态旅游的重要性,采取严格的措施,才能确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虽然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育,但不少地方也存在利用保护区优良生态环境为“旅游”服务的现象,这加剧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一)对植物的影响 火灾是植物最大的威胁,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烟头、野炊等均可能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旅游设施的兴建和游客踩踏除了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还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群落的演替,造成植物种类减少、种群结构变化。另外,游客的采摘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掠夺式的采摘往往会使

这些物种濒临灭绝。同时,游客的进入还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险。(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游客的进入,打破了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规律,增加了它们的精神压力,影响了它们的繁育,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比如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曾经在河滩灌丛常见的鸟类、兽类以及爬行动物等,有些如今已难觅踪迹,一些物种甚至开始向外迁徙逃离。游客的投喂,改变了动物的觅食习惯,降低了物种野外生存能力。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在利益驱使下,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对物种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对土壤的影响 旅游设施的兴建和游客的踩踏会引起地表裸露、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土壤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土壤动物数量和活力、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对水体的影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区内酒店、餐馆等场所排放的废水以及水上娱乐项目产生的尾气、燃油排放和游客丢弃的生活垃圾,这些污染物极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由于水体清理难度大、自我修复速度慢,因此很多污染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五)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服务设施和车船的废气排放。煤气和液化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汽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固体垃圾堆积产生的恶臭等,都会对保护区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个别保护区甚至开设了野炊项目,这不仅增加了火灾隐患,也对空气造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