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版)资料讲解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版)资料讲解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版)资料讲解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版)资料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2011版)一、写出下列云状的国际简写或由国际简写写出云状学名

浓积云Cu cong

碎积云Fc

淡积云Cu hum

秃积雨云Cb calv

鬃积雨云Cb cap

荚状层积云Sc lent

堡状层积云Sc cast

透光层积云Sc tra

积云性层积云Sc cug

蔽光层积云Sc op

层云St

碎层云Fs

雨层云Ns

碎雨云Fn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透光高层云As tra

蔽光高层云As op

透光高积云Ac tra

蔽光高积云Ac op

堡状高积云Ac cast

荚状高积云Ac lent

积云性高积云Ac cug

絮状高积云Ac flo

毛卷云Ci fil

密卷云Ci dens

伪卷云Ci not

钩卷云Ci unc

匀卷层云Cs nebu

毛卷层云Cs fil

卷积云Cc

二、解释名词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气象资料的代表性、气象资料的准确性、气象资料的比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较性、云、、云量、天气现象、气象能见度、气象光学距离、气温、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电现象、热滞系数、百叶箱、湿度、露点温度、盖﹒吕萨克尺度、气压、本站气压订正、海平面气压订正、风、阵风、降水量、蒸发量、积雪、太阳常数、直接辐射、雾、环日辐射、散射辐射、全辐射、净辐射、日照时数、高空测风、单经纬仪定点测风、双经纬仪基线测风、一次雷达、二次雷达、测风雷达的测角原理、等信号强度法、自动气象站、遥感、主动式大气遥感探测、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激光雷达、声雷达、可见光探测、红外辐射探测、微波探测、大气边界层探测、气象塔、对比视感阈

三、简述或论述下列各题

1.为什么要提出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

2.什么是观测资料的测站代表性和区域代表性?

3.怎样来衡量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怎样保证比较性?

4.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

5.碎积云、碎层云、碎雨云,它们之间在外形及成因上有何不同?

6.卷层云和高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雨层云和层云,各有何异同之处?

7.卷积云和高积云、高积云和层积云,各有何异同之处?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8.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

9.简述云量和云高的观测方法。

10.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各有何特征?

11.哪些天气现象与能见度有关?

12.积雨云的出现可能会带来哪些天气现象?

13.当雨很小时如何与毛毛雨区分?

14.如何区别霰和米雪?

15.如何区别冰雹和冰粒?

16.如何区别雾松和雨松?

17.如何区别吹雪和雪暴?

18.如何区别浮尘与霾?

19.如何区别霾与轻雾?

20.浮尘、扬沙、沙尘暴间的区别如何?

21.大风、飑、尘卷风、龙卷风间的区别如何?

22..如何确定“能见”和“不能见”,白天和夜间有何不同?

23.夜间能见度目标灯的选择有哪些要求?若在7000米处有60W的灯光恰好能见,能见度应为多少米?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4.无灯光目标物的情况下,夜间能见度如何测定?

25.为什么远处目标物有时能看得清楚,有时又看得不清楚?试就其物理原因解析之。

26.气象能见距离为10千米,问在10千米处有一以天空为背景视角大于30′的白色建筑物是否能见?为什么?

27.气象能见距离与气象光学视程是否相当?某一目标物按气象能见度定义它刚好能见,问它是否在气象光学视程之内?

28.什么是温度?温标?常用温标有哪几种?绝对温标是如何确定的?它与经验温标如何换算?

29.试述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并比较水银与酒精温度表的优缺点。

30.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的构造与性能有何不同?

31.双金属片测温原理是什么?试从测温公式讨论如何提高双金属片的测温灵敏度?

32.热电偶测温原理是什么?测温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33.金属导体电阻与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测温特性有何不同?

34.试述用平衡电桥法和不平衡电桥法测量温度有什么不同?各有哪些优缺点?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35.什么叫测温仪器的热滞现象?热滞系数λ值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理解热滞系数λ的定义?

36.为什么说测温仪器的滞后性能使仪器对温度具有自动平均的能力?测温仪器的热惯性系数是越小越好呢?还是越大越好?

37.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气温的测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38.介质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变化时的热惯性误差的特点。

39.介质温度不变时的热惯性误差的特点。

40.介质温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时的热惯性误差的特点。

41.热滞系数λ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理解热滞系数λ的定义?

42.通常表示空气中湿度的特征量有哪些,定义如何?

43.气温是否一定大于露点温度,为什么?

44.干湿球温度表为何可用来测定空气湿度?

45.干湿表测湿系数A与风速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

46.为什么在-10℃时,即停止使用干湿表测湿?

47.使用百叶箱通风干湿表,为什么能大大提高测湿准确性?

48.干湿表测湿有哪些误差?

49.为什么毛发表不用固定器差,而用毛发湿度表订正图来订正?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50.为什么毛发表的刻度不均匀,而湿度计自记纸的刻度却是均匀的?

51.什么是气压?大气中气流的运动对气压有什么影响?气压的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52.常用的测压方法有哪些?

53.水银气压表的测压原理如何?如果用两支内管粗细不同的气压表同时进行观测,水银柱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54.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和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的构造主要有什么不同?

55.定槽式水银气压表为什么要进行标尺补偿,原理如何?

56.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槽内的隔板有何作用?

57.水银气压表的仪器误差主要有哪些?如何避免和消除?

58.水银气压表为什么要进行读数订正?试说明各项订正的物理意义。

59.为什么要进行海平面气压订正?其订正值的准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60.海平面气压订正中的高度差订正与本站气压订正中的高度重力差订正有何不同?

61.金属空盒有哪些特性?为什么弹性空盒可以作为测压仪器的感应器?

62.新式空盒一般被压成波纹形,为什么?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63.空盒弹性后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4.试述空盒气压表和气压计的构造原理。

65.水银气压表读数与空盒气压表读数,在求本站气压时有何不同?

66.海平面气压换算中的高度差与本站气压订正中的高度重力差有何不同?

67.试述风向标测定风向的原理。各种风标各有什么优缺点?

68.试述杯形风速器的测风原理。它为什么不宜测定瞬时风速?

69.为什么现在常见的风杯形风速器均采用三杯圆锥形?

70.试述旋转风速表的过高效应。

71.试述电接风向风速计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72.电接风向风速计风杯感应出的风速是如何传递到指示器和记录器中的?

73.电接风向风速计风杯转动频率与风速有何关系?

74.为什么电接风向风速计自记纸整理出来的是十分钟的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风速小数部分为什么只能是0,3,7?

75.电接风向风速计自记纸上的风向坐标从上到下的顺序为什么不按东、东南、南、……的顺序排列,而是按南、北、东北、……的顺序排列?

76.对测风仪器的安装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77.从风标影响的观点来说,对风标应有怎样的要求?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78.某测站某次定时观测,从仪器上读到的风向风速值,是否表示当地该时的风向风速值?

79.我国气象台站的降水观测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80.雨量器、雨量计器口变形或器口不水平,对降水量测定的准确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8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仪器的放大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82.影响降水量测定的因素是什么?

83.虹吸式雨量计的作用原理如何?仪器的放大率与什么因素有关?仪器的精确度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84.试述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构造原理。

85.试述虹吸雨量计的作用原理。正常情况下,雨量自记纸上的曲线形式如何?为什么?

86.比较20cm口径小型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的精度,并说明理由。

87.辐射观测主要有哪些项目?有哪些主要仪器?它们的感应原理有何不同?

88.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有何区别?

89.用仪器测量太阳直接辐射时,会对测量带来什么影响?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90.Angstrom绝对日射表为什么是补偿式的绝对日射表?

91.什么是相对辐射仪器的换算因子?

92.暗筒式日照计的感光迹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特点?

93.试述暗筒式日照计的作用原理。

94.试述聚焦式日照计的作用原理。

95.如果暗筒式日照计安置时东西不水平或南北线没有对准,感光迹线会如何?

96.试比较暗筒式日照计和聚焦式日照计的优缺点。

97.暗筒式日照计的日照迹线方程所描述的迹线有何特点?

98.测定高空风有哪几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特点?

98.试述单经纬仪测风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单经纬仪测风中风向、风速是如何确定的。

99.测风气球的总举力和净举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要保持净举力不随气球的上升而改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100.测风气球的理论升速与实际升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101.由气球的升速公式讨论影响气球升速的诸因素。

102.双经纬仪测风原理和单经纬仪有何不同?它有什么优点?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03.水平面投影法和铅直面投影法计算气球高度有什么不同?

104.矢量法计算气球在空间的位置有哪些特点?其主要原理是什么?

105.简述二次雷达测风中测距和测角的基本原理,说明701雷达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106.测风气球的理论升速与实际升速有何差异,形成的原因如何?

107.何谓自动气象站,其基本形式有哪些?

108.试述自动气象站各种形式的基本特点。

109.试述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110.GZZ2-1型探空仪分别用那种感应元件来测定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

111.GZZ2-1型探空仪的编码机构如何将感应元件的机械位移转换成电码信号?

112.什么是遥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13.何谓主动遥感,主要包括哪些探测方式,各有何特点?

114.何谓被动遥感,主要包括哪些探测方式,各有何特点?

115.述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测温原理。若假定双金属片的主动片及被动片的线胀系数分别为α1和α2,在温度0℃时,双金属片没有发生弯曲,主动片及被动片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的长度均为L0,其厚度分别为h1和h2,试推导双金属片的自由端的位移量λ与温度

t的变化关系式,并画出简图。

116.试述常用的测湿方法和其代表仪器及测量原理。

117.试述毛发的特性?为什么毛发表不用固定器差,而用毛发湿度表订正图来订正?

118.干湿球温度表为何可用来测定空气湿度?干湿表测湿系数A与风速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

119.通过大气探测课程的学习,谈谈你对科研工作的初步认识。

四、计算题

1.设测风气球的升速为100米/分。第2分钟时的仰角为45°,方位角为30°;第4分钟时的仰角为45°,方位角为30°。求2~4分钟的平均风速及风向。

2.一个测温元件的热惯性系数λ=50秒,当时它与介质的温度差为10℃,若要求读数精确到0.1℃(即测温仪器的示度与介质的温度之差小于0.1℃),则需要的感应时间为多长?

3.空大气探测中,设温度的铅直递减率为dθ/d z=0.065℃/米,探空仪的上升速度为d z/d t=6米/秒(相当于气球升速400米/分),若测温元件的热惯性系数

为λ=50秒,试求出测温仪器的热惯性误差。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4.根据下述条件,求出本站气压。测站海拔高度200米,纬度56°14ˊ,经仪器差订正后的水银气压表读数为1018.1hPa,气压表附温为12.7℃。

5.本站气压为1010.0hPa,海拔高度70米,气温为6.2℃,前12小时的气温为-2.6℃,求海平面气压。

6.国产DYJ-1型气压计的第一组杠杆的放大率为6倍,第二组杠杆的放大率为9倍,两次放大的总放大率是多少?

7.20cm雨量器专用量杯损坏,又无备份件,用普通量杯量得水量为

8.雪深度、雪压在什么条件下观测?某次用体积量雪器观测得到容积等于

9.用称雪器称量得某样本秤杆刻度数m=5.9,求雪压。

10.我们需要气球的标准升速为100米/分,根据观测得到P=720mmHg,T=20℃。假如我们称出的球皮和附加物的重量B=10g,求A 值。

11.设单经纬仪测风时气球的升速W=100米/分,第3分钟时的仰角α

3=45.0°,方位角β3=73.0°;第4分钟时的仰角α4=45.0°,方位角β4=73.0°;求3~4分钟的平均风速V及风向G。

12.设单经纬仪测风时气球的升速W=200米/分,第2分钟时的仰角α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21.5°,方位角β2=246.0°;第4分钟时的仰角α4=20.5°,方位角β4=253.0°;求2~4分钟的平均风速V及风向G。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整理)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本章重点:1 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过程 2 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大气层简介 一、大气温度层结 对流层(troposphere) :(0km-17km)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垂直),集中了大气中90.9%天气现象,污染物排放直接进入对流层 平流层(stratosphere):17-55km气体状态稳定,垂直对流很小,大气透明度高 中间层(mesosphere):55-85Km气温下降达-92℃,垂直运动剧烈,发生光化学反应。 热层(thermsphere):800Km空气密度很小,温度升高到1000k,电离层 逸散层:>800Km 气体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因而大气质点会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出示大图: 图1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图2 大气密度的垂直分布 大气垂直递减率 二、辐射逆温层 三、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四、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风—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 湍流—使污染物向各风向扩散 浓度梯度—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光化学反应过程 什么是光化学反应? 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大气光化学反应分为两个过程。 初级过程: A + hνA* 次级过程 举例: HCl + hνH + Cl H + HCl H2 + Cl Cl + Cl Cl2 2、量子产率(不做介绍) 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 O2 + hνO + O N2 + hνN + N (2)臭氧的光离解 O3 + hνO + O2 (3)NO2的光离解 NO2 + hν N O + O (4)亚硝酸和硝酸的光离解 HNO2 + hνHO + NO HNO2 + hνH + NO2

浅谈大气探测技术

浅谈大气探测技术 摘要: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及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探 测并使用不同的载体记录下来。大气探测所获取的气象记录、资料是进行天气预报、气候分析、 气象科学研究和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国际气象探测 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本文在此阐述了以下几种探测技术。. 关键词: 大气探测技术气象探测. 大气探测又称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陆面)、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大气探测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气象科学的重要分支,它将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立学科,处于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气象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源动力。发展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 大气探测主要包括: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特种观测和遥感探测等。 1、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是对近地层范围内的气象要素进行观察和测定,大气探测主要观测的项目有:气温(离地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气温)、地温、湿度、气压、风(包括风向风速)、云、天气现象、能见度、降水、蒸发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 2、高空气象探测一般是用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器升空进行,可测得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并以无线电信号发送回地面。利用地面的雷达系统跟踪探空仪的位移还可测得不同高度的风(风向、风速)。 3、特种观测主要包括大气本底观测、酸雨观测、臭氧观测、紫外线观测等。遥感气象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气象要素探测。 下面介绍三种具体的大气探测技术: 一、利用微波折射率仪探测 探测对流层中大气时,折射率仪是众多测试手段中的唯一一种直接测量大气折射率的设备。它的研制可上溯到40年代。历史上有以谐振腔为传感器和以电容为传感器的两类折射率仪。后者虽重量轻,但其精度相对较低。目前常用的是前一种。以谐振腔测量空气折射率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谐振腔内空气折射率变化δN引起的谐振频率f的变化量盯来得到空气折射率N。δN=-δf/f。典型的仪器是3公分微波折射率仪,这种仪器的特点是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其测量精度一般都达到IN单位,采样速度可在100次/秒以上。仪器稳定度可达士10-7/℃。采样腔的开口部分使折射率仪能够瞬间响应空气的折射率变化。它在雷达定位等系统的工作中是大气结构精确测定的必需设备。目前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都拥有微波折射率仪,并且在评价大气对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影响中,一直进行机载测量。

(完整版)大气探测学习题整理

大气探测从原理上区分有哪几种方法? 大气探测从原理上一般分为直接测量和遥感测量 直接测量:探测器(感应)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直接测量包括现场测量和遥测两种方式。遥感探测:通过大气中传播的要素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分布。遥感测量课一份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是哪些?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性: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反映测量值与真实状况的差别,我们希望准确性要适当的高(即误差要小到慢速使用目的的要求)。代表性是指所测得的某一要素值,在所规定的精度范围内,不仅能够反映观测站该要素的局地情况,而且能够代表观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该要素的平均情况。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指观测资料所能代表的空间范围是时间间隔。我们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要求,与分析和应用的各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两者均有关 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 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 由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的对流增强时依次发展形成的为低空积状云的四个阶段。当对流减弱,云内下沉气流占主导作用时,云体将逐渐瓦解消散,演变成其它的云。(1)淡积云;云的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垂直发展不旺盛,云底较扁平,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分散在空中,晴天常见。浓积云:云的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阴暗,垂直发展旺盛,垂直高度一般大于水平宽度,顶部呈圆弧形重叠凸起,很象花椰菜。秃积雨云:这种云是浓积云向鬃积雨云发展的过渡阶段。云顶已开始冻结,云顶花椰菜形的轮廓渐渐模糊,丝絮状结构还不太明显,云体其余部分仍具有浓积云特征。这是积雨云的初始阶段,存在时间较短促。鬃积雨云:这种云是积雨云发展的成熟阶段。由秃积雨云发展而成。云顶白色,丝絮状结构明显,常呈马鬃状和铁砧状,底部阴暗,气流混乱 云的观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运量、测定云高、选定云码 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 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过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水汽要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冰晶而形成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水汽凝结核,二是要有水汽过饱和,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中一般不缺乏凝结核,因此,形成云的最关键问题,还在于应有水汽的过饱和 气象能见距离为10千米,问在10千米处有一以天空为背景视角大于30′的白色建筑物是否能见?为什么? 不能。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视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所以在10千米处有一以天空未背景视角大于30°的白色建筑物不能看见 浮尘与霾、霾与轻雾的区别 形成浮尘的沙尘是由远处传播而来,而霾不是。一般浮尘的能见度更小,并且垂直能见度也不大。霾常出现在干燥时期,浮尘不一定。霾和轻雾的组成不同,霾是大量沙尘漂浮在空气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 (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 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

大气探测

(一)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记录方法: (1)总云量:全天无云,记为0.天空完全被云遮蔽,记为10.天空完全被云遮蔽,但从缝隙可见青天,记为10-云占全天的1/10,记为1;云占全天2/10 ,总云量记2,依次类推 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总云量记0 (2)低云量全天无低云云,记为0.完全被低云云遮蔽,记为10 完全被低云遮蔽但从缝隙可见青天或上层云时,记为10-.低云占全天的1/10记为1;类推之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低云量记0 (二)1.水银的特点: (1)在气压表管内的液体柱的高度是与该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由于水银的密度比较大(13.596g/cm3),当它与大气压力相平衡的时候,所需水银柱的高度就比较小,便于制造和观测。 (2)当温度不超过60℃时,水银蒸气压很小,因此在气压表管内的水银蒸气压,对于水银气压表的示度,在观测的精确度范围内不会有影响。 (3)水银不沾湿玻璃,管中水银面成凸起的弯月面,易于正确地判定它的位置。 (4)水银的性能很稳定,不易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水银经过洗涤蒸馏等方法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十分纯净的合乎水银气压表观测精确度要求的水银。 (三)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观测读数: ①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 ②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 ③调整游尺与读数。 ④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 (四)水银气压表读数须顺序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三步订正才是本站气压。 (五)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与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却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六)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中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七)气温测量中防止辐射误差的途径有哪些呢? (1)屏蔽,使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不能直接照射到测温元件上。 (2)增加元件的反射率,使到达元件表面的短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反射掉。 (3)人工通风,促进元件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减小两者之间的温差。 (4)采用极细的金属丝元件,减小元件的热容量,有利于热交换强。 (八)量杯: 为一特制的有刻度的专用量杯,。杯上的刻度一般从0.05mm到10.5mm,每一小格代表 0.1mm降水量,每一大格为1.0mm降水量。 (九)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测量原理: 1承雨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雨水积到一定量时,由于水本身重力作用使上

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版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2011版)一、写出下列云状的国际简写或由国际简写写出云状学名 浓积云Cu cong 碎积云Fc 淡积云Cu hum 秃积雨云Cb calv 鬃积雨云Cb cap 荚状层积云Sc lent 堡状层积云Sc cast 透光层积云Sc tra 积云性层积云Sc cug 蔽光层积云Sc op 层云St 碎层云Fs 雨层云Ns 碎雨云Fn

透光高层云As tra 蔽光高层云As op 透光高积云Ac tra 蔽光高积云Ac op 堡状高积云Ac cast 荚状高积云Ac lent 积云性高积云Ac cug 絮状高积云Ac flo 毛卷云Ci fil 密卷云Ci dens 伪卷云Ci not 钩卷云Ci unc 匀卷层云Cs nebu 毛卷层云Cs fil 卷积云Cc 二、解释名词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气象资料的代表性、气象资料的准确性、气象资料的比

较性、云、、云量、天气现象、气象能见度、气象光学距离、气温、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电现象、热滞系数、百叶箱、湿度、露点温度、盖﹒吕萨克尺度、气压、本站气压订正、海平面气压订正、风、阵风、降水量、蒸发量、积雪、太阳常数、直接辐射、雾、环日辐射、散射辐射、全辐射、净辐射、日照时数、高空测风、单经纬仪定点测风、双经纬仪基线测风、一次雷达、二次雷达、测风雷达的测角原理、等信号强度法、自动气象站、遥感、主动式大气遥感探测、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激光雷达、声雷达、可见光探测、红外辐射探测、微波探测、大气边界层探测、气象塔、对比视感阈 三、简述或论述下列各题 1.为什么要提出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 2.什么是观测资料的测站代表性和区域代表性? 3.怎样来衡量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怎样保证比较性? 4.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 5.碎积云、碎层云、碎雨云,它们之间在外形及成因上有何不同? 6.卷层云和高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雨层云和层云,各有何异同之处? 7.卷积云和高积云、高积云和层积云,各有何异同之处?

大气探测作业参考答案(1-12章)资料

《综合气象观测》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1.何为大气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 答: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地球大气各个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观察和测定。地面气象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测定近地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用目力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等进行观测。高空探测是用气球、雷达、火箭、卫星等手段对自由大气进行探测。 2.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 答: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所以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衡量。 3.简述气象观测的时制、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标准时之间的 关系如何? 答:时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气象观测的时制有真太阳时、地方时、北京时等。气象观测的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

动观测日照采用地平时24时为日界,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时差;地平时=标准时+(本站经度-120)×4分钟/每经度。 第二章云的观测 8.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 9. 我国现行规范对云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10.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 答: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形成云的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要有水汽凝结核;②要有水汽过饱和。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一般不缺凝结核,因此,水汽过饱和是关键。而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方式有两种:在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空气降温冷却;在空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汽含量。对于云的形成来说,降温冷却过程是主要过程。降温冷却的主要过程有:1、绝热上升冷却(包括局地对流上升,大范围斜升、波动上升)2、混合冷却;3、辐射冷却。 11. 简述云量和云高的观测方法? 答: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凭目测来估计。估

最新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1、大气探测按照探测方法分:目测(云、能、天)、直接探测(探测仪 器与被测大气直接接触,如玻璃液体温度表测量气温的方法。目前直接探测正向遥测方向发展,如自动站的温度传感器)和遥感(又称间接探测,指仪器与被测大气不直接接触进行的探测,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三种。 2、大气探测按照探测范围分: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两种。按 照探测平台分:地基探测、空基探测和天基探测。按照探测时间分:定时观测和不定时观测。WMO又把定时观测分为基本天气观测和辅助天气观测,两者均参与全球气象资料的交换。 3、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大气探测系统,包括探测平台(基础)、探测 仪器(核心)、通讯系统(纽带)、资料处理系统(不可或缺)。 4、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大气探测系统的建立原则和方法, 以便获得有代表性的全球三维空间分布的气象资料;制定大气探测技术规范来统一各种观测技术和方法,使其标准化,确保气象资料具有可比较性;研制探测仪器标准计量设备,制定计量校准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传感器或测量系统的校准是确定测量数据有效性的第一步。校准是 一组操作,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建立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指示值雨相应的被测量(即需要测量的量)的已知值之间的关系。主要确定传感器或测量系统的偏差或平均偏差、随机误差、是否存在任何阈值或非线性响应区域、分辨率和滞差。 6、校准结果有时可以用一个校准系数或一序列校准系数表示,也可以 采用校准表或校准曲线表示。 7、随机误差是不可重复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它能够通过在校准 时采用足够次数的重复测量和统计方法加以确定。 8、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器可分基准、二级标准、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作标准、传递标准、移运式标准等。基准设置在重要的国际机构或国家机构中。二级标准通常设置在主要的校准实验室中。工作标准通常是经过用二级标准校准的实验室仪器。工作标准可以再野外场地作为传递标准使用。传递标准既可用于实验室也可在野外场地使用。

《大气探测学》课后答案

《大气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是什么?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研究范围是近地层大气、高空大气以及一些特殊区域的大气(如大气边界层,城市热岛环流,峡谷风场,海陆风场等)。大气探测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近几十年来,作为主动遥感的各种气象雷达探测和作为被动遥感的气象卫星探测,以及地面微波辐射探测等获得较多信息的大气探测方法,正在逐步进入常规大气探测领域。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的丰富了大气探测的内容。 2.大气探测的发展主要有那几个时期? ①创始时期。这是在16世纪末发明第一批大气探测仪器以前的漫长时期,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板等,不能对大气现象进行连续记录。 ②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16世纪末,随着气象仪器的发明,开始了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 ③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这时期陆续有人采用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大气探测。 ④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这时期,前苏联、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开始研制无线电探空仪,以及其他高空探测技术,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⑤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1945年美国首次将雷达应用于气象观测,后来发射了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把探测高度延伸到了500千米。 ⑥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这个时期,大气探测不仅从根本上扩大了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大气探测的连续性。 3.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那几种方法? ①直接探测。将探测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作用的原理。 ②遥感探测。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③施放示踪物质。向大气施放具有光学或金属性质的示踪物质,利用光学方法或雷达观测其随气流传播和演变规律,由此计算大气的流动状况。 ④模拟实验。有风洞模拟和水槽模拟。风洞模拟大气层边界层风、温及区域流场状况。水槽模拟大气层环流、洋流、建筑物周围环境流场特征。可调控温度场,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层结。 4.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那几个? ①精确度。即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又包括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精密度考察的是连续测量值彼此相互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探测仪器的精确度取决于感应元件的灵敏度和惯性。 ②灵敏度。即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 ③惯性(滞后性)。即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具有两重性,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④分辨率。即最小环境改变量在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单位。 ⑤量程。即仪器对要素测量的最大范围。取决于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 5.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 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第2章云的观测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概论 1.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不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①探索全球围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每年5-11月 水俣事件1953年开始发现富山事件(骨痛病)1931年发现直至1972年3月 四月事件1970年米糠油事件1968年 3.大气结构 ①对流层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方向上有强烈的对流,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 ②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小,气温趋于稳定。在平流层中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 ③中间层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④热成层由于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作用,该层大气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

粒子,故称电离层 ⑤散逸层空气受地心引力小 4.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 x 6.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从污染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运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在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源。这一反应过程称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 7.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着吸光物质,可在大气中引起化学反应。这时。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8.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们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9.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成的,是以NO2光解生成O的反应引发,导致了臭氧的生成。由于碳氢化合物的存在,促使NO向NO2的快速转化,在此转化中自由基(特别是HO.基)起了重要作用。致使不需要消耗臭氧而能使大气中的NO转化成NO2,NO2又能继续光解产生臭氧。同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又继续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更多的自由基,如此继续不断地进行链式反应,直到NO或碳氢化合物消失为止。所产生的醛类、O3、PAN等二次污染物最终产物。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

大气探测的历史

大气探测的历史 从古代起直到17世纪,大气科学方面几乎毫无进展。古代的哲学兼科学家们尽管意识到了云、风暴、闪电、极光、虹等现象,但对它们既没有理解,也没有系统地进行观测。并在其后的若干世纪中,他们的后继者也未能再做点什么。 物理学的基础是在17世纪奠定的,在这个时期大气科学的历史开始了。几种仪器的发明使得在大气中进行定量测定成为可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温度表(源自伽利略!607年发明的不完善的仪器)、托里诉利气压表(1643)、虎克风速表(1667)。吉尔帕特(1600)向世界展示了第一个地球磁场的模型。现已知道地磁是在高层大气物理中起重要作用的现象。伽利略、牛顿、波义耳、巴斯克和惠更斯这些科学巨人着手建立形成大气科学基础结协的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光学和波传播学说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基础是由牛顿(1687)发表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奠定的。他还预报说大气应有潮汐运动。大气压强现象则是由伽利略、托里诉利、巴斯噶和牛顿所阐明的。一些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对当地天气现象作了详尽的记录。 18世纪大气科学和物理学及化学继续发展。温度表和气压表的改进、新仪器如毛发湿度表(戴·沙书尔。1783)的发明慢慢地推动了气象科学前进。对大气垂直温度分布的试验性探测最早用风筝(1749)而后则用气球(1784)进行。科学家们(特别是天文学家)以及一些非专业人员担负起进行气象记录这一工作,而这种记录注定为下一世纪初建立天气学提供基本资料。作为大气热力学基础的气体热力学基本原理是由查理、盖-吕萨克和道尔顿建立的。1752年,电学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开始,富兰克林就在雷暴云中进行了危险的风筝试验而开创了大气电学。 化学上的进展对大气科学也同样重要。梅奥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成分(一是情性气体,一是活性气体)组成的,这个假说由罗瑟福(1772)分离出氮以及谢勒(1773)和普里斯特刮(1774)发现氧而得到证实,而拉弗锡(1774)揭示了大气中氧对燃烧和生命的作用。大气中微量气体的存在也在18世纪为人们所认识,如布莱克(1775)鉴别出二氧化碳和卡文迪许(1785)发现氩即为证明。 动力气象学的开端可从十八世纪末诸如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一书)所提出的大气潮汐学说等成就中看出端倪。甚至更早一些哈德莱(1735)在关于信风的解释中已确认地球自转对于风的动力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19世纪,大气科学开始作为一门以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并具有本身的技术进步的独立学科发展起来了。霍华德1803提出的云分类方法标志描述气象学的问世。天气学、气象要素和移动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的基本概念最先由富兰克林确切阐明,在19世纪初由拉马克、拉普拉斯、拉弗锡加以发展了。这些基本概念后为布兰德斯(1820)用于绘制第一张历史天气图。1840年电报的发明促使许多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建立气象台站网和全国性的气象服务机构。(目前各国天气服务机构之间的国际协作是通过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来实现的。)天气预报那时已成为各国政府向其公民所提供的服务中公认的一部分。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别是风暴的结构,已成为使用船舶站和陆地合站观测资料进行艰苦探索的课题。温带风暴以及飓风的涡动特征开始出现在这些研究中。 理解风暴及地球上总的风系的动力学成为19世纪动力气象学的主要目的和推动力。科里奥利(1844)关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概念被人公认为大气动力学的基石,并被引进白贝罗(1860)的风压关系的原理中以及费雷尔(1889)的大气环流学说中。在赫姆霍兹(1888)的著作中出现了用于流体波动状态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概念,预示着三十年后问世的气旋波动理论。 19世纪大气结构的垂直探测随着携带自记气象仪(赫米特和贝赞肯,1893)的

大气探测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大气探测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大气探测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大气探测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大类招生共用《大气探测学》知识点总结

《大气探测学》知识点总结 说明: 1、不要求记住公式,试卷上会给出公式,但需明白公式中各项意义 2、考题题型有判断题、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与计算题 复习提纲: 一.绪论 大气探测的定义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 大气探测的发展历史 始创时期(16世纪之前) 相风乌、雨量器、风压板等 地面气象观测发展阶段( 16世纪末开始) 1593年,意大利人伽里略发明了气体温度表 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了水银气压表 1783年,瑞士德索修尔发明了毛发湿度表 高空气象探测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开始) 二十世纪初,无线电探空仪 四十年代中期,气象火箭 大气遥感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开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天气雷达 1960年4月,气象卫星 我国气象探测的组织 基准气候站:一般300-400公里设一站 基本气象站:一般不大于150公里设一站 一般气象站:一般50公里左右设一站 高空气象站:一般300公里设一站,每天探测2次或3-4次。(8:00,20:00北京时) 大气探测原理 直接测量:感应元件置于待测介质之中,根据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况的气象参数。如:温度表 遥感探测:根据大气中声、光、电磁波等信号传播过程中性质的变化,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变化。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如:雷达卫星 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误差 准确度:仪器的测量值(已做各种订正后)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合成大小,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灵敏度:仪器的灵敏度就是它的示度在被测要素改变单位物理量时所移动的距离、旋转的角度或显示输出量的大小。 惯性(滞后性):具有两重性,一般要求惯性的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自动平均能力:探空仪惯性小;湍流探测惯性很小;地面气象台站观测惯性适当大点 分辨率:仪器的分辨率——导致一个测量系统响应值变化的最小的环境改变量,它和量程及

大气环境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理解不同受力条件下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状况 2.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解,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气压?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强。 2.如何确定某点的气压? 某点的气压就是该点至大气上界的单位面积上 空气柱的重量。 思考:右图中A、B两点谁的气压高? 答案:B点的气压高 规律总结: 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总是比高空高。 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总结: 1.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 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压。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无论是高空还是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总是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学法指导:等压面弯曲的规律可速记为空气受热膨胀的地方,等压面也膨胀。 总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课堂达标一 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 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 高的是④, 气压最低的是⑤。 (2)A、B两地受热的是 B 地, 空气膨胀上升; 冷却的是 A 地, 空气冷却下沉。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 环流。(略) 活动: 沿海一农民说: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比较干燥,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实例1:海陆风实例2:城市热岛效应 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地面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大气探测Word版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探测?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 2.简述大气探测的目的是什么? 3.地面气象观测场的要求有哪些? 4.简述大气探测有哪几种方法? 5.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哪几个? 6.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7.气象探测环境? *大气探测 ....,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层和近地层的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大气探测资料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气象预报、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等的准确性。大气探测可划分为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特种探测,遥感探测 *.大气探测的科技手段 .........:机械方法:风向标等。光学方法:经纬仪光谱仪等。热学方法:蒸发器等。电磁方法:雷达卫星信息传输等 * 大气探测的空间范围, ..........从海平面往上到几百公里甚至一千多公里 范围不断扩大! * 大气边界层, ......大气与地面之间充分湍流化的气层,厚度约为1km,大气要素变化剧烈并随时间和地表条件变化,是地面气象观测和大气边界层探测的主要大气层,该层对局地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近地面层(常通量层,表面层),直接与地表接触、受地面强烈影响, 地面气象观测在此高度内。 *影响大气边界层探测的物理过程,...............辐射传输过程:短波辐射,长波 辐射。热力传输过程:显热,潜热。动力作用:平流,垂直运动,局 地环流。湍流运动:无规则,分类(机械、热力),特征,尺度谱, 串级传递能量过程,湍流输送过程。 *.大气探测学研究目的 .........,.1.大气探测是从事大气科学教学、科研的基 础。为天气、气候诊断分析、预报及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及全球气象 资料网络系统等提供大气观测资料。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 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大气探测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 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3.. 是推动大气科学进步的重要 力量大气科学重大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得益于大气探测(虽然数值模拟 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探测原理和观测平台促进大气科学 的前进(如GPS水汽探测、卫星平台) *大气探测 ...,业务需求,社会需求,科研需求。....同时满足 ....3.种需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 ........观测场四周空旷平坦,所取得的资料应具有较好 的代表性;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m)刻在石 碑上,埋设在场内;观测场为25mX25m的平整场地,保持均匀草坪, 草高不超过20cm,不准种植作物;设 1.2m高稀疏围栏,内设 0.3m-0.5m宽小路,且只准在小路上行走,小路下建线缆沟或埋设 线缆管。 *气象探测环境 ......,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护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

关于大气探测技术的研究理论

关于大气探测技术的研究理论 【摘要】当今的探测技术以及探测仪器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今,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单纯地利用单一探测技术已经无法完成整个大气状态参数的测量,为此,我们必需进一步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综合得出某一区域的大气结构。本文便根据当前国际上对于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通过雷达的地基遥感以及高层大气对于探测卫星以及对于无线电缆的探测技术的发展,结合反映大气参数的气球、火箭、飞船探测方面对我国近几年间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大气探测地基遥感神舟飞船探测 大气层的延伸很高,根据探测得知,自地球表面向上,一直到几千公里的高空,大气层一直有覆盖延伸。大气作为太阳同地球之间的大系统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存在着。目前大气层,特别是中高层的大气正吸引了无数的大气科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共同关心这一领域。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于大气层的探测不断的加大投入,但是对于中高层大气情况的了解及其作用的研究仍旧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该层作为稀薄的中性大气,探测起来十分困难,因而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仪器的研制一直是中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便根据当前国际上对于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近几年在中高层大气探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做出介绍。 1 地基遥感 我们知道,像典型的雷达具有从1到几千米长度的垂直分辨率,至于它对时间上的分辨率则可以从十分钟一直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跨度。其中,中频雷达在用于测量中层和低热层高度在大气风场的应用中集合了电子密度的种种特点。它特别具备了具有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以及运行方便和无人值守等特别突出的优点。我们知道,目前,国际上一共有多达二十多个中频雷达站运转,这些中频雷达运转站主要在北美、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所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它已经成为这个区域风场和电子密度常规观测中所经常用到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中层大气风场参考模式的许多的重要的资料均来自与中频雷达对于数据的统计。我国的武汉中频雷达站最初是早在2000年年底的时候建成并开始成功正常的运转。经过了前后将近半年的运行,武汉中频雷达站获得了在这个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剖面的颇为丰富的资料。由此,武汉的中频雷达的数据已被用于大气角谱、中层顶区域潮汐风、电子密度等的分析和研究。张冬娅等利用武汉中频雷达,日本的中频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纬30度地区上空60—98千米高度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平均风的变化规律。潮汐是中层顶区域典型的大尺度扰动,潮汐、行星波和背景风场构成了中、高层大气的基本风场,并且会对中、小尺度重力波的传播产生显著的影响。张绍东等利用武汉MF雷达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层顶(80——98KM)区域冬季潮汐振荡及其之间通过共振所引发的相互之间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