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录音技术入门基础教程

录音技术入门基础教程

录音技术入门基础教程
录音技术入门基础教程

录音之基础教程

目录:

第一章:关于录音时电平标准的阐述

第二章: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术流程。

第三章:拾音技巧

第四章:话筒放大器的使用

第五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一)

第六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二)

第七章:前期录音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七点五章:关于前期录音分轨的一些补充

第八章:缩混过程简介

九:缩混--EQ(一)

十:缩混--EQ(二、声音的润色)

十一:缩混--EQ(三、一些常用频点的作用)

十二: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1)

十三: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2)

第一章:关于录音时电平标准的阐述

众所周知,录音时的电平非常重要,录大了会破,录小了,又会给后期缩混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由于提升原有的电平而产生噪声。

那么,什么是好的录音电平呢?

在这里,我从两个角度来说:

1、经过调音台录入电脑或多轨机:

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调音台电平的问题。

调音台作为信号输入的初始设备,要使其做到在电平不过载的前提下,电平尽量的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调整调音台上信号输入轨的增益电平,挑选所输入信号强度最大的一段作为测试,要使输入电平的峰值接近但不突破0db。

然后就是输出电平的调整。由于输入电平的调整,输出电平衰减器(也就是信号输入那一轨的推子)保持在刻度0的位置即可(注意!0不是最低,而是使输出电平和输入电平保持一致。最低是-oo,负无穷大)

第二,是调音台与电脑声卡或多轨机之间的电平关系。

如果是多轨机,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其各轨的电平是厂家调校过的。或者是数字调音台与数字多轨机以ADAT或T-DIF相链接,那就更不用担心音量的问题了,肯定是和调音台上保持一致的。那么,要注意的就是调音台与电脑声卡之间的链接。

首先,如果是数字调音台连接声卡的ADAT、SPDIF等数字接口,则无需调校,数字信号的传输是一定能够保持原有电平的。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声卡的模拟接口的连接。如果是数字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声卡的模拟接口连接,则需要在调音台上的电平与声卡的电平读数一致,也就是说,用标准1khz进行测试的时候,当数字调音台的输出电平读数为0db的时候,计算机中录音软件的录入

电平读数也应该是0db;

如果是模拟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电脑的声卡模拟接口连接,那么就需要进行如下调校。用模拟调音台发出一个1khz信号,并将其输出电平调整至0db,此时电脑内录音软件的录入电平读数应为-18db或-14db,否则有可能会出现电平过载的情况。

2、经由声卡的模拟输入接口直接录入计算机,这样就简单多了。

方法和调校调音台的输出电平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保持声音信号被转为数字信号不过载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录音电平即可,不用怕因为提升噪声,因为你将每一轨的电平都录到最大,缩混的时候肯定要降低,这样,反而会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3、补充一句:电脑内测试声卡输入电平读数的最佳软件根据个人经验推荐SOUND FORGE。第二章: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术流程。

首先,让我们先明白什么是录音。

顾名思义,录音就是记录声音(废话!),那么记录声音都需要什么呢?

最简单来说,需要一个收集声音并把声音转变成电信号的东西,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话筒了;

还需要一个记录声音的东西,那也就是录音机了。以上的道理估计是谁都明白的。

那么进一步说,我们现在的录音的基本过程又是如何呢?现在我在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

1、拾音过程

2、声、电转换过程

以上两个过程由MIC完成

3、声音调节过程(包括前期的EQ、压限、音量等等),这实际上是对电流的调节。

4、声音的记录过程:通过多轨机,电脑、录音机等进行记录。

5、声音的处理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缩混过程(mixing)

即使再复杂的录音也是这几个过程完成的。有些friends可能会问,知道了这几个过程又有什么用呢?

请记住,这些过程不是拿来让你死记硬背的,而是让你学会应付录音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的。

比如说:你把设备全部打开后,话筒也接好了,但就是听不到声音,那么就跟我来检查一遍.

第一步:话筒是否有开关?是否打开了?

第二步:话筒与调音台的连接线是否正确?连接线是否完好?(可用万用表检查)

第三步:话筒是否需要幻象供电?调音台的供电开关或者话放的供电开关是否打开了?

第四步:调音台的增益电平是否开的太小了?或者调音台上的预衰减开关是否被打开了?

如果以上四个步骤均检查无误,而调音台上依然没有输入信号显示,那么试着把话筒插在调音台的另一路上,如果依然没有信号,那么换一个其他音源或话筒来进行试验,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基本可以断定调音台的设置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至于出了什么问题,

各个调音台的情况不一样,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前四个步骤检查无误,然而换了一个话筒后,就有声音了,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是话筒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了解录音的技术流程,将为排除录音过程会产生的各种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排除问题的能力不是靠书本上交来的,而是靠经验得来的。但记住一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设备出现了问题,都不要慌,

第三章:拾音技巧

大家经过上节课,都已经知道了拾音就是把声音收集的过程了吧。

那么现在,我来大概说一下拾音过程中的技巧。

一、单个人声拾音:

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

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1、最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

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所说的拾音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

在这里,我首先讲一下什么是近讲效应。简单的说,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说,你唱歌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

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声音录制完毕以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加一些低频不就行了,干吗还要在拾音的时候改变与话筒的距离呢?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

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问题,无论你要如何录制人声,一定要给MIC加上防扑罩,

加防扑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于你话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

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

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

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

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

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

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具体的做法,在这里我只作粗略的讲述,因为追求不同的效果,会有不同的MIC拾取方法,无法一一讲述。

在一个有优秀拾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我比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销,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

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

二、和声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我所说的这种情况,多数指伴唱的拾取。

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3个人同时发出声音,那么,就要把MIC调整至全向指向,

以能录清除没一个人的声音。当然如果你有三个MIC分别给三个人,那更好。

但是,如果你这样做,除非你的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销。

但是,如果你把三个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

所以我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声部的人声。

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MIC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

那么,你要作的就是在控制室中根据你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MIC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没一个人与MIC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的伴唱声音。

三、简单的常用乐器拾音:

1、吉它:MIC对准吉它的共振孔,距离20厘米左右即可。

2、小提琴:MIC从侧面对准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向,距离30~40厘米即可。

3、长笛或竹笛:MIC对准乐器,距离2米左右。

4、二胡:MIC对准腔体,距离50厘米左右。

当然,以上讲的只是一些最简单的乐器拾音方法,如果想获得丰满的单乐器声音,

大部分情况下,要用4、5支以上的MIC来拾取同一件乐器。

关于这种拾取方法,不方便在这里一一讲述,如果想知道的话,来电话,或者发EMAIL给我吧。

第四章:话筒放大器的使用

话筒放大器,简称“话放”,是对话筒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的设备。无论我们把话筒插在调音台上,声卡上,或是卡拉OK机上,这些设备都有一个(或多个)话放,还有一种是独立工作的话放,它只负责把话筒信号放大并且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然后变成线路输出信号再输出出去。这种独立工作的话放一般来说是比较全面并且专业的,我在这里只讲这种话放,以及数字调音台上所带的话放。

这种话放通常带有以下功能:1、压限器;2、EQ;3、扑声消除器;4、嘶声消除器;5、噪声门。

我个人比较偏好使用其中的压限器和嘶声消除器,其他的都在后期缩混时再作。

首先,我们先将话筒线与话放连接好,并通过正常的声音测试调整话放输入电平。

以人声为例,让歌手跟着伴奏正常的演唱,并调整输入电平,使声音峰值不超过设备的截断电平即可。

第二步:调整压限器,我这里只是向大家说明压限器在针对人声以及一些简单乐器时的使用原则。

最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使用压限器的目的不仅仅是压缩声音的动态,使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丰满度,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压限器的使用不能让听众听出“痕迹”,也就是说,一首歌,或者一件乐器,如果你录出来以后让人感觉到声音出现以后有一个被压缩的过程,那么,就是你使用压限器的失败。

那么怎么做到不被听众听到压缩的痕迹呢?

我仍然以人声举例:

当歌手演唱的是一首慢歌,那么声音的要求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流畅,稳定。

在压限器上,要作的就是适当降低启动时间,增加恢复时间,降低阀值,并且增加压缩比,我通常使用的经验是:启动60ms左右,恢复150ms左右,阀值-20db左右,压缩比为4:1或6:1。当然,这个数字不是一定的,不同的人声、不同的设备等等不同的条件,

都会产生不同的压限器调节,这要靠大家自己去实践。

当歌手演唱的是快歌的时候,需要的是声音爆发力强,并且干净,不拖泥带水。

在压限器上,要作的就是适当延长启动时间,减低恢复时间,提高阀值,并且使用更加大的压缩比。

我通常使用的经验是:启动150ms左右,恢复50~20ms左右,阀值-8db左右,压缩比为8:1~10:1。

在前期录制人声的时候,没什么可能把声音的动态一次性都调整好,在后期缩混的时候肯定还要继续调整。

至于嘶声消除器,大部分的话放上比较简单,只需要设定门限和消除量即可,

嘶声消除的重点是要使声音不因为处理而变的浑浊就可以了。

至于录其他的乐器,在调整压限器的时候把握一个重点就是:

所有的声音经过压限器的处理之后都尽量不要带有压缩过的痕迹,都要流畅,才好。

第五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一)

讲了话放的基本使用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话放在使用中的一些技巧。

一、录音环境不同:

1、大型带自然混响的录音棚:

这种录音棚的拾音区面积大概在100平米以上,并且拥有良好的声学反射条件。在这种录音棚里录音,是要根据需要来收录反射声部分的。

那么在使用话放的压限器的时候,就要尽量降低其压缩比,也就是说,如果压限器的压缩比太大的话,当声音的音量达到阀值时,压缩器就会把超出的电平很大程度的降低,那么随之而来的早期反射声也会同样的被降低,那么,得到的声音就不能正确的原始的空间感,这种情况下,最好把压缩器和扩展器同时使用。就能防止某些声音电平过于小的问题。

另外,因为降低的压缩比,那么,过大的音量电平可能会使声音失真。这样,我们就要适当的降低阀值,让压缩器从比较低的电平就开始动作,并且保持柔缓的压缩过程,但是,要记住的一点是,不要过分的减少压缩器的启动时间,因为在硬件压缩器或者某些仿硬件的软件压缩器上,减少启动时间会导致噪声的增加或者声音的失真。

2、小型吸声型录音室:这种录音室通常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吸声作得非常好,在这种录音室里,不用考虑反射声的录制,所有的声音的空间感,都要靠后期的处理来得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话放上面的压缩器,在这种情况下,所要注意的只有一点,就是尽量不要使声音带有太多压缩器处理的痕迹。

上次,我说过这个话题以后,有朋友问我,压缩器的处理还会有痕迹吗?怎样避免呢?

回答是这样的:首先,压缩器从原理上来讲,通常是不会给声音的处理带来痕迹的,

但是,由于人的听觉神经的特性,导致人耳在很多情况下能分辨出来压缩器处理的痕迹的。大家都知道,人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远远大于对低频声音的敏感度。那么,当压缩器工作的时候,虽然对声音的高低频进行了同等程度的压缩或降低,

但是,在我们听起来就会感觉压缩器对高频的衰减比对低频的衰减要大,那么,就会导致我们感觉,

声音经过压缩器的处理以后变得有些“闷”或者“瘪”了。

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一个声音的电平超过压缩器我们设定的阀值以后,压缩器会在启动时间到达的时候准确的开始动作。

但是,从声音电平达到阀值到压缩器识别出这个电平达到阀值是需要一个瞬间的,这个时间虽然非常短,

但却是绝对不可以忽略不计的,尤其是数字压缩器,这个问题就更明显。

那么在我们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声音在“出来”以后又被“打”了回去,

更增加了那种声音的那种“闷”的感觉。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用更好的话放或话放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法,

例如“红条”、“蓝条”之类,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买那么好的话放怎么办呢?

我们只好从现有的设备来想办法解决了。下面我就把我在使用中的一些经验说说,

首先是尽量避免使用过大的压缩比,这样,声音在达到阀值以后,就不会被很大程度的压缩,而导致声音“闷”,如果一定要使用大压缩比的话,那么最好适当的降低阀值,

使压缩器从比较低的电平开始动作,然后尽量使用软拐点。

使声音的压缩过程尽量“温柔”一些,其实说了半天,上面这句话才是关键,

我们要使压缩器动作温柔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降低阀值,延长启动时间,降低压缩比,使用软拐点等等,

结合使用各种手段,并且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设备的处理方法。

我说的这些方法在后期缩混的时候作压限器处理的时候也同样适用.

具体的,我到讲缩混的时候再讲。

第六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二)

上次说到了,关于不同声音类型的录制需要不同的话筒放大器使用技巧

我所说的声音类型的不同,主要指的是人声,因为我发现,录制人声所需要调整的地方是最多的,

比录制鼓组还要费力。

要点:尽量使你听到的人声接近你最终想要的人声感觉。

我把不同类型的人声大概分为3种:

一、声音动态范围非常大的歌手:

这类歌手,一般都拥有铁一样的嗓子,尽管他们平常和你说话的时候可能显示不出来他的动态范围,

但真正唱起歌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首先,对于他们的声音,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最终想要什么样的声音。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要点”。

如果你想要的声音是保留他原有的大动态,那么,你在前期录音时候对话筒放大器的调整可能就会非常的吃力。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认为动态范围大的就一定好。

太大的动态有可能导致当声音音量低的时候,显得模糊,尤其是和音乐混在一起的时候。

那么处理这类声音主要是要把他的动态范围不留痕迹的降低,

举例来说:歌手的声音最小的时候可能是-60db,最大的声音可能是0db,也就是说,

他的动态范围是60db(这只是一个例子,人声的动态范围很多都是超过这个范围的)。

那么有可能在-35db以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听不清楚了,

那么,我们就要把他的声音的动态范围降到35db以内,以便我们的成品能够让大家都听清楚。在这里,我们主要使用压限器来调整声音,至于如何调整,前面的课程已经讲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二、声音小的歌手:

对于这种歌手,我们反而要想办法增大他声音的动态范围,以使他的声音听起来更加丰满。

那么我们首先要增加前级放大的量,使他声音的峰值尽量接近0db,

那么,如果因为这样产生了不必要的噪声了的话,我们可以暂时不去管他,然后在后期的时候再去作降噪。

至于压缩器的调整,我们要以声音的丰满度作为首要考虑的事情,在丰满度欠佳的时候,我们就要用扩展器等等手段提升其弱部音量,使他的声音能够听起来尽量的“大”。

至于其他的声音类型,我前面都已经大概说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个章节,只是补充前面遗漏下来的一些东西。

第七章:前期录音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我这里所说的前期录音,主要是指拾音过程之后,直到记录过程之间的工作。

一、注意电平标准的问题:具体参见本教程第一章。

二、注意录音电平:

我这里所说的录音电平,是指的记录电平,也就是在多轨机或者电脑上所显示的电平。

关于这一点,没什么其他可说的,就是要在不过载的前提下,尽量的记录更大的信号电平。

这样,才能在后期缩混的时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噪声。

另外,声音的电平越大,在数字声音中,他的量化就越细致,也就是说,声音的细节部分的损失也就越少,

那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真实并且更丰满的声音。

三、人声录制的切点问题:

当然,如果你用软件录音,人声的切点可以反复修改,直到完美。

但如果你用硬件多轨机来录制人声的话,前期录音时的切点就显得很重要了,

那么,切点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听众听出来。怎么养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只要遵循下面的原则,我们就可以轻易做到:

图例:=====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A===

以上的图例中,字母代表有唱词的地方,等号代表呼吸的气口,而“/”就是我们的切点了。

原因是每一个字在发声的时候,都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声过程,

我所说的比较长,是指针对我们录音师的反应时间而言的。

而这个字在发声的最开始从无到有,是一个动态的突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声音出现了某些变化,

由于声音的掩蔽效应,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也就听不出来的。而且,在呼吸完成之后,下一句开始之前,

是有一个短暂的空隙的,如果你能把握这个空隙,你所“切”出来的声音就是最流畅的?/p> 其实,前期的“切”声音实际上是一个熟练工种,

当真正熟练以后,你甚至可以做到从一个字的中间开始切而不被人听出痕迹来。

四、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定要在前期录音的时候作详细的分轨记录,

那样,我们后期缩混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知道每一轨都录了什么,不用再费力去找了。第八章:缩混过程简介

综合前面的一些课程,我已经把前期录音的基础部分都讲过了。现在,咱们来说说缩混。

谈到缩混,就不能不说编曲。因为编曲的时候所选用的音色对缩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些时候,有些朋友听到一首歌,觉得效果不太好,就开始骂录音师,说录音师的缩混很糟烂等等。

其实这些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没缩混之前的样子呢?就象有一次,我给某乐队缩混,

完了之后,

他们说我缩的BASS打弦音色不够漂亮,于是我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BASS音色,于是他们给我找了一盘CD,

说让我缩出那上面的音色感觉来,

我听过之后,从合成器的ROLAND音色扩展卡“bass & drum"里找出第一号音色,问他们是不是要这种打弦音色,他们说没错。

我于是打开频谱仪,让他们看那个BASS音色的频谱,在4500hz上有明显的凸起,

然后我又放那个BASS手弹的BASS,1500hz以上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告诉他们,你们所说的那种音色感觉,

主要就是在4500hz上体现出来的,但是你们用的BASS音色不好,我早就说过,但是你们不换,

那我有什么办法?那个BASS手说,某录音棚里的录音师说了,无论BASS原来什么音色,都可以作出这样的效果,我说:“那你把那个录音师找来,我付他钱,只要他能作到,就当我交学费了。”

他说马上就去找,结果也没下文了。

其实,这不是笑话吗?你原来的音色在这个频点上根本什么都没有,我怎么能生造出来呢?

同样的话,也适用在其他的缩混上,如果编曲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音色的选用对音乐整体效果的影响,

那么,就很难作出一首优秀的作品来。

我也作编曲,记得我刚开始作编曲的时候,进棚的时候,就出现过被一些老录音师骂的情况,他们说的就是我音色选用有问题。当然,一首作品,如果整体效果有问题,有可能是各方面的问题,

我所说的只不过是可能性之一,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都是编曲的事,

我也确实听到过缩混以后还不如缩混以前的作品,说句不好意思的话,这样的事我也干过。

好了,言归正传。先说一下缩混的过程,这个过程根据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会有所不同。

我的习惯是,只要这首歌里面有BASS和鼓,我就先缩他们。

首先是BASS DRUM(地鼓)。

地鼓的声音主要就是一个厚薄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地鼓都越厚越好,而是要根据歌曲的整体风格来定的,

在地鼓的缩混过程之中,要注意不要因为因为增加地鼓的厚度而导致谐波叠加,

那样会使声音听起来很不谐调,而且容易产生听觉上的过载,也就是说,明明电平没有破,但是听起来已经破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做“贝司跟地鼓”,实际上这句话说的是贝司和地鼓的音色要统一,不能脱离开,

因为BASS和地鼓是整个音乐的“地基”如果这两件乐器分离开了的话,就会感觉整个歌曲不稳定。

至于具体做法,我会在后面讲到。

处理完BASS和地鼓之后,我们再作其他的鼓的部分,

我通常是先作军鼓,然后是HI-HAT,TOM,CYM,PERCUSSION,最后是一些打击效果音色,

那么整个鼓和BASS缩混初步完成之后,单独来听,已经是有很完整的声场的。而不是感觉很干,或者很窄。

也就是说,如果这首歌有整套鼓的编配的话,那么在鼓和BASS都缩混完成的时候,

整个空间架构就应该已经搭好了。而且,整个空间的各个主要相位点都已经能够被占据了。

在这里,我先说一句,我所讲的这种缩混方法是比较传统的缩混方法,现在的很多的缩混已经有很多改变了,

我自己也作了很多在缩混上的改变,

但是,从基础的角度来说,我讲的这些东西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尽快的掌握规范的缩混方法,先学走,然后才学跑嘛。

然后,是钢琴,或者是吉它,就看这两种乐器哪个在歌曲当中更占主导地位了,

也就是说,缩混完鼓和BASS之后,接下来缩混在所有乐器中最占主导地位的音色。

如果是钢琴或者是吉它的话,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突出这个音色而导致乐队的整体比例失调。

拿钢琴来说,如果仅仅是一个钢琴的话,当然是越厚重越好,中高频越嘹亮越好,

但是如果和乐队合在一起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了,首先,他的厚重部分不宜超过BASS,而其嘹亮的部分也最好不要超过鼓组中的军鼓。因为一旦钢琴的力度感太强,超过了鼓的力度感的话,

就会感觉整首歌当中,鼓组是多余的,完全不必要的。

接下来,是更次要的乐器,还是遵循上面的原则,不要超过主要乐器的声场范围,和力度范围。

依此类推。但是,有一点是例外,当一些特殊音色偶尔的点缀在音乐中的时候,

是可以在一瞬间凌驾于所有乐器的声场之上的。但决不可长久。否则会让人感觉喧宾夺主。

我补充一句,次要乐器与主要乐器的关系绝不仅仅是音量的关系,

可千万不要以为把次要乐器的音量作得比主要乐器都低,就可以了,是一种声场关系,具体的我后面再讲。

乐队缩混完毕之后,最后是缩混人声,在主流音乐的缩混中,人声的最关键就是要让听众能听清每一个字。

好了,这次我只是就缩混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关于EQ,压限、效果器等等,我将在后面详细的讲。

大家不要着急,我都会讲到的。

录音基础教程九:缩混--EQ(一)

首先,还是来说一些EQ的基本概念吧。EQ是均衡器的缩写。它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对声音某一个或多个频段进行增益或衰减,达到调整音色的目的。当然,EQ还有一个显著的功能,降噪。

EQ通常包括如下参数:F(requency),频率――这是用于设定你要进行调整的频率点用的参数;G(ain),增益――用于调整在你设定好的F值上进行增益或衰减的参数;Q(uantize)――用于设定你要进行增益或衰减的频段“宽度”。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你设定的Q值越小的时候,你所处理的频段就越宽,而当你设定的Q值越大的时候,你所处理的频段就越窄。

我们常见的均衡器有几种,一种是最简单的,定频点、定Q值三段均衡器。这种均衡器,在比较低端的调音台上经常可以见到。分别标注:LOW,MID、HIGH来代表他们所处理的频段。这种均衡器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除了增益以外,没有可调性,也比较欠缺专业水准。还有一种是定Q值、定频点的多段均衡器。这种均衡器,在现场扩声的时候常会用到。用于补偿现场的声场。大概从20段左右的到40段左右的比较多见。再有,就是我们现在主要要讲的,录音中常用的不定值均衡器,常见的有3段的或者4段的。这样的均衡器没有任何参数是预先设定好的,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

接下来,插一个大家常问的问题。那就是:到底在前期录制乐器或者人声的时候,是否需要

加EQ?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做法也会有所不同。我在这里,只是说明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们无论对声音作什么样的处理,都是为了音乐的整体服务的。也就是说,直到一首歌缩混完成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确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那么,如果你在前期录制的时候就由于无论任何原因把声音加了EQ处理的话,那么在后期缩混的时候,你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是不是?

一、降噪

现在,我们先来说一下EQ的降噪功能。我们录音无论是用于何种用途,我们都会希望得到最好的声音,但我们在录音的过程当中,由于种种不可预见的原因,经常会产生各种噪声,或者是我们不想要的乐器泛音。这时,我们可以用EQ来达到降噪的效果。在讲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依然坚持我一贯的观点,无论如何,我们要想尽办法争取在前期录制的时候,得到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的声音。而不要依赖后期的处理。因为无论你用了多么先进的设备,或者多么高级的软件,后期的处理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声音的损失。而且,在缩混的时候,我们由于要兼顾降噪和音色处理,会使我们的缩混创造受到束缚。

1、超低频噪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录音棚建造在嘈杂的市中心,或者录音棚下面有地铁经过导致的。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里面的某一楼录音棚,由于其下面有地铁经过,站在里面会经常感觉到极轻微的振动。这中噪声的频率非常低,并且不在我们任何的乐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非常大胆的切他一刀。不过,需要说的是,这种噪声因为其频率非常低,几乎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经常会被我们忽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频谱议来对声音进行扫描,一旦发现这样的噪声,立即去除,否则,当你的音乐缩混完成的时候,会感觉低频部分非常脏而且没有力度。在处理这样的噪声时,直接使用EQ的低切就可以了。也就是把低于某个频率点的声音全部过滤掉。

2、电器或干扰噪声:我们的录音间当中的电源大部分不会去用动辄十万元以上的高端稳压设备。而且,我们在录音的时候,是有很多设备都同时工作的,那么,就会无可避免的产生电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噪声。其实,很多数字低端调音台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脏,就有一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这种噪声在高频和低频部分都可能产生。我们可以分别用高通活低通滤波来消除他们,当然,这种噪声的消除,要建立在不损失原声音质的情况下。比如,我们可以开启低通滤波,然后逐渐升高滤波频点,直到我们听到全部的乐器原声,然后,我们再关掉滤波,对比一下原声和处理后的声音,看看是否损失了什么。其实,我们要过滤掉的,也就是极高频那一小部分,或者极低频的一小部分。

3、平衡与非平衡的传输噪声:在我们录制电吉它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会听到电吉它发出嗡嗡的噪声,这个噪声大部分产生在50hz左右,解决这样的噪声,最好是用改变其物理连接,而非用EQ。比如,大部分的电吉它都用的是非平衡的音频输出,那么,我们要尽量减短非平衡线路的长度。并且记住,在吉它信号进入调音台以前,一定要用DI盒进行电平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加干净的声音。

4、谐波共振与泛音啸叫噪声:这种噪声不但会破坏你的声音,而且还会使电平过载。举个例子,电吉它的声音里,尤其是失真吉它,它的高频部分正是我们想要的,但其实电吉它最漂亮的声音高频部分大多在8khz以下,我们可以把多余的部分用低通滤波去掉。这样,可以使声音尽量干净。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希望听到平滑、圆润、流畅的声音,但我们的乐器经常会由于不必要的泛音而产生“啸叫”(不是由于回授产生的那种啸叫)。

具体说,就是在我们听一段吉它SOLO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感到有一声或者几声非常突出,或者刺耳。或者是,BASS的某个声音,我们会感觉它和整个房间都在一起振动,这些都是会破坏我们音乐的声音。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极高Q值的EQ,大幅度的进行增益(大概6~12db,当然,我们需要先降低我们的监听音量,否则会损伤我们的耳朵或监听设备)。然后,通过调整频率点来找到你不想要的声音振动的频点进行消除。通常,将你找到的频点衰减6db左右就够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缩混用的均衡器的Q值都无法达到那么大,也就是说,它所调整的频段宽度无法达到我们需要的那么窄,如果用硬件的话,我们最好用一个定Q值的,多频段均衡器,因为这种均衡器的Q值通常很高,带宽很窄。如果用软件的话,我推荐用WAVES的Q 系列EQ。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件乐器里可能有不止一个频点需要你作这样的调整,我们一定不要在这方面偷懒,一定要花时间去一遍一遍的听,直到整个乐器听起来都是平滑而流畅的。

录音基础教程十:缩混--EQ(二、声音的润色)

1、EQ用好了,可以让我们对声音进行润色,用不好,就会破坏声音。尽量不要“切”掉某些声音的频段,记住:EQ对于声音最主要功能是润色,而不是“修理”。另外,不要为了使用EQ而使用EQ,只有当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使用它,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保持声音的自然将是最好的。

2、每一种声音分为下面几个部分:基音、主泛音、副泛音和高频泛音。每一件乐器的基音频段都是很窄的。比如说,标准音A这个音,他的基音仅仅指440hz,而不包括其他的倍频。

提升一个声音的主泛音,会使声音更加温暖或者更加冰冷。提升一个声音副泛音,会使声音更加柔软、平滑,并且更加突出。提升一个声音的高频泛音,会使声音更有湿润的感觉。但是,以上我所说的仅仅是泛指,因为,每一种乐器发声的时候,都会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泛音同时发生。而其中有些泛音会对声音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有些泛音却相反。并且,并不是所有对声音有积极影响的泛音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所以,我无法告诉大家一个准确的数值。并且,在我们计算倍频程的时候,各种乐器的算法也是不同的。并不是向再均衡器上那样,有一个固定的倍频程计算方法。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找到每一件乐器的好听的那个“点”呢?其实,没有真正的规律,只有依靠我们的耳朵,在我们调整EQ的时候,先用扫频的方式(这种方式上节课已经讲过使用方法了)来确定那些频段是我们真正想要提升或衰减的,然后再去进行适当的处理。

3、在作声音润色的时候,尽量不要叠加两块以上的EQ同时使用,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你对EQ所调整的频段混淆,而破坏声音。另外,EQ还有调整声音远近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作调整声音的远近感觉的时候,通常都用混响或者DELAY,或者两者结合使用。但是,在自然界当中,声音的远近感觉不仅仅是由混响决定的,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输的时候,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频的损失会比低频更加快,那么,当我们想要制造出一种听起来比较远的声音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用混响来调整声音的空间感,而且,还要用EQ来调整除了混响以外的原本声音,以使声音具有真正的距离感。

另外,我们通常都追求亮丽的声音。但是,过多的亮丽的声音会使各个乐器之间更难于融合,而使音乐缺乏整体感觉。那么,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衰减一部分声音的低频或高频,使声音溶入整个音乐当中。当然,你也可以增益这些频段,看情况需要了。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过分的提升高频或低频,否则会使音乐太“HI-FI”,并且由于人的听觉音量是有限的,在相同的音量下,会使中频听起来比较弱,并且没有力度。

4、如果两个乐器在演奏相同的声部,那么我们就很难让他们听起来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与其这样,不如干脆就把他们变成一种声音,其实,这也是合成器上制作复合音色的原理。因为如果你一定要时他们听起来是两个不同的声音,只会使每一个声音都失去其应有的力度以及穿透力,但当你试图把他们变成一个声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乐器,一种新的音色。

5、制作真正丰满的音色:也许在你缩混完成一首歌之后,你会觉得这首歌的声音薄,不够冲击力等等,但是,你决不可以单纯的加整体EQ来迫使它变的浑厚,或者变得有冲击力,那样,

会使你的音乐听起来非常业余。真正好的缩混在音色上是有很多讲究的。

我在这里先大概说一下:低频乐器的音色要有宽广而低沉的力量,但不是浑浊。高频乐器比如镲,要有让人能够兴奋起来的爆炸感,但不是刺耳。

至于箱琴,要使其具有想丝绸一般的光泽。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些感觉上的东西,真正在缩混的时候,要靠大家自己把握,因为几乎所有的缩混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没有办法说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几个原则:

第一、不要为了使用EQ而使用EQ,有很多音色不用EQ的时候就已经很好了,你如果用了EQ可能会使他更糟糕。

第二、EQ是一个音色的润色工具,而不是音色的修理工具(虽然它可以做到)。

第三、EQ没有真正的规律,所有的声音的调整要依靠你们自己的耳朵和音乐感觉。

第四、当我们觉得已经完成缩混的时候,一定要休息一会儿,缓解耳朵的疲劳,然后再来听一遍,你可能会发现原来的处理有不妥当的问题,不用担心,这非常正常。只要把你认为不好的声音再润色一下就可以了。

第五、整个音乐的频率均衡非常重要,不要为了突出某一个乐器而破坏掉它。

第六、PAN和EQ的结合非常紧密,同在一个定位点的声音尽量要避免在频率上的冲突,否则会脏。

第七、无论你有多少缩混的经验,以及你有多先进的设备,记住:前期录制的时候干净还原的声音是最重要的。远远比后期再去补偿要重要的多。

好了,这节课,我就说到这里,在下个章节中,我将详细讲述各个频点在调整音色时的作用。以利于大家参考。

在撰写本章节的时候,作者得到了国内著名录音师元元先生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录音基础教程十一:缩混--EQ(三、一些常用频点的作用)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鼓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鼓声音。但是,一定要将人声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声音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声音。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声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和地鼓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鼓会被掩没掉的。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鼓的木质感声音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声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声音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和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鼓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鼓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音乐中这样使用。

400~800hz,调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鼓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调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调整人声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鼓的敲击感,比较适用与舞曲的地鼓。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 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声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声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声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音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3k~6khz,声音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作什么了吧。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声音更华丽。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声音(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鼓和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声音的美化。并且,弦乐和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声音的“刀刃”的感觉(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样的声音)。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声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和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声音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声。呵呵。

EQ的总结:上个章节,我已经说过了一些,这次,我补充一些。很多录音师认为EQ的作用在于衰减而不是提升,我个人不这么认为,而且,在我缩混的众多作品当中,我也从来没有这么用过。当然,如果你的均衡器的品质过于糟糕,那我也没办法了。

另外,不同的均衡器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以为在这个均衡器上你这么作可以得到满意的声音,那么在别的均衡器上也可以,这是错误的观念。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你恐怕得去问均衡器的生产厂家了。

好了,关于EQ,我暂时讲到这里,以后想起来再补充,下次我来讲压限器。

录音基础教程十二: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1)

非常抱歉,已经将近一年没有继续写教程了,一是因为太忙,二是总能不断发现自己在缩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写。到现在,已经实在不忍心再拖下去了,就算仍然有缺陷,也仍然把我所知道的写出来,望大家指正以及共同讨论。

上一次,我讲到EQ的时候,曾经说过,对于EQ的调整,可以改变声音的距离感。最显著的做法是降低声音的高频,能够使声音听起来更远。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适合当今的流行音乐缩混的。因为,现在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多的追求声音的细节,以及音乐的响度。而对于音色之中高频的衰减,会丢失音色的细节以及损失音乐的响度。相比之下,用EQ辅助调整声音距离感的做法,更适合用于影视作品的缩混。

现在,言归正传,说一说流行音乐的乐器摆位。首先,要明确一点,除了BASS DRUM和BASS具有比较常规的摆位以外,其他的乐器几乎没有什么在摆位上的规律。

那么,首先,就来说BASS DRUM和BASS。曾经有人说,这两种乐器不能摆放在完全相同的相位上,会导致两种乐器声音的模糊不清。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在当今的流行音乐中,BASS DRUM和BASS本来就是可以当作同一件乐器来处理的。两种乐器都是整个音乐的基础部分,而且,都具有那么多相同的频响。如果硬要把他们分开的话,会导致音乐的基础部分不稳定,并且使整个音乐欠缺凝聚力。既然是基础,那么,他们在常规的音乐缩混中就要摆放在最中间的位置。

然后,我们再来摆放同样最为乐队基础的其他打击乐部分。首先是SNARE,在早些年,大部分的音乐中,把SNARE放在音乐的偏右方向,也就是大概1点到2点之间的位置。这是为了体现其临场感。SNARE在现场摆放时,大部分摆在鼓手的左手边,但比HI-HAT偏右。也就是在观众的偏右方向。但是,在右边的SNARE会使音乐的冲击力降低。现在的流行音乐中,如果要求乐队的大冲击力,就有越来越多的时候把它摆在中间。由于SNARE和BASS DRUM处于基本完全不同的频段,所以不用担心会相互之间产生干扰。但是,如果是JAZZ或者一些非常柔和的音乐风格,那最好还是把它摆在偏右的地方。

下面是HI-HAT,HI-HAT需要摆放在右边的地方,大概在2~3点的地方。原因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现在还有的时候会有两轨HI-HAT,分别在左右两边,打击的节奏不完全一样,有点类似DOUBLE的感觉。

接下来是TOM,大家如果用的是音源里出来的声音,那么,直接按照音源里的声相摆位录制成为立体声即可。如果是从录音棚里录的真TOM,那么,所用的鼓三通或者四通的比较多。如果是三通,那么高通摆在12点~1点中间的位置上,中通摆在10点半~11点半的位置,地

通摆在9点到10点的位置上。如果是四通的鼓,则需要把最高通摆在1点半~2点半的位置上,其他的和三通的一样。

最后是CYMBAL,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其中的三个,最左边的、最右边的,和中间的。同样,如果是音源里的声音,那么,直接录制立体声轨就可以了,如果是真正从录音棚里面录的,要记住,它们和TOM的摆位几乎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是,CYM的最左边的一个,比TOM最左边的一个还要偏左一些,右边的也要偏右一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打击乐,比如COW BELL,BELL DRUM等等,大家可以根据平衡的原则随意摆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则。但是,所有的打击乐在摆位完成以后,整体听起来要有平衡感,不能有任何一件乐器特别的突出,或者从整体的声相中脱离出来,原则上讲,打击乐不会有任何一件乐器处在音乐的极左或者极右的位置。

录音基础教程十三: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2)

接下来,我来说说一些其他乐器的摆位。首先是钢琴,现在用真钢琴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是音源的钢琴,大部分就维持其在音源中的声像就可以了。不用特别摆位。

然后是吉它。一般情况下,打底的吉它有两轨,可以摆在一左一右,而其在左右的程度,则视音乐风格来定。普通的流行音乐,可以摆在左右70%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吉它更好的融合在其他乐器里面。但是这样也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有相同音色的吉它SOLO,如果摆位不当,就可能产生声场模糊不清的现象,可以这样解决,当SOLO出现的时候,可以把打底的吉它略向左右摆一些,空出更多中间的位置给SOLO。

如果是R&B或者一些UNPLUG风格的东西,甚至于是TRANCE,都可以把吉它摆在极左和极右。这样更有利于突出每一件乐器的细腻感。

其实,如果从原则上来说,每一件乐器摆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因为缩混本来就是一个再创作过程。但是,如果你不想让乐器听起来很浑浊的话,那最好能在摆位上多动动脑子,让他们听起来有些区别。而不是乱糟糟的堆在一起。

那么除了左右以外,乐器的摆位还要分出前后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空间。那么,前后就是用混响器来作的了。

首先,我先来说常规的混响器使用方法。混响器通常包括以下参数:房间大小,早期反射时间,混响时间,早期反射与混响的比例,混响密度,高频滚降时间以及低频滚降时间等等,有些还可以调节混响的高中低频段的比例以及频点。在最基础的混响使用中,要确保绝大部分的主要乐器使用相同的混响参数,仅仅是混响比例不同,这样,才能造成所有乐器在同一个空间里演奏的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空间感的混乱。当然,一些特殊效果的声音除外。那么,接下来,就是调整声音的远近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声音应该放在最近的地方,什么样的声音应该放在最远的地方呢?

下面,我提供一个最常规的摆放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有些时候,乐器的远近和现场的乐器远近并不完全相同,比如,CYMBAL,在整个的鼓组当中,它是被放在最前面的,但是,我们在缩混的时候反而将它放在鼓组的最后面,至于原因,因为它的高频非常多,如果放在前面,会导致整个音乐太炸,甚至会影响到人声。那么,最前面是什么呢?是BASS DRUM和BASS。往后是SNARE,再后PIANO和GUITAR,然后是HI-HAT,CYM,弦乐群一般放在最后,对乐队形成一个整体的包容感。当然还有一些铺底的音色,和弦乐是放在相同的距离上的。SOLO乐器基本要和SNARE放在相同的距离上,为的是更明显的突出SOLO。

那么,似乎这个章节讲到这里也就没什么更多好说的了。说到最后,就是,摆位可以随便摆,远近也可以随便放,最重要的是整个音乐的个性和均衡度,在这两者中,无法辨别哪个更重要一些,音乐不能没有个性,也不能没有均衡度。看你怎么去处理。另外,这个章节既然说到了混响器的使用,就要说得全面一些。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混响器的作用是调整每一件乐器或者人声在声场中的距离的。但是,并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混响器和EQ以及压缩器一样,也是作音色的手段之一。因为每一种声音在不同的混响条件下发出来,听起来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混响器的某些条件,比如:混响时间、反射时间,或者混响和反射的比例等来制造出不同听感的音色,然后再将这些音色融入这个乐队中去。但是,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讲,PC机上的软件混响,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只好依靠硬件混响,或者基于DSP运算的混响了,比如PROTOOLS HD,或者PULSAR等等。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以用某种播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

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

音频、视频技术基础习题3

《音频、视频技术基础》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压缩编码技术,就是指用某种方法使数字化信息的()降低的技术。 A、采样率 B、传输速率 C、数据量 D、编码率 2.()决定了声音的动态范围。 A、声音大小 B、量化位数大小 C、采样频率 D、压缩技术 3.人类听觉的声音频率是()。 A、0~20Hz B、20Hz~20KHz C、20Hz~340Hz D、20KHz以上 4.人类接受的信息约70%来自于()。 A、阅读 B、听觉 C、视觉 D、触觉 5.Premiere Pro中输出视频的快捷键是()。 A、ctrl+Alt+M B、Shift+M C、ctrl+shift+M D、ctrl+M 6.构成视频信息的基本单元是()。 A、帧

B、画面 C、幅 D、像素 7.关于声音数字化技术中的量化位数叙述正确的是()。 A、量化位数是指一秒种内对声波模拟信号采样的次数 B、量化位数是指每个采样点十进制数据的位数 C、量化位数是指每个采样点十六进制数据的位数 D、量化位数是指每个采样点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8.一般来说,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则()。 A、量化级数越低采样频率越高 B、量化级数越低采样频率越低 C、量化级数越高采样频率越低 D、量化级数越高采样频率越高 9.波形文件是采集各种声音的机械振动而得到的数字文件,其后缀是()。 A、wav B、mpga C、mp3 D、voc 10.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A、高于20KHz B、低于20Hz C、低于20KHz D、高于20Hz,低于20KHz 11.以下软件中不是声音编辑软件的是()。 A、Windows“录音机” B、Winamp C、SoundForge D、Cool Edit Pro 12.用()软件可以将自己需要的VCD片段从VCD光盘中截取出来。 A、超级解霸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声音基础知识 ?认识数字音频 ?数字音频专业知识 第1节声音基础知识 1.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当振动波传到人耳时,人便听到了声音。 ?人能听到的声音,包括语音、音乐和其它声音(环境声、音效声、自然声等),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乐音是由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只包含有限的某些特定频率,具有确定的波形。 ?噪音是由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它包含有一定范围内的各种音频的声振动,没有确定的波形。 1.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音速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音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15oC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 1.3 声音的感知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人耳能感受到(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 20kHz,称此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为可听声(audible sound)或音频(audio),频率<20Hz声音为次声,频率>20kHz声音为超声。 ?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人声)的频率大约是80Hz~3400Hz。人说话的声音(话音voice / 语音speech)的频率通常为300Hz~3000 Hz(带宽约3kHz)。 ?传统乐器的发声范围为16Hz (C2)~7kHz(a5),如钢琴的为27.5Hz (A2)~4186Hz(c5)。 1.4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具有三个要素: 音调、响度(音量/音强)和音色 ?人们就是根据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分声音。 音调(pitch ) ?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频率是指每秒中声音信号变化的次数,用Hz 表示。例如,20Hz 表示声音信号在1 秒钟内周期性地变化20 次。?高音:音色强劲有力,富于英雄气概。擅于表现强烈的感情。 ?低音:音色深沉浑厚,擅于表现庄严雄伟和苍劲沉着的感情。 响度(loudness ) ?响度:又称音量、音强,指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音色(music quality) ?音色:又称音品,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每个人讲话的声音以及钢琴、提琴、笛子等各种乐器所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由音色不同造成的。 1.5 声道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 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 以用某种播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

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今昔播放了。 按传统方法,多轨录音机连在多通道的调音台上,这样每一个轨在调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单独进行处理了。换句话说,多轨录音机的每一个输出都连接到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上,从那里再进行合并,成为单一的立体声输出。这个立体声的输出可以连接到母带处理机上录制立体声信号。 在合并许多通道到两个通道时,调音台还处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 -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 -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 如今,多轨录音机,多通道调调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装置上。而且还可以用光盘刻录机、数码录音机或硬盘作为母带处理机。当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乐器都被录音、加工、缩混最后成为一种媒介而被大众听到。 一般连接端子 输入端子 在开始录音之前,你需要将乐器或者是话筒连接到录音机或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可能你会注意到有一些不同的连接类型,如:RCA型(在家用的立体声设备上也可

音频基础知识

音频,英文是AUDIO,也许你会在录像机或VCD的背板上看到过AUDIO输出或输入口。这样我们可以很通俗地解释音频,只要是我们听得见的声音,就可以作为音频信号进行传输。有关音频的物理属性由于过于专业,请大家参考其他资料。自然界中的声音非常复杂,波形极其复杂,通常我们采用的是脉冲代码调制编码,即PCM编码。PCM通过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 一、音频基本概念 1、什么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位/bit)。 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波,因此也有频率和振幅的特征,频率对应于时间轴线,振幅对应于电平轴线。波是无限光滑的,弦线可以看成由无数点组成,由于存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数字编码过程中,必须对弦线的点进行采样。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获得该频率的能量值并量化,用于表示信号强度。量化电平数为2的整数次幂,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大小,即2的16次方。采样大小相对采样率更难理解,因为要显得抽象点,举个简单例子:假设对一个波进行8次采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能量值分别为A1-A8,但我们只使用2bit的采样大小,结果我们只能保留A1-A8中4个点的值而舍弃另外4个。如果我们进行3bit的采样大小,则刚好记录下8个点的所有信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的值越大,记录的波形更接近原始信号。 2、有损和无损 根据采样率和采样大小可以得知,相对自然界的信号,音频编码最多只能做到无限接近,至少目前的技术只能这样了,相对自然界的信号,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因为无法完全还原。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编码,被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及音乐欣赏,CD、DVD以及我们常见的WAV文件中均有应用。因此,PCM约定俗成了无损编码,因为PCM代表了数字音频中最佳的保真水准,并不意味着PCM就能够确保信号绝对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无限接近。我们而习惯性的把MP3列入有损音频编码范畴,是相对PCM编码的。强调编码的相对性的有损和无损,是为了告诉大家,要做到真正的无损是困难的,就像用数字去表达圆周率,不管精度多高,也只是无限接近,而不是真正等于圆周率的值。 3、为什么要使用音频压缩技术 要算一个PCM音频流的码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采样率值×采样大小值×声道数bps。一个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的WAV文件,它的数据速率则为44.1K×16×2 =1411.2 Kbps。我们常说128K的MP3,对应的WAV的参数,就是这个1411.2 Kbps,这个参数也被称为数据带宽,它和ADSL中的带宽是一个概念。将码率除以8,就可以得到这个WAV的数据速率,即176.4KB/s。这表示存储一秒钟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1分钟则约为10.34M,这对大部分用户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喜欢在电脑上听音乐的朋友,要降低磁盘占用,只有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2253502.html,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网易视频云是网易倾力打造的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多媒体处理集群和专业音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稳定流畅、低时延、高并发的视频直播、录制、存储、转码及点播等音视频的PaaS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娱乐秀场、在线金融等各行业及企业用户只需经过简单的开发即可打造在线音视频平台。现在,网易视频云总结网络上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 与画质、音质等有关的术语 这些术语术语包括帧大小、帧速率、比特率及采样率等。 1、帧 一般来说,帧是影像常用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就是组成一段视频的一幅幅图片。电影的播放连续的帧播放所产生的,现在大多数视频也类似,下面说说帧速率和帧大小。 帧速率,有的转换器也叫帧率,或者是每秒帧数一类的,这可以理解为每一秒的播放中有多少张图片,一般来说,我们的眼睛在看到东西时,那些东西的影像会在眼睛中停留大约十六分之一秒,也就是视频中只要每秒超过15帧,人眼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不断的,事实上早期的手绘动画就是每秒播放15张以上的图片做出来的。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当视频中有较快的动作时,帧速率过小,动作的画面跳跃感就会很严重,有明显的失真感。因此帧速率最好在24帧及以上,这24帧是电影的帧速率。 帧大小,有的转换器也叫画面大小或屏幕大小等,是组成视频的每一帧的大小,直观表现为转换出来的视频的分辨率的大小。一般来说,软件都会预置几个分辨率,一般为320×240、480×320、640×360、800×480、960×540、1280×720及1920×1080等,当然很多转换器提供自定义选项,这里,不得改变视频长宽比例。一般根据所需要想要在什么设备上播放来选择分辨率,如果是转换到普通手机、PSP等设备上,视频分辨率选择与设备分辨率相同,否则某些设备可能会播放不流畅,设备分辨率的大小一般都可以在中关村在线上查到。 2、比特率 比特率,又叫码率或数据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视频数据量的大小,音视频中的比特率,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和画质就越好;音视频文件的体积就越大,对系统配置的要求也越高。 在音频中,1M以上比特率的音乐一般只能在正版CD中找到,500K到1M的是以APE、FLAC等为扩展名的无损压缩的音频格式,一般的MP3是在96K到320K之间。目前,对大多数人而言,对一般人而言192K就足够了。 在视频中,蓝光高清的比特率一般在40M以上,DVD一般在5M以上,VCD一般是在1M 以上。(这些均是指正版原盘,即未经视频压缩的版本)。常见的视频文件中,1080P的码率一般在2到5M之间,720P的一般在1到3M,其他分辨率的多在一M一下。 视频文件的比特率与帧大小、帧速率直接相关,一般帧越大、速率越高,比特率也就越大。当然某些转换器也可以强制调低比特率,但这样一般都会导致画面失真,如产生色块、色位不正、出现锯齿等情况。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以用某种播 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今昔播放了。 按传统方法,多轨录音机连在多通道的调音台上,这样每一个轨在调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单独进行处理了。换句话说,多轨录音机的每一个输出都连接到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上,从那里再进行合并,成为单一的立体声输出。这个立体声的输出可以连接到母带处理机上录制立体声信号。 在合并许多通道到两个通道时,调音台还处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 -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 -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 如今,多轨录音机,多通道调调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装置上。而且还可以用光盘刻录机、数码录音机或硬盘作为母带处理机。当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乐器都被录音、加工、缩混最后成为一种媒介而被大众听到。 一般连接端子 输入端子 在开始录音之前,你需要将乐器或者是话筒连接到录音机或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可能你会注

音频基本知识

音频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模拟声音-数字声音原理 第二部分 音频压缩编码 第三部分 和弦铃声格式 第四部分 单声道、立体声和环绕声 第五部分 3D环绕声技术 第六部分数字音频格式和数字音频接口 第一部分 模拟声音-数字声音原理 一、模拟声音数字化原理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叫声波。声音的强弱体现在声波压力的大小上,音调的高低体现在声音的频率上。声音用电表示时,声音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 图1 模拟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声音进入计算机的第一步就是数字化,数字化实际上就是采样和量化。连续时间的离散

化通过采样来实现。 声音数字化需要回答两个问题:①每秒钟需要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也就是采样频率(f s)是多少,②每个声音样本的位数(bit per sample,bps)应该是多少,也就是量化精度。 ?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的高低是根据奈奎斯特理论(Nyquist theory)和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决定的。奈奎斯特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样才能把以数字表达的声音还原成原来的声音。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 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电话话音的信号频率约为3.4 kHz,采样频率就选为8 kHz。 ?量化精度 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纪录声音的幅度。量化位数越高,能表示的幅度的等级数越多。例如,每个声音样本用3bit表示,测得的声音样本值是在0~8的范围里。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精度,即音量等级有2的16次方个。样本位数的大小影响到声音的质量,位数越多,声音的质量越高,而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多。 ?压缩编码 经过采样、量化得到的PCM数据就是数字音频信号了,可直接在计算机中传输和存储。但是这些数据的体积太庞大了!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就需要进一步压缩,就出现了各种压缩算法,将PCM转换为MP3,AAC,WMA等格式。 常见的用于语音(Voice)的编码有:EVRC (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r) 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AMR、ADPCM、G.723.1、G.729等。常见的用于音频(Audio)的编码有:MP3、AAC、AAC+、WMA等 二、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音频压缩技术? 我们可以拿一个未压缩的CD文件(PCM音频流)和一个MP3文件作一下对比: PCM音频:一个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CD文件,它的数据速率则为 44.1K×16×2 =1411.2 Kbps,这个参数也被称为数据带宽。将码率除以8 bit,就可以得到这个CD的数据速率,即176.4KB/s。这表示存储一秒钟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 MP3音频:将这个WAV文件压缩成普通的MP3,44.1KHz,128Kbps的码率,它的数据速率为128Kbps/8=16KB/s。如下表所示: 比特率 存1秒音频数据所占空间 CD(线性PCM) 1411.2 Kbps 176.4KB MP3 128Kbps 16KB AAC 96Kbps 12KB mp3PRO 64Kbps 8KB 表1 相同音质下各种音乐大小对比 2、频率与采样率的关系 采样率表示了每秒对原始信号采样的次数,我们常见到的音频文件采样率多为44.1KHz,这意味着什么呢?假设我们有2段正弦波信号,分别为20Hz和20KHz,长度均为一秒钟,以对应我们能听到的最低频和最高频,分别对这两段信号进行40KHz的采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20Hz的信号每次振动被采样了40K/20=2000次,而20K的信号每次振动只有2次采样。显然,在相同的采样率下,记录低频的信息远比高频

(完整版)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

一、基本概念 1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单位常为kbps。 2 响度和强度:声音的主观属性响度表示的是一个声音听来有多响的程度。响度主要随声音的强度而变化,但也受频率的影响。总的说,中频纯音听来比低频和高频纯音响一些。 3 采样和采样率:采样是把连续的时间信号,变成离散的数字信号。采样率是指每秒钟采集多少个样本。 Nyquist采样定律:采样率大于或等于连续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2倍时,采样信号可以用来完美重构原始连续信号。 二、常见音频格式 1. 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压缩率低。 2.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又称作乐器数字接口,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它定义了计算机音乐程序、数字合成器及其它电子设备交换音乐信号的方式,规定了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与计算机连接的电缆和硬件及设备间数据传

输的协议,可以模拟多种乐器的声音。MIDI文件就是MIDI格式的文件,在MIDI文件中存储的是一些指令。把这些指令发送给声卡,由声卡按照指令将声音合成出来。 3. MP3全称是MPEG-1 Audio Layer 3,它在1992年合并至MPEG规范中。MP3能够以高音质、低采样率对数字音频文件进行压缩。应用最普遍。 4. MP3Pro是由瑞典Coding科技公司开发的,其中包含了两大技术:一是来自于Coding 科技公司所特有的解码技术,二是由MP3的专利持有者法国汤姆森多媒体公司和德国Fraunhofer集成电路协会共同研究的一项译码技术。MP3Pro可以在基本不改变文件大小的情况下改善原先的MP3音乐音质。它能够在用较低的比特率压缩音频文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压缩前的音质。 5. MP3Pro是由瑞典Coding科技公司开发的,其中包含了两大技术:一是来自于Coding 科技公司所特有的解码技术,二是由MP3的专利持有者法国汤姆森多媒体公司和德国Fraunhofer集成电路协会共同研究的一项译码技术。MP3Pro可以在基本不改变文件大小的情况下改善原先的MP3音乐音质。它能够在用较低的比特率压缩音频文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压缩前的音质。 6. WMA (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软在互联网音频、视频领域的力作。WMA格式是以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更高的压缩率目的,其压缩率一般可以达到1:18。此外,WMA还可以通过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保护版权。 7. RealAudio是由Real Networks公司推出的一种文件格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时传输音频信息,尤其是在网速较慢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较为流畅地传送数据,因此RealAudio 主要适用于网络上的在线播放。现在的RealAudio文件格式主要有RA(RealAudio)、RM (RealMedia,RealAudio G2)、RMX(RealAudio Secured)等三种,这些文件的共同性在于随着网络带宽的不同而改变声音的质量,在保证大多数人听到流畅声音的前提下,令带宽较宽敞的听众获得较好的音质。 8. Audible拥有四种不同的格式:Audible1、2、3、4。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2253502.html,网站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贩卖有声书籍,并对它们所销售商品、文件通过四种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2253502.html, 专用音频格式中的一种提供保护。每一种格式主要考虑音频源以及所使用的收听的设备。格式1、2和3采用不同级别的语音压缩,而格式4采用更低的采样率和MP3相同的解码方式,所得到语音吐辞更清楚,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从网上进行下载。Audible 所采用的是他们自己的桌面播放工具,这就是Audible Manager,使用这种播放器就可以播放存放在PC或者是传输到便携式播放器上的Audible格式文件

音频基础知识

一般认为20Hz-20kHz是人耳听觉频带,称为“声频”。这个频段的声音称为“可闻声”,高于20kHz的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广播播控与电声技术》p3) 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由于电子平衡与变压器平衡的区别,所以二者的接线方法是不一样的,应引起注意。 声学的基本概念音频频率范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频段,即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150 ̄500Hz);中高频段(500 ̄5000Hz);高频段(5000 ̄20000Hz)。30 ̄150Hz频段:能够表现音乐的低频成分,使欣赏者感受到强劲有力的动感。150 ̄500Hz频段:能够表现单个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是低频中表达力度的部分。500 ̄5000Hz频段:主要表达演唱者或语言的清淅度及弦乐的表现力。5000 ̄20000Hz频段:主要表达音乐的明亮度,但过多会使声音发破。音频频率范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频段,即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150 ̄500Hz);中高频段(500 ̄5000Hz);高频段(5000 ̄20000Hz)。30 ̄150Hz频段:能够表现音乐的低频成分,使欣赏者感受到强劲有力的动感。150 ̄500Hz频段:能够表现单个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是低频中表达力度的部分。500 ̄5000Hz频段:主要表达演唱者或语言的清淅度及弦乐的表现力。5000 ̄20000Hz频段:主要表达音乐的明亮度,但过多会使声音发破。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音质评价方法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例如: 1.语音音质评定语音编码质量的方法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目前常用的是主观评定,即以主观打分(MOS)来度量,它分为以下五级:5(优),不察觉失真;4(良),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3(中),察觉失真,稍微讨厌;2(差),讨厌,但不令人反感;

专业音频中的十个知识点

专业音频中的十个知识点 1.如果音乐家们在舞台上能够听到他们所需要的声音,那他们会感觉非常舒适,在舞台上的表现往往也会更好。 当然,那些经验丰富的监听技术人员还有录音技术人员肯定是知道这一点的。 但是对那些经验不足的人来说,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一个关于需要使用多大的功率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关于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楔形返听音箱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心理学的问题。 而且我认为,如果您了解了舞台监听的技术,并且知道如何取悦舞台上的音乐家们,那么您就已经达到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混音工程师90%的条件。 当然,最后的那10%可能要靠天赋,运气等等其他因素,但是如果没有之前的那90%的基础,无论您有多好的天赋和运气都没有用。 2.在海拔高度为海平面高度,温度为68华氏度,相对湿度为4%的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130英尺。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如果您对声音传播的方式有着足够的了解,那么在工作中,您会对麦克风的架设,延迟塔的设置,以及平衡前后延迟这类问题拥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您还应该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会随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您对此还不了解,那么请尽快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

3.反平方定律。 如果距离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那么声功率就会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我想这一点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这一定律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地方,无论是麦克风还是扬声器阵列。了解这一定律,对于我们确定功率放大器所需的功率十分重要。 例如,如果您通常所使用的扬声器阵列所能覆盖的观众席区域是从20英尺到60英尺,而在某一个演出当中,观众席的区域是在40到100英尺之间,那么您需要使用多大的功率才能在观众席内维持相同的声功率?答案是:大约四倍的功率! 反平 方定律,如上图所示 4.人类听觉系统的等响度曲线(等响曲线)。 早在20世纪30年代,Harvey Fletcher和他在贝尔实验室领导的团队就通过了一系列试验,获得了如下这张等响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耳朵对于中高频率信号最为敏感,而对于频率非常低和频率非常高的声音信号,最不敏感。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让100 Hz的音调与3.5 kHz的音调听起来一样大,100 Hz时的声音必须比3.5 kHz时的声音大上15 dB!(这里我们假设3.5 kHz的音调为85 dB SPL)

现代录音基础知识

现代录音基础知识(上) 快速录音基础知识入门连载(一)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什么是叠加? 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传统录音方式 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今昔播放了。 传统方法,多轨录音机连在多通道的调音台上,这样每一个轨在调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单独进行处理了。换句话说,多轨录音机的每一个输出都连接到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上,从那里再进行合并,成为单一的立体声输出。这个立体声的输出可以连接到母带处理机上录制立体声信号。 在合并许多通道到两个通道时,调音台还处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 -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 -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 这些处理过程将在后文的详细介绍中解释。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 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以用某种 播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

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今昔播放了。 按传统方法,多轨录音机连在多通道的调音台上,这样每一个轨在调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单独进行处理了。换句话说,多轨录音机的每一个输出都连接到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上,从那里再进行合并,成为单一的立体声输出。这个立体声的输出可以连接到母带处理机上录制立体声信号。 在合并许多通道到两个通道时,调音台还处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 -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 -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 如今,多轨录音机,多通道调调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装置上。而且还可以用光盘刻录机、数码录音机或硬盘作为母带处理机。当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乐器都被录音、加工、缩混最后成为一种媒介而被大众听到。 一般连接端子 输入端子 在开始录音之前,你需要将乐器或者是话筒连接到录音机或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可能你会注意到有一些不同的连接类型,如:RCA型(在家用的立体声设备上也可以找到),XLR(一般用于话筒)和1/4inch(一般用于乐器)。

(完整word版)现代录音基础知识

现代录音基础知识 近年来音频录音领域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现在具备大量优秀数字设备已经相当便宜。技术的进步已经将崭新的令人激动的特性带给越来越多的用户群。 低成本和高科技意味着许多人可以直接跳到复杂的录音设备来进行第一次录音体验。而其它一些人则转移到数码音序器——一种不需要准备太多音频录音问题的非常不同的录音体验。二者都需要对现代录音设备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有一定了解。 本文的目的就是以简单形式来专门介绍现代录音的基本知识。使音乐家能够快速地开始录音操作。 你可以仔细得阅读一遍本文,也可以按找你自己的需要跳到一定的章节来进行阅读。如果你对录音领域来说还是体验非常少时,我们推荐你仔细阅读本文。另外,你还要阅读一下文后的词汇表,这样可使你对将要使用的术语变得更熟悉一些。 基础录音/多轨录音——————————————————————————基础录音/多轨缩混——————————————————————————一般连接端子———————————————————————————————平衡与非平衡连接———————————————————————————话筒————————————————————————————————话筒前置和幻像电源——————————————————————————基本话筒技术————————————————————————————总线——————————————————————————————————推前和推后——————————————————————————————获得正确的输入电平——————————————————————————监听效果———————————————————————————————效果布线/插入和循环——————————————————————————压缩器————————————————————————————————EQ 的基本知识—————————————————————————————并轨——————————————————————————————————虚拟轨—————————————————————————————————轨道管理————————————————————————————————非线性编辑———————————————————————————————还原——————————————————————————————————母带制作————————————————————————————————备份——————————————————————————————————录音概览————————————————————————————————总概括—————————————————————————————————词汇表————————————————————————————————— 基本录音/多轨录音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 ),可以用某种播 放系统如CD 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 ,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

录音技术入门基础教程

录音之基础教程 目录: 第一章:关于录音时电平标准的阐述 第二章: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术流程。 第三章:拾音技巧 第四章:话筒放大器的使用 第五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一) 第六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二) 第七章:前期录音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七点五章:关于前期录音分轨的一些补充 第八章:缩混过程简介 九:缩混--EQ(一) 十:缩混--EQ(二、声音的润色) 十一:缩混--EQ(三、一些常用频点的作用) 十二: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1) 十三: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2) 第一章:关于录音时电平标准的阐述 众所周知,录音时的电平非常重要,录大了会破,录小了,又会给后期缩混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由于提升原有的电平而产生噪声。 那么,什么是好的录音电平呢? 在这里,我从两个角度来说: 1、经过调音台录入电脑或多轨机: 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调音台电平的问题。 调音台作为信号输入的初始设备,要使其做到在电平不过载的前提下,电平尽量的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调整调音台上信号输入轨的增益电平,挑选所输入信号强度最大的一段作为测试,要使输入电平的峰值接近但不突破0db。 然后就是输出电平的调整。由于输入电平的调整,输出电平衰减器(也就是信号输入那一轨的推子)保持在刻度0的位置即可(注意!0不是最低,而是使输出电平和输入电平保持一致。最低是-oo,负无穷大) 第二,是调音台与电脑声卡或多轨机之间的电平关系。 如果是多轨机,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其各轨的电平是厂家调校过的。或者是数字调音台与数字多轨机以ADAT或T-DIF相链接,那就更不用担心音量的问题了,肯定是和调音台上保持一致的。那么,要注意的就是调音台与电脑声卡之间的链接。 首先,如果是数字调音台连接声卡的ADAT、SPDIF等数字接口,则无需调校,数字信号的传输是一定能够保持原有电平的。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声卡的模拟接口的连接。如果是数字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声卡的模拟接口连接,则需要在调音台上的电平与声卡的电平读数一致,也就是说,用标准1khz进行测试的时候,当数字调音台的输出电平读数为0db的时候,计算机中录音软件的录入

音频基础知识

Audio知识简介 干一行专一行VS学一行丢一行 第一部分:HTS基本概念: HTS(Home Theater System)通俗的讲就是将电影院搬到家里,然后就成了家庭影院,就公司的产品而言可以简单的理解为:DVD/BD player + 功放+ Speaker 组成:节目源(碟片+碟机等)+ 放声系统(AV功放+音箱组等)+显示部分(电视机/投影仪) 配置家庭影院的好处:高清晰的如水晶般的画面,环绕的立体声,清晰的人声,震撼的低音效果,可以提供几乎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强烈的视听冲击下,能感受到现实和虚拟的完美交汇,触发更深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Audio 百度定义: 1.Audio指人说话的声音频率,通常指300Hz---3400Hz的频带 2.指存储声音内容的文件 3.在某些方面能指作为波滤的振动。 音频这个专业术语,人类能够听到的所有声音都称之为音频,它可能包括噪音,声音被录制下来以后,无论是说话声,歌声乐器都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软件处理。把它制作成CD,这时候所有的声音没有改变,因为CD本来就是音频文件的一种类型。而音频只是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声音,演讲和音乐,如果有计算机加上相应的音频卡,可以把所有的声音录制下来,声音的声学特性,音的高低都可以用计算机硬盘文件的方式储存下来,反过来,也可以把眄来的音频文件通过一定的音频程序播放,还原以前录下的声音。 Audio的分类: 按编码格式分类: mp3,wav, aac, ogg, flac, aiff, ac3(亦称之Dolby digital), dts, pcm, Dolby true hd(HD), Dolby digital plus(HD), dts hd master audio(HD), dts hd high resolution audio(HD), dts hd low bit rate(HD) 多声道音频的分类: C:center L: left front R: Right front LS: Left surround RS: right surround S: surround(单个环绕声道) LB:left back surround RB: right back surround Cs: Center surround 1.带LFE声道的分法:根据码流中实际的通道数分 X的值为0/1,0表示不带LFE通道,1表示含LFE通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