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心电图学的角度诊断心脏肥大

从心电图学的角度诊断心脏肥大

从心电图学的角度诊断心脏肥大
从心电图学的角度诊断心脏肥大

心电图诊断学

自测试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异常与心律失常无关() A、自律性 B、兴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E、节律性 2、下列哪项属快反应自律细胞() A、窦房结细胞 B、心房肌 C、房室结 D、心室肌 E、浦肯野氏细胞 3、自律性最高的组织是() A、窦房结 B、心房传导组织 C、房室交界组织 D、房室束 E、浦肯野纤维 4、心房复极波为() A、P波 B、Q波 C、R波 D、Ta波 E、T波 5、易颤期一般位于() A、绝对不应期 B、有效不应期 C、超长期 D、相对不应期开始之初 E、相对不应期的终末部 6、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大波时,其命名应该是() A、S波 B、Q波 C、QS波 D、qS波 E、q波 7、QRS波群代表() A、心室肌除极过程 B、心房肌除极过程 C、心室肌复极过程 D、心房肌复极过程 E、房室交界区的兴奋性 8、ST段一般与动作电位的哪相对应() A、O相 B、1相 C、2相 D、3相 E、4相 9、QRS波相当于动作电位的() A、O相 B、1相 C、2相 D、3相 E、4相 10、心电图机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的导联() A、I B、II C、III D、aVF E、aVL 11、关于左房肥大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P波时间≥0.12s B、双峰切迹≥0.04s C、以I、II、aVF导联较明显 D、为二尖瓣狭窄所特有 E、PtfV1≤-0.04s 12、关于肺性P波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P波形态高尖 B、电压≥0.25mV C、II、III、aVF导联较明显 D、IPI>0.03mms E、为肺心病患者所特有 13、关于左心室肥厚,以下错误的是() A、QRS电压增高 B、心电轴轻度左偏 C、QRS时间轻度延长 D、QRS波形改变 E、不同程度的ST-T改变 14、心肌梗死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 A、R波电压降低 B、异常Q波 C、T波直立高耸 D、ST段抬高 E、T波对称性倒置 15、心电图上T波明显增高常见于() A、高血钾 B、高血钙 C、低血钾 D、低血钙 E、低血镁 16、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A、II、III、aVF的病理性Q波 B、V3、V4有病理性Q波 C、V1、V2有病理性Q 波 D、V7、V8有病理性Q波 E、I、aVL有病理性Q波 17、关于ST-T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ST-T代表心室的复极 B、ST-T改变是各种引起心室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 C、ST-T 改变有原发及继发两类 D、心肌缺血引起的ST-T 改变属原发性 E、出现ST段下移可

10 诊断学 心电图学 试题

心电图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QRS波群的统一命名: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波,该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波;如果QRS波只有负向波,则称为波。 2.正常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时限小于。 3.左室肥大时,RV5或RV6>mV,RV5+SV1>mV(男性)或>mV(女性)。 4.当心电图机走纸速度为100mm/s,则心电记录纸上每小格两纵线间(1mm)表示秒。5.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为和。 二、判断题 1.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或第五肋骨相交处。() 2.测量正向波形的高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到波的顶端。() 3.P-R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4.测量各段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5.心肌梗塞时,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 三、名词解释 1.Q-T间期 2.病理性Q波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多源性期前收缩 5.非Q波型心肌梗塞 四、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窦性P波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的:() A.在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度切迹 B.P波方向在Ⅱ导联可向下 C.P波时限小于0.12s D.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人P-R间期为0.12~0.20s E.P波方向在aVR导联向下 2.下列哪一项不是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A.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相关的P波 B.期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 C.QRS时限>0.12s D.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E.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B型题 问题3-5 A.P波振幅≥0.25mV B.U波明显 C.P波增宽≥0.12s D.冠状T E.T波高耸,基底部变窄 3.肺型P波() 4.高血钾() 5.二尖瓣型P波()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

加油驿站七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1~6周) 第一篇问诊 第二章 1.问诊的内容。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吸收热;内源性致热原;热型;稽留热的定义。 2.致热原的分类。 3.各种热型及临床意义。 4.发热分度。 第三节水肿 1.水肿的定义 2.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 3.心,肾,肝源性水肿发生机制与特点 4.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咳嗽咳痰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第五节喀血 喀血常见病因及诊断要点 第七节发绀 1.发绀的定义

2.发绀的病因及分类 第八节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概念 2.肺源性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 3.心源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得机制 5.kussaul呼吸的特点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方法 触诊方法;叩诊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音 第二章一般检查 1.测量体温的3种方法(口,肛,腋)及其正常值 2.表浅淋巴结分布 第三章头部 1.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症 2.眼球运动检查方法 3.对光反射,集合反射 4.扁桃体增大的分度 第四章颈部 1.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分度 2.气管检查方法;偏移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

第一节至第三节 1.语音振颤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2.肺下界的叩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3.正常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听诊部位 4.啰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心电图篇 一、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额面六轴系统 2、心电图导联体系 3、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V1 ~V6 二、心电图测量 1、等电位线 2、心率的测量 3、各波段振幅和时间的测量 4、平均心电轴测定方法:目测法(主要)、作图法、查表法 正常心电轴范围为--300~+900之间,Ⅰ、Ⅲ导 联主波方向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 5、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P512-514 6、心房、心室肥大 7、右心房肥大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诊断要点

心电图诊断要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 1.窦性心律 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 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窦性停搏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房阻滞 (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窦性早搏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完全一致,其后继以QRS波群形态也与窦性心搏相同; 2.常无固定的配对时间(偶联间期); 3.无代偿期,早搏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心律的PP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2.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3.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4.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二.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一个与P波形态不同的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P'波也可呈逆行型性; 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 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律

诊断学心电图总结

诊断学心电图 心电图名词解释 1.心电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产生的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 表示其电位强度。 2.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歇。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 间期;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等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当代偿间歇时间长短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时称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3.肺性P波: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右房肥大。 4.二尖瓣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常见于左房肥大。 5.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 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6.偶联间期:又称联律间期、配对间期;指异位搏动的起点与其前一个基本心律的起点之间的时距。 7.折返激动:由于环状通路处单向阻滞且传导减慢时造成的激动信号再次回到激动产生处的现象。 8.易损期:在T波峰值到达前30ms时的激动易引发心室颤动,故其称为易损期。 9.室内传导阻滞:发生在希低束以下的各种阻滞,均称室内传导阻滞,它包括右束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包括左前分支传导 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 10.双分支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多数情况下系指右束支传导阻滞 合并左侧两个分支之一的传导阻滞。 11.三分支传导阻滞: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左侧两上分支中一支完全阻滞,一支传导时间延长或由此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2.单分支传导阻滞:指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在多数情况下,此名词是指左前分支或左后分 支传导阻滞。 13.隐匿性传导:是指电激动进入心脏传导系统后,在传导途径中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传递,但它途经的传导系统却因而产生不应 期影响看下一次激动的传导时间,使之延长或使其P-QRS形态改变,这种不完全传导本身在心电图上没有直接表现但却陷匿地影响下一个激动,故名隐匿性传导,它可以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不同水平和部位,隐匿性传导见于各种单纯或复杂的心律失常之中,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于心电图中其基本形式可分为六种:①传导延缓;②传导阻滞;③房室交界区激动推迟;④房室异位节律加速;⑤促成传导加速;⑥促成折返激动。佳美文印整理 14.预激综合症: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 preexcitation syndrome)又称W-P-W综合征,是在正常的房室 传导通道之外,激动通过旁路附加传导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所致。在心电图睛现为P-R间期缩短,QRS增宽,且其起始部粗钝或切迹形成△波,多数具有继发性ST-T改变。 15.干扰与脱节:正常心肌细胞与传导组织在一次兴奋之后具有不应期,在不应期中如再有激动传入,则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 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现象可发生在心脏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房室交界性,当心脏中两个激动点各自产生激动,互相之间在连续一系列的博动的搏动上都产生了干扰现象,即称脱节。 16.逸搏及逸搏心律:当上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或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或因其他原因 而造成长的音歇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生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室。若仅发出1-2个音,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者称为逸搏心律。按逸搏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种,以房室交界性逸搏最为多见,房性逸搏最少。 17.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内膜下,所以激动首先传至右心房,而较晚地传左心房,左心 房的除极作用。因此,也比左心房较早完毕。一般说来P波的前疗代表右心房的激动,后部代表心房的激动。 18.P-R段:指P波出现以后的心室激动以前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在心电图上看不出电位变化。 19.P-R间期:P-R间期包括了P波及P-R段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间期。 20.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S-T段:代表心室肌已全部受到电激动到复极开始的一段,即QRS终 了与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 21.T波:代表心室电激动后复原时的电位变化。 22.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 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正常范围者为0.32~0.44s。 23.U波:它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afeer potential)。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得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得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得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Ⅰ avL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12秒。 2、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得QRS波群,T波与QRS波得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提前出现得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得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交界区早搏得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完全代偿间歇、 五、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得QRS波群,前无P波、 2。QRS波群时间≥0、12秒、.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坏死Q波,时间>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 (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 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 2、嗜酸粒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 寄生虫病; 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粒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淋巴细胞 (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 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 5、单核细胞

心电图诊断学

心电图诊断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部分专业英语单词 electrocardiogram,ECG 心电图depolarization 除极 repolarization 复极 vector 向量 His bundle 希氏束 Pukinje fiber 浦肯野纤维 limb leads 肢体导联 chest leads 胸导联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左房肥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右房肥大biatrial enlargement 双心房肥大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左室肥大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arrhythmia 心率失常 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brad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arrhythmia 窦性心率不齐sinus arrest 窦性静止 sick sinus syndrome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premature beat 过早搏动 junctional premature beat 交界性早搏extrasystole 期外收缩 paroxysmal tachycardia 阵发性心动过速parasystole 并行心率 atrial flutter 心房扑动 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 ventricular flutter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 心室颤动 sino-auricular block窦房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 block房室传导阻滞preexcitaion syndrome 预激综合idioventricular rhythm 室性逸搏心率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右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左束支传导阻滞 理论讲授部分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1、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心电向量概念 由体表采集到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位置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诊断学基础Z答案

《诊断学基础Z》辅导资料 《物理诊断学及心电图部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一侧呼吸音消失见于:D.急性气胸 2. 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提示:D.乳腺癌 3.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以下哪个病 C.有机磷中毒 4.关于发热以下哪项错误E.败血症表现为稽留热 5.口唇周围疱疹常见于:A.大叶性肺炎 6. 下列哪项肢体异常运动是由脑风湿病变引起的A.舞蹈症 7.腮腺炎时,患侧腮腺导管开口处粘膜红肿,其部位是:A.上齿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 8. 突然出现的呼气困难,临床上主要见于:A.支气管哮喘 9. 匙状甲多见于:D.缺铁性贫血 10. 关于语颤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B.左胸上部较右胸上部强 11.慌张步态可见于:D.震颤麻痹 12. 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位置是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13. 急性心肌梗塞发热的主要机制是:A、变态反应 14.幽门梗阻时呕吐物特点是:A.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 15.咯血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了: B.鼻出血 16.二尖瓣狭窄杂音的体征是: D.隆隆样 17.胸膜摩擦感最清楚的部位是: E.腋中线胸廓下部 18. 关于肺部叩诊实音,下列哪项不正确: B.肺空洞 19.腹部脏器触诊最常用的方法是: C.深部滑行触诊法 20.当实质性器官被含气组织覆盖时,其叩诊音为: D.浊音 21.用腋测法测量体温,下列哪项正确: E.测量时间为10分钟 22.下列哪项不是伤寒患者的特点:A.慢性病容 23.杵状指(趾)可见于下列疾病,除了D.佝偻病 24.患者为减轻病痛而采取的体位,叫做:D.强迫体位 25. 咳嗽、低热多见于C.肺结核 26.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常为何处癌肿转移所致:A.肺部 27.单侧眼睑下垂见于: A.动眼神经麻痹 28.正常成年人腹部可触及的脏器有: D.横结肠 29.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腹膜炎的体征D.发热 3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一般不出现: D.腹泻 31. 患者,男,34岁,呼吸困难3天就诊。查体:左胸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右移,左侧语颤 明显减弱,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低弱。应考虑: D.气胸 32.关于心脏功能性杂音,以下哪项不正确 B.部位较广 33.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见于:D.二尖瓣狭窄 34. 心电图中,代表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电位变化的波是: E. T波 35. 颈静脉怒张可见于下列哪个疾病:E. 心功能不全 36. 正常人P-R间期的时间是:E. -秒 37.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肌肉萎缩: D.周围神经损伤 38.成年人正常血压是:A.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

1.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膜内底,膜外高,心横纹肌,骨骼肌相近,莫内-80—-90(mv). 2.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阈电位刺激产生一个快速的去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形成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3. 除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除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负,未除极部分为正,将电极放在未除极的高电位处,将描述出一个正向的波,放于已除极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 4. 复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复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正,未复极部分为负,电极放于未复极的低点位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放于已复极处将描述一个正向的波。 5. 正常心电兴奋特点:①正常心肌除极由心内膜向外膜推进。 ②中层心肌先除极后完成复极,外层心肌后除极先完成复极(好像复极过程从外层开始的一样) 由此决定了复极波(T)与除极波(R)方向的一致性。 6.心电波段的构成:①P波:代表左右心房点(激动)除极过程。 ②P—R间期:始于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除极的开始。 ③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先后除极的过程。 ④S—T段:是心室复极过程,基本上都处于平台期,内外心肌点位接近,是特殊的复极波。 ⑤T波:主要是心室快速复极期先后不一致形成的点位变化。 7.心电向量的概念:①瞬时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由于前 后的不同,每一瞬时相互间存在着电动势(电压),具有方向和大小,称为V,

规定方向朝向正点位。(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点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②瞬时心电综合向量:心肌是立体结构,除极和复极的每一瞬时存在着许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量相互综合成的一个总向量,称为V,其大小和方向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8.心电综合向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向量在导联方向上的投影越小,点位愈弱。 9.空间心电向量环:一个心动周期中循序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的顶端C点位水平连接线所构成的环形轨迹称为… 10.平面(或临床)心电向量图:将空间心电向量环投影在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即横面(H),侧面(S),额面(F)得到的三个投影图,称为… 11.六轴系统:将导联标Ⅰ、Ⅱ,Ⅲ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同通过坐标轴的轴心(“O”点)构成了六轴系统(相互间角度均为30°)12.保准导联:标Ⅰ左上肢(+)右上肢(-); 标Ⅱ左下肢(+)右上肢(-); 标Ⅲ左下肢(+)左上肢(-); 13.单极肢体导联:aVR 右上肢(+)左上、下肢(-);aVL 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aVF 左下肢(+)左、右上肢(-); 14.单极胸前导联:左右上肢与左下肢连接在一起作为负极(-),正极(+)分别位于:V1 胸骨右缘四肋间;V2 胸骨左缘四肋间;V3 在V2与V4的连线

诊断学重点内容_(完美版)

诊断学知识点(完美版) 绪论 1、症状概念, 2、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 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 3、咯血定义, 4、咯血与呕血区别 5、呼吸困难定义, 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 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8、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 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 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 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

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 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 7、桶状胸 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 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 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 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

(完整word版)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心电图诊断学 一、心电图定义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3.电偶:由一对距离相近、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构成,其中正电荷称电源,负电荷称电穴,其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二、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故电偶就是向量。箭矢所指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箭头代表正电位,箭尾代表负电位,箭矢长短代表向量的大小。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心电图的组成 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3※、QRS波群的命名 R波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第二个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第二个S波(R’波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大写: 振幅(电压) ≥0.5mv Q R S Q’ R’ S’ 小写: 振幅(电压) <0.5mv q r s q’ r’ s’ ※四、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分别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 (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二、平均心电轴 概念心电轴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 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口诀:Ⅰ与Ⅲ导联 QRS 主波均向上,电轴不偏;尖对尖,电轴向右偏,口对口,电轴向左走。 (4)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90 ℃之间;电轴位于-30 ℃—-90 ℃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 ℃—+180 ℃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 ℃—-180 ℃范围,传统上称为电轴极度右偏,近年主张定义为“不确定电轴”(indeteminate axis)(图4-1-15)。 心电轴的偏移: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㈠ P 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⒈形态和方向:圆钝平滑,Ⅰ、Ⅱ、 aVF 、 V4~V6 直立, aVR 倒置 ⒉时间:小于 0.12 秒 ⒊电压:肢导小于 0.25 毫伏,胸导小于 0.2 毫伏 ⒋意义: P 波时限超过正常,见于左房大,电压超过正常,见于右房大。 ㈡ P — R 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人为 0.12~0.20 秒,老年人不超过 0.22 秒。 P — R 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人卫7版诊断学精炼版)

心电图 一、阅读顺序 1.心律? 2.心率?房率?室率? 3.PR间期、QRS时间、QT间期 4.P波 5.QRS波群 6.ST段 7.T波 8.U波 二、正常心电图 1.P波<0.12s <0.25mV,Ⅰ、Ⅱ、avF、V4、V5、V6↓,avR↑,余均可。 2.PR间期0.12~0.20s 3.QRS波群<0.12s,V1-6 R逐渐增高,S逐渐变小。肢导联波幅均<0.5mV, 胸导联波幅均<0.8mV。Q波,除avR外,均<1/4R。 4.J点(之后0.08s开始判定ST段) 5.ST段任一导联↓≤0.05mV;除V1、V2、V3外,余↑≤0.1mV,V1、 V2↑≤0.3mV,V3↑≤0.5mV。 6.T波Ⅰ、Ⅱ、V4、V5、V6↓,avR↑。前述者振幅≥1/10R。 7.QT间期0.32s~0.44s QTc<0.44s 8.U波<1/2T,方向与T一致。 三、心律失常 1.分类: 2.起源异常:

A.窦性心律失常过速>100bpm,过缓<60bpm,不齐PP(或RR)差≥0.12s B.异位心律失常(室上性者QRS正常,室性者QRS宽大畸形) a.早搏房早,P’不同于窦性P,提前出现P’-QRS-T波群,QRS正常,不 完全代偿间歇 室早,无P或有无关P,提前出现QRS波群,QRS宽大畸形,完全代偿间歇 交界早,逆行P波(P’),提前出现QRS-T波群,QRS正常,完全代偿间歇 b.异位心动过速阵发性快,非阵发性相对慢。理解:即是早搏波的Copy 无限重复。 c.扑动与颤动房扑,F波(avFⅡ、Ⅲ),规律下传(与房颤鉴别),QRS

正常。 房颤,f波(V1明显),RR绝对不等,QRS正常。 室扑与室颤,振动波幅(图片直观些) 3.传导异常 A.窦房阻滞二度Ⅰ型PP逐渐缩短至漏搏(P-QRS-T脱落)出现,再延长, 呈文氏现象。 B.房内阻滞P≥0.12s(与左房肥大鉴),双峰,切迹≥0.04s。 C.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传阻,PR间期>0.20s,老人>0.22s。 二度Ⅰ型房传阻,规律P波出现,PR逐渐延长,至QRS-T 脱落,后恢复,再延长,呈文氏现象。

诊断学心电图学习纲要

心电图学习纲要 心电——心电向量(强度、方向) 心电综合向量 各波特点及正常值 P 波(心房除极):0.25mV 、0.2 mV 、<0.12” PR 间期(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束支):0.12”~0.20” QRS 波群(心室除极):0.06”~0.10”(<0.12”),1.0 mV 、0.5 mV 、1.5 mV 、1.2 mV 、2.0 mV 、2.5 mV /0.5 mV 、0.8 mV ST-T (心室缓慢、快速复极) QT 间期(心室除极、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0.32”~0.44” U 波:T 波后0.02”~0.04”的振幅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V3~V4易见,增高—低血钾。 心电图机 体表 心电图 基本图形 [导联体系——常规12导联] 肢体导联: Ⅰ、Ⅱ、Ⅲ、avR 、avL 、avF 胸导联: V1、V2、V3、V4、V5、V6 机械收缩 泵 血 1、心电图测量(方格、分规) 2、平均心电轴:①左偏[-30~+90]右偏 【Ⅰ、Ⅲ 】 ②循长轴转位(顺、逆)【V 3 R/S ≈1】 3、心电图波形组成和正常数据 电极、导联线

小儿心电图特点:快、短、右室优、T变大 房室肥大 右房大:p波高尖,≥0.25 mV ,“肺型p波”, V1导联p波直立,≥0.15 mV,如p双向,振幅和≥0.20 mV。(图5-1-21)左房大:p波增宽,≥0.12”,双峰型,≥0.04”, Ptfv1(绝对值) ≥0.04mm.s,“二尖瓣型p波”(图5-1-22) 左室肥大:左室优势:面向左室的导联(Ⅰ、avL、V5、V6)R振幅增加; 而面向右室的导联(V1 or V2)—深S波 诊断标准: QRS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联: Rv5 or Rv6>2.5mV; Rv5+Sv1 >4.0mV(M)>3.5mV (F) 肢体导联: RⅠ>1.5mV; RavL>1.2mV; RavF>2.0mV; RⅠ+SⅢ>2.5mV Cornell标准:RavL +Sv3>2.8mV(M),2.0(F) 心电轴左偏;(图5-1-25) 右室肥大:右室优势:面向右室的导联(V1、avR)R振幅增加; 而面向左室的导联(Ⅰ、avL、V5)—深S波 诊断标准: QRS波群电压增高 V1 R/S ≥1,R型or Rs型; V5 R/S ≤1 or S波加深;avR 以R为主 Rv1+Sv5 >1.05mV (重症>1.2mV) RavR > 0.5mV 心电轴右偏≥+90。(图5-1-26)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缺血——复极延迟) 心电图类型 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T改变](图5-1-32)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高直耸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倒置 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改变] (图5-1-31)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压低; 心外膜下(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ST抬高 心肌梗死 基本图型: 1、缺血性改变(T改变—复极改变)(最外周) 2、损伤性改变(ST改变—复极改变)(坏死区周围) 3、坏死性改变(病理Q波—除极改变)(中心坏死区) 演变与分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陈旧期](图5-1-38) 梗死定位(导联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