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4, 2, 43-48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389213.html,/journal/c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389213.html,/10.12677/ces.2014.24008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Xiaoqing J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Email: jocelyn_ji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389213.html,

Received: Sep. 23rd, 2014; revised: Oct. 20th, 2014; accepted: Oct. 2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38921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ynamic, autonomous and diverse campus cultur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hich are brought by the new media are discussed. At last, this paper proposed ways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s of universities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words

New Media,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姜晓庆

上海大学,上海

Email: jocelyn_ji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389213.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27日

摘要

本课题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所呈现出动态性、自主性、多样性的特点,将其现有的研

究进行一定的综述;随后介绍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

1. 引言

高校是青年人智慧积聚的场所,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场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的产生,高校的文化业日益呈现出新的变化,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效的即时性、高度的集成性与泛在的网络性等特点。”[1]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在视野开阔、信息广泛的当今社会,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震撼着高校传统文化的固有地位。高校学生是接受新事物的主力军,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更加快捷地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使得高校文化呈现新的特质。因此,研究新媒体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对于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新媒体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每个时代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具有该时代特征的新的媒体形态,它也会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所提到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了微博、微信、易班、人人网等。新媒体一定会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大学校园中随着新媒体的涌入,极大程度上也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它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合,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动态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者们对使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然而,随着九零后学生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如何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创新,是笔者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1) 动态性

新媒体的出现围绕互联网为核心,它不同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对静态、保守、呆板,而是呈现出实时更新、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特点它通过“媒体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传送于两个终端之间,连通着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乃至各种阅读器,从而形成了“流媒体”现象。互联网上实时更新的新闻、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事件等等,都能够通过手机上网实现快速的资源分享,大学生只要通过手机上网即能第一时间获取国内外的最新资讯。网络热点的快速传播,如国际政治、国内各省市的重大新闻、甚至是在路边帮扶摔跤的老人等,都能第一时间使得大学生通过网络得到关注并参与讨论。新媒体高效、动态的传播特点,使得广大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使得高校校园文化也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呈现动态性的特点。

2) 自主性

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们的自主性正在不断增强。“互联网技术所承载的文化影响的直接结果是社

会化发展由精英文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一改昔日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中的单向性与被动性,开始走向全面的双向交流与适时互动。”[2]越来越多的媒体正在迎合个体间互动的需求,如微博、微信等这种互动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同时也是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性。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为高校师生带来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信息、选择交友圈等等;同时,新媒体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师生自主学习、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搜索引擎的应用以及各种期刊数据库的应运而生给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和老师利用这些新媒体自由的阅读专业书籍、了解学术前沿,备受欢迎的网络新媒体提高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知识、钻研学术的主动性。高校师生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必将促使高校校园文化更大程度上呈现自主性的特点。

3) 多样性

新媒体不断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促使高校校园文化也逐渐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以往高校校园借助学校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平台传播信息,而今新媒体的出现,这些平台逐渐被校园bbs、微博、微信等全新的媒体平台所替代。这些平台较以往的平台,大学生能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将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借新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并将其与各种网络工具相结合,寻找到更多沟通的路径,用便捷、高效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有效的信息。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公共账号,第一时间获取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学习、活动、求职等信息;他们也可利用校园论坛等平台与更多的同学交朋友,交流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喜怒哀乐……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和平台,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提升校园文化的发展。

3.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普及,高校校园文化迎来了一波大的转变和更新,各类新媒体在高校中纷纷展开运用并极力推进。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播媒介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该理论,如果新媒体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或者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信息,反应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成长及校园文化的提升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过来,如果媒体对客观现实进行偏激的描述并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就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面临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高校应当研究其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1.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

1) 新媒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空间

高校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群体,高校校园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新媒体技术的进入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添加了更加浓厚的科技气息,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含量,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开展学生活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越来越多线上的活动受到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各种依托网络科技为背景开展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大关注。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拓展了充分的空间,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校园各种学生组织的官方微博、微信等账号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路径,丰富了其发展的形态。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校园文化活动有了崭新的、快捷的宣传阵地以及更加生动的表现形

式,学生有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参与方式。各类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活动等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宣传方式也更加高效、低碳,线上线下相互呼应,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2) 新媒体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

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场所,只有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贴近各高校的办学理念,结合社会热点,才能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受到师生的响应,并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也在呈现不断进步的状态,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提高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内容的质量,校园网络建设不断趋于完善。大学生可以自主性地上网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也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是校园文化的引导者、开拓者和实践者,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代特征,充分并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得到提高,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3) 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在校内即可一览天下事,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限制,也不再受到国别、信仰等客观条件的约束。高校在传承各自传统的校园文化的同时,更要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实践并探索形成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师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加强校际之间、院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为各高校师生本身之间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种校园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

新媒体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得到了丰富,如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等都能够依托线上的平台进行宣传,通过这种形式能更好地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可以更好地迎合当今学生的需求,以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2.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挑战

1) 多元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冲击

如今高校学生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网十分便捷,其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最新的信息、与不同的人交流。高校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但是未必所有学生都能对信息作出筛选,势必会使得网络上的有关信息会对高校原有的主流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对于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引导和掌握显得充满挑战。在新媒体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中,一些网站为吸引网民的眼球,将一些花边新闻和暴力色情游戏大版面的公开,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还有一些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消息,蛊惑人心。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负面的报道和扭曲的事实一定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对高校的主流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2) 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分依赖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浏览国内外大事、查阅资料,还是交友、娱乐活动等都能在新媒体的平台上高效、便捷地完成。网络的世界充斥着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每个角落,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里,高校学生的过分依赖会使得其迷失自我、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沉溺于新媒体的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新媒

体平台,不愿意走出宿舍门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无法享受传统校园文化带来的乐趣,对于学生本身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既面临着挑战,又充满着机遇。高校应该全面认识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并寻找合适的方法全方位地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寻找到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更好地打造高校校园文化。

4. 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

1) 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弘扬主流文化的主旋律

加强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建设,要把握住网络舆论方向,以优秀的校园媒体队伍为引领,以科学的管理为指导,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等校园主流媒体,为广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连续性,坚持传播内容丰富化,形式灵活多样化。在宣传的范围上,应该除了宣传高校的各项重要新闻和各学院的活动新闻,更要放眼世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桥梁作用,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信息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进入,文化传播的方式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具有多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普遍流行,高校校园文化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重塑校园主流文化,回归主体意识,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将加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校园主流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方面,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理念,坚持主流文化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等主流媒体的引导与控制,发挥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创造精神。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新媒体使得高校之间的交流平台更宽广,交流的效率更高。高校文化随着交流的增多而呈现更多碰撞后的火花,走出校门、跨出国门,博采众长,一定能汲取其他高校文化的特点,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文化交流,展示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增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对自己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提升。

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创新需要结合当代师生的特点,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离不开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一支有新媒体技术支撑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干部队伍。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探索并寻找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继承传统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开拓创新,丰富活动的形式,拓展活动的平台,打造高层次、高水平、有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用高质量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凝聚全校师生。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今高校是九零后学生的天下,如何根据九零后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挖掘贴近九零后学生的文化形式,开展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开展贴近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一支有新媒体技术支撑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干部队伍是高校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道路上的关键因素,这支队伍能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进展和成效。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对高校主流校园文化的创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既包括技术上的要求,更包括干部队伍上的要求。这支队伍要努力建设成为理论水平高、技术水平精湛、思维活跃的队伍。他们要密切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新媒体上的最新信息,注重实效性,抢占新媒体平台上竞争的主动权。只有重视队伍建设,才能把握新媒体的最新动向,才能把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并开展更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高校主流文化的吸引力。

5. 结语

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所呈现的特点进行综述,重点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弘扬主流文化的主旋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文章与时俱进地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最新现状,相关研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日常工作、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郑元景(201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1, 107-109.

[2]易连云, 兰英(2010) 新媒体技术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 高等教育研究, 4, 67-70.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2020年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两篇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两篇 下面职场范文网的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篇一 大家好! 今天品读了土溪一小的校园文化,心情振奋。信步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无形魅力与育人功效,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就是生产力。曾几次谈论同样的话题,曾几度思索校园文化的生命内涵,借此机会结合我们宝城镇一小校园文化的构建,谈谈我的做法与思考。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础。今年,我校在物质文化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用地板砖和墙裙砖装饰了学校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楼梯过道等,室内及外墙全部粉刷了涂料和墙漆。

2、将学校内操场打造成了花园式的休闲场所,以学校的雕塑为中心,设计了规模较大的花台,在人行道上铺上了青石板,邀请了园艺师设计了园内的绿色植物和花草的搭配与造型,修建了彰显校园生命力的小桥流水。 3、在学校的外操场修建了长40余米的文化长廊及文化形象墙,安装好了近10米长的文化橱窗。 4、在外校门边的主墙上,安装好了LED显示屏。 5、在达州市燃气总公司的捐助下,建好了阳光少年之家,设计了以“习惯为成功起航、痴心教改终不悔、运动放飞心中梦、艺术舞台展风姿”四个大型流动展板;创意了校园百名学生的笑脸墙及学校师生近年来摄影作品展示天地。 以上的物质文化,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特性①思想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②知识性,启迪学生的求知欲;③艺术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艺术熏陶。 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息投射,是学校团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为此,我谈谈我校的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827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

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 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部分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格调上庸俗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 由于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许多格调上庸俗低

高校新媒体情况总结

高校新媒体环境总结 高校媒体环境现主要由服务商业媒体、大众商业媒体、Array非商业校园媒体和各类校园活动组成。 一、服务商业媒体:心触动(武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率先研发出智能终端机,致力于服务学生校园生活、帮 助学校智能校园管理、以交互形式为企业定制互动推广 方案。 二、大众商业媒体 户外:食堂(看板、餐桌贴画、视频、灯箱等)、主干道 (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灯箱、大牌、报刊亭/栏等)、 宿舍(灯箱、看板、取阅架、公告栏等)、体育场(围栏广告)、报刊亭(灯箱/看板), 网络:商业化官方BBS,非官方BBS,地方性大学生BBS、商业SNS大学生网站等、校内资源网站、 报纸:校团报、大学生英语类学习报、学院报、免费直投报等杂志:全国性 大学生杂志、免费直投杂志、校园杂志、 三、非商业校园媒体: 非商业官方BBS 、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团报、大型看板、宣传栏海报、《新生手册》、《BBS手册》等。 四、各类校园活动: 《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校园十大歌手晚会》、《女生节》、各种体育赛事、校园艺术节等。对学生宣传校内推广活动的情况。但请注意,校内广播 一般不允许直接的商业广告进入,只能以软广告或通知的方式实现。 四、灯箱广告 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国家工商行政管 理总局批准的以全国高校“卫生宣传栏”为依托的大型户外灯箱媒体网络。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符合国家审核标准的高校专业媒体,已经锁定万千莘莘学子、

教职工及家属人群,通过校内展示推广企业形象。 五、校内刊物及手册 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刊和系刊,以及团体的文学刊物,采用直投方式发送到 学生手中。每年还有各类校内实用手册,针对学生发放,此类手册基本都允许 相应广告的介入。此类刊物比普通报纸更具直接性、宣传效果持久,对学生而言更有亲和力,易于接受,并具有相对高的传阅率,成本较低。和各校内组织、社团有长期亲密的合作关系,以优惠的价格,为客户甄选校内影响力最为广泛 的校内平面刊物,为你寻求最佳的广告组合方案。 六、专用展板、条幅 在校园特定位置摆放专用展板悬挂企业条幅。根据客户要求,确定展板的 摆放地点和保留的时间。在保证宣传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海报等宣传品的浪费。展板及宣传条幅可设置在校内明显位置,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达到宣传效果。根据统计,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各类学校社团,90%以上的学生参 加各校的文化节、院系晚会等活动。校园相对封闭的环境,也为现场活动的展 开提供了最佳环境。校园外的现场活动,往往成为“民工”或无业游民的party,而校内活动则能吸引大量高素质潜在消费者,短期内引起热烈反应,实 现诉求的迅速抵达。 七、校园路演巡展 根据各个校园不同情况,协助企业在合适时间、最佳地点,采用最有效的 方式,在校园内展开现场路演活动。 活动内容可包括:产品展示、校内销售、现场演出、讲解演示等,根据企 业的不同要求,为您量身定做,满足企业方方面面的要求。八、校园讲座 室内外讲座。讲座也是很好的宣传方式,而且相对容易举办。只要淡化商业色 彩或加以与就业有关的名义,讲座现场肯定座无虚席。讲座往往被培训企业和 大型集团公司选择,对提高公司美誉度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拟定出相应的讲座主题是校园讲座成 败的关键。基于对校园市场的深刻了解及经验,为客户提出活动方式建议,和 整体活动解决方案。 从选题到策划,场地的选择确认、前期信息校内的发布、现场活动的组织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

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

校园文化发言稿

校园文化发言稿 【篇一:校园文化建设发言稿】 围绕技能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徐运卿 尊敬的、尊敬的、全省建设教育战线的领导们、老师们、同志们:值此秋风送爽、秋雨初霁的金秋十月,我们召开了许昌职业技术学 院规划建筑工程系的2000名师生对大会在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 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我系七年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和体会,不当 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围绕技能教育,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建筑工程系创建于2002年,建系七年来, 我们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创新发展,培育英才。坚持用科学发展 观指导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对学 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教育、行为 养成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等,唱响 主旋律,弘扬新风尚。这几年我们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认识到了校 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坚持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 平的重要工作来抓,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逐渐形成了具有高职教 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以系训系风为导向,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 2005年,我们学院提出了“厚德笃行”的校训和“求是创新”的校风, 我们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了“严谨、求实、诚朴、笃行”的 系训和“团结、严谨、勤奋、尚能”的系风,扎实推进校园文化、班 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厚德、博学”的校园人文精神。 每年新生进校,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专业 剖析、市场前景,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发展规划和优良传统、校 园精神。特别是我们在新生中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们让每 个学生在入学之初,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专业方向。我们 以通过多元化的技能培养,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教育目的。通 过发现和挖掘学生每一人的比较优势,伴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立志专升本的,我们会帮助15%的同学进入本科学校继续深造,想 要就业的,我们会帮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职业 技能,送他们一把开启建设行业大门的金钥匙。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 校园文化,能从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文 / 衡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所研究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教职工、学生所认同的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校园文化现状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误区二: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一些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误区三:曲解文化内涵而忽视校园现实。认为“文化”是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一所学校搞文化建设只能是蚂蚁撼树,学校小天地既没有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殊不知“文化”一词有“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有人的社会活动,就有文化的建设与创造。

高校新媒体研究生的现状

高校新媒体研究生的现 状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新媒体与研究生—— 探索如何切实发挥新媒体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新媒体已渗透入高校校园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同时,新媒体在研究生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应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研究生工作的影响,并努力寻求运用新媒体技术与研究生工作的锲合点,从而推进研究生工作的开展。 校研究生会已经成立八年,它在探索中诞生,在实践中成长。八年的时间很短,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也是校史的片段;八年的时间又很长,它见证了校研究生会诞生和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利用新媒体技术服务研究生工作这一形式是学校领导与研究生会探索工作新模式的成果,追求学生工作精致化的有效载体。它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今后工作和努力的方向;它的成功是今后进一步利用新媒体丰富工作方法的动力。 新媒体技术以信息海量性、即时性和共享性的优势营造了和谐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党团教育方面,通过新媒体技术报道国家时事要闻,党委会议政策精神,使研究生同学们关注国家发展,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对重大问题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在学术方面,及时发布近期国际、国内、高校内外一些高端学术信息和专业相关内容,使研究生同学们接触最高端和前沿的科研知识,跟上国际研究步伐,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在院校信息方面,报道学校、院系日常工作,传递同学们所需资讯,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空间和平台。通过这些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不断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媒介素养,将新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389213.html,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作者:温化义李咏芳张力祝培刘凡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目前教育行业對于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体现出学校文化与内涵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依照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设创新来进行讨论与研究,稀有能够得到一个成果用于该高校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008-01 从一般角度而言,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代表着这个学校的底蕴,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与教学能力。这不光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同样的关系到学生的培养问题,学校以及相关老师以及单位应当重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文化建设构造需要合理、科学、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目前,选择就读于职业学校的一般是在高考失利的学生,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内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会较为差一些。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于是提升了一方面的水准,而且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素质都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性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性数字具有着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可以对于他们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 另外在校园文化的实际建设中,它具有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而且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就职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习能力与成绩得到提高。 1.2;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看出其中具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校没有重视校园的规划,在实践方面没有着重的落实到位。并且在社会与教育模式的改变之下,职业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各种的困难,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文化

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

关于校园文化的演讲稿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把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廉政文化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 品行。 1、廉政文化进校园,要坚决惩治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这个社会之所以有腐败存在,是因为某些“人民公仆”把钱财看得很重,甚至重于生命。廉政文化进校园, 就要用事实教育同学们,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每个学期,校园里依然要收牛奶费、报刊杂志订阅费的,这很 好!可是,如果有某某负责老师收了人家的“回扣”,硬说这个牛奶好,那个杂志出色,就损害了同学们的利益,久而久之,同学们会 觉得老师书上教的一套,实际做的一套。 2、廉政文化进校园,要坚决杜绝乱花钱。 当今青少年上网玩游戏成瘾,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陈某某曾经是一位优秀生,常常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自从他迷上了电脑游戏,成绩一落千丈,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放学后,一头扎进网吧,玩得天昏地暗,乐不思归。针对这 种对游戏成瘾的人,学校开展了一些经典诗文诵。古诗文是一面让 人端正言行,洗涤心灵的特殊的“镜子”,这“镜子”发现真、善、美。丰富对诗的内涵的感悟;学校通过诵读形式,这不但丰富了同学 们的课余生活,又让那些坏毛病改正过来,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 3、廉政文化进校园,必须取消应试教育 国家义务教育,一所学校每班学生50多,给老师加负担,增加 许多工作量,怎能面向全体学生。而如今注重的还是讲究分数,没 有分数你就进不了好学校,没有分数你就进不了大学之门。比如: 好学校集资费高、民工子女上学难,而且还要找关系等。所以只要

学生取得好成绩,学校就给予奖励!于是老师各显神通,倒霉的是学生,减负嘛,越减负担子越重。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因为分数就 是父母的面子,就是金钱啊。这样下去,同学们还怎么理解廉政呀。 你的一个亲切微笑,你的一个轻轻抚摸,你的一次真诚夸奖,你的一个关切眼神,都会把爱的种子撒满人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月以前,来自全县的六百七十多位同学聚集到这里,踏上了高中生活的起跑线。 雄鹰需要有广阔的天空才能展翅翱翔,我们高中生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自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提高 自我的目的呢? 高中生应该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独立的人格;应该不断学习知识,厚积而勃发;应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锻炼才干。同学们,现在我们 以学校为骄傲,等三年以后,我们要让学校以我们为骄傲。 彩虹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经过风雨的洗礼。一份耕耘或许没有一份收获,但一份收获至少要有一份耕耘。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 还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养成 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注意提高课堂上的听讲效率;我们要经 常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要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培养跟别人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们要 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要保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习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有谁会想到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是“学会做人”。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花开不是为了花落。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而经历过便是幸福。 “微笑无须任何代价,却可以换来巨大的利润。”我们要学会微笑。微笑,是对生活的珍重,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勉励。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反思

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反思 理川小学赵平录 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曾经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说,他走过许多地方,到过许多学校,每当他问起学校的校长,你们学校坚持了十年以上的一个教育细节是什么的时候,很多校长就沉默了。有位校长抓耳挠腮了半天,倒也算是正面回答了他,他尴尬地问道:“不知道升国旗仪式算不是?” 好的故事是一则隐喻——“故事如风,来自远方,你心自知。”她就像一枚打火石,唤醒你去体味,去深思,去反省。 我也不例外。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则故事,我深深的被震撼了。我所在的农村小学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可以称之为学校文化的教育细节呢?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是不是一如故事,苍白而乏力呢?又应该如何建设健康美好的农村学校文化呢? 观照周遭的农村学校,不得不一声长叹。坦率的讲,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与故事中的描述如出一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是,学校文化建设“应付化”。当前的很多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文化是由上而下“被建设”的,而不是由学校内部、师生中间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上好之,下必甚之,于是很多学校为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校文化建设“运动”。至于这种“学校文化”是否切合学校实际,是否为全校师生所认同,是否是这所学校据此而存在、而生活的根本,是否是这所学校朝向所在、并且在每日的教育努力中,践行并有所体现的,则不在这些学校的考虑之列。由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应付化,由于学校文化建设在当前的很多农村中小学是应景之作,是“形象工程”,也导致了学校文化建设“空洞化”。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学校谈到校园文化起来头头是道,但真实地深入到学校,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校园文化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坐而论道,只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可以依附的教育行动,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这些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说到底是虚假的表象,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伪教育和假教育。 其次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表化”。“学校文化是一组规范、价值和信念、典礼和仪式、象征和事迹,这些因素构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正是这些不成文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促使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学生一起工作,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迎接挑战和面对失败。”但惋惜的是,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校长们就侃侃而谈学校的硬件建设发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 一、新媒体运用的基本情况 (一)什么是新媒体 要了解新媒体这个概念,先了解什么是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成为媒体。在对媒体的划分中,按其产生的先后有这样的五种媒体,分别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我们通常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划归到新媒体的范畴。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宣传、引导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所以被称为新媒体。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当然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还属于众说纷纭的阶段,各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娱乐的内容,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其信息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包含多媒体与超文本,融合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大家对新媒体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家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的应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 (二)新媒体的特点 综合不同的观点,我们发现新媒体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内容定制化:受限于技术发展的水平,传统的媒体的受众往往是面向全体大众。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在受众发面突破了许多限制,可以说,新媒体做到了受众的细分化,甚至将受众具体到个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受众用户分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实施“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 工作任务: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 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l、干部风纪: 目标: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管理,人格育人。 工作任务: ①严格工作纪律:建立考勤制度和工作日制度。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使用新媒体状况调查研究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使用新媒体状况调查研 究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媒体助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微传播工具、微文化产品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人们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群体,互联网对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很大。一方面,网络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获取信息、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等;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的

价值观念也在网上流行,容易造成青年教师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误解,冲击和淡化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价值观。尤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人权”“民主”“网络自由”等,千方百计地对我国进行政治攻击和意识形态渗透;境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以所谓学术交流为掩护,插手炒作涉及高校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推销其西方政治和价值观念等。 2013年5月,党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要求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争夺的主阵地,更是社会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给高校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语境特点,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媒介平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广泛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在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完善机

创新__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创新文化,让校园文化活动摇曳生姿 潜山县梅城小学副校长刘娥飞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因素,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环境育人。它以物质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形式,采取系列化、全面化的环境影响,促使校园主体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要依靠悠久的文化传统,还要广大师生的不断创新。作为校园文化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我们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思路,才能让校园文化活动摇曳生姿。 一、让物质文化生动起来,以物化人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师生员工的心理状态。整齐、洁净、清新明亮、美观大方的校园环境不仅令人心情舒畅,还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力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及学校经济能力来设计校园环境,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 1、变“摆设化”为“人格化”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文化设施等不仅仅是校 园的必要装扮,还是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教育 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校园的墙壁也说话”。其实,我们还可以让 校园的一砖一瓦都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如在墙上张贴名人字画、格 言警句,在操场的石桌、石凳上刻画各种棋盘,在花坛苗圃内安插“给 我一点关爱,还你一片绿色”、“别弄疼我,我很弱小”的人格化语言标 牌,以物化人。 2、变“有限”为“超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巧设计、妥安排, 要符合当时、当地和校园主体的需要,行得通、做得到,并反映特定校 园主体的个性化要求。我校就根据古舒州“梅城”这一历史文化内涵, 以梅花精神为依托,设计了“铸梅花品格,建特色校园”的校园文化实 践活动,着力打造梅文化。 3、变“静态”为“动态”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呈现于校,并以其独特的风格 和文化内涵感染校园人,因此,师生更应该参与校园建设活动中,丰实 其物质文化。如栽花种树、修枝剪叶、布置橱窗、出墙报、办板报,以 及卫生大扫除等,在文化建设中感受美、鉴赏美,在劳动中创造美、表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讲座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讲座提纲 主讲:刘吉翥 一、(介绍近来参观过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较突出的学校图片) 二、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校园文化 (一)文化 看了这些学校的校园文化,我不禁要想: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更具体地说,文化就是一群人所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体系和物质体系。 我说这些主要目的在于让老师们知道,其实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的校园文化并不是在学校墙上画几幅画,在教室里弄点与众不同的东东出来就是校园文化了。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以南中和镇中为例:每天下午南中的学生要么在学校操场读书,要么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读书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比的是读的成绩更好,晚自习时讨论最多的是某个题怎么答。而在镇中看到的却大不一样,每天下午看到在操场安静读书的少之可怜,东游西逛的到还不少,晚自习时讨论得最多的却是一些“奇闻异事”。这只是这两个校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它也是两所学校校园文化的表现,当然一种是正面的,一种负面的。三、学校文化究竟有什么作用??? 文化就是一个大染缸! 举例:刘祥虎家姐在南中读书的时候…… 《荀子·劝学》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当然,我们不能把全校的学生都送到一个校园文化好的学校去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学校这个染缸。 秀才的三年梦 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3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把。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起,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主觉得奇怪,询问之下秀才道知原委,店老板一听乐了:我也会解梦啊,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了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思维,我们必须先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最为有力的途径就在于重建学校文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