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2、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规范社会的管理。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3、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指具有固定领土、一定的居民、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主权的政治单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让·布丹的作品中,对于布丹来说,主权是“属于共和国的绝对的,永久的权力。”主权不在个人,而在国家,因此主权是永久性的。主权是“主权者的独特特征,主权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于他人的命令,因为只有主权者才能为隶属者制定法律,废除已经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过时的法律。

4、政党政治

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5、议会

议会,又称国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是一立法机关,其成员由属该地区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一般议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在一些国家里议会还有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力。但也有一些议会的权力比较少的

司法(Justice),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三权分立”,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有严格界限和区分。

7、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8、政府

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是主权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国际行为主体。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决策、法规、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惩处、行政监察等,应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对其规定的所有适用对象产生效力,并以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的强制执行

狭义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

9、政党体制:

政党体制是各政党围绕影响、参与和执掌国家政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关系总体格局或结构。

政党体制研究各政党相互依存的形式和模式。

10、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在实际政治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或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和活动规则,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影响政党制度形成的因素:

①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②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程度。

③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按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

②成文法规定或宪法惯例规定

③影响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公民政治参与方式

11、执政党

执政党是指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又称在朝党。在各个不同政体的国家,执政党实现的方式各有不同,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指在议会竞选中获得多数议席;实行总统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指在总统竞选中取得总统职位的政党;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如果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这几个政党就都是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是执政党

12、反对党

反对党或反对派是多党政治体制中与执政党对立的政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执政党的行为,同时也为在将来的选举中获胜从而成为执政党打基础。一般来说,反对党是最大的在野党。在反对党中,一般有相应的人对应政府中的各个部门官员,这些人叫做“影子”,他们组成了影子政府或影子内阁。例如,反对党中的外交部长候选人叫做影子外交部长。反对派的功能是令公共政策在决策时由更多角度考虑。

美国民主党

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是美国当代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个是共和党。虽然“民主党”这个名称是在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总统任期间所采用的,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于1792年创立的民主-共和党,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政党。自从布莱安在1896年掌控民主党以来,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的立场开始比共和党更为左倾。自从1932年以来,罗斯福将他所提出的新政称为“自由主义”,成为了之后民主党的主要政策走向。民主党主张建立团结统一,消弭分歧的社会。

美国共和党

共和党是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共和党的前身为17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1825年,民主共和党发生分裂,其中一派组成国民共和党,1834年改称辉格党。1854年7月,辉格党与北部民主党和其他反对奴隶制的派别联合组建共和党。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接近自由意志主义。共和党支持较低税赋、主张限制政府规模。

英国保守党

保守党是英国的老牌大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另一个是英国工党。保守党在20世纪的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出过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等著名首相,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下4次连续执政的业绩,不过保守党自从于1997年大选败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以后,它一直处于反对党的状态,直成2010年同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重新上台执政。现任党魁是戴维·卡梅伦。

英国工党

工党,是英国的主要政党,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代表工人利益,立场属中间偏左。于1924年首次执政,自此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成为英国国会两大政党。党纲提出实现社会改造四项原则。第一、实施“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第二、工业的民主管理,强调了工业国有化的必要性。第三、国家财政政策的改革,对高收入者征收重税来补贴社会公益事业,征收直接资产税以偿还战争费用。第四、剩余财富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13、司法

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三权分立”制度下,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有严格界限和区分

14、司法机关: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在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互不从属;在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而相对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

15、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第一大特点,主张司法权必须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非经司法机关,非经正当司法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确立的,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排它性行使,司法组织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司法独立的内容:司法职能的中立性,政治权力的对抗性,司法机构的独立,司法职能的专业性,司法活动过程的排他性,

16、撒切尔主义

放弃凯恩斯主义,以货币主义作为整治经济的基本方针。反对过去国家干预之下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采取控制货币发行量、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经济衰退。①大力推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制的政策。②实行有利于中上层阶级的税制并对若干福利措施实行改革。③改变对工会的态度和斗争策略即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策略。④实行强硬而又务实的对外政策。⑤核心内容就是提倡

自由价值观,恢复自由经济传统,推行“民众资本主义”,用“小政府“来代替“大政府”。即“法律管制下的自由”

17、两党制

两党制,指在治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势均力敌的政党控制绝大多数选票,在无需其他政党的支持下,通过取得议会多数或总统职位,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一般在理论上和法律上允许多党存在,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最具有势力地位的只有两党,且处于相对对峙的局面,其他小党势单力孤,在政治竞争中难与两大党相抗衡,两党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量。

18、多党制

19、一党制

简答

1、政党的特征

2、政党的作用

3、政党制度的类型

4、两党制的实质、特点

5、两党制的分类(美国、英国)

6、多党制的特点

7、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8、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领导

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式

10、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1、中国政党制度的优点

1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政党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1)、西方学者对政党的认识

①政党是一群人以共同的努力,实现一致同意的特定主义,以增进国家利益

而联合的团体。——实现主义的团体

②在选举时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候选人和问题的特殊化组织。——选举的组织

③政党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组织的结构,其特征是独占政治功能,稳定的结构,排他性的党员以及支配竞选的能力——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④政党被认为是一种工具,那些期望获得职位的人可以通过它来达到目的——谋求职位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者对政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14、两类不同性质政党(资本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

㈠诞生

①、政党的产生。不同的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总体看来: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政治发展的客观结果。

②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专制统治斗争中诞生的

③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中产生的。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工人组织。如英国的宪章派,法国的四季社和正义者同盟

㈡、两类不同性质政党产生的条件

⑴、资产阶级政党政党产生的条件

①基本前提:社会划分为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

②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③思想前提: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⑵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政治条件。

②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条件

③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④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思想条件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产生的

15、西方政治文化的特点

①、强烈的公民意识

凡是当权的人行为傲慢又贪婪自肥,公民一定议论纷纷,众口喧腾,不仅会指摘这些不称职的人,而且也批评授权给这些人们的政体。

②、个人自由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调自由的重要性

③、反对党理论与多党竞争体制

反对党必须对国家履行校为重要的政治职责。它必须扮演宪法和法律的保扩者和拥护者,大臣行为的检交者,大臣们失职和不端行为的告发者的角色,并作为民族的领导者反对大医的识案,试国把他们赶出政府。

16、政党体制的类型

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不同类型

①从政党数量的传统的三分法: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②从政党关系和政党取得政权的关系: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政党体制

竞争性政党体制:优势党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极化多党制、碎化多党制。非竞争性政党体制:单一党制和霸权党制。单一党制:极权主义一党制、权威主义一党制、实用主义一党制。霸权党制:意识形态霸权党制和实用主义霸权党制。

③从政党力量和执政时间:一党主导制、一党优势制、一党独裁制、一

党独大制;两党主导制、有限多党制

17、典型的政党体制

(一)两党制

1、在同时存在若干个政党的国家、其中两个较大的政党有能力单独获得多数选民的支两党制的主要特点:

①两党通过选举轮流执政。一个党在竞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工作来实现党的纲领和政策;另一个落选的党作为在野党和反对党监督政府的工作,挑剔政府工作的错误,并伺机取代其执政地位。形成长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模式。

②竞选中获胜的政党能全部掌握行政权,以本党的名义向选民负责。执政党在行政机构中比较一致地推行党和政府的政策,使政府明显地体现出执政党的意志

③两党体制下的一党单独执政,政府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内部意见不一致而破裂的情况,一党单独执政使政策成败责任分明。

18、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

(1)英国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①下议会多数党成为执政党、组阁政权、内阁成员为同一政党的议员

②议会内有反对党和影子内阁监督政府

③内阁更换要通过议会大选来完成

④执政党统揽立法、行政权

(2)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①总统选举获胜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国会选举与能否执政无关。

②总统组织政府、选择政府阁员、不受国会限制、但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通过。

③总统享有最高行政权,对行政权控制牢固

④总统与国会相互独立,对立法权控制较弱

(2)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的比较

①、意识形态上:英国,明显分歧。美国,无明显分歧

②、政党关系上:英国,存在明显的执政党与反对党。美国,不存在明显的执政党与反对党

③选民基础:英国,界限分明。美国,存在跨党派支持现象

④组织特点:英国,组织严密健全。美国,组织松散无固定党员

⑤政党领袖:英国,在党内有权威。美国,在党内缺乏权威

(3)对两党制的评价

①积极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如被看作是一个较负责的体制、公平的体制、鼓励和平的温和的政党活动体制。

②消极的评价:20世纪70年代英国工党副主席、后来成为英国社会民主党发起人之一的罗伊·詹金斯:“现代英国行动迟缓,缺乏创新,抵制主动变革,不仅排斥经济上的改革,也排斥社会和政治上的改革”,主张“冲破英国的政治模式”。

19、多党制

在同时存在若干个政党的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能力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而单独执政,形成由两个以上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模式(政党体制)(1)多党制形成的原因

①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政治力量分化组合最终形成多股政治派别。(阶级结构、种族结构、宗教信仰、政治(亚)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结构

②国家的政治体制对政多党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③比例选举制度与多党制的形成密切相关。西方的选举制度分为单一选区选

举制和比例选区选举制。

单一选区选举制——全国划分若干选区、一个选区一名议员、政党推举的候选人获相对多数选票取得议员资格。(多者全得)

(2)多名比例选举制——全国划分若干选区、一个选区多名议员,政党或政党联盟、或其推举的候选人所得选票数,在达到所规定的一个议席所得票数的最低比例时,就可获得一名议员资格。比例选举制有两种主要形式:政党比例选举制和候选人比例选举制。

比例选举制有两种主要形式:政党比例选举制和候选人比例选举制(可转让投票制)。

①政党比例选举制——各政党在多数议席选区中提出一份政党候选人名单,选民以政党为投票对象,议席数是按照政党所获选票的比例分配给各政党。

②候选人比例选举制——各政党在多数议席选区中提出一份政党候选人名单,选票印有候选人的名字,选民以候选人为投票对象,选民要排列候选人名单以圈选。

候选人比例选举制(单一可转让投票制)有两种转让形式:最低当选人余票转让和淘汰候选人得票转让

①最低当选人余票转让——在选举中获最低当选票数的候选人,其所不需的剩余票数,依照选民的第二偏好转让给其他未当选的候选人。

②淘汰候选人得票转让——在选举中被淘汰的得票最低的候选人,将其选票依照选民的第二偏好转让给其他未当选的候选人。

政党在大选中的得票率应当最终与其在议会中所获席位成正比。

(3)多党制的特点

①各政党力量相对均衡、比较活跃、能在议会中获得一定比例的议席。

②大多数国家一个政党不能单独取得执政地位,由此形成联合执政。

③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党联盟。如选举联盟、议会联盟、执政联盟等。

④在多党制不成熟时期,当联合政府中出现政党分歧时、导致政权更迭频繁,引起社会不稳定。

⑤选民没有直接决定谁组成政府的发言权,导致各政党在政府组成中重新博弈

20、政党体制对政党执政的影响

N×R=C或 N×R≠C或N×R≈C

假设:其中C代表一个国家特定时期民众利益要求的总数(常数),N代表一个国家的政党数目, R代表每个政党能够反映的民众的各种要求

21、对政党体制的简评:

政党体制是特定民族国家政治生态环境的产物。英美的两党制和法德的多党制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特定民族的历史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有不同的特点。特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不能照般套用的,同样其在长期政治发展中形成的政党体制也是不能照般、移植套用。任何照般移植套用的模式都不适合自身民族的特点和国情,简单照般套用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政党体制。

22、英国议会两院制度

(一)、英国下议院

⑴下议院的产生:议员650人、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全国现650个选区,每区一人,18岁公民有选举权、21岁公民有2名选民提名和8名选民同意可登记为该区下议院议员候选人,每名候选人交150英镑保证金,得票不足1/8者,其保证金由国家没收。

⑵、下议院的构成:

①下议院领导机构:议长、秘书长、警卫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牧师各1人;副秘书长、副警卫长各2人组成

②下议院委员会:全院委员会(筹款委员会)、

③常设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

下议院各党派组织:议会党团和督导员(党鞭)

(3)下议院的职权

①立法权:提出、讨论和通过法案

②财政权:审议和批准政府预算、拨款、征税和发

行公债

③监督权:质询、倒阁、调查和弹劾

批准任命权:批准条约、人事任命

(二)英国上议院

(1)上议院的产生:议员约1200人、不是选举产生、有世袭贵族、终身贵族、

宗教贵族和王室贵族构成

世袭贵族:21岁世袭贵族是当然的上议院议员、死后由长子继承。

(2)上议院的地位和作用:

①每年开会140天,每周3天,议长由大法官兼任,首相提名英国王任命。拥有“延搁否决权”和一定的司法权

②公共意见的形成和传播功能

③立法案件的审议功能

④个人议案的审议功能

(三)、英国的立法程序:

议案提出、一读会宣布、专门委员会审议、二读会辩论、三读会表决、送回他院、国王批准。

23、美国的国会两院制度

(一)众议院

(1)众议院构成

①常设委员会(22个):主要有程序委员会、筹款委员会、拨款委员会、商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银行财政都市事务委员会、武装服务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等,委员会人数依据政党在全院实力比例分配。

②特别委员会

(2)众议院的职权

与参议院共同拥有的职权: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其中修改宪法需要参、众两院2/3以上议员同意和3/4以上州议会批准、修宪案才能成立。众议院的职权:弹劾权、首先提出财政议案、特殊情况下选出总统权(前2名中选出)

(二)、参议院

议员100人,每州2人代表各州,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议员资格30岁、9年国籍。议长由副总统兼任,没有投票权、有决定性一票。

(1)参议院构成

①常设委员会(16个):主要有拨款委员会、商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银行住宅都市委员会、预算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武装服务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等。委员由政党提名、全院选举产生。

②特别委员会

(2)参议院的职权

①与众议院共同拥有的职权: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

②众议院的职权:批准或否决权、审判参议院的弹劾案、首先提出财政议案、特殊情况下选出副总统权(前3名中选出)

(三)美国国会的重要权力:

立法权、预算权批准任命权、调查权、弹劾权

(四)美国立法程序:提出议案、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两院协议和总统签署

(五)政党围绕议会或国会的活动

①提出议员候选人

②组织议员选举

③组建议会党团

④参加各委员会

⑤提出相关议案

⑥审议批准议案

(六)政党控制议会的基本方式

①通过议案控制本党议员

②通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

③通过议员的数量控制议长职位

④通过议会党团实力控制各委员会

24、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一)、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⑴执政党控制着政府的组成。影响执政党控制政府的因素:政治体制和政党体制。

⑵执政党控制着政府的职位。执政党把本党的党员送进政府担任政府内的政务官职位,来体现执政党对政府的控制,实现政党的政策和主张

⑶执政党控制着政府的决策。

西方执政党政府决策的来源:

①竞选时竞选纲领中的政策主张

②执政后的具体决策主张(总统制和内阁制有所不同)

③利益集团对执政党政策的要求(院外活动、压力集团)

④对思想库的利用

⑤吸收在野党有价值的批评变为执政党的政策

⑥能否兑现竞选政策承诺是民众检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反对党与政府的关系: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推翻政府

25、司法的特点和职能

(1)司法特点:

①中立性;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不按人的意志办事

②独立性:马克思:“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法官以服从法律为

天职。”

③统一性:

④公正性:

(2)司法职能: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特殊侦查权、违宪审查

26、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政党性质——政治组织。司法性质——公共权力。

不同性质的政党与司法的关系不同

相同性质的政党与司法的关系不同

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1)、司法独立:政党不能向司法机关发号施令、

法官政治立场中立,司法机关无党组织。

(2)、执政党控制司法的基本方式。不同政治体制和政党体制的国家控制方式不完全相同。①对大法官产生过程的参与控制②对政府中司法部长职位的控制(3)、政党控制司法的特点:间接性、隐蔽性,法官存在政党倾向

27、美国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以大法官为例

(1)、联邦大法官在任职后以选民身份掩盖党员身份。

大法官在任职后,仍然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总统选举的投票,从中体现大法官的政党偏好。大法官选举谁当总统,表明大法官的政党倾向和意识形态。(2)、联邦大法官在任职前通常都参与过政党政治。

大法官们或者当选过议员,或者担任过政府大员,并都积极参与过政党政治的活动。从美国法官的构成来看,大多数被提名法官职位的人选都有某些政治活动的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法官职位的任命还被看成是政治委任制度的一部分,那些为政党服务的人相比那些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一个联邦职位作为酬劳。

(3)、联邦大法官以派别之分替代党派身份。

联邦大法官通常被划分为自由派、保守派和中间派。自由派常常被认为是倾向民主党的人,保守派常常被认为是倾向共和党的人。大法官的派别之分实质为党派之分,只不过派别之分掩盖了大法官所自然应对的党派归属。只要承认大法官的派别之分,就很难否认他们的党派倾向。

28、美国政党影响司法之表现

(一)政党政治影响联邦大法官的提名和任命

(二)政党政治影响联邦大法官的惩戒与退休

(三)政党意识影响联邦大法官审理重大案件

29、美国政党对司法的影响

(一)政党影响司法受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二)政党对司法的影响必须让步于法律信仰和司法权威

(三)对于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总统有时无能为力

(四)总统任命的法官可以背离党派立场(五)政党影响司法是合力的结果

美国政党对司法的作用

机制的启示

(一)政党应当采用隐性的方式影响司法

(二)正确认识司法独立,实现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相统一

30、美国民主党

(1)政策主张

①民主党主张建立团结统一,消弭分歧的社会。积极的政府财政、增加就业、强调二次分配、增加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降低教育费用、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等。

②主张限制枪支、提高最低工资,支持同性恋婚姻、妇女堕胎权利;关注环境、劳工、移民、少数族裔。他们自称是“人民的党”。

③外交上维护国家安全、强调美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民主党的选民构成:工会会员、各种移民团体、天主教和犹太教徒、黑人

(2)奥巴马主要政策主张

①延续民主党传统政策,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缓和贫富矛盾,创造共同繁荣

②推出金融救援计划: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外交和安全政策思路是注重以谈判商协及多边合作解决重大国际问题,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并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的领导人谈判;与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31、共和党

(一)基本立场:国家主义、赞成银行制度、保护关税、发展工业,反对奴隶制度(南北有分歧)和“行政越权”,主张私有财产及继承权,企业自由贫富并存、保守式改革等,相信黑人比白人低劣。

(二)党员构成:种植场主、银行家、工业家、律师、医生、牧师以及依靠他们的人

(三)共和党的政治思想

①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接近自由意志主义,与华尔街(大企业)和商业街(地区的小型商行)有紧密关系,很少获得工会团体的支持。②共和党支持较低税赋、主张限制政府规模、支持商业发展;在社会议题如堕胎上共和党则支持政府介入。

③经济自由意志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两派不是互相排斥,往往互相重叠。(四)共和党的政策主张

(1)经济政策

①主张私人企业和个人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性,

②支持对商业有利的自由市场政策、经济自由主义、限制政府规模和政府管制。

③减少所得税率会增加GDP成长,额外的成长也因此会替政府带来更多额外的收入

(2)社会政策

①大多数反对堕胎,反对合法化同性婚姻、支持“以信仰为基础的行动”。

②支持减少福利制度补助、反对政府为消除歧视而施加的雇佣种族配额

③支持死刑以及其严格的惩罚措施,支持买卖和拥有枪械的权利。大多数人支持透过学券制和许可证学校制来增加学生和家长们选择学校的自由,谴责公立学校制度以及教师组成的工会。

④宗教派系支持在公立学校组织例行的祷告,在教导进化论的同时也应教导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

(3)外交政策:反恐战争上支持新保守主义政策,在中东和全世界散布美国民主。

①支持联合国内部改革。反对签订京都议定书,认为伤害美国的经济,无法约束中国等大量制造全球暖化的国家。

②支持自由贸易协议,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

在处置非法移民的问题上有重大分歧,商业团体派系欢迎更多的移民

33、绿党

绿党成立于1973年(人民党),后称生态党,1975年改称绿党,是较有影响的全国性政党。

基本原则:人们应该生活在—个和协、自然的环境中,因此必须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基本主张:单方面裁军,禁止核武器以及化学和生物武器,使英国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结束使用核电站,计划给人们提供物质保障,土地改革,分散主义,实行比例代表制,增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偿和无偿援助。

组织原则:分散主义和非等级划度。

34、英国政党

英国保守党

保守党全称是保守统一党,原名托利党,1833年改为保守党。1886年,部分自由党人因反对爱尔兰自治而脱离了自由党,组“国家统一党”,后来保守党和国家统一党结成联盟。1912年,国家统一党并入保守党,称为保守党。为了表示保守党是坚定主张维护联合王国的统一和团结。是英国右翼的代表。

现代保守主义的构成

传统主义:传统主义义强调爱国主义和国家权威,反对妇女解放、种族平等、坠胎合法化及离婚自由等改革,赞成死刑;在国际上,倾向于反列英国更多港入欧

洲事务。托利主义和伯克主义是以传统之父。

个人主义:源于自由贸易主义。

维护小资产阶级和J业主的利益,主张保护私有财产,赞成自由放任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征税并撤销对企业经背的管制

反对扩大福利国家,认为福利国家会破坏自力更生和创业精神,是贫穷和失业的根源

进步主义:主要创立人是R·A·巴特勒,《工业宪章》主要制定人;接受和赞成福利国家及凯思斯主义宏观调控经济的方法。吸引政治上的中间地带

保守党组织机构体系

议会党团:由下院内的保守党全体议员组成。

中央总部(中央办公室):是在党的领袖的直接领导之下,进行组织工作和政策研究工作的机构。

全国联合会:议会外保守党的全国群众性组织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的特性:非教条性和发展性

非教条性即在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最弱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是保守主义,但理论更灵活更能适合实际发展性即保守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发展性五个阶段。

英国工党

工党的社会主义目标和纲领

从费边社会主义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诞生时是职工大会在议会中的一个代表机构,目的是把工人代表选进议会,争取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立法

党纲提出实现社会改造四项原则

第一、实施“国民最低生活标准”

第二、工业的民主管理,强调了工业国有化的必要性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6、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 031、政治关系 2、国家 3、社会公共权力4、政治行为5、政治沟通6、政治表达041、政治 2、政治行为3、政党 4、政治社团 5、政治社会化6、群体政治心理051、压力集团 2、政治行为 3、政治斗争4、政治参与5、政治社会化6、政治思想061、政治文化 2、利益矛盾 3、政治斗争4、个体政治心理5、政治改革6、政治领导071、政治体系 2、压力集团3、政治权利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治行为081、政治权力 2、国家机构3、利益矛盾4、政治参与5、政治认知6、政治制度 091、政治2、政治革命 3、政治思想4、政治表达5、政治文化6、政治民主 1、政治(04名)(06名)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点;①它强调政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②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的权力与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从而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③政治的本质就是政治关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统。 2、政治学 政治就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与任务;政治学就是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政治关系(03名)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与政治权利分配伟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她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关系的外化与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变化。包括利益关系、政治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关系三个方面。 4、利益 利益就是指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与特性的需要,它的形成就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的构成因素包括: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就是人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指的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在纵向上,包括个人与群体、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横向上,它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基本矛盾既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作用与运动促成了利益关系的形成。 6、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首先就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就是经济关系与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与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利益表现为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社会利益等。其特点包括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7、利益矛盾(06名)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2002.10-2016.10月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名词解释题 1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和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P57 2.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P258 3.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P163 4.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P152 5.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P54 6.契约论: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P45 7.政体: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P147 8.一党制: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P261 9.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亦即国家主权是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P380 10.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P286 1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P6 1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P50 13.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P142 14.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P339 15.两党制: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P252 16.君主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P149 17.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P202 18.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精神力量的有机总和。P369 19.政治发展途径: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P332 20.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P179 21.单一制:是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P164 22.马基雅维里:近代意大利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权术政治论的代表人物。著有《君主论》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填空题和选择题及名词解释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7.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0.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48.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9.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1.管理:(management) 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 地完成工作。 Management involves coordinating and overseeing the work activities of others s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2.管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以社会组织和组织领导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 学。(维基百科) Management is a social science whose objective is to study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3.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种。 It includes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4.计划(Planning) 设定目标,确定战略,并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项活动。 Defin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y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5.组织(Organizing) 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Determining what needs to be done, how it will be done and who is to do it. 6.领导(Leading) 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Motivating, leading and any other actions involved in dealing with

自考政治学概论论述题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答: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即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依据有三: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即对世界上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用的总的观点和看法;②人类社会发展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③基本原则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利益; 42.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答:①它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②它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③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④它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3.结合实际,说明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纵向上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从横向上看,政治要素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社会的整体发展;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 力;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43.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 国内政治服务的。答:一国对外政 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 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 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 方面:①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 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 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 目标的转移为转移;②服务于国 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制造有利 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 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机 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 政治有效地利用;③对外政策对 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终 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 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利 弊,是非和失,在当代,这个标准和 尺度,主要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国家安全; 42.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 系?答:①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 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 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国体表 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②政 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 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 所采用的方式;它表征的是阶级 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 ③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 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 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 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 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④ 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 和多样性的特征; 43.分析我国对外政策是如何为 国内政治服务的。答:一国对外政 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 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 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 方面:①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 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 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 目标的转移为转移;②服务于国 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创造有利 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 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住 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 内政治有效地利用;③对外政策、 对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 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 行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 利弊,是非得失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 济基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答: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 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①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主 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 立,第一次消除了自阶级社会以 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 状况,实现了两者的直接结合。这 也消除了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经 济根源,为国家向社会回归和融 合创造了条件。②多种经济成分 的并存,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生 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 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多项方 针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43.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维护国家 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意义。 答: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最重 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 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 系的最重要利益关系。一方面, 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基 本利益分布的状况,确定国际政 治的基本内容,支配着国际政治 的根本走向、走势。另一方面, 它影响国际政治中其他利益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同程度 地渗透、体现在其他利益关系的 性质和内容中,并制约着其他利 益关系的发展。 42.论述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 治中的地位。答:①民族冲突导致 地区政局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 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 和社会生活;②民族冲突又使国 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重 大变化;③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 系格局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 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④霸权主 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 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 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43.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 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 ①在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 下,完善人代会运行机制,不断发 展扩大和完善民主制度,集中人 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人民当家作 主的积极性;②完善人大及其常 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 和法律监督;③进一步密切各级 人大与群众的联系;④加强人大 特别是常委会的组织建设,逐步 实现委员会的专职化;⑤完善全 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 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加强制 度建设;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 征。答: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 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 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 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 治特征;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 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 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 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 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指导思想; 43.论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 则。答: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和党 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的原则;②时 代精神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水平,要有时代特征; ③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 原则;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相配套;④有 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 则;为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为经 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新型 政治、社会生活相适应;⑤兼政并 蓄、批判借鉴原则;弘扬民族传统 政治文明,吸收世界优秀政治文 化成果,在批判借鉴基础上兼收 并蓄,为构建中国新型政治文化 服务;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 实质和含义的理解。答:①政治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