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外国诗歌四首-课文赏析

一、方法点拨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诗人1824年写于第二次流放之前,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了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把大海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我一无所求》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诗人在诗篇里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但他描绘的挤奶女子的形象却呼之欲出,在晨曦中,在薄雾里她平静的神态,她勤劳的双手,给人美的感觉。诗歌还通过一系列人和事物的勾勒,突出挤奶女子的与众不同,《底片》的作者是波兰女诗人,这首诗前四节从多角度描绘了底片呈现出来的与生活相反的色彩,最后一节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悟到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还要看到事物的反面,要用相反的目光来看生活,不管生活是否有答案,《黑八月》通过八月雨水的泛滥,环境阴暗潮湿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压抑郁闷,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在面对人生逆境和苦难时,只能选择顺应而无法回避。这首诗的结尾着重表达的是在顺境和逆境中自己心态的转变、发展。

二、赏析要点

1.《致大海》

《致大海》的作者——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21岁时就被沙皇放逐。被幽禁在奥德萨期间,他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全诗十五个诗节,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节,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充斥,永不忘怀。

赏析此诗,不仅要理清思路,还要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大海人格化。因为大海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他由大海得到启示,执著追求自由、歌颂自由。诗人追念拿破仑和拜伦,是因为他们与诗人有相似的地方,渴求自由,追求理想。但对拿破仑的暴君行为却更多的是谴责。

2.《我一无所求》

《我一无所求》选自泰戈尔的《园丁集》。《园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较多地融进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述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其实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不过,诗人是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的,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他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经验保有一定距离,可以相对地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从而使这部恋歌不时闪烁出哲理的光彩。《我一无所求》刻画了一个青年在一个清晨,偷偷地欣赏他心中的恋人劳作的情景。诗中的女子勤劳而美丽,挤奶这个劳动场面积写出了女子优美娴熟的动作,也用鲜嫩的牛奶衬托出了女子的性格与品质。而一旁看着的青年始终没有走近,给这场恋爱笼罩上了一点淡淡的忧伤。

3.《底片》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在波兰的一座城市里,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世界,注视着蹦蹦跳跳的男人们与女人们的爱情,注视着人类孤寂的灵魂和布满痛苦的生活。她珍爱自己心灵里的怀疑,让它们在各居的世界的每一个空间里,淀结为充满智慧和询问的诗章。她怀疑爱情,怀疑生活,希姆博尔斯卡像爱护天真与童心一样,珍爱自己的怀疑。希姆博尔斯卡的怀疑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愫,是诗人的一种美好的气质。她用怀疑的金线穿起了历史与哲学,在人类现实生活碎片中,让历史和哲学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底片》选取照相的“底片”作意象,来象征我们的生活,照相的“底片”对物象的扭曲变形——围着黑圈的太阳、白樱桃的黑花、鬼魂的印象……就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真实的一种怀疑。但是作者最后还是

告诉我们,“因为我是活人中的一员,就应该对他有所表示,应该向他问候……”虽然有些无可奈何,但还是对生活表达了某种积极态度。

4.《黑八月》

“贫乏的内心是无法产生诗的,真正的诗歌必然产生于丰富的心灵。我把愤怒和丰盈同视为产生于丰富的心灵,我相信这世界有丰盈的心灵。”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柯特(Dereklcott)就是有这样一颗丰盈的内心的人。作为个体的心灵,它可以不与外部对抗,而事实上它与外部世界融在一起,与世界的整体融在一起。丰盈的心灵充满宁静、厚实感,它与天空、大地、人群和无数的生活细节,甚至与生命中无法逃避的黑暗友好地相处。

《黑八月》就是表现诗人的这样一颗丰盈的内心。诗中说:“我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的日子一样,/爱黑的雨白的山,而从前,/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因内心的丰盈,诗人的诗歌世界变得十分坚定,任何我们称为“黑暗”的事物都无法对诗人构成威胁。丰盈的心灵能吸纳外界一切瞬息万变的信息,并作出很好的断判。丰盈的心灵,它敏感、开阔,能随时随地接纳身外的悸动,满怀欣喜地在一个朴素的环境中体验、言说、写作,而这又是在他经历了人生的风暴之后的沉静。

对于黑暗之物(如器械的暴力,异化,强者对权力的过分追求和弱者对一顿饱饭的过分渴望,对怯懦、无可奈何的过分忍让)的反抗和对于幽暗之物(如自然灾难和死亡的如影随形)的适当认同,是使我们抵达完整世界的唯一途径。《黑八月》可以告诉我们,如何与生命中不能逃避的困厄相处。是勇气拯救了我们,使我们不至于对令人失望的生活愤怒地转身而去。事实上,幽暗生活是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对它的默认,就是对苦难命运的承担,对不可推舍或终有一死的命运的承担;只有有勇气承担这一切的诗人才能言说或去进行更有意义的工作。无论你生活在什么阶层,生活到什么程度,只要你用整个心胸在关怀世上的一切,包括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世界不同等级的生物之间的生存原则和生存低线,你就能清楚自己在世界所处的位置,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能够这样体察世界,便是我所称谓的丰盈的心灵。

三、赏析实践

阅读下面几节诗歌,回答1~3题。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的,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1.下列朗读停顿不对的是()

A.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B.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C.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D.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答案:B(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那喑哑

..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沙哑之意)

B.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波涛)

C.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絮絮叨叨的话)

答案:A(指“失音”,而非“沙哑”)

3.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大海》第一节和第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

B.“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生而苦恼心伤”“隐秘的愿生”指普希金曾想秘密逃到海外去。

C.“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是指诗人虽有大海召唤,心灵却得不到自由,表明诗人心甘情愿放弃追求。

D.从诗的开头可以看出,诗人在面向大海告别的时候,内心的万千思绪也同大海一样如潮奔涌。

答案:C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 摘要】古代诗词鉴赏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教法虽有万千,但一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它注 重用词炼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01-01 在教学中,我从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现介绍如下: 1.注意古今语序的不同 一般而言,无论是词序还是句序,都是按其约定俗成的惯例排列的。可在具体的语言交 际中,说话人调换一下原有语序,即便不另增新词,也能创生新意,使语言表达尽显姿彩, 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迢迢牵牛星》时,曾要求口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句,学生发现此句为互文,应作“迢迢牵牛星皎皎,皎皎织女星迢迢”。我追问,既为互文,能否将语序变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经过研讨,学生悟出其中奥妙,原来用“迢迢” 写牵牛星,还可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而用“皎皎”写织女星,则会让人联想 到女性之柔美,两者可互文,但不可互换。 2.注意古今句式的不同 古典诗词讲究韵律,于是便会出现平常少见的句式,初学者一时较难理解,不能适应; 待其稍稍适应后,有的也未必能深思其中道理,这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句式来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将句子换一种说话”的 改写只是手段,目的还在于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领会原句表达的精妙。 譬如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学生咋看难以理解,笔者于是让学生在原句基础上稍作调整和补充,使它再变为散文句式,然后师生对照原句,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学生感觉到两句区别在于“英雄”与“孙仲谋”孰前孰后,原句先“英雄”而后“仲谋”,意在突出词人的景仰之情。笔者如此点拨, 学生学习运用,对词中另一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进行改写,经过对照品读,发现原句突出强调的是时间“四十三年”,这就使得词人壮志未酬的辛酸不言而自明了。 3.注意词语的替换 诗词中有些字词的运用可谓独一无二,精妙无双,即使是用意义再相近的词语替换也难 奏其效。当然,我们通过替换字词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难词新句,同时也能够领会词语运 用的准确巧妙。在教学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时,有学生发现《三国演义》 版本中是“皎皎如月,何时可辍”,是否课本有误呢?于是师生乘热打铁,发现用“掇”不仅能 显示曹公“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求贤若渴之心,而且还作比兴手法,暗寓贤才何时求得与自己 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涵义,而取“辍”则仅是“求贤之心不可停”。两相对照,意境迥然不同。 再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之景的诗句:“乱石穿(崩)空,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层浪)。”笔者问,若改为后者岂不更有气势?经过一番研讨,学生认为从豪放词风格而言,似乎可行,但“崩空”、“裂岸”给人以惨烈之感,与后文“江山如画”之语境极不协调。 4.注意增减词语的变化 名家之作大都可称得上是文不加点,不刊之论,有时是“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如若增字删词,再与原诗词比较,则能凸现其遣词著字的大家风范,读者也能进一步体会作品准确、生动的艺术表达效果。对此,笔者在教学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感触颇深。 词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叠连用,历来被倚声家视为叠词运用 的典范,而如何使学生领会却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笔者将原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戚”,让学生结合词人身世研讨,反复诵读,最后学生终于领悟到李清照不相信丈夫已死,在恍惚中仍觉夫君在家,于是不停寻找,一处找不着再寻一处;而后几叠连加,极其生动细致 地表现了女词人内心悲戚之情。当读到词人借酒浇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文鉴赏题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I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I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使用,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语文必修模块。本册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组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全册教材,并谈一谈教学设想。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是现代新诗、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新闻(新闻和报告文学)。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这四个单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其中现代新诗侧重于品味和赏析,两个散文单元侧重于思考和领悟,新闻单元侧重于沟通和运用。 第一单元的新诗选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雨巷》也使戴望舒有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再别康桥》是闻一多在努力实现诗歌“三美”主张的有一代表性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讲这三首诗不能统一划分为新诗,如果从创作时间上讲都出现在1919年之后,但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依旧词牌的个律所创作的一首内容全新的诗歌。其次对于新诗歌的教学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类文本独特的语文价值以及选文所呈现的每一片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新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我们要注意新诗歌以下的特点: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诗的鉴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诗的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于古典诗词已有一定的积累,一些常见的技巧与手法在基础年级都已有学习了解。比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等。虚实结合相对来说见得不多,也没有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对这种手法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在一轮复习的初始阶段,我们把高考中的重难点古典诗词鉴赏率先讲解,而其中的一些难度相对大的技巧手法也尽可能做详细的分析讲解,以期在高三备考阶段迅速突破难关,提升分数。 重点难点: 1、结合作品分析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2、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意手绘

请大家看以下几幅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将生活中的小物件与简笔画结合在一起,使虚与实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意手绘,表现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情趣。其实虚实结合的手法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都有运用,比如绘画、书法、建筑、文学等。今天我们就看一看虚实结合在古典诗词中是如何运用的。 活动2【讲授】概念讲解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活动3【讲授】链接课本深入理解 例1:读柳永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念去去,千里烟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学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包括四个模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每个模块下又有子目录。首先,阅读鉴赏,共四个单元,分别为写景状物散文、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和演讲辞,共计十三篇课文。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 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佳作,我们现在基本都已完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我不再多做分析,(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刻。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支撑文章思想情感、构思布局和艺术风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品味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它是最能体现散文语言的美。)下面是第一单元的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体验,抒写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要试着与学生一起体验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感受作者的情怀。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我们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要尽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阅读,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点拨,但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祖国语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养料。 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共七首。《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屈原执著、高洁的风范等有一定了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后三首分别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曹操这位“乱世枭雄”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本色;还可以体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乐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她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甚:为什么。云山:田园。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与规划。 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就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金虎署,刑部。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 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就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高中语文_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理解和论证分析 一、考点、考情分析 2017 年、2018 年全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试题与之前的同类高考试题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二个选择题改为论证分析题,考察形式变化了,对应的能力点跟着转移,从之前信息筛选整合转变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第2 题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素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难在何处?主要在于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整体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到庞杂的文字和烦乱的信息中间,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强化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要的提分方法。 二、复习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论述文的结构,提升分析论证能力,准确解答论证试题。 三、读论述类文本的一般方法 1、画出各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表明作者赞同或反对的情感句等)。 2、提炼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情感句)中关键词,全面准确....概括各段意思。 3、将各段的主要内容连缀成段,反复读几遍,弄明白文章整体内容。 4、创建思维导图,分析论证方式。 四、讲读文章 2017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古典诗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教学对于陶冶性情、加强美育、继承传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考模式下的诗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在诗歌教学中,知识、技巧训练大于思想的领悟、价值的追求、审美的熏陶。这有待于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 在高考指挥棒效应明显的大环境下,设想如果不考诗歌,又有多少学生真正主动的搜集诗歌、背诵名句、感悟意境?因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1]当代高中生浸泡在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情境中,很多学生拒绝传统,崇尚个性,已经失去学习诗歌的动机。如果诗歌教学与现实脱节,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更加厌恶诗歌学习,这与诗歌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周易》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高中诗歌教学求新求变迫在眉睫。在新课程背景下,变的是思想、方法,不变的是道德感悟、审美追求。道德的崇高与审美的品位是学生对诗歌的自觉式追求。现从心理学视角,从动机、美感(艺术鉴赏)、能力三个维度,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高中诗歌教学改革,并作一定的反思。

一、背景分析 传统的诗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形成符号化认识。如谈到杜甫,就想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成“诗圣”,思想是“忧国忧民”。提到李白,就想到他被称为“诗仙”,将他与浪漫主义紧密联系,想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这已形成当下标准化、范式的诗歌教学模式,在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引导学生以知人论世为起点,多元化解读文本,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平衡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梦”属于想象的类型,教学中带领学生跟随李白的思维踏上多彩的追梦之旅,找到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衔接点,回归现实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王国维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体,鉴赏诗歌除了进入意境中外,还可以获得情感的愉悦、心灵的共鸣、审美的体验。而高中生鉴赏诗歌,有三大步骤:读懂诗歌、感悟意境、创新理解。其中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和基础,感悟意境是领悟与内化,创新理解是目的与结果。 以下是从心理学角度解决上述问题: 一、培养学习动机 “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2]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是课前问题的设置。“课前预习能培养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新课标及教材分析 本门课程统一考试。

(18班(专升本):1、讲本课程成绩评定一事: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百分制;按照学生平时表现确定:课堂讲课及回答问题等、课外阅读、写作及其他(如从事与教学有关的的事情:外面当老师(家教))、参与教学竞赛等)。学生用6周的时间争取平时成绩的满分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况且我的要求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有相关证明),但总有一些(甚至很多)同学不积极争取,很是头痛。如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是一件麻烦事,但本来不应该为老师来担忧;2、以后每次课堂上的每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就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等讲5分钟;3、学习课标(有有关ppt )(讲生硬了)(第一次) 18班:(第二次):1、学生先讲,我来评,学生也可以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真正做到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课文是不容易的。2、让学生了解以往的相关试题(该科目期末考试试题)。3、按照教研活动的要求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给学生讲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有相关的教学大纲(时间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满意)18班:(学生怕提问、回答问题等,还是怕犯错误而受到惩罚(如被人家讥笑、被老师批评),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对此,我打算:在课堂上做得好的,奖励;做得不好的,也奖励,即只要你做了,就奖励!) 1、学生讲5分钟的课 2、继续学习《中学语文教材概论》 18班:(第三次) 9、10班: 1、讲本课程成绩评定一事: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百分制;按照学生平时表现确定:课堂讲课及回答问题等、课外阅读、写作及其他(如从事与教学有关的的事情:外面当老师(家教))、参与教学竞赛等)。学生用6周的时间争取平时成绩的满分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况且我的要求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有相关证明),但总有一些(甚至很多)同学不积极争取,很是头痛。如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是一件麻烦事,但本来不应该为老师来担忧; 2、以后每次课堂上的每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就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等讲5分钟; 3、名家谈语文学习(有有关ppt ) 4、同学生讨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教材的意义) 5、让学生了解以往的相关试题(该科目期末考试试题)。(第一次) 6、按照教研活动的要求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给学生讲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有相关的教学大纲)。 7、学习课标(时间紧)(有有关ppt ) 8、语文教材概论(有有关ppt) ) 学习《古典诗歌》:先考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解读情况。(用高考的相关试题检验) 本门课程是与“语文”相关的。语,指听说;文,指书面语:都是与言语有关的。或者可以讲,凡是与语言、言语相关的,都可以指称为语文。中国古代的教育,只有语文教育,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 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 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 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 、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 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分析_语文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I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使用,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语文必修模块。本册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组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全册教材,并谈一谈教学设想。 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是现代新诗、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新闻(新闻和报告文学)。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这四个单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其中现代新诗侧重于品味和赏析,两个散文单元侧重于思考和领悟,新闻单元侧重于沟通和运用。 第一单元的新诗选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雨巷》也使戴望舒有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再别康桥》是闻一多在努力实现诗歌“三美”主张的有一代表性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讲这三首诗不能统一划分为新诗,如果从创作时间上讲都出现在1919年之后,但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依旧词牌的个律所创作的一首内容全新的诗歌。其次对于新诗歌的教学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类文本独特的语文价值以及选文所呈现的每一片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新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我们要注意新诗歌以下的特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第18周: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

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第19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蓟北归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