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孙兆旭

学号:1308070106

班级:经济学1301

2015年10月18号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规范发展,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也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乃至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一些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上市公司不断涌现出一些重大的问题,如银广厦、德隆等系列案件,美国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世界通讯这样的大公司顷刻之间就破产的案件等等,这些重大事件的不断出现使得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受到严重的伤害,使得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遭受到一次次的重大打击。因此,如何公正、客观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分析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有效提高其经营经营绩效措施的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成长以及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315上市公司的2014年的基本信息和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公司绩效财务指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引言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由于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代理行为的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现代公司制度诞生后,公司所有者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而提出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扩大,战略思想不断调整,企业管理变得日益复杂,所有者由于自身能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企业所有者将越来越分散,不可能全部的所有者都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们只能按照相关法律来像是自己的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没有所有权的经营者侵犯没有经营权的所有者的权利,所有者就借助事后评价的方式,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从而了解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自身的意愿,是否实现了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实行对经营者形成机理与约束,公司绩效的评价也正式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本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实证方面的分析。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优化资源配置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是国家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管理措施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价不再只是作为国家管理和考核企业的基本手段,众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过去一段时期内业绩表现,并且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1.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相关研究

189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之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并得到较为深入的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

20世纪初,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论著中提出,在评价企业信用能力指数时要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沃尔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指标,分别给定不同的权重,并确定每项指标的得分。虽然沃尔的财务比率评价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但他提出的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方法为公司绩效评价的发展引入新的思路。

1950年美国杰克逊·马丁德尔(JaeksonMartindell)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马丁德尔的评价方法也是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将本公司的评价分数与该公司的历史业绩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以判断公司的管理绩效。同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cter·M·Druthers)在通过实证研究后提出公司绩效评价八项指标,并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

随着多部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投资报酬率指标的应用得到广泛拓展。20世纪70年代,麦尔尼斯(Melnnes)在业绩指标体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对30家美国跨国公司1971年的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后,提出企业最适用的业绩评价指标为投资报酬率,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泊森(Persen)和莱西格(Lezzig)在通过对400多家跨国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分析后,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还有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及内含收益等。这一时期,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战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方法是“平衡计分卡法”(Balaneedseoreeard)。它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哈佛大学Robert·s·Kaplan和美国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P·Norton在90年代提出的一套用于评价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体系。

财务绩效评价仍然是当今国外企业评价的主流。西方国家主要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率综合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

1.2国内相关研究

1993年在会计制度改革的同时,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通则规定了八项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用率、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些指标从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利能力来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变了过去仅从政府的角度评价企业资金利用率的现象。

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增加到10个,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贡献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新《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后国内对企业综合评价的研究颇多。

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其中,工商类竞争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

成长能力的财务状况。

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自1996年以来,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每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方法为综合指数法,选取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及全部资本化率。在这种评价方法下,各上市公司的最后得分是在各单项指标考核评分的基础上,乘以每项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分别为:55%、9%、13%、7%、7%、9均,然后相加得到总评分。

在国内证券界有相当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市值4个指标。先计算4项指标的单项得分,根据单项指标由大到小对沪市全部参选上市公司进行单项排名。

总的来说,我国对企业财务的综合评价,除与上述西方国家的财务评价类似外,重点集中在经济效益评价。

1.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文献

股权结构主要分为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是指股权为谁所有,比如国有股、法人股、内部人持股、外部人持股等;股权集中度是指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鉴于本文研究的需要,只关注股权集中度。

(1)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影响的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股东可以通过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而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作用。Shleifer 和Vishny(1986)认为股权的集中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他从“大股东监督”理论出发,指出股份集中于少数股东,可以激励大股东去监督经理层,从而减少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和机会主义,提高企业业绩。

Jensen 和Meckling(1976)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基于自身利益,委托人更有动力采取激励或约束措施去解决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增加公司价值。

Demsetz(1983)指出,公司业绩与股权结构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以会计利润率作为业绩的衡量指标,以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股权集中度,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数据显示两者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故而他指出股权结构是股东出于其自身的利益,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内生成的,体现了股东对公司的影响结果,因而无论股权是集中或是分散,都只是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业绩并无系统性关系。

Morcketal(1988)则采用Tobin’s Q 值和会计利润率两个指标衡量企业业绩并实证分析其与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同样也发现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2)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业绩具有消极影响的研究

有些学者从大股东利益侵占这一角度认为股权的集中会降低公司业绩。Fuers和Kang(1998)以1992-1993 两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果是,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低。国际性的研究也表明股权集中度过高时,大股东的控制权高于对现金流所拥有的权利时,大股东会为谋取私人利益而牺牲企业利益,从而降低公司的价值。

LeeCh&Leahy(1991)认为股权的集中会导致股票收益率的降低,从而影响企业业绩,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业绩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研究设计

2.1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各指标采用2014年的年度数据作分析。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锐思数据库。

2.2研究变量的设计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 选取每股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公司资产规模, 股东个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前

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总资产的大小会影响其经营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规模在1 %的显著水平上与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陈共荣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在10 %的显著水平上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赵帅研究表明公司资产规模在5 %的显著水平上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因此, 本文选取公司资产规模作为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解释变量。关于公司规模这一指标的度量, 以上学者都用了取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规模大小的标准, 所以本文也采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对公司规模进行衡量。

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公司的成长性与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汪辉的研究显示,公司的成长性与公司市场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可以在1 %的水平上通过检验;杜莹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性与总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在1 %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张锦铭、赵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公司的成长性越好, 公司的绩效越佳。因此, 本研究把公司的成长性作为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的一个解释变量。本文用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成长性。

3 模型的设定

为了研究的需要, 本文拟构建的模型如下所示:

roe =β

0+β

1

*eps +β

2

*lev +β

3

*roa +β

4

*t_assets +β

5

*t_holder +β

6

*

cr_5+β

7*z+β

8

*h_5

其中:β0 为常数, β为待估回归系数, ε为模型的随机干扰项。

4 样本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全部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描述性统计、相

关性分析、回归结果分析。

4.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 所示:

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每股收益率315 -1.7381 1.5314 .168933 .3176631 净资产收益率315 -1.1370 .2738 .041942 .1256143 资产收益率315 -.2125 .1779 .024768 .0475865 总资产315 2.446679E8 2.961656E1

2.99683635E9

3.729381277E9

股东个数315 3651 635155 52416.31 55870.968 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315 1.153 1660.750 102.86503 199.199746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

315 .0117 .7015 .235703 .1496003

资产负债率315 .04 .92 .4677 .16773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315 .1779 .8533 .518360 .1328881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315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46.77 %,低于全部上市公司

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全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0 %左右),说明上市公

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采取了保守的财务策略,并且同一行业不同公司

的资产负债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持有负债最少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为4 %,而

负债最多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2 %。从融资结构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

总体负债比例偏低,股权比例偏高,上市公司大部分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从公

司的股东持股结构来看, 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占了股份总额的大部分比例,均

值达到了51.8 %, 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极差较大,比例的平均值仅为

102.87 %,最小值为115.3% 。这说明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结构偏向于

大股东,股东之间比例差距也比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股份比例过高,

过高的股份份额会对公司的治理作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而最终影响公司

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达到4.19 %, 但是最小值也达到

-113.7 %, 表明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长缓慢,还要承担高风险。

4.2 相关性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