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讲授如何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但由于城市生态学又是一门复杂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元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通过案例分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地参观,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推出,因此在内容上应力求反映国际上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展学生的视野。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所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为重点,以城市生态学古典学说和田园城市理论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理解城市生态学和“田园城市论”的定义、内容和主要精髓,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第一章城市化及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

第二节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

第三节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化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城市化发展趋势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深刻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了解城市的建制标准、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结构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资源利用链结构、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结构,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了解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

第一节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构成

第二节城市人口的容量

第三节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人群人口的规模和构成以及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为重点,以现行人口容量的估算方法和人口容量的水桶理论等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人口的规模、构成以及影响城市人口容量的因素,分析城市人口的动态趋势,从构成上理解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现行人口容量的估算方法和城市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心理的影响。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第一节城市气候与空气污染

第二节城市水文与水污染

第三节城市土壤与土壤污染

第四节城市噪声环境

第五节城市的建筑、交通和垃圾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与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的城市气候学、城市水文、城市噪声等特征为重点,以诠释导致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的机理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城市气候变化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城市环境的机理,掌握城市规划、布局和污染治理所依据的原理,了解各种城市污染产生的来龙去脉。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

第一节城市植物

第二节城市动物

第三节城市微生物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环境特别是城市植被为重点评价其生态功能和使用、美化功能,以城市化对城市植被、城市昆虫及动物、城市微生物区系与群落特性的动态影响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环境的特点,特别是城市植被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城市植被的生态和使用美化功能的原理,了解城市伴人动物特别是有害动物的种群动态变化和对人的影响,以及微生物所引起的人类病害。

第六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

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概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即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以城市生态系统生态流特别是能量流动在城市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变化分析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食物、水、氧气)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分析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物质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实例,比较城市间信息流的差异;了解城市发展生态流变化特别是食物、石油等变化的趋势。

第七章城市生态景观

第一节城市景观的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等为重点,以融入城市景观要素特征、异质性、城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优化等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城市景观、景观要素、异质性、廊道效应等基本概念,掌握运用廊道效应原理,研究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相互作用过程,分析城市不同时期空间扩展的格局;了解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景观要素的特点。

第八章城市生态评价

第一节城市生态评价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城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城市生态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探求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的方法等为重点;以各项评价指标标准值的制定和各级指标指数计算过程所需的权值的确定为本章的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在理解城市生态评价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可举一反三的典型实例评价,掌握城市生态评价的常用方法,灵活且不断完善其评价指标,探讨层次分析法以外的多种综合评价的方法。

第九章城市生态规划

第一节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目标

第二节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第三节城市生态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城市生态规划的范例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探讨城市生态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为重点,以探讨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的布局形式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规划特别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包含的内容及一般规划的步骤和方法,选择城市生态规划的范例城市(如扬州市生态规划),探讨其城市生态系统中三大亚系统之间的协调。了解生态功能分区规划、人口容量规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城市综合生态规划等。

第十章城市生态建设

第一节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城市自然保护

第三节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工程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探讨城市生态建设特别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学原则、绿化的理念及保护工程为重点,以不同城市绿地系统中植被的选择、搭配及布局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建设特别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建成群落、地带性、生态演替、潜在植被等生态学原则,能因地制宜地在城市绿地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合理搭配及布局。了解国内外城市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发展状况。

第十一章生态城市

第一节生态城市的概念

第二节生态城市的本质及主要特征

第三节生态城市建设的五个层面及产业生态化

第四节中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生态城市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建设生态城市的5各层面为重点,以总结、比较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理解城市生态转型和生态城市建设所要包括的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和生态意识培养等五个层面,了解生态城市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用于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城市生态管理

第一节城市生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城市生态管理的途径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探讨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及途径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管理途径的数模方法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人口管理、景观管理和综合管理等,理解城市生态管理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社会、数模管理的途径,了解城市生态管理的原则。

第十三章城市灾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城市地质灾害

第二节城市火灾及其防治

第三节城市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灾害中地震灾害、火灾和洪灾为重点,以探讨地震灾害、火灾和洪灾的预防对策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地震灾害、火灾和洪灾的特点及预防策略,了解城市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特点。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70%)+平时30%(其中包括考勤10%+辩论和主题综述、平时提问、发言和布置专题讲解占2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城市生态学》(第二版),杨小波,吴庆书等编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3-017532-8。

参考书:《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ISBN 7-04-020434-7。

《城市生态学》,宋永昌,由文辉,王祥荣编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标准书号:ISBN 7-5617-2128-5。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编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标准书号:ISBN7-5608-1936-2。

大纲修订人:孟玲

大纲审定人:李保平

修订日期:2008年10月30日

城市生态学课件资料③——第二章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一、生态学(ecology) (一)生态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1.德国赫克尔(Emst Heinrich Haeckel)于1869年提出,并于188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门学科。 Ecology来自希腊语“oikos”(居住地、隐蔽处、家庭)与“logos”科学研究。 2.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因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生态学研究尺度 1.基因 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①基因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转基因 通俗的说就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一般来说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 2.个体生态学 ①物种的生活史 ②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活型 ③环境对个体的制约——生态型 3.种群生态学 同类生物所组成的群体。 ①种群的基本特征——年龄结构、性比、大小等。

②种群的格局——空间分布等。 ③格局形成的过程——种内竞争、生殖特征等。 4.群落生态学 不同类别生物所组成的集合。 ①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种类结构。 ②群落的动态——演替过程、物种更替等。 5.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①结构——食物链。 ②功能——能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 ③调控——机制、反馈。 二、城市学 1.城市学(urbanology)一词最早见于日本矶村英一的《城市学》(1975)。 2.城市学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剖析、认识、改造城市的各种学科的总称. 3.最早的城市学是依附于建筑学之中的。工业革命后,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被相继纳入城市学的范畴之中。 三、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 1.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2.美国芝家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首先提出这个科学术语。 3.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人口爆炸”,因此人类生态学也就自然成为生态学中最引人瞩目的分支之一。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 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生产者:庄稼,草 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 50+50*10%=55人 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 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 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 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第二章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2)我国城市化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该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在2000人以上。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前工业社会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规模较小 数量很少城乡分离相对封闭 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中心功能多元化市政设施现代化生活条件较优越规模数量稳定 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信息社会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宜人化超级城市裂解中小城镇崛起城乡一体化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 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 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 常称其为客体) 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 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 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 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 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 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 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城市生态学重点

什么叫生态系统?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系统至少应具备3个条件:①有许多成分;②各成分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述生态系统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是由多样性成分所构成,它们之间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连锁关系,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馈调节的能力。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偏离加剧。 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1.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主要消费者,主宰者。2.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4.是自我维持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5.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6.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7.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传递知识: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等 传递情报;军事、科技、经济情报的掌握往往居有利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功能:输入分散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何不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因而其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系统本身外,还有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营养结构 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有些什么特点?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的“收入”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而“支出“中的各分量中有如下特点:1.显热交换:大2.潜热交换:小3.城市的贮热量:大4.热平流量:忽略5.光合集能:少 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由于有热岛效应, 空气层结不稳定, 有利于产生热力对流, 当城市中水汽充足时(城市中还有一定量的人为水汽和人工管道供应的水分), 容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第二, 城市阻滞效应。城市因有高高低低的建筑物, 其粗糙度比附近郊区平原大。它不仅能引起机械湍流, 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如静止锋、静止切变、缓进冷锋等)有阻滞效应,使其移动速度减慢, 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 因而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 降水的时间延长。第三, 城市凝结核效应。城市因生产和生活强度较大, 空气中尘粒及其它微粒比周围地区多, 为形成降水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第四,城市内及周边有较大面积水体,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和郊区相比,城市径流有何特点?城市地表径流系数较大;流速快;径流峰值出现较早;城市径流水多经建筑物、道路及各种堆积物表面流入排水道,一般是难以直接利用的污水。简述城市地面风的总体特点。摩擦使风速减小,但有一临界风速值。城区内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街道风。城市峡谷效应产生“急流”。建筑物的阻障效应产生涡流。城市风分布不均匀,时大时小,阵性大,风向不定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为什么?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造成的增温没有地面辐射造成的增温显著,所以在正常条件下,近地面的温度比上层为高。2.由于低层大气中含有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能较强的水蒸汽和固体颗粒物。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研道德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基础研究方向毕业生具备较高国际视野,具有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和基础理论问题的潜力;应用基础方向毕业生具备务实钻研的态度,以及较强的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潜能。 博士毕业生具有系统、深入、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课堂教授、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制4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植被生态学 2.城市生态学 3.种群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 5.功能生态学 6.生理与理论生态学 7.恢复生态学 8.分子生态学 9.生态工程学 10.水生生态学 11.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12.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 13.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 14.全球变化生态学 15.生态系统生态学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

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选修课程。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城市生态学大纲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1.1 生态学的发展 1. 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类 1.2 生态系统(ecosystem )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演替、生态平衡、干扰、稳态机制 1.3 生态学一般规律及实际意义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 衡规律(4)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 城市、城市化(概念、特点、标志、利弊、标准)、存在问题、城市化所带来问题、城市污染、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学 3.1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的概念 3.2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3.3.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3.3.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是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的系统 (4)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它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3)它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它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5)它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3.3.3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②城市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反应;③城市 化对人群的影响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 4、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5、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6、城市生态系统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的研究 3.4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3.5 城市生态学研究重点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4.1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的概念

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全校公共选修课设置

北京林业大学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全校公共选修课设置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类别学时讲课实验研讨学分开课学期承担单位备注s06c2051t1 社会学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经管学院 s01c2110t1 森林文化与美学人文科学24 20 0 4 1.5 秋林学院 d07c2024t1 大学生成功学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人文学院 d07c2025t1 大学生创业学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人文学院 d07c2054t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人文学院 d07c2045t1 大学语文人文科学24 20 0 4 1.5 春、秋人文学院 g07c2027t1 公共关系概论人文科学24 18 0 6 1.5 春、秋人文学院 g07c2044t1 古典文学欣赏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g07c2063t1 古代汉语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j07c2028t1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介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k07c2020t1 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l07c2029t1 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l07c2030t1 领导科学与艺术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l07c2031t1 伦理学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o07c2088t1 欧洲文明史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人文学院 s07c2033t1 生态伦理学人文科学24 22 2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x07c2035t1 形式逻辑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y07c2046t1 应用文写作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6t1 哲学导论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7t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8t1 中国林业历史文化概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9t1 中国通史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40t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风云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126t1 政治学概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人文学院 z07c2047t1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48t1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j04c2027t1 酒类鉴赏与饮食礼仪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生物学院 r02c2015t1 人文地理学B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水保学院 d09c2023t1 大学英语测试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外语学院 e09c2098t1 俄罗斯概况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e09c2021t1 俄语入门人文科学24 20 0 4 1.5 春、秋外语学院 e09c2099t1 俄语入门II 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外语学院新开k09c2043t1 科技英语视听说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k09c2044t1 科技英语A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外语学院 o09c2104t1 欧洲文化入门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外语学院新开s09c2022t1 实用英语语音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s09c2072t1 商务英语入门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 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 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 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 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 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 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 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在基本遵循自然产汇流规律的基础上,城市建成后实现“一片天对一片地”,利用城市空间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存。具体“滞、渗、蓄、净、用、排” 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的竖向剖面结构 1.生态屋顶 2.绿化建筑立面 3.生态景观 4.生态道路 5.生态水池 6.生态广场 7.生态公园 8.强渗透地面 9.天然洼地蓄滞 滞: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蓄: 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是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 排: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7、建设目标(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冲击。) ①缓解洪涝灾害:通过保护、恢复和修复天然河湖水域空间,把城市排水系统从“区域快排、末端集中”转变为“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②增加雨水利用:针对洪涝雨水的利害两重性,构建“格局合理、蓄泄兼筹、引排得当、环境优美、综合利用”的城市水系统。 ③降低径流污染:城市初期雨水中轮胎细末、生活垃圾污染、大气降尘、铅/镉重金属等污染严重。宜在表面铺装透水结构,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让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8、三大任务 (1)海绵体建设: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系统工程:是一大类新的工程技术总称,是对系统进行组织管理、解决系统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是工程学进入系统发展时代以后的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稳态结构:指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时的功能结构。(指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时的功能结构)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和维系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负责的旅游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2、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城市植被:城市里覆盖着的所有生活植物的总和。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系统边界: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生态系统:指由生境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系统: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一些化能合成细菌(绿色和紫色细菌、蓝藻)。 消费者:异养生物,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将复杂的动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量决定于满足程度最低的因子,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讲就是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于系统内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 固体废弃物:指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有掌握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界限,调节就不起作用了,这个临界值就是生态阈值。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 城市生态恢复:利用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对城市发展变化中的环境生态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以维持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手段。 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基本原理 1、“生态位”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 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 3、食物链(网)原理 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 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食物链(网)原理表明: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2+1/2. ●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 ●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 ●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 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 5、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 其机理。 生态学新的理念: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3)人类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生物—化学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圈层,其范围在地表以上可达23km高空,在地表 以下可延伸至12km的深度,包括大气圈层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风化层)。 4、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即生物群落,以及无生命的非生 物成分,即自然环境 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住结合,他们之间构成一定 的相互关系。根据各类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以把他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 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7、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 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8、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一个种群全体数目的多少,即种群的大小,如果采用单位面积或 容积的个体数目来表示种群的大小,即为密度。 9、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 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10、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原状的能力。 11、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原状的能力。 12、自治力:它是指生态系统对发生在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3、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的能力。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 和转化。 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第二章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第三章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 2、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

(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的全部内容。

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田园城市理论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扇形理论 赫特认为城市从CBD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向外扩展是 仍保持了居住区的特点,其中有较多住宅出租的扇形区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他影响和吸引整个城市沿该方向发展。 黑箱理论 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 白箱理论 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 体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 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 信息流、资金流等。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 格局。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 的人工生态系统。 Linderman 的“百分之十定律” 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捕食食物链或营养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环节或营养级数量都要大大减少,最后只有少部分能量留存下来用于生长,形成动物的组织。美国学者林德曼在研究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 城市气候 在大城市的特殊下垫面和城市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大气污染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