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指示书

作业指示书

作业指示书
作业指示书

作业指示书

(一)课内训练单元一:形态构成设计—线构成

作业目的:

线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线因其具有变化丰富和具有张力等特点使其在立体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单独依靠线来表现构成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极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业要求:

基本单元:线、门字形、立方体线框自选

基本方法:相同或相似单元的聚集、穿插和叠加

方法:

1立方形模型的底盘尺寸是20cm×20cm,高度自定。

2线的基本单元形态应该相同或相似,在构成中体现主次和均衡。

3构成的空间形式应该纵横穿插、高低错落,符合形式美要求。

4线在以单体形式表现时有形体单一和体量感薄弱等缺点,可以通过相同或相近的线体形式表现体块特征和立体构成中的要素单体(如口字型、折线型等),进而表现立体构成的穿插、聚集和韵律感。

5构成的图底关系应重点考虑,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线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注意事项:

1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3在材料方面,因线体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只要选用长细比率较大,制作加工方便,易折易弯的材料均可。

4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6,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20cm×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二)课内训练单元二:形态构成设计—面构成

作业目的:

面也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面是一个抽象概念,与线和体块不可分割,它的特点是具有延展性和轻盈柔软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对于面的表达和诠释有多种方法,通过单独依靠面来表现构成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极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业要求:

基本单元:矩形、L形、三角形或其它图形任选其一或两种

基本方法:形的重复与渐变

方法:

1立方形模型的尺寸是20cm×20cm。

2面在以单体形式表现时有稳定性差和体量感不强等缺点,可以通过面与面的转折、插接、变换等形式表现体块特征和立体构成中的要素单体,进而表现立体构成的虚实、叠加和围合感。

3构成的图底关系应重点考虑,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面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4面构成中更讲究的是面的尺度的变化和图底网格之间的联系,空间感和立体关系的确立和统一也完全依照网格为基础进行变化。*

注意事项:

1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3在材料方面,因面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尽量选用有一定厚度,弯曲制作加工方便的材料均可。

4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5在结构方面,应充分考虑模型的结构和受力关系,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味追求稳定性又会造成动感的缺失,所以应好好把握。*

6底板的厚度因线构成需固定要求一定的厚度,而面构成以粘接为主,所以底板厚度不需太厚。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6,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20cm×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三)课内训练单元三:形态构成设计—线、面构成

作业目的:

线、面在构成中的地位相当而且又各具特点,面是一个抽象概念,与线和体块不可分割,它的特点是具有延展性和轻盈柔软的特点,但在表现虚实和空间变化上又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线条和面的组合可以将空间和虚实更加完美的体现。

作业要求:

基本单元:线与任意图形(图形可以为两种)

基本方法:形的叠加与重组

方法:

1立方形模型的尺寸是20cm×20cm。

2通过立体形的交叉产生新的形状与空间关系。

3组合的图形在虚实把握上应该重点考虑,可以通过网格的确定来划分细部的关系。4形体的结合需要重点考虑结合部位、角度等因素,在结合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形体关系。

5在组合时重点处理相交部位。

注意事项:

1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3在材料方面,因面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尽量选用有一定厚度,弯曲制作加工方便的材料均可。

4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5在结构方面,应充分考虑模型的结构和受力关系,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味追求稳定性又会造成动感的缺失,所以应好好把握。*

6底板的厚度因线构成需固定要求一定的厚度,而面构成以粘接为主,所以底板厚度不需太厚。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6,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20cm×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四)课内训练单元四:形态构成设计—体构成

作业目的:

体块在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更接近于我们练习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建筑体量、外观形式和内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作业要求:

基本单元: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

基本方法:体的切割、移位和消减

方法:

1立方形模型的尺寸是20cm×20cm×20cm。

2体的基本形应确立,但应以图底关系的确立为基础,图底关系的是否丰富和空间虚实呼应是否明确,从根本上决定了以后的构成效果,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整体动势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3体构成的方法要明确,一般以两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形体的叠加、重复和聚集。首先应发挥基本形体本身的特点,形成丰富的立面形象。其次是充分利用单元的进退凸凹等手段强化虚实和层次。再是单元的组合应有效的控制整体构成的变化。

第二种是形体自身的变化,包括形体的分割、移位、消减与从组。重点考虑变化之后的基本形的呼应处理和围合成的空间的虚实变化。

4应考虑尺度感,包括体构成和所给模型尺寸的比较。*

注意事项:

1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2在材料方面,因体构成的特点而变化,如制作单元形体的叠加等需要根据基本形的特点选材,有些规整形状需要通过纸板折叠制作而成。

3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4在结构方面,应充分考虑模型的结构和受力关系,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味追求稳定性又会造成动感的缺失,所以应好好把握。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2,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20cm×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五)课内训练单元五:形态构成设计—面、体构成

作业目的:

体和面在构成中的表现手法有所相同又各具特点。通过面体结合可以一方面活化面的表现手段,也可以表现面的轻盈舒展,对线面转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整个构成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和协调。

作业要求:

基本单元:长方体或正方体

基本方法:形的分割、重复和叠加

方法:

1立方形模型的尺寸是20cm×20cm。

2体面结合应以确立基本形为前提,如(矩形、梯形、三角型、L形等),在方法上以单元的积聚和迭加,从而活化形体进行面的体化和体的面化。

3还可以通过形的分割变化(加法和减法)通过体面相互转换呼应体现体面构成的特点。

4构成的图底关系应重点考虑,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整体动势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5尺度感的考虑是体面内在联系的重点。*

注意事项:

1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3在材料方面,因面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尽量选用有一定厚度,弯曲制作加工方便的材料均可。

4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5在结构方面,应充分考虑模型的结构和受力关系,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味追求稳定性又会造成动感的缺失,所以应好好把握。*

6底板的厚度因线构成需固定要求一定的厚度,而面构成以粘接为主,所以底板厚度不需太厚。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6,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20cm×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六)课内训练单元六:形态构成设计—线、面、体构成

作业目的:

线、体和面在构成中的表现是最为丰富的。通过线面体结合可以一方面活化表现手段,整个构成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和协调。还可以在构成中体现各自的特点。

作业要求:

基本单元:线、长方形和正方体

基本方法:形体的交接

方法:

1立方形模型的尺寸是20cm×20cm

2基本图形以线、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方体或长方体为单元,不许加入其他图形样式。3通过图形的交接体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4构成的图底关系应重点考虑,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整体动势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5组合的图形在虚实把握上应该重点考虑,可以通过网格的确定来划分细部的关系。6形体的结合需要重点考虑结合部位、角度等因素,在结合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形体关系。

注意事项:

1构成的元素和基本单元种类繁多,容易造成形式的混乱而导致形式的不明朗,应注重内容的主从关系,做到整体的把握。

2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3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4在材料方面,因面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尽量选用有一定厚度,弯曲制作加工方便的材料均可。

5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6,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20cm×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七)课内训练单元七:经典建筑分析

作业目的:

建筑形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正确的观察分析取决于正确的设计观和建筑观。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可以深入地学习理解优秀的大使作品。

作业要求:

方法:

在读懂所提供的建筑先例基础上,选择十个以上的建筑形式要素进行分析。

1、空间

2、限定

3、功能

4、结构

5、环境

6、流线

7、体量

8、外壳

9、平面到剖面

10、几何关系

11、序列体系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64,其中课内32,课外32。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

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

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解析建筑》(英)西蒙昂温著,中国水利出版社;

工具材料: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成果:

一个1:60的建筑模型。

A1图幅的建筑要素分析图一张。

(八)课内训练单元八:外部空间设计—艺术家创作室

作业目的:

1. 通过一个小品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训练,初步了解并学习掌握基本的过

程步骤,即从实例调研、场地勘察、任务分析开始,经过多方案构思、优化选择、修改调整、深入完善等步骤,一直到正式方案表现之全过程;

2. 初步学习并逐步掌握一些基本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包括如何进行总图布局、平剖

面设计、立面造型处理、空间组织以及简单的外部环境设计等;

3. 尝试把形态构成的原则手法具体运用于建筑造型及空间组织之中;

4. 进一步学习训练方案草图、草模和正式模型的表现方法,重点掌握工具铅笔制图

的方法与技巧。

作业要求:

1. 为了深入理解把握具体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者及管理者的行为活动特点,方案

构思前,应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任务书,并进行一定量的实例及对象调查。要求每人至少走访调查3个相关实例,按比例草绘其平立剖总图,了解其具体环境及使用管理情况,分析其优缺点,并整理成图文报告;

2. 方案设计应遵循尊重环境、利用环境并积极改造环境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所属

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为此应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调研;

3. 方案形象应具有明确的类型特征和时代特点。要求方案在满足建筑的结构、构造、

材料等基本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构成原则手法进行空间造型设计,即通过适当的归纳提炼,利用单元、分割、变形或空间等具体原则手法,把建筑落实为具有鲜明线性、面性或体块组合特征的形体关系和空间关系,同时符合一般形式美的法则;

4. 方案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材料设备及建设标准应符合经济可行的原则;

5. 最终方案应是在多方案优化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一草阶段要求完成至少

3个方案构思;

6. 正式方案的表现形式为A1工具铅笔线条图+模型。具体内容包括:

(1)总平面图,1个,1:100;

(2)平面图,1~2个,1:50;

(3)剖面图,2~3个,1:50;

(4)立面图,2~3个,1:50;

(5)透视图,自选;

(6)模型,1个,1:50;

(7)简明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各部分建筑面积及绿化指标等)。

艺术家创作室由交流创作室和户外庭院两部分组成。

1. 室内部分: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上下可浮动10%),要求安排4~5组活动的创作桌位和一个固定的小型休息交流空间,该部分要求良好的景观朝向及自然采光。室内设管理人员一人,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及提供简单的冷热饮服务。室内应设洗手间及库房(洗手间不大于6平方米、库房不大于5平方米。

2. 室外部分:该部分除满足一定规模的户外艺术家学术活动要求外,还应是艺术家休息、交往及观景的理想场所。因此方案应在地段适当位置安排一定规模的平台、廊架及绿化植被。其中,要求廊架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计算方法:无论实顶虚顶,单柱双柱,均按屋顶投影面积的100%计算),有效绿地面积应大于总用地的30%。

3. 要求把该建筑设计成为校园绿化中的一个优美景点。

方法:

1、以所选类型建筑为重点搜集和调研相关资料。

2、应在构思阶段提出三个选择方案。

3、初步掌握“从外到内,内外结合”这一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

4、应有明确的类型建筑特征,并具有突出的个性特点。

5、应考虑具体地段的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景观朝向、道路交通、周边建筑以及

地区气候等),使之成为该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基地环境、条件出发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建筑形象与空间。

6、应充分满足具体工作活动要求,包括各部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具体空间的大

小(三维)、采光、朝向、景观等要求。

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64,其中课内32,课外32。

1.一草阶段(第一~四次课):

(1)分组布置作业、分析题目;

(2)进行场地勘察、实例调查和相关资料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调查报告;

(3)完成至少三个构思方案。每个方案应包括总图(1:200)、平面图(1:100)、透视图或草模(1:100);

2.二草阶段(第五~七次课):

(1)多方案比较,确定发展方案;

(2)修改调整发展方案;

(3)深入完善方案。该阶段的设计成果为A1草图+草模(1:50),具体内容包括总图(1:100)、平面图1~2个(1:50)、立面图2~3个(1:50)、剖

面图2~3个(1:50)、技术经济指标、透视图自选。

3.上板阶段(第八~十次课):

(1)对二草成果进行局部修改;

(2)进行布图处理,并完成正式图纸;

(3)选定模型材料及颜色,完成正式模型;

(4)完成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参考书目:

《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人体尺度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资料集》—室内空间的类型和分隔方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部空间论》—(日)芦原义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小品实录》—华南工学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间和秩序》—(美)弗朗西斯

工具材料:

1. 模型材料/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

2. 绘图材料/工具:草图纸、绘图纸、针管笔或签字笔、铅笔(B、HB、H)、三角板、

丁字尺或直线尺、圆规、比例尺、橡皮、擦图片、绘图板等。

成果:

一个1:60的设计模型。

A1建筑图纸一张。

说明:附地形图,地段A、B、C任选其一。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小组

冲压作业指导书

冲压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以规范作业程序。本作业指导书规定只准许经过公司培训的人才能使用冲压机械。 2.作业程序 2.1 作业前的准备 2.1.1 看懂图纸要加工的内容,选用正确的模具。 2.1.2 开机前,对滑轨、离合器、转动轴处进行加油润滑。 2.2 装模、试模 2.2.1 装模前,要弄清楚本模具所需工作压力是否小于被装冲床的工作压力,严禁超负荷运 转,以免损坏冲床,但也不能不考虑功率消耗,一般取机床额定压力的85%左右,还要清楚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小于冲床的最大闭合高度,小于最小闭合高度时要加装垫板; 其次要知道模具的模柄与冲头孔径是否相符;以上三者有不符之一的就要调换冲床。2.2.2 用推车把模具推到工作机旁,开始清理冲床周围工作环境并清洁工作台面。 2.2.3 开启电机,让冲床空转几下,听听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并试一下离合器,操纵杆、刹 车等控制部位是否运转正常。 2.2.4 关闭电机,把上下闭合的模具放到工作台面上。 2.2.5 松开连杆上的锁紧螺母和紧定螺钉,适当调整滑块高度后,再松开滑块上的上模柄锁 紧螺母。 2.2.6 当上模上平面与滑块下平面贴紧无缝后锁紧模柄螺母,调整滑块螺母,让上模向上稍

稍抬起,但不得使上、下模脱开,用扳手把下模向内轻打后,稍稍固定下模。 2.2.7 用撬杠或用手转动大飞轮带动滑块作几次空行程转动,目测后用纸试冲,看模具的周 边间隙是否均匀,不均时调整下模,直到均匀为止。 2.2.8 调整好行程后,固定锁紧螺母和紧定螺钉。 2.2.9 再次锁紧下模,开启电机进行试冲。 2.3 冲裁 2.3.1 模具试好以后,利用模板或定尺、导尺对工件进行定位。首件符合图纸要求后,通知 品检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批量冲,对超过50件以上的批量,每隔10分钟要量尺寸,看定位是否跑动。 注意事项 3.1 上、下模或调整定尺时必须关掉电源。 3.2 两人操作时,一定要配合好,一人指挥一人操作。 3.3 严禁用点动试模。 4.作业后 4.1 冲完后,把模具放到模具架原位,如果需要修理的,及时通知物控部,并开出委外加工 单,经经理签字后,由物控部外发修模,以防下次用时有问题。 4.2 把图纸压在工件上,工件放整齐的转入下道工序处。 4.3 把场地收拾干净准备下道工作。

作业指导书1

永钢集团操作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YGLTⅡ/WI7.5.1-01—01

1.3询问有关生产事项(设备、炉况、运输等) 1.4认真执行工长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清接明,如遇炉况不顺,交班工长应配合接班工长处理好炉况。 2.核料 2.1 变料单中的原燃料成份与正在使用的原燃料成分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如图2-1。并校正炉渣碱度,炉料负荷以及喷煤量。 图2-1 2.2跟称量室核对矿批、焦批的重量,以及所用仓炉料的用量。 2.3跟喷吹工核对小时煤量。 3.检查原燃料情况 3.1查看烧结矿粒度(烧结矿粒度要求:5~80㎜,其中10~50㎜大于75%)及强度(目测烧结矿中的白点、小粒度块矿的量及烧结矿颜色)。 3.2查看焦碳粒度(目测焦碳粒度小于25mm的比例,25~40mm的小焦比例以及小于10mm的焦粉比例)、水分含量(即焦碳干燥程度)以及焦碳质量(焦碳外形棱角分明,断面呈银灰色,则表明焦碳质量较好;黑头焦数量多少也表明焦碳质量好坏)。 3.3查看块矿、球团矿粒度(块矿粒度要求6~40㎜部分大于85%小于6mm 部分不超过5%,球团粒度要求6.3~18mm部分大于90.0%)。 3.4查看振动筛筛分效果(发现振动筛堵塞,通知上料工清筛)及振动筛筛网原燃料成份变化时,及时变料 要求每班交接班各核对一次,班中核对两次。 每班巡查矿槽4次,巡查时注意矿槽路面、球团矿等杂物,防止摔倒。 查看小车矿、焦堆头每班2次,间隔4小时; 焦炭水分化验每

(若有损坏,通知维修工修理)。 3.5查看小车矿、焦堆头。 3.6取500g左右焦碳拿回工长室,放入“焦碳水分快速分析仪”内进行水分检测,并记录其检测结果。 4.当班炉内操作: 4.1看风口 站在风口平台用看火镜观察风口,风口明亮不耀眼,风口前焦炭活跃,圆周工作均匀,无生降、不挂渣则可判断炉缸工作状态活跃;看喷煤情况及煤枪位置。 4.2查看电脑画面上探尺运动趋势。 探尺运动轨迹整齐有规律(如图4-1和4-3)无停滞(如图4-5)、无吸尺、无滑尺崩落现象(如图4-4),且探尺记录倾角比较固定(如图4-2)。 图4-1 图4-2班4次。 每小时观察一次风口,观看时应侧身站立。 正常料线范围:800~1800mm,如需变动,应请示汇报。因故压料时,料线不得高于500mm。 如果出现连续滑尺、难行等现象,及时减风减氧。 探尺运动历史趋势探尺记录倾角

作业指导书1

集密控岗位司机操作规程 1、开机前: 1.1生产科依据入选原煤化验结果,设定重介质悬浮液的密度,依据原煤性质和入选量,设定重介质悬浮液的压力,并按产品指标要求设定精煤灰分,下发生产任务入选通知单。集控岗位司机按入选任务通知单要求设定系统参数,如有问题及时汇报相关领导协调解决。 1.2认真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电压是否在工作范围内,各工作仪表显示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1.3打开皮带秤、测灰仪、密度控制电脑,检查各参数是否正常。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仔细询问上班情况,做好开机准备工作。 1.4广播通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并开警铃进行集中启车。 2、生产现场准备完毕,确认检查无误,即可开机: 2.1系统设备启动后,设定给定密度、压力,具备上煤条件后,通知准备段上煤。 2.2根据机测密度和给定密度之间的误差,通过手动调整加水,合理进行分流开度操作,使误差控制为士1g/cm3。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将密度调节由手动转入自动控制,带煤正常运行10分钟后,通知化验室采精煤 样做精煤灰分化验分析,系统员做人测密度,人测密度与机测密度允许误差为士5 g/cm3,每班至少两次。 2.3及时了解化验结果,结合测灰仪情况,合理调整给定密度,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范围之内,努力提高精煤灰分合格率和精煤产率。 2.4依据上煤量,将重介质悬浮液给料压力控制在0.28 —0.30MPa以保持旋流器中适当液固比。合介桶运行液位控制在30%以上,出现液位偏低,及时指挥加介,进行调整,其他各桶液位确保均衡生产。 2.5运行过程中若出现液位、压力、密度急剧下降,旋流器堵塞,密控系统断电,及时通知先停煤,再停介质泵,后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007冲压作业指导书

007冲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S-WI-007 文件版本:A/0 文件名称: 文件页码:1/2 制定部门:生产部 冲压作业指导书制定日期:2005.01.25 生效日期:2005.01.25 1.0 目的 规范冲压工作业方式,保障工人安全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2.0 范围适用于冲压工的培训和冲压生产. 3.0 权责 3.1生产主管/领班:冲压工作业的培训,安排和督导. 3.2冲压工:机台的保养,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的自检. 3.3品管:冲压产品质量的监控. 4.0 作业内容 4.1 生产准备 4.1.1 班次生产,生产主管/领班安排冲压工作业内容. 4.1.2 架模工开始架模时,冲压工根据生产要求,将所需物料移至待加工处. 4.1.3模具调试完毕,品检作首件检验合格后,冲压工根据架模工要求,开始生产作业. 4.2 安全生产 4.2.1 安全操作 4.2.1.1只有经培训合格的冲压工才能操作冲床,进行冲压生产. 4.2.1.2送料时,身体任何部位不可进入冲床滑块行程区. 4.2.1.3物料按生产要求置于模具后,才可开启离合器. 4.2.1.4冲床进行冲压工作时,不可送,取物料.

4.2.1.5取料时,绝对不忍许进入模具行程范围内,用手直接取料. 4.2.1.6手工送料时,绝对不忍许连击. 4.2.1.7发现冲床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上报生产主管/领班. 4.2.2产品质 量 4.2.2.1生产过程中,冲压工须不定期对产品进行自检. 4.2.2.2自检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时,立即停机,上报领班.并对已生产产品全检, 挑出 不良品. 修制订: 日期: 订审核: 日期: 记 录批准: 日期: 文件编号:HS-WI-007 文件版本:A/0 文件名称: 文件页码: 2/2 制定部门:生产部 冲压作业指导书制定日期:2005.01.25 生效日期:2005.01.25 4.2.2.3品检巡检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时,须立即停机,按领班/主管安排作业. 4.3产品移交4.3.1每班次生产完工,冲压工填好产品随件单交品管作工序终检. 4.3.2品管检验后在随件单上签名确认. 4.3.3冲压工在随件单上签名确认. 4.3.4如冲压工与品管间存在质量判定分歧,由品管提交品管主管/工程师处理. 4.3.5冲压工将附随件单产品移交下工序. 4.4机台保养 4.4.1班次生产完毕,冲压工须清理机台. 4.4.2根据冲床保养要求,冲床工定期对冲床进行三级保养. 4.5作业呈报 4.5.1班次作业内容的呈报. 4.5.2生产产品的呈报.

焊接作业指导书1

XXXXX工程 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XXXXX公司

二零一六年八月 焊接作业指导书 1. 概况 本作业指导书涉及XXXXX工程管道焊接作业,其管材的材质为20#钢。 2. 编制依据、取用标准 2.1施工组织设计; 2.2设计院和设备厂家提供的相关的图纸; 2.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2.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36-2011 2.5《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0452-2012 2.6《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8.2-2010 2.7《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SY/T 4109-2013 2.8《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SY4103-2006 2.9公司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规范参数 3. 作业准备及施工要求 3.1设备:EXT-400型交流焊机、磨光机、砂轮机、焊条烘烤箱、保温桶、温度计、工艺卡。 3.2焊接材料:焊条J427型Ф2.5mm、Ф3.2mm,焊丝CHG-S5. 3.3人员、车辆及劳保配备:材料管理员、焊接技术人员、质检员、焊工、司机、防护面罩、护目镜、安全帽、胶皮手套、工服、工鞋等。 3.4施工要求 3.4.1焊工必须是经过焊接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并按 DL/T679-2012 《焊工技术考核工程》考核,取得焊工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的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3.4.2焊前核对管材规格型号及材质,技术人员要向焊工进行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交底。焊工本人要对施焊部件的工艺要求了解清楚,凡遇

与作业指导书要求不符时,焊工应拒绝施焊。当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报有关人员,不得自行处理。 4. 材料管理 4.1根据钢管的材质,合理选择焊接材料。 序号使用部位母材材质手工电弧焊备注1工艺管道Q235B\20#J427 4.2焊材的烘烤按下表进行: 种类烘干温度℃恒温时间h允许使用时间h重复烘干次数E4315350-4001-24≤2 烘烤后的焊条应保存在100-150℃的恒温箱中,随用随取取,每次领取不得超过3公斤。在现场使用时应配有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温桶,超过允许使用时间后应重新烘烤。 4.3焊接材料管理 焊材的正确选用和防止吸潮时保证焊接质量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错用焊材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控制焊接质量: ⑴责任范围 A、 焊条的倒运由焊条烘烤员通知施工办生产调度安排人员车辆到驻地 领取,焊条烘烤员现场接受清点数量,供应部门核实。 B、 焊接材料的报验由供应部门按照程序执行。 C、 现场焊材的保管、烘烤、发放、回收由焊条烘烤员负责。 D、 焊接材料领用做好焊条发放记录,焊接技术员审核。焊条使用后剩 余焊条退回,焊条烘烤员做好下次烘烤。 ⑵焊材管理 A、 所有入库焊接材料均需经材料责任工程师确认的质量证明书,入库 的焊条要分类摆放。并标识其检验状态。焊条堆放要离地、离墙300㎜以上,已保证通风良好。焊条烘干员每天应分别于上午、下午记录焊材库房的温度、湿度情况。

叶片检查作业指导书1

叶片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2) 2.范围 (2) 3.作业条件 (2) 4.安全规范 (3) 5.检查部位 (4) 6.检查内容 (5) 7.检查方法 (5) 8.检查维修工具 (9) 9.检查周期 (12) 10.叶片检查记录表(附表一) (16) 11.叶片维修报告表(附表二) (16) 12风场工作票(附表三) (16)

1.目的: 确保风机正常运转和满足最大发电量,起到预防维修为目的。 2.范围: 适用东汽,华锐1500kw机型的叶片,及金风部分机型的叶片。 3.作业条件: 3.1 办理工作票 3.2作业人员具备操作风机基本能力,如启机,停机,偏航,机械锁止叶轮。 3.3 作业人员具备登高作业证等相应资质。 3.4 个人安全防护齐备 3.5检修平台的安全资质。 3.6 检修平台现场安装准备,如限位器,安全绳,动力来源等。 3.7检查工具准备。 3.8 天气的确认。 4.安全规范: 叶片检查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通常是人站在通过钢丝绳连接的升降平台内,对已经安装在叶轮上的叶片进行检查。 4.1 风速超过10m/s停止叶片检修工作 4.2 雷雨天来临时停止工作 4.3 个人穿戴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 4.4 工作平台有单独的安全绳固定在机舱内,工作人员的安全锁扣扣在该安全绳上. 4.5 禁止在平台内吸烟. 4.6高空作业前禁止饮酒和食用具有嗜睡作用的药品 4.7叶片如有冰雪,禁止靠近叶片. 4.8 工作平台的脚踏板周围要有18cm高的挡脚板. 4.9 工作平台的钢丝绳,限位器,单独安全绳,护栏,脚踏板,爬升器,处于完好状态. 4.10工作平台自锁装置处于良好状态. 4.11检修叶片时禁止进食 4.12准备洗眼瓶,瓶内有清水. 4.13备有预防中暑的药品. 4.14 未提及安全规范请参照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的<<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执行.

数控机床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1)

数控机床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适用于数控机床所有操作者。 3.职责:指导数控机床操作者按CNC加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 4. 工作流程 4.1.作业流程图 4.1.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 4.1.2.阅读图纸及工艺------CNC工程师编制加工程序 4.1.3.核对图纸、工艺是否相符 4.1.4.校表、分中、找正工件 4.1. 5.拷贝并核对程序 4.1.6.加工并自检 4.1.7.送检 4.2.基本作业:

4.2.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4.2.2.核对图纸程序单及工件:将图纸打开与工件进行核对,清楚工件的装夹方向、基准点、所使用的刀具、夹具等。 4.2.3.校对工、量具:按图纸及加工工艺领取加工所需工、量具并进行校对。 4.2.4. 机床回零:操作前将机床各轴回零。 4.2. 5. 清理工作台:把工作台清理干净,准备好所需用的垫块等。 4.2.6. 校表分中:装夹好工件后进行校表,打表应选最大面来进行校正,校平衡时应取基准边来校正,分中时取边的中心位置进行分中(碰单边时不允许使用感应寻边器),分好中后必须输入指令进行检查(G0G90G54X0Y0),输入指令前要把主轴先抬高到安全高度。 4.2.7. 拷贝程序及校对:拷程序前要看清程序单上的程序名是否和电脑上的一致,打开程序对里面的加工参数进行检查,如有不合理之处将其改正过来,对每一条程序都要进行刀路模拟,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工。 4.2.8. 加工工件及检查:加工前准备好所需刀具,对好刀,开始加工下刀到安全高度后,要检查机上的参数是否有误方可加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刀具磨损,如刀具磨损要停下来进行刀具半径及长度补偿量的调整,调整完成后再继续加工。 4.2.9. 自检:所有工件加工完了以后都要进行自检,譬如一些加工没有到位,接面没接顺等,发现问题须马上解决。

(B超)作业指导书1

第1页共 2 页 主题: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检定操作程序实施日期: 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检定操作程序 1.1程序规定 本操作程序规定了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进行检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2程序范围 本操作程序开展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修理后(1~10)MHz的通用B型脉冲反射式超声诊断仪超声源的检定。 1.3程序依据 本操作程序依据规程为JJG639-98《医用超声源检定规程》。 1.4检定设备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技术特性医用漏电流测量仪MPE:±1.0% 毫瓦级超声功率计MPE:±10% 仿人体组织超声体模MPE:±0.1mm 仿人体组织超声体模MPE:±0.1mm 1.5检定环境条件 1.5.1温度:(15~35)℃相对湿度:≤80% 气压:(86~106)kPa 1.5.2若因检定环境未达到此要求,则检测结果仅供参考。 1.6检定操作方法 1.6.1外观及通电检查 用目测与手感进行外观检查被检仪器各外接联线接触是否良好,各外部结构件是否正常,各档位开关正常有无松动,开启被检仪器电源预热。 1.6.2患者漏电流检定 将医用漏电流测量仪与被检仪器连接好,仪器耗电在1000W的状态下进行检定。 1.6.3输出声强的检定 将超声功率仪置于稳定的工作台上,利用水平调整脚将其调至水平,然后用漏斗从消声水槽上盖孔缓慢注入除气蒸馏水至水位线刻线处(如超量需从排水阀放出)。注水时需注意:不应将水溅在靶锁紧固器上。旋下声窗保护盖,对透声薄膜和超声探头进行清洁处理后涂敷耦合剂(对于凸阵探头需经水耦合方式进行测量),用夹持器将探头贴敷在透声薄膜中央直径位置处,使超声速轴垂直于声窗,并注意驱除表面的气泡,再次检查水平是否变动。打开电源,松开靶锁紧固器,稳定五分钟,调节“水平调节”按钮,使“平衡指示”仪表指零后,调节“零位调节”旋钮,使数字显示值为零。将仪器探头和功率计固定稳并充分接触好,按仪器冻结键解冻,待功率计读数升至最大时记录,每个探头重复做三次测量。具体计算方法见规程。超声功率计检定完毕后,将靶锁紧固器夹紧,关闭电源后将探头移除,将声窗处理干净后,让功率计内的水排净。功率计的搬运与存放需特别注意防潮,防震,切勿偏置。1.6.4探测深度的检定 首先根据探头的标称频率选择相应模块(0~4MHz选择低频模块,4MHz以上选择高频

锻造与板料冲压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9941 锻造与板料冲压安全操作规程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锻造与板料冲压安全操作规程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实习时要听从指导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2、实习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3、车间所有机械、电气设备、电源开关,未经允许,一律不能随意乱动。 4、两人以上共在一台设备上实习时,相互之间一定要密切配合,未做好准备工作,不能启动设备。 5、实习时要随时检查锤头、砧子及其它工具是否有裂纹或其它损坏现象。 6、手工锻时要检查锤头是否松动,防止锤头飞出伤人。

7、非操作者不要站在离操作者太近的位置。 8、操作时,锤柄或钳柄都不能对着腹部。 9、不可以用手或脚接触未冷却的金属料和锻件。 10、料头即将切断时,打击要轻,料头飞出方向不许站人。 11、取放工件、清理炉子应关闭风门后才可进行。 12、实习时坯料、工具、工件等应摆放整齐。实习结束后,应打扫干净现场,做到文明实习。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检验作业指导书1

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对进厂的原材料及过程、产品等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2.范围:适用于直接用在本厂产品上的原材料、及产品、半成品进行检验。 3..职责:质量部负责对原材料及产品的验证及检验。 4.程序: 4.1原材料的检验 4.1.1.原材料采购进厂后,采购员按定货合同及相关采购文件,对实物规格、型号、等级、数量、重量等验证无误后,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4.1.2.质检员核实交检内容和质量证件齐全后方可进行检验。 4.1.3.检验和验证 a)对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进行检验。 b)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具体见《原材料检验卡》。 c)质检员按照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4.2.不合格品处置 4.2.1.经检验和试验确定为不合格品的原辅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3.过程产品检验 4.3.1.操作工必须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质检员及时进行首件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向操作者交待清楚。 4.3.2.首检合格,质检员通知操作工继续生产。 4.3.3.在首检合格的基础上,质检员和班组长人员应做好中间抽检,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把发现的质量问题向工人交待清楚。质检员及时填写相关检验记录《不合格生产整改通知单》。 4.3.4.经质检员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经主管人员签字后方可回用。 4.3. 5.质检员按照产品加工工艺进行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4.4.最终产品出厂检验 4.4.1.全性能检测委托检验; 4.4.2.本公司能进行检验的项目及时检测,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上。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记录

冲床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93431 冲床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冲床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操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本设备操作技能,不允许戴手套操作设备。 2、工作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合闸点动设备无异常,然后启动设备进行空运转,时间为3分钟。 3、根据设备的润滑系统图,按不同部位定期加好润滑油。 4、根据不同的产品安装不同的冲压模具,在安装模具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安装模具必须将滑块开到下死点,闭合高度正确。尽量避免偏心载荷。 ②模具初步定位带紧,再将冲头点动接近模具,

然后边观察,拧冲头螺母将模具对中保证模具周边间隙相等。 ③将模具拧紧,点动观察模具对中后,试冲零件,检查零件是否有飞边现象,如有作局部调整。 ④模具必须牢靠,以免损坏模具和冲床。 5、冲床工作时应注意不能戴手套操作设备,不能边工作边扯闲谈,应注意力集中,工件没放好,不能踩脚踏开关,以免造成人为事故。每冲一个工件后,手或脚必须离开按钮或踏板,以防误操作。 6、连续冲件时应注意坯料与模具的间距,尽量节约坯料,降底成本。 7、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清理周边环境,将工件、工具、器具、模具摆放整齐。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电动叉车作业指导书1

xxxx 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指导书编号: 电动叉车作业指导书版本: 密级:1目的和范围 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使操作工正确使用叉车进行操作. 本指导书适用于晶体事业部多晶制造部铸锭炉的进出炉操作。 2作业原理 油泵工作时,压力通过起升油缸带动滑架货叉起升,下降时,泵站上电磁阀动作,接通回油油路,货叉依靠自重下降。车辆的运行靠一台直流电机调节调速器来完成,制动方式为摩擦片直接作用断电刹车型。 操作手柄位置最高或最低为制动状态,中间位置为运行状态。 3操作规程 3.1工作前先确认红色急停开关已提起,钥匙开关已打开。 3.2操作起降手柄、侧移手柄来完成货叉的起降及侧移。 3.3前后转动开关盒上的调速旋钮控制叉车的前行与后退。 3.4堆垛操作: 调整货叉以便能够插起托盘,使其尽量靠近门架,并将货物提升至离地面小于300mm高度。 3.5充电时插头的插拔顺序: 3.5.1充电前: 钥匙开关关闭,急停开关按下,充电机输出

4安全运行规则 4.1.1堆垛作业时应保证短距离且缓慢行走。 4.1.2不得超过额定载重指标750Kg。 4.1.3严禁重载下连续升降以免引起电机烧毁。 4.1.4通道内行驶车辆需注意与其他车辆、行人及沿途物体保持安全距离。 4.1.5旋转调速旋钮应轻柔、缓慢,保证车辆平稳运行,避免造成机件损坏及车辆失控。 4.1.6货物阻碍视线时可采用倒车方式驶向目的地。 4.1.7严禁坡面上转弯或横跨坡道行驶。 4.1.8遇紧急情况可迅速按下急停开关。 4.1.9操作完毕,需关闭钥匙开关,按下急停开关。 5点检维修 5.1日检查 5.1.1检查电量表读数是否在24V左右,低于22V必须充电后方可使用。内蒙古中环 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指导书编号: 电动叉车作业指导书版本: 密级: 5.1.2使用前逐只打开电池加液盖并检查电池和液面高度。 5.1.3必要时补充液压油YA-N32或类似品种。

冲压作业指导书

冲压指导书 导航:一、精密冲压磨床作业指导书 二、普通冲压钻床作业指导书 三、精密冲压切削油调配作业指导书 四、精密冲压制程检验作指书 一、精密冲压磨床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确保安全操作 2.适用范围 模具部人员 3.内容 3.1作业准备: 3.1.1选用该用的砂轮片,所需研磨切针及研磨外圆选用粉红色砂轮片120#,如研磨平面选用白色砂轮片40#。 3.1.2将选用的砂轮片装在法兰上,注意法兰垫板有正面、反面,有凹槽一面向内。 3.2作业: 3.2.1首先要把磨床主轴上的灰尘清扫干净,再将装好的砂轮法兰装在磨床主轴上把主轴螺丝锁紧。3.2.2把电源及吸尘器开关打开,让主轴空转2-3分钟。

3.2.3用金刚石把砂轮片平面修平0.2mm。 3.2.4将要进行研磨撕切针放在调表上,把螺丝拧紧再对准校表校正。 3.2.5将校正的切针放在磨床上,一定要将调表面中心对准磨床主轴中心。4.注意事项 4.1磨床上磁性是否正常 4.2左右滑块运作是否正常 4.3上下滑块轴运作是否正常,精密度是否达的到 4.4磨床油位是否到位,油管内是否有油 二、普通冲压钻床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确保工人正确使用机器,生产出合格产品 2.适用范围 普通冲压操作工 3.内容 3.1作业准备 3.1.1清理工件台上周围的铁屑及任何杂物,保持台面清洁。 3.1.2检查转向是否是顺时针旋转。 3.1.3根据工件的材质的要求,调好转速,避免损坏钻头。 3.1.4根据工件规格,选择好钻头大小并紧固在钻头夹具上。 3.2作业 3.2.1将需要加工的工件平放在工作台面,将选择装置好的钻头。

3.2.2通过操作手柄使钻头向下顶住工件,顺时针旋转工作进入工件,当达到所需的深度时,只要轻提于手柄,使钻头顺时针旋转退出工件。 3.2.3在进入工件时,根据材质及时给钻头加注切削液,避免造成使钻头退火。4.注意事项 4.1严禁带手套作业 4.2钻轴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三、精密冲压切削油调配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生产品质 2.适用范围 生产部人员 3.内容 3.1拉伸加工时以5倍到10倍水稀释使用,为了提高润滑性,以5倍到10倍的水稀释使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水纹的产生,增加油品的防锈和抗氧性。3.2给油的目的方式主要以循环注油式,可以带走大量的加工热和加工杂质,以提高产品精密度和光洁度,防止产品高温时被氧化。 3.3每次加油使用时一定要不得搅拌后再使用。 4.注意事项 4.1在拉空桶时一定检查,桶内是否没有其它油 4.2前一天的油一定要搅拦后在加入油箱

冲压件作业指导书

1、冲压作业指导书 上机前检查冲床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冲床润滑加油孔注加润滑油,每天两次。 2、检查冲模内外表面及定位柱适当加油,压紧螺栓是否将冲模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3、材料首次送入模具时,必须到位,不得用手直接送入,并检查落料是否畅通无阻。 4、送料器加工成型的产品,前10件作为首检产品,操作工应自检: a) 外形尺寸是否符合图样技术规定的要求。 b) 冲压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明显压痕及缺陷。操作工认为合格,可交检验员进行首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保留首检样品。 c) 冲压过程中操作工应对加工的产品进行外观检察和检测、检验员每5~15分钟对产品进行巡检,巡检数量不得少于3~5件,在巡检过程中产品质量发生变化情况下检验员及时通知操作工,必要时检验员有权停机对产品采取纠正措施。 5、冲压工作台前不准摆放:扳手、锤子、钢丝钳等工具,操作时必要的工具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注意观测冲模中有无金属杂物,如需清理应停机后用气抢清理。 6、加工好的每箱产品应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待检位置,由检验员检验合格后送交半成品库办理入库手续,操作工不得自行入库。 7、冲床周围现场必须保持文明清洁,废料装入料桶,打扫干净。 8、每日下班前切断机床所有电源,整理所有工具、量具,清洗模具,将产品放入待检区域后方可下班。 冲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冲压作业人员提供作业指导,以指导其正确的作业,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富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冲压作业指导及质量控制。 三、作业设备 1.作业要以作业指导书为标准来进行作业,工作前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2.作业前一定要确认坯料,检查坯料的尺寸及表面质量;坯料尺寸应符合工件加工的要求,表面不得有划、碰伤等表面缺陷,尤其对后续工序中要电镀的零件更要严格控制; 3.装、调好模具后,对于生产的首件,一定要进行自检、检查员检验;并必须在工序卡上签名,只有在满足了零件的专用作业指导书与检查指导书的要求后,才能进行生产;若模具不能满足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1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TJJ/ZY-37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8-1发布2011-8-1实施xxxxxxx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

1 主要内容与使用范围 1.1 本指导书规定了建材试验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的仪器、试验标准、评定标准的内容。 1.2 包括土工的试验方法。 1.3 本指导书依据GB/T50123-1999标准规程的要求编写,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类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本性能试验。 2.引用标准 1.1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检测人员 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取得上岗合格证的检测人员从事试验。 4 仪器设备 4.1 试验试验使用的设备及计量器具必须在其检定合格证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操作规程作好设备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试验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严禁进行检修、调试、润滑和保养。 4.3 试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见表4.3。 表4.3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5 试验方法和步骤

5.1 含水率试验 5.1.1 本方法适用于粗粒土、细粒土、有机质土和冻土。 5.1.2 环境要求:在室内常温条件下进行。 5.1.3 试验步骤: 1 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或用环刀中的试样,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2 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恒重(恒重的概念一般为间隔2小时的质量差不大于0.1%)。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h,对砂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重下烘至恒重。 3 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室温,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5.1.4 试验的含水率ω ,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ω 0=(m /m d -1)×100 式中: m d ——干土质量(g); m ——湿土质量(g)。 5.1.5 对层状和网状构造的冻土含水率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用四分法切取200~500g试样(视冻土结构均匀程度而定,结构均匀少取,反之多取)放入搪瓷盘中,称盘和试样质量,准确至0.1g。待冻土试样融化后,调成均匀糊状(土太湿时,多余的水分让其自然蒸发或用吸球吸出,但不得将土粒带出;土太干时,可适当加水),称土糊和盘质量,准确至0.1g。从糊状土中取样测定含水率,其试验步骤和计算按本指导书5.1.3、5.1.4条进行。 5.1.6 层状和网状冻土的含水率ω,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ω=[(m 1/m 2 )(1+0.01w h )-1]×100 式中:ω——含水率(%); m 1 ——冻土试样质量(g); m 2——糊状试样质量(g);ω h ——糊状试样的含水率(%)。 5.1.7 本试验必须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当含水率小于40%时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为2%,对层状和网状构造的冻土不大于3%。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制袋工序作业指导书1.演示教学

制袋工序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通过本手册的规范操作,以利生产效率提高,达到确保产品质量之目的。 2.职责 2.1作业班长,服从生产部的安排,接受生产计划,坚持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现程的实施, 配合现场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 2.2员工要服从班长工作安排,遵章守纪,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培训和会议。 3.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下达→ 审核及工艺策划→生产准备→ 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首检、自检、抽检)→整理→成品入库→记录→交接班 3.2.1审核及工艺策划 a) 作业班长接到派工单后,首先根据样袋(稿)对材质、结构、品名、规格、数量、交货时间、工艺要求等项目进行逐一认真核对,看工艺操作是否可行(如发现样袋(稿)有错,或工艺无法执行时,应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或相关人员进行调整),要求是否满足,确认无误后再交与相关机台机长进行批量生产。 b) 机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单顺序进行生产,不得随意改动,当施工单产品不具备生产条件时,应及时报告班长,经生产部主管批准后方可跳单生产,不得接受任何人口头通知及其他人员的指令。 3.2.2 生产准备 作业班长接到《生产计划施工单》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设备能力、人员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并明确各岗位人员,产品作业的具体要求。 a) 生产前的检查 加热系统:由机长检查各段设定温度 封口部:由二机手清理热封刀、换热合布、硅胶垫、清除热封刀边缘脏污及粘附物。 由机长打开电源开关,开通相应加热区段,并保持温度相对恒定,按要求正确使用相应规格横封、纵封热封刀,且横封、纵封、底封必须两次受压热封,要保持热封横平,竖直,压力均匀,压纹清晰。 冷却系统:由二机手检查冷却水是否接通,再检查冷却刀两边进水、出水管是否畅通(拔去冷却水管任意一边就能确认),如不流通,要想法疏通。因冷却是关键,它使袋子很快定型,不收缩、袋型平整。冷却刀要置于热封最近处,冷却刀压刀要在

冲压操作规程

冲床操作规程 1. 首先要了解机器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2. 新员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3. 作业前,要先整理作业现场,将与工作无关的物料清理干净。 4. 按要求每天对机器进行加油保养,检查机器上各紧固件有否松动。 5.员工进入工作场所不允许将裤脚卷起或穿把脚裸露在外面的鞋子,避免工件、 边料等刮伤或砸伤脚。 6.作业时,各操作员应佩带防护用品(帆布手套、耳塞等)。避免铁板刮伤手及 噪音影响听力。 7. 开机时作几次空行程,检查离合器、制动器、操纵机构是否正常。 8. 加工前应检查冲模安装是否正确可靠,冲切部位有无缺损。 9. 安装模具时,必须小心认真调试上模与下模的配合,调模时严禁点动操作,应用手摇动,以免因机床失灵发生事故。 10. 工作时不允许任意调整压力机或随便拆除保护装置。 11. 操作时不要将脚经常搁置于脚踏板上,以防不小心踏下踏板发生事故。 12. 加工的工件较小时,应采用辅助工具送料,严禁将手伸入模具加工范围周边30MM以内,工件能直接在模具上摆放平稳的,应用双手操作,以确保安全。13. 机床在工作当中,禁止肢体的任何部位进入滑块工作区域。机床运转时,严禁用手在滑块工作区域取、放工件。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工具。 14. 由于有的机床使用时间较长和保养不当,造成机床零件的磨损或电气元件老化、损坏,这些都可能引起机床在单次工作行程时发生连冲。所以操作者肢体的任何部位必需进入滑块工作区域内时,都要确认机床所有的运动部位均处静止状态方可进入,避免发生意外伤残事故。 15. 加工时,决不允许放置重叠的坯料同时冲裁,以免损坏模具或爆模伤人。加工大件时,注意工件的弹跳。 16. 两人作业时必须注意配合安全,主操作者需询问副操作者信号操作,以确保安全。 17. 压力机在工作时,如滑块自由下落、机器有不正常的响声、操作失灵等应立即停止进行检修,以免发生事故。 18. 压力机在工作当中,严禁进行清理及登上机身调整机器。 19. 机床检修、模具安装调整,以及停机排除故障时,必须在机床电机启动开关处放置警示牌。 20. 工作完毕后,停止电动机,关掉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所。 编制:审核:核准:

冷冻作业指导书1

第A版第0次修改冷冻岗位制冷作业指导书 一、岗位责任制 二、主要工艺指标 三、巡回检查制度 四、岗位交接班制度 五、安全操作要点 六、设备维护制度 七、重要运行设备操作规程 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九、安全周知卡

一、冷冻岗位责任制 1.1本岗位主要是从事全厂的供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设备、原理及操作规程。 1.2负责各车间、工段的供冷,并确保盐水温度和压力。 1.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好盐水温度及各项工艺指标。 1.4在保证安全运转的前提下,同时提倡节能降耗,为企业争创效益。 1.5生产中如遇到不正常现象,本人解决不了,立即向车间报告,不准无故拖延,以致影响生产。 1.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准时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作业时按时认真填写操作记录,不能提前或时后填写,原始记录应保持整洁、清楚,不准乱涂乱改。 二、冷冻岗位主要工艺控制指标 2.1单机压缩机工艺指标 2.1.1单级制冷压缩机适用指标范围: 最高排气压力≤1.47MPa(表压) 最高排气温度≤150℃ 最大压力差≤1.37 MPa 最大压缩比≤8 冷凝温度≤40℃ 蒸发温度5~-30℃ 压缩机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10℃左右 油压高于轴箱压力0.15-0.25 MPa 2.1.2操作控制指标: 盐水比重:≥1.22~1.28 1

盐水温度控制-13~-18℃ 盐水泵出口压力0.3~0.5 MPa 2.2双级压缩机工艺指标 2.2.1双级制冷压缩机适用指标范围: 最高排气压力一级≤0.69 MPa(表压) 二级≤1.47 MPa(表压)最高排气温度一级≤120℃ 二级≤150℃ 最大压力差一级≤0.78 MPa 二级≤1.37 MPa 最大压缩比一级≤8 二级≤8 蒸发温度 -25~-45℃ 压缩机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10℃左右油压高于轴箱压力0.15~0.3 MPa 冷凝温度≤40℃ 2.2.2操作控制指标: 盐水比重:≥1.26~1.28 盐水温度控制-23~-28℃ 盐水泵出口压力0.3~0.5 MPa 2.3螺杆机工艺指标 2.3.1螺杆机适用指标范围: 排气压力≤1.55 MPa 2

冲压生产作业指导书汇编

冲压生产作业指导书汇编 一.冲压生产时,操作者注意事项: 1.遵守车间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和守则外,工作前操作者应把压力机和工作场地 加以检查整理,检查冲模内是否干净,冲模紧固情况和在压力机上的固定情况,检查材料厚度及表面清洁情况. 2.严格按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各项内容操作,工作时应思想集中,谨慎操作.首件 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再继续冲压.冲压过程中, 还应进行抽检,并注意不得一次同时冲两个或多个重叠零件.当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协同有关部门认真检查,及时修理,恢复正常后,方可开机继续冲压. 3.工作时,应始终遵守安全规程.工作要认真仔细,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思想要 集中,以免发生人身事故. 二.材料缺陷的检查: 冲压所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板材和型材.这些材料,都规定了质量标准,主要是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和其他特殊性能及形状要求.冲压工必须会鉴别材料的表面质量,能识别可用肉眼观察到的材料缺陷.如表面粗糙度、平整度、有无氧化皮、裂纹、滑痕、凹陷、凸瘤、气泡、锈蚀等缺陷.这些缺陷往往会使冲压后零件裂开、机械强度降低、外观质量差,以及加速模具的磨损,缩短模具寿命.并且还应用卡尺量取材料是否均匀,当发现材料有严重缺陷时,必须更换材料,以免影响正常生产 三.冲压前准备工作: 1.清理冲压现场,将工作台面上的工具、垫块及杂物清理干净. 2.检查一下模具内部,是否有遗留的垫片和杂物.

3.准备好必要的取件工具、量具. 4.对冲床及模具运动部位,点放好润滑油. 5.检查一下所使用的材料,并清理干净、无异物. 四.冲模安装前所需检查事项: 1.在安装模具前首先应熟悉冲压工艺以及冲模结构,要对照工艺文件检查所用 模具是否正确,检查模具外观和凸、凹模有无裂纹,压伤和缺陷. 2.检查一下冲床和冲模的闭合高度是否适应. 3.冲模上的卸料装置同冲床是否配套合用.. 4.冲模的上、下模板和冲床的滑块底面、工作台面是否擦拭干净. 5.模具按上述要求检查合适后,方可在冲床上安装使用. 6.冲模在使用过程中,应采用润滑油经常对其导柱、导套部位进行润滑,并时刻 检查工作部分有无杂物及金属屑存在,若发现有时,应及时清除掉. 五.安装和调整冲模的步骤 1.将冲床与冲模的接触面擦拭干净. 2.将手搬动飞轮(大中型冲床用微动按钮),将滑块调节到最高位置(上止点). 3.将模具放在冲床工作台上.用手转动飞轮(大中型冲床用微动按钮),使滑块 靠近上模,并将模板对准滑块,然后再使滑块缓慢下降,直至滑块下平面贴紧上模的上平面,拧紧固定螺钉,将上模固定于滑块上. 4.操作人员对模具各工作部分进行检查,并擦洗干净,加润滑油,同时将红色 支撑块拿下. 5.调整冲床的闭合高度,紧固下模,转动飞轮,使滑块回到上止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