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

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

103

第27卷 第6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7 No.62018年6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n. 201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8)06-0103-04

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

张 宏 国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中医药强省战略背景下,对安徽中医药文化外宣活动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学和传播学理论指导下,剖析安徽中医药文化外宣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安徽中医药文化外宣路径进行思考,提出一些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安徽中医药文化;外宣;路径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s,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Hong-gu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Unversity, Anhui ,Hefei 230039)

Abstract: To strengthen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e need to do a research on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tran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re pointed out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s well.

Key words: Anhui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8-02-19

本文得到“安徽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攻关课题(项目编号2017CX070)”和“安徽大

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J01003249)”的资助。

张宏国(1977-),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词汇学,翻译

和二语教学。

一、引言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提出对自己的文化要有坚定的信心。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地处江淮大地的安徽“北有华佗,南有新安”,中医药资源丰富,历代医家辈出,著述浩繁。2016年印发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医药强省战略。在此背景下,加强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现状及问题

安徽中医药文化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安徽中医名医代表人物的医学思想研究。华佗医学思想受到《易经》《内经》影响,其“养生理念”“病理观”都与《易经》的阴阳、五行、八卦等思想一致,[1]其医疗实践活动,包括积极的健身学说、精辟的诊断方法、独特的针药疗法和精湛的手术技艺,为《内

经》哲理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

相较之下,

新安“儒医”群体重经典、重传承、重临床、重积累、重创新,编纂、整理和保留了大量医学文献,形成了新安医学文化,是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3]此外,王键,黄辉[2]分析了安徽“南新安、北华佗”的儒道两大基本文化属性,并提出了开展新安医学、华佗医学比较学研究的战略设想。

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外宣翻译和海外传播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张玲[4]和陈崛婕[5]认为,在翻译中医文献时,对等翻译理论既能传达医学知识又能传播传统文化。在中医翻译过程中,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李照国[6]和张漩等[7]认为“归化”与“异化”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不排斥的关系。蒋学军[8]通过中医典籍中的各种文化图式,认为中医文化图式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具体到安徽中医药文化翻译时,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翻译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如中医类院校留学生英汉互译的教材编写,但相关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唐军,褚艳艳[9]在论及目的论对徽文化翻译的启示时,提及作为徽文化一部分的新安医学,但并未就新安医学翻译举例说明。沈阳[10]在其《<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节选)翻译项目报告》中对“华佗——开创世界的麻醉先河”只是作了简单介绍。张蕾蕾[11]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对亳州旅游文化译介进行研究,但对华佗医学翻译没有展开论述。

此外,就安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而言,周亚东等[12]对安徽中医药大学及其两所附属医院和亳州市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中医药人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中医药国际交流平台初具规模,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和合作办医工作日益加强。但该研究没有对作为安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心环节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调查。从传播学角度看,内容传播过程就是对大量的素材加以判断、筛选,再经过写作和编辑最后传送给受众的过程。传播内容的掌控涉及到六个部分:谁说的、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有什么效果、为什么。[13]

三、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路径研究

加强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的外宣翻译和国际传播研究是提升安徽中医药文化国际形象、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有效途径;界定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内涵、总结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翻译成果和翻译方法,准确翻译和合理传播适合提升安徽形象的安徽中医药文化内容,着重回答安徽省中医药文化“为何外宣”(why)、“外宣什么”(what)、“怎么外宣”(how)、“谁来外宣”(who)等问题。

(一)为何外宣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向世界介绍中国、说明中国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推介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6年印发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推动中药产业升级。传承弘扬新安医学。”《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具体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传承弘扬安徽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此外,《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强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切入点,借助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开展中医药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安徽省高校走出去申办中医孔子学院或在已有孔子学院基础上开设中医学堂,支持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医院与国际著名的医学院校建立教育合作关系,赴境外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广泛吸引海外留学生来皖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临床实习及暑期修学旅游等。

在中医药强省战略背景下,展开对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和传播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将安徽中医药文化推介出去,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受众认识安徽、走进安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安徽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质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徽中医药文化国际形象,加速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外宣什么

自古以来,江淮大地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宋代以降在程朱理学故里的新安江流域诞生和形成的徽州文化为当代中国的地方显学。在这些文化背景下,安徽省形成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其文化外宣的文本选择要优先推介华佗医学和新安医学的精髓。

华佗医学体现在其神奇的医疗实践活动,包括积极的健身学说、精辟的诊断方法、独特的针药疗法和精湛的手术技艺。华佗兼通数经,精通各科,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在内外妇儿各科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他“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发明酒服麻沸散、行剖腹术比欧美各国要早1600多年,是世界上真正实施全身麻醉剖腹手术的第一人,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金针度人手法娴熟,宜针宜灸一二处即应手而效,针药并用更是出神入化,其“华佗夹脊穴”是有效的至今仍被推崇和使用的经穴。他“通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传授给弟子的漆叶青黏散是延年益寿方剂的早期记载。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

104

动作和神态,创编了“五禽戏”以保健养生,是我国古代医疗体操的创始人之一。

新安医学随着徽学的兴盛而发展。新安医家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学价值、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见解。如汪机发明“营卫一气”说,提出了“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思想,开新安温补培元之先河;孙一奎创立“动气命门”说,揭开了命门学说指导临床的新篇章;吴澄创“外损致虚”说,与叶天士“养胃阴说”相得益彰;余国佩创万病之源、“燥湿为本”说;郑梅涧创论治白喉“养阴清肺”说。其次,新安医学在继承中有创新。新安医学崇尚经典,善于穷探医理,订正诠释经典,但师古而不泥古,在经典医著订正注释过程中,多有创新。在《内经》研究方面,新安医家著述很多,尤以明代吴崑的《素问吴注》、清代罗美的《内经博义》及胡澍的《素问校义》影响较大。在《伤寒论》研究方面,新安医家结合临床诊治提出很多独特见解,如方有执大胆将《伤寒论》整移编次,辑成《伤寒论条辨》,从而创“错简重订”说,开《伤寒论》错简派之先河。王少峰以毕生精力完成70万字巨著《伤寒从新》,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解,可谓《伤寒论》研究的集大成者。

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文献中涉及古汉语、哲学和医学专业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在认真、仔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甄别其中一些不合理或不科学的地方,取其精华。例如,明末清初的新安医学家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很受医家称许,广为流传。但其中所载方剂“当归羊血汤”,将“当归”与“羊血汤”结合的科学性还有待论证。所以,我们应当辩证地对待安徽中医药文化,将优秀的安徽中医药文化传播出去。

(三)怎么外宣

在中医药强省视阈下,从翻译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对安徽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和国际传播的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辩证、客观地对待安徽中医药文化中的精华、合理成分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在外宣过程中确定哪些中医药文化内容更加切合和提升安徽国际形象。确定哪些翻译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加速安徽“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

在翻译学和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勾勒出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研究路径:阐明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与传播对于中医药强省战略实施的意义;在进行大量翔实的文献查找与阅读、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基础上,总体把握以华佗医学和新安医学为代表的安徽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界定,梳理安徽中医药文化的介绍与宣传等现状;对安徽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活动展开深入调查与分析,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误译、漏译、伪译等现象,总结安徽中医药文化翻译过程中切合的翻译指导理论和可操作的翻译方法;对安徽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内容、路径与方式展开调查与分析,进而对安徽中医药文化国际化进程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翻译策略方面,我们主张,涉及语言表达层面的翻译时,应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在进行文化层面的翻译时,应采用“以我为准”的策略,实现中医药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共存。例如,在翻译中药材的正名和异名,或具有解释性作用的释名时,一般采用拉丁语和英语翻译的方法。但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激起目标语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在使用拉丁语和英语翻译的同时,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法。音译中药名称可以帮助国外读者了解中药文化,更好地理解中药,而不是简单的动植物名称。如按照中药名汉字书写形式、汉语拼音、拉丁文和英文的顺序,我们将“白术”译作“白术/ Baizhu/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

在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输出方面,对安徽省中医药文化要客观、辩证地对待,结合“原型翻译法”和“边缘翻译法”,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策略性地合理翻译和传播适合提升安徽形象的安徽中医药文化。

(四)谁来外宣

中医药文献翻译和外宣并非易事,“中医理奥而言简,意深而语约,译作今文亦不免佶屈聱牙,况译为西文!谪仙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英译中医虽无登天之难,亦有蜀道之险。”[14]将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对外推荐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外宣队伍。首先,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需要管理者和组织者,这些组织者必须理解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从而为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其次,需要成立专门的安徽省中医药外宣专家小组,小组中要有安徽本土的或对安徽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的中医药专家、中医药文献研究专家,还要有精通外国语言并从事一定翻译工作、具有翻译实践的学者。这些专家和学者是安徽中医药文化翻译的主体。此外,在中医药文献研究和解读过程中,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哲学、古文字、古代文学等有着深厚功底人士的请教,以某位古代医学家或某部医学作品为主题,定期召开专家组讨论会,力图对文献的解读和翻译准确到位。中医药文献作品翻译完成之后,需要将这些成果及时出版、对外公布,并通过一支训练有素的中医药文化外宣队伍对在华的外国人或在海外进行广泛宣传。

四、结语

在中医药强省战略背景下,展开对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和传播研究工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助于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更加有序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将安徽中医药文化推介出去,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受众认识安徽、走进安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安徽中医药文化在海

105

外的传播质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徽中医药文化国际形象。此外,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与传播研究对于安徽省,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斌,王宗殿,韩金花,王蕴蕴.华佗——中华传

统文化的表征[J].中医学报,2011,(2).

[2]王键,黄辉. 华佗医学研究的战略思考[J]. 中医

药临床杂志,2012,(9).

[3]王键,牛淑平.新安医学研究的文化视野[J].中

医药文化,2010,(4).

[4]张玲.奈达对等理论与中医文献翻译[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2004.

[5]陈崛婕.论中医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2006.

[6]李照国.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7]张漩,施蕴中.文化与中医英译研究[J].山西中

医学院学报,2008,(4).

[8]蒋学军.中医典籍中的文化图式及其翻译[J].中

国科技翻译,2010,(1).

[9]唐军,褚艳艳.浅谈目的论对徽文化翻译的启示

[J].江淮论坛,2011,(2).

[10] 沈阳.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节选):翻

译项目报告[D].合肥:安徽大学,2014.

[11] 张蕾蕾.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亳州旅游文化译介

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 [12] 周亚东,顾义俊,叶卜磊.安徽中医药国际交流

与合作现状调查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2).

[13]陈卫星.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M].北京:北京

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4] 牛喘月,汪腊萍.列缺原为电神,丰隆系是云

师——对中医英语翻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5).

认识。因此,译者选择了直译加注释翻译文化型歇后语。

例2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Like the way 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 each displaying his own talent.

Note: The Eight Fairies are 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lore.

这句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背后源自一则有趣的神话故事,当时八仙要渡过东海前往仙岛,吕洞宾提议通过朝海里扔一件各自的法宝来过海,铁拐李扔的是拐杖,韩湘子用的是花篮,吕洞宾用的是随身携带的萧,于是八位大仙都顺利渡海了,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不同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寻求最合适解决问题的办法。译者通过异化加注能让读者对歇后语的文化背景(“道教”和“八仙”)有初步了解,以此促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而归化的翻译策略只能让读者读懂喻意,传播中华文化的内涵这一层目的缺失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分析可知,译者翻译文化型歇后语时可以采取直译的翻译技巧,但需要做出适当的解释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无论是选择归化、异化或异化加注,都需要译者先分析歇后语的类型才确定翻译技巧或策略。

结语

英译中国歇后语旨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深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授生活经验和智慧,但译文的好坏最终是由广大读者评判确定的,考虑到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歇后语英译的目的以及赞助人的要求,译者需要谨慎选取翻译技巧或策略,以此满足多方需求。一般而言,常识性歇后语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文化型和语言型歇后语可采取归化或异化加注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J] .中

国翻译,1996,(2):13-16.

[2] 陈立群,李延林.从多元系统论看汉语歇后语

的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145-147.

[3] 戚德慧. 归化与异化在汉语歇后语英译中的运用

[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8):110-112.

[4] 高芸,于洁. 汉语歇后语英译研究[J].怀化学院

学报,2004,23(6):13-16.

[5] 李学季. 中国歇后语[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

[6] 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

译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42-43.

[7] 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4:190—197.

[8] 姜望琪. 当代语用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上接第85页)

1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