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目录

一、检验的定义

二、检验的四要素

三、质量检验的五项基本任务

四、质量检验所具备的条件

五、检验的预防作用

六、检验的改进作用

七、质量的检验方式

八、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九、标准

十、检验流程图

十一、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

十二、检验指导书

十三、三检制

十四、不合格品的管理

十五、检验的质量职能

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检验的定义: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格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二、检验的四要素:

1.度量:采用试验、测量、化验、分析与感官检查等方法,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

2.比较:将测定结果同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对检验项目或产品作出合格性的判定.

4.处理:对单件受检产品,决定合格放行还是不合格返工、返修或报废.对受检批量产品,决定接收还是拒收.对拒收的不合格批产品,还要进一步作出是否重新进行全检或筛选甚至报废的结论.

三、质量检验的五项基本任务:

1.鉴别产品(或零部件、外购物料等)的质量水平,确定其符合程度或能否接受.

2.判断工序质量状态,为工序能力控制提供依据.

3.了解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的严重程度.

4.改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作业发现质量缺陷的能力和有效性.

5.反馈质量信息,报告质量状况与趋势,提供质量改进建议.

四、质量检验所具备的条件:

1.要有一支熟悉业务、忠于职守的质量检验队伍.

2.要有可靠的完善的检测手段.

3.要有一套齐全明确的检验标准.

4.要有一套既严格又合理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检验的预防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大致反应在下面四个方面:

1.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首件检验符合规范的要求,从而预防批量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2.通过巡回检验及时发现工序或工序中的质量失控问题,从而预防出现大的质量事故.

3.保证检验人员和操作人员统一量仪的量值,坐而预防测量误差造成的质量问题.

4.当终检发现质量缺陷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预防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六、检验的改进作用:

检验的改进作用常常反应在以下两方面:

1.通过检验工作获取的生产过程的质量信息及暴露的设计问题,为产品整顿时的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2.向工艺部门提供有关加工、转运、装配等方面的质量信息,帮助工艺部门

对其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查验证和改进.

3.在检验的试验中发现的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进货检验中难以发现的内在质量、功能质量及可靠性指针等),及时反鐀给采购供应部门,帮助其对供方提供的配套件质量及分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查.

七、质量的检验方式:

1.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1).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批100%地逐一进行检验,又称全面检验或100%检验.但全数检验的局限性和缺点如下:

a.检验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占用的检验人员和设备较多.难以适应现

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b.由于受检个体过多,会导致检验标准降低或检验项目减少,从而削弱了

质量保证程度.

c.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差错难以避免.

d.不适用于破坏性或检验费昂贵项目.

全数检验常用于:

a.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或零部件.

b.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

c.质量不太稳定的工序.

d.需要对不合格交验批进行100%重检及筛选的场合.

(2).抽样检验:是按照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一批

产品、一个生产过程等)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接收或拒收、受控或失控等).但抽样检验的缺点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a.被判定为合格的总体,会混杂一些不合格品.

b.抽样检验的结果是对整批产品而言,因此错判合格批为不合格批而拒收,

将不合格判定为合格,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

全数检验常用于:

抽样检验适用于全数检验不必要、不经济、或无法实施的场合,

应用非常广泛.

2. 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的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a.计量值:适用于质量特征值为计点值或计件值的场合.

b.计量值:适用于质量特征值为计量值的场合.

3.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a.理化检验: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依靠量具、仪器及设备装置等对受检物

进行检验.理化检验通常测得检验项目的具体数值,精度高,人为误差小. b.感官检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征作出评价的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污损、老化、氧化程度等,往往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检查和评价.

4.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特征划分:

a.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后,受检物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不再具有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寿命试验、强度试验等.此检验只能采取抽样检验方式.

b.非破坏性检验:

5.桉检验实施的位置特征划分:

a.固定检验: 就是集中检验,是指在生产单位内设立固定的检验站,各工作地上的产品加工以后送到检验站集中检验.

b.流动检验:就是由检验人员直接去工作地检验.

6.桉检验目的的特征划分:

a.验收检验:如半成品的入库检验、产成品的出厂检验等. 验收检验目的是判断受检对象是否合格,从而作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

b.监控检验:也叫过程检验.目的是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以预防由于系统性质量因素的出丙而导致的不合格品大量出现.

八、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检验活动可分为三类:

1.进货来验:进货检验是对外购货品的质量验证,即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等入库前的接收检验。进货必须合格证或其它合法证明,否则不验收。进货检验有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1).首件(批)样品检验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a.供方首次交货.

b.供方产品设计或结构有重大变化.

c.供方产品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

(2).成批进货检验:成批进货检验是对按购销合同的规定供方持续性后继供

货的正常检验.针对货品的不同情况,有如下两种检验方法:

a.分类检验法:对外购货品按其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可能发生缺陷的严重

性,分成A、B、C三类。A宏是关键的,必须[进行严格的全项检查;B类是重要的,应对必要的质量特性行全检或抽检;C类是一般的,可以赁供货质

量证明文件验收或作少量项目的抽检.

b.接受抽样检验:对正常的大批量进货,可根据双方商定的检验水平及抽

样方案,实施抽样检验.

2.工序检验:目的是地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工序检验通常分为三种形式:

(1).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目的是尽早发现问题,防此系统性质量因素导致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首件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先由操作者自检,再由班组长或质量员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检验人员必须对首件的错检、漏检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2).巡回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

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票示在工序控制图上。.巡回检验对检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也是检验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检验方式.检验人员在认真履行检验职能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操作员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分析质量因,提高操作技术。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情面观念,要严格把关。一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恢复工序受控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对上次巡回检后到本次巡回检前所有的加工工件全部进行重检或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3).末件检验:指主要靠模具、工装保证质量的零件加工场合,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一件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保证下批生产时能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状态。末件应由检验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检验合格后,双方应在末件检验卡上签字.

3.完成检验:又称最终检验,是全面考核半成品或成品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重要手段。完工检验可以是全数检验,也可以是抽样检验,应该视产品特点及工序检验情况决定.

九、标准

1.标准的定义: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2.标准的分类

1).技术标准

2).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

3.标准的重要性:在作业的每一个动作中,都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否则每一个成员的行动就没有依据可循,就会出现偏差。

4.执行标准的好处

1).作业方面:

a.任何作业人员均可完成,避免因人为误导和人才流动而造成的损失。

b.每一步骤均有指示,可避免白干﹑瞎干﹑蛮干,从而保证高效率。

c.便于查找不良原因,保持质量稳定。

d.作业工时容易计算,产量可靠,交期有保证。

2).设备方面:

a.操作方法标准化,避免误操作而造成损坏。

b.标准零件容易购买,保养,维修变得较方便。

3).材料方面:

a.标准件有许多厂家生产,选定,购买变得容易。

b.无需过多安全在库量,坐而降低库存费用和管理费用.

c.收货时,无需特别的验收业务。

十、检验流程图

检验流程图是用来表达检验计划中的检验活动流程、检验站点设置、检验方式和方法及相互关系,一般应以工艺流程图这基础来设计.

为了便于理解与交流,编制流程图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有关标准规定的统一符号.检验流程图的标识符号有顺序符号和检验符号两类:

1.顺序符号用来表示顺序过程的不同状态,常见的有如下六种:

a.作业---生产过程中改变物质形状或性能的活动,用符号圆圈【○】表示.

b.停留---生产过程中物质处于静止的非作业状态,用符号半圆圈【】表示.

c.运输---生产过程中物质处于有目的的位置移动状态,用符号双尾箭头【】表示.

d.贮存---生产过程中物质处于有接受保护状态,用符号倒三角形【▽】表示.

e.检验---生产过程中物质处于接受鉴别的状态或环节,用符号矩形【□】

或符号菱形【◇】表示.

f.综合活动---作业、检验等多种活动的复合状态,一般需要加注说明,用符号方框套圆圈【】或菱形套圆圈【】来表示.

2.检验符号用来说明检验的方式或手段,是对顺序符号的补充说明,一般应写进符号【□】或【◇】中,常用检验符号有如下几种:

进厂检验------E 工序检验------P

最终检验------Z 完工检验------ZF

成品检验------ZP 合格证验收------C

一般检查或验收------A或I 质量审核------O

理化测量或检验------F或M 感官检验------S

外观检验------N 全数检验------L或100%

抽样检验------SP或N/C 控制图------C.C或W

记录------R 调试------X

监视点------W.P 停止点------ H.P 一个复杂的产品往往需要有一套检验流程图.下图是一个起重机械减速器中制动轮需件的检验流程图.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一个典型机械零

件加工过程中检验活动安排的程序.

减速器制动轮检验流程图

十一、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

下表给出了一个检验用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的模式,供实践中参考.

十二、检验指导书

检验指导书是产品检验规程在某些重要检验环节上的具体化,是产品检验计划的构成部分.编制检验指导书的目的在于为重要的检验作业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如下:

1.检验对象。受检物的名称、图号及其在检验流程图上的位置(编号).

2.质量特性。规定的检验项目、需鉴别的质量特性、规范要求、质量特性的重要性级别、所涉及的质量缺陷严重性级别.

3.检验方法。检验基准(或基面)、检测程序与方法、检测中的有关计算方法、检测频次、抽样的检验的有关规定及数据.

4.检测手段。检测使用的工具、设备(装备)及计量器具,这些器物应处的状态,使用中必须指明的泳注意事项.

5.检验判定。下确指明判断标准的理解、判断比较的方法、判定的原则与

注意事项、不合格的处理程序及权限,.

6.记录与报告。指明要记录的事项、方法和记录表式,规定要求报告的内容与方式、程序与时间要求.

7.对于复杂的检验项目,检验指导书应给出必要的示意图表及提供有关的说明资料.

十三、三检制

三检制就是操作者自检、工人之间互检和专职人员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这种三结合的检验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质量检验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任何单纯依靠专业质量检验的检验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1.自检:就是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根据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处行检验.自检的最显着特点是检验工作基本上和生产加工过程同步进行.因此,通过自检,操作者可以真正及时地了解自己加工的产品的质量以及工序所处的质量状,当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自检制度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和落实质量责任制度的重要形式,也是三检制度能取得实际效果一基础.

2.互检:就是工人之间相互检验.一般是指: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在制品进行抽检;同一工作地轮班交接时间的相互检验;班组质量员或班长对本班组工人加工的产品进行抽查等.互检是对自检的补充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工人之间协调关系和交流技术.

3.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检验.专业检验人员熟悉产品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经验丰富.检验技能熟练,效率较高,所用检测仪器相对正规和精密,因此专检的检验结果比较可靠.而且由于专业检验人员的职责约束,以及和受检对象的质量无直接利害关系,其检验过程和结果比较客观公正.所以,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的要求,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工种的技术.在质量检验工作中,任何弱化检验,以自检排挤专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表明,自检(包括互检)容易发生错检和漏检,这不仅和生产工人的检验技能及检测手段客观因素有关,还和生产工人在自检或互检时的立场、态度情绪等主观因素有关.检验的质量职能必须通过专业来保证.

十四、不合格品的管理

1.不合格品的定义: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2.不合格品的处置:

返工----可以通过再加工或其它措施使不合格品完全符合规定要求.返工后必须经过检验人员的复验确定.

返修----对其采取补救措施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质量要求,但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判为让步回用品.合同环境下,修复程序应得到需方的同意,修复后,必须经过复验确认.

原样使用----不合格品程度轻微,不需采取返修补救措施,仍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被直接让步接收回用,这种情况必须有严格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并得到用户的同意.

降级----根据质量实际水平降低不舍格的产品质量等级或作为处理品降低价出售.

报废----如不能采取上述种种处置时,只捅报废

十五、检验的质量职能

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为了最终实现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适宜而连续的控制,而各种形式的检验活动正是这种控制必不可少的条件.

检验的质量职能:质量检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职能,其表现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览别的职能、把关的职能和报告的职能.

1.鉴别的职能:检验活动的过程就是依据产品规范(如产品图样、标准及工艺规程等),按规定的检验程序和方法,对受检物的质量特性进行度量,将度量结果与产品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对受检物是否合格作出判定.正确地鉴别产品质量是检验活劫的基础功能,是检验质量职能种种表现的前提.

2.把关的职能:在正确览别受检物质量的前提下,一旦发现受检物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对不合格品做出标记,进行隔离,防止在作出适当处理前被误用.这种层层”把关’’使不合格品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毛坯不加工,不合格的零件不转序,不合格的部件不配装,不为从而保证产品和符合质量,就是检验的把关职能.把关是任何检验都必备的最基本的质量职能.

3.报告的职能:报告的职能就是信息反鐀的职能,是全面质量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鐀,采取纠正措施只是报告职能的最起码的要求.检验报告职能的更主要的表现,是通过检验活动,系统地收集、积累、整理及分析研究各种质量信息,根据需要编制成各类报告或报表,按规定向企业有关人员及部门报告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动态和趋势,为企业质量决策提供及时、可靠和充分的依据.一般面言,检验质量报告大致

应包括如下内容: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验收检验的情况;

(2).成品出厂检验情况,如合格率、返修率及相就的经济损失;

(3).各生产单位质量情况,如平均合格、率返修率及相应的经济损失,以及质量因素的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的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情况;

(7).改进产品质量的建议;

(8).其它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