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必修三一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题,共100分,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的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就是要求()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性相近也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荀子

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皆只有一个理 B.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理在气中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6. 在天人关系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相反的两位思想家是()

A.荀子,庄子 B.孟子,荀子 C.庄子,孟子 D. 荀子,韩非子

7.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8.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 B.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

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 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

9.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0.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D.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11.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水利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引发了农业的革命性变革

1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天文学,医学,农学贯穿整个农业社会,成就尤为突出。出现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B.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四大发明的有力推动

1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其“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荀子的性恶论

14.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15.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

16.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17.无论学术界还是广大读者,都一致认为: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是中

国古典小说最高峰。这部著作是()。

18.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A. B. C.D.

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A .孟轲《孟子》

B .顾炎武《日知录》

C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9《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 .“仁政”学说 B .“天人感应”学说 C .宋明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 2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封建私有制

C .要求建立平等社会

D .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21.所示的秦《泰山刻石》的书法特征的表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B .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C .画如铁石,讲求对称 D .追求个性,狂放不羁 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

A .墨家

B .儒家 C.道家 D.法家 23.汉字真正发展成为一门书法艺术是在( )

A .秦汉

B .魏晋南北朝

C 、唐代

D 、宋代 24.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B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工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元杂剧的兴盛

D.著名的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5.下列对于京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清朝时期形成 B.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C.由北京的戏种演变而来

D.逐渐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

第II 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4分),并指出两种思想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原因(8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前要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功能?(4分)

(2)应该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 (4)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哪一幅?有何特点?(4分)

(2)在内容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个相似,结合史实予以说明。(6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一选择题

26.共22分

(1)孔子:为政以德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孔子的思想未被重视。其主张不适应当时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的政治需求(4分)

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逐渐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2分)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2分)

说明儒家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2分)

(3)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4分)

27.共10分

(1)时间:战国。应用方面: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4分)

(2)内容:马克思指出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2分)

(3)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4)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28.共18分

(1)《诗经》与杜甫诗的风格相同。(1分) 属于现实主义风格(2分)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1分)

(2)屈原的楚辞与杜甫诗的内容相似。(1分)都以忧国忧民为主。(2分)因为两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下,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分)

(3)变化:由诗歌到词。(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数量的增加。(6分)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考点分析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考点分析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考点分析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四、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

高中政治必修四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1、哲学的产生及作用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过程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论述。 (2)联系:二者不可分割,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④⑤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③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4、▲走出误区 误区一: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哲学有很多类别:学好+用好) 误区二: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误区三: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是具体知识的基础误区四:世界观就是方法论。误区五: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第二课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即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或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具体物质形态进步: B、进步性:否认神创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C、局限: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A、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原子、分子 B进步性: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C局限:(1)仍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树木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本原。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 例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无外物”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叔本华:“世界是我的意志的表象,万物皆是我的心灵的具现”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例如: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注意: ▲误区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 误区2、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误区3、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误区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卷1[1]

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在伯恩斯所著的《教会至上与教皇至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内容有( )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③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教会和教皇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的连线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间接保护作用 C.穆罕默德——创立基督教,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D.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8、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至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11、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生产与消费 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1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①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为生产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④消费是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 )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③中特社根本任务 (2 )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 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 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 -- 国有经济,主体地位 -- 公有制地位) 1、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怎么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 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4、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②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4、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 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 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 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试卷

2014年—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 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王夫之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 某电视台节目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打一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谜底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7.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 ( ) ①牛顿力学 ②相对论 ③量子理论 ④电磁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 下列著作中最可能出现蒸汽机示意图的是 ( ) A.《农政全书》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D.《各国律例》9.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 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第三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将视线由财富创造引向财富分配,引导大家进入新的经济生活领域。而财富分配包括个人参与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以及分配好财富的意义。本框题主要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投资方式、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等知识联系紧密,同时又给下一框题的公平与效率话题奠定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与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分析各种分配方式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初步认识在未来经济生活中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时,自己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如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初步树立“社会人”意识,认同并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志让自身的才能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用要素;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懂得效率的意义,增强效率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教学难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互动研讨、分析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人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必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作用?【宏观上: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微观上:对个人】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3.文化文多样性?【表现?为什么?如何对待(态度)?】 4.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媒介?为什么交流?如何交流?】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关系】 6.传统文化?【含义?表现?特点?如何对待(态度)?】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8.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根本途径?两条基本途径?错误倾向?】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涵:(选择题) 其 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选择题)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1.文化的总体作用【P9】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 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强调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趋的(非同步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强调文化的反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记关键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随着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围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地加深,文化的经济含量日益提高,文化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注意区分这两种表现) (3)特点:①潜移默化;(强调过程,无形中,无时不刻,无处不在)②深远持久(强调结果,经年累月,难以抹去,常考的有:习惯、习俗、三观)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卷

历史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容有( )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是( )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是一致的。(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贽 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在伯恩斯所著的《教会至上与教皇至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容有( )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③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教会和教皇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的连线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成功——收复,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间接保护作用 C.穆罕默德——创立基督教,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D.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8、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 )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0、文艺复兴、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至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11、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2、“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 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国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3、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怎样处理二者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 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 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 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 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执政: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 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 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分解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及内容:P6 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意识形态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区域性) 二、文化的特点(3点)P6-7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是一种素养。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3.“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形式P8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两大方面)P10-11 1.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的反作用: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b.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第一,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第二,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第一,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 第二,文化(渗透和入侵)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最详细提纲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框标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A民族节日: 含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的平台 B文化遗产: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C(选择题)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小点)(问为什么个性能受到共性欢迎) ①(为什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 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 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 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文化为什么是民族)但是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 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 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 存在着的差异。③(总结)因此,文化是 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 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 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意义: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6)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5.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框标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 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 ①形式: ②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记者在石家庄街头就收入分配问题随机采访了2位受访者: 材料中刘先生和杜先生的收入分别属于( ) A.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

D.按管理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 解析:C 材料中刘先生和杜先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主要收入的性质,私营企业主的主要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国企工人的主要收入是按劳分配,故选C。 2.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资混合型收入、技能声誉型收入等。我国公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C.我国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方式 D.我国实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解析:B 注意设问中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一限定,公民收入多元化是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故选B项。 3.罗田县华农大学毕业生小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主创业,在当地政府扶持下贷款20万办了一家黑山羊养殖场,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养殖实践。经过几年的发展,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当地小有名气,小李也率先富了起来,今年他被评为“十佳创业标兵”。小李的收入属于( ) ①按劳分配所得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④劳动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D 小李自办养殖场获得的收入包括投资(贷款)、技术(知识)、管理等方面所得,故②正确,小李为自主创业,故选④,排除①③。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增长”( ) ①意味着国家富强,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②意味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促进同步富裕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④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保证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针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实现“两个同步增长”,其目的是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①③中的内容符合这一要求;②中的“同步富裕”不正确,不选; ④中的内容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种思想,现在的提法是“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5.要想改变漫画《套圈》中现象,政府必须(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建立企业职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③强化税收调节,取缔过高收入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