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197

等问题。学院在新闻发布会后对其他学院的综合测评办法进行了调研,并再一次征求了广大学生的意见,将高年级学生干部任职及获奖加分所占比重由原来的20%调整为15%,并将综合测评加减分数项换算成百分制。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如学院就业率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的信息发布后,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毕业年级党员和已找到工作的同学自发组成了服务队,为未就业的同学搜罗就业信息,帮助同学就业。

2.学生责任感不断提高

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素质,才能有效地实现

自我管理,从而有效地参与学院管理。学生要真正成为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角,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院新闻发布会中通过对相关政策解读、细化、量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政策制度的掌控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身责任感。

(1)学业责任不断加强。学习,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

生的义务。在缺少与学生沟通和给予政策引导之前,学院学术氛围不理想,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学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学生更好地认清与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学业责任不断加强。学生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除了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外,还能自觉组织和参与各种学术性活动,跟随本院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沙龙、工业设计大赛、南京室内大奖赛等专业大赛。以往凭借硬性规定参加的学术讲座,学生现在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学院的学术氛围不断浓厚。

(2)建设校园文化的责任不断提升。大学校园,是相对独

立的文化社区,大学生应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学院通过学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对学校、学院各文化活动做了很好的诠释,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如学院发布“‘色彩校园’宿舍外墙粉刷大赛”、“兵器博物馆馆标设计大赛 ”、“校庆60周年标志征集”、“ 院训征集”等内容后,学生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比赛和征集活动。部分学生的作品及想法更是得到了学校、学院等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3)公共服务责任不断强化.当代大学生非常强调自己的权

利,但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却容易忽视。学院通过学生工作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共同参与学院管理,强调了每位同学都应该成为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学院学生骨干考核制度发布后,学生干部更加明确了自身职责,在各种活动中能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服务同学的热情也不断高涨,集体凝聚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闫亮亮.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长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2]杨咏梅.从管制到善治——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赵海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J].济南:中国成人教育,2008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刘昌萍 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杨东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周灿伟 捷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摘要: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25名重庆轨道交通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并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和编码,初步探讨了轨道交通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特征,结果发现,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由专业素质、分析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12个核心特征构成。

关键词:轨道交通 行业管理人员 胜任特征 模型

一、相关研究综述

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由于它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和节约能源等特点,所以轨道交通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现在,轨道交通已经在许多城市迅速扩张,但由于其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而言,发展的时间较短和发展技术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合适的人才,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中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的相关资料。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轨道交通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是轨道建设企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选择优秀的、合适的人才,一些学者提出了胜任特征(competency)的概念。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只有具备与组织战略目标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胜任力特征,才能高效地发挥经营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有多种方法,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其中,McClelland的行为事件访谈法(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让被访谈者讲述自己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遗憾的三件事情,对此进行录音和纸笔记录。记录事项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和自己的角色。然后,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编码,最后确定胜任力特征。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而随着1973年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智力”一文,掀

P .

198 人力资源管理

起了研究胜任特征的热潮。McClelland认为应该用管理胜任力来代替传统的智力测验, 因为它能预测工作绩效。国外对管理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早,Bray等根据评价中心技术,在AT&T进行了为期八年的研究,从能力、态度及个性特征等角度出发,总结出25项影响经理人员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人际关系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社会敏感性、创造性、灵活性、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等。Hay的研究则归结出以下核心能力特征: 责任感、影响力、预见性、沟通、应变力、多视角、自我意识、概念化等。但是,这些研究都忽视了跨文化条件下的关键因素,如组织文化、管理体制、领导风格等。这些因素将会对管理者的胜任力特征产生很大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时勘等人(2002)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讨了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证实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等10项;王鲁捷等人(2006)从不同个人特点、不同工作点等角度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专家、高管组与中层管理人员两组被试的共同之处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责任心、团队协作等12项特征,两组被试选择的差别之处是专家、高管组普遍看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时间观念、服务意识、上进心等方面,这些都属于主成分因素的内驱力和工作

态度,而企业中管理则更在乎领导艺术、宏观思维与趋势判

断、培养下属等方面,属于领导特质。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中,梁建春等人(2007)采用胜任特征问卷对政府交通运输管理组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组织的核心特征包括管理创新、人才激励、沟通监督等六个维度12个因素构成;叶龙(2006)认为中国铁路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包括“Professional capacity”、“Social capacity”、“Personal capacity”等三个核心胜任力共16个因素。

本研究的重点就是初探轨道交通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特征,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参照标准。

二、本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1.被试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集团不同分公司、不同工作岗位的多名管理人员作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征求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按照2010年度的考核指标,把管理者分为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两组。

2.方法和程序

整个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如下:

(1)组成专家小组。本研究的小组成员主要以心理学和

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授、副教授3名为主,研究生5名成员参加。小组成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对胜任力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2)实施行为事件访谈。根据访谈前设计的访谈纲要:

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生完成对被试的行为事件访谈,在征求被试同意,并且保证资料的私密性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和纸笔记录。受邀访谈者是不知道自己属于优秀组和一般组的。本研究共访谈25人,由于录音清晰度、访谈配合程度等问题,我们去掉了1份不符合要求的录音。选出了其中绩效优秀组14名,绩效一般组10名,年龄最大52岁,最小33岁。共24名被试的录音进行分析,录音最长92分钟,最短27分钟,平均51分钟。

(3)访谈结果编码。第一步,将访谈录音输入计算机,整

理成文稿。第二步,编码训练。采用Spencer等的胜任特征编码词典,由心理学研究生组成的3人编码小组分别对一份访谈录音文稿进行试编码。经过讨论,使得3人对这份访谈文稿的编码达成了一致意见。然后对录音中的8份进行预编码,同时根据预编码中发现的独有特征对原胜任特征辞典进行添加和修改,形成新的胜任特征辞典。第三步,正式编码。选择预编码过程中编码一致性较高的2人形成正式的编码小组,根据新辞典对24份访谈文稿进行独立编码。

(4)数据处理。对两个分析员独立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

汇总和统计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完成。

(5)建立胜任特征模型。对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胜任力特征

平均分数进行差异检验,

建立中高层的胜任力特征模型。

表1 绩效优秀组与绩效一般组各胜任特征频次的差异比较

注:*p<0.05, **p<0.01。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199

三、结果分析

1.频次分析与鉴别性胜任特征

首先,以频次为指标,对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每个特征频次的差异性进行非参数检验。

对频次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7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激励能力、分析能力、进取心、沟通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协调能力。这7项特征可以区分开绩效优秀组与绩效一般组,所以我们把这7项特征作为管理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2.频次分析与通用胜任特征

以频次为指标,对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每个特征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

Spencer也认为,胜任特征出现的频次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出现频次较多的特征,表示在事件中被访者经常表现出这种行为,所以可以作为绩效优秀组与绩效一般组共同具有的特征。

从表2可见,不论中高层管理人员属于绩效优秀组还是绩效一般组,在有些特征上都呈现出频次高的特点。各特

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82次,最低1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激励能力、分析能力、专业素质、进取心、沟通力、关爱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学习力、创造力和协调能力。同时,由于在对频次进行差异性检验后,发现激励能力、分析能力、进取心、沟通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协调能力等7项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可以得出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专业素质、关爱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能力和学习力。这些特征呈现出较高的频次,可将这5项特征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通用胜任特征。

四、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通过既往研究及经验,可以将以上12个胜任特征归为四大类特征,分别为能干(专业力)、能管(领导力)、能学(发展力)、能合(人际力)。其中“能干”包括专业素质、分析能力、执行能力,“能管”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激励能力,“能学”包括进取心、学习力、创造力,“能合”包括沟通力、关爱能力、协调能力。

以四大类特征为基础,构建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见表3。

表2 中高层管理人员各胜任特征频次统计表3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体系

本研究结果的专业素质、学习力、沟通力、协调能力等特征与刘馨阳等对军工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研究结果中人际理解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等是一致的。执行能力、计划能力、分析能力等特征与叶龙研究结果中的Pl a n n i n g 和Organizing capacity/Executive capacity是一致的。激励能力与梁建春等研究也是一致的。关爱能力是以往研究中所没有提到的特征,可能是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关爱员工已经成为工作管理中的重要成分。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的人才选拔、培训和培养标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道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的结果,初步构建出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包括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如表3所示。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初步构建,为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考核以及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

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心理学报,2002,34(2):306-311

[3]王鲁捷,崔蕾,陈龙.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人力资源开发.2006,2:71-74,78[4]梁建春,付孝莉,时勘.政府交通运输管理组织核心胜任特征评价.统计与决策,2007,19:79-82

[5]Ye Long. Research on Competence Model of Senior Managers in China Railway Systems[C],IAMOT 2006 Conference,2006,5[6]S p e n c e r J r L M, S p e n c e 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York:JohnWiley&Sons,Inc, 1993

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作者:刘昌萍, 杨东, 周灿伟

作者单位:刘昌萍(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杨东(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周灿伟(捷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刊名:

人力资源管理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2013(1)

参考文献(6条)

1.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1973

2.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2(3)

3.王鲁捷;崔蕾;陈龙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 2006

4.粱建春,付孝莉,时勘政府交通运输管理组织核心胜任特征评价[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 2007(19)

5.Ye Long Research on Competence Model of Senior Managers in China Railway Systems 2006

6.Spencer Jr LM;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1993

引用本文格式:刘昌萍.杨东.周灿伟轨道交通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期刊论文]-人力资源管理 2013(1)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管理层人员通用素质模型

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使用说明: 1.此十项素质适用于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可以使用同样的素质名称但在行为指示上要进行相应的发掘、定义以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 2.素质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素质本身的重要性顺序。不同岗位对在岗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有侧重但每个管理人员都需要在所有的十项素质中达到基本要求。3.在关键行为指示中的黑体部分是相对重要的。在应用时,为避免冗长可只使用重要部分。 4.给出负面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理解对素质的定义。在运用中应以正面引导为主而不是以管理负面行为为主。 5.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所列的关键行为指示及负面行为不是已包含了该素质的应包含的所有行为。随着企业的发展,行为指示可以增加、减少、重点调整。 6.对素质定义及行为指示的调整频率不宜过高,调整范围不宜过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维护素质定义权威性,确保员工对于素质理解的连续性,同时维护不同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管理人员通用素质 (1-5项为核心素质,6-10项为管理层人员专业素质) 1.敬业精神/尽职尽责:承担责任、精益求精、工作热情

定义:勇于承担责任,为公司的成功不惜付出额外的努力;对工作有热情,注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过程和结果精益求精;保持职业化作风,对自己和下属要求严格

2.诚实守信:坚持道德和行为准则 定义:致力于对公司的事业做出贡献,全力维护公司利益;待人真诚、坦诚,信守承诺,可信可靠;先做人再做事

3.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全局观念、团队精神、资源整合 定义:建立坚定的全局观念,并从全局利益出发,建立起积极的内外部工作关系,并倡导整合和分享内部资源和经验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维度变革管理 商业知识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商业银 行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命令、识人用人能力、培养他人、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 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员工的招聘和选拔、优化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管理、沟通 协调、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变革管理预期应对能力、银行人员合理调动能力、战略分析能力

各个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定义及行为表现 维度胜任力构成 要素 定义行为表现 商业知识 银行业 务知识 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包括资产、 负债、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 国际业务、商业银行联行往来 业务等。 了解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并能及时关注学习, 熟悉当前本行主推的业务,并能将学习的商业银 行知识运用到自己日常工作中。 银行人力资 源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包括国外、国内的经典、前沿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商业 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先 进经验。 通过培训或自学、读书看报掌握新的人力资源管 理的先进知识,让知识不落伍,能及时用先进的 方法解决人力资源各方面的问题 银行 战略 商业银行战略包括其他商业 银行战略调整所带来的人力 资源管理变化和本行战计划。 熟悉其他商业银行战略变化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 经验;及时了解本行的年度战略计划,并与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结合,使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 战略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命令 命令表达出个人促使他人依 照其希望行事的意图。(在特 定的 情况下,尤其在组织出现危机 或变革的情况谨慎使用) 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或银行组织出 现变革时,谨慎地使用命令口吻与员工坦率直接 得探讨问题;单方面设定高绩效标准使下属遵守 自己的要求;对员工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识人 用人 能力 识人用人能力指能够了解下 属员工的特长、性格、经历等, 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 使组织效率最大化 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每个员工的工作特长、工作 经历、个人性格等;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 验可判断出员工适合的负责内容;能根据每个员 工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授权。 培养 他人 培养他人表明了一种帮助他 人成功的倾向与意图,每一个 培养他人的正面含义都有促 成他人学习或发展的真实意 图。(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人员对部门下属的 培养) 表达对下属员工的正面期待,即使在困难的情况 下也是如此,相信他人想要学习也有能力学习; 平时工作中,对下属给予及时的指导或示范,并 针对各个员工特点而授予任务或责任;对于员工 的负面反馈,只针对行为并对未来绩效表达正面 期待 与银行内的 部门合作 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指与他 人通力合作,成为银行中的一 部分一起工作,而不是分开工 能积极主动与银行的其他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合 作,相互协调工作;恳求其他部门人员对人力资 源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使全行效率最大化

试述领导者胜任能力的模型并分析你所从事或所了解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结构答案

试述领导者胜任能力的模型,并分析你所从事或所了解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结构。 答: 胜任力模型构建相当于企业内部“画像”,对各个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炼,以便于后期进行内部人才评估、选拔,外部进行人才招聘。至于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构建胜任力模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或者对与错。合易建议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应以经营为主,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管理。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某个时间节点(比如3-5年)的企业可以进行规范管理,适当构建胜任力模型,通过管理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也就是应根据企业的情况决定是否构建胜任力模型,管理要适配企业经营发展。胜任力模型构建一般是对各个相似的岗位进行归类,按照序列进行模型的构建,而不是一个岗位构建一个胜任力模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步: 1、序列的划分,一般分为管理序列、职能序列、研发序列、营销序列、生产序列等(每个企业不同,需要针对性的分析); 2、各个序列素质能力模型构成分析:一般管理序列包括通用素质能力和管理者素质能力;各个序列的员工包括通用素质和本序列素质能力要求。 3、确定素质能力项并定义:一般是通过访谈调研、资料分析、问卷调研等确定各个序列的素质能力项并进行定义。如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合适的方法、措施予以解决的能力。 4、行为点总结:在确定素质能力项后,经过BEI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绩优与绩差人员对比等归纳总结各个素质能力项的行为点(注意:素质能力行为点应该内容全面、互补包含)。如: 5、行为点分级描述:对各个行为点进行分级描述,一般分为三级,级别越高、要求越高。 以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为例,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为了适应逐渐变化发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必须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快速掌握市场信息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文化、信息高速发展融合的时代,信息资源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3]。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快速掌握市场信息,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趋势,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及时确定发展方向。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

罗兰贝格: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以工作分析和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力 资源战略规划 工作分析1.岗位描述2.岗位评估 3.岗位等级体系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流程 2.关键绩效指标 薪酬福利 1.薪酬结构设计 2.福利体系设计 3.高管薪酬 素质模型 招聘与选拔 1.招聘流程设计 2.关键岗位甄选方法 培训与发展 1.培训管理体系 2.晋升渠道建立 3.中层人员能力评估 4.关键人员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部门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战略规划 1 8 3 5 4 2 6 7 研究工

课程内容与目的 ?介绍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 ?介绍建立素质模型的方法 ?介绍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其他企业素质模型介绍与分析

智慧始于新事物的定义. 苏格拉底

素质的定义 ?素质是一组可见的和能够应用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特殊情况下个人个性特征的组合,这个组合能够最终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素质强调的是员工如何创造价值,而不是员工已经做过什么 ?知识: 对具体领域的深刻理解,通常是通过正规的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工作渠道获得 ?技能: 进行某项体力或脑力劳动的能力或者熟练程度;一项技能通常通过针对性的学习获得并且通过测试之后应用 ?行为: 可观察的行动和表情 ?个性特征: 阻止或者导致事情发生的性格或持续不断的反应。这些性格或反应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或者被评估。正常情况下,这些特征也无法通过培训得到改进。

素质举例: ?知识–会计, 市场营销,工程 ?技能–机械操作, 制定预算, 制作文本文件,解决问题,谈判,沟通 ?行为–配合,同情心, 冒风险, 团队合作 ?性格特征–诚实,遵守道德, 自信, 自我调整

管理人员胜任力考核办法(最新)

XX管理人员胜任力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考核目的 为了规范管理人员考核管理体系,实现公司管理人员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管理人员队伍结构,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讨论决定,在公司实行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末位淘汰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胜任力考核的范围适用于除总经理外公司主管级(含主管级)以上人员; 1.3考核原则 1.3.1以业绩达成及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 1.3.2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1.3.3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1.4 考核用途 1.4.1薪酬分配 1.4.2职务晋升 1.4.3岗位调动 1.4.4其他 第二章考核组织管理 2.1考核组织设置 2.1.1成立考核小组: 2.1.2组长:总经理 2.1.3副组长:副总经理 2.1.4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2.1.5部门考核联络人:由部门负责指定专人并将名单提交到综合管理部

2.2职责与权限 2.2.1考核小组主要负责: (1)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推进与实施,监控考核整个过程的公正、公平性;(2)处理异常,并对考评的最终结果进行判定裁决。 2.2.2综合管理部,作为公司胜任力考核工作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 (1)拟定管理人员考核方案; (2)汇总统计考评结果,对季度、年度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3)建立考核档案,作为薪酬调整、职务变动、岗位调动、培训、奖惩等的依据。 第三章考核方法 3.1胜任力考核的内容 3.1.1对于公司管理人员胜任力的考核,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工作业绩层面:指对公司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KPI考核。详见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综合素质层面: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包括思想道德、执行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等。 3.2胜任力指标设定的要求 3.2.1可控性:指标能够测量或具有明确的评级标准,为被考核人所影响。 3,2.2重要性:指标项不宜太多,注重于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指标。 3.2.3挑战性:目标应综合考虑历史业绩、未来发展预测、同行业竞争对 手的业绩确定,不宜过高或过低,应使被考核人经过努力达到。 3.2.3一致性:各层次目标应该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 一级目标为基准。 3.3胜任力考核分数的计算 3.3.1求出工作业绩KPI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得分,再分别乘以相关权重,最后得出各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考核分数。胜任力考核分数以百分制计算。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要想有效提高空降兵招聘成功率,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素质模型是什么样,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基本概念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人区别开来深层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解释。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麦克里兰把人素质模型形象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部分是我们所指潜在特征,从上到下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能力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行为方式与风格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持续反应 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内驱力。 二、素质分类 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了权威公认素质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完整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 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

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第三步:确定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鉴别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的指标或者规定,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专用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绩效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 胜任力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企业大学各类人员胜任力模型 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培训交易网账号:opeixun 关注我们,免费参加11月13日沙龙:教练技术的企业应用 【人物介绍】陈黛(Nancy)广药沙槐学院执行院长 2005年毕业 8年的时间,让陈黛从一名普通的管理培训生连升6级成长为着名合资公司的企业大学校长。她的职业生涯令人艳羡,她的成功秘诀耐人寻味,她在各级培训管理岗位上总结出的胜任力模型更值得学习。她的经历,是真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这无疑给众多的培训管理从业者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5年,我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培训生,8年后,出任一家合资公司企业大学的执行院长,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怀万千。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及其各阶段的心得,我总结得出,培训管理岗位的能力模型可以由四个能力维度构成: 1.基础能力。这是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基础技能,是每位员工都应具备的。比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电脑操作技能等。 2.专业能力。是指员工为有效完成某一类型工作所需的知识或技能,具体因所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内控风险防范、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市场运营与管理、培训需求调研设计能力等。 3.核心能力。即履行企业内各级岗位职责的重要技能。它们不但能帮助员工创造突出的业绩,还能在组织内运用同一语言,为业务活动及个人发展创建统一平台。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互利等。 4.管理能力。这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行为。如业绩至上、业务洞察力、领导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明智决策、创新等。 培训专员:做到位 刚毕业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生中的一员,在随后的四年多里,一步步成为培训专员、培训主任、高级培训主任,直至培训经理。 在培训专员层面,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关注:职业化基本素养、专业技能、高绩效表现。因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若干年的专员,最应该做好的就是打基础,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做总是有收获的。培训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需求的调研、统计等专业能力,做得越多,总结越多,也就越熟练。 实际上,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哪怕跑麦,我也要做到最好。” 在我看来,工作有四个等级:做了、做完、做好、做到位。对应这四个层次,我们的绩效结果分别是半成品、成品、精品和极品。于是,我往往在上司交代任务、提交工作结果时自问:“我这次交付的是哪一品”要求成功,就得成功。当不断要求自己交付的绩效结果和各位同事的委托事宜都应是精品之后,我获得了晋升,成长为一名培训主任。 培训主任:强专业 到了培训主管层面,一定要做好的是“强专业”。 当时,我的目标是一定要做到:只要公司想开中基层培训课程或会议,一定会找我进行需求的深挖和方案的设计,并交付精品。这样,在同事们脑海中,可以建立起“Nancy=精准需求、成功设计、精品实施”的印象和直接联想,从而为破格晋升为高级培训主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树立高品质的口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要想有效的提高空降兵招聘的成功率,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的素质模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的基本概念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的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释。 我们可以看到,麦克里兰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的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的特征,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的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的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二、素质分类 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权威的公认的素质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

公司管理岗位能力胜任力模型

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准模型: 岗位行为通用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职能要求及行为能力、技术能力、职业发展路径,提炼各岗位的基础素质能力 自我管理:专业知识、情绪管理、自我管理 关系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 工作效能:客户导向、思维能力、执行力 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与培养 岗位行为专属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专业技术领域及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提炼各岗位对应的岗位关键专业技能专属能力:具体能力由各岗位的具体专业领域和核心能力而确定 岗位通用能力 一、自我管理 (1)专业知识 定义:指对其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业务、流程等)的掌握。 主题与元素:基础业务、工作流程、知识更新 行为等级: 1.基本掌握岗位涉及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流程。 2.熟练掌握并能及时更新本岗位的技术知识。

3.主动扩展知识基础,掌握小范围的新资讯,不断研究获得新知识。 (2)情绪管理 定义:指对自己情绪的有效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在面对压力或紧张的环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与行为。 主题与元素:积极心态、自我调节 行为等级: 1.在面对压力时,保持稳定的情绪、行为,无消极及攻击性行为。 2.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有效转移/转化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3.能够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建立积极心态,并且能够以良好心态去影响团队成员。 (3)自我管理 定义:指其对自身管理的综合要求,包括主动开展有效的时间与计划管理,主动发现、判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改进措施。 主题与元素:责任感、时间管理、自我改进 行为等级: 1.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 2.通过有效时间与计划管理,不断努力促使工作目标的达成。 3.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需要正式的授权或命令,认真对待并超出期望的完成工作。 二、关系协调 (1)沟通能力 定义:积极、耐心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及意愿;向他人清晰地说明相关信息与自己观点;遇到冲突时能有效控制局面,化解危机。 主题与元素:倾听、理解、表达

华艺印刷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评估模型

华艺印刷厂 中层管理干部胜任力评估模型 慧泉国际管理咨询机构 2007年7月

1.内省力 【定义】内省力又称为自知力,指正确地分析和认识自我的能力。 ■了解自我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局限,能够有意识地发挥所长和规避弱点,并能够以此为基础,提升处理有关人的问题的能力。 ■潜能开发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来拓展潜能的利用空间,将更多潜能转化为可以有意识控制和使用的工作能力。 ■整合与提炼重视阶段性的自我总结,通过对成败经验的反省、整合和提炼,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增值。 ■改进与提升向自己学习,根据自我经验的总结,勇于尝试改进,形成“做一一省一一尝试改进一一再省一一再提升”这样的自我发展循环。 【行为范例】有自知之明,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行为范例】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争取思考和反省自我的时间。 【行为范例】常总结和提炼成败的经验,以资借鉴、学习和发扬。 【行为范例】以发展为目的,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客观、理性的评价。 2.人际沟通能力 【定义】妥善处理与上级、平级以及下级之间的关系,促成相互理解,获得支持与配合 的能力。 积极沟通重视且乐于沟通,愿意与人建立联系;在遇到沟通障碍时,能够以积极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对待冲突和矛盾,而不是强权或回避。 换位思考能够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体察对方感受,促进相互理解。 及时反馈重视信息的分享,用心倾听各方的意见,并根据实际1W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回

应。 机制保证能够有意识地在组织中搭建沟通平台,通过机制建设确保沟通渠道的顺畅。 3.人格魅力 【定义】激发、引导和维持他人的工作热情,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激励意识了解激励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进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能够将“保护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 ■尊重与认可能够以各种形式认可员工的工作,使他们能够体验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鼓励参与通过职责赋予、制度保证等方法手段,使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 从而获得强烈的参与感、成就感和主人翁感。 ■个‘性化激励能够识别不同部门和员工的激励需求,有针对性激励。 【行为范例】经常性地鼓励和赞赏员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行为范例】不抢功诿过。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将功劳归因于团队,把荣誉分给下属,而不是将成功都揽到自己头上。 4.教练能力 【定义】有培养他人的意愿与倾向,关注他们的潜能与可塑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其 成长。 ■鼓励成长鼓励下属“与企业共同成长”,容忍失败,给予下属学习实践的时间; 能够把下属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威胁。 ■经验传扌爱不保守不封闭,愿意与他人分享成败的经验。 ■积极引导向下属表达积极的期待,告诉他们你希望并相信他们可以达成更高的U 标。 ■建议与反馈根据他人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设性意见,积极提供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1-10-24。  3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资助,项目资助号:70072031。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 3 时勘王继承李超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该文采用BEI 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讨了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组与普通组在访谈字数的长度上无明显差异,而胜任特征编码的频次与访谈长度上有显著性相关,编码指标采用平均分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2)采用概化理论计算不同编码者的编码一致性,结果表明,胜任特征评价法具有较好的编码者一致性;(3)效标群体的分析结果证实,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和发展他人。关键词 胜任特征模型,行为事件访谈,企业高层管理者。分类号 B849:C93 1 前 言 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 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必须高 度重视人力资源[1]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企业管理决策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什么标准来选拔和培养企业高层管理者,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一般是通过职位分析来确定高层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高层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评价的。然而,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传统的职位分析很难 满足高新技术带来的新要求[2,3] 。在此背景下,一 些学者提出了胜任特征(competency )的概念[4]  。胜任特征(competency )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 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5]  而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 )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建立胜 任特征模型有多种方法,包括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观察法等。但是,目前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 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 EI )[5]  。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通过对比担任某一任务角色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胜任特征差异,确定该任 务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6]  。自从胜任特征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在国外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  。作为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最主要的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受过训练的不同编码者采用最高分数和频次进行编 码,其一致性介于74%~80%之间[8,9] 。Mo 2towidlo 等[10] 的研究表明,对同一组人员进行两次 访谈所得的胜任特征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McClelland 等[5]  对美国国务院外事局两组情报信息官员分别进行了行为事件访谈,发现所建立的胜  心 理 学 报 2002,34(3):306~311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06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麦克里兰等人开创的古典建模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仍然是最常用也是最精准的建模方法,它最适用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但是经过将近40年的应用与发展,衍生了多种方法或工具对古典建模法进行补充。 企业的核心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全体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它是企业的战略、愿景与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领导者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这种要求超越了岗位、专业乃至单个职能,它主要是反映企业宏观运营对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利用古典建模法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反而不太精准,因为绩效标准不好定义、样本不好选择(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古典建模法之前加入“战略气质分析”,目的是为核心胜任力模型、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然后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 企业战略气质分析 企业战略模式分析 迈克·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根据迈克·波特的战略划分,可以衍生出三种比较通俗易懂的价值创造模式。

第一种是产品领先型,这种价值创造模式是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其经营的重要目标在于充当市场的领袖。 第二种是高效运作型,以严格的程序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效率。第三种是客户亲密型,这种企业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采取这种价值创造模式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而且能帮助客户发现一些他们自己尚未明晰的潜在需求,能创造性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这三种价值创造模式,不仅反映在企业的组织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同时也要反映在人员的胜任力上。因为只有人员的胜任力反映和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才能保障企业战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传达,这对构建企业的核心胜任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见表1)。 表1 产品领先型价值创造模式所需关注的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详解

胜任力模型详解 2008-05-07 17:34 由来、定义: 197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首次提出了“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的英文为competency。麦克利兰在帮助美国政府选拔外事信息官员的过程中,发现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够比知识和智力更好地预测一个人在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的表现。这些特征被称作胜任力。在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其他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胜任力的概念进行充实提升,形成了目前的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力指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学者们经过对不同行业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尽心研究,归纳出了通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6大类20个胜任特征。全球500强的企业中有一半在使用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应该如何构建。 归纳一下,胜任力模型构建可以有三种方法。分别是 (1)归纳法。通过研究高绩效员工与低绩效员工的差异来建立胜任力模型。归纳法有具体的行为做依据,开发出的胜任力模型最能贴近企业现实,应用起来的效果好。缺点是开发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很大,又需要特殊的行为事件访谈能力,操作难度亦很高。此外,用此种方法开发出的胜任力立足于现实,因此更适用与成熟与稳定的企业。 (2)推导法。根据实施战略对企业能力的要求和企业价值观推导建立胜任力模型。推导法的实质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其基本步骤是:1、澄清组织愿景、使命、战略和核心价值观;2、了解岗位角色和职责;3、推导胜任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战略及价值观密切相关,逻辑清晰。缺点是缺乏具体行为做依据,胜任力模型的描述过于抽象空泛,容易脱离现实。(3)引用修订法。通过引用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修订国际或者是同行企业已有的通用胜任力特征模型来建立企业的胜任力模型。此法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一种简便方法。通常由专业顾问根据对组织的初步了解,结合通用的胜任力调查项目,提出一组相当数量的胜任力项目。然后由相关人员选择,根据选择频率筛选确定出胜任立模型。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对于初步引进胜任力概念而没有能力在胜任力模型开发上大量投资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缺点是通用的成分多,与企业具体的文化、战略结合不够紧密。 具体内涵: 我们除了要明确高管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知道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的素质模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高层通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一、素质的基本概念,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麦克里兰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的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的特征,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冰山水上的部分是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这样,人的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项目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项目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作者:姚翔, 王垒, 陈建红 作者单位:姚翔,王垒(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陈建红(IBM中国开发中心,北京,100085) 刊名: 心理科学 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4,27(6) 被引用次数:44次 参考文献(8条) 1.Turner J R 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Improving the Processes for Achieving Strategic Objectives 1999 2.Liz Lee-Kelley Situational leadership: managing the virtual project team 2002(5-6) 3.Kloppenberg T;Petrick, J Leadership in project life cycle and team character development 1999(01) 4.Donnelly R G;Kezsbom, D. S Overcoming the responsibility-authority gap: An investigation of effective project team leadership for a new decade 1994(05) 5.Skulmoski G Project maturity and competence interface 2001(06) 6.Hodgetts R M Leadership techniques in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1968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2000 8.Keller R T Cross-functional project groups in research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job stress and outcomes[外文期刊] 2001(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 1.施骞.Shi Qian复杂环境下项目经理的领导素质与技能研究[期刊论文]-项目管理技术2006(9) 引证文献(45条) 1.刘兵.王莹基于胜任特征的技术管理者招聘[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08(24) 2.黄雯高等学校学生干部工作与课业学习矛盾关系探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10(20) 3.孔春梅.郝二亮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3) 4.章惠娟.陈万明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 2011(19) 5.俞彤.芮景.胡鸿.刘霖叶.卞呈祥胜任力研究及在医院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特质测评中运用[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管理 2010(11) 6.课题组中国高校领导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10(6) 7.沈燎.刘枭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期刊论文]-当代青年研究 2009(12) 8.侯景亮.李远富项目经理胜任力与团队执行力的和谐模型构建及分析[期刊论文]-项目管理技术 2007(11) 9.邢俊瑜.李北平.刘信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项目经理胜任能力模型[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7(11) 10.吴小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孙晓冬.赫飞领导能力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4) 12.刘凌云基于博弈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9(26) 13.王雅文.马新建.环丽慧.王前文基于胜任力的工程咨询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研究[期刊论文]-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