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高考总复习题组训练+综合提升练:文言文阅读(7份)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2015届高考总复习题组训练+综合提升练:文言文阅读(7份)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怙:倚仗,凭借

D.素孚.于人孚:信任

答案 A

解析庶:众多、各种、多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答案 C

解析③是说皇帝觉察到马骐对黄福的诬陷。④不是直接说黄福的才干。⑥是说黄福做官不为名利,做事细致谨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虽然名

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的指摘,恢复了黄福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

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趾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

马骐的诬陷。离开交趾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

做事细致谨慎,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

答案 D

解析俸禄不是都用来招待宾客了,而是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事官。

(2)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到了这里就有回家的感觉。

参考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1405),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黄福被改任北京行部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得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应该让广东海运二

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趾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到了这里就有回家的感觉。镇守中官马骐倚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抑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驾崩,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罢了。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崧,字茂琰,广陵人也。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岁饥,悝菜蔬不餍.,每致甘肥于母。抚幼弟以友爱称。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参军,遂历显位,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崧少好学,善史书。总角时,司空何充称其明惠。充为扬州,引崧为主簿,益相钦重。转骠骑主簿,举州秀才,除太学博士,父艰①去职。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崧乃自系廷尉讼冤,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帝哀之,乃下诏曰:“悝备位大臣,违宪被黜,事已久判。其子崧求直无已,今特听传侯爵。”由是见称。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②辅政,引为抚军司马。时桓温擅威,率众北伐,军次武昌,简文患之。崧曰:“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③,逆顺于兹判.矣。若有异计,请先衅鼓④。”便于坐为简文书草曰:“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温得书,还镇。

崧累迁侍中。是时谢万为豫州都督,疲于亲宾相送,方卧在室,崧径造之,谓曰:“卿令疆理西藩,何以为政?”万粗陈其意。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万遂起坐,呼崧小字曰:“阿酃!故有才具邪!”哀帝雅.好服食,崧谏以为“非万乘所宜。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后以公事免,卒于家。(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有删节)

注①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②简文帝:即司马昱。晋元帝少子。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两年,病死。本文中,司马昱尚未即位,只是辅政的大臣。③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④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悝菜蔬不餍.餍:吃饱

B.元帝嘉而宥.之宥:奖励

C.逆顺于兹判.矣判:分辨

D.哀帝雅.好服食雅:平素

答案 B

解析宥:宽恕。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崧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①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②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③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④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⑤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⑥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①表现高崧的孝道;③是对桓温的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⑥表现其直谏的品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崧年少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得到了朝廷官员的赏识,为

成年后的入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高崧为了帮父亲高悝翻案,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时间内没有安葬父亲,先后上了数十道

奏章,终于打动了皇帝。

C.高崧为司马昱出谋划策,并以司马昱的口吻写信给桓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

服了桓温,使其回师。

D.高崧官居侍中时,因谢万热衷于送往迎来,不问政事,便找上门去,批评谢万不认真处

理政务。谢万呼其小名表示不满。

答案 D

解析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的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关键点:“经年”“赦”)

(2)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关键点:“诚怀”“岂可”“顾嫌”“尽”)

参考译文

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的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

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鼓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

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

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样处理政务?”

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平素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上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官,终老于家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

欧阳修

君讳源,字子渐,姓尹氏,与其弟洙师鲁俱有名于当世。其论议文章,博学强记,皆有以过人。而师鲁好辩,果.于有为。子渐为人刚简,不矜饰,能自晦藏,与人居,久而莫知,至其一有所发,则人必惊伏。其视世事若不干其意,已而榷其情伪,计其成败,后多如其言。其性不能容常人,而善与人交,久而益笃。自天圣、明道之间,予与其兄弟交,其得于子渐者如此。

其曾祖讳谊,赠光禄少卿。祖讳文化,官至都官郎中,赠刑部侍郎。父讳仲宣,官至虞部员外郎,赠工部郎中。子渐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左班殿直。天圣八年,举进士及第,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二县,签署孟州判官事,又知新郑县,通判泾州、庆州,知怀州,以庆历五年三月十四日卒于官。

赵元昊寇边,围定川堡,大将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君遗怀敏书曰:“贼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宜驻兵瓦亭,见利而后动。”怀敏不能用其言,遂以败死。

刘涣知沧州,杖一卒,不服,涣命斩之以闻,坐专杀,降知密州。君上书为涣论直.,得复知沧州。

范文正公常荐君材可以居馆阁,召试,不用,遂知怀州,至期月,大治.。是时,天子用范文正公与今观文殿学士富公、武康军节度使韩公,欲更置天下事,而权倖小人不便,三公皆罢去,而师鲁与一时贤士多被诬枉得罪。君叹息忧悲发愤,以谓生可厌而死可乐也,往往

被酒

..,哀歌泣下,朋友皆窃怪之。已而以疾卒,享年五十。至和元年十有二月十三日,其子材葬君于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龙涧里。其平生所为文章六十篇,皆行于世。子男四人,曰材、植、机、桴。

呜呼!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若子渐者,旷然不有累其心,而无所屈其志,然其寿考亦以不长。岂其所谓短长得失者,皆非此之谓欤?其所以然者,不可得而知欤!铭曰:有韫于中不以施,一愤乐死其如归。岂其志之将衰?不然,世果可嫉其如斯?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师鲁好辩,果.于有为果:有决断

B.至期月,大治.治:治理

C.君上书为涣论直.直:申雪

D.往往被酒

..,哀歌泣下被酒:醉酒

答案 B

解析治:政治清明。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源“能自晦藏”的一组是()

①与人居,久而莫知②其视世事若不干其意③其性不能容常人④召试,不用,遂知怀州⑤君叹息忧悲发愤⑥有韫于中不以施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答案 C

解析③是说他严于择友。④是说他不得器用。⑤是说其忧心获罪的弟弟而忧悲发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源无论是言论文章,还是广博的学问,都有过人之处,后来考取进士科,担任了奉礼

郎,逐步升迁至左班殿直。

B.尹源遇事有先见之明。有一次,西夏入侵,围困了定川堡。尹源闻讯后,致信前线,建

议驻兵瓦亭,等待时机,再图进取。领兵驰援的大将葛怀敏置之不用,终致战败被杀。

C.尹源与弟弟尹洙手足情深。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失败后,尹洙因受牵连而获罪。尹源忧

心弟弟的处境,常常长吁短叹,悲歌流泪,甚至觉得生无可恋,不久以后,染病辞世。

D.本文先是叙述尹君的姓名及生平事略,又以“铭”的形式,对所叙之事加以评论,借题

发挥,抒写情志。

答案 A

解析是先担任左班殿直,后来考取进士科,才担任了奉礼郎。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然而我军害怕军法(的惩处),发现敌军(出现的地方)一定(要)奔赴(到那儿)(迎敌)却不考虑(由此带来的)坏处,这大概是屡次战败的原因。(关键点:“且”“利害”“所以”,判断句)

(2)尹洙常常在(国家)事务方面耗费心力,因而最终(使自己)陷入困苦患难(之中)而(郁郁)不得志的去世。(关键点:“劳”“卒”“穷”)

参考译文

他的名讳是源,表字是子渐,姓氏是尹,和他的弟弟(尹)洙(字)师鲁都有名于当世。(无论是)他的言论文章,(还是)(他的)广博的学问,都有过人之处。尹洙喜欢与人辩论,在有所作为方面有决断。尹源为人却刚强率略,不(喜)夸耀美化自己,能够隐藏自己,和他人相处,很久也不(被人)认识,等到他一旦发表意见,他人就一定(会)惊叹折服。他看待世事好像和自己的意愿不相关涉,然后研究这事(是)真(还是)假,估计这事(是)成(还是)败,事后大多和他说的一样。他的天性不能容纳平庸的人,却擅长和他人交往,(时间)越久越(是)(用情)深厚。从天圣到明道年间,我和他们兄弟俩结交,其中从尹源那儿得来(的印象)就像这样。

他的曾祖的名讳是谊,(被)追赠光禄少卿。(他的)祖父的名讳是文化,官至都官郎中,(被)追赠刑部侍郎。(他的)父亲的名讳是仲宣,官至虞部员外郎,(被)追赠工部郎中。尹源最初依靠祖辈的功勋,补缺虚领三班职衔,渐渐升迁至左班殿直。天圣八年,考取进士科,担任奉礼郎,积功升任太常博士,先后担任芮城、河阳两个县的知县,(又担任)签署孟州判官事,又担任新郑县知县,(又担任)泾州、庆州(两个州)的通判,(又担任)怀州知州,庆历五年三月十四日,在任所去世。

(西夏)赵元昊侵犯边境,包围了定川堡,大将葛怀敏征调泾原的军队(去)救援。尹源写信给葛怀敏道:“贼军调集全国的军队来犯,在城堡(那儿)不可能战胜他们,因而兵法上(也)有不能够(去)救援(的情况),然而我军害怕军法(的惩处),发现敌军(出现的地方)一定(要)奔赴(到那儿)(迎敌)却不考虑(由此带来的)坏处,这大概是屡次战败的原因。应该驻军在瓦亭,发现战胜(对方)(的时机),然后(再)行动。”葛怀敏不能够采纳他的建议,最终因战败而被杀。刘涣担任沧州知州,对一个(犯法的)差役用杖刑,(那人)(还是)没有认罪,刘涣下令处决了那个差役,然后(才)上报(朝廷),(因)犯了擅自杀人的罪名,被降职担任密州知州。尹源进呈奏章(给朝廷)替刘涣论辩申雪,(使他)得以重新担任沧州知州。

范(仲淹)文正公常常(向朝廷)推荐尹源的才能可以任职于馆阁,(尹源)(被)召来面试,不(被)任用,就担任了怀州知州,过了一月,(当地)政治清明,局势安定。此时,天子重用范(仲淹)文正公和今观文殿学士富(弼)公、武康军节度使韩(琦)公,想要变动国家政务,然而那些有权势被宠幸的奸佞小人(觉得)(对己)不利,(在他们多方阻挠下,)三位大人都被免职,接下来,尹洙和当代的贤能的人大多被诬陷冤枉而获罪。尹源又是叹气连连,又是忧愁悲痛,来发泄愤懑之情,甚至认为活着值得憎恶而死亡值得高兴,常常喝醉酒,悲歌流泪,朋友都私下感到奇怪。不久,因染病而去世,享年五十岁。至和元年十二月十三日,他的长子尹材把他安葬在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龙涧里。他一生撰写的文章有六十篇,都流行于世。(有)四个儿子,名叫(尹)材、(尹)植、(尹)机、(尹)桴。

啊!尹洙常常在(国家)事务方面耗费心力,因而最终(使自己)陷入困苦患难(之中)而(郁郁)不得志的去世。至于尹源,(处世)豁达,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劳心,因而(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意迁就,抑制意愿,然而他的寿命也已经不长。莫非这些(常人)所说的(寿命的)长短、(做人的)好坏,都不(像)说的这样啊?其中(真正)的原因,不能够得知啊!墓志铭

是:隐藏(自己的志趣才识)在(胸怀)中而不施展,一旦愤懑,乐于赴死,如同归家。莫非他的意愿将要衰亡?(如果)不这样的话,人世果真可以如此地嫉恨他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