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2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

海花》)

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6.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7.《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8.《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

19.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粱山的故事.沈憬

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都深受《水浒传》的影响。日本出版《忠义水浒传》,美国赛珍珠翻译《四海之内皆兄弟》。

20.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的感情。

21.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22.(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3.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24.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25.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26.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27.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清忠谱》刻画了颜佩韦等五

个下层市民形象。

28.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格调说)。格调说: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

必学古,尤重唐音.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推崇"格高","调响".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29.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张惠言)。

3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张岱)。

3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串珠式链式结构)

3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

33.吴江派代表人沈暻作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34.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戏曲的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李渔)

35.《桃花扇》的主题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6.《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程本)两大系统。

37.《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索隐派),(考据派)。

38.《三国演义》所根据的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39.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40.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庄子)的《外物篇》。

41.神韵说: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

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 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42.肌理说: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

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 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43.临川四梦:指明代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

四部剧中都有梦幻情节,作者祖籍江西临川,故有此称。(又称:玉茗堂四梦)

44.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

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45.前七子: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 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学秦汉,古体

诗学汉魏,近体诗宗法盛唐,举起复古主义大旗。

46.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 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将复古主义推向了极致。

47.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牡丹

亭》 ,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发表了对戏剧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

48.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上代表了中

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 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49.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地带有市民色彩.具体表现

是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其中以唐寅和祝允明的诗歌及生活方式最具有代表性.

50.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其中以高启成就最高.

51."一人永占"指明清之际戏曲家李玉在明末写的四部传奇,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

花魁》 ,在当时文坛上颇负盛名.其中以《一捧雪》《占花魁》成就较高.

52.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

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53.江左三大家: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

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54.李伯元的《官场现行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鄂的《老残游记》、曾朴

的《孽海花》,合称“四大谴责小说。

55.梅村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 ,他的诗歌中的悲剧内容主要表现于一

方面自我关照,徘徊于灵与肉之际,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的灵魂;另一方面规抚江山易代,绵绵不尽地吟唱着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时代悲歌. 前者带有很强的抒情意味,后者则具有诗史的特点而被称为"梅村体"史诗.

5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7.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无名氏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58.昆山腔——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

59.昆腔传奇: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传奇作品中第一部现实作品

60.明后期代表:高濂《玉簪记》;孙仁孺《东郭记》;周朝俊《红梅记》

61.“沈汤之争”的焦点——汤显祖对沈璟“声律论”的否定。

62.沈璟、吕玉绳将《牡丹亭》改为《同梦记》

63.《牡丹亭》与汤显祖“临川四梦”

名词解释:

1,吴江派:明传奇中,以沈璟为代表的戏曲流派,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音律。重场上之曲,主张语言要通俗本色,此派作家大都重形式轻内容,过分崇尚音律而束缚了思想发挥,因而创作成就不高。

2、临川派: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流派,也称“玉茗堂派”。与沈璟针锋相对,他主张戏文应临川派“以意、趣、神、色为主” ,注重戏曲的文学性,强调语言要有文采,讲究词藻,此派重内容轻音律,创作成就较高。

3、公安派:因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反对复古,提出“性灵说”,创作上强调“独抒性灵”,要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文章追求自适随意,推崇通俗文学。

4、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提倡唐宋文风,推崇唐宋八大家,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义,诗文创作上注重文以明道,提出“洗涤心源”、“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5、台阁体:代表人物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只追求所谓“雍容华贵、四平八稳。”,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6、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高举复古主义大旗,诗学汉唐。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7、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追求幽深孤峭的诗歌风格,导致晦涩难懂。

8、苏州派:明末清初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此外还有朱素臣,朱佐朝等,因他们都是苏州人,且经常集体进行戏曲活动,故得名.他们多注重表现重大政治事件或历史风云,揭露社会黑暗.讲究本色当行,注重舞台效果.

9、南洪北孔 :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10、传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角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

11,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兼取北曲杂剧的成果发展而成戏曲形式。其特点如下:一、情节繁多、篇幅长至四五十出以上;二、传奇分出,每出标写题目;三、南北合套普遍;四、建立了南

九宫或十三调的音乐体系;五、角色分工更细,被统称为江湖十二角色。

12、英雄传奇小说: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13、神魔小说:源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提法,又称神怪小说。神魔小说多言“怪力乱神” ,而其本意未必再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代表作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优秀作品。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

14、世情小说:世情是世态人情的简称,而世情小说则是指那些主要以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以及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制作。

15、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首先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6,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17,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18、阳羡派:陈维菘是此派的创始人及领袖,此派作词师法苏轼、辛弃疾,词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及民生疾苦。风格豪放,气魄阔大,语言率直俊爽。

19、浙西派:朱彝尊是此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朱词宗南宋,效仿姜夔、张炎,讲求字句声律,追求疏淡清远的格调,风格醇雅清丽。

20、性灵说: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21、阳羡派: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22、浙西六家: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与李良年,龚翔麟,沈蚌日,李符, 沈岸登称为"浙西六家",六人同集为《浙西六家词》。主张以雅正矫正显露,归于醇雅.要求词有古雅峭拔的格调, 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

23、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反对浙西词派的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儒家"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 同时又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流于穿凿附会.他们的作品,意旨亦较为隐晦.对清末词坛影响颇大.

24、阳湖派:属清代散文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敬为江苏阳湖人, 故名.此派是桐城派的分支,但对桐城派的清规戒律有所不满.主张为文取法儒家经典,参以诸子百家,故其文风较为恣肆.

25、南施北宋:指清代南洪北孔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 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6、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

1.《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

(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他们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上产生了深挚的爱情,宝黛的爱情与封建礼教、封建家族的根本利益发生尖锐的冲突,必然是悲剧的结局。贾府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贾府日益衰败的客观形势,决定了封建家长必须为贾宝玉选择一个符合封建规范要求,能够帮助他走上“正路”并挽回整个家族颓废局面的理想人物。作者通过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选择展开了矛盾冲突,从而提出爱情必须建立在以反对封建主义为内容的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使《红楼梦》的爱情描写具有更深刻的反封建的意义。

(2)“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以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围绕着“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红楼梦》还展示了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的被毁灭,而且深刻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封建正统文化。

(3)贾宝玉的人生悲剧。《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贾宝玉的痛苦正是如此。宝玉悟破人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作品中

所写的家庭衰败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其永恒的不幸美如此脆弱、短暂,轻易被毁灭;制造悲剧的人如凤姐、宝钗、王夫人,不是有意害人,奉封建规矩办事,无意中扼杀美。(4)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荣宁两府是封建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小说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腐朽荒淫的生活和操纵官府,为非作歹的种种罪恶,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红楼梦》艺术特征

1.人物描写的高超艺术。400多人的艺术呈现,体现了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人物个性鲜明,

类型中有差别,不简单化。正面、侧面、反面,从各个角度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这是曹雪芹横绝千古的天才。但曹雪芹在这方面还有显得难能可贵的地方,那就是他塑造了众多体态千姿,性格各异的妇女形象。总之,把人物性格写得非常突出、非常丰满,象雕

塑似的承受着各种不同光线的照射,从而呈现着变态多姿而又统一的形象意义,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最大特点。

2.结构的宏伟与构思的精巧。《红楼梦》在布局和结构上采取的多线结构的艺特点。它以贾宝玉作为

全书的主人公并以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串全书的情节故事。但是,整个小说并不是仅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还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其中又集中描写荣国府。

不妨说,这也是贯串全书的一条线索。它与前一条线索互成经纬地交织在小说里,此起彼伏而又主次分明地展现了一幅气象万千、变态多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生活图卷。作者善于把生活的多面性、整体性以及它的内在联系立体式地展现出来,情节如百溪蜿蜒、如廊檐回环,疏密相间,布置得宜,这也是《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

3.细节描写的传神。经过艺术提炼、具有内在意义的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刻画了典型的人

物性格,反映了巨大的社会主题,起到了见微知著的艺术概括作用。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充满了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内容。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发掘不平常的意义,这正是曹雪芹的又一个创作特色。

4.简介朴素的艺术特点。《红楼梦》大量细节描写之所以成功,就是在写人事过程中善于运用不做任

何修饰朴素简洁的语言,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性格的神韵,在绚丽中深藏着朴素,是这部小说深藏的艺术特色。

5.《红楼梦》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人物语言个性鲜明,通俗传神,明畅、纯练,富于表现力。

但它明畅而不流于浅露;纯练却又无刻削之痕。至于它的表现力,也不是呈现于辞句的表面,而是常常深含在内里。它用笔平实,往往好象是不经意地随手写来,既显得自然流泻,然而又时见波澜生于腕底。它着墨深细,层层皴染,然而却不显得琐碎和繁复。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语言,不仅具有声音,而且赋有形态。随声传形,这是《红楼梦》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又一成就——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6. 《红楼梦》不仅善于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

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还善于描写琐碎繁杂日常生活,经过艺术提炼加工表现真实自然的生活常态,象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这是《红楼梦》艺术上的大特色、大成就。

试比较《红楼梦》中黛玉、宝钗人物形象之异同。

黛玉与宝钗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两个形象,是中国文学殿堂里光彩照人的形象。她们美丽、聪明、清纯、灵秀得令须眉俗物自惭形秽是她们的共性,她们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黛玉是孤高,我行我素,从不矫饰,以自己的本真冷对周围环境,保持自己的尊严。宝钗是安分,装愚守拙,深藏不露,以逢迎保护自己的安全。她们之间是个性的差异而不是形象的对立。黛玉对宝钗的“封建”淑女的的观点不但全盘接受,而且感激有加。她们在作者的心中与笔下,是不同类型的美的极致!她们貌才美兼并、集秀德于一身。但是她们最大的相同点却是悲剧结局。

《红楼梦》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①对晚晴社会的全方位彻底否定,政治制度:人压迫人;经济制度:人剥削人;文化教育:培养的不是败类就是掘墓人;道德伦理:畸形,人际关系嫉妒扭曲;②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民主意识:充分肯定了宝黛爱情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女性的崇拜和歌颂;对主仆关系的理想化的定位,传递出对民主和平的向往。

艺术成就:①人物形象表现了生活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第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的性格差异,特别是同类型人物的对比;②结构宏伟,完整紧密,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小说;③语言:白话,洗练流畅,毫无刻画之迹;④文体俱备,诗词歌赋曲。

3、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揭露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深刻揭露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尤其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具体表现了这种斗争的紧张性、尖锐性和复杂性。

2、歌颂社会理想和英雄人物。

3、提供斗争经验和策略。

4、《三国演义》的思想局限:它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表现了作者封建文人的阶级偏见;作品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5《三国演义》的主题意识。《三国演义》表现的是一个历史大悲剧。曹魏集团代表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而蜀汉集团则是当时人们理想的寄托。可是结果却是理想破灭,黑暗势力得逞。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形象塑造1、作品中的人物涵盖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及其价值取向。2、采用类型化、绝对化的方法塑造人物,尽可能写出各自的特征。3、主要通过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来塑造典型。4、善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多种手段来突出人物形象。

二、叙事艺术。《三国演义》最善于叙事。作者既善于把一些简单的小事件写得波澜起伏,也善于把一些错综复杂的大事件写得脉络分明。作者还善于使实写、虚写、详写、略写等。在叙事时又能兼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不同方法。

三、战争描写。1、根据战争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艺术处理。2、作者写战争,不脱离以人物为中心3、在写战争时也兼写其他活动,

四、语言特色。采用半文半白的语言,雅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生动等特色。叙述描写以粗笔勾勒见长,写人物心理以寥寥数笔把人物特征表现出来。同时作者还开始注意语言的个性化。

《三国》中作者采用哪些创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①春秋笔法②反复渲染③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④对比、烘托、白描等手法。⑤“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一、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作者以其独到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忠贞不渝的操节,旷世不凡的智慧,有口皆碑的英勇。

1、“忠”。对刘备的忠贞不渝对国家的忠贞不二。他亲自带兵深入蛮荒之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刘备死后仍忠心耿耿辅佐后主。

2、“智”。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一系列事件,将诸葛亮的“智绝”表现得淋漓尽致。

3、“勇”。诸葛亮不仅有无穷的智慧,而且在他的智慧中包含着无限的刚勇,这种“勇”大多是通过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匡复汉室的信心表现出来的。如41回到43回中,刘备带领数十万民众和数千残兵缓缓地向江陵进发的时候,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只身随鲁肃前去东吴劝说孙权共同破曹,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之后,诸葛亮身居虎穴而处之泰然,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用计谋使自己化险为夷。

二、刘备: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 1、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

的一面。

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五、赵云: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六、孙权: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七、周瑜: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八、吕布: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

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九、曹操:1、奸诈与忠义的矛盾

生于乱世的曹操是一个奸雄,小说中曹操的奸诈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1)玩弄权术年幼的曹操面对叔父善意的指责不但不接受,反而想办法对付,一个小小的伪装成功离间父亲与叔父。这说明曹操从小就有一种过人的权术。

(2)阴险而又极端利己曹操只凭猜测就杀死了吕伯奢一家,而且在得知错杀后还要赶尽杀绝,完全以利己为标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可谓阴险狠毒之至。

(3)诡计多端祢衡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他,他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却玩了个借刀杀人的把戏,让祢衡到荆州劝说刘表。借刘表之手杀祢衡。然而这样的一个残忍的奸雄,也有他忠义的一面。“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没有篡位称帝,符合传统的政治道德的,这可算是他的“忠”。华容道义释关羽,后来也因为自己的“义”而捡回一条命。

2、爱才与忌才的矛盾

曹操的用人和对待人才的态度,最能说明他性格的矛盾性。曹操爱才。典韦战死,他哭奠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忌才。如杀杨修。曹操爱杨修之才,但最终还是借扰乱军心之名把杨修杀掉。他既爱才,又忌才;既有礼贤下士之举,又有枉杀贤良之误。

3、好色与重情的矛盾

曹操好色,明里暗里有不少女人。当年他曾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后来却娶了何进的儿媳妇。战宛城时,他因好色而与张绣的婶娘私通,竟然赔上了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的性命,使曹军损失惨重。曹操虽好色,但是从他与原配夫人丁氏的事,可以看出曹操对女人的重情重义。长子曹昂因保护曹操而丧命,丁夫人对曹操不依不饶。曹操一气之下把丁夫人送回娘家。几天后曹操主动到岳父家想请回丁夫人,但丁夫人不肯回去,无奈,曹操想出了让丁家给丁夫人另选人家的办法。由此可见,好色的曹操也是一个有情的人。

4、暴与仁的矛盾曹操在他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杀了不少人。有些是政治原因,诛除异己;有的纯是为了报仇泄愤;有的没有正当的理由,如杀吕伯奢,梦中杀人。曹操的仁表现在以民为本,体恤百

姓,保持农业发展。如在征张绣时,他号令三军,不准作践麦田,不准掳掠百姓,违者斩首。

4、《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一、正面写了农民起义。作者剖析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二、揭露了起义原因。三、歌颂了起义英雄。

四、揭示了起义的发展规律。五、描绘了起义根据地梁山泊。六、探索了起义失败的历史原因。由于

没有先进阶级的正确领导,农民起义必然失败。七、作者创作思想中的矛盾。作者肯定造反有理,也

肯定招安,这个矛盾是作家的政治态度和世界观的矛盾。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塑造1、从类型化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写法。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

写人物的立身行事。2、刻画人物开始注意个性特征。3、通过人物自身言行表现人物性格。4、人物

性格随自身经历和社会具体条件变化而变化。5、立足于历史真实的土壤,采用夸张、想象等表现手

法,渲染英雄人物在伸张正义的斗争中的神力、威武以及豪放、乐观的性格,运用大量富有传奇性、带有浪漫色彩的夸张情节以突出英雄人物,是他们的性格达到高度的理想化。

二,细节描写。1、《水浒》总是把被动的一方处理为明线,而把主动的一方处理为暗线。2、很少对

环境、风景、气候做整段描写。

三、特殊结构。分开来看,可以把一些主要人物的故事分成若干短篇而毫无割裂之感,合起来看,其

结构又严整划一,气氛协调,并无琐碎繁复之弊。

四、语言风格。它的语言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千锤百炼。其主要特

色是:明快简洁、生动含蓄,表现力强;状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简单几个字,极

为凝练。另外还注意语言的个性化。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忠、孝、义的人物形象。

“忠”:上山前宋江是以“仗义疏财”(消极忍受)的方式尽忠;上山后是以“替天行道”(积极争取)的方式尽忠,招安则以“辅国安民”(名正言顺)的方式尽忠。

“孝”:接到兄弟宋义带来父亲的死讯,他就把“胸捶将起来”,“把头往壁上碰撞”,“哭得昏迷多次”等,这都是极力描写他的“孝”。

“义”:晁盖等人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被揭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他们的消息私下告知晁盖,这充分说明他的义。

林冲: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艺高强,英名远播。然而,教头的地位,舒

适的家庭,温饱有余的生活,使他安于现状,小心谨慎,形成了安分守纪、逆来顺受的性格。高衙内

调戏了他的妻子,他怕得罪衙内之父高俅,竟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后来高俅父子故设陷阱,诱使林

冲误入白虎堂,诬陷他蓄意行刺,将他发配沧州。在途中他历尽艰难险阻,还险遭奸人暗害,可他却

委曲求全,毫无反抗之心。直到高俅派人去沧州火烧草料场,企图将他活活烧死之时,他才认清敌人

的残忍狠毒,下决心上了梁山,走上起义的道路。上山不久,为当时的梁山头领王伦所忌;他火并王

伦,搬掉了这块妒贤嫉能的绊脚石,后又累经战阵、屡立战功,为梁山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林

冲是梁山泊义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他由忍辱偷生发展到聚众起义性格的演变过

程,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生活真理。

李逵:绰号“黑旋风”。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曾经做过雇工,由于仗义杀人,被迫流落江州,充

当一名牢卒。在梁山好汉大闹江州后,参加了梁山义军。李逵鲁莽急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乱砍乱

杀;但他又纯朴爽直,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听说恶霸殷天锡仗势抢占柴进亲属的房舍,他

不顾朝廷条例便用板斧去教训那个家伙。后又元宵夜闹东京,怒打杨太尉,扯诏书,骂皇帝,坚决反

对招安。甚至宋徽宗在梦中还看见他抡起板斧迎面砍来,因而吓出一身冷汗。李逵是梁山好汉中对统

治阶级最不妥协的一员重要将领,他那刚直、憨厚、勇猛、鲁莽的性格深受后人的喜爱。

鲁智深:原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本是渭州经略府的一名下级军官,行侠仗义,犷达爽直,粗中有细。

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为避难上五台山当上了和尚,从此改名“智深”。

但他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大闹山门,打坏金刚,师父只得叫他到东京大相国寺去。在东京,他结

识了林冲,两人结为兄弟。林冲受冤发配,他一路暗中护送,在野猪林公差欲害林冲,他相机搭救,一直送到沧州附近。后受高俅迫害,辗转上了梁山,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之一。鲁智深疾恶如仇,反对招安,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性格。

武松:绰号“行者”,因其排行第二,又称为“武二郎”。他秉性刚烈,武艺高强,襟怀坦荡,是梁

山泊起义军的重要首领之一。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从此威名大振,当上了阳谷县的都头。哥哥

武大遇害,他立誓报仇,告状不准,就自行查明案情,亲手杀死凶手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到官府自首,结果被发配孟州。途中受施恩利用,又被张都监的小恩小惠所迷惑,几乎丢掉性命。经历了醉打蒋门

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变故,认清了统治者的罪恶本质,终于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并在斗争

中逐渐锻炼出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武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是一个深受历代人民喜爱的

力与勇的艺术典型。

5、《牡丹亭》艺术手法,思想内容,文化意义及人物形象分析。

艺术手法:①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②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③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思想内容及文化意义:1、标志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

反理的思想。2、《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一,杜丽娘:

出自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美丽聪明、温柔多情,但却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典型,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主要表现在: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2因情而死,为情而生。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二,柳梦梅:

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他一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就被吸引住了。他为她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险;在烽火连天、刀兵遍地的日子里,不畏艰险到淮阳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状元还被吊打的情况下,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赶紧送信给杜丽娘,让她高兴。这些描写也是生动的、同时他不畏强暴、刚强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嘲笑权高势重的岳父。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6,《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主要表现在《定情》、《密誓》、《闻铃》、《哭像》、《雨梦》、《补恨》等出。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献饭》、《疑谶》、《进果》等出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长生殿》既宣扬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垂戒来世之意。

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尽悲欢离合,终于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

“情缘总归虚幻”的主旨除开头《自序》开宗明义之外,终场“永团圆”曲更是卒章显志。

(四) 对忠臣义士的赞美和对权贵奸佞的揭露和抨击:《骂贼》、《疑谶》、《剿寇》、《收京》等出

忠臣义士的代表: 郭子仪雷海青

权贵奸佞的典型:安禄山杨国忠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是爱情的悲剧;下半部主要写幻,是鼓吹真情。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情节错综,组合的紧凑自然;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全剧上下两部分各有侧重,也有对照和呼应。

(三)在内容上,编制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人事,内容非常饱满。(四)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有浓厚的抒情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长生殿》人物形象分析:

一,唐明皇

李隆基浮浅不专,不过是爱杨妃美色,曾与其姐妹来往,又偷幸梅妃,寄情声色,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责任,“占了情场,弛了朝纲”,为迷恋杨玉环,又“逞侈心”,造成了杨国忠专权,杨氏一门穷奢极欲⑵。但他的爱情是由浅而深,逐渐专一和成熟的,至七夕盟誓,爱情发展到高峰。下半部,杨妃的死是一个开始,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转入对李隆基悲剧性格的描绘,忏悔了罪恶,交出帝位,李杨的爱情也克服了帝王爱情的缺陷。反复描写了唐明皇的刻骨相思和无限深情,突出强调唐明皇爱情的专一和坚守前盟⑶,使李杨爱情成为“真心到底”“精诚不散”的理想化爱情,于是,月下团圆,终成连理。《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形象更加丰满充实,洪升将明皇写成一个犯了错误而又能悔改的人物,一个身份、思想有了变化的人物,昏庸而能知悔,轻浮而能情深,自尊而能屈下。

二,杨贵妃

关于杨贵妃––她是剧中的女主角。她美丽,“端的绝世无双”,她聪明,“天生百样玲珑”;她娇妒,“情性多娇纵”,“情深妒亦真”;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一个独占三千宠”。为了“争宠”,发现虢国夫人与李隆基的暖昧关系,就是亲生姐妹,她也不能容忍。由于触怒了皇上,把她遣出宫外,放归私第。然而,她怀着一片痴情,决心剪青丝,表衷肠,又继前缘。感动了李隆基:“这原是寡人的不是。”这次“忤旨”,终于获胜。又一回,杨玉环探听到李隆基与梅妃夜宿于翠华西阁的消息。她感叹:“天那,原来是梅精复邀宠幸了”。真可谓“闻言惊颤,伤心怎言。”(《夜怨》)。她不能入睡,“两情难割,不由寸心如剪”。她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性。第二天清晨,直闯翠华西阁,当见到梅妃留下的翠钿、凤舄。她对李隆基这种偷偷摸摸行

为不满,直接了当地指出:“只怕悄东君偷泄小梅梢,单只待望着梅来把渴消。”而且说:外人不知呵,都只

说君王是我这庸姿劣貌,那知道恋欢娱别有个雨窟云巢。当高力士劝说:“谁没有个大妻小妾,何况九重?”她又说:“这非是衾稠不许他人抱,道的咱量似斗筲!只怪他明来夜去装圈套,故将人瞒的牢”。(《絮阁》)她觉得李隆基不是正大光明,而是瞒着她做这样的事。最后,李隆基在悟出“媚处娇何限,情深妒亦真”的道理来。最后终于获得李隆基的“专宠”爱情。这种“争宠”,尽管杨贵妃的特殊地位与特殊手段不同,但是却强烈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渴望追求真挚爱情的共同心声。马嵬兵变,杨玉环为了自己的爱情,为社稷、为保存天子的安全,她献出了白己青春美丽的生命。她死后,借社会各方面人士的不同评论,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李杨爱情悲剧的性质。牛郎说:“转眼之间,把玉环生生断送,好不可怜人也。不难看出,作者是站在同情杨贵妃一边的。

7,《桃花扇》的内容和意义

(一)作者创作意图:形象揭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

(二)剧本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三)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四)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

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

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 “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的。

《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

一,李香君

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二、深明大义,坚守节操李香君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他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贞不渝的歌妓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珍贵的东西。三、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古代的风尘女子,其归宿大多是从良,而香君却选择了入道。这是他理想境界上的提升,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她因种种爱情经历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而且,这种领悟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二,侯方域

侯方域作为《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虽然较之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不够鲜明和生动的,他无论在政治、品德上都稍嫌逊色。但他有他的肯定之处。一,他具有正义感,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有一定的政治理想和才能。二,侯方域在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过而能改,从善如流的优点,也是应该肯定的。例如,侯生一开始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助奁”,而李香君“却奁”之后,侯生说:“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末介)老兄休怪,予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侯生接受“助奁”确实糊涂了些,但在李香君的正气面前,他对自己的错误也有所意识,接受了李香君的劝说。三,我们也应该看到侯方域作为明末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在坚持与阉党进行斗争的同时,时常表现出软弱和动摇。侯方域不是那种具有强烈斗争精神的人,与陈定生、吴次尾等人相比差得很多,他经不起暴风骤雨的袭击。在复社文人与阮士铖的斗争中,他往往采取一种调和的态度,总以某种善良的愿望来推测阮大铖这样的奸佞之徒。

8,沈汤之争: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 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 "沈汤之争"

9,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

1、李渔是清代前期重要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剧作有《笠翁传奇十种》,戏剧理论主要见于收入《笠翁一家言》的《闲情偶寄》。

2、《闲情偶寄》内容博杂,是李渔自己非常看重的一部书,书中反映出他的文艺素养和生活趣味。其中关于戏曲创作的《词曲部》分为“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章,最精采的是

前面两章。李渔首先强调“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而“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谈戏曲,首先要从舞台演出的特点来考虑。他把“结构”(这里指全剧的构思布局,与现在所指情节关系的“结构”意思有所不同)放在首位,这和前人首重音律或首重辞采就有明显的不同。

3、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

“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

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

“密针线”,即紧密情节结构,前后照应,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

“减头绪”,即删削“旁见侧出之情”,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

4、在戏剧语言方面,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认为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出来考虑,所以剧作家应“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使之顺口而动听。具体的要求有“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大体是既要明言直说,不故作姿态,炫耀博雅,又要生动有趣,见出机锋和性灵,并切合剧中人物各各不同的心理和口吻。

5、另外,戏剧中的宾白一向不大为作家所重视,而李渔从演出的效果考虑,提出宾白“当与曲文等视”,使之互相映发,这也是中肯的意见。

《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李渔宣称自己写剧是出于“点缀太平”、“规正风俗”、“警惕人心”等用意,剧中也每有彰显风化的话头,但这主要是为了顺应社会统治力量的要求,掩饰剧中不合正统道德的内容。当然,他也不像汤显祖等作家那样,在作品中明确表现出反抗旧道德和追求新的人生理想的态度。10,桐城派理论: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

刘大櫆进一步探求了散文的艺术性,提出了“因声求气”说,是姚鼐的老师,在桐城派上,是承先启后者。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张,在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词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又在学习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辞类纂序》)

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

桐城派以“道统自任”,戴均衡《方望溪先生集外文补遗序》说:“平心论之,宇宙间无今汉学家,不过名物、象数、音韵、训诂未能剖析精微,而于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无损也;而确守程、朱如先生者,多一人则道看一方,遂以昌明于一代。”梁启超说:“桐城派又好述欧阳修‘因文见道’之言,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者互相轻。”

11、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1、清代小说:长篇,短篇,文言,白话,各体兼备。

蒲松龄《聊斋志异》——文言短篇成就代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文言笔记成就代表。

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代表。

曹雪芹《红楼梦》——世情小说代表,现实主义巨作。

2、清代戏曲、传奇:李玉《清忠谱》、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杂剧:蒋士诠《藏园九种曲》杨潮观《吟风阁杂剧》

戏曲理论:李渔《闲情偶寄》

清代诗歌: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爱国诗派,气节高尚。

吴伟业——尊唐派,以唐诗为宗,自成一种梅村体。

钱谦益——宗宋派,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平”,开创清词新格局。

王士禛——神韵派,提倡清远冲淡,含蓄蕴藉。纳兰性德——论词主情,清初沈德潜——格调派。偏重学唐,强调音律,提倡温柔敦厚。

四大翁方纲——肌理派,言有物,言有序,作诗以义理为本。崇尚入微有致,自成一家。

学说袁枚——性灵派,诗重性情,表现真我,重灵机和真趣。

3、清代词:阳羡派——陈维崧,词学苏辛,继承了《诗经》和白居易的“新乐府”精神,反映国事,冲破了

“诗庄词媚”的藩篱,有“词史”之称。

浙西派——朱彝尊,推尊词体,崇尚醇雅,宗法南宋,提出词的功能,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考试复习材料分析

1.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以嘉靖时期为界,文学史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除了三国水浒,宋濂刘基等人的诗文之外,在理学和八股文的禁锢下长期发展缓慢。后期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李贽童心说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启发人民大胆思想、发展个性及活跃文化文化文学界的积极作用。1 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反对假文学2反对摹古,主张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3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重戏曲和小说。 2.明代文学 1)诗文:宋濂刘基, 前后七子(主要成员: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唐 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项脊轩志》)、 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主要成就在散文,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袁宏道《徐文长传》刻画人物生动鲜明。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性灵说,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再是稳重开眼界,与公安派的性灵 说有明显不同。审美风格为幽深孤峭。 晚明复社作家 2)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短篇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二拍(初 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戏曲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沈璟及吴江派,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 杂记:徐渭《四声猿》 4)散曲和民歌 散曲略第⑦讲 民歌: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人人喜听之。 我明一绝 现存民歌集《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 情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3.章回体小说: 四大题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分章叙事,标明回目 章回小说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单句目录发展为两句回目;由参差不齐的双句回目发展为对仗工整的双句回目。 4.三国演义 著名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纶毛宗岗父子《绣像三国演义第一才子书》 思想内容:圣君贤相的政治思想,拥刘反曹的传统倾向, 艺术特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人物造型形象鲜明:渲染、夸张、烘托手法。但个别人物夸过其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语言浅近,雅俗共赏。 影响:桃园三结义:结义的传统 开创了讲史小说的先河:其后有大量演义体小说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元明清试卷7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卷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_科范____,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 《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_东海孝妇_______ ”的故事演化而来。 3. 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_______________》。 4. 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 5. 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________”。 6.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__鲁迅____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 7. 《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____。 8.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 9. 《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_动物性、人性、神性_______ 三位一体。 10. 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11. 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儒林外史》 12. 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13. 《桃花扇》的作者是______。 14. 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15. 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16. 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__清忠谱______》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 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__格调说_______。 18. 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_张惠言_______。 19.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梁启超_____。 20. 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__张岱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就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与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就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与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就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就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就是在诸宫调与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她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与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就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与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就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就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她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就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就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与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敦煌变文(16) 1.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请你就魏晋的文学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 法。(10) 6.结合李商隐试论晚唐诗歌特色。(11) 7.比较六朝志怪小说和清代志怪小说。(12) 8.谈谈唐传奇的艺术特点。(14) 9.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15) 10.试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演进。(16) 11.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17) 北大中文本科课程考试 《霍小玉传》正始之音花间词派正始之音宫体诗牛李党争志怪小说古文运动吴中四士花间集 1.结合具体作品说说李商隐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营造朦胧的意境美。 2.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发展。 3.结合诗句分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特点。 4.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 5.结合作家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 6.唐朝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论述分期的由来并举出每个时期的作家及 流派。 7.建安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对“中唐之再盛”的理解。 9.举例作家作品,论述从建安到西晋文学风气和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10.韩愈“以文为诗”。 11.请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新特点。 12.比较李白和杜甫。 13.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的不同影响。 14.结合文学史写出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演变; 古代文学考研考点 徐庾体讲经文裴鉶《传奇》 1.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2.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3.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4.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5.试评述白居易和元稹为代表的诗歌运动的理论。 6.试论建安风骨及其对诗歌史的影响。 7.结合诗歌发展和社会风尚,谈盛唐山水诗对齐梁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 8.简述“永明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9.建安诗风对唐朝诗风影响的具体体现。 10.论初盛唐时期诗人对诗的复古理论和创作实践。 11.论述李白杜甫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12.结合具体的诗人诗作,谈谈你对“诗到元和体变新”的看法。 13.试论晚唐诗风的新变及其代表诗人的创作情况。 14.论述杜甫创作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15.论述从建安到太康的诗风演变。 16.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在诗坛影响极坏。 茶陵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公安派 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梅村体: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竟陵派 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

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神韵说” “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浙西词派”: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阳湖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古文理论与“桐城派”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资料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习题库)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库 鲁克兵 一、填空题 1、,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 3、,食野之苹。 4、,若出其里。 5、明月照高楼,。 6、高台多悲风,。 7、援琴鸣弦发清商,。 8、,志若无东吴。 9、薄帷鉴明月,。 10、箫管有遗音,。 11、,手挥五弦。 12、,梦想骋良图。 13、郁郁涧底松,。 14、,濯足万里流。 15、何意百炼刚,。 16、,斗酒散襟颜。 17、众鸟欣有托,。 18、采菊东篱下,。 19、晨兴理荒秽,。 20、,依依墟里烟。 21、,吾亦爱吾庐。

22、,良苗亦怀新。 23、,双鬓鸦雏色。 24、白骨露于野,。 25、祁祁伤豳歌,。 26、云日相辉映,。 27、,园柳变鸣禽。 28、,游子憺忘归。 29、余霞散成绮,。 30、单衫杏子红,。 31、白骨露于野,。 32、祁祁伤豳歌,。 33、江南无所有,。 34、丈夫生世会几时,。 35、大江流日夜,。 36、天际识归舟,。 37、风光蕊上轻,。 38、,晓灯暗离室。 39、禅噪林愈静,。 40、,曾何足以稍留。 41归去来兮,。 42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文学分化、文体区 分、审美追求三个方面。 43曹植在《白马篇》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使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 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 甫。 45、记言则玄远冷峻,。

46、曹植的《_洛神赋______________》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的描写,是建安 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47、建安七子中,被刘勰许为“冠冕”的是王粲。 48、建安七子是指、、、、、 ,以诗文著名于世。 49、竹林七贤是、、、、、 。 50、竟陵八友是、、、、、 、。 51、北朝著名的三大才子是、、。 52、我国最早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是。 53、陆机的《》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54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主要表现 在、、 。 55、《_______________》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 56、西晋末年最擅长于写游仙诗的作家是。 57、王羲之的《》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58、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和。 59、陶渊明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和。 60、陶渊明的文章《》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1、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 62、被钟嵘成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6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64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65、开创的山水诗,使自然景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6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6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出现在时期。 68、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律诗的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2、黄陵派:指明中叶后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流派。因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提出 重“真诗”,重“性灵”,追求幽深奇僻、孤来独往的文学审美情趣。奖创作上的奇僻险怪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3、崔莺莺的性格特征: (1)强烈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疆传统的女性形象,她对张生的爱,纯净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在她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都可不管。正由于她对爱情的炽热追求,才使她走上了违背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形成了叛逆的性格。 (2)莺莺长期受到封疆礼教的熏陶,严格的家教使她有许多顾虑,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又冷静、聪明而狡狯。她对人前花言巧语,没有人处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从莺莺的作假可看处她本能的生命冲动与社会性在她人格深层中的统一,表现出灵与欲、情与欲的冲突。 (3)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伦理意识、严格的家教使她不会有大胆的举动,她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自然的欲求和生命的骚动,礼教的分为使她受到约束,而自然的欲求又使她渴望解放,在她身上有着形而下的、非理性的动物性的冲动,形而上的理性观念、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碰撞,形成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她既矜持、腼腆,有理性同时又不满封建的压抑,执着追求爱情,最后形成了叛逆的性格。 6、《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 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替,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a)高明《琵琶记》双线结构: 一是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是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贪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观众加深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在深切地同情赵五娘的同时,体悟到封建伦理纲常的荼毒。 b)赵五娘的人物典型; 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代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立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勤劳、忍辱负重、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个典型的孝妇形象。 (1)表现出民间妇女的性格,忍辱负重、善良勤劳 (2)表现出艰苦斗争的民族性格 (3)表现出一种双重性格:一方面体现了克己待人、勤俭自立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其身上留有时代的印迹,奴隶式的驯服。 作者歌颂赵五娘的“有贞有烈”,但更多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苦难、不幸和无奈。让人们看到被视为道德楷模的人物内心的隐痛。 《三国演义》 一.成书过程: (1)史籍:陈寿《三国志》、斐松之的注提供了大量材料。 (2)民间传说,戏曲,话本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最早有《三国志》里的一些故事;隋朝傀儡戏是根据三国故事改编;唐朝广泛流传着三国故事;宋代的说书艺人往往说三国的故事出现了拥刘反曹的传统;金元时期,三国故事大量搬上剧场,可见《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已经深入民间。罗贯中以史书为依据,对民间传说、说唱文学中的三国故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删去了其中荒诞不经的内容,根据史实和生活经验,写出了《三国》。由此可说,这是一本集体创作。 二.《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四、《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塑造 刘备:是一个明主仁君但又不失英雄本色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

◆考试题型与范围 1、填空:零碎的,如西厢、水浒成书过程等。(10分) 2、名词解释:文学术语,杂剧过程中,一部作品、书名、 《红楼梦》中的版本(4*5=20) 3、选择:例如《西游记》中八十一难是哪一妖(10分) 4、简答:《三国》、《水浒》(2个)加上具体的事例 5、论述:《西厢记》情节梳理,重要场景,重要官目,成 书前后 《红楼梦》内容与人物 ◆考试复习脉络 一、元·第一章概论 1、元之社会 2、曲之概念 3、戏曲溯源 4、杂剧体例 二、元·第二章关汉卿 三、元·第三章西厢记 1、故事流变 2、剧情梗概 3、艺术成就 四、元·第四章(略) 五、元·第五章元代散曲

1、散曲概论 2、前期散曲 3、后期散曲 六、明·第一章三国演义 1、成书过程 2、基本内容 3、人物举要 七、明·第二章水浒传 1、成书前后 2、思想内容 3、艺术成就 八、明·第三章西游记 1、成书前后 2、主要内容 3、人物形象 九、清·第三章红楼梦 1、作者版本 2、盛时写衰

填空题准备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窦娥三个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3、《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 义的开山之作。

4、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 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 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名词解释准备 1、优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典故《史记·滑稽列装》记 载,有一个叫孟德杂戏艺人经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他儿子很穷,孟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王,神态与孙叔敖一模一样。楚王以为是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规劝楚王,楚王封赏孙叔敖的儿子。 2、《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 悲剧作品的典型。故事讲述 了善良而多难的女性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而含冤而死的悲剧故事,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对残酷的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 3、元杂剧: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 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 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个部分,角色分为旦、末、净、丑四类。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题。 1、元代的戏剧类型分为:杂剧、南戏。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3、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 4、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声)。 5、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 《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白马关王(郑)” 6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荆刘拜杀” 7、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他的《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8、“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 9、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 10、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一“唐王归茅” 11、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一“公安三袁” 12、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一“三个杨台” 13、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15、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16、《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 仃、吴江派:沈璟、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 18、临川派:汤显祖、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阮大铖、吴炳、孟称舜。 19、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 20、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 21、阳羡词派:陈维崧、曹贞吉、万树、蒋景祁。 22、浙西词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23、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恽敬、李兆洛。阳湖三家:张惠言、恽敬、李兆洛。 24、南洪北孔:洪昇、孔尚任。 25、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儒林外史》。 26、元曲分为:杂剧、散曲。“元曲双璧”:马致远、张可久。 27、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①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陈母教子》:②爱情风月剧:《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③社会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 28、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王世贞的《鸣凤记》。 29、元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30、清代讽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绝妙佳作有:《司文郎》、《考弊司》、《叶生》、《王子安》。

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1、北方戏剧圈:生活于同一地域的作家,或接受地区风气的熏陶,或志趣相投,或背景相近,自觉或不自觉形成不同的群体。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 2、南方戏剧圈: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杂剧,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南戏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永嘉杂剧”。 散曲的特点:散曲之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1、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抒情曲体,与科白情节没联系; 2、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3、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4、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衬字可多可少,衬字的增加具有口语化、俚俗化,使曲意具有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1、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据宋玉灼《碧鸡漫志》载:“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土大夫皆能涌之。 所谓诸宫调,是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的说唱形式,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目,今存者除《西厢记诸宫调》外,尚有《刘知远诸宫调》与《天宝遗事诸宫调》。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单刀会》与《西蜀梦》《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线

池》、《谢天香》、《玉镜台》。 4、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记》在元代剧坛上所获得的“天下夺魁”的美名,以及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关汉卿,王,马,白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代表作《汉宫秋》;《汉秋宫》与白朴的《梧桐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1.大都作家群的形成;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杨显之与《潇湘雨》;石子章与《竹坞听琴》;王仲文与《救孝子烈母不认尸》。 2.河北作家群的构成;李文蔚与《燕青博鱼》;尚仲贤与《柳毅传书》;戴善甫与《风光女子》;郑廷玉与《看钱奴》。 3.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水浒戏创作的中心;康进之与《李逵负荆》;高文秀与《双献功》;李好古与《张生煮海》;武汉臣与《老生儿》。 康进之所作杂剧有两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黑旋风老收心》均为水浒戏,今存前一种。 存世之作《黑旋风双献功》与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堪称元代水浒戏双壁《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简称《李逵负荆》。 4.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石君宝与《秋胡戏妻》、《曲江池》;李潜夫与《灰栏记》;吴昌龄与《西天取经》。 1、郑光祖,活跃在南方戏剧圈里的杂剧作家,最为突出,他与关、马、白并列。代表作《倩女离魂》,他让离魂与躯体有不同表现,这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知识资料讲解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 点知识

戏曲部分: 一、元曲 4、关汉卿的杂剧按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 搏, 总之,关汉卿的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表露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之一。 5、窦娥的形象分析 (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7、王实甫被称为“花间美人”,代表作除《西厢记》(代表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尚有《丽春堂》、《破窑记》等。 8、“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出自《西厢记·长亭送别》。 本戏。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改变了元杂剧一般一本戏曲一个脚色主唱到底的限制,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多角色司唱,大大丰富了元杂剧的表现手段。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此剧有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的两条线索。正反面人物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等正面人物与老夫人、郑恒等反面人物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卫道者的斗争;正面人物的

误会性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因为身份、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互相交错。 (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精确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烘托渲染的手法刻画出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等概括性很强而个性又十分鲜明人物。 (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 (1)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名曲为第四本第三折《[正宫] 端正好》。 (2)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 (3)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有影响的作品,与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10、白朴《墙头马上》(杂剧代表作)与《梧桐雨》。 11、马致远有“曲状元”、“万花丛里马神仙”等称誉,代表作《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月亭》(又名《幽闺记》)、元·徐的《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 2、明清传奇:“传奇”一词,本是唐人小说的概称“唐传奇”,后人借用它当作戏曲的名称。明清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杂剧的戏剧体制。 记》。 4、《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包括正常情欲)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反理的思想。(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主要作品有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等。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布匹的“匹”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成双关。又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其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

元明清文学习题集

第六编元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元曲四大家"是指() ①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②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③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④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2、《窦娥冤》中揭示出产生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①高利贷的残酷剥削②张驴儿之流为非作歹 ③桃杌之辈贪脏枉法④天地(即社会)的黑暗腐败 3、赵盼儿这一戏剧人物见于() ①《拜月亭》②《调风月》③《救风尘》④《望江亭》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西厢记》中交口称赞的一支曲子。其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①比喻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大中车儿"是指() ①大车②小车③大大小小的车④不大不小的车 6、李千金这一戏剧人物见于() ①《墙头马上》②《梧桐雨》 ③《汉宫秋》④《拜月亭》 7、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①关汉卿②王实甫③白朴④马致远 8、《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①高文秀②康进之③纪君祥④杨显之 9、《赵氏孤儿》中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是() ①赵朔②程婴③韩厥公④孙杵臼 10、《倩女离魂》的作者是() ①乔吉②宫天挺③秦简夫④郑光祖 11、在元末四大传奇中成就最高者是() ①《荆钗记》②《白兔记》 ③《拜月亭》④《杀狗记》 12、[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 ①白朴②张养浩③刘时中④睢景臣 13、元散曲作品流传最多的作家是() ①马致远②白朴③张可久④乔吉 14、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曾创作了两套[端正好]《上高监司》,反映了现实内容,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这位散曲作家是() ①马致远②刘时中③白朴④睢景臣 15、元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是() ①[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②[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③[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④[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