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届高考政治 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练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Word版含解析 作业

2021届高考政治 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练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Word版含解析 作业

2021届高考政治 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练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Word版含解析 作业
2021届高考政治 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练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Word版含解析 作业

专题突破练十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对于理想社会的描述,《礼记》中的描述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古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描述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的描述是“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充分说明()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摒弃已有认识的过程

②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性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④社会历史的发展状态是渐进性延续和显著性飞跃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0年3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绘制的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该研究首次从单细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时期的人体细胞种类,这将对人体正常与疾病细胞状态的鉴定带来深远影响。郭国骥教授说:“我们的工作在测序深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完美版的人类细胞图谱还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前提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纳入人才培

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观念支配行动,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动手能力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

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③教育是系统工程,劳动教育促进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日益融合④劳动才能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年2月27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

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材料体现()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超越④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②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③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统一④经过精准测量和反复研究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0年2月15日,阿里巴巴表示,达摩院联合阿里云针对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研发了一套全新AI(人工智能)诊断技术,AI可以在20秒内准确地对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读,分析结果准确率达到96%,大幅提升诊断效率。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AI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②AI在实践中比人类更具有自觉选择

性和主动创造性③AI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④AI基于数据处理能力更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劳动。美好的未来,离不开年轻一代发扬劳动精神。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③劳动精神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④只有投身实践、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和新发展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②实践决定认识,中国

共产党坚持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完善制度要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要遵循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成都市注重用身边“小事情”“小细节”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成都温暖”。目前,成都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突破180万,志愿者队伍达2万余支。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点滴做起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个人素质提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生价值的实现依赖特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心品格。古人的家国情怀往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往往是经历了战

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伤痛思维的沉淀。而今,亿万中华儿女把个人价值、家庭价

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②价值判断的正确性取决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③社会意识一般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断深化。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从唯物史观看,这体现()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在社会变革中具有决定性力量③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我国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大电视工作者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凝心聚力、真情抒写,把一批精品力作奉献给广大观众,为国庆献礼。

献礼剧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变迁,把握文化根脉,题材多样、风格多样,注重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注重现实主义创作,讲述历史,记录时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在荧屏唱响振奋人心的时代主旋律。献礼剧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孕育、建立、发展历程的深情回望。它们从不同侧面切入,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不同年代、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丰富多彩、激情洋溢、挥洒人生的奋斗岁月。在审视历史中,回答“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一历史命题;用人物的命运与浮沉探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行的历史答案;用一个个凝缩着丰富社会内涵的人物形象,诠释当今中国人的时代使命与奋斗成长。

献礼剧从时代和生活中汲取创新力量,把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结合起来,给观众

昂扬向上的审美体验。这些电视剧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与时代的精神图谱,成为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有人认为,只要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就能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明与野蛮之间,只隔了一个野味的距离。前有“非典”,现有新冠肺炎疫情,滥食野生动物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群众对食用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深恶痛绝,禁食野生动物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其中第五条内容是: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等社会各方面,都应当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全社会成员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移风易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哲学依据。

材料二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征服与报复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围绕“征服与报复”这一主题,写篇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左右。)

15.(2018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与解析:专题突破练十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择

1.D解析已有认识有正误之分,不能一味摒弃,①错误;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对于理想社会,《礼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各有不同的描述,这体现了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性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也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状态是渐进性延续和显著性飞跃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

2.C解析团队绘制的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从单细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人体细胞种类,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正确;“完美版的人类细胞图谱还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表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正确;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②错误;人类细胞图谱的绘制属于认识活动,③不符合题意。

3.B解析人们的行动受观念支配,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提高动手能力,①正确;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是教育的任务,但不是最终目的,②错误;③说法错误,排除;劳动才能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④正确。

4.A解析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说明了思

维能够正确认识事物,①②应选;③④观点错误,不选。

5.C解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能认为离开了科技手段,人们就无法认识事物,①错误;同理,精准测量和反复研究也并非完成对事物认识的必要前提,④错误;在“一手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这说明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且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6.A解析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如人工智能),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①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的意识才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I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③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只是延伸了人类的认

识器官,人的意识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④错误。

7.C解析②属于唯物论范畴,不选;劳动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8.C解析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不属于群众路线,而且材料也未涉及群众路线,①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和新发展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既表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理论创新与

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也表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完善制度要遵循生产关系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②③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涉及生产关

系的调整,不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要遵循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

状况的规律,④排除。

9.A解析“注重用身边‘小事情’‘小细节’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点滴做起,①符合题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成都温暖’”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依赖特定的客观条件,④不符合题意。

10.A解析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是否能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错误;材料未涉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关系,④

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

11.A解析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体现了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①正确;改革是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正确;材料强调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③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属

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④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12.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在社会变

革中具有决定性力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③错误;我国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不断加深,并没有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④排除。

13.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品

力作必须立足实践。②人是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创作受人的立场、观点、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还需要文艺工作者端正立场,完善知识结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

14.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现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国人大立足人民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2)可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续表

解析第(1)问,根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的知识限定,分析《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要求,可以联想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等知识点。第(2)问属于开放式的题型,围绕“征服与报复”这一主题,可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矛盾的对立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组织答案。15.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考查唯物史观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总趋势的知识,知识范围要求明确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回答本题,首先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次指出改革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即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后结合材料中小岗村的改革措施及实践成果阐述改革对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中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 [知识网络]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 社 会的 真 谛 社 会 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 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本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意义: 二、价值观 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集体利益关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么办?) 三、人生观:(综合探究)(注:考纲中无) 理想的含义及作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主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 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个人 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并非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提能训练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提能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ABB6-10:BBBBC11-15:CDBAD16-20:CCDBD21-24:DCDD 二、非选择题 25.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我国对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真理性认识。(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的变化相符合。(4分)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从群里到发展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4分) 26.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②民法典的编纂,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4分) 27.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在疫情防控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4分)③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在疫情防控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4分) 28.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歌颂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分)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歌颂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2分)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歌颂劳动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分)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歌颂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2分)⑤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区别: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等。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②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运用】①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的。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强调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集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因为()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必须通过实践突破原有历史条件对人的限制③人民群众的认识一定具有真理性④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家庭农场搞的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它的主要劳动力仍是家庭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可以方便农场经营决策,提高效率。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必须() ①增强农民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动性②从实际出发,按农业生产规律办事③承认农业生产中的联系是主观的④使农业生产关系适合农业生产力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贯彻了中共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①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则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来讲,养老的意义是回归家庭生活。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要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材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改革

(价值管理)哲学生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题

2012哲学生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题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A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D )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取得成功 3、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C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4、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这是因为( C ) A、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C、通过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C )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案.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 案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

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一框34567891011 2019-05-02

xxxx新题分类汇编: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2012新题分类汇编: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文综38.(1)D2、C2、B1(2)E2(3)P1、P2[2011·安徽卷]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1)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2)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感悟反思

(3)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课标文综38.[2011·安徽卷] 【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考生若从统筹城乡发展,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等方面作答亦可) (2)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3)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1)D2、C2、B1[2011·安徽卷] 【解析】本主要考查科学发展观、财政的作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设问考查确立上述目标的依据,而表格集中反映了安徽省重视财政民生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扩大消费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产发展,解决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加财政的民生支出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据此即可组织答案。 (2)E2[2011·安徽卷] 【解析】本考查坚持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联系设问,本题具体考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让百姓自我管理的合理性,因此,答案的组织既要从基层民主自治

2021届高考政治 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练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Word版含解析 作业

专题突破练十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对于理想社会的描述,《礼记》中的描述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古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描述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的描述是“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充分说明()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摒弃已有认识的过程 ②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性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④社会历史的发展状态是渐进性延续和显著性飞跃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0年3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绘制的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该研究首次从单细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时期的人体细胞种类,这将对人体正常与疾病细胞状态的鉴定带来深远影响。郭国骥教授说:“我们的工作在测序深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完美版的人类细胞图谱还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前提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 程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纳入人才培 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观念支配行动,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动手能力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 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③教育是系统工程,劳动教育促进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日益融合④劳动才能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年2月27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 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材料体现()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超越④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2.“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B.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实践 C.社会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 4.“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 )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思想观念发生了三大转变。转变之一: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 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人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 A.社会存在的性质 B.社会意识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 D.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 6.《人民日报》指出,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解放以来洞庭湖面积迅速萎缩,其后果是水灾频繁。这一事实说明( ) ①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题(有答案)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题(有答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 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 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 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 梳理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区别: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等。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②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运用】①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的。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强调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们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步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这说明() A、人民 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 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这段话说明() A、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正确的、合理的 B、是否符合 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判断我们方针、政策、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4、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重大意义,表现在()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 与时俱进,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③为我 们提供一把解决一切价值问题的“万能钥匙” ④有助于防止在价值 判断和价值评价中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 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D、社会实践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因此() A、要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进行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 B、力争求同存异 C、要求人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能够分辨对错 D、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可以得出相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历史上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之为最伟大的人物;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段话表明() A、劳动着并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B、 劳动着的人是最伟大的人 C、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利益

高考政治知识点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考政治知识点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解读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二者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

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提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他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两者的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②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高中政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4

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说法错误)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专题二:生产、劳动和经营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应该是劳动权) 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权利可以放弃) 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10.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动成果分配) 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12.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13.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1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1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法定程度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16.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17.消费决定生产。(生产决定消费) 1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专题四:面对市场经济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哲学生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题

哲学生活认识社会与价 值选择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2哲学生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练习题 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A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D )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取得成功 3、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C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4、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这是因为( C ) A、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C、通过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什么是价值观?社会存在与价值观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