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基础教育知识,不是考试大纲要求的范围。基础教育是奠定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但该题也不难,咱们考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猜也能猜出来。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史为师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孔子思想,出自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第五点——教育学及其发展,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有教无类”的观点。

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0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六三三学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学制发展,但是超出了教材大纲内容。“癸卯学制”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并规定师范生不交纳学费。本题超出大纲,大家做错情有可原。

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身心规律,出自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题干中这句话表明儿童先学会翻身,再学会坐,再学会爬叉,再学会说话,明显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道德发展理论,超出大纲内容。道德发展理论,一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对偶实验“,二是由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故事法“。

6、在发生火突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0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小学生日常安全问题,属于常识题,但超出了大纲水平。由于干粉灭火器是由高压气体以及干粉组成,干粉是沉在瓶底,喷管一直插到瓶底,上部是高压气体,如果倒置,干粉都到瓶口了,喷射的时候只能喷出气体,干粉就留在瓶子里了,达不到灭火的效果。因此本题不应该选择带有②的选项,通过排除法可以选择C选项。

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出自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第三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的分类)。调查法按照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等。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访谈调查主要是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二者差异主要是:访谈法能够通过面对面进行交谈,双方可以就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形式毕竟灵活,在人数较少时采用;而问卷法依赖与纸质文档,问题预先设定,形式固定,回答者只能根据预设问题进行回答,在人数较多时采用该方法毕竟有效。

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

D.主题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类型。出自教材第三章第四节第三点——课外活动内容,课外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以及主题活动,题干中围绕“中国风“,组织系列活动,属于主题活动。

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情感的分类,出自教材第一章第六节心理学知识第九点——情感过程。教材中情感是分成三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其中道德感是个人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小英同学在帮助同学的时候感觉很快乐,属于道德感。

10、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撰作整合

D.操作熟练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技能的学习,出自教材第六章第七节第二点技能的学习——技能的种类,其中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其中操作定向就是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类似于明白这些动作是什么;操作模仿是指

理解动作之后进行模仿学习;操作整合是指把模仿阶段学会的动作联系起来,固定下来;操作熟练是指能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根据题干

的表述,小学生的表现属于典型的操作定向阶段。

11、芳芳学习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出自教材第六章第七节第三点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资源

管理策略包含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资源利用策略,其中

资源利用策略是指学生能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

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如老师的帮助、同学家的合作和探讨等。

12、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D.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查维纳的归因理论,出自教材第六章第六节第四点——学习动机理论。根据题干,学生觉得考试成绩好是因为运气好,是典型地运气归因,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

运气归因是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因此选择答案B。

13、明确出教学就是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教育学知识,出自教材第一章第五节教育学及其发展。夸美纽斯1632年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实施方法,并提出了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14、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結构中,地方课程与囯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

A.平等性

B.层次性

C.辅助性

D.从属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课程分类。出自教材第一章第七节第二点——课程的类型。课程类型按照设计开发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地位上具有平等性。

15、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

A.社会学的要求

B.政治学的要求

C.生态学的要求

D.卫生学的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考的内容比较偏,在教材并不能直接找到答案。小学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技能,其中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都不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卫生学包括小学生卫生知识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属于基础知识范围。

16、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田学生很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 )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开放课堂

D.翻转课堂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教学形式,超纲题。需要根据题干进行分析,教师创造学习环境,根据学生

兴趣决定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地点,采用排除法,A选项在线课堂首先排除,题干并没

有提出采用在线授课方式,B选项也可以排除,该老师也并没有采取网络课堂的方式

授课,而D选项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

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

效果。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选项。

17、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查课程类型,出自教材第一章第七节第二点——课程类型。课程按照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既有综合课程,也

有分科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科学、艺术属于综合课程。

18、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诗》,领略了红军长征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

授课的导入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参考答案:B.

本题送分题,不解析,做错的面壁思过。

19、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A.款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內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款学方法最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属于教学大纲以外的知识,超纲题。巴班斯基,苏联教育家。他把现代控制论、

系统论观点用于教学论研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

优化(一般教学论观点)》、《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原理)》等。

20、小明数学考试经常得不到高分,但数学老师从小明较好的计算能力、图形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分析,认为小明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力。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差异性评价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出自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第三点——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

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第二,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

学生所做的评价,此时大多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功能是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的原因。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本题出自教材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点注意。

①对注意对象的兴趣

②对注意对象的认识

③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2、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

参考答案:本题出自教材第二章第六节——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①家访

②班级家长会

③家长学校

④家长沙龙

⑤家长委员会

23、《小学教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

参考答案:本题超纲题,可以按照教材第第一章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第三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其中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四个方面。可从这四个方面作答。

(一)小学生发展知识

(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了解不同年级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是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保护与应对方法。

(二)学科知识

(1)适应小学综台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和知识。

(2)掌握所教学和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学科的联系

(三)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的小学生的认知观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天,黄老师要求学生背谓课文。才过了五六分钟,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来找老师并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时,小伟也要求背诵,几个同学哈哈大笑,因为小伟有智力缺

陷思维缓慢,说话不流畅,普通孩子用几秒钟说的一句话,但却需要两分钟才能讲清楚,黄

老师着小伟涨红的脸,微笑着说:“好的。小伟,你来背,不着急,慢慢来,小伟用那特有的发音,一字一句认真地背诵起来。5分钟过去了,小伟一字不差地背完了。

黄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措说:“小伟,你真棒!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拿声,小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10分)

(2)教师应如何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10分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容以及特殊儿童教育,其中以人为本学生观内

容参考综合素质教材第一部分第二节内容,特殊儿童教育超纲,言之成理即可。

(1)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①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入格,平等公正的对传学生。材料中黄老师的看待优秀学生和有智力缺陷的小伟,能够容忍小伟特有的发音并对小伟进行表扬、鼓励。

②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个体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中黄老能够王视小伟的智力缺陷,对小伟语速较慢的问题,黄老师鼓励其不着急,慢慢来,做到了因材施教。

(2)作为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款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②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会掌握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教学培训以及向优秀教师学习等方式。

③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

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为特殊儿章的随班就读营造健康的环境。

⑤要做到家校合作,对特殊儿童,要多和家长联系,鼓励家长参与搭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割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

⑤老师要关爱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对“特殊儿童”尤其要做到扬长避短,促

进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25、材料:

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项作业:

(1)请你回家居把小白兔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入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入交流一下。

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纷纷迫不及待的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轮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

(1)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10分)

(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了新课改知识以及布置作业的要求,新课改知识请参考综合素质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布置作业要求请参考教材教育教

学知识与能力第六章第五节第一点教学实施的环节——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林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①林老师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的目主性。新课改强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震”

的基本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材料中林老师让学生选择目己想知道的

其他动物的表现,并与家人交流,这体现了作业设计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

体现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②林老师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材料中林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同时与家人交流方式来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③林老师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学性。材料中林老师布置两道作业,一个为封闭性问题,一个为开放性问题。两者结合,既巩固了课堂知识,有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林老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的愉悦性。材料中林老让学生把课上学到的小免的事讲给最喜欢的人听,让学生在与家人的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对知识进行巩固。

(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④教师要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者多涂均无效。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爬山虎的脚

学校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页上占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jun)匀(yun),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kong)隙。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荡起波纹,好看得很.之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即长在茎(jing)上。茎上长叶柄(bi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祥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缩小的脚,你会发现它像蛟(jiao)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

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面试题。

(1)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让学生写连续性观察日志。(20分)

26.【参考答案】

(1)这篇讲读课文,依次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即的形状和

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这样的文重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意愿,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学全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

空隙”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中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态度,陶冶美的情操,帮助学生热

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3)1、课题:《观察植物(绿萝)生长过程教学活动方案》

2.课时:1课时

3.教学对象:本班是三年级二班,学生有40人,男生27人,女生13人。班上有3名同学成绩优异,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会自觉预习课文,并帮助其他同学一起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班上大部分同学平时表现良好,但是课堂上可能会

开小差,课后基础作业能够自觉完成,但是稍微困难的题并不会;班上有2个同学属

于留守儿童,家里主要是爷爷奶奶管教,学习习惯不好,不会主动预习课文,上课经常说悄悄话,作业都是通过抄袭完成。作为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这种情况,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班上所有同学共同进步。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依据重要特征记录,呈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株之间的差别,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②学生知道事物的特征可以反映事物,也就要学全利用特征来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学会爱护植物,懂得利用物的美化和环保作用改善生活。

5、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利用特征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6.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发现植物生长中的问题,并通过比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7.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直观展示法

8、教学过程(40min)

①教学组织(2min):常规组织,正常上课。

②导入新课(4min):谈话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将绿萝的幼苗移到了各位同学装水的玻璃器皿中。通过近几天的观察,现在你们的绿萝生长情况怎么样呢?大家互相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在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下导入新课。

③新课讲授(30min):

课堂交流提问:在绿萝生长的过程中,主要经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呢?我们培育绿萝的时候都做了记录。现在,大家看看自己的记录,说出绿萝生长主要经历了哪些时期或阶段?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明确∶长茎,再长叶,茎叶交替生长;茎会越来越粗,叶子会又微绿变成深绿。

提问:怎么使绿萝长得更快呢?

要求: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将其分条总结下来

提问: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植物生长得好,有的同学的植物长得不好呢?

要求:全班讨论。

明确:学生讲述自己的的意见,教师分条记录下来

④巩固复习(5min):经过同学们的种植,已经喜觉到了种植是一件既辛苦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利用有关植物的知识和技能,亲亲自动手,种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植更多的花美化我们的环境。

⑤作业布置(1min):让学生将自己的培育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写清楚生长过程和培育感受

并分期在课上展示交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