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知识点

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以提高国民教育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

教学观念

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

2、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的过程。

教师观: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

1、尊重(关爱理解宽容激励学生)、

2、合作(教师之间、学生之间)、

3、综合(学习学科之间的融合)、

4、开发(开发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5、研究(研究各个方面改进教学)、

6、创新。

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行为的改变:

1、尊重赞赏(师生关系);

2、帮助引导(教学关系);

3、反思(自我);

4、合作(与其他教育者)。

学生观(以人为本):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育评价:要将考生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藐视学生发展的状况。

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

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奥苏泊尔,构建学习理论皮亚杰):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区别是是否有发现的过程;探究学习(皮亚杰构建学习理论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智力、非智力、教学、学习、环境、

心理和健康。

主要学习品质:

1、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括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等);

2、学习能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行为所必须的主观条件:个性、智力、知识储备等);

3、学习行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环节、秩序、方法和习惯等)。

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耶克斯,多德森)。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稳定与非稳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

德育

德育过程(多种开端,对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知(道德认识,品德形成的基础,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

2、情(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对客观事物爱憎态度);

3、意(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道德行为,衡量道德修养水平,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序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爱护、尊重、信赖学生;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管适度、认真执行、坚定不移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知行统一(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

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优点与不足;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启发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有点);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原则)。

教学设计和实施:

1、科学性和教育学相结合: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直观性:选择正确直观道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与语言结合;运用语言直观。

3、启发性:客观性、主观性、互动性、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巩固性。

5、循序渐进:按课程系统性进行教学;注重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由深入简,由易到难。

6、因材施教。

7、理论联系实际。

8、显力性:重视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把握教学难度。

教学实施环节: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上课(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创设教学环境(3借助+2运用)借助语言、问题、多媒体;运用游戏、故事。

班级管理

原则:方向性、全面管理、自主参与、教管结合、全员激励、平行管理。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接受性、冷处理。

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类型有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宽容。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树立正确

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建立教师威信;善于与学生交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