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花城版五年级小学音乐上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小学音乐上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小学音乐上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小学音乐上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祖国像妈妈一样》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单元围绕“爱祖国”这一注意,设计了《祖国象妈妈一样》、《七子之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及欣赏独唱与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欣赏内容。通过歌曲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知识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拍击三首爱国歌曲的节奏型,并能独立视唱〈七子之歌〉的旋律;在歌曲欣赏中学会分析比较独唱与合唱不同演唱形式的作用;从教材开设的”音乐网站”中,独立学会”休止符”的知识.

★技能目标: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富有感情的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并能独立背唱其中一首;能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主题.

《祖国像妈妈一样》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祖国像妈妈一样》是一首两段体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较慢,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一乐段旋律重于抒情,第二乐段通过音型的变化,使情绪转向赞颂,曲调也变得更加热情和舒展,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及在祖国怀抱快乐成长的幸福感,情绪活泼欢乐。两首歌曲都是表达爱国感情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新节奏型o x x x |x. xx |x x x || 及歌曲旋律中7度和8度大跳的准确演唱;

●教学设计:

1.聆听、学唱。

★谈话交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妈妈”、“我”两个词语后,提出问题: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回顾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连线,加一个“爱”字。

★聆听歌曲。无视频播放两首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旨在让学生仔细“听出”而不是“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揭示课题,完成以上板书设计。

★分别学唱。《祖国像妈妈一样》这首歌里出现了新的节奏,这是歌曲难点,而且本首歌的每一句都是强拍弱位起或者弱拍起,这需要老师多带唱。比较而言,《长在祖国的春天里》容易唱些,可以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关于休止符“0”请学生翻阅编者精心设计的“音乐网站”自学(见教材第54页)。

★歌曲处理。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然后表演唱。

2.分析、比较。

这两首歌曲有何不同?提出问题后,老师将以下表格分发给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空格中,并派代表到投影前讲解。比如:

3.巩固、表现。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这两首歌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次抒发对祖国妈妈的热爱赞美之情。歌曲可以独唱、可以舞蹈、可以几人组合表演、也可以用乐器表现。

4.欣赏、拓展。

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祝福伟大的祖国;复听,哼唱背唱主题,抢答祖国妈妈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再听几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最后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中结束新课离开教室。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歌词中”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组诗<七子之歌>中每一首结尾的诗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旋律优美抒情,描绘了澳门被侵略者占有,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历史;副歌部分热情激昂,表达了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回归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澳门的简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七子是指被帝国主义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唱、齐唱的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教学设计:

1.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由生长在祖国怀抱里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

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当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内容了解后再来学唱就容易多了。熟悉新节奏型

;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后半拍起”、大跳音程的音准等。

4.享受歌曲。

此环节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分享的空间。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5、教学相关资料: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澳门名称的由来: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传说,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有一艘渔船出海,突然海面刮起狂风,渔民们处于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命令风暴停止。风竟然

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地名,语言不通,使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就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澳门回归历程:澳门历来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收回澳门是中国人民百年的愿望。1972年11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联合国第27届大会决定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1979年2月,中葡两国建交,葡方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双方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1984年10月,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澳门问题将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方式解决。”“澳门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一国两制’。”自此,“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为中国政府处理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并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1986年6月30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会谈在北京举行。经过历时9个月的4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988年1月15日,在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的同时,中葡联合联络小组正式成立。

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8年5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澳门回归进程进入关键阶段。

1999年5月15日,199位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44岁的何厚铧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第20号令,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9年12月20日就职。澳门从此回归祖国的怀抱。

★澳门特别行政区概况

行政长官何厚铧

面积23.5平方公里

人口43.75万人(至1999年底)

语言汉语、葡萄牙语

民族华人占

97% 澳门地区位

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与香港相距40海里,包括澳门半岛、

凼仔岛、路环岛,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

中国开始,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南海郡番禺县的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一部分,后来又划归香山县(今中山市)。

16世纪初,葡萄牙武装船队闯入澳门及附近海域,并引发了“屯门之战”,但被中国守军击退。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物品,并通过贿赂地方官吏,得以入居澳门;继而又把澳门半岛一部分作为租居地,在其租居范围内的葡人实行葡式政治法律制度。与此同时,明清政府也以各种形式在澳门行使主权,对葡人实行有效的管治。

19世纪中叶以后,在鸦片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下,葡萄牙人乘机拒交地租,驱逐驻扎澳门的清朝官员和军队,相继侵占澳门半岛全部和凼仔、路环两岛,从而占领了整个澳门地区。鸦片战争结束后,居澳葡人一改往日“恭顺”姿态,提出免交租金、将澳门半岛划归葡国等非分要求,并挑起事端,对华采取一系列武力行动。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指使亚马留总督要“绝对夺取澳门政权”,推行殖民政策。1849年,亚马留率军袭击澳门海关行台,捣毁香山县丞衙门,占领澳门半岛,1851年侵占凼仔岛,1864年再占路岛,逐步占领了整个澳门。左图为葡人于1874年新建的关闸。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此后,葡萄牙占领着澳门一直到1999年12月19日。

★作曲家简介:李海鹰,(1954—),男,词曲作家,1954年生于广州。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1970年,16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1982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

艺术节组织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estival Organization)理事。

第九册第二单元奇妙的太空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宇宙》,学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对美妙太空的想象力。

★知识目标:把听觉、视觉和想象结相合去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奇妙魅力,展开对声音的探索;学生自学“单拍子”和“复拍子”的知识点。

★技能目标: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饱满地演唱《我驾飞船上蓝天》;掌握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出有“7 、6、5”三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

《神奇的太空》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曲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科学教育题材,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化乐器—电子合成器。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机结合,展开对神奇太空的的想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声音、现有的乐器、身体等方法模拟出飞船上天的过程。

●教学设计:

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断,老师描述“小明”遨游太空的梦境。设问:我们想象一下,用什么样的音响来表现“小明”的梦境呢?引出下一环节——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样表现“小明”遨游太空的情境的。

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神奇的太空》。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先出示电子合成器,现场为学生们模拟几种声音,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

首先,让学生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乐器创造出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五种声响;其次,根据奥尔夫的自由探索法,几个人用动作造型扮飞船,再请一些学生根据造型动作协助表现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的发射全过程,在《奇妙的宇宙》音乐声中进行;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音响乐器及口模拟声响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资料:电子合成器简介

电子合成器是一种电子键盘乐器,产生于60年代中期,开始只是用来解决早期电子音乐作曲家的困难。电子合成器的特点是可对现有音色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并不断合成全新的音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数字化微电脑的介入,加上联接多台合成器的MIDI系统的产生,电子合成器一跃变为重要的演奏乐器。特别是在流行音乐领域,电子合成器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一种乐器所不能取代的。

一台普通的电子合成器虽然只有61个键(近5个八度音域),但在程序编辑和MIDI手段帮助下实际音域从C2到G8,多达128个音,超过88键的大型钢琴,甚至交响乐团的整体音域也不能及。通过波形采样法(PCM)和音乐合成与修饰,电子合成器可以逼真地模仿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其中自然包括各种原声乐器的音色,其逼真度取决于修饰和调整的过程,旋律的表情色彩可通过高一级的音色合成叠加对发声轻重缓急时值进行控制。程序编辑器能分别记录各声部演奏程序,在演奏中一并同时重放,使电子合成器可独立奏出一个完整乐团的复杂音响。MIDI技术产生于80年代,它的出现进一步扩宽了电子合成器的表现力。对演奏家,它使个人的表现手段大幅度拓展;对作曲家,它提供更为宽广的实验空间,使作曲家不必为组织乐队而发愁。甚至对只掌握初级钢琴弹奏水平的普通乐迷,也能亲身体验“作曲”的滋味,“制造”出似模似样的复杂结构音乐作品。

★作曲家许新华简介

许新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视唱练耳专业的硕士生

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音协理事。1991年毕业于四川

音乐学院作曲系,获硕士学位。广东省普通高中《艺术欣赏·音乐》

教材副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创作》模块主编;担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配套教材的音响监制和主要配器;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特色项目“自弹自唱”开设与研究的负责人。开设过多门课程,如和声、作品与曲式分析、

配器、复调、歌曲作法、主教视唱练耳。具备较深厚的作曲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无私的治学品格。作为广东资深的视唱练耳教授,目前已培养三届硕士研究生,为中央音乐学院输送了视唱练耳硕士研究生。

主要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著作2部;教材及教参5部;发表作品60余首(部);其中获奖作品20余首(部);音响制品百余盒(片)。代表性成果有:论文《音高听觉中的音程感》、《对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理论问题的思考》、《音高材料与音高记忆的不确定性》、《试论参照音及其正确使用》、《试论首调听觉及其训练》;作品《第一交响曲》、交响诗《转折》;合唱作品《龙舟飞歌》、《场》;《第一木管五重奏》;钢琴组曲《山寨三则》、《风情录》,钢琴曲《童年的游戏》;电脑音乐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艺术歌曲《娥眉山月歌》、歌曲《记住我的国歌》;舞蹈音乐《卖懒歌》、《校园芭蕉彩虹梦》、《客家酒歌》;团体操音乐《旋趣》、《广东省中、小学广播体操音乐》(与雷雨声合作),其中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并在不同级别的音乐会上演出,合唱作品《龙舟飞歌》成为广州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我驾飞船上蓝天》是一首新近创作的齐唱歌曲,主副歌结构,(a+b+a’+c),.

篇幅比较长。拍,轻快飞翔般的音乐表现了我们新世纪的中国娃聪明勇敢的形象以及热

爱科学翱翔蓝天的远大理想。“”这种密集的节奏型多次出现,给学生轻快地演唱增加了一些难度。

●教学重难点:对节奏的掌握。

●教学设计:

1.拍读。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见教材第11页)。2.律动。

听《我驾飞船上蓝天》的伴奏音乐,身体自由随之律动,感受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3.歌唱。

唱《我驾飞船上蓝天》,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主歌部分比较容易学唱,a+b+a’+c结构,后两句歌词是前面的完全重复。难点在副歌部分,第一乐句顿音的使用使音乐轻快跳跃,后面密集的音型要连贯而且一气呵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向下模进。可以在上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为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有节奏地反复读歌词对学习本歌曲也是很有帮助的。

4.延伸。

请学生上教材中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见教材第54页)。

牧童笛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si音、la音、sol音的吹奏。

●教学重难点:气息均匀,节奏准确的吹奏。

●教学设计:牧童笛是一种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用塑料制的吹奏乐器,分为六孔和八孔两种。本教材以六孔为例进行介绍。

1.欣赏激趣。

老师吹奏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讲解。

牧童笛的结构分为笛头、笛身、笛尾;牧童笛的演奏姿势是左手上右手下,双臂微抬,眼睛平视前方,笛身与人的身体成45度角;吹奏口型是上下唇轻含笛嘴,用平稳均匀的气息吹奏(忌用大力鼓嘴吹);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能共用笛子,不能故意制造噪音等。3.唱唱吹吹。

按照教材13页的乐谱进行吹奏。一般吹奏时都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先口唱谱子手摸指法,待指法熟悉后再吹奏出声,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在每节课安排5-10分钟的牧童笛教学活动。

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民曲的过程中,了解祖国音乐文化,增强了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地方风俗、地方音调对民歌旋律、节奏、风格等音乐特点的影响,把握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在歌曲演唱中,掌握延长记号的演唱方法:听辩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并能说出拉弦乐器乐器的名称,了解二胡名家刘天华的生平事迹和其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学生能用正确自然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本单元三首民歌任意一首,参加创编歌舞曲《采茶扑蝶》的表演活动;在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的活动中,培养唱旋律、拍节奏型、填音高、听乐器音色等综合音乐能力。

《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内容:☆《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类型的民歌。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

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采用民族调式—五声羽调式,只包含了la do re mi四个音,音域为一个纯五度,歌词语言通俗、朴素,再加上衬词的运用和“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五指山歌》则是海南黎族的一首山歌类型的民歌。旋律优美,带有吟唱感,节奏较慢,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曲子带有高亢、悠扬的特点。全曲与《放马山歌》相比较,也采用了五声民族调式,包含了do re mi sol la五个音,歌词采用问答形式,表达了人民盼望红军胜利归来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首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及风格,体会不同地方风情、习俗对民歌旋律的影响,对人民生活情感抒发的作用。

●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