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兆交换机什么用

千兆交换机什么用

千兆交换机什么用
千兆交换机什么用

首先你要知道交换机是什么东西先:

概念和原理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 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 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

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千兆交换机::随着企业网络化应用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100兆的桌面网络速度。很多人在寻找更快速的局域网连接技术,使用千兆以太网或者更快的万兆技术。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园区网的骨干,也同样发生在每一个配线间中,企业的IT管理人员希望能为每一个桌面用户提供10倍于以前的网络连接

千兆交换机随着企业网络化应用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100兆的桌面网络速度。很多人在寻找更快速的局域网连接技术,使用千兆以太网或者更快的万兆技术。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园区网的骨干,也同样发生在每一个配线间中,企业的IT管理人员希望能为每一个桌面用户提供10倍于以前的网络连接。

千兆交换机是比交换机更快的设备.

个人电脑一般不会使用的.它适用与电脑很多的机房、校园、IT园等等场所。

可到百度查相关解释

参考资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829513.html,/view/1205154.htm

1

回答者:yunanchan 1.什么是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集线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线器比作一个邮递员,那么这个邮递员是个不认识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据信件上的地址将信件送给收信人,只会拿着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让接收的人根据地址信息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换机则是一个“聪明”的邮递员--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可见,交换机在收到某个网卡发过来的“信件”时,会根据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户口簿”快速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万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户口簿”上,交换机才会像集线器一样将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从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换机会立刻将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到“户口簿”上,这样以后再为该客户服务时,就可以迅速将信件送达了。

3.交换机的性能特点

1)独享带宽

由于交换机能够智能化地根据地址信息将数据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会像集线器那样在传输数据时“打扰”那些非收信人。这样一来,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组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且每个端口都可视为是独立的网段,相互通信的双方独自享有全部

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比如说,当A主机向D主机发送数据时,B主机可同时向C主机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假设此时它们使用的是10Mb的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此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20Mb。

2)全双工

当交换机上的两个端口在通信时,由于它们之间的通道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它们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1.路由器的作用

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我们可以将很多台电脑组成一个比较大的局域网(图3),但是当机器的数量达到一定数目时,问题也就来了:对于用集线器构成的局域网而言,由于采用“广播”工作模式,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碰撞、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即使是交换机,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其次,这种局域网不安全,也不利于管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便将一个较大的网络划分为一个个小的子网、网段,或者直接将它们划分为多个VLAN(即虚拟局域网),在一个VLAN内,一台主机发出的信息只能发送到具有相同VLAN号的其他主机,其他VLAN的成员收不到这些信息或广播帧。采用VLAN划分网络后,可有效地抑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增加网络的安全性,使管理控制集中(图4)。

既然是局域网,万一分别处于不同VLAN的主机需要互相通信时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得通过路由器(Router,转发者)来帮忙了。路由器可以将处于不同子网、网段、VLAN 的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自由通信。另外,我们都知道目前的网络有很多种结构类型,且不同网络所使用的协议、速度也不尽相同。当两个不同结构的网络需要互连时,也可以通过路由器来实现。路由器可以使两个相似或不同体系结构的局域网段连接到一起,以构成一个更大的局域网或一个广域网。

可见,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网段或VLAN 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那么路由器具体是如何进行“翻译”工作的呢?我们平时在学习、翻译英语时,肯定会准备一本英汉字典,通过它来实现英文与中文之间的互现转换。而对于路由器而言,它也有这种用于翻译的字典--路径表。路径表(Routing Table)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如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通过路由器可以让不同子网、网段进行互连,因此路由器与集线器、交换机不同,它一般安装在网络的“骨干”部位,而不像集线器、交换机那样工作在基层。比如说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局域网,基于管理、安全、性能的考虑,一般都会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如此一来,当VLAN与VLAN之间进行通讯时,就必须使用路由器。

对于该企业网而言,肯定还需要与互联网相连,对于企业而言,一般都是通过租用电信的DDN专线或者利用ADSL、Cable、ISDN等方式将企业网接入互联网,而此时由于网络体系及所用协议的不同,也需要路由器来完成企业网与互联网的互连工作。

点击放大

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

三剑客的外观比较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但是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有时也希望能够从外观上去区分它们。当然,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在外观上肯定有所区别,但这些往往只能作为参考信息,毕竟现在很多集线器、交换机与路由器产品在外观上看非常相似。而这里面最难区分的就是普通桌面型的集线器与交换机,而路由器相对比较容易识别

交换机工作原理

一、概述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

X14880bps/道信息流)。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二、三种交换技术

1.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3.信元交换

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

三、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和选择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

·以大网交换机;

·令牌环交换机;

·FDDI交换机;

·ATM交换机;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如果按交换机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

·台式交换机;

·工作组交换机;

·主干交换机;

·企业交换机;

·分段交换机;

·端口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等。

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因素。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换端口的数量;

(2)交换端口的类型;

(3)系统的扩充能力;

(4)主干线连接手段;

(5)交换机总交换能力;

(6)是否需要路由选择能力;

(7)是否需要热切换能力;

(8)是否需要容错能力;

(9)能否与现有设备兼容,顺利衔接;

(10)网络管理能力。

四、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

交换机本身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用户往往迷信厂商宣传的Gbps级的高速背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连接入网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使用的网络是以大网,它遵循CSMA

/CD介质访问规则。在当前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多台工作站会同时访问服务器,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服务器瓶颈。有的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高速端口(如3COM的Linkswitch1000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100Mbps端口),方便用户连接服务器或高速主干网。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多台服务器(进行业务划分)或追加多个网卡来消除瓶颈。交换机还可支持生成树算法,方便用户架构容错的冗余连接。

2.网络中的广播帧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NT等,而LanServer的服务器是通过发送网络广播帧来向客户机提供服务的。这类局域网中广播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交换机的效率,这时可以利用交换机的虚拟网功能(并非每种交换机都支持虚拟网)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每台文交换机的端口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住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有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

3.虚拟网的划分

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

(1)静态端口分配

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容易配置和维护。

(2)动态虚拟网

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自动确定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连接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未定义的MAC 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

(3)多虚拟网端口配置

该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虚拟网间的连接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但这样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虚拟网的业界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因而各个公司的产品还谈不上互操作性。Cisco公司开发了Inter-SwitchLink(ISL)虚拟网络协议,该协议支持跨骨干网(ATM、FDDI、FastEthernet)的虚拟网。但该协议被指责为缺乏安全性上的考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共享式Hub,通过灵活接入计算机端口也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4.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快速以太网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以大网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但

100BASE-TX、100BASAE-T4及100BASE-FX对传输距离和级连都有了比较大的限制。通过100Mbps的交换机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同时也只有交换机端口才可以支持双工高速传输。

目前也出现了CDDI/FDDI的交换技术,另外该CDDI/FDDI的端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传输距离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大型网络骨干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3COM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inkswitch系列和LANplex系列;BAY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attisSwitch2800,BAYstackworkgroup、System3O00/5000(提供某些可选交换模块);Cisco的主要交换产品有Catalyst1000/2000/3000/5000系列。

三家公司的产品形态看来都有相似之处,产品的价格也比较接近,除了设计中要考虑网络环境的具体需要(强调端口的搭配合理)外,还需从整体上考虑,例

如网管、网络应用等。随着AT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帧交换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它将成为工作组网的重要解决方案。

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方法

千兆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的核心连接设备,它的性能是保障企业网络速度的主要标准。为了帮助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千兆交换机的性能全貌,我们利用业界先进的IXIA1600测试仪器对涉及千兆交换机性能中的9项主要指标进行了测试,当然,测试条件相对于实际工作环境来说是相当严酷的。 我们进行性能测试的主要依据是RFC2544和RFC2285,测试中主要选择了64字节、512字节和1518字节三种常用的以太网帧长度。 1.吞吐量作为用户选择和衡量千兆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千兆交换机在没有丢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帧的最大速率。在测试时,我们在满负载状态下进行。该测试配置为一对一映射。 2.帧丢失率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延迟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5.错误帧过滤该测试项目决定千兆交换机能否正确过滤某些错误类型的

了解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

千兆接入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方法。此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各厂商的千兆以太网产品进行一次客观的比较。这种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为IS管理员和其他IT专业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设备采购决策的信息。 因此,我们的测试不仅仅局限在千兆接入交换机的性能测试上,而是一个全面的考量,既使用定量衡量标准(如吞吐量、包丢失、延迟、每千兆位成本),又使用定性衡量标准(如安装和管理是否简单、可靠性)。 我们主要的测试项目为:配置测试——考量千兆接入交换机配置的灵活性、端口密度、可扩展性等。安装和易用性测试——安装的时间和难易程度、支持文档和在线帮助的有效性等。特性测试——包括端口链路聚合,流量控制,MAC地址表的容量,端口镜像,VLAN,支持第三层交换,冗余特性,基于MAC的安全性,QoS,生成树,组播控制等。管理测试考察控制台及命令行界面的能力,对Web、SNMP、RMON的支持等。还有重要的性能测试。我们在性能测试方面使用了业界知名的网络性能测试仪IXIA 1600。IXIA 1600最多可以插16个模块,我们的测试环境包括5个10/100M自适应模块,每个模块有4个10/100Base-TX 端口;6个10/100/1000Base-T自适应的LM1000T模块,每个模块有2个10/100/1000M的RJ-45端口;5个GBIC模块,每个模块可插2个1000Base-SX/LX端口。如此完备的测试环境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测试12个1000Base-T端口、10个1000Base-SX端口、32个10/100Base-TX端口。因此我们能够对参测产品中的高密度千兆接入交换机,进行满负载测试,考察出其在最严格情况下的真实性能。测试时,我们使用5类跳线和光纤跳线连接被测千兆接入交换机和测试仪。 完备的测试环境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测试12个1000Base-T端口、10个1000Base-SX端口、32个10/100Base-T端口。能够对参测产品中高密度千兆接入交换机,进行满负荷测试,考察出其在最严格情况下的真实性能。 我们此次千兆接入交换机测试主要使用IXIA1600测试仪的ScripMate软件配置和运行各项指标测试,ScriptMate专门为RFC 2544和RFC 2285设计了标准自动化脚本,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轻松地定义各种参数,同时能够产生详细的日志文件和描述结果的文件。 我们依据RFC2544、RFC 2285以及中国通信行业千兆以太网测试规范制定了9项测试指标,它们是吞吐量、帧丢失率、背对背、延迟、部分网状、全网状、背压、线端阻塞、错误帧过滤,基本上涵盖了用户选择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性能指标。 在测试时,IXIA 1600所有端口在默认状态下都允许自适应并关闭流控,此次所有测试都考虑了64字节、512字节、1518字节三种典型长度的帧,除非特别指明,测试都在全双工状态下进行。为了确保测试条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每项测试均重复了三次。最后的结果是取三次测试的平均值。 在吞吐量测试中,端口配置为1对1映射,在满负载情况下测试吞吐量。在帧丢失率测试中,我们将最初速度设定为100%线速,通过端口1对1映射测试帧丢失率。在延迟测试方面,由于千兆接入交换机包括百兆端口和千兆端口,而百兆端口之间的延迟和千兆端口之间的延迟有较大区别,所以我们进行了百兆端口同模块、跨模块以及千兆端口之间三项测试,每项测试选择了其中的一对端口双向发送数据,对于在100%线速时延迟异常大的千兆接入交换机,我们将速度调整的稍微低一些进行测试。在网状测试中,对于千兆骨干交换机,进行全网状测试,对于千兆接入交换机,则采用部分网状测试方法,将每个千兆端口对应10个百兆端口,剩余的百兆端口实现全网状测试。 在Back-to-Back测试中,满负载下端口配置为1对1映射,初始速度设置为100%线速。背压测试采用两种方法,在半双工和全双工状态下,通过3个端口向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检测是否支持背压和IEEE802.3x流控。线端阻塞则采用端口A和B向端口C发送数据形成拥塞端口,而A也向端口D发送数据形成非拥塞端口。错误帧过滤则通过1对多映射实现了对过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解决方案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解决方案 阿尔卡特OmniSwitch 6850L和阿尔卡特OmniSwitch 6850-U24X,用户可对软件进行升级,用于千兆以太网。这两种解决方案属于当前能提供业界最先进服务、最高级性能和最高价值的阿尔卡特OmniSwitch 6850系列。 由于这种新型、低价位的阿尔卡特OmniSwitch 6850L产品无需其它硬件就能提供千兆以太网桌面连接,因此可以保护客户的原始投资。此外,无论是否经过升级,所有OmniSwitch 6850L产品都能与其它任何种版本进行堆叠。而且,OmniSwitch 6850L还提供直流/交流或PoE (以太网供电)等多种供电选项。阿尔卡特OmniSwitch 6850L包括24或48端口L2/3可堆叠、10/100以太网工作组交换机,可通过创新型软件许可对其进行升级,成为完全的10/100/1000交换机。 阿尔卡特OmniSwitch 6850-U24X是用作聚合交换机或用于小型企业核心或配线盒的理想产品。它是一种全光纤产品,带有可连接各种不同光接收器的24个小型可插拔(SFP)端口。这种新型交换机包括两个10/100/1000组合端口、两个万兆以太网XFP端口和两个万兆堆叠端口。虽然这种交换机可在配线间中使用,但却是作为聚合交换机或小型企业核心的理想产品。 OmniSwitch 6850系列具有业内领先的性价比,能对数据流中的所有分组进行线速分类和处理,还可以通过由阿尔卡特Access Guardian及与阿尔卡特OmniVista 2770 Quarantine Manager 的紧密集成提供的网络接入控制和强大认证、自动隔离和修复功能,提供了广泛安全的网络服务。 本系列的所有型号都能与其它OmniSwitch 6850产品进行堆叠,并能以对任务关键型应用来说最佳的服务质量(QoS),为IPv4和IPv6提供线速的L2交换和L3层路由。这些交换机尤其适用于边缘网络,因为它们能在边缘网络提供线速千兆交换和路由性能,以及大量网络安全特性,从而帮助企业部署安全的网络。 “现在,OmniSwitch 6850系列包括众多型号,它们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和匹配,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满足企业需求。”阿尔卡特高级副总裁兼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Tom Burns认为,“凭借PoE功能,OmniSwitch 6850系列非常适用于配线间或分支办公室。”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高带宽的实时应用,如桌面视频、V oIP和多媒体应用等,以确保获得桌面所需的千兆以太网速度来提供完全支持。”Synergy研究集团的行业分析师Katie Trippet表示,“对于那些很在意价格的网络管理人员来说,OmniSwitch 6850L不仅能为他们提供目前市场上极为经济的快速以太网速度,还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无需太多费用就能升级到完全千兆以太网的途径。” 用户现在就可以从阿尔卡特分销商那里购买到OmniSwitch 6850L交换机。

千兆管理网络交换机设置技巧

千兆管理网络交换机设置技巧 如果为交换机配置了名称,则也可以直接在”Telnet“命令后面空一个空格后输入交换机的名称,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希望本文能教会你更多东西。 在计算机上运行Telnet客户端程序(这个程序在Windows系统中与UNIX、Linux系统中都有,而且用法基本是是兼容的,特别是在Windows2000系统中的Telnet程序),并登录至远程交换机。如果我们前面已经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为:61.159.62.182。 下面只介绍进入配置界面的方法,至于如何配置那是比较多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作具体介绍。进入配置界面步骤很简单,只需简单的两步:第1步:单击”开始“按钮选择”运行“菜单项,然后在对话框中按”telnet61.159.62.182“格式输入。 登录(当然也可先不输入IP地址,在进入telnet主界面后再进行连接,但是这样会多了一步,直接在后面输入要连接的IP的地址更好些),如图所示。如果为交换机配置了名称,则也可以直接在”Telnet“。 命令后面空一个空格后输入交换机配置的名称。 这里要注意的是”Hostnqme包括了交换机的名称,但更多的是我们在前面是为交换机配置了IP地址,所以在这里更多的是指交换机的IP地址。格式后面的“Port”一般是不需要输入的,它是用来设定Telnet通信所用的端口的。 一般来说Telnet通信端口,在TCP/IP协议中有规定,为23号端口,最好不用改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接这个参数。第2步,输入好后,单击“确定”按钮,或单击回车键,建立与远程交换机的连接。如图

所示为与计算机通过Tetnet与Catalyst1900交换机建立连接时显示的界面。 当利用Console口为交换机配置好IP地址信息并启用HTTP服务后,即可通过支持JAVA的Web浏览器访问交换机,并可通过Web通过浏览器修改交换机的各种参数并对交换机进行管理。 事实上,通过Web界面,可以对交换机的许多重要参数进行修改和设置,并可实时查看交换机的运行状态。不过在利用Web浏览器访问交换机之前,应当确认已经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接下来,就可以通过Web界面中的提示,一步步查看交换机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并可根据需要对交换机的某些参数作必要的修改,本篇简单介绍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下一篇将要对交换机配置的常见应用--VLAN 网络划分、配置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满足更高网络需求的思科多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表 1.? 多千兆以太网技术支持新的中间网络速度快速轻松地应对网络需求网络需求瞬息万变。随着无线标准不断演进,无线设备数突飞猛增,使当今与数据速率和流量增长保持同步成为一项极大的挑战。您的传统以太网基础设施可支持最高 1 千兆/秒 (Gbps) 的速度,但如今的竞争对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选择是完全取代原有布线基础设施并升级硬件。但是,如果能以一种快速、经济和高效的方法提高网络速度和流量容量岂不是更好? 我们的全新多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即可提供易于部署的经济型解决方案,允许您使用现有电缆提高网速和带宽。思科通过与其他业界领导者合作形成 NBASE-T 联盟,可使用 NBASE-T 技术帮助您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避免升级并延长已安装电缆设备的寿命,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无需投入过多原始资本,即可满足客户对于高带宽和网速的要求。 通过全新多千兆以太网技术应对下一代需求 多千兆以太网技术利用现有布线基础设施功能来满足带宽需求并且最多可以提供五倍的性能。此技术可实现 2.5 和 5 Gbps 的中间数据速率,从而方便从传统 1 Gbps 速率转换至 10 Gbps 。这些中间速率可在大多数已安装电缆上运行并保留原有的 UTP 接线,因而非常适用于 802.11ac 无线局域网应用。 思科多千兆以太网? 交换机优点 ? 提高网络带宽和速度,而无需 在交换机与接入点之间敷设多 根电缆。 ? 降低运营成本,方法是充分发挥 现有布线基础设施的性能。 ? 以超过 1 Gbps 的速度,甚至 10G Base-T 的速率,为最高需要 60W 的设备供电。

此技术还支持以太网供电 (PoE) 模式,包括 PoE+ 和 UPOE。思科? 多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可帮助避免在不同交换机和接入点之间运行多条电缆,从而使网络适应下一代网络流量速度和数据速率的要求。 作为下一代架构的一部分,多种 Cisco Catalyst? 平台上都将支持多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 Cisco Catalyst 4500E 系列交换机:多千兆以太网技术将以兼容管理引擎 8-E 及更高版本的全新 E 系列线卡形式引入。 ? Cisco Catalyst 3850 系列交换机:新型 24 端口和 48 端口交换机将支持多千兆技术。 ? Cisco Catalyst 紧凑型交换机:新型 8 端口交换机将支持多千兆技术。

千兆交换机什么用

首先你要知道交换机是什么东西先: 概念和原理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 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 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 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千兆交换机::随着企业网络化应用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100兆的桌面网络速度。很多人在寻找更快速的局域网连接技术,使用千兆以太网或者更快的万兆技术。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园区网的骨干,也同样发生在每一个配线间中,企业的IT管理人员希望能为每一个桌面用户提供10倍于以前的网络连接 千兆交换机随着企业网络化应用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100兆的桌面网络速度。很多人在寻找更快速的局域网连接技术,使用千兆以太网或者更快的万兆技术。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园区网的骨干,也同样发生在每一个配线间中,企业的IT管理人员希望能为每一个桌面用户提供10倍于以前的网络连接。

了解百兆和千兆有什么区别

了解百兆和千兆有什么区别: 1.百兆交换机,端口的带宽是100Mbit/s,这么速率大概是100/8,理论下载/上传速度是12M/s 2.千兆交换机,端口的带宽是1000Mbit/s,那么速度大概是1000/8,理论下载/上传速度是120M/s 上面这个速度是以太式局域网的传输速率,记住这个是内网的!内网的概念,不是访问internet的速度。访问internet那个是连接到internet的带宽。也叫上网出口的带宽。 1.10M的访问internet的带宽,从光纤接到交换机,然后交换机下面同时有多台PC同时上网,当然是争用这10M的流量,这个和内网没关系,10M的带宽流量,传输速率,理论是1M/s。 2.要理解这10M的上网带宽,如果交换机下载,只有一台pc,那么只有这台使用这10M的全部流量,是处于满足状态,视频下载等行为,会完全使用带宽,倘若,交换机下面接了几十台pc,并且同时上网,开迅雷、视频等等,都是Internet 应用,那么这些pc就处于争用这10M的访问因特网的流量。 2.局域网(以太网)的内部,内网的带宽都是挺大的,上网只是看出口的带宽(访问Internet的带宽)。 另外,百兆如果和千兆连接,匹配之后,依然是百兆!举个例子,交换机是千兆的,网线是超5类双绞线(带宽千兆),PC的网卡却是百兆,那么这个PC接收的最大流量依然是10M/s的流量。只要全部为千兆,才能是千兆的传输。 上网,只要接入的PC越来越多,同时上网,就越卡.... 追问: 如果都是内网情况下。百兆的交换机接入3台8M的设备,和接入1台8兆的设备传输速率一样吗?之前有人说百兆有效利用如果是50兆,那么接入6台8M 设备就饱和了,再接传输速率就会卡(假设交换机可以接8台以上设备),是不是有这个说法呢?我搞不清的就是这个,本来了解还好的,现在被搞晕了。 追答: 你没弄明白交换机运行方式和硬件上传输。另外交换机不是共享带宽,而是每个信道都是独享的。 1.交换机是信道上独享的带宽,这些独享的带宽加上来就等于交换机背板带宽,例如一台24口的百兆交换机,端口带宽是百兆,所以叫百兆交换机,24个口乘100M等于2400M,也就是说背板带宽至少有>= 2.4Gbit/s才能满足所有端口上的带宽。而且每个端口会提供带宽100MBit/s的带宽,理论上的下载上传速度是12M/s,实际就是10M/s左右。 2.我举个例子,有一台24口的百兆以太网交换机,下面都接了6台PC,6台PC 同时在内网传输文件,文件都是以GB位单位的?那么各自的传输或者上传的速率多少?会不会影响网络性能?答案是,6台PC,速率依然是10M/S的上传或者上传速率,交换机是基于全双工模式工作的,可以同时上传和下载,不影响网络性能,带宽利用率接近100%。 3.交换机有背板带宽的概念,所以你不用担心,一台或者几台PC就能用完内网所有带宽,除非交换机下载接满了PC,并且所有PC在上传或许下载大文件,这样只会影响网络性能,传输速率有一定的延迟或者下降,但是交换机不会挂,不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一、从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1、广域网交换机 广域网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电信城域网互联、互联网接入等领域的广域网中,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 2、局域网交换机 这种交换机就是我们常见的交换机了,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局域网交换机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路由器、网络打印机等网络设备。提供高速独立通信 通道。其实在局域网交换机中又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交换机。下面继续介绍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分类标准、 二、根据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 根据交换机使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及传输速度的不同我们一般可以将局域网交换机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G位)以太网交换机、10千兆(10G位)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 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 1、以太网交换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指的`“以太网交换机”是指带宽 在100Mbps以下的以太网所用交换机,其实下面我们还会要讲到一 种“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和“10千兆以太 网交换机”其实也是以太网交换机,只不过它们所采用的协议标准、或者传输介质不一样,当然其接口形式也可能不一样。 以太网交换机是最普遍和便宜的,它的档次比较齐全,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在大大小小的局域网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以太网

包括三种网络接口:RJ-45、BNC和AUI,所用的传输介质分别为: 双绞线、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不要以为一讲以太网就都是RJ-45接口的,只不过双绞线类型的RJ-45接口在网络设备中非常普遍而已。当然现在的交换机通常不 可能全是BNC或AUI接口的,因为目前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的网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而一般是在RJ-45接口的基础上为了兼 顾同轴电缆介质的网络连接,配上BNC或AUI接口。如图1所示的 是一款带有RJ-45和AUI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示意图。 这种交换机是用于100Mbps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是一种在普通双绞线或者光纤上实现100Mbps传输带宽的网络技术。要注意的是,一讲到快速以太网就认为全都是纯正100Mps带宽的端口,事实 上目前基本上还是10/100Mbps自适应型的为主。 同样一般来说这种快速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所采用的介质也是双绞线,有的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为了兼顾与其它光传输介质的网络互联,或许会留有少数的光纤接口“SC”。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是用于目前 较新的一种网络--千兆以太网中。 也有人把这种网络称之为“吉位(GB)以太网”,那是因为它的带宽可以达到1000Mbps。它一般用于一个大型网络的骨干网段,所采 用的传输介质有光纤、双绞线两种,对应的接口为“SC”和“RJ-45”接口两种。 10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主要是为了适应当今10千兆以太网络的接入,它一般是用于骨干网段上,采用的传输介质为光纤,其接口方 式也就相应为光纤接口。同样这种交换机也称之为“10G以太网交 换机”,道理同上。 因为目前10G以太网技术还处于研发初级阶段,价格也非常昂贵(一般要2-9万美元),所以10G以太网在各用户的实际应用还不是 很普遍,再则多数企业用户都早已采用了技术相对成熟的千兆以太网,且认为这种速度已能满足企业数据交换需求。

最新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

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

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毛俊)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详细介绍千兆以大网的技术原理,并重点讨论千兆以太网的效率和可靠性问题。作为实现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产品,本文第二期分详细介绍千兆法由交换机的系统结构,重点讨论在千兆路由交换机中线速和无阻塞的概念。最后针对广电视实的建网需求,提出在路由交换机造型时的五个主要标准。 1千兆以太网技术原理 1.1早期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IEEE802.3定义了10Mbps的以太网标准,采用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CSMA/CD)协议,以半双工方式运行。从80年代末开始以太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0BaseT是运行在3类或更高类别的双绞线上的以太网,10Base2/5是运行在同轴电缆上的以太网,10BaseFL是运行在光纤上的以太网。由于冲突检测的协议要求一个512位的时间槽保证无错误的检测到冲突,所以以太网的距离覆盖范围受到了限制,10BaseFL最大的覆盖距离为2km,10BaseT在一个网段内的最大覆盖距离为100m。快速以太网:IEEE802.3u定义了 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标准,它可以用半双工的方式运行 CSMA/CD协议,也可以有全双工的方式。由于快速以太网对以太网的后向兼容性,在90年代的中后期,快速以太网成为局域网中的主流技术。100BaseTX是运行于5类双绞

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FX是运行于光纤上的快速以太网。对于以半双工方式运行的快速以太网,同样也有距离覆盖范围的限制,并且由于快速以太网以100Mbps的速率运行,时间槽长度同样是512位,所以它的最大距离覆盖范围是以太网的1/10,为200m。但是对于全双工方式运行的快速以太网,在理论上就不再有距离的限制,而实际受限于电或光信号的衰减。如实际中运行在单模光纤上的100BasFX SMF的全双工快速以太网最大覆盖距离可达20km以上。 1.2千兆以太网协议 1998年6月在千兆以太网联盟的推动下IEEE正式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把以太网的速率提高到了1000MbPs。而在此之前的1997年,就已经有很多的厂商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千兆以太网的产品,结网络界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到了现在的2000年,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不仅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在桌面和工作组级网络中打败了ATM,在城域网中,千兆以太网也凭借其良好的兼容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价格的下跌,千兆以太网会象快速以太网一样普及。 1.2.1 半双工千兆以太网 MAC层协议 对于快速以太网来说,512位的时间槽内电波或光可以传输400m远,如果在千兆以太网中, 512位的时间槽内电波或光的传输距离则只有40m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半双工千兆以太网的覆盖半径只有20m。这样的距离覆盖范围在实际中无法得到大规模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IEEE对以太网的MAC层

全千兆高清视频交换机

1.1 JSD-HVS 全千兆高清视频交换机 24口高清视频交换机 8口高清视频交换机 品牌:JUNSDA 宙视达 产品:全千兆高清视频交换机 产品简介 高清视频交换机是专门为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量身订制的系列产品,包括了前端相对分散的HVS08G 8口全千兆,中后端相对集中的HVS24G 24口全千兆两个型号。它解决了监控行业里的交换机低端的达不到,高端的虽然部分指标超过了、但整体并不符合需求的矛盾。增加了环路检测,300米传输距离,拓朴结构图,多线聚合链接,指定端口固定分配IP ,及通断报警等监控行业的功能。并与公司的触控平台、数字矩阵等产品进行无缝的融合,成为一套专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产品功能特性 ● 将网线延长到300米 监控行业曾在模拟摄像机与网络摄像机之间徘徊了数年时间,主要原因就是网线最长也只能达到100米。本产品采用专业的延长技术,可以实现250米至300米的稳定传输。那么最未端的交换机与摄像机之间,及与上一级交换机的级联两边的距离总和可以达到500-600米,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工程需要。 ● 把1000M 网低成本升级到8000M 网络负载在40%-60%即千兆网络工作在400M-600M 是稳定的,100路以上高清视频就可能超过400M 网络负载。如果采用万兆的方案不仅成本高,而且施工也相当不容易。采用最高8路聚合链接的方案,两个交换机最高实现8000M 的级联,按40%也可以达到3200M ,即800路4Mbps 200万高清摄像机的系统。为了接线方便,可以指定任何8路作为聚合链接,也可以有2个光纤口用于远距离级联。 ● 杜绝环路导致的网络灾难 超过100路以上的项目,难免会出现接线混乱的情况。而网络布线中,一旦出现环路将

BL-SG108M 8口神级全千兆交换机

BL-SG108M 8口神级全千兆交换机 BL-SG108M是一款带有8个10/100/1000Mbps 端口并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交换机结合先进管理功能以及可扩展安全性能,为边缘网络中的高性能工作组、快速以太网主干网的交换机以及小型网络中的高速服务器提供最大传输吞吐量;而且,QoS增强了线路管理能力,使数据传输更加顺畅快速。 基本参数 标准与协议IEEE802.3,802.3u,802.3ab,802.3z,802.3x,802.1q MAC地址单8K 功能MAC地址自动获悉和自动老化 风暴控制,端口启用,端口安全,端口镜像,端口中继, 端口优先级,虚拟局域网 界面8个10/100/1000Mbps自协商RJ45端口 LED电源,1000MLINK,LINK/ACT 外置电源DC5V/1A 消耗功率3W(最大) 产品功能 QOS管理灵活,使用方便:BL-SG108M8口全千兆网管交换机支持通过全中文Web界面进行系统管理和升级,方便直观;提供配置文件保存与载入功能,可导出交换机内部配置文件,需要时随时导入,避免重复配置;支持模拟电缆检测和Ping检测功能,可快速检测网络设备的连接情况,定位网络故障点。 节能环保:BL-SG108M8口全千兆网管交换机节能环保低功耗,支持绿色以太网技术,不仅可以检测端口工作状态,在无连接情况下可自动降低功率输出,而且可根据不同的线缆长度自动调整功率输出。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功耗,最终达到节能环保。即插即用,方便快捷:BL-SG108M物美价廉,应用广泛,升级首选。转为小区、校园、单位等网络开发的简单管理型接入交换机产品,提供8个10/100M自适应RJ45端口,每端

口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用户手册

RHS1000系列交换机用户手册 目录 物品清单 (2) 第一章用户手册简介 (2) 1.1 用途 (2) 1.2 约定 (2) 1.3用户手册概述 (2) 第二章产品介绍 (3) 2.1 产品概述 (3) 2.2 性能特征 (3) 第三章拆包安装 (3) 3.1 安装 (3) 3.2 桌面式和机架式安装 (4) 3.3 初始化 (4) 第四章外部部分指示说明 (5) 4.1 前面板 (5) 4.2 后面板 (5) 附录技术资料详细说明 (6)

物品清单 小心打开交换机包装盒,检查包装盒里面应有以下配件: ?一台1000系列全千兆交换机; ?一个交流电源连接线; ?一本用户手册; ?一张保修卡 ?合格证 ?安装组件和其它配件; 如果发现有所损坏或者任何配件短缺情况,请及时和当地经销商联系; 第一章用户手册简介 1.1 用途 1000系列交换机包括: 1024G其中24指端口数,G指千兆。本手册的用途是帮助您正确地使用1000系列全千兆交换机。 1.2 约定 本手册中所提到的交换机,如无特殊说明,均指1000系列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1.3用户手册概述 第一章:用户手册简介; 第二章:产品介绍。简单介绍交换机的基本性能和外观说明。 第三章:拆包安装。指导您进行交换机的基本安装。 第四章:外观部分指示说明。描述交换机的前面板、后面板、LED指示灯。 附录:技术资料详细说明。 注意: 本手册中所有图示如无特殊说明均以1024G交换机为例。

第二章产品介绍 2.1 产品概述 感谢您购买1000系列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1000系列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为10M以太网、100M快速以太网和1000M以太网提供无缝连接,每端口最高可提供2000M的传输速率,是提升局域网内网速的理想选择。 1000系列交换机前面板提供简单易懂的LED指示灯,使您可以快速判断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2.2 性能特征 ?24个10/100/1000Base-TX端口; ?背板带宽48Gbps ?遵循IEEE 802.3 10BASE-T, 802.3u 100BASE-TX和802.3ab 1000 BASE-T标准; ?全部TX端口均支持10M全/半双工模式、100M全/半双工模式和1000M全双工模式;?支持自动MDI/MDI-X(即自动翻转)功能; ?端口支持自动协商功能; ?存储和转发交换模式; ?8K MAC地址表; ?4M/2M缓存; 第三章 拆包安装 3.1 安装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交换机的安装: ?交换机必须放在能承受至少5公斤重物体的平面上。 ?电源接口应该在1.5米之内。 ?认真检查电源线,确保与交流电源已连接好。 &特别提示: ?必须使用带有安全接地的三孔插座,并确保可靠接地。 ?保证交换机的散热和通风空间,不要在交换机上放置重物。

全千兆汇聚交换机

1.1 全千兆汇聚交换机 H3C S5500-EI系列交换机是H3C公司最新开发的增强型IPv6强三层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具备业界盒式交换机最先进的硬件处理能力和最丰富的业务特性。支持最多4个万兆扩展接口,支持IPv4/IPv6硬件双栈及线速转发,使客户能够从容应对即将带来的IPv6时代;除此以外,其出色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多业务支持能力使其成为大型企业网络和园区网的汇聚,中小企业网核心、以及城域网边缘设备的第一选择。 产品特点: 高扩展性保护投资 随着用户端速度不断提高,用户最终会使集群千兆链路达到饱和,而能够拥有多条集群10GE链路将是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H3C S5500-EI系列交换机支持两个扩展槽位,每个槽位支持最大两端口的10GE扩展模块及两端口的CX4扩展模块,在实现千兆汇聚或接入时保留进一步支持10GE的扩展能力,尽力保护用户投资。 IPv4到IPv6的演变是以太网发展的大势所趋,网络设备对于IPv6的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可用就行,而是需要达到商用的标准,S5500-EI已经通过了国际最权威的IPv6 Ready第二阶段认证,而且通过了信息产业部严格的IPv6入网测试。这个系列产品是基于硬件的IPv4/IPv6双栈平台,支持丰富的IPv4和IPv6三层路由协议、组播协议和策略路由机制,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升级。 智能弹性架构 H3C S5500-EI系列交换机支持IRF2(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技术,就是把多台物理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使其虚拟为一台逻辑设备,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将

这多台设备看成一台单一设备进行管理和使用。IRF可以为用户带来以下好处:简化管理IRF架构形成之后,可以连接到任何一台设备的任何一个端口就 以登录统一的逻辑设备,通过对单台设备的配置达到管理整个智能弹性系统以及系统内所有成员设备的效果,而不用物理连接到每台成员设备上分别对它们进行配置和管理。 简化业务IRF形成的逻辑设备中运行的各种控制协议也是作为单一设备 统一运行的,例如路由协议会作为单一设备统一计算,而随着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替代原有的生成树协议,这样就可以省去了设备间大量协议报文的交互,简化了网络运行,缩短了网络动荡时的收敛时间。 弹性扩展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实现弹性扩展,保证用户投资。并且新增的设 备加入或离开IRF架构时可以实现“热插拔”,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高可靠IRF的高可靠性体现在链路,设备和协议三个方面。成员设备之间 物理端口支持聚合功能,IRF系统和上、下层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也支持聚合功能,这样通过多链路备份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IRF系统由多台成员设备组成,一旦Master设备故障,系统会迅速自动选举新的Master,以保证通过系统的业务不中断,从而实现了设备级的1:N备份;IRF系统会有实时的协议热备份功能负责将协议的配置信息备份到其他所有成员设备,从而实现1:N的协议可靠性。 高性能对于高端交换机来说,性能和端口密度的提升会受到硬件结构的限 制。而IRF系统的性能和端口密度是IRF内部所有设备性能和端口数量的总和。因此,IRF技术能够轻易的将设备的交换能力、用户端口的密度扩大数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完备的安全控制策略 H3C S5500-EI系列交换机支持EAD(端点准入防御)功能,配合后台系统可以将终端防病毒、补丁修复等终端安全措施与网络接入控制、访问权限控制等网络安全措施整合为一个联动的安全体系,通过对网络接入终端的检查、隔离、修复、管理和监控,使整个网络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变单点防御为全面防御、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策略管理,提升了网络对病毒、蠕虫等新兴安全威胁的整体防御能力。

千兆网络交换机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S5710-28C-EI主机(20千兆RJ45,4千兆Combo,4万兆SFP+,双子卡槽位,双电源槽位。 ES5D001VST00 以太网堆叠接口板(含堆叠卡,100cm堆叠电缆) 成熟的IPv6特性 S5700基于成熟稳定的VRP平台,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IPv6路由协议(RIPng/OSPFv3/BGP4+/ISIS for IPv6)、IPv6 over IPv4隧道(手工隧道/6to4隧道/ISATAP隧道)。S5700既可以部署在纯IPv4或IPv6

网络,也可以部署在IPv4到IPv6共存的网络,充分满足网络从IPv4向IPv6过渡的需求。 更多的端口组合 S5700支持多种上行扩展插卡,提供高密度的GE/10GE上行接口。其中S5710-EI系列具有4个固定10GE SFP+端口,通过上行扩展插卡可实现64*GE+4*10GE,48*GE+8*10GE,或56*GE+6*10GE等不同端口组合,充分满足不同用户对带宽升级的实际需求,保护用户投资。智能iStack堆叠 S5700智能iStack堆叠,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虚拟交换机。iStack堆叠系统通过多台成员设备之间冗余备份,提高了设备级的可靠性;通过跨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提高了链路级的可靠性。iStack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扩展能力,通过增加成员设备,可以轻松地扩展堆叠系统的端口数、带宽和处理能力。iStack简化了配置和管理,堆叠形成后,多台物理设备虚拟成为一台设备,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成员设备登录堆叠系统,对堆叠系统所有成员设备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 创新AHM节能 S5700-LI系列智能低功耗交换机,本着“性能优先,节能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原则,通过匹配链路Down/Up、光模块在位/不在位、端口Shut Down/Undo Shut Down、设备空闲时段/繁忙时段等不同的使用场景,创造性地应用能效以太网(EEE)、端口能量检测、CPU动态调频、设备休眠等技术,达到节省设备耗电量的目的。针对不同用户的应用

百兆交换机or千兆交换机实际可用带宽计算

百兆交换机or千兆交换机实际可用带宽计算! 做小型网络监控方案的时候,经常需要选配交换机,但是到底是配百兆交换机还是千兆交换机呢?小编教你算码率! 1实际带宽? 我们常用的交换机的实际带宽是理论值的50%-70%,所以一个百兆口的实际带宽在50M-70M。 每台摄像机需要多少带宽呢?先跟大家介绍一个概念--码率。 码率是描述视频数据量大小的参数,单位通常为Kbps,意义是每秒有多少Kb 的数据。如果将此参数÷1024,单位可以换算为Mbps,即每秒钟有多少Mb 的数据。 2常用码率-H.264

对于海康威视H.264的网络摄像机来说,计算码率值时,通常是需要将主码流大小与子码流大小加起来。 (*主码流一般是高清画面,用于录像和单画面显示;子码流一般是标清画面,用于网传或者多画面显示,通常为0.5M) 不同像素的摄像机常见码率如下: 100W/130W =2.5M200W=4.5M300W=6.5M 如果使用百兆交换机,以实际带宽是50M来计算的话: 50÷2.5=20 即可以接20个100W/130W的摄像机50÷4.5=11 即可以接11个200W的摄像机50÷6.5=7 即可以接7个300W的摄像机 3常用码率-H.265H.265技术让码流减半,不同像素的摄像机常见码率如下:200W=2.5M300W=3.5M400W=4.5M 同样是一台全百兆口的交换机,以50%的利用率来计算, 50÷2.5=20 即可以接20个200W的摄像机50÷3.5=14 即可以接14个300W 的摄像机50÷4.5=11 即可以接11个400W的摄像机 从此看出,H.265技术不仅让存储减半,还可以让带宽压力减半,节约交换机资源。 4千兆交换机or千兆口? 通常,接入层(主要连接摄像机)交换机只需1~2个口为千兆口即可。因为对于连接摄像机的网口来讲,只需要满足对应单台摄像机的码流传输,通常不超过10M。 而压力较大的网口,是汇集数据连接到录像机或者其他汇聚设备的网口,此网口

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指标详解

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的核心连接设备,它的性能是保障企业网络速度的主要标准。为了帮助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交换机的性能全貌,我们利用业界先进的IXIA1600测试仪器对涉及交换机性能中的9项主要指标进行了测 试,当然,测试条件相对于实际工作环境来说是相当严酷的。 我们进行性能测试的主要依据是RFC2544和RFC2285,测试中主要选择了64字节、512字节和1518字节三种常用的以太网帧长度。 1.吞吐量 作为用户选择和衡量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交换机在没有丢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帧的最大速率。在测试时,我们在满负载状态下进行。该测试配置为一对一映射。 2.帧丢失率 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 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延迟如果是 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5.错误帧过滤 该测试项目决定交换机能否正确过滤某些错误类型的帧,比如过小帧、超大帧、CRC错误帧、Fragment、Alignment错误和Dribble错误,过小帧指的是小于64字节的帧,包括16、24、32、63字节帧,超大帧指的是大于1518字节的帧,包括1519、2000、4000、8000字节帧,Fragment指的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CRC错误帧指的是帧校验和错误,Dribble帧指的是在正确的CRC校验帧后有多余字节,交换机对于Dribble 帧的处理通常是将其更正后转发到正确的接收端口,Alignment结合了CRC错误和dribble 错误,指的是帧长不是整数的错误帧。该测试配置为1对多映射。 6.背压 决定交换机能否支持在阻止将外来数据帧发送到拥塞端口时避免丢包。一些交换机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背压。交换机在全双工时使用IE EE802.3x流控制达到同样目的。该测试通过多个端口向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检测是否支持背压。如果端口设置为半双工并加上背压,则应该检测到没有帧丢失和碰撞。如果端口设定为全双工并且设置了流控,则应该检测到流控帧。如果未设定背压,则发送的帧总数不等于收到的帧数。 7.线端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HOL) 该测试决定拥塞的端口如何影响非拥塞端口的转发速率。我们测试时采用端口A和B向端口C发送数据形成拥塞端口,而A也向端口D发送数据形成非拥塞端口。结果将显示收到的帧数,碰撞帧数和丢帧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