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芮红磊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

[摘要]: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深入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对新媒体概念的定义以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做了定义,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思想政治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理念

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文化现象之一就是新技术的发明导致新媒体(New Media)的诞生,以及新媒体所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1]p4。数据显示,青年学生是受新媒体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1997年以来的调查表明,学生群体始终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2014年7月发布统计信息显示,学生网民占比为25.5%,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人民日报》曾对当代大学生一天的资讯获得和互动生活做过报道:?早晨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午休前登陆QQ、MSN,和同学、好友保持及时联络,下午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一天的见闻,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陆网络学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网络空间,把自己的一天制成文字或图片来留存,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2]这些调查和报道很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优势,克服其不利影响,与时俱进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

1.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

1.1新媒体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络(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提出的,随后开始在美国流行并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就像人并非先知道食物的概念而后才吃东西一样,从人类通过一定的媒介相互传播信息开始,?新媒体?就一直存在,其内涵和外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在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产生之初就是新媒体;在文字传播时代,电报、广播产生之初就是新媒体。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新媒体?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只是?与‘旧媒体’的对照中产生的时间性、历史性概念。?[3]p4对于任何时间节点上都有新媒介,或者更加准确地说都有比较新的媒体。

就今天而言,新媒体就是数字媒体,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信息大大传播、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异的新兴媒体。?[4]p13美国《连线》杂志从传播学角度将其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从具体形态上定义,目前学界认可度较高的观点认为:新媒体主要包括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第五媒体?移动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

笔者认为,以PC机为终端的网络媒体,即所谓的?第四媒体?已经不能称其为新媒体。首先,从时间上讲,网络媒体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尽管其不断发展,功能日益完善、普及日益广泛,但从时间上说,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是?新?的媒体。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看,对大多数用户而言,PC机作为一种信息存储传输工具,其功能正在逐渐发生异化:工具属性日趋显著,而媒体属性日渐削

弱。对普通网民而言,只有在日常工作、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程序操作或者大型网游需要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PC机或者专业计算机来处理,而这时候,PC机更多发挥的是工具作用,而不是媒体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日常工作需要时常面对PC机的人群在工作的过程中,从PC机上?意外?获取或发布信息仍然十分普遍,并且占据这一群体信息获取和发布量的相当大的比重,但在业余和零星时间,手机等移动媒体正逐步成为大部分网民主动(而非?意外?)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统计数据也显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在逐年增长,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80.9%的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可以预期的是,在更新的媒体出现之前,这一数据仍将不断上升,直到无完全普及。[5]尤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学生群体而言,手机等移动媒体正逐步成为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或者发布信息主要媒体。历史发展到今天,移动媒体已经取代网络媒体成为新媒体。

基于以上分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而言,从技术或者载体上定义,笔者认为,新媒体主要是在3G以及正在兴起的4G通信技术条件下,被称为第五媒体的移动媒体,即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为终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通讯网络增值服务等传播媒介形式。从传播学角度讲,新媒体是指个人使用的互动媒体,或称自媒体。新媒体容许使用者积极参与,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信息的积极生产者和传播者,具有超媒体、交互性、超时空、个性化、虚拟化等特征。

1.2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词,目前学界尚未对此进行过任何定义,相关的研究往往以?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等语句出现,分析特点,提出策略。结合新媒体的定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应该为:适应现代新媒体环境,利用传播学理论和新媒体技术、语言、方式、规律等,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大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思想问题,充分研究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律和方式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有利于达到教育目的的影响。在这里,?新媒体?指代的是一种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以及基于这种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广泛普及而产生的社会舆论场和思想大潮流。二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新媒体作为阵地和技术、方式、手段,通过开发利用研制和推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收集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和课程中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形式,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舆论引导,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这里?新媒体?指代的是一种辅助教学和技术手段,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

这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新媒体的传播属性,应建立在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基础之上,淡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者身份和人们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来进行。[6]后者则侧重于新媒体的工具属性,应建立在身份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基础上,通过旗臶鲜明的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正面解答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来进行。两者共存互补,不可偏废。

1.3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从上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在高校校园兴起开始,网络思想政治就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中央16号文件?也就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相关研究日渐丰富。从现有研究情况看,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两种情况:在移动媒体发展壮大之前,它指代的是基于网络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理念创新,其主要形式和策略有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多媒体资源库、博客、微博等;在移动媒体逐渐发展壮大之后,不少学者把网络媒体等同于新媒体,基于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分析挑战、提出理念和策略。

笔者认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移动媒体时代的产物,两者在基本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较为一致,但在载体、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区别,有必要分别开展研究,比如,当前形势下,再过多讨论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思想政治教育BBS 论坛建设等以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已经变得意义不大,转而应该更多关注如何更好利用微博、微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手机APP等内容上来。

2.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2.1维护稳定

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目标。在新媒体时代,这一最基本目标的实现正变得日趋复杂:新媒体使得学生更加容易获得海量的信息,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有了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但与之对应的是海量的不加甄别的信息和各种群体性的盲目观点极易左右青年人的思维和判断,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和信息的窄播化的传播方式使得群体活动的组织变得更加便捷,也更加隐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首先从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这一最基本目标入手,创新利用新媒体方式手段,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引导舆论导向、澄清不实信息。

2.2服务先导

开通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部分高校已经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效果差别很大。新媒体平台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吸引力的强弱,无论是传统的思政门户网站还是微博微信平台,我们都无法强迫学生去注册或者关注浏览,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足够的原因,让其把每天关注学校微博、微信平台作为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把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首先作为服务平台建设,把事关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服务信息、通知、通告等内容通过学校有关管理服务部门的微博账号发布,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甚至是专业教学课程引入这一平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发布微博等形式,分享工作的心得体会,从正面发布对社会和学校师生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看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中出现的较为集中或个别的思想和认识问题进行群体和个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这一平台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私信的形式,同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从而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就在自己身边,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如此一来,学生由于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管理等有关信息而逐步将关注浏览学校思政网络平台成为自己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由于这一平台的用户身份较为单纯,同学们关心关注的内容和话题较为一致,可以同时受到净化网络环境,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网络互动的双重效果,便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网络思想行为即时监控了解,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苗头性事件的处理,真正发挥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平等互动

查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关研究成果发现,相关论文多集中在思政网站如何用党的先进理论占领工作阵地、如何充实完善网站教育内容、如何科学合理设臵相关板块、如何做好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但对于如何利用思政网关注倾听受教育者的声音、如何与受教育者实现良性互动、如何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这一根本性问题,却普遍关注度不够。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越来越多的成了一个信息传输的平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阐释,学生思想思潮的正面引导,校园大小事件的宣传报道等等,这些内容在确保正面教育的目标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学校千方百计建好网络思政平台的背后却是少得可怜的学生关注。这一现象事实上并不奇怪,网络不同于课堂教学,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和集中地点要求学生来接受某种教育,在这里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

学生是否关注某一网站或新媒体平台,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对这个网站和平台感兴趣。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充分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及时转变方式方法,以更加活泼的形式逐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互动功能,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网络互动平台,校生、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这一交流平台,真实的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学校和辅导员老师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和避免一些误解和错误,这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和学校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2.4与时俱进

从现实中看,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对新媒体的反应是整体滞后于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速度和程度的:当我们还在研究如何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的时候,QQ群和微博已经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当各高校纷纷设立官方微博的时候,微信又逐渐成了学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新媒体发展迅猛和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教育决策者对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度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度不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反应快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与政府和不少社会机构一样,高校管理很容易与新媒体对立起来:由于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沟通交流环境较为宽松,交流方式较为平等自由,管理者不愿放下?架子?,与网民平等沟通;再者,由于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导致阅读浅层面,加之缺乏法律和伦理的强有力约束,偏激的观点甚至是谣言都可能通过新媒体传播,导致管理者容易对新媒体敬而远之,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删帖,删帖不成也不辟谣、不回应、不解释,听之任之,拖延了事。但事实上,这种态度和方式无疑是掩耳盗铃,放任不管必然会丧失重要阵地,而应当坚持学生在哪,阵地就在哪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地使用好新媒体平台,及时根据形势发展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机制,从而有效进行调控和引导,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5线下延伸

当前学生网络活动的重大问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身份与网络中虚拟身份的二元存在,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和课余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在课余生活中,学生除了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外,更多的零星的课余时间学生一般会使用手机等工具在网上?闲逛?,玩游戏或获取各种信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开发类似晒青春照片、班级创意活动比赛、开展各种评选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学生网络互动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将网络平台建设成为学生现实学习生活的延伸。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不应以单纯的教育和信息传输的类似平面媒体的形式出现,应当以服务为先导,以互动为形式,打造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的,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并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需要的立体型服务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深领域和层次发展。

作者简介:芮红磊,男,1980年生,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2]赵婀娜.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07-08.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11.

[4]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7.

[6]徐建军、王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N].光明日报,2009-3-2.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新媒体艺术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感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目基本定历发现评接定表现形 基本定 历 发 现状 评价 接受 定位 表现形式 评论?相关书籍?展开 基本定义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 术 新媒体艺术作品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 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分析并制定网络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对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思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控制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传输他们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网络这一全新的传播渠道为某些别具用心的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对外进行科技输出的同时进行思想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输出。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

引进先进科技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年轻的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容易产生对蕴藏在技术后面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导致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1] (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大学里重要的教育资源。不少大学都在网上建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络党校,网络思政大讲堂等特色主题网站,但在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网站利用率上点击率不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网络互动平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很难吸引学生来浏览思政网站,从而失去利用先进网络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思政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在网络新媒体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他们自身的素质往往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的传统的工作思路、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当他们面临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不仅需要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只有很好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由此可见,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当下各大高校内,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影响重大,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改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目标,高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既要改变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教育的片面认识,努力增强“渗透”意识,提高“结合”本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业务之中,努力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要努力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要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要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首先,大力建设优秀网站,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力量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加强校园论坛建设,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校园论坛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 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是对教育者思想、周围人们的思想的认同过程,是接受者横向与教育者、环境、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还存在着接受活动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出现和意外转化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思想接受都是新的思想接受活动的起点。只有懂得接受才真正懂得教育,离开接受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十分重视教育过程中接受问题的研究,按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价值和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一、内在需要因素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需要是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差距,是个人的某种缺憾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动机,这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一项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

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接受活动的产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于是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需要→满足→新的需要→新的满足是接受活动的基本模式,“这种永无止境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需要的态度和趋势,使这不仅成为人类活动的原动力,而且也成为推动人类活动的持续动力。”可见,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我的需要、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交互作用的存在,形成为思想接受的作用场。人的需要作用于其思想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正是人的需要唤醒其接受注意,强化其接受准备,使其产生对与自己需要有关联的思想信息源的敏感与专注;正是人的需要激活人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引起人的思想接受活动的主动与活跃;正是人的需要左右其接受选择,需要越强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弃取选择、受拒反应越鲜明,这是人们思想接受活动的共同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是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1 媒体的分类 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 2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 互联网站(如新浪网) 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 数字电视(如SiTV) 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 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 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 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 □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 有创新性;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 数字化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7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8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

新媒体的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汇总)

定义方面已经不用搜了,就按照这个模式一部分一部分逻辑清晰一点就可以,你主要再找找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还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什么影响(也从正反两方面找)最后再有点建议。不用自己写,找专业点的论文就行。 新媒体研究相关资料整理 新媒体(NewMedia)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包括网络电视(Web TV) 、对话链( Chat words) 、虚拟社区、博客( blog) 、播客、简易聚合(RSS) 、手机短信、IPTV、手机报纸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流行和时尚充满兴趣,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987839.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与价值影响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987839.html,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卢翠英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第02期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是大学教育学生的中心工作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社会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时代对大学生们在个人素质涵养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思想政治信仰、理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处在模糊与迷茫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就应该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启蒙和教育,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思想政治的问题,耐心倾听学生的合理倾诉,为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不断地加强与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就是在于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要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关注、了解和分析,才能够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者。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作用。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就是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步骤。经过实践的一再证明,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思想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有所松懈,就会有很多的不正确的思想冒出来寻找自己的领地。因此,高校大学生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系统的、深入的、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中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社会群体,是实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加强和促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就变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如果现代高校的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那么就会对我们的社会

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转)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在几年前,当与传统的纸媒、电波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所指的范围很简单也容易理解,那就是改变了受众阅读习惯,让人类真正走进信息交互世界的互联网。21世纪的节奏很快,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快要结束之时,我们才发觉自己的思想不得不再次进行解放,而原来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 历来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也能够找出新媒体的不同解释。笔者以为,媒体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体就是指信息传播的通路,而广义的媒体则可看作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理解,那么新媒体的概念也应该有所区 分。 就狭义的媒体定义而言,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媒体”概念就只是一种信息通路上的改变。如与传统的纸媒电波媒体相对应,互联网可被称作是新媒体,网络视频也可被认为是新媒体,与传统的户外媒体相比较,江南春的楼宇电视也是一种新媒体,而未来的数字电视、无线网络等也都可被称作新媒体。从这个层面上讲,狭义的新媒体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信息传送的通路,它只是一种信息载体的变化。 广义的新媒体应该是指信息传递过程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主要是信源(信息源头)、信道(信息通路)、信众(信息受众)三个信息传递环节的一种规律作用链,即通过信源找到信息,通过信道释放信息,再由信众接受信息。而新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作用链条,或者改变了这个链条中各种角色的定位。如博客让广大的“信众”成为了“信源”,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再如搜索引擎的出现甚至可以让信源直接面对信众,省略 了信道采集和发布信息的过程。 通过这两种不同概念的区分,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的“新媒体”间都有什么区别。曾经火爆一时的门户网站虽然改变了信息的通路,但其传播链条却依然是一种“信源”“信道”“信众”的作用过程,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新媒体。甚至于,正在COPY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无线网络也难免会出现同样的过程。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受众信息接受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信众更倾向于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所以只对传统意义上的信道进行变革,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甚至可以把信息放进厕所去强奸受众的眼球,但你却很难真正影响目标受众的消费行为和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同被称为“新媒体”,以美国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会江河日下、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社区和博客网站又为何日益火爆的原因。 博客和SNS社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这种产品的出现则改变了信源和信道,让原来的信众(许许多多的个人)变成了信源,再通过博客发布平台(信道),又一次将信息传递给了其身边的朋友和陌生的网友(信众)。在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之时,这种看似分散的信息也往往比强制信息更具穿透力和公信力,更有甚者,甚至将其作为“口碑传 播”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一种更神奇的互联网产品叫做新媒体,那就是搜索引擎。不管是大众搜索门户百度、GOOGLE还是垂直搜索门户阿里巴巴,这种媒体最根本的变化就在于他们通过平台的打造,省去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道环节,能够让信源直接面对信众。

新媒体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徐振祥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新媒体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与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必须制定相关对策与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7)06-0064-03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对这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话,就不能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霸权强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无论是工作场合和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和平等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阻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6,2007(总第88期)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SumNo.88) 收稿日期:2007-09-18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07C19) 作者简介:徐振祥(1974-),男,湖南理工学院院长办公 室讲师,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新媒体的应用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程度的深入,结合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出现了在公众场所非常受欢迎的新媒体。 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学校、政府等公共场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目前国内很多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电梯口以及其它地方的液晶显示屏幕均采用单机DVD、VCD播放模式,且所有发布的内容都由广告公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全人类带入了新型的时代,可以称其为新媒体时代。在潜移默化之中,人类慢慢接受了新媒体时代,并且也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影响,影响具有双重性,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首先,需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含义;其次,说明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以高校生为主,包括机遇和挑战;最后,要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什么是新媒体 1.含义 “媒体”一词首次出现大约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词源为“Medium” 传入中国后音译为媒介,与媒体的意思差不多,细微的差异在名词性质上面等,例如,媒介代表的是整体的抽象名词,媒体则是代表个体的具象名词。 媒体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充当是一个平台的作用。这个平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触碰到的作为信息存储的实体,例如磁盘等具体的存储信息的媒质;另一种是没有实体的充当载体作用进行信息传递。例如声音、图片等。以上所说的平台中所说的类型和其中所包含的所有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看做媒体的一部分。要想探究媒体自身存在的价值,首先要考虑媒体传播的信息载体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其次要看媒体传递信息的受众及其心理反应;最后还必须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空间。以上这些必须一起组合才能体现媒体的价值。 2.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在理论上作为一个概念,具有相对性,与之前出现过的媒体时代相比,之前的媒体可以称其为旧媒体。具有新的特征。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能量与旧媒体相比更具有爆发性。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科技化也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就像是爆炸的小行星一样,信息仿佛是飞流的星星碎片一样,辐射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地球几乎全部都被新媒体所覆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全人类拉入新媒体的范围之内,其爆发性是之前旧媒体不能想象无法做到的,对人类社会甚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融合性方面远远超越旧媒体。中国有句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媒体也是如此。旧媒体虽然有个旧字,但是其毕竟是凝结了历代科学家们的精华而形成的,新媒体从中继承借鉴并进一步进化,并且接受现代的优秀技术将不同时期的科学融合在一起,经过调整,能力更加多功能。不僅在技术层次的提升,在市场等社会方面的价值更加高。这些都说明新媒体强大的融合性带动全人类向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_王玉

2011年4月刊 改革与开放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王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接受,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它有着特殊的主体、客体、媒介及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明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就,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过程。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accept,is a special kind of accept activity,it has a special subject, object,media,and environment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the important segment.The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ter,it must be clearly understoo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cept the connotation is optimiz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 activity process.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 connotation 作者简介:王玉,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4-0028-01 一、接受的内涵 接受,其词义为心理上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我们平常讲接受任务,接受观念等,可理解为承受,采纳。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所谓接受是指接受主体(既教育对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学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邱柏生在《思想教育接受学》一书中首先指出:“接受环境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强调“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这一定义将接受活动局限为“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把接受活动等同于理解、内化、学习,对接受的结果不仅仅是思想意识还包括外在的行为践履注意不够。内化是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过程,外化则是接受主体在此基础之上的行为选择与表现过程。所以,接受过程不仅是内化的过程,还应将外化过程包括在内。并且将接受的客体限于教育控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信息的范围。该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最终形成的结果是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这是不全面的看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结果应将内化精神导致的外化行为包括在内,作为评价接受活动完成与否的标志。 张耀灿、郑永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收做出了突破以往观念局限的定义,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接受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吸收、选择、整合、内化以及外化为行为的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接受的结果是形成人的内化的精神和外化的行为。”[2]这一理论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较全面的进行了定义,也是最为大众认可的定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张耀灿、郑永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的概括已较为完善,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收活动中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吸收、选择、整合、内化以及外化诸环节,还应对接收活动进行评价及优化,理由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一种自我预期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接受过程也是基于一定的接受预期的,定义中所说“接受主体出于自身 需要”,这一“自身需要”就是一种自我预期,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内在的自我认同什么样的信息,在接下来的接受活动中才会吸收、选择、整合什么样的信息,而接受的最后是否完成了这样的自我预期,则需要根据接受主体外化行为来判断。“接受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内化的精神与外化的行为”,而内化的精神是无法量化计算的,它通过外化的行为反映出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接受环节应将评价优化包括在内。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不是静止的、独立的,而是循环往复、相互联系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由许多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接受活动相互组合相互连接,一个接受活动进行的同时可能并行发生着其他的接受活动。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看,内在的自我决定了主体产生什么样的指向,形成内在的自我在新产生的内化精神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自我,产生新的指向进行接收活动。这一次接受活动的完成,将引起下一次接受活动的进行,其完成程度将直接对下一次接受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每一次接受活动都会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情况,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每一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都需要有完备的评价优化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同一客体信息服务于多个主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客体(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角度来看,同一客体信息如纪律教育,同时参与多个接受活动,同时服务于多个接受主体,如同班级内的受教育者。客体信息参与接受活动,如果可以很好的为主体所吸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则是可以推广开的教育信息,如果其中某些因素为接受主体所抵触,则达不到广泛的教育作用,这时就需要对其优化,避免产生接受的不完全。同一客体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达到不同的接收效果。此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接受主体的接收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客体信息做出适当修改,使它得以为更多主体所接受,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28 --

新媒体期末论文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问题的具体释义 如今,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新媒体”一词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伴随着新媒体系统化研究规模的展开,针对“什么是新媒体?” “究竟哪些新兴媒体应该归属于新媒体范畴?”等探讨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概念的定义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就是思想的内容,可定义为“特征的和”。概念的外延是指一概念所能应用的范围,可定义为“一概念所能代表的个体和集体的总和”或“对象的和”。从新媒体一词诞生以来,对于“什么是新媒体”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有种种解释。很多学者专家、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下了不同的定义,对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可以说是各执一词。这使得新媒体的归属性和发展方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术争议。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还有类似的诸如“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等等。尽管这些概念已被广泛传播,但迄今为止尚无某种定义被广为认同。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传播与媒体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媒体的现状与趋势、发展与创新,整个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探索与争论也在持续升温。然而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新媒体的很多基本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比如“新媒体”的权威定义的提出、适用范围的确定、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等等。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的提出不仅可以建立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性、全面性的基础,也可以为该理论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解除最基本的定义分歧。笔者认为,新媒体研究混乱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悬而未决的新媒体定义纷争,分众楼宇电视称自己“新媒体”;手机短信称自己“新媒体”;早已出现的财经类、时尚类、IT类等纸质媒体也纷纷改头换面,把自己扮成所谓的“新媒体”……鉴于这种混乱的持续和加剧,及时准确地定义出当今的新媒体,为新媒体的涵盖范围作以界定便成了当务之急,以为它直接影响着学术界今后对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探索。 诸多新兴媒体的产生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在政府管理监督与宣传、社会、经济、参与、企业、公关营销与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表现出无可复制的优势,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用户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介绍,近几年来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新媒体正在被大众普遍认可并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学习交流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新媒体”定义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界对新兴事物的好奇,也不仅是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对于规范形势模糊、规则紊乱的传媒市场具有很必要的现实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提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 他的发言侧重于为新媒体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希望该定义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被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所淘汰,所以提出“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的说辞。然而,这种尝试没有实际意义,正如很多学者讨论过的那样,“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任何人都无力掌控它今后的定义走向和效力范围。况且,定义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其中不应出现带有模糊时间概念的限定词,诸如“当代”、“今天”、“未来”等。另外,“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更像是“媒体”的定义,并没有界定出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性。而且,“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说法过于笼统模糊,所有传播活动都期望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效应。显然仅用“采用当代最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是企业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进行强有力的引导,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内容和形势的创新,才能够在各种思想掺杂的现实社会中激流勇进,引导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促进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标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信息获取更为快捷、实效 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与快捷性,不仅体现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快速及时获取大量网络信息,还体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对生活及思想情况进行快速了解。如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员工微博、微信等了解到员工的生活轨迹及学习轨迹,从而加强对员工的了解,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干预。 (二)教育环境更为多样、复杂 教育环境的多样及复杂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大量存在于网络平台上,这些信息会潜在地影响员工的思想及行为,使得思政教育环境日益复杂。而在这个阶段,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员工,容易受到网络平台上信息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手段还不够完善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主要改变就是信息的海量性,这使员工对待信息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主动选择的空间加强。在这种条件下,员工会更倾向根据自己的主观选择选取信息。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若还是采取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教育开展的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教育手段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人员需借助一定的措施及手段。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信息选择的难度。尽管国家于2011年国家出台了有关微博客的管理规定,提出了“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政策,也即在注册微博时,用户必须使用自己真实的身份,昵称则可自行填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