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时规范练9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为进一步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10月31日审议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关于“三权分置”。草案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分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同时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的权能。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努力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三权分置从根本上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流转后仍归集体所有③村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④三权分置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随着人力成本、土地租金等生产成本的逐年上升,原来低端制造业聚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丧失了价格优势,不少低端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内地或者东南亚等低成本的地区,使得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中国沿海的低端制造业颇受冲击。这种现象说明()

①价格变动能够调节生产要素投入②国家应严格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③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④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7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调节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符合这一政策的做法是()

①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②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③继续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④加大建设型国债的发行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一举措使用工的天平进一步向技能型人才倾斜。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对技术人才市场带来的传导效应是()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导学号45490010?

5.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社交平台上撰文呼吁出台法律,严厉惩罚制假售假者。修改那些过时的、对制假贩假惩治力度不够的法律。“要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货”。其原因是()

①制假售假会加大商品制造成本,不利于市场竞争②制假售假严重侵犯合法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④不利于公平竞争,有损中国制造的形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7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谈及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时透露:截至目前,全国法院共限制870万人次购买机票,340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失信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17万余人。这些措施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有超过百万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国家建立失信惩戒制度是基于()

①失信惩戒制度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②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③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弊端④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的这句话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是()

①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②相信群众会自觉遵循市场规律,不要试图引导群众③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④政府应当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坚持无为而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共享经济”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迅速成长为新的业态,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说简单点就是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政府推动分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

①盘活闲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②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信息时代新优势③改造传统产业,助推产业升级④改善消费结构,树立理性消费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按照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部署,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允许食盐批发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这一改革举措()

①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②彰显政府通过简政放权逐步降低对经济宏观调控力度的坚定决心③将推动食盐的市场价格稳步上升和居民对食盐需求量的大幅减少④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盐业市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7年6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决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经济生活角度,强调企业守法诚信是因为()

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③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道德规范和引导④诚信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失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德国产品素以精细与严谨受到消费者追捧。但由于其多款型号柴油车平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到尾气排放监测时却利用软件制造“环保”“绿色”假象,导致大众股价一度惨跌31%,超过300亿欧元市值(约2 350亿元人民币)在尾气作弊丑闻中烟消云散。大众CEO文德恩宣布辞职。这一事件对德国车企和德国制造业的影响难以估量。这告诫我们()

①诚信缺失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生产成本增加②重视品牌维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③诚信缺

失会破坏正常市场秩序,必须惩戒失信④诚信缺失会使商品价格不能反映价值与供求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17年,我国GDP发展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增速较去年放缓,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政府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加以应对。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政策有()

①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赤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②上调存贷款利率,控制社会融资规模③积

极推进营改增,增加税收收入④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稳定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公平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然而,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行

政垄断的特权,大搞地方保护和地方封锁,设立行业进入壁垒,对某些企业违规给予优惠政策,人为地

将市场划分三六九等,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加剧了重复投资、产能过剩,抑制了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让“有形的手”成为“公平的手”,刻不容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让“有形的手”成为“公平的手”的重要性。

14.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

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给我们城市带来很多好处,比如缓解交通压力,比如出

行便利、高效,价格低廉,确确实实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是马路、小区乱停乱放,肆意破坏的车

辆堆积成山……随着数量激增,共享单车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

有人提出,共享单车的弊端,是市场自身的弱点的反映,因此我们有必要限制市场的作用,让强有力的

政府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解决共享单车的问题。请你运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关

系分析此观点。

答案:

1.C①错误,三权分置没有改变农村生产关系;②正确,三权分置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③错误,村民土

地经营权流转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④正确,三权分置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发挥。

2.B随着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转移到成本低的地区,说明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也

说明价格变动调节资源的配置,所以①③符合题意;题目中没有涉及市场秩序,材料信息也不能得出产

业结构优化的结论,②④排除。

3.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措施,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属于财政政策的内容,所以排除。

4.D本题实质是考查价格变动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解读题目信息可以看出:机器换人会使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是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量增加,表现在图示上应该是需求曲线的向右平移,所以选①,排除②;而技术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技术人才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供给量相应增加。所以选③,排除④。

5.D打击制假售假的原因是制假售假严重侵害合法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有损中国制造的形象,所以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制假售假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没有关系,③与打击制假售假不构成因果关系。

6.B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①表述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因为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7.A题意说明了老子不过多干预的思想,①正确;②观点错误,群众不一定自觉遵守市场规律,仍需要引导;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前半句正确,后半句不正确,政府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

8.A根据共享经济的含义可知,共享经济有利于盘活闲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①正确;“共享经济”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迅速成长为新的业态,②正确;“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业态,③与题意无关;④是消费者角度不是政府角度,主体错误。

9.B放开盐产品价格,允许食盐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①正确,应选;降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进行盐业体制改革的目的不是促进食盐价格上涨,③不选;允许食盐批发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的盐业市场,④正确,应选。

10.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表述错误;弥补市场调节失灵的是宏观调控,④说法不准确;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11.D诚信缺失有时是为了降低成本,所以排除①;诚信缺失与价格是否反映价值与供求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所以④表述错误;“这一事件对德国车企和德国制造业的影响难以估量”,说明②③符合题意。

12.B根据题意国家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④正确;②上调存贷款利率,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选;③增加税收收入,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不选。

13.答案(1)让“有形的手”成为“公平的手”,就是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2)这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4)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14.答案(1)共享单车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产物,它满足了人们的某些出行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共享单车发展。(2)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等弊端,单纯的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因此,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引导市场的发展是有必要的。(3)政府干预和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风尚,培育发展有序的市场,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4)共享单车的建设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共同建设。题中的观点

是片面的,不能因为市场的消极作用就否定市场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政府在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作用。

(2015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填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 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 二、选择单选 1. 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A) A.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C.把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相结合 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A) 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6.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7.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践的能动反映,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以借鉴、吸取西方经济学合理因素为方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区别,凸显其理论构建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

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不致于导致两极分化,“富的越富,贫的越贫”。这是因为: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限制,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私人资本的扩张。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劳动因素造成的个人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⑦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 )。 A.自然经济 B.市场经济 C.产品经济 D.循环经济 3.“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调整生产力布局 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 A.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 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 A.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地位 B.居于主体地位 C.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不占优势 7.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导致了附近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想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外部经济 D.外部影响 8.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B.明晰产权 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9.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 A.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 B.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D.个体经济的同义语或代名词 1O.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 A.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B.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 C.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党的(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B.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C.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研究经济法的地位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法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二是经济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显然,后者是以前者为前提和基础的。至于前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而后者,专家、学者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只有对经济法的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估价,才能更有利于经济法及经济法学的繁荣和发展。; 一 ;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法律部门的形成和法律规范的作用,都必须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1)“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2)为此,要研究经济法的地位,首先必须对我国的经济基础加以考察。 ;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四大又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属于市场经济,那么就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所有市场经济类型的

共同特征。为了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 (1)市场主体具有独立的利益(已有财产的独立以及经济目标的独立)、独立的意志(能自主地选择),以及主权间的平等(不存在身份上的依附关系)。 ; (2)市场主体有权独立支配自己的财产,并根据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投入产出关系,自行作出生产计划和决策。 ; (3)主体的市场行为是契约行为,体现较充分的自治(非依法律明示不得被干预)。 ; (4)能有效排除制约市场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垄断、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 (5)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然而是极其有限且明确的。 ; (6)政府依法律许可而行为,其作用也应当是有限的。(3) ; 在此需要指出,前三项要求是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设,即通过市场(主要是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经济运行,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使经济效益达到相对最大化。后三项要求则是为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而设。这是因为,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主体的个体利益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鼓励并刺激市场主体对个体利益的追求。所以,它既不可能自觉反映社会需要及其长期变动趋势,也不可能自觉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效兼顾。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矛盾——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缺陷的产生,如垄断、总量失衡等。当市场无法自发解决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A.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市场秩序 1、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 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为什么: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 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④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办(措施):国家:建设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

选修专题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含答案)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考点展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和理论创新的意义

典例1 (2016·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分析邓小平上述观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意义。 答案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肯定市场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 本题要抓住材料中邓小平的核心观点:一是计划和市场都可以用,一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从这两个核心观点出发,可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的观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典例2(2015·天津高考)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答案(1)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3)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是什么,这三个重要环节是市场主体、市场体系、政府的调控,解答时必须围绕这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1.下列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 1. 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4. 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重点一资源配置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1.市场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重点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 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此外还包括信用资料收集制度、信用评估制度等。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诚信缺失会直接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国家: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抓好政府自身公信力建设;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诚信行为。 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社会公德,依法经营。 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重点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 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状元特别提醒】 市场调节的缺陷 1.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的判断标准:自发性一般属于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行为,盲目性强调的是无法全面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滞后性强调的是信息反映不迅速。 2.“为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类设问一般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一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三是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四是要发挥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等)的作用。 对宏观调控手段的辨别是常考点 凡是看到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就可认定为经济手段,凡是看到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就可认定为法律手段,凡是看到行政命令就可认定为行政手段。以价格为例,如果是国家运用差别电价措施引导消费,就是经济手段;如果是审判价格违法案件,就是法律手段;如果是实施限价措施,就是行政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系 班级:农村与区域发展 姓名:史言

摘要 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重头大戏。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做好应对新的困难和风险的准备。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希望。要密切跟踪分析经济走势和发展变化,采取灵活审慎的政策措施。要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一如既往提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循环经济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带给人民生活的提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香港及澳门的回归、中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这些不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例子吗?我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既要反映和体现市场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和体现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 因此,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配置的手段 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1.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课主要是讲价值规律是如何支配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第二课详细地介绍了市场经济的这些一般特征,是怎样表明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三课讲企业应该怎样利用价值规律、怎样通过正当竞争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第四课讲三大产业应该怎样利用价值规律发展自己,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 3.市场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的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发挥。第七、八课介绍了市场的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 (二)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达到什么目的"四个环节,从总体上构建这一知识点的逻辑框架。 1."是什么",即什么是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的目标是实现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