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初三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初三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初三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初三数学初中数学旋转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旋转

1.(操作发现)

(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先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30°,连接AF,EF.

①求∠EAF的度数;

②DE与E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类比探究)

(2)如图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45°,连接AF,EF.请直接写出探究结果:

①∠EAF的度数;

②线段AE,ED,DB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①120°②DE=EF;(2)①90°②AE2+DB2=DE2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60°,求出

∠ACF=∠BCD,证明△ACF≌△BCD,得出∠CAF=∠B=60°,求出∠EAF=∠BAC+∠CAF=12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即可;

(2)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45°,证出∠ACF=∠BCD,由SAS证明△ACF≌△BCD,得出∠CAF=∠B=45°,AF=DB,求出∠EAF=∠BAC+∠CAF=9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AE2+AF2=EF2,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

∠BAC=∠B=60°.∵∠DCF=60°,∴∠ACF=∠BCD.

在△ACF和△BCD中,∵AC=BC,∠ACF=∠BCD,CF=CD,∴△ACF≌△BCD(SAS),

∴∠CAF=∠B=60°,∴∠EAF=∠BAC+∠CAF=120°;

②DE=EF.理由如下:

∵∠DCF=60°,∠DCE=30°,∴∠FCE=60°﹣30°=30°,∴∠DCE=∠FCE.在△DCE和△FCE 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

(2)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

∠BAC=∠B=45°.∵∠DCF=90°,∴∠ACF=∠BCD.在△ACF和△BCD中,∵AC=BC,

∠ACF=∠BCD,CF=CD,∴△ACF≌△BCD(SAS),∴∠CAF=∠B=45°,AF=DB,

∴∠EAF=∠BAC+∠CAF=90°;

②AE2+DB2=DE2,理由如下:

∵∠DCF=90°,∠DCE=45°,∴∠FCE=90°﹣45°=45°,∴∠DCE=∠FCE.在△DCE和△FCE 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在Rt△AEF 中,AE2+AF2=EF2,又∵AF=DB,∴AE2+DB2=DE2.

2.如图所示,

(1)正方形ABCD及等腰Rt△AEF有公共顶点A,∠EAF=90°,连接BE、DF.将Rt△AEF绕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BE、DF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结合图(1)给予证明;

(2)将(1)中的正方形ABCD变为矩形ABCD,等腰Rt△AEF变为Rt△AEF,且AD=kAB,

AF=kAE,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结合图(2)说明理由;

(3)将(2)中的矩形ABCD变为平行四边形ABCD,将Rt△AEF变为△AEF,且

∠BAD=∠EAF=a,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结合图(3),如果不变,直接写出结论;如果变化,直接用k表示出线段BE、DF的数量关系,用a表示出直线BE、DF 形成的锐角β.

【答案】(1)DF=BE且DF⊥BE,证明见解析;(2)数量关系改变,位置关系不变,即DF=kBE,DF⊥BE;(3)不改变.DF=kBE,β=180°-α

【解析】

【分析】

(1)根据旋转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不变,得到AF=AE,又∠BAE与∠DAF都与∠BAF互余,所以∠BAE=∠DAF,所以△FAD≌△EAB,因此BE与DF相等,延长DF交BE于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求出∠EGF=90°,所以DF⊥BE;(2)等同(1)的方法,因为矩形的邻边不相等,但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对应边成比例,所以△FAD∽△EAB,所以DF=kBE,同理,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求出∠EHF=90°,所以DF⊥BE;

(3)与(2)的证明方法相同,但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求出∠EAF+∠EHF=180°,所以DF与BE的夹角β=180°﹣α.

【详解】

(1)DF与BE互相垂直且相等.

证明:延长DF 分别交AB 、BE 于点P 、G

在正方形ABCD 和等腰直角△AEF 中 AD =AB ,AF =AE , ∠BAD =∠EAF =90° ∴∠FAD =∠EAB ∴△FAD ≌△EAB ∴∠AFD =∠AEB ,DF =BE ∵∠AFD+∠AFG =180°, ∴∠AEG+∠AFG =180°, ∵∠EAF =90°,

∴∠EGF =180°﹣90°=90°, ∴DF ⊥BE

(2)数量关系改变,位置关系不变.DF =kBE ,DF ⊥BE . 延长DF 交EB 于点H ,

∵AD =kAB ,AF =kAE ∴AD k AB =,AF

k AE = ∴

AD AF

AB AE

= ∵∠BAD =∠EAF =a ∴∠FAD =∠EAB ∴△FAD ∽△EAB

DF AF

k BE AE == ∴DF =kBE

∵△FAD ∽△EAB , ∴∠AFD =∠AEB , ∵∠AFD+∠AFH =180°, ∴∠AEH+∠AFH =180°, ∵∠EAF =90°,

∴∠EHF =180°﹣90°=90°,

∴DF ⊥BE

(3)不改变.DF =kBE ,β=180°﹣a . 延长DF 交EB 的延长线于点H ,

∵AD =kAB ,AF =kAE ∴AD k AB =,AF

k AE = ∴

AD AF

AB AE

= ∵∠BAD =∠EAF =a ∴∠FAD =∠EAB ∴△FAD ∽△EAB

DF AF

k BE AE == ∴DF =kBE

由△FAD ∽△EAB 得∠AFD =∠AEB ∵∠AFD+∠AFH =180° ∴∠AEB+∠AFH =180°

∵四边形AEHF 的内角和为360°, ∴∠EAF+∠EHF =180° ∵∠EAF =α,∠EHF =β ∴a+β=180°∴β=180°﹣a 【点睛】

本题(1)中主要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2)(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要解决本题,证明三角形全等和三角相似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3.在等边△AOB 中,将扇形COD 按图1摆放,使扇形的半径OC 、OD 分别与OA 、OB 重合,OA =OB =2,OC =OD =1,固定等边△AOB 不动,让扇形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线段AC 、BD 也随之变化,设旋转角为α.(0<α≤360°) (1)当OC ∥AB 时,旋转角α= 度;

发现:(2)线段AC 与BD 有何数量关系,请仅就图2给出证明. 应用:(3)当A 、C 、D 三点共线时,求BD 的长.

拓展:(4)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在扇形COD 的旋转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PC 的

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1)60或240;(2) AC=BD ,理由见解析;(3)13+1

或131

2

-;(4)PC 的最大值=3,PC 的最小值=3﹣1.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易知当点D 在线段AD 和线段AD 的延长线上时,OC ∥AB ,此时旋转角α=60°或240°.

(2)结论:AC =BD .只要证明△AOC ≌△BOD 即可. (3)在图3、图4中,分别求解即可.

(4)如图5中,由题意,点C 在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O 上运动,过点O 作OH ⊥AB 于H ,直线OH 交⊙O 于C ′、C ″,线段CB 的长即为PC 的最大值,线段C ″H 的长即为PC 的最小值.易知PC 的最大值=3,PC 的最小值=3﹣1.

详解:(1)如图1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OB =∠COD =60°,∴当点D 在线段AD 和线段AD 的延长线上时,OC ∥AB ,此时旋转角α=60°或240°. 故答案为60或240;

(2)结论:AC =BD ,理由如下:

如图2中,∵∠COD =∠AOB =60°,∴∠COA =∠DOB .在△AOC 和△BOD 中,

OA OB

COA DOB CO OD =??

∠=∠??=?

,∴△AOC ≌△BOD ,∴AC =BD ;

(3)①如图3中,当A 、C 、D 共线时,作OH ⊥AC 于H . 在Rt △COH 中,∵OC =1,∠COH =30°,∴CH =HD =

12,OH =32

.在Rt △AOH 中,

AH=22

OA OH

-=13

2

,∴BD=AC=CH+AH=

113

2

+

如图4中,当A、C、D共线时,作OH⊥AC于H.

易知AC=BD=AH﹣CH=131

-

综上所述:当A、C、D三点共线时,BD的长为131

+

131

-

(4)如图5中,由题意,点C在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O上运动,过点O作

OH⊥AB于H,直线OH交⊙O于C′、C″,线段CB的长即为PC的最大值,线段C″H的长即为PC的最小值.易知PC的最大值=3,PC的最小值=3﹣1.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综合题、旋转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利用辅助圆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4.如图1,在锐角△ABC中,∠ABC=45°,高线AD、BE相交于点F.

(1)判断BF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将△ACD沿线段AD对折,点C落在BD上的点M,AM与BE相交于点N,当DE∥AM时,判断NE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BF=AC,理由见解析;(2)NE=1

2

AC,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1,证明△ADC≌△BDF(AAS),可得BF=AC;

(2)如图2,由折叠得:MD=DC,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推论可得:AE=EC,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B=BC,则∠ABE=∠CBE,结合(1)得:△BDF≌△ADM,则

∠DBF=∠MAD,最后证明∠ANE=∠NAE=45°,得AE=EN,所以EN=1

2 AC.

试题解析:

(1)BF=AC,理由是:

如图1,∵AD⊥BC,BE⊥AC,∴∠ADB=∠AEF=90°,

∵∠ABC=45°,

∴△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D,

∵∠AFE=∠BFD,

∴∠DAC=∠EBC,

在△ADC和△BDF中,

DAC DBF

ADC BDF AD BD

∠=∠

?

?

∠=∠

?

?=

?

∴△ADC≌△BDF(AAS),∴BF=AC;

(2)NE=1

2

AC,理由是:

如图2,由折叠得:MD=DC,∵DE∥AM,

∴AE=EC,

∵BE⊥AC,

∴AB=BC,

∴∠ABE=∠CBE,

由(1)得:△ADC≌△BDF,∵△ADC≌△ADM,

∴△BDF≌△ADM,

∴∠DBF=∠MAD,

∵∠DBA=∠BAD=45°,

∴∠DBA﹣∠DBF=∠BAD﹣∠MAD,即∠ABE=∠BAN,

∵∠ANE=∠ABE+∠BAN=2∠ABE,∠NAE=2∠NAD=2∠CBE,

∴∠ANE=∠NAE=45°,

∴AE=EN,

∴EN=1

2 AC.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3,0),点B(0,4),把△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AB′O′,点B,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B′,O.

(1)如图1,当旋转角为90°时,求BB′的长;

(2)如图2,当旋转角为120°时,求点O′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边OB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AP′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1)22)O'(9

2

33

3)P'(

27

5

63

).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利用旋转判断出△A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HAO'=60°,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H,OH,即可得出结论;

(3)先确定出直线O'C的解析式,进而确定出点P的坐标,再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A(3,0),B(0,4),∴OA=3,OB=4,∴AB=5,由旋转知,BA=B'A,

∠BAB'=90°,∴△A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B2AB2;

(2)如图2,过点O'作O'H⊥x轴于H,由旋转知,O'A=OA=3,∠OAO'=120°,

∴∠HAO '=60°,∴∠HO 'A =30°,∴AH =12AO '=32,OH =3AH =332

,∴OH =OA +AH =92,∴O '(933

2,

);

(3)由旋转知,AP =AP ',∴O 'P +AP '=O 'P +AP .如图3,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连接O 'C 交y 轴于P ,∴O 'P +AP =O 'P +CP =O 'C ,此时,O 'P +AP 的值最小. ∵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C (﹣3,0). ∵O '(933

22

),∴直线O 'C 的解析式为y =35x +335,令x =0,∴y =335,∴P (0,33),∴O 'P '=OP =33

,作P 'D ⊥O 'H 于D . ∵∠B 'O 'A =∠BOA =90°,∠AO 'H =30°,∴∠DP 'O '=30°,∴O 'D =12O 'P '=33

,P 'D =3O 'D =

910,∴DH =O 'H ﹣O 'D =63,O 'H +P 'D =275,∴P '(2763

5,).

【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如图1,在Rt △ADE 中,∠DAE=90°,C 是边AE 上任意一点(点C 与点A 、E 不重合),以AC 为一直角边在Rt △ADE 的外部作Rt △ABC ,∠BAC=90°,连接BE 、CD . (1)在图1中,若AC=AB ,AE=AD ,现将图1中的Rt △ADE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锐角α,得到图2,那么线段BE .CD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在图1中,若CA=3,AB=5,AE=10,AD=6,将图1中的Rt △ADE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锐角α,得到图3,连接BD 、CE . ①求证:△ABE ∽△ACD ; ②计算:BD 2+CE 2的值.

【答案】(1)BE=CD,BE⊥CD,理由见角;(2)①证明见解析;②BD2+CE2=170.【解析】

【分析】

(1)结论:BE=CD,BE⊥CD;只要证明△BAE≌△CAD,即可解决问题;

(2)①根据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即可证明△ABE∽△ACD.

②由①得到∠AEB=∠CDA.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到∠DGE=90°,即DG⊥BE,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D2+CE2=CB2+ED2,即可根据勾股定理计算.

【详解】

(1)结论:BE=CD,BE⊥CD.

理由:设BE与AC的交点为点F,BE与CD的交点为点G,如图2.

∵∠CAB=∠EAD=90°,∴∠CAD=∠BAE.

在△CAD和△BAE中,∵

AB AC

BAE CAD

AE AD

=

?

?

∠=∠

?

?=

?

,∴△CAD≌△BAE,∴CD=BE,

∠ACD=∠ABE.

∵∠BFA=∠CFG,∠BFA+∠ABF=90°,∴∠CFG+∠ACD=90°,∴∠CGF=90°,∴BE⊥CD.(2)①设AE与CD于点F,BE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G,如图3.

∵∠CABB=∠EAD=90°,∴∠CAD=∠BAE.

∵CA=3,AB=5,AD=6,AE=10,∴AE

AB =

AD

AC

=2,∴△ABE∽△ACD;

②∵△ABE∽△ACD,∴∠AEB=∠CDA.

∵∠AFD=∠EFG,∠AFD+∠CDA=90°,∴∠EFG+∠AEB=90°,∴∠DGE=90°,∴DG⊥BE,

∴∠AGD=∠BGD=90°,∴CE2=CG2+EG2,BD2=BG2+DG2,∴BD2+CE2=CG2+EG2+BG2+DG2.

∵CG2+BG2=CB2,EG2+DG2=ED2,∴BD2+CE2=CB2+ED2=CA2+AB2+AD2+AD2=170.

【点睛】

本题是几何综合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运用类比,在变化中发现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如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甲转盘被等分成3个扇形,乙转盘被等分成4个扇形,每一个扇形上都标有相应的数字.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后,计算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割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一个数字为止.

(1)请你通过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分析,并求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和小于10的概率;

(2)小亮和小颖小亮和小颖利用它们做游戏,游戏规则是: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和小于10,小颖获胜;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等于10,为平局;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大于10,小亮获胜.你认为该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若游戏规则不公平,请你设计出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

【答案】(1)1

3

;(2)不公平.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题意先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分析所有等可能的出现结果,然后根据

概率公式求出该事件的概率.

(2)判断游戏的公平性,首先要计算出游戏双方赢的概率,概率相等则公平,否则不公平.

试题解析:(1)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小于10的情况有4种,

所以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和小于10的概率为1

3

(2)不公平,因为小颖获胜的概率为;

小亮获胜的概率为

5

12

.小亮获胜的可能性大,所以不公平.

可以修改为若这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小亮赢;积为偶数,则小颖赢.

考点:1.游戏公平性;2.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8.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

②AC′⊥BD′;

(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

∠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证出

OC′=OD′,由SAS证明△AOC′≌△BO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又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

∠BEA=90°,即可得出结论;

(2)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得出,证明△AOC′∽△BOD′,得出∠OAC′=∠OBD′再由对顶角相

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EB=θ.

试题解析:(1)证明:①∵△OCD旋转到△OC′D′,

∴OC=OC′,OD=OD′,∠AOC′=∠BOD′,

∵OA=OB,C、D为OA、OB的中点,

∴OC=OD,

∴OC′=OD′,

在△AOC′和△BOD′中,,

∴△AOC′≌△BOD′(SAS),

∴AC′=BD′;

②延长AC′交BD′于E,交BO于F,如图1所示:

∵△AOC′≌△BOD′,

∴∠OAC′=∠OB D′,

又∠AFO=∠BFE,∠OAC′+∠AFO=90°,

∴∠OBD′+∠BFE=90°,

∴∠BEA=90°,

∴AC′⊥BD′;

(2)解:∠AEB=θ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

∵△OCD旋转到△OC′D′,

∴OC=OC′,OD=OD′,∠AOC′=∠BOD′,

∵CD∥AB,

∴,

∴,

∴,

又∠AOC′=∠BOD′,

∴△AOC′∽△BOD′,

∴∠OAC′=∠OBD′,

又∠AFO=∠BFE,

∴∠AEB=∠AOB=θ.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

9.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两顶点A、C分别在正方形EFGH的两边DE、DG上(如图1),现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旋转,当A点第一次落在DF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 AB边交DF于点M,BC边交DG于点N.

(1)求边D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如图2),求正方形ABCD旋转的度数;

(3)如图3,设△MBN的周长为p,在旋转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p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2);(3)不变化,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旋转,当A点第一次落在DF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DA旋转了,从而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可求D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根据平行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求正方形ABCD旋转的度数为.

(3)延长BA交DE轴于H点,通过证明和可得结论.

(1)∵A点第一次落在DF上时停止旋转,∴DA旋转了.

∴D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为.

(2)∵MN∥AC,∴,.

∴.∴.

又∵,∴.

又∵,∴.

∴.∴.

∴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正方形ABCD旋转的度数为. (3)不变化,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BA交DE轴于H点,则

,,

∴.

又∵.∴.

∴.

又∵, ,∴.

∴.∴.

∴.

∴在旋转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值无变化.

考点:1.面动旋转问题;2.正方形的性质;3.扇形面积的计算;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0.思维启迪:(1)如图1,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聪明的小亮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 点的点C,连接BC,取BC的中点P(点P可以直接到达A点),利用工具过点C作

CD∥AB交AP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CD=200米,那么A,B间的距离是米.

思维探索:(2)在△ABC和△ADE中,AC=BC,AE=DE,且AE<AC,∠ACB=∠AED=90°,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把点E在AC边上时△ADE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此时点B和点D位于AC的两侧),设旋转角为α,连接BD,点P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PC,PE.

①如图2,当△ADE在起始位置时,猜想: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

②如图3,当α=90°时,点D落在AB边上,请判断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

证明你的结论;

③当α=150°时,若BC =3,DE =l ,请直接写出PC 2的值.

【答案】(1)200;(2)①PC =PE ,PC ⊥PE ;②PC 与P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 =PE ,PC ⊥PE ,见解析;③PC 2

. 【解析】 【分析】

(1)由CD ∥AB ,可得∠C =∠B ,根据∠APB =∠DPC 即可证明△ABP ≌△DCP ,即可得AB =CD ,即可解题.

(2)①延长EP 交BC 于F ,易证△FBP ≌△EDP (SAS )可得△EF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明PC =PE ,PC ⊥PE .

②作BF ∥DE ,交EP 延长线于点F ,连接CE 、CF ,易证△FBP ≌△EDP (SAS ),结合已知得BF =DE =AE ,再证明△FBC ≌△EAC (SAS ),可得△EF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明PC =PE ,PC ⊥PE .

③作BF ∥DE ,交EP 延长线于点F ,连接CE 、CF ,过E 点作EH ⊥AC 交CA 延长线于H 点,由旋转旋转可知,∠CAE =150°,DE 与BC 所成夹角的锐角为30°,得∠FBC =∠EAC ,同②可证可得PC =PE ,PC ⊥PE ,再由已知解三角形得∴EC 2=CH 2+HE 2

=10+

求出2212PC EC ==

【详解】

(1)解:∵CD ∥AB ,∴∠C =∠B , 在△ABP 和△DCP 中,

BP CP

APB DPC B C =??

∠=∠??∠=∠?

, ∴△ABP ≌△DCP (SAS ), ∴DC =AB . ∵AB =200米. ∴CD =200米, 故答案为:200.

(2)①PC 与P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 =PE ,PC ⊥PE . 理由如下:如解图1,延长EP 交BC 于F , 同(1)理,可知∴△FBP ≌△EDP (SAS ), ∴PF =PE ,BF =DE , 又∵AC =BC ,AE =DE , ∴FC =EC , 又∵∠ACB =90°,

∴△EF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P =FP , ∴PC =PE ,PC ⊥PE .

②PC 与P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 =PE ,PC ⊥PE . 理由如下:如解图2,作BF ∥DE ,交EP 延长线于点F ,连接CE 、CF , 同①理,可知△FBP ≌△EDP (SAS ), ∴BF =DE ,PE =PF =1

2

EF , ∵DE =AE , ∴BF =AE ,

∵当α=90°时,∠EAC =90°, ∴ED ∥AC ,EA ∥BC ∵FB ∥AC ,∠FBC =90, ∴∠CBF =∠CAE , 在△FBC 和△EAC 中,

BF AE CBE CAE BC AC =??

∠=∠??=?

, ∴△FBC ≌△EAC (SAS ), ∴CF =CE ,∠FCB =∠ECA , ∵∠ACB =90°, ∴∠FCE =90°,

∴△F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P =FP , ∴CP ⊥EP ,CP =EP =

1

2

EF . ③如解图3,作BF ∥DE ,交EP 延长线于点F ,连接CE 、CF ,过E 点作EH ⊥AC 交CA 延长线于H 点,

当α=150°时,由旋转旋转可知,∠CAE =150°,DE 与BC 所成夹角的锐角为30°, ∴∠FBC =∠EAC =α=150° 同②可得△FBP ≌△EDP (SAS ),

同②△F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P ⊥EP ,CP =EP

, 在Rt △AHE 中,∠EAH =30°,AE =DE =1, ∴HE =

12,AH

=2, 又∵AC =AB =3, ∴CH =

∴EC 2=CH 2+HE 2=1033+ ∴PC 2=

211033

22

EC +=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和30°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

11.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1)概念理解:

如图1,在ABC ?中,6AC = ,3BC =.30ACB ∠=?,试判断ABC ?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

如图2, 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作ABC ?关于BC 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A BC '?,连结AA '交直线BC 于点D .若点B 是123,12z ai z i =-=+的重心,求AC

BC

的值. (3)应用拓展:

如图3,已知12l l //,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2.“等高底”ABC ?的“等底” BC 在直线1l 上,点A 在直线2l 上,有一边的长是BC 的2倍.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

A B C ?'',A C '所在直线交2l 于点D .求CD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

AC BC =

(3)CD 210322 【解析】

分析:(1)过点A 作AD ⊥直线CB 于点D ,可以得到AD =BC =3,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 Δ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得到AD =BC , 再由 ΔA ′BC 与ΔABC 关于直线BC 对称, 得到 ∠ADC =90°,由重心的性质,得到BC =2BD .设BD =x ,则AD =BC =2x , CD =3x ,由勾股定理得AC =13x ,即可得到结论;

(3)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①当AB =2BC 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 ②当AC =2BC 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1)是.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A 作AD ⊥直线CB 于点D , ∴ΔADC 为直角三角形,∠ADC =90°. ∵ ∠ACB =30°,AC =6,∴ AD =1

2

AC =3, ∴ AD =BC =3,

即Δ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

(2)如图2, ∵ Δ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AD =BC , ∵ ΔA ′BC 与ΔABC 关于直线BC 对称, ∴ ∠ADC =90°. ∵点B 是ΔAA ′C 的重心, ∴ BC =2BD . 设BD =x ,则AD =BC =2x ,∴CD =3x , ∴由勾股定理得AC =13x , ∴

1313

22

AC x BC x ==

(3)①当AB 2BC 时,

Ⅰ.如图3,作AE ⊥l 1于点E , DF ⊥AC 于点F . ∵“等高底” ΔABC 的“等底”为BC ,l 1//l 2, l 1与l 2之间的距离为2, AB 2BC , ∴BC =AE =2,AB 2, ∴BE =2,即EC =4,∴AC = 25

∵ Δ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 B ' C ,∴∠CDF =45°. 设DF =CF =x .

∵l 1//l 2,∴∠ACE =∠DAF ,∴1

2

DF AE AF CE ==,即AF =2x . ∴AC =3x =25,可得x =

2

53,∴CD =2x =2103

Ⅱ.如图4,此时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Δ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 B ' C , ∴ Δ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CD =2AC =22.

②当AC =2BC 时,

Ⅰ.如图5,此时△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Δ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 B ′C , ∴A ′C ⊥l 1,∴CD =AB =BC =2.

Ⅱ.如图6,作AE ⊥l 1于点E ,则AE =BC , ∴AC =2BC =2AE ,∴∠ACE =45°,

∴Δ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ΔA ′ B ′C 时, 点A ′在直线l 1上,

∴A ′C ∥l 2,即直线A ′ C 与l 2无交点.

综上所述:CD 2

103

,222.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旋转综合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新概念“等高底”三角形的理解.

12.已知O 为直线MN 上一点,OP ⊥MN ,在等腰Rt △ABO 中,90BAO ∠=?,AC ∥OP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 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初中数学专题旋转问题

初中数学专题旋转问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专题二旋转 学习要点与方法点拨: 出题位置:选择、填空最后一道题和倒数第二道题,压轴题最后两道 “旋转”在苏教版中是一个独立章节,在中考和平时的考试张经常出现,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考察学生对旋转的应用。同时,旋转对解决动点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一、基本图形一: 将∠AOB旋转至∠A’OB’,图①、②分别可以得到结论 ①② 旋转点会有一组对角相等(考题规律,如果已知条件为较小的角度相等,则题目一定需要较大的角相等;如果条件给出较大的角相等,则一定需要较小的角相等) 二、基本图形二: 将△AOB旋转至△A’OB’,连接AA’与BB’,分别在图①、②中证明△OAA’与△OBB’相似。 旋转后连接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因为旋转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连接后出现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则底角亦相等;或根据夹角成比例证明相似。 三、解题步骤 (1)第一步:找旋转点,角相等; (2)第二步:证全等、相似; (3)第三步:利用全等、相似得到边、角条件。 模块精讲 例1.在锐角△A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1BC 1 . (1)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求∠CC1A1的度数; (2)如图2,△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AA1,CC1,若△ABA1的面积为4,求△CBC1的面积;

(3)(3)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求线段EP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2.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 ①如图a,当=20°时,△ABD与△ACE是否全等(填“是”或“否”), ∠BOE=度; ②当△ABC旋转到如图b所在位置时,求∠BOE的度数; (2)如图c,在AB和AC上分别截取点B′和C′,使AB=AB′,AC=AC′,连接B′C′,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 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请利用图c探索∠BO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例3.(一)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二)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例4.【2016·扬州】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45°角绕点A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 边BC、DC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EF。设CE=a,CF=b。? (1)如图1,当∠EAF被对角线AC平分时,求a、b的值;? (2)当△AEF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b的值;?

初中数学-旋转难题

1.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 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 ( G ) B ( E ) C O D ( F )

2.(10河北|)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5-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5-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 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 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15-2所示的位置时, 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 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 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 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15-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 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 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A B C E F G 图15-2 D A B C D E F G 图15-3 A B C F G 图15-1

初中数学旋转专题

旋转证明 一. 利用旋转添加辅助线 例1.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动点,且始终0 45=∠EAF .过点A 做 AP ⊥EF.(1)求证:EF=DE+BF.(2)求证:AP=AD. (3)若△EFC 周长为a ,求正方形的面积. 变式1:如图,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已知AB=a ,△MCN 的周长为2a , 求证:∠MAN=45° 1.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AB ⊥BC,AD=2,BC=3,将腰CD 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到ED ,连结AE 、CE,则△ADE 的面积是 。 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动点,且始终满足AF 平分BAE ∠, 探究:BF 、DE 与AE 的关系. 5.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45°,则有结论EF=BE+FD 成立。 (1)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D=9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是∠ BAD 的一半,那么结论EF=BE+FD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D=180°,延长BC 到点E ,延长CD 到点F ,使得∠EAF 仍然是∠BAD 的一半,则结论EF=BE+FD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 B C D E F A B D C E F A D M B C N A E D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旋转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在□ABCD中,AB=6,∠B= (60°<≤90°). 点E在BC上,连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与AD上的点F重合,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 (2)如图2,点M是BC上的动点,连接AM,把线段AM绕点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MN,连接FN,求FN的最小值(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详见解析;(2)FE·sin(-90°) 【解析】 【分析】 (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AF∥BE,所以∠FAE=∠BEA,由折叠的性质得 ∠BAE=∠FAE,∠BEA=∠FEA,所以∠BAE=∠FEA,故有AB∥FE,因此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BE=EF,因此可得结论; (2)根据点M在线段BE上和EC上两种情况证明∠ENG=90°-,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FEN=-90°,再根据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AE=∠BEA, 由折叠的性质得∠BAE=∠FAE,∠BEA=∠FEA, BE=EF, ∴∠BAE=∠FEA, ∴AB∥FE,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又BE=E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2)①如图1,当点M在线段BE上时,在射线MC上取点G,使MG=AB,连接GN、EN.

∵∠AMN=∠B=,∠AMN+∠2=∠1+∠B ∴∠1=∠2 又AM=NM,AB=MG ∴△ABM≌△MGN ∴∠B=∠3,NG=BM ∵MG=AB=BE ∴EG=AB=NG ∴∠4=∠ENG= (180°-)=90°- 又在菱形ABEF中,AB∥EF ∴∠FEC=∠B= ∴∠FEN=∠FEC-∠4=- (90°-)=-90° ②如图2,当点M在线段EC上时,在BC延长线上截取MG=AB,连接GN、EN. 同理可得:∠FEN=∠FEC-∠4=- (90°-)=-90° 综上所述,∠FEN=-90° ∴当点M在BC上运动时,点N在射线EH上运动(如图3) 当FN⊥EH时,FN最小,其最小值为FE·sin(-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求最短距离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得出∠FEN =-90°,再运用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4,4),点M,N是射线OC上两动点(OM<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 A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 、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 、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D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2.如图,已知△A 1B 1C 1的顶点C 1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重合,顶点A 1、B 1分别位于x 轴与y 轴上,且C 1A 1=1,∠C 1A 1B 1=60°,将△A 1B 1C 1沿着x 轴做翻转运动,依次可得到△A 2B 2C 2,△A 3B 3C 3等等,则C 2019的坐标为( ) A .(30) B .(3,0) C .(403523,32 D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在x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又因为20193673÷=,那么2019C 相当于第一个循环体的3673C 个即可算出. 【详解】

由题意知,111C A =,11160C A B ?∠=, 则11130C B A ?∠=,11222A B A B ==,1122333C B C B C B ===, 结合图形可知,三角形在x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 Q 20193673÷=, ∴2019673(123)20196733OC =++=+, ∴2019C (20196733,0)+, 故选B . 【点睛】 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结合找规律.理解题目中每三次是一个循环是解题关键. 3.下列“数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解:第一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二、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解题关键在于对概念的掌握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则其旋转中心是( ) A .(1,0) B .(0,0) C .(-1,2) D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内容解析 旋转是一种图形变换,也是初中学段继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学习的第三种全等变换,它是研究中心对称的知识基础,也是探究旋转对称类图形(如圆)的必要准备. 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点探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后续研究中心对称和坐标应用的关键. 旋转的概念突出了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这三个要素是确保旋转的唯一性的必要条件,也是表述一个旋转过程的必要因素. 通过观察大量旋转的实例逐步抽象得出旋转的概念,这一过程是将对旋转的认识逐步理性化的过程,也是感受如何定义一种图形变换的过程. 旋转的性质是研究在图形变化前提下图形要素间的不变性,是研究图形变换的价值之所在. 正是因为图形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了形状和大小的不变,并因各自不同的变化而产生出要素间新的确定的关系,我们才能以此为基础去作图、证明或解决其他问题. 同为图形变换,旋转的性质与平移和轴对称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更体现在性质的探究过程. 图形整体的变换过程是复杂的,可以先从研究图形上的特殊点(直线型的特殊点一般是其顶点)的变换过程出发,由点到形、由特殊到一般的去研究整体,并了解类似问题的基本研究套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2)探索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通过观察具体的旋转实例抽象出旋转三要素,会判断图形的变化是否为旋转,能指出图形旋转中的三要素,会利用三要素描述旋转.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经历作图、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得到并理解旋转的性质,会利用旋转的性质发现旋转中的不变关系,会利用旋转的性质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步认识了旋转,但仅限于图形的识别,没涉及几何要素间的定量分析. 学生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具备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经验,知道只改变位置的图形变换是全等变换. 在平移和轴对称变换中,变换的途径更直观,对应量的关系更清楚,与之相比,旋转具有更强的抽象性. 学生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或是应用性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能发现旋转的途径,找不到对应量,不会确定旋转中心等问题. 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通过大量的旋转实例展示,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熟悉旋转,认识图形在不同的旋转中的相对位置,积累认知和判别经验;二是在实例的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上的点的变换与图形的变换具有一致性,从而通过对点的研究发现形的性质.

初中数学专题:旋转问题

专题二旋转 学习要点与方法点拨: 出题位置:选择、填空最后一道题和倒数第二道题,压轴题最后两道 “旋转”在苏教版中是一个独立章节,在中考和平时的考试张经常出现,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考察学生对旋转的应用。同时,旋转对解决动点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一、基本图形一: 将∠AOB旋转至∠A’OB’,图①、②分别可以得到结论? ①② 旋转点会有一组对角相等(考题规律,如果已知条件为较小的角度相等,则题目一定需要较大的角相等;如果条件给出较大的角相等,则一定需要较小的角相等) 二、基本图形二: 将△AOB旋转至△A’OB’,连接AA’与BB’,分别在图①、②中证明△OAA’与△OBB’相似。 旋转后连接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因为旋转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连接后出现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则底角亦相等;或根据夹角成比例证明相似。 三、解题步骤 (1)第一步:找旋转点,角相等; (2)第二步:证全等、相似; (3)第三步:利用全等、相似得到边、角条件。 模块精讲 例1.在锐角△A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C1.(1)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求∠CC1A1的度数; (2)如图2,△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AA1,CC1,若△ABA1的面积为4,求△CBC1的面积; (3)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求线段EP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 2.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 ①如图a,当 =20°时,△ABD与△ACE是否全等?(填“是”或“否”), ∠BOE= 度; ②当△ABC旋转到如图b所在位置时,求∠BOE的度数; (2)如图c,在AB和AC上分别截取点B′和C′,使AB=AB′,AC=AC′,连接B′C′,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 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请利用图c探索∠BO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例3.(一)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二)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例4.【2016·扬州】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45°角绕点A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 边BC、DC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EF。设CE=a,CF=b。 (1)如图1,当∠EAF被对角线AC平分时,求a、b的值;

初中数学旋转难题(精品收藏)

1.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 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 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 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 D的延长线与G F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感谢聆听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 ( G ) B ( E ) C O D ( F )

2.(10河北|)在△AB C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5-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感谢聆听 (1)在图15-1中请你通过观 察、测量BF 与CG 的 长度,猜想并写出B F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 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A C方向平移到图15—2所示 的位置时, 一条直角边仍与A 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 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 E⊥BA 于 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 E、DF 与 A B C E F G 图15-2 D A B C D E F G 图15-3 A B C F G 图15-1

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如下图所示: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 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5.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区别: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做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 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6.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8.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初中数学旋转解题几何

旋转基础练习一 一、选择题 1.在26 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A.6 个B.7 个C.8 个D.9 个 2.从 5 点15 分到 5 点20 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A.20°B.26°C.30°D.36° 3.如图1,在Rt△ABC 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 C 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到△A′B′的C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 的对应点,且点 B 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 于D,则旋转角等于()A.70°B.80°C.60°D.50° (图1) (图2) (图3) 二、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动的角为________. 2.如图2,△ABC 与△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和∠AED 都是直角,点 E 在AB 上,如果△ABC 经旋转后能与△ADE 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旋转的度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ABC 为等边三角形, D 为△ABC 内一点,△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ACP 的位置,则,(1)旋转中心是________;(2)旋转角度是________;(3)△ADP 是________ 三角形. 三、解答题. 1.阅读下面材料: 如图4,把△ABC 沿直线BC 平行移动线段BC 的长度,可以变到△ECD 的位置. 如图5,以BC 为轴把△ABC 翻折180°,可以变到△DBC 的位置. (图4) (图5) (图6) (图7) 如图6,以A 点为中心,把△ABC 旋转90°,可以变到△AED 的位置,像这样,其中 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 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数学旋转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旋转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等边△AOB 中,将扇形COD 按图1摆放,使扇形的半径OC 、OD 分别与OA 、OB 重合,OA =OB =2,OC =OD =1,固定等边△AOB 不动,让扇形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线段AC 、BD 也随之变化,设旋转角为α.(0<α≤360°) (1)当OC ∥AB 时,旋转角α= 度; 发现:(2)线段AC 与BD 有何数量关系,请仅就图2给出证明. 应用:(3)当A 、C 、D 三点共线时,求BD 的长. 拓展:(4)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在扇形COD 的旋转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PC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1)60或240;(2) AC=BD ,理由见解析;(3)13+12或131 2 ;(4)PC 的最大值=3,PC 的最小值31.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易知当点D 在线段AD 和线段AD 的延长线上时,OC ∥AB ,此时旋转角α=60°或240°. (2)结论:AC =BD .只要证明△AOC ≌△BOD 即可. (3)在图3、图4中,分别求解即可. (4)如图5中,由题意,点C 在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O 上运动,过点O 作OH ⊥AB 于H ,直线OH 交⊙O 于C ′、C ″,线段CB 的长即为PC 的最大值,线段C ″H 的长即为PC 的最小值.易知PC 的最大值=3,PC 的最小值31. 详解:(1)如图1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OB =∠COD =60°,∴当点D 在线段AD 和线段AD 的延长线上时,OC ∥AB ,此时旋转角α=60°或240°. 故答案为60或240; (2)结论:AC =BD ,理由如下: 如图2中,∵∠COD =∠AOB =60°,∴∠COA =∠DOB .在△AOC 和△BOD 中, OA OB COA DOB CO OD =?? ∠=∠??=? ,∴△AOC ≌△BOD ,∴AC =BD ;

中考数学《旋转》专题提高训练及答案

3C. 3 D.1 【中考专研】图形的旋转专题提高训练 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BCD=90°,AD∥BC,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90°,将△BEC绕C点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连EF交CD于M.已知BC=5, CF=3,则DM:MC的值为() A.5:3 B.3:5 C.4:3 D.3:4 A D E M F B 第一题 C 2、如图,已知Rt△ABC≌Rt△DEC,∠E=30°,D为AB的中点,AC=1,若△DEC绕 点D顺时针旋转,使ED、CD分别与Rt△ABC的直角边BC相交于M、N,则当△DMN 为等边三角形时,AM的值为() A.3B.233 3、将直角边长为5cm的等腰直角Δ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ΔAB’C’,则图中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cm2 4、在矩形ABCD中,AD2A B,E是AD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 将三角板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AB,BC分别交于点M,N时,观察或测量BM与CN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A E D M B F N C (4题图) 5、在矩形ABCD中,AB=2,AD=3.

(1)在边CD上找一点E,使EB平分∠AEC,并加以说明;(3分) . (2)若P为BC边上一点,且BP=2CP,连接EP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F. ①求证:点B平分线段AF;(3分) ②△P AE能否由△PFB绕P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若能,加以证明,并求出旋转度 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分) 6、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B=30°)绕直角顶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α<90),再沿∠A的对边翻折得到△A'B'C,AB与B'C交于点M,A'B'与BC交于点N,A'B'与AB相交于点E. (1)求证:△A CM≌△A'CN. (2)当∠α=30时,找出ME与MB'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A B' M C E N B A' 7、如图①,已知在△ABC中,AB=AC,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将AP绕A顺时针旋 转至AQ,使∠QAP=∠BAC,连接BQ、CP,

初中数学几何专题旋转

初中数学几何专题——旋转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如图,ABCD是矩形纸片,翻折∠B,∠D,使AD,BC边与对角线AC重叠,且顶点B,D恰好落在同一点O上,折痕分别是CE,AF,则等于() A.B.2 C.D. 2.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只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不能画出对称轴的是()A.菱形B.矩形C.等腰梯形D.正五边形 3.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A.4 B.8 C.16 D.8 4.如图,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则P′A:PB=() A.1: B.1:2 C.:2 D.1: 5.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则它们的公共部分的面积等于() A.1﹣ B.1﹣ C.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如图,矩形ABCD中,AB=4,BC=8,E为CD的中点,点P、Q为BC上两个动点,且PQ=3,当CQ= 时,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其中A(0,0),B (8,0),D (0,4),若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落在点E处.则E点的坐标是.

8.如图,将等边△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A 1B 1 C 1 .若BC=3,,则BB 1 = .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板PMN,∠MPN=30°,MN=2,使它的一边PN与正方形ABCD 的一边AD重合(如图放置在正方形内)把三角板绕点P旋转,使点M落在直线BC上一点F处,则CF的长为.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9,AD=3,E为对角线BD上一点,且DE=2BE,过E作FG⊥BD,分别交AB、CD于F、G.将四边形BCGF绕点B旋转180°,在此过程中,设直线GF分别与直线CD、BD交于点M、N,当△DMN是以∠MDN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时,则DN的长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BC=6.(1)如图1,动点P从点E出发,沿直线DE方向向右运动,则当EP= 时,四边形BCDP是矩形; (2)将点B绕点E逆时针旋转. ①如图2,旋转到点F处,连接AF、BF、EF.设∠BEF=α°,求证:△ABF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图3,旋转到点G处,连接DG、EG.已知∠BEG=90°,求△DEG的面积. 15.问题发现: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AD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AC交AC于E,则线段BD与CE有何数量关系 拓展探究:如图2,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360°),上面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就图中给出的情况加以证明. 问题解决:如果△ABC的边长等于2,AD=2,直接写出当△ADE旋转到DE与AC 所在的直线垂直时BD的长. 16.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对角线交于点O,点O是正方形A 1B 1 C 1 O的

九年级数学: 旋转基础知识及专题练习(含答案)

旋转及综合专题 一、旋转相关定义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 O 叫做旋转中心,转 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如果图形上的点 P 经过旋转变为 P 1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3、(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称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5、(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6、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 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二、旋转相关结论 如 图 , 将 ?ABC 绕 点 A 逆 时 针 旋 转 α 角 到 ?AB 1C 1 。点 B 和点 B 1 为对应点,点 C 和C 1 为对 应点。 结论 1:旋转中心为对应点所连线段垂直平分 线的交点,也即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均经过旋转中心。如图,线段 BB 1 的垂直平分 线l 1 、线段CC 1 的垂直平分线l 2 都经过旋转中心 点 A 。利用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利用对应点坐标 求出旋转中心的坐标。由于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均经过旋转中心,因此只需求出两 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析式,然后 联立即可求出旋转中心坐标。 结论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线,且等腰三角形顶角均等于旋转角α。 如图, ?ABB 1 和 ?ACC 1 均为等腰三角形, ∠BAB 1 = ∠CAC 1 = α。

初三数学旋转练习题

初三数学 旋转练习题 1、如图,在△ABC 中,∠B=900,∠C=300,AB=1,将△ABC 绕顶点 A 旋转1800,点C 落在C 1处,则C C 1的长为( ) A .24 B .4 C .32 D .52 2、如图,△ABC 中,∠ACB=1200,将它绕着点C 旋转300 后得到△DCE ,则∠ACE= ∠A+∠E= 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35°,以直角顶点C?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到△A ′B ′C 的位置,其中A ′、B ′分别是A 、B 的对应点,且点B 在斜边A ′B ′上,直角边CA ′交AB 于D ,求∠BDC 的度数. 4,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在BC 上,F 在AB 上且∠FDE=45°, ?△DEC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后成为△DGA . (1)图中哪一个点是旋转中心?(2)旋转了多少度? (3)指出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4)求∠GDF 的度数. 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BC 边上一点,CE=CF: E D C B A A B C B 1 C 1

(1)EBC FDC ∠∠与相等吗?(2)△DCF 能与△BCE 重合吗?(3)试判断BE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6.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BAD=∠C=90°,AB=AD ,AE ⊥BC 于E ,△BEA 旋转后能与△DFA 重合.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若AE=5cm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7,如图,K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以AK 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 ,使L ,M ,D 在AK 的同旁,连结BK 和DM ,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 与DM 的关系. ,8,.如图所示,等边△ABC 中,D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以CD 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 。连结AE 。 ⑴图中是否存在旋转关系的三角形,若有,请说出其旋转中心与旋转角,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⑵求证: AE ∥BC ; C F E D B A

初中数学--旋转

初中数学--旋转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旋转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③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5.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4)、关于直线y=x对称 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 y=x的对称点为P'(y,x) (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2018年初中数学旋转、平移、对称知识点总结

2018年初中数学旋转、平移、对称知识点总结 1.旋转: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2.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旋转中心可在图形上,也可以在图形外部或内部,始终保持不动的那个点就是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就是两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旋转中心的确定方法: (1)首先找出旋转前后两个图形上的两组对应点; (2)然后分别连接这两组对应点得到两条线段; (3)分别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 4.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图形上每一点都绕转中心按相同的方向和角度旋转。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大小不改变。 如下图所示: 5.旋转作图的具体步骤:找转截连写 (1)找:找准图形中的关键点,并将每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结; (2)转:把连线围绕定点转过一定角度(画旋转角的另一边) (3)截:在旋转角的另一边上截取与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的线段,得到各关键点的对应点; (4)连:连结所得到的各对应点; (5)写:写出结论,说明作出的图形; 即先找出关键点,然后连接关键点与旋转中心,将这些线段按同一方向旋转同一角度,标出对应点,连接对应点。

6.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由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7.平移三要素:图形的原来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8. 平移的性质 (1)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2)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3)对应角相等,对应角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9.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平行线法、对应点连线法、全等图形法 (1)找关键点; (2)过每个关键点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线,截取与之相等的距离,标出对应点 (3)连接对应点。将原图形的各个特征点按规定的方向平移,得到相应的对称点,再将各对称点进行相应连接,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用坐标表示平移: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横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 10.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这点叫做对称中心。 11.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中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